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音樂家教學方法研究

音樂家教學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3-05-10 05:02:40

A. 音樂的教學方法哪些

從音樂 教育 的發展歷史來看,由於音樂學習內容豐富必然決定了音樂 教學 方法 的多樣性。下面是我整理的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教學方法相關內容推薦↓↓↓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 音樂欣賞 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 辯論 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發現法(研究性學習)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查閱資料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音樂課的意義與價值

1.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音樂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們需要用語言來與人溝通一樣。很難想像沒有了音樂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音樂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1.可以調劑緊張、單調的生活,使人們的神經得到放鬆,有益於身體健康;

2.可以給人聽覺以愉悅,凈化人的靈魂,使人們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

3.能幫人排除憂愁和悲傷,使人從痛苦中解脫;

4.醫學上還用音樂來輔助治療疾病,常常能起到葯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5、音樂使你不孤單;

6、音樂開啟我們的智慧,做作業時,催人奮進;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關於音樂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音樂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課最常見的幾種教學方法

★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有哪些

★ 音樂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B.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是什麼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也叫Dalcroze Eurhythmic,結合了音樂基本元素-節奏,旋律,和聲-和肢體律動,是一種多元化的音樂學習方式。


與其他傳統教學法不一樣,即興創作是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主要組成部分。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包含了三個要素:


Eurhythmics(肢體律動):訓練身體表達音樂的節奏與動態感。


Solfege(視唱):訓練耳朵,眼睛和聲音來表現音高,旋律和和聲。


improvisation(即興創作):將音樂元素內化,由學生用肢體動作,歌聲或者在樂器上進行即興創作。



達爾克羅茲(1865 — 1950)瑞士音樂家、教育家。1892年任日內瓦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教授。大約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學說。


他認為:以往的音樂教育是非常音樂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樂的本性。音樂本身離不開律動,而律動和人體本身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單純地教音樂、學音樂而不結合身體的運動,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針對這一點,達爾克羅茲提出了「體態律動學」的教學法。他前後花了約幾十年的時間從事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在他的艱苦努力和有關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取得了成功。


今天,他的方法不僅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廣泛地用於舞蹈、戲劇、繪畫、運動等方面的訓練,而且還推廣於音樂治療、殘疾與弱智兒童以及康復醫療等領域中,在五大洲都有專門的學校,培養該教學法的教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爾克羅茲到歐洲各國旅行示範教學,使他的這套體系更為廣泛流傳,對於奧爾夫,柯達伊等人音樂教學法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回到日內瓦,建立了"達爾克羅茲體系研究所"並領導該所直到他逝世。

C.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有哪些

決定 教學 方法 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我收集的音樂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技巧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 音樂欣賞 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 辯論 進行學習的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發現法(研究性學習)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查閱資料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教學中宏觀的對策與方略,它是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它與教學方法是戰略與戰術之別。因為它所起的作用是規范、指導具體方法。而在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就需要創造性思維教學策略的支撐。

(一)開放性教學策略

是開放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思維空間、表現形式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它是實施創造性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裁體。開放的教學內容包括:教科書

內容、生活內容、實踐內容、時代內容的有機融合。課堂向課前、課後開放,學校向家庭、社會開放,以充分開放思維空間,教會學生從小敢聽唱,能聽唱,敢想做,能想做,鑒於此,課堂教學應以激發學生「聽唱想做」的興趣,教會學生「聽唱想做」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聽唱想做」的意識,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為主線,使開放性教學成為「唱、想、做、評」教學新模式形成有力的助推器。

(二)創設支持創造的音樂環境策略

在學校,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布置理想的教室及校園環境,如在音樂教室、在教學樓的樓到牆壁上適當地懸掛音樂家的畫像,張貼一些有 教育 意義的音

樂格言,還可以出版一些音樂牆報或音樂板報;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評論音樂家的優秀音樂作品,介紹音樂家的生平、 故事 ,發表學生對社會音樂生活的種.種議論或評價。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策略

組織各種音樂社團,如合唱團、樂團、鋼琴組、作曲小組等,給學生提供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組織各種音樂演出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表演慾望,發現並培養音樂骨幹;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同樣影響也很大。

(四)引導獨立探究策略

所謂獨立探究,就是在音樂情境中引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 思維方式 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音樂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外界刺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以原有的知識 經驗 為基礎,通過學習環境的互動,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意義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探究的實踐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絕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決絕不暗示,而要千方百計去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

(五)評價體驗策略

評價體驗的主要任務在於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提高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評價內容,一是對學生在獨立探究、合作學習、實踐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主動性、獨創性等精神品質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知識的成功與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二是要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 反思 ,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以多 渠道 地獲取改進音樂教與學的信息,及時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方式,以提高音樂教與學的質量。

D.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文章

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

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任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的總結

介紹

新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突出的特點是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具體來說,每一門課程目標都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目標

課程標準的 「課程目標」同教學大綱的 「教學目的」有所不同,目標雖含 [2] 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對於課程目標,可大致理解為:在學校教師指導下,學生某種學習活動的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和階段性、特殊性的學習結果。

課程目標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完成和達到,因此,在某一方面、領域和學時的教學中,還有著更為明確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如音樂課程中的音樂教學目標。

目標功能

從音樂課程的角度來說,其目標具有的功能有:明確音樂教育發展方向,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提供音樂學習經驗方法,確定音樂教育評價基礎,等等。這四者的關系是通過明確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為學生提供達到目標的最優的音樂學習內容、方法與經驗,並以此確定為評價音樂教育活動結果的標准。

作用

而對於更為明確和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來說,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導向———明確音樂教學方向,提出音樂教學任務,確定音樂教學方式,主導音樂教學過程。

(2)規劃———明示音樂教學計劃,界定音樂教學范圍,規范音樂教學進度 ,提出音樂教學要點。

(3)調控———調節與改進音樂教學的操作過程和方法。

(4)評價———檢測與評價音樂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效果。

分類

在音樂新課程中,課程目標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段表述清晰地說明了新的課程目標的設計思路和內涵。新的課程目標的表述方式,體現了新的知識觀和學生觀,體現了在人的發展中多維目標的整合,體現了素質教育對課程目標體系的要求。

核心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課程目標指向單一的認知領域,把課程視為知識,視為學科。知識為中心、知識標准化、知識統一化支配著課程的構建、設計與實施。這種單一、片面的課程觀所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它加重了基礎教育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造成了課程結構突出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課程內容 「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等一系列問題。而新的課程觀建立在對傳統 「知識本位」、「學科本位」批判與反思的基礎上,突出 「以人為本」和強調課程的整合。具體來說有下列內涵:

第一,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課程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把學生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以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作為依據,既要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又應立足學生未來生活的構建。它關注學習者的興趣、態度和需要,關注學習者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習者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關注學習者與課程各因素之間的聯系,以一種整體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是課程的核心」,並將學生的發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

第二,突出課程的整合

課程目標的設計建立在對人的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懷上,而不僅僅是認識性目標。過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均被排除於課程目標之外,其價值成為知識的附庸。而新的課程觀在體現由 「知識本位」向 「人本位」轉變的同時,必然導致課程目標由單一的認知性目標轉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多種目標的有機整合。

表述

音樂教學目標的表述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要面對的具體問題,一般來說,應該包含三方面的要素。

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

音樂教學目標在具體表述上不同於音樂課程目標,更有別於傳統音樂教學大綱中的 「教學目的」。音樂課程目標是從宏觀的角度規定某一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而音樂教學目標則是從微觀的角度,預計某一時段、某一環節音樂教學所要獲得的結果,是學生在音樂教師指導下,其音樂學習活動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目標雖含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表述音樂教學目標的首要一點,就是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樂教師由於對此認識得不夠清晰,加上傳統大綱的影響,往往把 「課程目標」或 「教學目的」當作教學目標來對待,目標表述得非常寬泛,籠統。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增強音樂文化素養,熱愛祖國,成為 ‘四有’新人」,「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通過學習這首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共產主義道德風尚」,「通過欣賞這首樂曲,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習和掌握簡單的樂理知識」,「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等等。這些又虛又空的所謂目標對音樂課堂教學沒有指導意義,也沒有評價的價值。

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表述應明確,具體和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

目標要涵蓋三個維度

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例如,「學習sol,mi兩音,能夠唱准它們的音高。用sol,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准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標缺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

正確使用目標的行為動詞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 「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教師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而過去在「教師中心」和 「學科中心」的傳統觀念里,音樂教學目標通常表述為 「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與歌唱能力」這樣的句式,目標的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這種表述方式體現了從教師角度來表述教學目標的特點,即教師要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實際上,判斷教學效果的根本依據是學生想在課堂上獲得哪些音樂方面的進步,而這恰恰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主觀願望能夠實現的。如此看來,像 「通過……使學生……」, 「通過……培養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這類在傳統音樂課程 「教學目的」中經常使用的行為動詞,已不符合音樂新課程 「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求。相反,由於音樂新課程是從學生、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表述目標的,因此其行為動詞多為 「對」、「在」、「用」、「能夠」、「感受」、「體驗」、「了解」、「掌握」等。

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音樂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自主行為,不必過於追求統一,千篇一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而藝術是需要個性的,沒有個性就形不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傳統音樂教學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比較統一,強調共性,過於追求標准化與規范化,許多教師都是一個模子,一個套路,這種缺乏實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音樂新課程則首先關注一個 「新」字,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述必然會精彩紛呈,煥然一新。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傳統的 「教學目的」同現在的 「教學目標」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帶有濃厚的 「學科本位」和 「教師中心」痕跡,其設計體現為 「教什麼」,「怎樣教」,「通過教達到什麼目的」,等等;後者則體現了從 「教師中心」到 「學生本位」的轉變。「教學目標」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來設計目標要求及目標水平。

課程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人的成長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引導人健康向上、樂觀積極的精神基石。

傳統的課程觀由於過分強調認知而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的功能,致使該項目標形同虛設,從而導致把豐富、生動的教學活動局限於狹隘單調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和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而且極易造成學生的 「情感營養不良」、「情感偏枯」等現象。

新的課程觀將情意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和高度來理解,賦予其在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例如,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在表現為學習追求、學習責任的同時,更表現在對生活的樂趣、進取、向上的態度;價值觀,既反映在個人價值方面,同時反映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自然價值的統一;等等。這三個具有獨立意義的要素已成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學科,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取向和內涵是不同的。在音樂課程中,由於音樂課程的性質和價值所決定,必須突出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以體現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這一特點。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主要不在於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過程和方法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重視過程,強調方法,其實質是尊重學生的學習經歷、體驗和方式,這是一個學習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生存、生長、發展的內在需要。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只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獲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徑。這種排斥個性思考,否定智慧參與,只關注知識掌握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利於人的發展,它使一個個鮮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機械、呆板、只會接受與記憶,不會思考與評析的學習機器。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尚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徵。過程與方法所以對音樂學習非常重要,是由於音樂教育多體現為一種 「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其教學目標往往蘊涵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方法上說,授人以 「魚」不如授人以 「漁」,學會音樂不如會學音樂,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在音樂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音樂新課程中, 「過程與方法」目標可細化為五個具體目標:即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綜合。

1、體驗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之一,它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腦去思考。一句話,就是學習者要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視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視學習者的個人知識、經驗、生活世界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學習者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將教學過程變為整合、轉化間接經驗成為學生直接經驗的過程,將學習過程變為融學習者個人經歷、感受、見解、體驗為一體,從而自我解讀、自我操作的過程。

對於 「體驗」,《音樂課程標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這句話所以重要,是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教學和音樂學習須採用一種同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方式———體驗的方式。原則上,音樂教學與音樂學習是不能依靠講授的,因為講授的方式與學習者自身的音樂體驗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體驗代替學習者的體驗。

2、比較

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體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以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注意力,並且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是指教師不將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分析交流,發現與探索問題並獲得結論的過程。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探究在新課程中都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它可以使學習者保持獨立的持續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體驗,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並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4、合作

合作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准,達成和實現共同的學習或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學習者之間相互支撐和配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小組成員有效溝通,妥善解決組內矛盾;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

合作學習的方式目前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著,其共性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按音樂素質、能力和性別劃分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研討,協作,例如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由各小組自行討論設計演唱形式,編創表演動作,製作表演道具,選擇伴奏樂器及音型、節奏型等。融合游戲、競賽因素,促進小組間的競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器樂演奏學習中,分成若干小組 (各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個層次)進行游戲式的競賽,讓各種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現,機會均等,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精神。

5、綜合

作為音樂課程目標之一,它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其根本的要義在於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斷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

具體地說,綜合包括音樂課程內部學習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姊妹藝術 (舞蹈、戲劇、曲藝、影視、美術、書法)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藝術之外其他學科 (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政治、數學、物理、化學、體育)之間的相互融合等三種方式。例如, 「鑒賞」和 「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不僅會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再如,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及相同與不同等。此外,通過軟化學科邊緣,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並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例如,同語文結合,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亦可運用詩化的語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達來描述音樂的情境;同史地學科綜合,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音樂,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同體育學科綜合,可以運用韻律操配合

不同節奏、節拍的音樂;同數、理、化學科綜合,可以聯系 「黃金分割線」將美學概念與數學概念整合起來,將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聲音性質同物理學的頻率、振幅等知識聯系起來;等等。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這是音樂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誠然,基於綜合理念的貫徹,音樂課中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藝術門類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但涉及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如果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學科或藝術門類的方向,用文學、政治、歷史、地理、舞蹈、美術、戲劇等內容作為學生音樂課學習、探究的主要對象,那音樂課的自身功能必然會受到削弱和損害。這顯然是同 《音樂課程標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基礎教育中的任何課程,只要是一門學科,必然會有系統的知識技能體系。因此,對於高中音樂課程來說,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是必要的,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音樂文化素質的需要,同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在音樂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於以往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認識存在誤區,單純地以樂理知識和識譜技能作為音樂知識與技能的主體,並過分強化了知識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術作用,從而導致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片面化傾向,造成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恐懼與厭倦心理。

基礎教育中新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還特別包括音樂創作、音樂歷史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的知識。音樂技能不僅僅體現為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也不只是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唱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歌唱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將其視為音樂表現活動的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有利於構成基礎音樂教育知識與技能的整體體系。

此外,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式上,也須作根本的改變。既要改變音樂教學中單純傳授音樂知識,以講授代替體驗的理性方式,又要改變機械訓練音樂技能,以枯燥練習代替探究、研究的傾向。應把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放在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同情感、態度、興趣、智慧等因素緊密結合,通過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過程來完成。

E. 什麼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由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的音樂教學法。主要特點是採用特製的奧爾夫樂器和自編的教材,以節奏訓練為基礎,重視即興演奏或伴奏;注重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自己在游戲中創造性地奏樂。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 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創建。這是一個獨創如如的音樂教育體系。它賦予音樂教育以全新的反傳統的觀念和方法,已經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同時強調創造精神的塑造,在課堂上,孩子用蛙鳴筒摩仿秋夜的蛙聲,用腕鈴描繪春江細雨,用語言與拍打肢體來演繹節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聲部時,一部悅耳動人的交響樂就在孩子們中誕生了。奧爾夫音樂給孩子發展個性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也在集體表演中給了孩子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華夏愛嬰還讓家長參與課程,父母與孩子一道學習、表演,讓課程更有樂趣和意義。

F. 著名的四大音樂教學法是什麼

四大音樂教學法包括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鈴木鎮教學法。

它們的主要內容是:

達克羅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認為:「人類的情感是音樂來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發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因此,音樂學習的起點不是鋼琴、長笛等樂器,而是人的體態活動。」

柯達伊教學法:歌唱是培養音樂素質的最好途徑;採用具有藝術價值的民間和創作的樂曲;音樂應當成為學校重要的課程;重視音樂教師的選擇,強調學校的教育作用。

奧爾夫教學法:一切從兒童出發;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鈴木鎮教學法:鈴木教學法可說是一種母語教學法,從小即著重兒童潛力的發揮。

拓展資料:

音樂教學法課程目標是分科教學法之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音樂學院和教育學院有關專業和中等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主要任務是培養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將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應用於音樂教育實踐的能力。

G. 2019天津教師招聘音樂學科:初中音樂教學方法研究分析

【 2 019天津教招課程 】 【 6月教招匯總 】

為實現初中音樂教學目標並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釆取的教學方式、策略和手段等。其中,既包括教師施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方法是隨著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不同時代的音樂教育有其不同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日新月異,音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創新與提高。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特點有:

(1)教學方法是為實現音樂教學目標和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服務的,因此教學方法要受到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制約。

(2)教學方法存在於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學方法不能脫離櫻迅空音樂教學過程,而要受到教學活動過程的時空限制。

(3)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其行為表現具有互動性,因此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學生的“學”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4)各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及劣勢,因此教學方法之貴,在於發揚其優勢避開其劣勢,在於運用得法。

1.情境法

亦稱“情境教學法”。由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音樂課唱歌、欣賞教學中,精心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創設相應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的情感。音樂情境教學法的特點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啟發性,關鍵在於激發、調動學生的情感。

音樂教學常用的創設情境的途徑,如(1)展現生活情境,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某種生活場景之中。(2)演示背景情境,通過背景激起學生的聯想。(3)展示畫面形象,將內容形象化。(4)利用音像渲染,將學生帶進特有的意境中。(5)通過進入、扮演角色活動,加深內心體驗。(6)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此外,布置具有音樂文化氛圍的教室,課前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教師對學生親切、和藹、民主、平等的教態,富有情感性的教學語言等,都可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經常應用於音樂教學。

但需注意:(1)創設情境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驗音樂情感,情境的設置僅是一種輔助手段,不可喧賓奪主。(2)情境法適用於各學段,但較多用於低年級,要按不同學段學生年齡特點實施教學。(3)緊密結合歌曲、樂曲內容,採用簡便易行的方式方法,防止華而不實。

2.聆聽法

廣義地理解聆聽法,就是欣賞法,音樂是一種以聆聽為主要學習手段和學習途徑的學科。通常,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某種教學情境,利用相應的歌曲、樂曲和其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形式要素、情感內涵、風格特徵,認識理解其藝術內容及文化內涵,分析其藝術價值及社會價值,進而享受音樂中真善美的藝術真諦,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並使其建立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念。狹義地理解聆聽法,它是音樂教學中一種主要的、常用的以引導聆聽為形式和手段的教學方法,即聆聽表演藝術家、教師或同學們演唱、演奏的音樂作品,以感受、體驗音樂為途徑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想像與聯想,通過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及音樂實踐活動,獲得藝術上的陶冶和享受,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增長知識技能,脊瞎拓寬音樂文化視野。

應用聆聽法需注意:(1)聆聽活動要與多種音樂實踐活動相聯系,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及豐富的聯想與想像。避免單一的、枯燥地“聽”。(2)聆聽活動應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學生自主的感受、體驗、聯想和想像。避免被動地“聽”。(3)要引導學生參與分析和討論,避免教師解釋性的、概念化的灌輸。(4)聆聽活動一定要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身心地“走進音樂”。

3.講授法

亦稱“講述法”。通過教師的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學中,昌喚不同教學內容宜採用不同性質的教學語言:講述音樂歷史背景、音樂家生平、民族音樂文化、地域音樂文化、音樂風格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多用敘述性、描繪性教學語言;講解音樂知識技能等內容,多用解釋性、說明性、論證性的教學語言;表述某種觀點或概括總結、歸納提高的內容,用演講式的教學語言。

運用講授法進行教學需注意:(1)語言力求准確而精闢、生動而感人,言簡意賅、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避免冗長繁瑣、空洞無物,勿用散亂無章法、平淡而無激情的教學語言。(2)要用親切的態度,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一味灌輸,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3)音樂教學語言力求富於感情,富於美感,富於啟發性。善於區分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高低強弱,語速的快慢變化,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有時還需要一點風趣和幽默。(4)講授時要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態,注意學生反應,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和方法。

4.練習法

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音樂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練習法具有十分突出的實踐性和技藝性。在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尤其是大量地運用於唱歌、演奏、視唱、視奏等教學活動中。運用練習法實施音樂教學,要引導學生明確技能性的學習目標,知道技能要點或關鍵所在,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運用練習法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依靠他們自覺地控制和矯正,運用音樂知識技能獲得音樂藝術實踐能力的過程。

運用練習法進行教學需注意:(1)務必要將技能的練習融於音樂實踐活動之中進行。也就是說,技能的練習應盡量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順帶地進行,避免使練習成為枯燥無味的單純技術性的操練。(2)練習中要關注音樂藝術表現的整體,盡量保持完整的音樂內容和藝術形象,避免將音樂“肢解”成細碎的“零件”,變成缺乏音樂性的單純機械性訓練活動。(3)練習要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提出明確且適度的練習要點,控制練習的難度,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勝任。掌握練習的時間,避免出現疲勞或渙散,多設計一些趣味性、游戲性的練習活動。(4)對學生的練習要多鼓勵,少批評,出現錯誤不要訓斥,以保護積極性。集體演唱中出現錯誤,宜在唱完後指出,經示範糾正後再練,盡量不要中途停下來重唱。

5.演示法

教師通過自身的實際操作,或使用直觀教具、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獲取感性認識,深化理解相關內容,使其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唱歌、器樂教學中的“范唱”和“示範演奏”就是一種演示法。此外,展示圖片,觀看樂器,播放演唱和演奏錄像等也屬此法。演示法具有直觀性強,生動具體,節省教學時間,易於激發學習興趣等優點,但演示常受到環境、場地、教具,以及學生人數、觀看距離等條件限制,可能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使用該方法時設計安排要周密,盡量地揚長避短,注重實際效果。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接受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習興趣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教學。

解析

H.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音樂教學方法有四種。
內容概述: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為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其特色為教師以鋼琴即興方式教學,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達克羅士教學法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舞蹈家。
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

I. 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對於音樂這門學科來說,教學方法是最重要的,那麼怎樣才算是好的教學方法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一、研究背景

音樂學科的有效教學是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學會唱歌、聽賞、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評價能力等。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充分利用課堂評價等方面下功夫。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也隨之涌現於教育教學當中,這給我們的音樂課堂也帶來了一片勃勃生機。自我校開展新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創導新的實踐,在這幾年多的時間里,我們擔任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工作,從中聽了多次關於學習新課程的講座,也觀摩了多堂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每一節課幾乎都是那麼的理想和完滿。然而當我們興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樂課堂的時候,卻發現,很多音樂課堂教學仍然呈現出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的狀態,學生音樂素養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態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狀依然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狀態低迷,學習興趣漸失,學習能力低下,主動精神與創造力缺乏。課堂上沒有了生命活力的煥發與學習主體個性精神的張揚,課堂上感覺不到學習者的愉悅。卻發現完全不能達到象他們那樣完滿的課堂效果!細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學生素質太低?是師生配合不密?……

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更好地感悟與體驗音樂文化,增強音樂學習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如何應對各種新課改理念做到融會貫通,逐步形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的教學方法有效嗎?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進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能促進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我們據此,我們提出了“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技術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研究的設計思路

(一)對關鍵概念界定

1.有效

主要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音樂教學後,學生獲得的音樂或與之相關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2.教學方法

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音樂的所有行為。

3.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專家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當前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方法必定要促進學生當前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以現代教育學與小學音樂新課標為指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音樂的過程,關注音樂教學效益,建構有效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具體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總結一套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策略體系,形成學校有效教學特色。

二是通過課題研究改變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音樂學習方法,提高音樂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成為會學習會創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音樂課堂教育觀念,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促進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中實現專業成長。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著力於現實的音樂課堂教學考察,結合自己學校學生對音樂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甚少,對歌曲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很差的特點,使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的音樂教師要想取得音樂課堂教學的真正實效,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教學原素,就必須得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適合小學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方法,這對小學音樂的教學更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1.現實依據

我校是一所地處農村和城市相結合的學校,近幾年來由於我校生源問題,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樂教學在二期課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精神成為我校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及研究的重要依據。

2.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於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創造性思維,並較好培養個體的學習風格。因而在研究中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現實意義與實踐意義。

3.創造教育的理論依據

創造教育研究認為,凡是智力正常的兒童人人具有創造潛能,在支持的環境與適合的教育條件下,這種潛能就會轉化為自我實現水平的創造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及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

4.音樂學科教學論依據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在研究中做到讓學生學了音樂更有朝氣;使學生更有智慧;使學生更有創意;使學生思維更活躍;使學生音樂素養更有內涵;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5.兒童心理學理論依據

小學生感知事物較籠統,往往只注意表面現象和個別特徵,時空特性的知覺也不完善,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顯發展。這個時期,無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發展,並且逐漸在學習和從事其他活動中佔主導地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課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合作學習的熱情。

(五)遵循的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向學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樂、律動,能使學生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產生積極了解音樂和感受音樂的需要與動力。

2.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遵循教學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一種教學原則。貫徹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想辦法保持其穩定性和持久性;然後,創設讓學生“質疑”的問題和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養成習慣;再次,教給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自我探究的能力。

3.實踐性原則

音樂教學的原則是要一切學生必須通過動一動、練一練、唱一唱、欣賞欣賞來體驗、感悟音樂的魅力。在動、練、唱中培養學生的樂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欣賞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4.創造性原則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與創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5.全體性原則

(1)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學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進步

(2)對每個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3)我們特別強調的是,不能讓班上音樂表現較差的學生淪為陪讀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教師讓他們答問要留心為他們創造能夠獲得成功和自尊的機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學生才能回答的問題,從而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三、研究內容

構建有效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2)音樂課堂常規訓練有助與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3)舞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學習小學生心理學、小學音樂課程標准、音樂教學理論,收集有關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情報資料。

2.調查法

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目前小學學生學習音樂的狀況,了解他們對本課題的看法,以及在課題研究中學生的變化情況。

3.行動研究法

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不斷調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理性指導下進行研究實踐,把研究實踐上升到理性高度,實施研究計劃,完成研究任務。

4.個案研究法

選擇典型學生建立個案進行追蹤研究,從而檢驗和了解課題實施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情況。

5.經驗總結法

在前期文獻研究、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項目研究報告,並把研究成果有機滲入到小學各年級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五、研究步驟

提出問題——制定課例內容——實施課堂教學——課後評價反思——修訂教學方案——再次實施課堂教學——評價反思

先有教研組全體成員提出在日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然後由教研組集體制定課例內容,由一位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組其他成員聽課緊接著是集體研討,進行說課自評他評,並對做課老師進行置疑,然後集體進行二次備課,針對提出的或存在的'問題商討對策,制定教學方法,由這位老師進行二次做課,然後再次進行評價反思,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效果如何?那些問題還沒有解決,總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六、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七、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推進備課改革

首先,學校作了兩個層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級領導隨堂聽課制度。由教導處每周統一安排校級領導和中層分組聽課,對被聽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摸底、指導。對優課教師加以表彰和鼓勵,對差課教師繼續跟蹤指導,以聽課來促進教師認真備課。

二是在課題組改進了備課的設計和過程。首先是改變備課的格式,在教案的內容欄里增設了“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與學生學法”這樣兩塊,顯然這是與本課題緊密相關的。其次,以往的校內教研活動常常是執教者獨立備課,呈現的是一種個人的努力。為了加強指導,進一步提高研究課的質量,我們實施了合作備課。由一名課題組骨幹成員和一名一般組員組合成對,提前對教材和教法進行切磋指導。實踐證明: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進研討課

為了使音樂研討課真正獲得研討的價值。我們採用了專題研討、一課多教、同課異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題研討

課題研討有了明確的主題,才能充分發揮研討的價值。主題的選擇可以從教師普通關注的問題入手,然後加以提煉而成。如音樂教學的研討主題有“小學音樂課堂常規訓練”、“歌曲與舞蹈的整合”、“音樂課堂有效問題的設計”、 等。主題的設定者可以是課題組長,也可以是執教老師。我們一般圍繞一個主題研究一個階段,開出幾堂研討課,從而使教師對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積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經驗。

(2)一課多教

一般來說,我們要求研討課都有一個試教的過程,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設計,然後才能推出比較成熟的課。如 韓慧老師執教的研討課《吹起羌笛跳鍋庄》試教了二次。這種對一堂課的反復研究,體現了我們求真務實的研究態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們對教材及課堂的把握能力。

(3)同課異教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師來教,稱為同課異教。如韓慧老師和劉靜對《木瓜恰恰恰》異教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她們對教材共同鑽研,又嘗試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來執教,體現了她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體現了她們對教學個性和學生特點的正確把握。

3.提倡互動評課

評課是實驗教師理論素養的體現,它需要教師用理性的眼光來觀察,用內化的理論來闡述。為了促進每位教師都能積極參與評課,我們要求聽課教師聽課後撰寫一份評課稿或提綱。在評課中,我們除了先請執教者說課,還主張向執教者質疑,問他的設計思路、問他的設計意圖、設計理念。這種積極互動的評課氛圍常常感染著每一位參與的教師,無論對執教者還是評課者,都是一種激勵,一種歷練。

(二)總結了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1、《音樂課堂中唱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教師:黃艷玲

研究成果:

(1)、學生歌唱時間要充足,教師示範引領到位,加強了感悟體驗。

(2)、教學中注重學生對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導。

(3)、歌曲的表現形式要多樣,讓孩子快樂歌唱。

2、《略談創造情境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教師:丁學義

研究成果:

(1) 組織教學,創設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

(2) 感受情境.

(3) 用豐富的多媒體展現情景

(4) 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5) 表現情境.

(6) 拓展轉化情境.

3.《創設音樂學科特色常規教學》教師:韓慧

研究成果:

(1)、用音樂去指揮學生。

(2)、速度變化的運用指揮學生。

4、《舞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策略的有效性》教師:劉靜

研究成果: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歌曲內容、風格、情景的不同,採用先歌後舞、先舞後歌、或者穿插式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覺得簡單而有特色的舞蹈動作,會使一堂單調乏味的唱歌課充滿生機,學生積極性高到極點。不僅學的快也學的好。

;

J.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著名的四大音樂教學法是什麼?
一、達克羅士教學法:

內容概述:「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為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其特色為教師以鋼琴即興方式教學,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達克羅士教學法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舞蹈家及詩人於一紶的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Emile Jaques - Dalcroze, 1865-1950)於1905年在日內瓦音樂院實驗成功而公諸於世旳教學法。

其教學方式有:1.律動教學 2.聽音訓練 3.即興創作。1.律動教學:這是藉著身替肢體最自然的律動,表達對音樂節奏的反應。這種教學模式常用在我們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的韻律、唱遊…。它經常以肢體的動作:如走步、跑步、彎腰動作來代表拍子;或藉著拍手、腳踏來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著游戲的規律節奏來激發學生對節奏的反應能力…這種以肢體的節奏感,導引學習音樂基本能力的潛能發揮可說是最符合認知、思考的一種音樂教學。2.聽音訓練:達克羅士認為以首調唱名來訓練歌曲教唱,對於音樂欣賞的聽音或記憶較有助益於能力的發揮,尤其音程間的認知,簡單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體的律動以達到「內在聽覺感受能力」的音樂薰陶3. 即興創作:這是藉著任何樂器的彈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性的舞蹈動作來揣測音樂的動機及意境。另一方面達克羅士也鼓勵對旋律與和聲方面的創作與嘗試,他認為節奏、韻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

達克羅氏教學法教學特性:

1. 重視以兒童之體律動的節奏配合音樂教學。

2. 舞蹈與律動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活動。

3. 教材應取之於自然界中的節奏素材,是兒童音樂學習最自然的感受。

4. 非常重視兒童對「視覺」、「聽覺」感受能力的培養。

5. 即興的舞蹈表演動作可促進兒童的表達能力。

6. 音樂教學應以節奏教學作為基礎。

二、高大宜教學法:

內容概述:根據高大宜的看法,他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一樣。由這個觀點來看,音樂教學的實施,祇要具備接受良好訓練的師資和完整的教材,則無論在都市鄉鎮,甚或最偏遠的地區,都可以實施;而且它的教學對象由二歲的幼兒至成年人,都可以透過歌唱的方式來學習音樂,可說是最理想的全民音樂教育。

高大宜的教學法可以用歌唱教學法作為其教學宗旨其主張所有音樂活動有:

1.歌唱教學、2.節奏的配合教學、3.視唱與歌曲練習、4.手語教學。

1. 歌唱教學幼兒時期的歌唱以聽唱仿唱為主開始已『念』歌方式,用童謠民歌與生活之諺語作為題材,從小三度音程開始教唱,並以五聲音階的音域為主,選擇適當的教材配合實施教學,采漸進的教學方式,由兩小節到四小節,再擴大為八至十二小節的樂句,每次上課以20分鍾為原則。

2. 節奏的配合教學(1)先以感覺節奏的快、慢開始,聆聽老師的節奏示範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實施。(2)採用節奏音節念法實施節奏教學。(3)以歌曲配合游戲動作,尤其讓兒童有創造設計的機會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動作。

3. 視唱與歌曲練習高大宜的歌曲與視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於民謠,視學生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教材。視唱訓練多以首調唱名法唱譜練習;歌曲練習則以二聲部合唱為主,多為民謠,採用五聲音階的調式,節奏較難,適合程度較高的能力者視唱及歌曲演練。

4. 手語教學高大宜的應用John S Curwen的手語以輔助視唱的教學法,主要的特點是利用視覺,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語動作,來加深兒童聊解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音程高低的距離關系並使兒童能感受兒童歌唱時曲調所表達起伏的那種音樂性。高大宜教學法教學特性:1. 以歌唱為主的教學法。2. 以傳統民謠、兒歌作為主要教......>>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薰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使教學設計藝術化 音樂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情感體驗產生於每個教學環節,有強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體驗會使他們保持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實踐。在教學中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琴,教師就是彈琴的人,而教學設計就是樂譜。會彈琴的,琴就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優秀的教學設計,會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導致積極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進行教學五一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情感體驗做出預測。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始終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讓學生始終處在高度亢奮也不是太好。優秀的課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電影,開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興趣,中間部分精彩分呈,結尾達到 *** ,令人回味無窮,並且所有環節之間的轉換是自然、連貫流暢的。因此教師在照顧學生情感體驗前提下還要抉擇課堂的教學節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節課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首歌有著優美的旋律。
幼兒園音樂活動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想談談歌唱活動中教師如何抓住導入環節向幼兒發起互動,調動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1.言語互動。(1)故事導入。在教學中教師把歌詞編成幼兒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新授歌曲的導語,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2)猜謎導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師用一個傳統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認真傾聽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激發幼兒的歌唱慾望。3.動畫播放。教師可結合歌曲的特性製作PPT,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上來,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動。
說明中小學常用的一種或幾種音樂教學方法
⑴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感受情感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①音樂欣賞法:如藉助詩歌,舞蹈,戲劇繪畫等②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③參觀法:如組織學生聽音樂會,參觀樂器博物館,事先向學生講明目的,要求,事後進行討論⑵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①練習法:如教師提出要點進行必要的示範;或由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練習,教師加以指導;師生共同對練習進行分析,小節②律動教學法:從身心兩方面同時入手訓練,學慣用聽覺感受音樂,用肌體和心靈感受節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③創作教學法④游戲教學法:隨音樂的情緒,節奏,有表情地進行律動⑶語言性教學方法:以語言傳遞為主,通過教師和學生口頭語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發①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教學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⑷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結論。
音樂課三拍子教學方法有哪些
自學能力是學生對知識刻苦自學、自我探索、自求得之的能力。它不同於一般認識和感知能力,也不同於那種機械記憶能力,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學生已有基礎性學力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總結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積極組織和利用影響自己學習的各種因素,成功完成學習任務的發展性學力。自學過程實際上是一項復雜艱辛的創造性勞動過程,是不斷探索、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開拓思路的過程。自學能力是一般能力的綜合運用,是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自學能力、以至於養成良好的確學習習慣,我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後三方面入手。 一、課前 在課前,我讓學生圍繞目標、收集與學習歌(樂)曲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提前有備、有興趣而學。包括文字、音響、音像及相關歷史、地理等人文知識。比如、在教唱《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曲時,我讓學生提前蒐集當時中國屈辱的歷史背景,七子的地理位置等相關的知識。在教唱愛國歌曲時,我讓學生提前收集:今年2008年,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舉行的奧運會的精彩鏡頭、自己喜歡的奧運會的歌曲、運動項目、運動員等。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我盡量根據課堂時間一一在課堂上展示,並及時給予學生肯定!這樣可以鼓勵學生自學,培養自學習慣的興趣和動力。 二、課中 在課中,多讓學生享受自學的成功樂趣。在進行新課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除了重、難點部分正確引導外,一些稍淺顯的知識、放手讓學生去自學,這樣學生易獲得成功的喜悅!也給學生一次自我能力展示和體現的機會。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加、自學知識的范圍,也隨之增長。我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歌詞部分的教學理解一般都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來分析歌曲的情緒:是歌頌的?抒情的?活潑的?還深沉的?……我在歌曲旋律的教學中,一些較難學習的歌曲,我在歌譜教唱之後,歌詞的填唱我會讓學生自學。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給學生自己學唱。讓學生同桌兩人結伴自學:一人唱曲譜、一人唱歌詞;或者教師唱曲譜、學生唱歌詞。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學習,會發現自己在會唱曲譜的基礎上,再加入歌詞就可以自己學會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了!體會到了自學成功的樂趣!也在培養自學的好習慣。 三、課後 課後學習是課中知識的延伸。因為課堂45分鍾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善於設疑,引發學生在課後繼續自學探索的慾望。繼續增長學生的綜合知識。比如,我在教唱《桑塔露琪亞》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們師生在課堂上圍繞主題、目標學唱了歌曲的曲譜和歌詞,了解了義大利這個多水城市多船歌的特點;也體會了船歌三拍子搖晃的特點;又欣賞了中國的幾首船歌。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最後讓學生欣賞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歌曲《我的太陽》,聽完歌曲之後我接著質疑: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都是誰嗎?可惜已經去世的一位又是誰?他曾經在我們中國的紫禁城舉行過演唱會,唱過許多精彩的曲目,同學們不妨課後去了解……這樣,學生在好奇和興趣的驅使下,繼續著增長他們的自學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立足長遠,要善於抓住最佳時機,要善於從低年級抓起,從淺顯的知識入手,將根基夯實!無論在課前、課中、課後,多留出時間給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成果及時給予肯定、表揚、肯定!讓學生自嘗甜果,從而引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動力和慾望!日久天長自學習慣便隨之形成。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不足之處歡迎指導。
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有哪些?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教育學、心理學、小學音樂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音樂教法課是什麼?怎麼上? 100分
認真仔細!
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種方法
以欣賞教學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

該模式課堂教學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的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師生相互問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音樂課的新課導入雖然不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但卻是通向賞析新作品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科學誘導積極啟發學生主動學習新課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此階段導入所採取的主要教學方法有:故事導入法、情境圖片視頻導入法、啟發談話法、音樂導入法、預留懸念式導入法、開門見山式導入法、設問式導入法、復習導入法等。

第二階段:新作賞析,目標落實。

新作賞析、目標落實是音樂欣賞課中新授的重要環節。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新授教學的過程一般分為初次聆聽、整體感知(分段賞析)、走進音樂(再次聆聽、體會內涵)三個步驟。

1.在初次聆聽、整體感知的過程中,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通過初聽全曲對作品進行整體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緒、音樂情境,同時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樂器,簡單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等等,使學生對作品有個初步的了解。

2.分段賞析、走進音樂是引領學生通過分段聆聽對作品進行細致欣賞分析,通過聆聽體驗根據情緒、音樂要素等的變化判斷曲式結構、作品表現內容等,通過聆聽、視唱、默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記憶作品的典型節奏和主題音樂。

3.再次聆聽、體會內涵是在學生分段細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整欣賞作品,把握作品的風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體裁特點,同時能夠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充分體會音樂內涵,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賞習慣和審美能力。

第三階段: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

這是欣賞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檢測的目的是為了反饋本節課學生所學知識點,也就是達標情況,同時也是主題音樂及音樂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積累,為學生全面提高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打下基礎。當然,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教學過程的推進分別採用分段檢測和最後檢測的方式進行測標補標。

此階段所採取的檢測方式有:辨聽、演唱主題音樂 、聽音樂判斷體裁、聽音樂判斷樂器以及音樂知識(包括音樂基礎知識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關知識)搶答競賽等方式。

第四階段:拓展延伸,小結升華。

本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基本可分為兩個步驟:拓展欣賞(創造活動)和課堂小結兩種方案進行。

1.教學內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選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來充實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對音樂內涵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拓展欣賞的內容包括:同體裁作品音樂欣賞、同作曲家音樂作品欣賞、同種樂器音樂作品欣賞、同民族或地域音樂作品欣賞等。

2.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知識點,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課堂小結的方式有多種,不但可小結本課知識點,也可適時小結學法,還可由教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小結,甚至也可針對作品對學生進行情感延伸、德育滲透,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音樂家教學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瓶裝汾酒的鑒別方法 瀏覽:201
如何去除汗毛最快方法 瀏覽:417
瓷磚美縫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50
治口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瀏覽:896
自來水噴槍安裝方法 瀏覽:228
濕疹水泡治療方法 瀏覽:602
扭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363
慢性濕疹好的治療方法如何治 瀏覽:257
主板里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8
物理教學方法對比法 瀏覽:26
中葯材木瓜的食用方法 瀏覽:285
不拘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1
一類盈虧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725
封店注意事項及解決方法 瀏覽:613
終於找到做酸奶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55
法學的規范分析方法包括 瀏覽:164
精神病治療有哪些方法 瀏覽:477
蘋果石榴種植方法 瀏覽:202
北京治療陽痿的好方法 瀏覽:58
如何做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