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概括內容方法有哪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經常會讓學生概括一下所學課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那概括小學語文課文中心思想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提煉關鍵詞,歸納 文章 主要內容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各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簡單、直接、常見的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段意合並法。提煉關鍵詞是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詹姆斯在一個晚上和父親一起到船塢釣魚。
第二部分講由於距離釣鱸魚的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限,父親要求詹姆斯把魚放掉。
第三部分講這件事給詹姆斯的啟示。把這三部分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概括略顯冗長。因此,可以在段意相連的基礎上提煉出「釣魚、放魚、啟示」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 句子 。
則本文主要內容就是詹姆斯釣魚又放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關鍵詞,有動一個詞語就能牽動全文的功效。釣魚、放魚、啟示三個詞是全文的高度凝練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應該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中心句應該是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文章。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物,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
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 總結 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時放在文章的開頭總起,有時放在文章的末尾總結,有時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人物關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抓住課文中主要人物關系進行提煉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辦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長的外國人名字。初讀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個神仙,一一把他們請出來,並指導學生把這些人名讀通順。然後讓學生簡要 說說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關系概括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太陽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們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羅米修斯。
接下來的步驟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師引導下,根據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文章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
四、創編 兒童 歌謠,滲透文章主要內容
兒童歌謠朗朗上口,為兒童喜聞樂見。小學語文課堂中,若能適時加入兒歌進行教學,不但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英雄」單元有一篇主體課文《江凡》講述了10歲的小江凡在樓房失火的危難關頭,將30多位遇難鄰居帶出火海,自己也獲救的感人 故事 。
學完了生字新詞這個環節,授課老師調換了詞語的位置,就學習的生字新詞編成一首兒歌,既復習了詞語又暗藏著課文主要內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調節了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火焰迅速燒樓房,煙霧騰騰把人嗆。物倒人慌相擠撞,鎮靜扶老心不慌。三十鄰居出火場,齊誇英雄小兒郎。
五、題目擴展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題目擴展,即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如誰,結果如何,把題目要表達的意思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使題目更加具體,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一課,作者是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題目擴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誰和時間賽跑,結果如何。
經過提示學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結果養成和時間賽跑的好習慣。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效果突出。
像《遲到》《飛奪瀘定橋》等一類寫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題目補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生接觸新信息的來源廣,數量大。閱讀文字文本時,他們不可能對每篇文章都能做到精讀細思,深究細磨。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快速讀懂一篇文章顯得尤為重要。
2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方法 一:段意合並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1、 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方法二:要素串連法。
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方法三: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 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 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四:標題追溯法。
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方法五:內容藉助法。
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3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文題擴展法
文題是課文的高度濃縮,文章的內容、時間、人物、事件,包括重點、主旨,都能從文章的題目上看出端倪。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題目入手,通過對題目的審視、質疑,然後圍繞題目適當展開,就能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簡單很直觀的方式。
二、段意串聯法
所謂「段意串聯法」就是引導學生逐段地概括出課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後再把段意連接起來。一篇文章的意思總是體現在具體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課文的大體內容也就顯現了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聯法,讓學生逐段閱讀,逐段概括,歸納出課文主要內容。
例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一文,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分段讀文,在讀段時,讓學生說出這段寫的是什麼,然後再把每一段的意思連接起來。當然,教師還需讓學生進行取捨,保證語言的精煉。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紅馬說小駱駝長的難看,小駱駝很委屈。
第二段寫的是:小駱駝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帶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寫的是:駱駝媽媽在沙漠中告訴小駱駝身體各個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寫的是:小駱駝知道身體部位的用處,認為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三、情節鋪展法
所謂「情節鋪展法」就是引導學生順著文章的情節,進行鋪展,瞻前顧後,理出文章的脈絡層次及主要內容。這種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強的課文中,比如小說、童話、神話等。
例如,在教學《九色鹿》一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師:九色鹿是個 神話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個人物?
生:有九色鹿、調達、國王、王妃。
師:最主要的是哪兩個人物?
生:九色鹿和調達。
師: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圍繞九色鹿和調達這兩個人物鋪展情節的。故事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找一找,是哪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調達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調達為國王的軍隊帶路去捉九色鹿。
師:課文哪些段落分別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師:第一次相遇寫的是什麼?你能概括一下嗎?
生: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奮不顧身救了他,調達鄭重發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
師:第二次呢?
生:調達看了皇榜認為發財的機會來了,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氣憤地揭穿了他,調達受到國王重重的懲罰。
師:誰能結合兩次相遇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呢?
生:故事寫的是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路過,奮不顧身地救了他,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可是他為了發財恩將仇報,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國王的懲罰。
師:抓住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詞句擴充法
所謂「詞句擴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性的詞句,由詞句展開、擴充,從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有中心詞或者中心句,這些詞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從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說海底「景色奇異」 「奇異」在哪裡,學生可以根據第二段,從海底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異。然後再說說「物產豐富」在哪裡,學生就會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從動物、植物、礦物的描寫中,感受到物產的豐富。這樣,文章主要寫了些什麼,學生就很清楚了。
學生在問題的追問下,就會把閱讀的眼光聚焦到課文的語言上來,並從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從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4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1. 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桂林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 要素串連法。 記敘文 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
時間:1994年
地點:美國的洛杉磯
人物:父親,兒子
起因:發生了一次大地震
經過:一位父親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
結果: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
主要內容: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的故事。
3. 段意合並法。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共有五個結構段,第一段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
第二段講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段講五壯士准備轉移,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
第五段講五壯士英勇跳下懸崖。這樣全文主要內容就可簡要連接為: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絕路,英勇殲敵,壯烈犧牲。
4. 摘錄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總起、過渡句、重點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如《養花》一文,可根據結尾段來概括它的大意:課文主要寫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5. 取主舍次法。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如《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幾件事。
從文章看,「種花生」和「收花生」寫得簡略,是次要的;「嘗花生」寫得詳細,是主要的。根據課文主次可以這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形。
6. 問題回答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他是怎樣做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在一個海上風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 捕魚 的丈夫歸來。當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時,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擔心丈夫是否會接受這兩個孩子,因為她自己家境貧寒,自己的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
當漁夫出海歸來時,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②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有哪些
一、 段意歸並法。
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先把全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認真的讀,讀懂每個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接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題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審題入手,弄懂題目的含義,然後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綜合歸納法,如寫事的文章。
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
四、抓重點詞句(中心句、中心段或過渡段)。
有些文章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點歸納法。
有時一篇文章,其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
(2)梳理課文的主要方法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對於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經過、結果構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聯起來,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注意,「串聯」不是「拼湊」,不是簡單地把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據總結出的元素,進行二次概括,即刪掉與重點無關的語句、刪掉句意重復的語句,從中提取最重要、最簡潔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筆下的《貓》,既寫了大貓,又寫了滿月的小貓。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起來,貓的性格很古怪,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並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
③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方法
方法如下:
方法一:善用課題和課後題。這兩個小助手藏在課文的前後,若它們與事件有直接聯系,我們就可通過它們進行內容上的擴展,找出問題的答案,輕松地總結課文的大意。
如《桂林山水》一課,主要問題是作者從哪些方面寫桂林山和水的特點,根據課題和課後題去追溯、去閱讀,我們就能順藤摸瓜,圍繞問題進行歸納概括;
方法三:段意合並。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具體做法是:先理清文章脈絡,用筆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取主舍次;
方法四:找「中心句」。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部分段落分明、層次清晰、通俗易懂,而我們的致勝法寶「中心句」往往就出現在課文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重點句。只要我們反復地誦讀,稍加整理和巧妙引用,我們就能抓住主要內容。
以上方法的運用可以幫助大家從淺易處入手,消除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無從下手的苦惱,希望大家在平日的閱讀學習中不斷加以訓練,逐步鞏固,成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小能手。
④ 如何理清文章脈絡
所謂脈絡,一般是指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了些什麼事、產生了什麼後果。
1、疏清文章脈絡簡單來說就是理清 文章順序和層次。
2、梳理文章脈絡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語段的結構,把握語段的思路分析語段結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綱帶目。中心句是語段的「總綱」。分析語段結構,如果語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須找准中心句。
凡屬先擺觀點然後分析論證,或者先擺情況後解釋說明,或者先總說後分說之類的語段,第一層都劃在始發句與後續句之間。與此相反,屬於先分析論證後得出結論,或先分述後總結之類的語段,第一層則劃在終止句前面。如果是照應式語段,第一層則劃在始發句後,第二層則劃在終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結構。語段的結構形式不外乎兩種:一是縱向結構,一是橫向結構。
弄清結構形式,語段的層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標志,分析結構。語段里常運用一些關聯詞語或關鍵詞語表示句與句間的邏輯關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或問題的幾個方面,是並列關系;「總之」、「由此可見」表示結論,一般是分總關系;「所謂」表示有所解釋,是解說關系;此外,對應的詞語、相似的句式、語意的分合、方位的順序等,都是分析語段層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語意間隙,分析結構。有些語段,既無關聯詞語,又無外在的形式標志,分析結構時,就要認真研究各句內容,揣摩它與前後相鄰句子語意的疏密度。彼此語意關系最近,間隙最小,結合最緊的,便清槐是最後一個層次;彼此語意關系最遠,間隙最大,結合相對鬆散的,便是語段的第一個層次。
第二步、分析文章的意義段,把握文章的思路(3)審辨標志性詞語。有些文章,為了表達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後上下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對文穗前章結構的分析。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詞或近義詞語。
(1)辨明文體,選准角度。劃分層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標准進行內容上的歸類合並。
不同文體用以劃分歸類的標准不同,如記敘文體,可根據人或事的不同,根據時間、空間的變換來劃分;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來切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件發展順序,或按事理邏輯(輕到重、簡單到復雜)來劃分。
而科技文一般屬消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後邊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狀、評價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起句、過渡句、答族友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往往能體現文章思路,為我們劃分文章結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3)審辨標志性詞語。有些文章,為了表達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後上下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詞或近義詞語。
(4)梳理課文的主要方法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層次應注意的問題:
(1)整理文中被打亂的語言材料,與語言基礎知識考查一般的語言的銜接題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這組語言的銜接以外,還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語言環境中考查其思路與行文習慣是否一致。特別要注意這組語言與上下文銜接的對接點,從而找到這組語言材料的支撐點。
(2)將從原文中抽出的句子還原時,先研究文中空缺處的上下文(講的什麼內容,語言形式有何特點),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據內在的語脈語流的連貫,或根據語言外部特點的接近來敲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