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課堂評價與研究方法

課堂評價與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02 02:39:13

㈠ 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根據不同的標准,課堂教學評價表有各種類型。如,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表有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評價量表,也有供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使用的評價量表,
(二)量表評價法的設計與使用
由於量表評價法的基礎是評價量表,因此量表評價法的核心也就是評價量表的制訂。而評價量表的核心又在於評價標準的制訂。
量表評價法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里,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喚啟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鄭廳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喊鏈隱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

問題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激勵性評價方法 對學生作業的評價關鍵是要建立作業評價機制,對於學生每天上交的作業,除了及時批改、採用等級制進行定量評價以外,教師還應該採用寫批語的方式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質量、書寫、重視程度進行定性評價。例如:在主動參與、書寫整潔而正確的學生作業本畫上一個開懷大笑的笑臉,在主動參與、書寫較整潔而正確的學生作業本上畫一個微笑的笑臉,在主動參與、書寫較整潔但有錯誤的學生作業本上畫一個傷心流淚的哭臉,並寫上「做錯了多可惜呀,快改正吧!」的批語,對於沒有完成作業的寫上「怎麼忘了做作業,請快把作業補上啊!」等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定性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激勵性的標記、語言促使學生自主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問題三: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因為你找不到話題啊
你是跟喜歡的人說還是和你同學說?
喜歡的人你應該知道你要說什麼,讓家覺得你幽默,你很會聯想。
同學吧...
如果是人家主動找你說話,你應該一笑面對,想想她要說的是什麼?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你們男生總要女生主動你們才主動,男生對男生說話有說有笑是因為你們有「共同語言」。
男生和女生雙方都很害羞,我有深刻體會哦

問題四:課程與教學評價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一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作用 1、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准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 *** 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

問題五: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我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發展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
一、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當前,
教育改革的一個明顯趨勢是由評價主體單一化向評價主體多元化推進。教師評價學生是教學評價常用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類。即時評價,要求教師在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作出反應時,要及時進行判斷,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所謂延時評價,就是利用學生的期待心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時的評價,而是把評價的時間適當的向後拖延,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和自由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讓學生在完成思考過程、獲得頓悟之後給以恰如其分的評價或小結的評價方式。它重視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把學生推到問題開始的地方,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和研究,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時評價來對學生以予及時的鼓勵,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實行延時性評價,讓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知識技能的學習之後,逐步達到學習目標。
在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在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好評價的分寸。一開始,我們班學生總是喜歡給別人挑毛病、找缺點,結果班上沒有幾個學生敢來「應戰」,讀課文、發言的積極性也降低了。這樣的評價只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我告訴學生:評價別人要先看優點,再提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初步學會了評價別人。例如:「我覺得她讀課文很流利,如果能把鼻音讀准就更好了!」「他的課外知識真豐富,我要向他學習。」就這樣學生慢慢學會了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
二、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學習效果的評價應當以「質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為主體,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從學生個體而言,教師可以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這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看到自己的優點,感到成功的愉悅,從而樹立自信心;從學生群體而言,可以建立班級學生整體成長記錄檔案,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看到同伴的優點,激發其上進心,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學生成長記錄袋能夠真實地反映每個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不具有選拔性和甄別性,因而有利於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
口頭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口頭評價,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以有聲的語言,豐富而精緻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心理感染,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激勵了被評價者,也教育了大家,實現了教育的心理默契。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我一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我的口頭評價往往會出現單調、重復、低效的現象,在教學中常會出現「不錯」、「很好」這樣的泛泛評價。時間一長,這種評價就像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學生就沒有了新鮮感,不能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影響。在這方面,我需要不斷積累,善於發現並及時表揚鼓勵。口頭評價還應與其他手段如書面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大地發揮其作用。書面評價以評價的深刻性,效果的長期性的特點而日益成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們班學生的練習冊、作業本中的一個個翹起的「大拇指」,一朵朵鮮紅的「小紅花」,都能讓學生激勵好長時間。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只要教師按新課程理念進行有效......>>

問題六:課堂上激勵評價學生的幾種方式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那麼,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這一主體的發展?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早在課改初期,我校便提出並實踐了「閱讀教學『五讓』」,即: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學生能想的讓學生想,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評的讓學生評。然而,學生的「練、想、說、問、評」做得怎麼樣呢?興趣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藝術與否。通過幾年的思考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直接式。對於教師的一般性提問,學生易答且回答正確的,對教師基本的教學要求,學生做得比較好的等。教師可採取直接的方式給予肯定,不必「大驚小怪」、「無病 *** 」地過於誇張評價:「你真是個小天才,你真了不起啊!」則可直接鼓勵說:「回答正確,很好。」「回答得不錯,看來你聽講滿認真呢」就可以了。否則,將會影響學生說過頭話,甚至做過頭事。2、比較式。對教師提出的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或思考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句子的含義,人物的形象、情感,作者的寫作目的等等,學生通過教師啟發和認真的思考,能夠比較准確或比較全面正確的回答的,教師則可採取對比式的語言予以激勵。如:「你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你就能答對,這樣的句子你就能正確理解,老師小時侯就沒有你這么聰明呢!看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3、修辭式。修辭的激勵方式筆者認為比較適宜於學生朗讀課文流暢、富有感情、歌唱得動聽等,能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美的享受的時候應用。如:「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百花盛開的春天;你的表情,比春天盛開的花還美麗;你的歌聲,比百靈鳥的歌聲還動聽;你的情感,讓我們能摸到春天花草的勃勃生機;你的語言節奏,似山澗的溪水聲在我們的耳旁歡快地蹦跳。假若我們微微地閉上眼時,就像蜂蜜流到了我們的口中,又似甘泉浸入到了我們的心田。」……4、獎勵式。對上課思想集中的,作業做得正確的,書寫也工整的,回答問題精彩的等等,教師評價時,除了語言獎勵和平常老師們常用的獎一朵小紅花,插一面小旗,獎一樣物品外,老師或全體學生還可為某生唱一支歌、朗誦一首詩或一兩句名人名言等以示鼓勵。這種獎勵效果有時決不亞於對學生進行實物獎勵和家長對孩子的金錢獎勵。5、理解式。課堂上,理解式的鼓勵一般是針對學生在有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答錯問、板演做錯題、讀書不流利等情況而採取。如有的學生小手舉得老高,可老師點他回答,其錯誤的回答有時引得全班學生哈哈大笑,發言的學生也搞得一臉尷尬,此時老師則可先肯定其敢發言就是走向聰明的表現後,再隨機給他送去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或者走過去摸一摸他的頭,拍一拍他的肩,向他伸一伸大拇指,給學生以自信和力量。6、抒情式。抒情式激勵適宜於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特別突出或特別出眾時而採取。如,當學生的作文寫得生動,字寫得漂亮,畫畫得逼真時,老師則可這樣予以鼓勵:「你真是我班的小作家、書法家、美術家啊!說不定你將來真的能成為這方面的大家呢!我們班、我們的學校真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啊!」有時也可運用天真活潑的兒童語予以誇獎:「哇噻,棒、棒、棒,你真棒!」以上談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而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激勵學生。然而,在具體情況下,這幾種方式的激勵不一定是絕對固定的,有時也可交叉運用。在激勵學生的研究與實踐中,我切身體會到:好孩子有時真的是表揚出來的,聰明的才智是激勵出來的。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和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語言的確也能激勵出學生五彩繽紛、充滿情趣和美好追求的內心世界來!

問題七: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10分 學生狀態,氣氛。。。。。。。。。。。。。。

問題八: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切實的評價與診斷,幫助教師積極自主地構建和應用新的教學策略,不斷調整教學的組織方法與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第二,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是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而這個過程的效率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直接關系著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評價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評價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找到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改進的地方,而不僅僅是評判教師的教學過程現狀。同時現代教學評價強調,課堂教學評價主體之一就是教師自己,課堂教學評價本身也應該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與行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師與同行、專家交流與分享的過程,因此,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的內容要體現的一個原則。在評價的對象上,主體性原則是指被評價對象對評價活動和過程的參與,包括評價指標的建立、評價方法的採用、評價過程的實施等都要有教師的參與;在評價的內容上主體性原則是指評價中要體現互動和學生的發展,即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教學中的互動通常表現在:(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投入,學習成了一種內在的動力和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成長的體驗;(2)學會合作,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會接納、贊賞、爭辯、互助。

(三)效益性原則

效益性原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取得的教學成果與所付出的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的比率。這往往是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適宜性的一個重要標准,課堂教學活動本身是為了完成相應的課堂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環節和相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學處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樣的。因此,某些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是否恰當,效益性原則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標准。這既是教師創造性發揮的體現,同時也是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實現才能真正達到發展性評價的目的。

(四)藝術性原則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這是一句公認的名言,但教學藝術本身也是課堂教學評價最難以把握的一個內容。應該說教學藝術體現出了教學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各種能力之中,也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其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體態語的表現力尤為重要。語言表達不僅要准確、清晰、簡練,還要具有感染力。就課堂教學的環節而言,教學藝術包括導入藝術、介紹藝術、提問藝術等,每個環節的組織都能體現教師的教學功底。而評價過程中對教學藝術性的評價也主要體現在對教師素質和教學過程的評價上。

(五)過程性原則

過程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評價針對的是課堂教學的過程,即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直接針對的是課堂教學活動及其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效率。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往往以課堂教學的幾個基本結構和環節來進行評價。第二,它是與發展性原則相生相伴的一個原則。評價既要體現教師教學經驗的發展過程,又要體現學生學習經驗的發展過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評定某一結果,而是要體現個體發展的連續性。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教學作用,我們把教師和學生的個體成長與進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對評價資料進行細心收集、整理與......>>

問題九:科學課程評價方式有哪些 1、 整體入手綜合評價
綜合評析法就是評課者對一節課從整體上作出全面、系統、綜合性評價。通常是先分析後綜合。綜合分析包括以下內容:從教學目標上分析;從教材處理上分析;從教學程序上分析;從教學嘩法和手段上分析;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從教學效果上分析;從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
2、 化整為零單項評價
從自己觀察中,體會最深,感觸最大,認識最明顯里選擇一個角度,或側面來進行評課。或直接選取某一角度評價。這種評課可以避免與別人重復。
3、 沙裡淘金尋找亮點
千方百計尋找執教者的教學特點或教學風格。所謂教學特點就是教學成功的閃光之處,或是教學有別於他人的創新之處

㈡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根據不同的標准,課堂教學評價表有各種類型。如,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表有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評價量表,也有供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使用的評價量表,
(二)量表評價法的設計與使用

由於量表評價法的基礎是評價量表,因此量表評價法的核心也就是評價量表的制訂。而評價量表的核心又在於評價標準的制訂。

量表評價法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里,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方面,強調要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等。而對於學生的行為,則強調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這類標准明確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依據活動對象分成了兩個方面,並根據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對理想教學狀態的理解,規定了教學雙方應該有的一些行為。

制訂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體系建構的主要方式採用將課堂教學區分為不同的要素來進行,不同的評價可根據不同目標來選擇不同的要素。

(2)就課堂教學行為而言,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和學生,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師生互動行為和生生互動行為四種。

(3)在課堂教學中,還有一種評價標準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我們在前面曾提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是一些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前、中、後所採用的預備性測驗(不管是課堂教學進行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准備情況的評價,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形成相應認知、情感等教學目標時應有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評價,還是課堂教學之後主要通過作業、考試等來進行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是一種量化的評價。而我們這里提到的效果評價主要是一種質性的評價方式,即評價者或者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反思來獲得相應的評價結論。通常這種評價關注的問題主要有:學生掌握了教師所教的內容了嗎?學生在認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學習內容的鞏固性與持續性怎樣?學習內容的遷移性如何?

(4)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上述幾種評價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課堂教學評價要素中涉及師生互動、教學效果,而課堂教學的行為標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學過程的因素。

(5)課堂教學評價的標准實質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也就是說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下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如,有人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提高目標和體驗目標,那麼,不同的教學目標下的評價指標就是不一樣的。基礎層次的評價行為有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的作用,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組織過程,學生學懂會用,以知識結構為中心等;而素質教育的評價,也使得部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開始體現素質教育的內容。

3.制訂評價指標的操作說明

評價指標體系通常會顯得比較概括和抽象,因此對於一些不太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的教師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訂一個專門的、針對評價指標的操作說明來具體規定相應的指標在評價時的操作要點。下面我們以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的「參與交往狀態」為例來說明如何制訂操作說明。(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試行)》,內部資料。)

參與交往狀態

沒有學生積極參與交往的課堂,是談不上開發學生潛能的。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於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要為學生的參與交往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交往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具體可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觀察。

A.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觀察學生在進行各種交往的活動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象。

B.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後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願望。一個好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的活動內容之後,還想繼續進行。

C.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是否能保持多向、豐富、適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是否能保持多向、豐富、適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觀察課堂上是否有適合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合作氛圍,有能夠充分調動手、眼、口、腦等多種感覺器官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足夠的表達個人意見、展示個人才能的時間與空間。

D.學生是否踴躍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可通過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員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統計以及主動性情況,了解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的踴躍程度。統計時最好把少數人的情況作適當記錄,以便最後作綜合判斷。

E.學生是否有主動合作的意識

學生是否能主動合作,主要表現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言,主動自覺地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F.是否有的學生還能參與教的活動

這里指有的學生在參與交往的活動中能夠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理解的語言或方法告訴、幫助別人,將教與學的角色集於一身,這說明學生的參與交往活動已達到一定深度。可以對具有這種表現的學生的人數、次數作適當記錄。

(1)操作說明的內容。從上面的操作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操作說明通常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對評價指標的解釋,即這個評價指標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有這個評價指標,它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個具體指標的觀察內容,這個觀察內容實際上是對達到指標的狀態的描述,而這種描述通常是用行為指標來表示的。除了相應的行為之外,還可以對具體觀察時需要獲得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規定和建議。

(2)注意事項。操作說明是對評價指標的細化,其目的是為了讓評價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評價指標的含義,以及評價指標所描述的狀態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因此,在制訂評價指標的說明時,應該盡可能清楚地標明評價指標的相應含義和具體的反應行為,其實質類似於給評價指標中的關鍵概念下一個操作性定義。所以制訂操作說明的關鍵是說清楚評價指標中的關鍵概念及其相應的行為指標;在給出相應的行為指標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過於瑣碎,也不宜建構一個過於大而全的東西,只要讓評價者知道主要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觀察就能夠判斷這個評價指標的等級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將其細化為進一步的三級,甚至是四級指標。

4.制訂評價方案

評價方案是對整個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規劃,在制訂評價方案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評價的具體目的是什麼;評價的對象是誰;評價者是誰;評價的主要步驟如何;要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方法;評價結果將用在什麼地方。

通常一個完整的評價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目的,即為什麼要制訂這個評價方案,大體上是對價值、應用等的一個簡單描述。

(2)評價原則,即整個評價方案的制訂、指標的建構、評價的實施、結果的解釋、應用等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在有些評價方案中,不直接提評價原則,而是提相應的評價思路或理念。從某種角度上看,評價的思路、評價的理念和評價的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評價的理念和評價的原則之間。評價原則是評價目的的重要保證,因此,評價原則不應過於虛幻,而應該根據具體目的提出一些相應的指導原則,如堅持發展性的原則、可行性的原則等。

(3)評價的指標體系,是評價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面我們已經對這個部分作了詳細闡述,這里不再贅述。

(4)操作說明,是評價指標的具體細化、應用與評價范圍的說明,是判斷哪些行為、情境適用於評價指標的具體說明和解釋,是對評價指標特徵的說明。

(5)評價表的使用說明,主要需要說明應用評價表的方法、步驟、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對一些評價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加以提醒。此外,還通常包括對評價表的評價結果或者等級的判斷和應用進行說明。

5.實施

量表評價法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前。評價者應該認真閱讀評價方案表,熟悉評價要點的特徵描述,必要時,應該對評價者進行相應的培訓。評價者對評價指標體系和操作要點的理解直接關繫到評價的效度,因此在評價之前應確保評價者掌握和熟悉評價指標的具體含義和相應評價要點與行為,對於不太熟悉方案的評價者可以採用教學錄像評價的方式進行培訓。

(2)評價中。評價者應該根據評價要點作好聽課記錄。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學過程來組織的評價指標之外,對於評價指標的判斷和評價往往需要跨越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階段,甚至是對整個課堂教學的說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據評價要點,在評價過程中作好相應的聽課筆記,聽課筆記可以按照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從課堂教學的導入開始,以教、學和師生之間的活動為主要內容,並隨時記錄下自己相應的感受。要注意的是:聽課筆記不是課堂教學實錄,沒有必要把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東西都記錄在案;同時要熟悉整個評價指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隨時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出評價指標的實際情況。

(3)評價後。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對課堂教學作出一個等級評定,其主要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因此在評價等級的判斷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特別是需要考慮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相應意見,能夠跟上課教師進行相應的討論,從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實施過程、教學效果等各方面進行評價。

量表評價法主要由評價者和上課的教師來進行,通常可以將上課教師的自我評價和評價者的評價結合起來,再根據相應的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情況,作出相應的等級評定。在評價時,最好能夠再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

6.評價信息的整理分析與撰寫評價報告

採用量表評價的方法不是簡單地進行評價量表的填寫,相反,評價等級的判斷還需要綜合來自教學各方面對象的信息,而這個過程就是指評價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評價者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和綜合,在此基礎上獲得評價的結果,最後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形成評價結論。

評價結論是針對評價對象的進一步發展而提出的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來提高教師教學的水平,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結論應該包括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所提出的意見及進一步提高的建議,評價結論中的意見和建議應該盡可能具體和有針對性。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隨堂聽課評價法的作用

1.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目前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盡管課堂教學評價在向專業化、系統化、量表化、量化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不過,由於隨堂聽課評價法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之一。隨堂聽課評價法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評價者往往是由具有較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教師或者管理者來擔任,其自身對課堂教學有很高的造詣,評價意見往往中肯、具體、有建設性;其次,隨堂聽課評價法相比於量表法,自由度比較大,容易實施,也有利於發揮。

2.隨堂聽課評價法是了解教改動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盡管聽課的性質、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競賽式的交流課、有研究式的示範課、有預約式的匯報課等,這些課常常能夠展現教師教學的最好水平、課堂發揮的最佳狀態,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點,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心准備的匯報課而言。同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的。在隨堂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有共同關注的評價內容,而且評價過程中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的氣氛非常適宜於教師的成長。任課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獲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信息,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說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被評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現只聽課不評課的現象,這樣不僅執教者心裡沒底,聽課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防止在隨堂聽課評價中出現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現象。不能夠出現即使有的課評了,但礙於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應打破評課時的虛假評議,只講贊歌,不講缺點,打破發言只有三五人,評議只有三言兩面,評課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離的原則

這是要求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應該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聽課和評課氣氛,作為聽課人員,評價者要特別注意評價對象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應該讓評價對象意識到這是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同時隨堂聽課和課後的信息反饋也應該建立在評價雙方的積極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應該面面俱到。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側重。應該根據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執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讓執教者聽了評課後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是讓他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甚至於懷疑自己是否是教學的這塊料。在具體操作時,應該充分肯定執教者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其存在的不足,也應該讓其有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能夠給出明確的應該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隨堂聽課評價法的設計和應用

1.課前的充分准備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收集、了解與即將要評價的課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召開預備會議,向被評價者介紹評價的目的、內容,了解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為評價活動的實施奠定基礎。

具體而言,聽課前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准備。

(1)熟悉教學目標、充分把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有針對性,而這個針對性來源於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理解和把握,應明確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

(2)了解被評價課的教學設計。聽課評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了解教師拓展的空間,甚至可以針對所教的內容在自己頭腦中設計課堂教學的初步方案,粗線條勾勒大體的教學框架,為評課提供一個參照體系,即評課者自己如果來上這堂課,應該如何上?此外,還應該充分了解評價對象的教學設計,以便在隨堂聽課和課後的討論中進行相應的評價;同時了解教學設計,也能夠使得聽課和評價時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對於評價對象的教學設計,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隨意改變。

(3)確定聽課方式。隨堂聽課評課中,評價者可以選擇充當旁觀者和參與者,而這兩種角色決定了將會有兩種不同的聽課方式,經驗豐富的評價者往往交叉使用這兩種聽課方式。當評價對象進行課堂講解時,評價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體但並不參與教學過程,而是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觀察;當開展小組活動時,評價者可以在教室中四處走動,觀察小組活動或者參加小組活動,必要時還可向小組提供幫助。

要根據聽課目的(匯報課、研討課、指導課、檢查課)確定側重點,針對教師業務層次和水平進行評議、指導並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聽課的重點將集中在教學中的難點、疑點和薄弱環節上。在隨堂聽課之前確定聽課重點,將使隨堂聽課更為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並通過課後討論提高評價對象的教學能力,促進評價對象的未來發展。

2.課中的仔細觀察和翔實記錄

聽課是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評價者多種感官和大腦思維的積極參與。同時評價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在聽課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細觀察。由於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僅在於教師講了多少,更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所以聽課應從單一聽教師的「講」變為同時看學生的「學」,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聽課也是看課。

具體聽些什麼呢?首先聽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語言,仔細思考評價對象是否講到點子上了,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其次是聽評價對象講得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能否聽懂,教學語言是否簡潔清晰;三是聽評價對象的提問和教學啟發是否得當;四是聽學生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否恰當、富有創造性;五是聽課後學生的反饋。

看些什麼呢?首先是看評價對象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自然親切,板書是否合理,運用教具是否熟練,教法的選擇是否得當,學法指導是否得法,實驗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處理是否巧妙……即看評價對象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其次是看學生:觀察整個課堂氣氛,學生是靜坐呆聽、死記硬背,還是情緒飽滿、精神振奮;觀察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是否積極、思維是否活躍;看各類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看學生與教師情感是否交融;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即看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

(2)詳細記錄。聽課記錄是重要的教學資料,是教學指導與評價的依據,應全面、具體、詳細。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創設、教師點撥與引導、師生的雙邊活動、教法選擇、學法運用、練習設計、教學反饋、課堂的亮點與失誤等,還可包括聽課者的評析與建議。

總的來說,聽課記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堂教學實錄;二是課堂教學評點。通常在聽課記錄本上的左邊是實錄,右邊是評點。

課堂教學實錄中,首先是教學的基本信息,包括聽課的時間、學科、班級、評價對象、第幾課時等;其次是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第三是板書內容;第四是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第五是學生活動情況;第六是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實錄有三種記錄方式:一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都記下來;三是實錄,即把教師開始講課、師生活動,直到下課的所有情況都記錄下來。

課堂評點是評價者(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據此提出的相應建議。包括以下幾方面: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課堂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基本功;教學思想等。課堂評點往往是在聽課過程中的及時點評,這種點評不是聽課完成之後的回顧式點評。

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3)認真剖析,歸納小結。

㈢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㈣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及其評價方法

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和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加強對課堂教學工作的管理以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思政部參照學校有關課堂教學質量標准,結合思政部課程教學特色,特製定如下標准.

一、教學基本文件評價標准

教學必備教學綱要、教材、教學計劃進度表、教案等四種教學基本文件,思政部制定的《教師教學工作日記》也同時必備,缺一不可.

1.教學綱要由教研室統一制定,經部門教學和學術委員會審定、部門主任批准後報教務處備案.教學綱要要符合培養方案要求,形式規范、內容優化、要求纖輪明確,緊跟教改步伐,及時修訂,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變動.

2.教材要符合我校教材質量標准要求,採用國家統一指定出版教材.

3.教師在上課前,根據教學綱要和課表的安排以及過去的教學經驗擬定教學進度,填寫教學計劃進度表,經教研室討論,教研室主任擬定,分管教學主任審批後執行.

4.編寫教案.教師要根據教學綱要、教材、教學計劃進度表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是深入具體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過程.教案不僅僅是上課備忘錄,其主要作用是教師深入細致地構思課堂組織活動方法與知識傳授的途徑和方式.教案一般包括下列內容:上次課與本次課程的銜接內容;本次課教學目標及基本要求;講授的內容綱要;重點、難點;採用的教學方法,實施步驟;各教學步驟的時間分配;教學手段的使用;本次課小結,復習思考題、作業題,下次課預習要點等.原則上教師每次上課都應重新寫教案,在開課前應完成1/2以上的教案.教研室要組織集體備課,研究教學方法.

5.多媒體課件.根據課程要求,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現代電子科技手段進行電化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1.教學態度:教學准備充分;儀表端莊、教態大方;講課富有熱情,有激情,有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教學表達:語言表達簡練、准確、生動、流暢、板書工整;教學內容熟練,講授思路清晰.

3.教學內容:講授自如,能結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探索等進行講解;概念原理闡述准確,剖析深刻,直觀、易懂;重點突出,化解難點,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注重用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或用實際中常見現象來說明、解釋理論問題;講述內容充實,信息量大.

4.教學方法:善於啟發和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形成教與學毀汪信互動.

5.教學手段: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效果好.

6.課堂氛圍:師生間有交流與溝通,互動效果好,課堂氣氛熱烈.

7.能力培養:講授過程中有意識引導學生如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培養「問題」意識;或注重介紹本學科前沿動態或新成果、新思想,開闊視野;或其他有助於培養創新能力的做法.

8.教學效果: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並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活動對個人及社會的相關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法 (二)、學生課堂教學研討會發言稿範文(三篇) (三)、課堂教學造句,用課堂教學造句 (四)、2021年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範文(兩篇) (五)、2021年優秀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評語32條 (六)、2021年對老師課堂教學評價評語(兩篇陵友) (七)、2021年數學教師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總結 (八)、2021年經濟學院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總結 (九)、關於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研究論文 (十)、關於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實施

1.檢查評價點

(1)教師課堂行為規范

(2)教師課堂組織

(3)授課質量

2.檢查評價辦法

(1)檢查評價時間

在每學期教學周,組織專家和同行對本學期開設的課程隨機聽課或安排集體聽課評課.

(2)評價辦法

各檢查評價點按照評價標准分為a、b、c、d四個等級予以評價,並相應賦分,採取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專家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其中學生評價佔40%,同行和專家評價各佔30%. ;

㈤ 課堂評價方式的探究

一、激勵評價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它是學習的營養劑和催化劑。課堂上,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交流的動機;有了興趣,思想才會活躍。而培養興趣的主要途徑就是「激勵」。人的深層次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願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平等的朋友來對待,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時,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盡量不用指令性的語言、批評性的語言,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優點進行激勵性評價。
一位教師在教《家》一課時,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地方是誰的家」,學生一邊表演一邊練習說時,教師隨即進行了激勵性評價:「看,多可愛的一隻小鴨子啊!它正在游泳呢!你表演得真不錯。」「你們聽,這位同學說話說得多完整啊!老師真佩服你!」「太棒了!還有誰能和她一樣!」教師的激勵性語言使全班學生都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完全沉浸在無拘無束的寬松環境中,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課堂的實踐活動中。整堂課,學生理解了內容,練習了說話,陶冶了情操。
這種激勵式的評價,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在潛意識中產生對表揚目標的追求。
二、期待評價法
《新課程改革評價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展過程中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注重評價的層次性,實現發展學生個性的良好願望。對學習有困難、基本知識及技能掌握得一般、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性評價。
如在一次課上,聽課教師眾多,在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執教老師指到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最初小女孩害怕得哭了,但在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中——「你肯定行,老師跟你一起讀好嗎?」「你先試試,輕輕讀給老師聽。」「真不錯,聲音稍微響亮一點,同學們就都聽見了。」「老師知道你肯定行,這不,讀得多流利、多響亮啊!」小女孩終於戰勝了害怕的心理,流利地讀完了課文。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小女孩滿懷喜悅地坐下了。以後的課堂上,經常看到這位小女孩踴躍地發言,這不正是老師期待式的評價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嗎?在老師真誠的期待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反復的嘗試中獲得成功,從而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三、接納評價法
在課堂上,老師要尊重學生的理智與情感,以防止學生產生自卑、自負或者自欺等錯誤的自我觀念。學生的情感表現往往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接納學生的想法,然後幫助學生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評價的積極效果。
如一教師在教完《北風和小魚》一課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喜歡北風嗎?為什麼?」然後學生分組討論。學生積極性很高,討論氣氛非常熱烈。在組織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北風,因為北風覺得自己的本領很大,不把小魚放在眼裡,它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
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卻喜歡北風,因為「北風一吹,天上就會下雪。地上積了厚厚的雪,我們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北風一吹,天下雪了,麥苗被蓋在厚厚的雪下覺得很暖和,第二年就會豐收。」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擺出了他們的理由。老師沒有簡單地給予否定,而是誇獎學生能積極思考、討論面廣。緊接著,老師再次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你也像北風那樣經常欺負別的小朋友,小朋友還願意和你一起玩嗎?北風這樣做好不好?」通過再次討論,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了課文的含義。
老師採用積極的態度,主動接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不僅使學生理解了課文,達到了本堂課教學的目的,而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懂得了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四、親近評價法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情感是左右課堂氣氛的關鍵,教師對學生信任、親切的情感流露不僅能拉近師生雙方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而且學生一旦感受到這種熾熱的情懷,就會激起對教師的信任和愛戴。採用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親近式的評價,可以創造一種民主平和的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當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者獨立作業時,教師告訴學生「哪個小朋友學得認真,老師會輕輕地撫摸一下他的頭」,在巡視過程中,老師悄悄地、溫柔地撫摸一下孩子們的頭;當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意料時,老師情不自禁地與他握握手;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並立即改正時,老師輕輕地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
教師的舉手投足,都點燃了孩子們學習的火花,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愉悅,師生之間產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情緒體驗,這種親近式的評價能迅速地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㈥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價活動。對於課堂的教學,有哪些評價 方法 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標准化測驗
這是進行學業測試的傳統方式,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標准化測驗要經歷一系列的基本程序。

1.明確測驗目標

只有明確測驗目標,才能保證有向性,避免盲目性。通常測驗目標就是 教育 目標,它是教、學、評、督、考的共同依據。前面我們已經詳細描述了現代教學評價中所依據的一些主要教育目標,這里不再贅述。

2.確定測驗內容

通常這是在內容抽樣和測驗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的。一般而言,這個過程由雙向細目表來確定測驗內容中所涉及的每一內容範圍的相對比例、測驗目標中每一層次目標的相對比重、每一測驗目標層次在每一測驗內容範圍上的相對比重。雙向細目表通常由測驗目標、測驗內容和權重構成。在收集測驗材料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1)測驗材料要適合測驗目的;(2)測驗材料要能夠代表該教材的全部內容;(3)測驗材料要有普遍性;(4)測驗材料要適合學生的程度並能鑒別學生的學習水平;(5)測驗材料要能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3.測驗設計

測驗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測驗形式的確定,即測驗採用何種形式的問題;(2)測驗題目形式的確定,主要有主觀題和客觀題兩種類型;(3)測驗具體題型的確定與題目編制,即確定主觀題和客觀題的具體形式並進行相應的題目編制;(4)測驗題目的確定;(5)測驗時間的確定;(6)測驗題目的編排。

4.測驗的技術分析與鑒定

測驗的技術分析與鑒定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程序。(1)編寫復本與進行預測。前者是重要考試的必要步驟;後者則希望獲取考生的信息,作為測驗定量分析的依據。(2)測驗的質量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類分析。定量分析包括題目的難度分析、區分度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3)測驗的標准化。在標准化測驗中,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應用和設計技巧,後面有專門的敘述,這里不再重復。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替代性評價
替代性評價是在標准化測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傳統測驗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不僅在於評價的方式,也表現在評價對象的靈活性上,替代性評價可以用來評價那些在傳統測驗中表現不佳或受到限制的學生,以幫助教師作出關於這種學生的有效推論。由於替代性評價通常需要測驗學生應用先前所學知識、 經驗 解決新異問題和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因此通常也被稱為表現性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替代性評價往往需要運用真實的生活或模擬的評價練習來引發始發行為,由高水平評價者按照一定的標準直接觀察、評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構式反應題、書面 報告 、 作文 、演說、操作、實驗、資料收集、作品展示。因此可以說,替代性評價強調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或模擬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務,通過對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和完成任務的成果來評價學生。

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法、概念圖、量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替代性評價方法,在後面具體領域的評價中有詳細的敘述,這里不再重復。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課堂觀察與調查
課堂觀察是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課堂觀察是搜集資料、分析教學實施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

課堂觀察的內容包括:師生交往的方式;教師提問的次數和問題類型以及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探索性;教室的空間布局、班級規模等因素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影響。課堂觀察的技術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課堂教學錄像、錄音;以時間標識進行選擇性課堂實錄;座位表法;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弗蘭德斯語言互動分類表;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和訪談;學習效果的後測分析等。

調查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獲取課堂教學評價信息的手段。調查是一類方法的總稱,根據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調查方法,而不同的調查方法所適於收集的評價資料也是不同的,即不同的評價內容需要用不同的調查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隨堂聽課
這是獲取課堂教學信息的重要途徑。採用隨堂聽課這種方法,通常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1.事先准備

事先准備一方面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就時間、地點、方式、觀察重點等事項進行事先約定,另一方面,評價者需要在聽課之前了解所聽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合理確定聽課的重點。此外,事先的溝通也有助於消除被評價者的焦慮,讓其能夠盡量保持教學的自然狀態,減少人為表演的成分。

2.課堂觀察

在課堂觀察中可以進行全過程觀察和有重點觀察。前者是指評價者全方位地觀察課堂教學過程。在觀察過程中,評價者應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對一些特殊行為保持高度的敏感,並對這些行為進行及時的記錄和分析。通常這一類觀察的難度較大,要求觀察者有熟練的觀察技能和豐富的觀察經驗。有重點觀察則是指根據事先確定的觀察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記錄。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往往會藉助一些事先准備的觀察工具。有重點觀察還包括評價者事先與教師擬定評價重點,如重點學生、重點事件等,在隨堂聽課中有意識地圍繞這些重點內容進行觀察。

3.課堂記錄

課堂記錄是伴隨課堂觀察進行的,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利用事先選擇或研製的觀察工具進行記錄,如弗蘭德斯的相互作用分析系統等;二是描述記錄法,它需要對課堂中的語言和非語言都進行記錄,描述記錄要求記錄時應盡可能把看到的和聽到的所有內容都完整地記錄下來,即進行課堂教學實錄。當然也可以有重點地進行記錄。在記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一些非預期事件的記錄,這些事件及其處理往往能夠更清楚地反映評價者的行為動因。

4.課堂快速調查

常用的快速調查主要有兩類:一是簡單測試題,這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二是微型問卷調查,向學生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你今天上課舉了幾次手?”“你願意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學習嗎?”“老師講的課都能聽懂嗎?”“你對這堂課滿意嗎?”等。

5.評價結果的反饋

對教師的評價結果的反饋往往以課後討論的形式出現,其主要方法就是評價面談。一般來說,評價面談包括下面幾個步驟:(1)明確評價面談的目的,這有助於消除被評價者的顧慮,讓其能夠暢所欲言;(2)讓被評價者闡述本節課的總體安排、設想及其實現的程度,並對照評價標准進行 自我評價 ;(3)評價者根據聽課記錄指出這節課的優勢和不足,依據評價標准進行初步的評價,提出改進的意見;(4)在被評價者對評價者所做的評價和建議基礎上,二者就雙方存在分歧的問題展開討論;(5)雙方達成共識後,提出對以後課堂教學的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量表評價法
它是指通過編制評價量表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方法。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使用量表評價法時,量表中的指標或指標體系是評價的基礎。指標是指具體的、行為化的、可測量或可觀察的評價內容,即根據可測或可觀察的要求而確定的評價內容。

1.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和技術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三個階段。(1)發散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分解教育目標,提出詳盡的初擬指標。在這個階段通常可以採用頭腦風暴法和因素分解法。前者是指在專家會議中,各抒己見,即席發言,初擬評價指標。後者是指將評價指標按照評價對象本身的邏輯結構逐級進行分解,把分解出來的主要因素作為評價指標的方法,在分解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統一的分解原則,而且分解出來的指標在上下層次之間應該相互照應,按照由高到低的層次逐級分解。(2)收斂階段,即對初擬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歸並和篩選。這個過程可以採用經驗法、調查統計法和模糊聚類法,同時應該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即指標應具有重要性、獨立性,指標應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本質屬性。(3)實驗修訂,即選擇適當的評價對象進行小范圍的實驗,並根據實驗的結果,對評價的指標體系及評定標准進行修訂。

2.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指根據各組成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小,所分別賦予的不同數值。權重代表了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

指標權重的確定可以採用關鍵特徵調查法、兩兩比較法、專家評判平均法和倍數比較法。

關鍵特徵調查法是先請被調查者從所提供的備選指標中找出最關鍵、最有特徵的指標,對指標進行篩選並求出其權重的方法。兩兩比較法則是對指標進行逐對比較,並加以評分,然後分別計算各指標得分的總和。專家評判平均法則是對已經確定的指標,分別請專家評判其重要性,然後以專家評判結果的平均數為各指標的權重。倍數比較法則是對已確定的指標,以每一級指標中重要性程度最低的指標為基礎,計為1,然後將其他指標與之相比,作出重要性程度是它多少倍的判斷,再經歸一化處理,即可獲得該級指標的權重。

猜你喜歡:

1. 課堂教學評價範文

2. 對老師的教學評價範文3篇

3. 關於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總結

4. 課堂評價學習心得

5. 教學質量評價範文

6.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總結

㈦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是動態的,它要根據每一時期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而不斷的變化。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根據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標准,面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應該評什麼,怎樣評,如何把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程改革的導航器、助推器,如何利用課堂教學評價引導教師主動接受新課程理念、自覺改革課堂教學,重建課堂教學文化等,都是需要探討的新問題。本文僅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談談看法。
一、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度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代人的培養目標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門學科,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同時,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斷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關注教師對章節知識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點、難點及各章節知識之間的聯系,並採取有效措施,使之為學生所理解、掌握。當前,要特別注意克服一些教師忽視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傾向。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要做到既實現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目的,又有助於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反對單純地強調教學形式的變化而不追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片面做法。要關注教師對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是否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不搞生硬的思想教育,追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二、關注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在傳統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和資源,課堂上,教師只是依據教材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的依據,教學資源由單一轉向多元。教師在選擇和處理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地開發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教材是一資源,也是最基本的資源。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和思想狀況也是一種資源。教學環境包括教學設施、教學手段也是一種資源。教師的知識儲備、各種相關的信息,等等,都是教學資源。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課堂評價時要關注教師在教學時,是單純教教材,還是以教材為主線,科學、有機地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關注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突出強調了「課程統整」、「合作教學」、「行動研究」等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引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沖破「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第一,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對學生表現出熱情與寬容,是否保護和鼓勵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創設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能大膽發言,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第二,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思想或教學預設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標上來。第三,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中,設置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蘊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發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第一,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體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的全過程。第二,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學生之間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否有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第三,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是否敢於質疑,敢於提出具有挑戰性和獨創性的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思維是否活躍,是否主動、積極地思考。第四,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生是否有愉悅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第五,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成狀態。學生是否能生成預設內容,是否能自主地生成非預設內容,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關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當代課程論強調對學生應該是激勵性評價、賞識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特別是對暫時處於落後狀態學生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的信息發布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鑒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以激勵和贊許,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六、關注教學過程的流暢程度和理性化程度
教學過程的流暢程度能夠反映教師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際的吻合程度和教師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一般來講,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越是貼近於課堂教學實際,課堂教學的流暢程度就越好,表現出來的是教師教學的得心應手。整個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學生的反應亦如水到渠成。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在正常情況下,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與課堂教學設計不相吻合的偶發事件,對這些偶發事件的處理,體現了教師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藝術以及教學調控能力。具有先進教育思想和較好教學應變能力的教師會根據課堂出現的偶發事件,因勢利導,由此生成新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處於一種新的流暢狀態。教學過程的理性程度同教學過程的流暢程度具有異曲同工之處。每一位教師都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但能不能實現這一目標,要看影響課堂教學諸多因素的組合情況。教師要善於尋找自己課堂教學中出現不理想問題的原因,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使教學進一步走向理性化。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關注教師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際的吻合程度,同時關注教師處理課堂教學偶發事件的理性程度,以此評價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以此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通過新評價方法的實施,引導教師創造性地運用現代教學理論,重建課堂教學文化,使課堂教學從教師權威走向師生平等,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科走向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預設走向生成,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㈧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是什麼

(一)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objective)評價模式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評價原理」可概括為七個步驟: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根據行為和內容來解說每一個目標;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設計記錄的方式。

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設計代表性樣本的手段。泰勒的評價原理是以目標位中心來展開的,主要針對20世紀初形成並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

泰勒的「課程原理」可以概括為四個步驟:確定課程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根據目標評價課程。其中,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因為其他所有步驟都是圍繞目標而展開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把它稱為目標模式的原因。

在泰勒看來,如果我們要系統地、理智地研究課程計劃,首先必須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除非評價方法與課程目標相切合,否則評價結果便是無效的。由此可見,評價的實質,是要確定預期課程目標與實際結果相吻合的程度。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要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評價是為了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並可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修改課程目標的依據。

由於這一模式既便於操作又容易見效,所以很長時間在課程領域佔有主導地位。但由於它只關注預期的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導致了不少人的批評。

(二)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目的游離(goal-free)評價是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端而提出來的。他認為,評價者應該注意的是課程計劃的實際效應,而不是其預期效應,即原先確定的目標。在他看來,目標評價模式只考慮到與其效應,忽視了非預期的效應(或稱為「副效應」、「第二效應」)。

斯克里文主張採用目的游離評價的方式,即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評價者不應受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影響。盡管這些目標在編制課程時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適合作為評價的准則。

因為評價者要收集有關課程計劃實際結果的各種信息,不管這些結果是預期的還是非預期的,也不管這些結果是積極地還是消極的。只有這樣才能對課程計劃作出准確的判斷。

然而,目的游離評價也遭致了不少人的批評。主要的問題是,如果在評價中把目標擱在一邊去尋找各種實際效果,結果很可能會顧此失彼,背離評價的主要目的。

此外,目的完全「游離」的評價是不存在的,因為評價者總是會有一定的評價准備,游離了課程編制者的目的,評價者很可能會用自己的目的來取而代之。嚴格地說,目的游離評價不是一個完善的模式,因為它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程序,所以有人把它當做一種評價的原則。

(三)CIPP評價模式

CIPP是由背景評估(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valu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ct 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名稱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略縮詞。

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不應局限在評定目標達到的程度上,而應該是為課程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因而他強調,重要的是為課程決策提供評價材料。CIPP模式包括收集材料的四個步驟:

背景評價,即要確定課程計劃實施機構的背景,迷宮卻評價對象及其需要,明確滿足需要的機會,診斷需要的基本問題,判斷目標是否已反映了這些需要。

輸入評價,主要是為了幫助決策者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而對各種可供選擇的課程計劃進行評價。

過程評價,主要是通過描述實際過程來確定或預測課程計劃本身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對計劃實施情況不斷加以檢查。

成果評價,即要測量、解釋和評判課程計劃的成績。它要收集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他們與目標以及背景、輸入和過程方面的信息聯系起來,並對它們的價值和優點作出解釋。

CIPP評價模式考慮到影響課程計劃的種種因素,可以彌補其他評價模式的不足,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由於它的操作過程比較復雜,難以被一般人所掌握。

(四)外觀評價模式

外觀(countenance)評價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認為,評價應該從三方面收集有關課程的材料:前提條件、相互作用、結果。前提條件是指教學之前已存在的、可能與結果有因果關系的各種條件;相互作用是指教學過程,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結果是指實施課程計劃的效果。對於這三個方面的材料都需要從兩個維度——描述與批判——作出評價。描述包括課程計劃打算實現的內容和實際觀察到的情況這兩方面的材料;評判也包括根據既定標準的評判和根據實際情況的評判兩種。

按照外觀評價模式,課程評價活動要在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進行觀察和手機資料。它不限於檢查教學結果,而是注重描述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動態現象。由於它把課程實施過程前後的材料作為參照系數,這比以前的評價模式更為周到。

但它把個人的觀察、描述的判斷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很可能會滲入個人的主觀因素。此外,前提條件、相互作用和結果因素三者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相互作用或教學過程本身會存在眾多的前因與後果。

(五)差距評價模式

差距(discrepancy)評價模式是由普羅佛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些評價模式只重視幾種課程計劃之間的比較,沒有注意該計劃本身所包含的成分。而事實上,一些自稱在實施某種課程計劃的學校,並沒有按照該課程計劃來運作,所以,這類計劃之間的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

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計劃的標准語實際的表現之間的差距,以此作為改進課程計劃的依據。差距評價模式注意到課程計劃應該達到的標准(應然)與各個階段實際表現(實然)之間的差距,並關注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時作出合理的抉擇,這是其他評價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但在「應然」與「實然」之間,會遇到許多價值判斷的問題,這是一般評價手段難以解決的。

(六)CSE評價模式

CSE(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評價中心的一個簡稱,CSE提出了一種更加務實的評價模式,在美國得到了廣泛運用。這種評價模式分為4個階段: 對需求進行評估,對於計劃的選擇,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七)自然式探究評價模式

自然式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評價模式是建立在現象學、解釋學、日常語言分析哲學以及符號互動等理論之基礎上的。

自然式探究評價模式認為,科學(嚴格意義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僅是人類許多種求知方法中的一種。評價的最佳方式是在自然背景下對社會行動進行現場研究並作出描述。它不主張採用固定的研究方法

它的主要特徵包括: 注重自然情境的研究;注重定性的研究方法;注重從事實歸納中獲取理論;注重個案分析;注重緘默的或不言而喻的知識;研究設計是逐漸形成的等。

(八)應答模式

在評價的應答模式中,Stake提出了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和評價聽取人之間相互作用的12個步驟(准確地說,應該是關於評價問題的12個方面)。

這些步驟是:

1、確定評價范圍。由評價人員和當事人確定評價方案的范圍。

2、了解評價活動。評價人員要綜觀整個評價活動及其主要特點。

3、確定評價目的和重點。評價人員要發現評價的目的和不同層面的參與者所關心的問題,由此確定評價的重點。

4、形成議題和問題。評價人員要分析種種觀點,分析種種疑慮和要求,綜合並列表說明所要研究的問題。

5、確定所需的資料。根據需要研究的問題選擇資料。

6、選擇觀察者、判斷者和評價工具。

7、觀察指定的前提條件、過程因素和結果因素,同時評價人員還要搜集各種資料,從事判斷。

8、理論總結,對方案進行描述性材料的准備或個案研究。

9、檢查其有效性。通過不同的測驗,確認或否定某些證據,讓不同的人檢查和判斷。

10、篩選組合。對各種資料進行整理,以供評價聽取人使用,並分別搜集不同人的反應以照顧不同團體的需要。

11、准備正式報告。根據當事人的需要搜集信息,准備報告。

12、與方案當事人、評估聽取人和方案執行人員交談。通過交談、溝通,了解和激發各類人員的興趣和利益,以形成最好的評價。

㈨ 課堂中的評價方式與方法

課堂中的評價方式與方法有: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

資料擴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兄棚生轎塵羨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閱讀全文

與課堂評價與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火山視頻初次使用方法 瀏覽:560
競聘有哪些方法 瀏覽:3
用熱水洗臉有什麼使用方法 瀏覽:58
有哪些補氣的小妙招小方法 瀏覽:643
馬蜂窩怎麼食用方法和用法 瀏覽:988
啞鈴不用繩子的鍛煉方法 瀏覽:993
籃球傳球跑位訓練方法幼兒 瀏覽:179
棉花薊馬圖片防治方法及危害 瀏覽:364
酒麴做米酒的方法步驟視頻 瀏覽:275
消肚子肉吃什麼最快的方法 瀏覽:140
冬草堆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3
打仗訓練方法和技巧 瀏覽:685
50ppr管連接方法 瀏覽:416
四柱八字分析方法 瀏覽:483
電腦qq上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01
飯店防疫措施的最佳方法 瀏覽:134
軟膏劑的定義及常用的制備方法 瀏覽:158
阿司匹林的檢驗與分析方法 瀏覽:781
較簡單的計算方法 瀏覽:699
床尾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