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中學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論文

中學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論文

發布時間:2023-05-07 06:09:07

1.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有效的原則和方法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有效的原則和方法

論文關鍵詞:語法原則方法

論文摘要: 本文中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倡英語教學應該在學習語法知識的前提下結合能力培養,對於英語語法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有效原則和方法談一些心得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勉。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基礎,就不可能造就萬丈高樓!英語的學習也如此。如果英語表達的是一座高塔,那麼語法就是高塔的基座。沒有語法的英語句子就好比在空中修閣樓。是虛幻而不切實際的。語法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學效果。

1英語語法教學的幾個原則


目前對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往往存在兩個極端,要麼重視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要麼重視技能訓練,輕知識傳授。這兩個極端造就了學生能力的兩個極端,會做題的不會交流,能說會道的考不了高分。現代英語教學要盡可能地避免上述兩個極端,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規律等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差激原則,遵循合適的教學原則,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度,實現有效教學。
1.1教學過程生動有趣的原則
中學生的性格雖然比小學生要穩重很多,但是仍然好動,學習情緒化比較明顯。語法課是公認的麻煩而乏味的課程,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在語法知識中找尋出趣味所在,創造生動有趣的英語課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
1.2教學內容新穎變化的原則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國際通用的語言,了解國內外的發展、變化,做一個適應發展的人。所以,英語語法教學也要嘗試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我們在講課時也要結合國內外的事件,將其融入到語法教學中,讓語法教學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1.3教學情境多樣性原則
中學生的思維是跳躍性的、靈活多變的。在一個中講課容易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久而久之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我們要嘗試讓教學環境多樣性變化,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營造新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語法知識的奇妙和有趣,對語法知識保持長期的關注和學習慾望。
1.4教學效果參與實踐的原則
學生學習的所有語法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否則就不能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容易造成啞巴英語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舉辦課內游戲、知識競賽、角色扮演等互動性強的活動,鍛煉學生的語法表達能力和應試能力。讓學生內外兼修。真正地掌握語法知識。
1.5教學進程遵循情感原則
情感教學一直是一個高效的教學手段。在不同的教學內容虛困襪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把握住了學生的情感,就能很好地根據學尺乎生的情感變化,採取適合的教學方式,實現高效教學。所以,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的情感因素,課間也可以實時地加強情感教學,讓語法教學事半功倍。

2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幾個有效方法

2.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通過設定的模式學習的方法。我國的中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母語環境,學習英語的時間全部是課堂上,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情境教學,要針對語法特點,設置幽默、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在情境中掌握語法。
例如。在講述強調、建議、責難、驚訝的語法知識時,筆者創設如下對話情境:Peter沒有帶禮物就去參加女朋友Lily的新年聚會。
Lily:Welcome to my new years party.

Peter: I am very sorry for not buy anything for you, timeis so limit.

Lily: I know you don't love me, why not bring someflowers?

Peter: I do love you very much, peter kneels, trust me,please!

Lily: why kneel to me?

Peter: please marry me, please! (Hand a ring to lily)

Lily: oh, my god, peter, I love you.

Peter: flower next time.

Lily: all fight, let's go to the party.
通過這段對話的學習和練習。既鞏固了相應的語法知識。也讓同學們在練習中體會到語法也有的樂趣,激發了他們對語習的熱情。
2.2閱讀歸納法
閱讀歸類法具有直觀和針對性的特點,能幫助學生弄清楚語法知識的具體運用,解決具體問題。閱讀歸類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很好地體現出任務型教學的特點。例如在學習動詞ing形式時,筆者先讓學生通篇閱讀文章,找出所-有的動詞ing形式,並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分析它們的用法。

Many people asked me why I chose teaching as mycareer, and my answer is“I enjoy staying with kids, and Ithink teaching is only thing I am good at.”They still don'tunderstand me, saying there are millions of things moreexciting than teaching. At those moments, the only thing I cando is just laughing and keeping silent. Everyone has his wayof living and respecting others" choice is a something we shallleaen,
通過對上述幾個動詞-ing的分析,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閱讀、歸納、分析、能力。
2.3歸納教學法
歸納教學法是通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特殊的內容一般化的過程。它的主要教學手法是先將大最語法規則逐條地列舉出來,然後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異性,通過大量舉例來說明、演繹這些語法規則。該教學法的優點是直觀明確、簡便易行,能很好地針對某一類語法規則做系統的講解。
例如在畢業班復習語法知識的時候,我們會對每一個語法知識作總結。這時,演繹教學法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快速地幫助同學們把平時學習的零散的語法知識串聯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脈絡,快速提高成績。
2.4生活化教學
我生學不好英語,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缺少母語。在課堂上,我們要盡量將生活化的知識運用到語法講解中,讓學生在熟悉的思維下學習英語。
例如,在學習完成時態時,讓學生填寫如下表格:
What have my parents helped me with when 1 was——o1d?
I year;3 years;5 years;7 years;9 years;ll years;13years;15 years
填寫完後讓同學之間相互對話,分享知識感悟。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學習了語法知識,也回顧了父母對自己的幫助,很好地融合了德育。

3結語


針對我國的語法教學,我提出了幾條原則和幾個常用的教學方法。經過我的教學實踐,是非常可行的。另外,教學方法沒有優劣之分,只要用在了正確的地方和正確的時間,就能發揮正確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大對語法教學的研究,提高語法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潘景麗,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J],職業圈,2007,19,
[2]董月菊,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018
[3]吳淑珍,淡化可以,淡出不行[J]中學英語之友,2010.9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2. 試論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 數學課堂 素質教育 創新方法

論文摘 要: 在遵循素質教育原則的基礎上,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根據社會長遠發展對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潛能開發,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

我們把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而發展形成的人的主體性品質稱為素質,也就是說,後天培養對一個人素質的形成尤為重要,如何如何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在課悔扮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是我們數學教師面對新課程的一個重要話題。這個話題要求每一位數學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1 轉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方向,所以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非常重要。素質教對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還要求學生能形成數學觀念和意識。另一方面。素質教育還更加關注學生人格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們要在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學會創造,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為了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首先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我們的教學工作要盡快完成從知識傳授向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轉變。

2 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數學素質教育使學生各寬敏方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更要重視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所以,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應該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而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於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密切相關。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主動性,教師在剛上課的時候就應依據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用舊知識帶動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游戲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嘗試以下方法。

(1)用已有的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知識興致會更濃,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來帶動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復習提問: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幾種?分別是哪幾種?這幾種位置關系是由什麼決定的?然後,教師導入課題:點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如此,那麼直線與圓又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呢?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需要。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需求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師要碧巧灶適宜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

2.2 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針對課堂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並踴躍提出問題,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改變以往教師的「一包到底」的授課方式,把課堂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例如在概念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概念的產生發展、形成等抽象概念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嘗試觀察、試驗、猜想、歸納、假設、檢驗等,使學生體驗到在未知領域探索的樂趣,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在例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到解題思路的探究過程中來,創設師生共同思考、討論甚至辯論的課堂模式,教師作為引導者,讓學生嘗試研究,並對學生的思路和觀點給予鼓勵和肯定。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應用能力,為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建立完善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制度,讓學生對作業、習題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糾正,既達到了讓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又幫助學生形成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品質。讓學生明白了數學問題的解決首先要訓練思維的嚴密性和計算的准確性,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

2.3 對學生進行分類學法指導

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是最大限度地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潛在個性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學有所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中學數學教學,注重的是基本知識、思想、方法的滲透,我們在教學中不能脫離課本內容,需要從課本的基礎內容出發,逐步過渡到高層次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把教學標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檢測題目、考試要求、作業布置等方面分出幾個層次,讓全體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教師可以從教材和教法兩方面配合進行知識與方法的傳授,同時進行高層次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這樣就能保證各個層面的學生各有所得,有效促進各種學習能力的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學法指導方面也要通過分類的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針對全體學生,要求掌握基本數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怎樣預習、如何聽課、做筆記、完成作業等方面都要進行指導;針對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會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

3 結語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不是固定的,也並不是以上提到的幾種,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加強素質教育,還需要我們廣大思想教師不斷去探索。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要敢於進行大膽的嘗試,刻苦自勵,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精通相關學科的知識。同時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研究教法的同時更要研究學法,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構建「開放式」課堂。充分地把素質教育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總之,時代需要教師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的任務就是數學課堂教學這一陣地完美地實施素質教育,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助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 湯竹雲.素質教育下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

[2] 張朝清.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成功(教育),2007(8).

[3] 王積建.探究式教學對於促進初中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

[4] 翁美春.信息素質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法制與社會,2006(24).

[5] 李獻新.對新時期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8(14).

3.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3篇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把數學理論知識和現實問題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探究慾望,使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時能夠不斷獲得發展。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二的數學教學論文內容,歡迎查看!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篇一:初中數學概念凱姿旁教學創新

一、注重概念教學理念的創新

(一)以適學情境的構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應改變以往完全將概念教學集中在抽象的教學材料方面,可適時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具體實踐中可引入相關的數學 故事 或數學趣聞等。如關於數學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楊輝三角形”概念的提出或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過程等,也可將國外許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發明者塞薩的 事跡 等內容融入課堂中,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初中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內容為例,教學中教師可首先為學生講述笛卡爾的故事,笛卡爾通過對蜘蛛結網的觀察而推出由點的運動可以形成直線或曲線,進而得出直角坐標系的概念。此時學生便會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產生一定的求知慾盯橡望,既增強了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能夠滿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

(二)注重對概念教學“形式”與“實質”關系的處理

教學中的“形式”可理解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相關概念與定理,而“實質”為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如關於代數式教學過程中,不必對代數式給予更多繁瑣的定義,其會為學生帶來更多抽象性問題,可首先在概念引入前列舉相關的代數式使學生從中體會代數式的內涵。再如,初中數學中的乘法公式教學內容,只需使學生理解字母a與b即可,不必要求學生完全進行文字敘述,如(a+b)(a-b)=a2-b2,對括弧內項特徵掌握後便能理解該公式,當面對其他如(a+b-c)(a-b+c)類型題時,學生能夠直接通過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對其進行解答。另外,在其他內容教學中如平行線判定或方程教學中也需注意“形式”與“實質”關系的處理,確保學生能夠得到實質性的訓練。

二、對概念教學內容的創新

現階段,大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體繫上仍存在以本為本、以綱為綱的現象,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以及教師的教學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所以需改變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具體創新策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把握教材整體內容與概念層次特徵

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內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點,無法一次為學生所理解,需要教師對教材的相關概念進行整體把握,並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夠層層推進。以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絕對值概念為例,教材中對其定義為正數絕對值為其本身,負數絕對值為其相反數,而零的絕對值仍為零。若單純依靠此定義,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在教材內容中又對絕對值概念提出其主要為原點與此時數的點的距離,學生能夠初步認識絕對值概念。而在二次根式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又涉及到絕對值概念,學生可將開平方運算聯繫到絕對值,領會概念的實質。因此,實際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在掌握教學內容整體的基礎上按照概念層次性特點進行教學。

(二)概念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

數學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將習得的概念與規律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數學教師為防止信息丟失,對所有的概念內容在講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學生未練習應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況下,便將因式分解可在哪種數系范圍中進行或具體分解為哪種形式等進行系統講解,但是學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應用便涉及更多內容,很難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求教師在概念知識教學中應在保證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適當取捨,使學生能夠邊學邊用。

三、注重 教學 方法 的創新

素質 教育 的推行更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往教學中過於陳舊的教學模式很難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學中改變以往“滿堂灌”或“填冊跡鴨式”的教學方法,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

(一)對數學概念本質的揭示

概念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引入需考慮到素材的選擇問題,避免造成數學概念內容失去自身的層次性特徵與連續性特徵。以函數的概念為例,若從字面概念定義,可引入x,y兩個變數,在一定范圍中y都存在與x值相對應的確定值,此時y為x的函數,而x為自變數。此時,教師可將生活中的摩天輪運動引入其中,提出假設學生坐在摩天輪上,運動過程中與地面高度會存在那種變化,不同時間內高度能否確定等,學生便會尋找相關的函數數學語言去分析摩天輪運動時間與高度存在的關系,以此使抽象化的函數概念具體化,通過對事物本質的揭示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增強。

(二)對數學教學信息的概括

數學概念本身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具有極為明顯的抽象特點,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概念中的內容特徵與表現規律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對信息內容進行概括,這樣數學概念將更為清晰。例如,數學教學中引入摩天輪旋轉實例,其旋轉的時間與高度本身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且保持相互對應。通過學生對摩天輪旋轉特徵的描述,找出與時間相對應的高度,這樣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將會完整的概括出函數的概念,習得函數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概念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避免脫離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自然掌握數學概念。

四、注重教學手段的創新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傳統數學教學手段受到一定的沖擊,要求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引入更具形、色、聲等特徵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原本較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更為生動,並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學內容中,提出學生 抽象思維 能力的培養要求採用直觀教學的方式,無論在數學概念掌握或數學知識結構形成方面都需充分發揮教學中形象直觀教學的應用。而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並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動的教具,不具備可感性,所以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引入,將較為抽象的概念以及圖形參數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進行圖形的繪制,將整個過程向學生展示,這樣關於平面幾何的相關概念與圖形都可為學生所理解。

(二)課堂演示與實踐過程的結合

多媒體手段應用過程中,在課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師操作完成,可使關於數學概念的電子課件利用教學網路向終端屏幕傳送,講解的同時應向學生提問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並對學生學習情況給出適時的評價。例如,關於平面幾何中“圓”的概念,講解過程中可將圓心為O、半徑為R的圓在屏幕中畫出,然後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概念對圓的畫法進行描述,並實際操作驗證。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數學概念自行畫圓,對於完成情況較好的可在屏幕中體現出來,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作者:陳建芳 單位:崑山市周庄中學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篇二: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分析

一、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與基本原則

要想讓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准確把握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和基本原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是教師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並且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要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2)以問題為核心的原則.以問題為核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具有良好的問題意識是實施問題探索教學模式的源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也是決定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原則.(3)以情感為依託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師生情感關系,對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是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獲得良好效果的保證.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策略

初中數學課堂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1.准確把握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

任何教學方式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都必須要遵循課堂教學中學生實際的認識結構才行.不然的話,就算再好的教學模式,也是不可能獲得良好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學生實際的數學認知結構是整個問題探究模式的出發點.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有準確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2.注重培養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整個問題探索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也是該教學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時,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並運用多種方式,將要教授的學習內容轉化為數學問題思維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思維模式下自主學習,真正遵循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建構數學—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例如,在講“相似形”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用多媒體播放埃及的金字塔,讓學生觀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之間有什麼聯系.根據這個問題情境,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兩個問題:(1)根據相似形能否測出大金字塔的高度?(2)相似形各邊比例是否相等?各個對應的角是否相等?為什麼?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答.通過教師創設的這種問題情境,再由學生自主去探索,這種讓學生親身去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應用 反思 的過程,就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在探索中學習的快樂,而且這種模式也能使教師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

3.探索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體驗模式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因為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進行探索、討論和交流,這就使學生只有在態度上真正接受、喜歡和參與,才能使相關的討論或探索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學生的情感態度對開展問題探究式教學是有重要影響的,也是教師需要認真去關注的一個問題.教師在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採取各種方式在課堂上構建一個和諧、民主的師生情感關系,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總之,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進行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初中數學問題探究式教學如何開展的問題,無論採用探究什麼形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揚長避短,最終使數學教學優點發揮到最大化,讓這種探究模式成為教學的主流,讓數學教學發展得更好,這對今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李權 單位:江蘇沭陽縣馬廠中學

>>>下一頁更多精彩“初二數學教學論文3篇”

4.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有關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範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1

中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意願和自主思維、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化的理論形成過程,改進傳統教學手段,注重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中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意義。

1、提高自主思維能力。

在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上,通過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自主思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夠讓學生對於知識的見解可以擁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他們能夠通過創新的思維來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被教師和旁人的思想所左右。

2、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創新思維的存在,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創新思維的指導下,學生對於知識的興趣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通過知識的積累,他們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對於知識如何呈現在現實生活中做出一定的假想,然後在可以實現的條件之下,通過自己動手來進行驗證。

3、提高對知識的渴求意願。

雖然創新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帶來實踐層面上的行為,也就是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培養,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思維方式,但是這些轉變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理論本身上來。也就是說,當創新思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學生對於創新意識的運用已經不僅僅能夠對於如何去使用理論知識起到幫助,還能夠將這種實踐中的結論和猜想反饋到理論上來,當他們發現有些問題已經達到了自己能夠解答的上限的時候,就會回到理論中去尋求支撐,從而進一步的提高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意願。

二、中學數學教學現狀。

1、傳統教學模式占據主流。

在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主要還是沿用了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在講堂上把考試中的數學知識要點進行講解,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被調動起來,另外由於中學學生要應付考試繁重的課業,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起來,從而變成了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儲備工具,長此以往,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創新思維上的匱乏。

2、數學教學對創新思維的壓制。

前文所述,在現有的中學數學教學中,因為傳統模式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因此學生的學飢擾習興趣不大,再加上中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他們面對試題的解答能爛孫旦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會更加註重對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進行講解,所以就導致了在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凱或識主要是出於應試教育的目的。

三、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不足之處。

1、忽略學生的猜想樂趣。

中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在教學中將已經有結論的理論拿出來,讓學生記住,然後再教他們如何在解題的時候去運用。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說在講到長方體的體積應該如何計算的時候,相信有很多老師是直接讓學生記住公式,然後在做題目的時候,將這個公式直接套用進去。這樣確實能夠為學生的考試分數提供優勢,但是同時也剝奪了學生對於知識的猜想樂趣,而且這樣填鴨式的教學也讓學生沒有了創新的餘地。

2、傳統教學手段稍顯死板。

現在中學教育對於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是較為死板的。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自己所必須要講解的知識之外,也不願意再多花時間在教學手段的研究上。但是其實數學這門學科在實際生活的運用中是十分廣泛的,也就是說數學這門學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其實是可以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這樣一個本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學科,因為教學手段的死板,扼殺了很多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在這種死板的教學手段之下,形成的也是死板的學習思維。

3、動筆多於動手。

中國應試教育的存在,能夠為學生提供一條相比於社會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渠道,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家長對於中學教育的重視,導致學校也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作為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對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在中國數學教學中,動手的時間不會超過整個教學過程的五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動手能力被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得到強化。

四、中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對策。

1、建立系統化的理論形成過程。

針對現在很多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在進行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的時候,可以先不要一下子將理論結果直接說出來,而是可以通過給學生設定一個情景,讓他們在這個情景中去解開具體的某一個問題的方式,來讓他們自己慢慢的摸索。通過教師在一旁的指導,能夠及時對學生對於理論的發現與探討的過程進行正確的指引,而且也培養了他們自主思維的形成,另外還讓他們體驗了自己發現一個知識過程的樂趣所在。

2、改進傳統教學手段。

改進傳統教學手段主要可以通過教學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來實現。其主要運用的手段可以在課堂導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堂講授中進行。

在課堂導學中,可以通過播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相應的影音圖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於課堂要教授的內容產生興趣,讓學生對於知識點產生深究下去的慾望。譬如在講到有關於立體幾何形的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影片的方式讓學生對於立體幾何形的空間關系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另外還可以通過讓他們自己用做圖軟體進行立體圖形繪制的方式,培養他們的空間感,從而加強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課堂討論的環節能夠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實現,並且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這個環節通常都是教學上的短板。在信息化教學方式中,對於這個問題也可以使其得到妥善解決。最為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可以通過播放一個影片,讓學生來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小組展開探討的方式來創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候,可以將一些知識點的介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譬如在講解有關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題目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說出一次他們經歷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他們所選擇的班車,然後設定一定的情景,讓學生算出自己講在何時到達何地。這種和現實生活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做到教學與娛樂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於知識點的實際運用能力。

其次,在課堂講授中,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教學手段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個工具,而並不能取代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因此,在課堂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在信息發達的時代里,可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來進行資料的查找、收集與使用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到知識點的同時,還能夠學會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己的學習目的。

3、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實踐能力作為輔助的,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會自己發現問題並且嘗試解決問題,因此要改變現在教學模式中因為動手實踐互動不足而導致的創新思維不足的現象,就需要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的方法可以通過號召學生展開數學趣味競賽、提出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去進行解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起到配套他們創新思維的目的。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問時需要做到:有效性、針對性、啟發性、注意方法、多傾聽、適當的激勵和表揚。我們注意探索提問的技巧,用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找到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愛戴的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關鍵詞】 數學;教學;提問;技巧

數學是一門特別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學。思考和分析能力,我們又只能在數學教學去努力培養。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提問在教學中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當今的中學數學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所謂「提問」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知識,圍繞一定范圍的教學內容,結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對學生提問,再由學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的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提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談談筆者的膚淺看法。

1.有效性原則

最初的有效教學,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於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地接收知識」。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焦急的詢問:「聽清楚了嗎?」、「聽懂了嗎?」,好像學習倒成了一種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有效地提問就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以達到提問的目的,體現提問的有效性。

2.針對性原則

提問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否則,就會大大地降低你的課堂效率,所以,我們提問前要弄清楚:提這個問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有多少學生能夠回答,可能得到解決些什麼樣的答案,錯誤原因何在,如何糾錯,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們絕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盲目地提問;而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問。

3.啟發性原則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並且對提出的問題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教師也不要急於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再次啟發學生,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並盡可能自覺地加以糾正,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思考,對學生有所啟發。

4.提問要注意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美國哈佛兒童教育學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時,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老師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例如,我們在上《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時,就可以這樣提問:假如平行四邊形的一組鄰邊互相垂直,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生什麼改變?若改為「鄰邊相等」呢?除了邊的改變,還可以怎樣改變條件(比如角、對角線等),使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變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有些什麼樣的具體改變?把這些條件組合起來,形成的特殊平行四邊形會有什麼特徵?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這樣的有效提問,發散了學生思維空間,擺脫單一的對話式問答。

5.提問後要學會傾聽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問題一般會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如果用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會丟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們為我設計的道路,總是讓我迷路。退一步說,畢竟學生的許多想法和點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細傾聽,怎麼能了解學生呢?。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於傾聽。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

6.適當的激勵和表揚

教師不只是教授知識,更要傳播人生的信念。當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後,無論其答案正確與否,都應適當地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或表揚,哪怕他的答案一無是處。只有這樣,你以後的提問,才會得到積極響應,你在課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師

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路資源的出現,使學習者由原來的「聽講學習」轉向「閱讀學習」和「發現學習」成為可能。但這種轉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向「激勵者」「導向者」時,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現學習,成為數學學習的「發現者」和「建構者」。為了使我們的授課更加富有效率,我們在課後還得有反思。也就是還得多對自己提問:這堂課的得失在哪裡?下一次我會怎樣改進?

總之,雖然教學無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遁,提問沒有現成的辦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願我們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繼承先輩們的寶貴遺產的同時,努力探索,多多實踐,注意提問技巧,提高課堂效率,振興國家的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3

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我在此結合當前中學數學學科的課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對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針對問題精心創設情境

能否設計一個好情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慾的首要問題。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還要求教師能夠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根據本地情況和學生實際來精心設計一些讓學生感受到濃厚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和符號的堆積,而是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注意體現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華東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第20章的扇形統計圖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就已有了對扇形統計圖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課前安排學生收集報刊雜志中的扇形統計圖之外,還請學生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請他們對班級中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數量情況進行調查登記,通過課前預習,自己先試著繪制一張扇形統計圖,並分別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由於課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每個學生對上課的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索發現,通過收集數據,分析處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發表見解、各抒己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課堂學習,提高數學能力和學習效率。有的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出了扇形統計圖反映數據情況的優缺點,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這種在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讓數學知識和數學體驗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讓他們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強學習積極性,形成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達到開發潛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作業設置多樣化,正確評價學生

新課程則要求作業既要有鞏固和檢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還要有體驗和發展功能。所以我們布置作業時,內容上宜注意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形式可以有解答題、探究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等。開展同學間作業相互糾錯。注意作業評判的過程性和激勵性,作業批改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勾一叉和打個分數,而要重視學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盡量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既指出不足,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結束了扇形統計圖知識的學習後,我布置學生自定主題,設計一個扇形統計圖,並塗上彩色作為作業上交。學生們確定的主題很多,設計出的扇形統計圖也美麗自然。比如調查學校或班級同學姓氏、同學年齡、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歡的電影或歌曲類型、喜歡的明星類型、喜歡的科目或書籍類型、喜歡的顏色、喜歡的飲料或水果、近視情況、家庭人口數量、長短發、愛好的體育活動或球類、團員和非團員比例、擁有QQ號和上網時間、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課余時間的安排,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三、多關注和贊賞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使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相長的前提。從講台上走下來,到同學們中間,從權威者的角色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但做學生的良師,也做他們的益友。只有當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這位老師了,他們學起這個科目來自然就會有更大的信心和興趣。

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尤其不能歧視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只要講究學習方法,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須知,由於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的成長條件不盡相同,自然會造成能力上的差異,但這並不是他們將來能否成功的惟一決定因素。況且人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先後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未必是一流的。我們不經意的偏見和冷眼也許會讓世界少了一個愛迪生。學生王某,初中剛入學時數學不及格,一直以來對這門學科帶有極大的恐懼心理。我通過觀察發現,該生實際上有學習潛力,主要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致成績不理想,信心不足。於是平常注意對她多加鼓勵,定期給她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並結合其實際情況給她制定了階段學習目標,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培養其學習興趣。通過三年來的努力,該生的中考數學成績已經躍居中上。由此可見,教師的鼓勵支持是學生找回自信、勇於努力進取的最佳良方。

對那些愛動腦筋,有較強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通過組織興趣小組等活動,積極引導,大力培養其興趣愛好,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不斷超越自我。

中學數學教學的論文 篇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定比例學習困難的學生,並且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增加,這些學生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能否有效地轉化「學困生」,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成為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更多地站在中學數學教學困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激勵方式,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於學生興趣、學習習慣、學習基礎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低落,數學基礎不扎實,學習浮躁,缺乏概括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習能力下降,我們把這樣特徵的學生簡稱為學困生。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得到提升和發展呢?下面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我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樹立全心全意為每一位學生服務的理念,尊重理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

(一)立德才能樹人

數學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更要精於傳道,必須轉變教師一言堂,學生整節課側耳傾聽坐冷板凳的現狀。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問、傾聽學困生的困惑,為什麼思路出現了分歧?他們掌握知識重難點的薄弱環節出現在哪裡?我採用哪種方法能夠降低知識的梯度,使學困生容易理解接受呢?

(二)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數學教師立德才能育人

教師只有課前心中裝著學困生,課堂上眼中有了學困生,課後輔導環節中關照學困生,真誠地尊重、關心愛護每一位學困生的心理感受和尊嚴,學困生就能從潛移默化地授業的數學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喜歡上數學教師,喜歡上數學課程。

二、提高教學藝術,樹立教師人格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

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數學教師恰如其分又精湛的語言也有助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新課數字敘述式的導入,復習課開門見山式的啟發,練習課煽情期盼挑戰式的語言,這些方式都有助於激發學困生躍躍欲試,體驗成功快樂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數學教師要重視研究教法,改進教法

傳統粉筆加黑板的方法是難以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而應因地制宜地採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有助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簡潔明了的媒體展示,更有利於幫助學困生理解與突破知識重難點。

(三)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啟發式教學

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啟發式教學,應重點在於精準的點撥探索、體驗、實踐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尤其更能培養學困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要使用藝術性的數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對於一些抽象概念可以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生互動找出適合學困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低起點,師生勞逸結合

數學課堂不同的年級要疏密有度,既要有適宜快樂的課堂練習,也要有降低學生腦力疲勞,思維遲鈍時鼓勵式的課堂小插曲:低年級的拍手操,中年級的數字接龍,高年級的數學故事鏈接拓展。在設置課堂作業時,數學教師要高低有梯度,既要優選優等生「吃不飽」的挑戰性練習題,也要精選中等生「吃不好」的典型例題,更要篩選學困生「吃不了」的失誤測試題,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學困生融會貫通知識點,這樣學困生就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數學能力逐步提高。

(二)多歸納,勤練習,培養數學習慣

大部分學困生與正常學生除思維的差異外,差異主要表現在數學學習習慣方面。我們數學教師既要善於運用數學語言幫助學困生積累知識,更要充分運用線段圖、集合圈等多種練習方法,幫助學困生總結歸納知識重難點,自覺養成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心理品格,培養嚴謹踏實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為學困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三)及時反饋,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教師在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要培養學困生克服困難的自信、解決困難的果敢堅毅、在師生共同互助中理想必勝的信念。數學教師要善於捕捉時機,在學困生遇到困難時要及時與其談心談話,循循善誘,以科學家和名人的成長經歷告訴學生要有志氣,保持學習的旺盛勢頭,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學困生取得點滴進步時,全班師生都要為他們鼓掌喝彩,使他們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輕松接受新的學習任務!

四、重視課堂的激勵評價,使學困生獲得成就感

(一)書面作業評價,鼓勵進步

數學課堂作業是學生課堂數學技能的體現。在學困生的書面作業上批閱評價,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例如,我在個別學困生數學作業中採用「等級+評語」的評價方法。用這種方法批閱點評學困生作業,既能啟迪思維,又可以指明努力方向,學困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了充分尊重。

(二)課堂口頭表揚、榜樣示範、學生自評,有助於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

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口頭表達是學生數學思維邏輯嚴密性的具體表現。例如,我建議學困生在數學作業中用畫「笑臉」「哭臉」的方式自評當天作業的書寫、做題正確率,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發展。

事實上,家長與學校教師的互動的評價,更能樹立學困生的責任感。讓家長每天對學生在家裡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完成作業的情況等方面作出評價,學困生也能在家長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的關心愛護,不斷增強主動學習的責任感。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轉變觀念,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評價等因素,無疑是提高學困生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的關鍵環節。

;

5.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 教學方法;數學;學生
論文摘要: 在實驗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受師資條件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所約束。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以及教育理論的發展,教學方法需要加以反思,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有效地指導數學實踐,實現教育目標。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一套完整體系。它包括教師的工作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及其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數學教學中,當教學內容和其他條件確定後,教學方法將是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因此優選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就十分必要了。
眾所周知,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為適合所有學習類型或學習風格而設計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校和教師的任務是用基本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武裝自己,這些教學方法能完成不同目標,單一的數學教學方法往往只能解決某一小范圍的特定問題,而任何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往往需要選擇多種教學方法並有機地組合,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就需要結合數學教學目的、內容、學生年齡特徵,研究特定的教學模式或方法的特定組合,找出最佳的組合選擇及內在的作用機制,而傳統數學教學則缺乏這方面的研究。
僅僅強調單一教學方法而忽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組合的主要表現有二:①將教學方法公式化、模式化, 往往是教條地搬用現有的方法,或盲目照搬所謂的新方法而被其局限、束縛,不能靈活運用。②為教法而教法,不能很好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往往把教學方法改革看成一個以新的方法代替陳腐的方法的單因素問題,而不能辯證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是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改革教學方法就是發揮每一種方法的優勢,克服局限性,尋找最佳模式和可能的條件下建立新的教學方法體系,使方法結構合理、協調,各種方法相互補充,發揮特長。教學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材、學生的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制約的,而社會的發展則是上述各種因素發生改變的總根源,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數學教學方法的改變也是必然的。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形勢下,我國數學教育界特別是廣大的中學數學教師,更新觀念,對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中,又總結出了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探究法”,“問題情境”教學法、“學案”教學法、“自主—創新”教學法等,即體現了當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體現,形成了具有數學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數學教學法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雙重發展,注重於知識、技能、能力、品德與個性的全面發展,教學活動是師生和生生多邊活動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過程。
1)以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注重全面素質的培養。
2)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出發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促進主體學習的完成。
3)注重數學的問題(概念、原理、法則、公式)的發生、探索、發現、論證及應用的全過程的展開,特別是注重數學知識發生和應用的過程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過程性目標。
4)突出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力。
5)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注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品質,重視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影響,又從教學中去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6)注意數學文化素質(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史、數學文化等)的培養。
7)數學教學方法開始藉助於高科技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技術含量明顯提高。
應當承認,目前的學校教育,課堂仍是主陣地。因此,應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立足於課堂,深入挖掘教材是學習的基礎。但是還應當看到,學校的教育又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經驗的同時,繼續思考研究,開拓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快: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時,思維也受到某種條條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丟失了個性和創意。學習應當把握好以下三個環節:其一、揭示知識背景,從數學家的廢紙簍里尋找研究的痕跡,讓學生看到並體驗,面對一個新問題他們是如何去研究、去創造的:其二、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對象,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作為一個主體去從事研究:其三、暴露思維過程,不僅要給成功的範例,還因展示失敗和挫折,讓學生了解探索的艱辛和反復,體驗研究的氛圍和真諦。具體步驟如下:
1)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即不以單純的感知為出發點,更不以直接告訴現成知識結論為出發點,而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啟發誘導,激發學生求知慾,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2)指導學生開展嘗試活動。在講授的同時,輔之以指導學生探究、發現、模仿、應用,在活動中學習;
3)組織分水平的變式訓練,防止機械模仿,向學生提供給出問題條件的機會,逐步增加創造性因素,提高訓練效率;
4)連續地構造知識結構。適時指導學生歸納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結論,歸入知識系統;
5)根據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回授調節,隨時搜集與評定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質疑講解,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補授的機會,使之達到所定目標的要求。
近十年來的教學方法改革,則不僅涉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雙基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啟發式、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而且還涉及到“課前預習”、“課後輔導”等教學組織形式和“講授”、“答疑”、“閱讀課本”、“討論”等具體教學方法。至於自學輔導法、程序教學法等則不僅是具體教學方法,而且還包括了教學原則,甚至是教材,實際上各是一種教學體系。所以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帶動了對課程、教材和學校各項制度的改革。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一種群體行為,他們是作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的,而教師與學生都是這個“共同體”中的成員。只有共同體中的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相互作用,激發和調動每個人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實現“優勢互補”,才能使數學學習富有成效。這樣,對於教師來說,應該注意到自己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真正樹立教學民主意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使學生有心理安全感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自主活動的展開,對於學生來說,就應該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開展獨立自主的思維活動、自己理解相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學開展交流,以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多層次、多側面的理解,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6. 新課程標准下中學數學教學探討

新課程標准下中學數學教學探討

論文關鍵詞: 新課標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革新。依據新課枝磨標的要求,結合中學數學教學實踐,就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對數學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握搭改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教師通過營造優化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互動內化,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
新課標特別指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要在數學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身心獲得健康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將學生數學知識的習得融進學生探索掌握方法和理解應用知識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索,實驗和概括,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例如,我在講解有理數加法法則時,先提出問題:“一位同學在一條東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確定他現在位於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與原來的位置相距多少米?”事實上,這一問題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因為運動的結果與行走的方向有關,具體有4種情況:若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1)若兩次都是向東走;(2)若兩次都是向西走;(3)若第一次向東走第二次向西走;(4)若第一次向西走第二次向東走。則他分別位於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與原來的位置相距多少米?為此,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學生可通過實際實踐或畫數軸對4種情況進行討論,探索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探索——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凸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改變了以往學生對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的狀況。
二、加強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
新課標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間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的`對話,這種對話的內容包括知識信息,也包括情感態度,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對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我在講授解分式方程這一節內容時,先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分式方程,然後向學生提問,誰來解這個方程?你將如何來解這個方程?結果有個別同學說,先通分,有許多同學說,先去分母化為整式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在同學們求出未知數的值後,我又問同學們,你們所求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不妨請同學們代入原方程的各分母計算一下,是否有使分母的值為零的未知數的值。從而指出使分母為零的解是原方程的增根,強調解分式方程必須檢驗。這樣通過師生教學對話,讓學生能在輕忪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考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各種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例如,在討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時,先讓學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存在的關系,先舉一些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和得出規律性的結論,然後讓學生用求根公式探索並證明得到一般性結論,這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概括,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達到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三、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標准》指出,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中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例如,我在講解九年級下冊第27章第一節“證明的再認識”時,有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要學證明,難道今後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證明嗎?”我回答說:“對啊!”接著向段判學生解釋說,現在我們感到學習證明中的用邏輯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四邊形很無聊,但無形中我們學會了用邏輯思維來解決一些問題。今後你若當上了一名人民法官,你肯定不會草率地對案中當事人下結論,一定會通過調查,用你的聰明才智,靈活的邏輯思維,使真相大白於天下,使你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好法官。學生聽了,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從而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中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標准》還指出,作為數學老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只把書本知識教會學生就算完成任務,而要培養學生數學素養。100年以前,掌握算術技能就是以被認為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但是今天對數學素養的要求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運算技能的重要性和對運算技能的要求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因此,數學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要培養學生掌握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如能閱讀,處理數據信息等。例如,我在講解第二十七章中的證明再認識和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我總是在課堂上先要求同學們閱讀書本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在初一時同學們都接觸過,只不過現在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來進一步證明。同學們看完後,我請有關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證明過程,我發現大部分同學們都能較流暢地用邏輯推理方法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等。特別可喜的是,一些原來幾何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喜歡上數學課了,同學們和我交流說,通過看書後再聽你講解感覺輕松多了,說實話,近階段上幾何課,我感到也很輕松。
總之,數學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發展的過程,又是教師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自身也得到發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研究,重新認識數學教學的本質,研究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數學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式,開展創造性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發展的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將由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錢佩玲.如何認識數學教學的本質[J].數學通報,2003,(10).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7. 初中新課標英語要求下的教學原則論文

初中新課標英語要求下的教學原則論文

摘 要:初中新課標英語要求課堂教學的指導原則和方法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進行調整和改革,用教學原則指導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中體現教學原則。這充分體現了教學原則在改革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文中分別從8個方面淺談了對新課標英語要求下的教學原則的理解。 一 、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教學論文

初中新課標英語要求課堂教學的指導原則和方法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進行調整和改革,"用教學原則指導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中體現教學原則"。這充分體現了教學原則在改革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文中分別從8個方面淺談了對新課標英語要求下的教學原則的理解。

一 、協作學習的內涵及特性

協作學習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目前已在全球許多地域的學校推行。它是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窗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一種學習戰略。固然協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為族沒根本方式,但是協作學習又在實質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小組學習。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協作學習者具有高度的互相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關系,具有建立性的互相交流(Promotive Interaction)行為,具有學習者個人評價與小組整體評價相分離的評價特性,並注重小組成員協作技藝(Small Group Skills)的培育。上述協作學習的特性決議了其不只優於傳統意義上的小組學習,而且更合適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參與為重點的教學辦法。(邱佳嶺,郭書彩,2005)

二、協作學習的優點

2.1協作學習使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時機。

協作學習請求學生向他人發問,向他人解釋本人的見地,這不但能夠進步學生的學習才能,增加他們重新整合思想的時機,還能夠使他們承受不同的觀念,擴展他們的視野,增加思想的碰撞。

2.2協作學習使學生們配穗碰學會了和他人協作。

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學習小組之間在互相商討的過程中,能夠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協作,進步處置人際關系的技巧,取得小組協作的才能,加強集體認識。

2.3協作學習有助於加強學習興味。

英語學習中,大量的短語、單詞、固定用法、語法需求記憶,使很多學生覺得很單調乏味,慢慢喪失學習興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發明性,而協作學習為學生發明了勝利的時機,進步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領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進步學習的興味。

三、協作學習在《新目的英語》(Go for it)教學中的運用

3.1協作學習單詞。

《新目的英語》(Go for it)的`特性之一是詞彙量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控制它們的聽、說、讀、寫並能綜合運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員在預習單詞後檢查局部同窗的發音,協助糾正錯音;然後給學生5―10分鍾協作學習,學習小組組長組織學習單詞,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糾正發音,尋覓記憶辦法,並運用這些詞彙(不會的就問教師,讓教師幫助修改、糾正);最後停止單詞聽寫或小組單詞競賽。這樣做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減輕學生的心理擔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2協作學習並控制每單元的目的言語。

《新目的英語》(Go for it)每單元包括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Section A為目的句型提供分步示例和指導性練習。學生在聽力練習和學習目的言語、句型後,採用對話的方式停止練習。課本附有生動、詼諧的插圖的特性,使學生的練習、模擬更生動、有趣,進步學生的樂趣和學習興味。

3.3在協作學習中拓展本人的學問,培育綜合運用英語的才能。

《新目的英語》(Go for it)Section B局部是學生詞彙的擴展、新舊言語學問的綜合運用、按部就班的寫作練習和發明性活用所學言語的各類課堂活動。在練習過程中,由於這些詞彙和學生生活有聯絡,是常見的,常聽的,有的以至是本人喜歡的東西或食品,學生都樂於講、討論,同時又盼望理解不曉得的、課本沒有的學問。這樣,不只能夠到達學生拓展學問的目的,而且也培育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才能。

四、完畢語

新課標鼓舞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培談學習,倡導任務型教學形式和協作學習方式。在任務中學會協作,親歷並體驗探求過程,在深化考慮和交流對話中取得言語綜合才能的開展,進步英語程度。「不求人人勝利,但求人人進步」。

;

8.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小綜合課程,隨著新課程背景下對初中實驗要求的提高,實驗裝備也本著理想性、先進性、整體性、實用性、探究性等特點進行了更新。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篇1
淺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方案

摘 要:在初中的整體教學體系中,科學實驗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節。為了能讓初中科學實驗在教學中發揮更好、更積極的作用,本文從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原則和初中科學實驗高效教學的方法等幾個方面入手,助推初中實驗教學的成功有效,確保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方案取得成功。

關鍵詞: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案

一、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

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下面筆者就這兩個方面分別展開論述。

1.教學地位

科學實驗在初中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對於一些重要性科目,諸如物理、化學甚至數學都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沒有科學實驗,這幾門實驗性教學的科目就無法進行。這充分顯現了科學實驗在初中教學中不能忽視、也不可忽視的教學地位。

2.重要性

初中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展開了說,科學實驗的成功融入可以保證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可以成功提高幾門實驗性科目的學習成績,保證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二、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原則

要想抓好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工作,就要遵循實驗的規律,推動實驗教學工作的質效,要堅持遵守“科學第一、學以致用、鞏固教學、培養人才”等重要性原則。

1.科學第一的原則

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所有的實驗都從“科學”抓起,以“科學”為依據,所有的實驗都不能脫離科學的軌道,不能違背科學的規律,而是尊重科學、推行科學,讓“科學原則”引領初中科學實驗。

2.學以致用的原則

就是要把所做的實驗與相關的知識點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不折不扣、不偏不離,最後達到知識高度吸收、實驗高度成功的雙重目的,讓初中生通過學習實驗,能夠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

3.鞏固教學的原則

再推陳出新的教學手段,再花樣翻新的教學實驗,再生動有趣的親歷操作,也都是服務於教學的,也都是以教學為引領。操作實驗教學課程也不例外,要在實驗教學中把應該學習的知識鞏固好、吸收好、學習好,並考出好成績。

4.培養人才的原則

不能不承認,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從小學、初中階段對相關學習產生興趣和學習熱情,最後得以在大學時代“化繭成蝶”。所以,實施初中實驗教學,也是國家培養科技科學人才、科教興國的戰略之一。

三、初中科學實驗實現高效教學的方法

要想實現初中科學實驗的高效教學,就必須推行相關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出互動參與、啟發洞羨賀操作、實驗引領、小組科研和競賽激發等五種方式。

1.互動參與

在初中實驗教學進程中,一定要採取互動參與的教育教學方法。互動參與主要就是在實驗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或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實驗中動手而且親自操作派茄,教師則在實驗的進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與學生形成互動,從而取得應有的實驗效果。

例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科學實驗就是要通過實驗讓學生懂得如何簡單地點燃一支蠟燭,實驗內容看似是司空見慣的蠟燭燃燒,而教學的目的是從化學的視角觀察蠟燭燃燒及其燃燒的變化,讓學生親自操作,然後參與觀察並做納派出詳細的記錄,教師在實驗進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蠟燭的火焰和燃燒過程中石蠟的狀態變化,因為實驗材料的廉價性,可以讓每3名或者5名學生一根蠟燭,在互動參與中完成科學實驗,也是要通過互動來完成。

2.啟發操作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一定要採取教師啟發學生操作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有時教師要不動手或者少動手,盡可能用語言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帶領、啟發下完成整個實驗操作。

例如:在進行“水的浮力”實驗時,除了由教師准備彈簧測力器、鐵塊、細線、水桶、水等實驗器材和實驗場地以外,剩餘的實驗步驟需要通過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協助和啟發下完成。如系鐵塊、“浸沒”鐵塊、數據記錄等實驗動作,還有F浮等數據的推導和計算等,都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獨立完成,最後推導出“水越深的地方,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觀點是錯誤的,才算成功地完成啟發操作教學。

3.實驗引領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採取實驗引領教學的方法。歸根結底,所有的實驗都是服務於整體教學的,物理實驗是服務於物理整體教學的,化學實驗則是服務於整個化學教學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是必須擺正的觀點。

例如:在初中學習“大氣壓強”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實驗引領的方式傳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關於大氣壓強的趣味小實驗,比如“自動喝水的杯子”“水在倒置燒杯里上升”“利用自行車氣筒測量大氣壓強”“空氣壓扁罐頭盒”“將吸管穿過馬鈴薯”“沉重的報紙”等實驗,這些都是關於大氣壓強的實驗,而一系列實驗的推出,完全可以引領學生對這一章節知識的高效接受。

4.小組科研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採取小組科研、分組實驗、教師總結的教學方式。小組科研、分組實驗等實驗學習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性,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是其他實驗教學學習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例如:在學習“指南針為什麼能指方向”這一課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4~6人為宜,每一組帶一枚指南針,然後按照教師留給的課題和學習任務展開,最後統一遞交學習實驗成果。

再如:在進行“尋找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的實驗中,也可以實施小組科學研究的模式。教師要組織若干個4人小組,用器皿或者玻璃容器盛裝各種化學制劑。各種容器盛裝相關的化學制劑完備後,這時可以布置相關實驗作業,要求學生依據各類化學制劑的形態,一一分辨,看看均屬於什麼門類的化學制劑。每一個學習小組在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辨認後,用紙簽在容器上予以一一標識,教師會對每一個小組確定的結果進行評判,指導學生正確區分出氧化銅、三氧化二鐵、二氧化錳、紅磚粉末、水泥塊等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最後則是小組之間的交流談論,並派代表談感受。最後,每一個小組還要填寫實驗活動的探究報告,這就取得了小組調研的初步成果。

5.競賽激發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也可以採取競賽激發興趣的方式推進實驗教學。競賽是要有規則的,需要各班級、各小組選擇出優秀的代表。之所以要這樣,就是要讓學感覺到選擇出的優秀代表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自己,從而更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賽勁頭。

例如:採取競賽的方式實施“製取氧氣”的實驗,要為每一名參賽學生准備過氧化氫、二氧化錳、高錳酸鉀等實驗用化學用品,並檢驗操作過程,看每一名參加競賽學生的操作水平,如是否檢查裝置的嚴密性,試管裝入葯品後是否塞緊試管,試管在鐵台架上的固定程度,氧氣收集完畢後是否及時將導管撤離水槽,並馬上熄滅酒精燈等實驗程序和環節。最後檢驗的是集氣瓶內是否有氧氣,集瓶內氧氣的多少,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說明瓶內氧氣是滿的。總之,就是要通過實驗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實驗學習的。

四、總結

在初中實驗教學的發展進程中,必然還存在著更多的探尋和探析之路,有更多的教學瓶頸和難題需要一一破解,而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大投入,不斷總結,不斷前進,全面提升實驗教學的總體地位和教學效果,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邱生凡.初中科學實驗探究教學實踐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0).

[2]錢俊.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案例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5).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篇2
淺析初中科學實驗模式

摘 要: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初中科學教學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可以說實驗教學是整個科學教學的核心,貫穿於整個科學教學過程中。《浙江省初中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科學課程中,學生將通過科學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初步理解科學本質,形成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探究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實驗。筆者試圖以自己多年來在科學實驗教學的一點淺見,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探討初中科學實驗的一些方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實驗 變式教學 思維培養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從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過程,即“實踐―― 認識―― 再實踐――再認識”。伽利略曾經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所以實驗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習科學必須重視實驗。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狀看,普遍存在著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的現象。學生做實驗只是根據教材中已經設計好的實驗目的、器材、方法,按照規定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去做。對老師演示的實驗只注重最後的實驗現象、結論或數據,對課外的小實驗都視而不見,甚至為了應試而忽略實驗,最終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鑒於上述原因,筆者在科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作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 藉助實驗中的趣味故事,喚起實驗興趣

好奇心是科學家的一種重要品格,不斷強化好奇心,鍥而不舍地追求,便可能獨辟蹊徑。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好奇心強、創造欲高。因此,只要引導有方,他們具有的潛在的創造發明思想和靈感就會被激發起來,而利用實驗使教育,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研究浮力跟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實驗前,先給學生講述那個著名的“王冠之謎”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才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然後再做此實驗,學生興趣濃厚,做這個實驗的慾望也更強烈了。最後告訴學生科學家也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去發現,尋找新的東西。

2 利用實驗中的變式教學,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是智力開發的核心,而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實驗。問題是現在的實驗教學完全是為了應試教育:實驗課題已知,方案已知,幾乎沒有留給學生一些創造性思維的餘地。這樣實驗教學常會導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減弱,遇到結果與理論不相符時,很少想到要再做一次實驗,檢查一下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常常是把理論數據或結果作為自己的實驗結論。因此,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中,我們可以將原先的實驗方案略作一些改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1 更換實驗器材,培養思維的多維性

依據知識的內在聯系,不斷更換實驗器材,不依常規尋求盡可能多的實驗方案,並且利用科學的特點,把知識運用靈活,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例如:測一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求學生從求浮力的幾種方法:(1)彈簧秤前後兩次讀數之差求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3)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等。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用到不同實驗器材。如:彈簧秤、大燒杯、溢水杯、細線、量筒、小桶等等。通過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使用不同的實驗器材,最終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器材去研究同一實驗,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由此可見,更換不同的實驗器材去探索同一實驗問題,對激化、深化、活化科學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是富有有效性和啟迪性的。

2.2 變換實驗形式,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傳統的演示實驗都是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式,即“啟發+問答+操作”的單向教學信息傳輸通道,讓學生按教師意圖沿固定順序、方向進行觀察和思考。學生在教師“啟發”的牽制下觀察、思考,學生的思維被壓縮在極其狹窄的單線性思維空間中,束縛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和想像力。造成思維的被動、狹窄及惰性;而變換實驗的形式,則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地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把習題中的敘述性實驗改為操作性實驗等。例如:鑒定一瓶無色溶液為硫酸,可以把它改成鑒定這一瓶無色溶液是什麼?雖然難度增加了許多,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鞏固了酸、鹼、鹽的性質,又因為事先不知道實驗現象,必須在實驗中認真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得到什麼結論又不知道,必須對實驗的全部記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進過學生自己克服困難,百折不撓、開動腦筋而獲得規律和知識,可以給學生無限的樂趣。

2.3 更改測量方法,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變換實驗的測量方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新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例如,在初三復習電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後,讓學生只用一隻電表(電流表或電壓表)一隻定值電阻、一個電池組、導線、開關若干,來測定未知電阻Rx,啟發學生從公式R=U/I來考慮,學生設計出很多的方案。並比較這些方案的優劣,並選取最佳實驗方案。事實證明,通過不斷更改實驗測量方法,既能讓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又能讓學生懂得多中選優,擇優選用的原則。

3 開展自主式的課外實驗,培養實踐能力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通過課外活動的不同形式,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1 開展小製作、小發明活動

在活動中廣泛應用所學的知識,有利於促進課堂教學;小製作、小發明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為學生參加經濟建設和開展較復雜的科技活動打下基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所學過的知識,利用周圍常見的東西進行小製作、小發明活動。

3.2 組織實驗競賽

組織競賽並非完全違背素質教育的規律,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一種促進作用。教師可在校內舉辦一些實驗操作、自製儀器等競賽。通過競賽,同學之間競爭意識增強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學習成績也有相應的提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並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另外,還可開展趣味實驗、組織實地考察和參觀、舉辦科普展覽、講座,開展社會調查,觀看科技影片、實驗錄像,成立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了他們既動腦又動手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讓實驗教學貫穿於整個初中科學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實驗的海洋里盡情地遨遊,在實驗的樂趣中培養興趣,掌握知識,拓展思維,提高能力,是每個科學教師的教學職責。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初中科學新課程標准[S].
猜你喜歡:
1. 關於實驗教學論文

2. 初中科學教育小論文

3. 初中物理實驗論文

4. 初中化學實驗論文

5.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

閱讀全文

與中學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上的經驗方法 瀏覽:671
干擾素用什麼方法打 瀏覽:353
打不著火的最佳方法 瀏覽:665
蒙氏教育研究方法 瀏覽:222
腰椎間盤脫出檢測方法 瀏覽:335
檢查手機中病毒的方法 瀏覽:425
如何才能不勞而獲的一百種方法書 瀏覽:280
最簡便易行的方法 瀏覽:656
住友挖機空調不涼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77
外語教學常用方法教資 瀏覽:729
1x98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74
怎麼學拼音最快的方法 瀏覽:22
教學方法框圖 瀏覽:576
談判表演技巧和方法 瀏覽:258
細胞纖維化檢測方法 瀏覽:144
你知道哪些便方法 瀏覽:940
大半夜便秘睡不著快速解決方法 瀏覽:165
性功能勃起障礙的治療方法 瀏覽:391
馬常見的病和治療方法 瀏覽:45
如何有效防困的方法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