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加強滲透。當前人們常常探討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是傳播文化,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 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如御埋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應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 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重心。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被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於重視邏輯性、系統化及網路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於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於忽略。在教學過程里,局限於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願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有挫敗感。可當前倡導的是令所有人都發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化學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是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並且有利於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於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其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培養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及毅力拆缺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地運用化學史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於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渣螞過程里,應將傳授知識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一線老師應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於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間的經濟、科技往來的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四 結束語
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有效地運用當前的教材,有計劃地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貳』 以初中化學教學為主題的研究課題題目有哪些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教學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體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學時效的內涵及衡量標准也由過去注重知識傳授傾向的時效觀逐漸向「生命課堂」的時效觀轉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支撐和歸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課堂教學形式上比以前活潑了,學生參與教學比以前積極了。但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部分化學教師課堂教學仍然以「師授」—「生受」為主,學生參與度不夠;課堂導入無激情;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強;部分教師為單純提高紙筆測試成績搞題海戰術,學生的課業負擔重,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教學效率不高,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我縣整體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夠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問題。聚焦課堂、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近年來,國內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課題也比較多,為切實提高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我縣目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其改革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選擇本課題,旨在通過以初中化學課堂作為研究對象,從課堂教學行為(導入、活動、作業設計環節)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義:
通過開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對我縣初中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幫助化學教師走出誤區,使我縣初中化學教師更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理念,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系統地梳理與提升,明確其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實踐中邊教邊研,努力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有較大的轉變,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課堂,使學生樂於學習,全面發展,促進我縣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標。
(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學:賀蘭縣中學九年級化學學科。
2.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校學習時的第一課堂,即以教室、實驗室為教學場所,以班集體為教學單位的,以40分鍾為一個教學時段的課堂教學。
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進步、有提高。具體而言是指使學生在認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使學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歡到喜歡,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即關注學生在三維目標領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
(二)研究目標
1、通過理論學習和總結反思,尋求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支撐。
2、調研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 改變教師偏重於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創設教學情景,優化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真實有效的互動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情感。改變學生偏重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形成。
5、引領教師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提高我縣初中化學教師整體教研水平。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和遵循的原則
(一)理論依據:
1、辨證唯物主義關於矛盾的理論:「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教學工作中無論教師講的再多,也只能是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學生自身的認識、實踐、反思才是內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構主義理論: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因此,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來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
3、互動教育理論:教育活動是師生間生命與生命的溝通;教學過程則是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活動。這個過程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產生教學共振。
4、課改理念: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二)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轉變教師自身理念,充分認識「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的意義,認識學生學習的「主體」。
2、科學性原則。以我縣各校學生實際開展研究,始終遵循課題科學化管理,課題組成員精誠團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擔子課題研究。
3、實踐操作原則。各校教研組積極開展「同課異教」「一課多講」等各種類型的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研究,並及時總結,不斷改進。
4、適時性原則。各校課題負責人及時向課題總負責人反映課題研究情況,每月組織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總結階段成果。
5、廣泛性原則。該課題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改變教師被動教和學生被動學的現狀,以成就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我縣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經實踐證明後,可將好的經驗向全市范圍內中學推廣。
6、評價激勵原則。在課題階段研究中,定期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優質課評比並給予表彰獎勵,並將選出的優秀課例、論文等向市、區教研部們推薦,力爭高質量的完成該課題研究。
四、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內容:
(1)調查問卷
①了解新課程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
通過問卷形式了解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講授、師生互動、自學為主、練習為主)作業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縣各中學學生對於現有化學作業的認識。
(2)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支撐,對現行的課堂教學從教育的高度和學校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全面深入的微觀分析,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觀察、聽課、跟蹤研究;對課堂教學環節要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效益進行分析研究;對篩選、提煉的有效教學策略加以驗證分析;探究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方法。
(3)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在課題研究中,突出探索當前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際如何有機融合,讓課堂「活」起來;將重點探究:情境創設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師生活動、生生活動方案,實現有效「互動」?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讓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課題:
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師生活動設計策略研究
3、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二)方法
1、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及有關本課題的已有研究成果。
2、調查法。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了解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作業布置情況,制定研究計劃。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同的課型有效情境創設的方法;有效的師生、生生活動的方案;如何優化作業設計。
4、經驗總結法。收集整理相關典型案例,在全縣范圍內交流、研討。及時整理階段研究成果,並上傳。
五、已經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和主要參考文獻:
成果:
論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寧夏化學學會開展的2009年度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論文《提高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效率之我見》在寧夏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室、寧夏教育學會開展的優秀教學論文網上評選中獲一等獎。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准》
2、《走進新課程》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成果》
4、《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
5、《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6、其他相關課題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驟及分工:
1、研究准備和啟動階段(2010.9~2011.2)
成立課題組;學習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指導;課題組成員培訓、交流,收集資料;研究文獻綜述;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制定總的課題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負責人:邢菊榮 岳淑萍
2、實施研究階段(2011.3.~2013.7)
第一階段:(2011.3~2011.7)
(1)、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2)、調查了解當前我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具體負責人:郎海燕 蒙建甲 劉麗榮 牛春林 負責設計調查問卷,在師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並進行匯總統計,撰寫調查報告。
(3)、開展復習課「課堂觀察」活動。
負責人:郎海燕 蒙建甲 劉麗榮
第二階段:(2011.7~2012.7)
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好各子課題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施,並由每組負責人中的第一個老師撰寫子課題研究計劃、實施方案並撰寫子課題結題報告。
子課題1、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負責人:岳淑萍 郎海燕 王峰)
子課題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師生活動設計策略研究 (負責人:鄔瑞 岳淑萍 馬凱)
子課題3、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負責人:蒙建甲 劉麗榮 牛春林)
(1)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
(2)以學校教研組或備課組教研活動為依託,開展 「如何有效導入——即情境創設」、「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如何優化作業設計」 集體備課研究、課堂教學觀摩研討;
(3) 藉助各種類型的公開課,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研究,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4)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第三階段:(2012.8~2013.7)
(1)組織全縣范圍內觀摩課、示範課教學研討活動,開展優秀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優質課評比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並請專家指導。
(2)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根據研究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寫教學案例、論文、階段小結。
負責人:邢菊榮 郎海燕 鄔瑞 蒙建甲
3、研究總結階段(2013.7~2013.12)
(1)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梳理並展示研究成果,組織現場展示活動。
(2)申請結題驗收,出成果集,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課例光碟等。
負責人:邢菊榮 岳淑萍 郎海燕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
課題顧問:馬桂萍(寧夏教育廳教研室化學教研員)
安長忠(銀川市教科所副所長 寧夏化學學會理事)
李青萍(銀川市教科所化學教研員)
張學信(賀蘭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徐國福(賀蘭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主任)
課題組組長:邢菊榮(賀蘭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化學教研員)
課題組副組長:岳淑萍(賀蘭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課題組成員:
郎海燕(賀蘭一中初中化學備課組長)
鄔 瑞(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王 峰(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馬 凱(賀蘭一中化學教師)
蒙建甲(賀蘭二中理化生教研組長)
劉麗榮(賀蘭三中化學教師)
牛春林(銀川二十六中教師)
八、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縣已進行六年,教師教學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學方法在逐漸轉變,能夠積極配合此課題的實驗。
2、賀蘭縣委、政府、教育部門對此課題研究十分重視,給以大力支持。
3、本課題組成員愛學習,勤鑽研、善反思、具備課題研究的基本素質,有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和能力。
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種實踐活動的記錄資料、文字材料。
2、調查報告。
3、教學論文、教學案例集,優秀課堂教學實錄。
4、完成《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結題報告。
『叄』 美術與化學的關系
化學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型教育活動,需要十分強烈的實踐性和探索性特徵。而化學應用思維則是化學教育中的基礎觀念,同時也是化學教育價值研究與創新的重要原則。近年來,隨著跨學科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化學教育思維不僅可以為化學教育自身提供有力指導,同時探索化學思維的本質並加以借鑒,還可有效作用於其他學科的教育探索活動。以美術藝術教育為例,化學思維以其自身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優質特徵,在美術藝術教育中也得到了借鑒鍵衫脊應用。化學是一門既有理論知識又需要動手實踐的綜合性學科,從這一點上與美術學科特色相似,正確認識化學應用思維的內涵並將化學應用思維引入美術藝術教育,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探秘化學思維》是作者李文庠聯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創新思維類叢書。該書的寫作目的十分明確,就是以化學思維方式為切入點,為當代學生的課堂知識和思維開發提供有力指導。作者在《探秘化學思維》中強調,思維教育離不開基礎知識載體,想要不斷開發學生的思維模式,必須立足於基礎知識的講解與深化。基於這一稿滲思想,《探秘化學思維》一書所涉及的內容全部以當前化學基礎知識作為核心,添加了少數課外知識包括生活化學知識、社會實踐性化學知識、化學思維簡史、化學科學簡史、現代化學工程技術知識以及化工科技前沿知識等內容。全書緊扣化學思維模式培養這一核心主題,對當前化學思維教育提出了一定參考意見。該書沒有沿用傳統化學教育類書籍的知識框架體系,而是從啟發式思維入手,將知識進行整合,共劃分成四章內容。第一章,學習化學的方法與訣竅。作者深入淺出的為讀者講解了當代化學知識的學科脈絡以及學科自身的屬性特徵,並從哲學思維模式角度闡釋了化學思維的演化與形成;第二章,「變」———化學的拿手好戲:作者詳細列舉了化學中常見的變化現象,並引用了歷史上的化學學說發展塌模歷程,客觀評價化學演變規律的升級;而在化學波———不斷發現今天的「不滿」、合成是一種組合方法兩章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化學物質平衡以及元素座位啟示等內容。全書採用了「案例展現———案例思考———思維構築」等思路進行撰寫,針對當前化學學科體系內容,提出了多種思維模式例如化學發散性思維、化學叛逆思維以及化學競爭思維和化學辯證思維等,上述內容均可以作為學生日常學習重要的思維借鑒模板。從內容體繫上來看,該書立足於當前化學教育學科體系和實踐教改成果,以培養學生化學思維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同時展現核心思維素養,不僅在化學教育領域,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都有重要意義。該書以思維理論為基礎,評價、研究以及教學三部分內容協調梳理,通過對當今學生的思維學習狀況進行研究,提出思維方式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科學習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核心知識素養。縱觀全書,該書具有以下特徵。
1化學應用思維的認識
《探秘化學思維》以化學學科為出發點,通過化學經典學科案例的展現,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能力,並闡述了化學思維的重要啟示作用。書中指出,化學思維必須立足於反映化學學科的教育目的、教育對象、研究過程以及學科方法等多方面內容,在這一點上恰好符合當前美術藝術教育體系自身的需要。在序言以及後續化學思維概論等章節中,書中強調當代新興化學思維的「思維」不是簡單的某一種思維限定或者思維方式,而是化學領域多種化學思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建的一種集中性的化學思維體系。這些思維體系最核心的特徵就是具有共同的學科目標。該書認為化學思維是人類在化學知識體系開發研究中產生的獨有的思維活動,在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掌握過程中,化學思維會逐漸變為學科知識組成、學科結構、學科性質、學科變化以及學科相互概念等內容,通過固定的思維定式概括和反應學科內的特徵實物,具有鮮明的思維特徵活動。基於上述思維特徵,《探秘化學思維》一書將現有的化學思維概括為以下三種:其一是化學抽象也就是化學邏輯思維;其二是化學形象思維;其三是化學靈感思維。這三種思維模式彼此存在共性和個性,相互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存在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的內在關系,同時共同構建了整體化的化學思維活動。多樣化的化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學科內容以及化學事物的核心特徵以及內在聯系,想要認清物質內容的組成形式包括事物結構的性質和變化活動,也離不開化學思維的影響活動,從這一點上來說,化學思維可以為我國美術藝術教學提供鮮明的思維借鑒框架,在理解事物內在關系方面構建鮮明的指引體系。對於當前我國化學思維的應用和發展,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自身的意見,作者指出當前我國化學思維的創新研究雖然在不斷深化,但是依舊不能滿足學科教育的實踐需求。對於化學思維的研究需要通過多種邏輯的共同分析和討論或者通過微觀化學案例的研究和概括進行挖掘和總結,然而目前我國化學思維開發活動中,很難見到思維微觀的實證,相關材料也較少。如同一般教育思維那樣,學科抽象化、學科概念、學科判斷、學科推理、學科體系的聚合等都是化學思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其中既有化學的抽象思維也有化學實踐思維。而在化學思維對於其他學科的教育方面,《探秘化學思維》一書正本清源,進行了綜合性的概括梳理,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需要認清實踐經驗,特別是學科理論的基礎經驗。化學教育需要把局部性的教育經驗知識和現代化的科學學科思維相結合,從而展現完整的思維理論體系,最終作用於創新教育;第二把握思維系統研究,將思維分析與思維還原相結合,獲取整體性的學科狀態、學科特徵以及學科行為描述結果;第三保證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的有機結合,揭示和發現自身的學科邏輯特徵;第四以學科思維經驗為核心,從局部定性知識發展到學科整體化的定量知識體系,構建先進學科思維;第五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科學優勢,通過思辨和思維觀察,將學科的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通過多種學科不同角度的結合,產生新思維、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化學思維帶來的教育啟示在於綜合性的教育方法指導,相關指導老師需要結合學科特徵,從思維內容的實際觀點出發,積極創新教育研究的新方法。在《探秘化學思維》一書的末尾作者提出,化學思維其本質來源於化學現實和化學基礎知識,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抽象性思維模板。決定化學思維內質特徵的主要因素在於當前化學學科知識的研究對象、化學教育目標、化學問題、化學活動以及化學實驗探究的目的性和特殊性。隨著化學研究的深入展開,化學思維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對於化學思維的教育啟示作用,需要根據不學科的思維學習方式、學習目標以及學科特徵進行深入討論,並按照不同時期逐步展開借鑒。目前我國學科教育領域的化學思維主要是基於對元素信息、原子以及其化學運動形式逐步展開的,其化學教育思維的形成來自於化學教育認識以及化學教育經驗,其思維理論需要不斷演化成為固定的推理體系,而近代化學思維也可以在學科教育本質、學科定位和學科教育方向等方面作為其他學科的思維借鑒。
2教育上的影響性
《探秘化學思維》一書針對的對象是高校學生以及相關學科的從業者。這類讀者善於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而對於美術教育來說,化學思維所帶來的感性思想,有利於培養美術學生的感性思維。美術是一門具有自身獨特藝術形式和審美情趣的藝術價值體系,可通過線條和色彩直接或抽象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完成情感表達,而美術教學則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目前在高校教育層面上的美術藝術教學,既有美術學科自身的藝術特徵,同時還具有學科教育特殊性,其教育活動是一種較為復雜又特殊的教育命題,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究以及客觀的思維指導。對於當代美術教育來說,系統梳理學科思維體系知識是實現美術教學「文化自信」的客觀需要,充分發揮有關高校自身在美術藝術教育中的獨特價值優勢,持續提高國內美術藝術教育水平和教育思維水平是美術教育戰略工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美術藝術教育的宏觀視角上審視和研究當前我國高校的美術藝術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觀說明了思維模式對於美術藝術教育的現實價值。化學思維模式的引入可以給當代美術藝術教育以必要的啟示,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高校在優化當前美術教育學科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需要兼顧學科體系自身的嚴謹性和美術藝術教育所獨有的發散性,有關院校必須制定具有兼容性的協調思維,實現二者的統一,這實際上就表示了專業的藝術美術教育需要與發展史的相關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感知學科歷史藝術發展進程,從學科思維和學理角度感知美術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思維素養。而化學教育思維比較理想的體現了這種學科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思維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有力提高學生藝術學習效果。其次,高校美術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推進學科教育形式的優化變革,這是學科發展所需求的客觀條件。化學應用思維的引入可以幫助美術藝術日常學科教育積極完成教育模式的創新,梳理相關教育問題,以創新學科理念為基本依託,切實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科教育質量。此外,化學思維引入藝術美術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可以看做是學生的探究心理,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化學思維以其獨有的宏觀思維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爭取探尋問題表徵,建立學習識別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總而言之,化學應用思維對當前各學科教育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探秘化學思維》一書寫作思路清晰,將化學思想與實踐相結合,構建了完整的化學教育應用思維模式,具有鮮明的指導性特徵。作者從多方面探討了我國化學思維模式的演變和實踐效果,對於化學以及其他各學科教育均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此外,作者編寫該書時,其內容上的選擇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且注重難易程度的循序性,易於學生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學科思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化學思維思想指導類書籍。
『肆』 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下面我們來看看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借鑒。
「高中生化學學業多元化評價」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絕悔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鍾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並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准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迅明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鑒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准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松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畝宏告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並付諸實踐,總結經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並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二)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准研究
通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考慮在以下五個維度上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准:
(1)教學目標;
(2)教學策略與方法;
(3)教師角色;
(4)學生角色;
(5)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預先想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正確處理《標准》、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與態度這三方面作出統一的考慮。作為化學教師,要善於將教學單元的總目標恰當地分解為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標准如下:
(1) 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准》要求。
(2) 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學策略與方法
同樣的教學內容,經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達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體現。由於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鬧思考,動口交流等多種感官參與下,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所以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結果,而且要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教學策略因勢利導,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給予充分的指導。
3、教師角色
對教師角色這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思考,我們認為:教師在一節課中所承擔的某種角色往往決定這節課的成敗好壞。許多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種:
(1)教師是學生的親密夥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幫助學生訪問和處理信息;
(2)教師扮演「總設計師」、「舞台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登台表演作準備。
(3)教師的「服務者」角色,所謂服務者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訪問信息的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等。我們通過對周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過分析,發現當前教師特別一些老教師在對教師角色這一問題沒有很好的把握,延續著以往教師作為課堂主宰,絕對權威的角色,課堂中教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聽。教師的這一角色使自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的這一角色定位註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正確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4、學生角色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中的學生角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何種身份,以怎樣的形式來獲取知識的。根據對部分教師的了解,他們對學生在課堂中以怎樣的角色出現都有著較正確的認識,都認為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也就是說學生應把學習當作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動的加以學習的,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尋求者,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的需求和能力,他們有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老師認識歸認識,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搞請學生的角色,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一堂課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學效果,即「講求實效」。具體評價標准如下:
(1)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2)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
(3)學生應答面廣、質量高。
(4)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課內練習正確率高。
(5)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構建化學課堂評價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礎工作之後,著重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時上課忘帶書,不認真聽講,討論時趁時講話,分析時不注意傾聽,作業經常忘做諸多現象,而教師方面則存在著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單一,缺乏情境化和規范性,根據以上情況初步制定了化學學科學生評價體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現基本已形成一個模式。
1、教師重新認識評價目的
不少教師認為評價目的無非是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級或選拔人才。這些認識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並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下的評價目的是什麼?「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評價觀的精髓。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檢測學生學到了什麼?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若沒有達到,具體的原因在哪裡?有沒有加以調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見,評價起著診斷、反饋及促進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要全面認識評價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領會並在新課程理念下大膽創新,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屬於自己的課堂教學。
2、結果與過程並重。
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看課堂上學生學會了什麼。而現在提出的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並不是不要學習的結果。相反,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經歷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說,結果與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並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學生的情感的積極投入,沒有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有效參與,只專注結果,只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重走題海戰術之路;而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學生卻一無所獲的過程,說明學生並沒有真正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長此以往,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三維目標的落實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此,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是要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評價中不忘賞識每一個「主體」
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願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麼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課堂上的提問、回答、評價,則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
可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回答,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於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予高度的贊賞,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需求。作為教師與家長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強調「多在學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4、評價不忘家校的溝通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家長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讓老師更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表現。
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並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讓家長記錄孩子回家化學學習的情況,做到化學教學向家庭與課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橋梁,讓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學習表現,能讓我們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們將家長評價可在「個體自評」的基礎上穿插於「小組互評」和「教師導評」的過程中,或在之後進行。家長在評價之後,可以寫簡要的評語,也可以寫意見或建議。「家長評價」主要側重於評價學生在家庭的表現,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增強了,體驗到點滴的成功感,而且還逐步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5、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我們盡量採用實物演示、動畫演示、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要求教師多採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後,我們多採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⑵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就必須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評價的方向,點撥他們評價的方法和要領,我們主要採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①建立評價的常規
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評價常規有利於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參與評價的步驟。課堂評價常規包括「聽」、「想」、「評」、「聽」。「聽」是指聽清楚對方的發言,這是做好評價的前提。「想」是根據別人發言內容進行思考,組織好評價的語言。「評」也就是以一定的評價標准進行評價。最後的「聽」是虛心地傾聽別人的反饋意見。課堂上建立了評價常規,學生評價的內容就更具體充實,更具有針對性。
②掌握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評價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師生評價等六種評價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方法上劃分,評價又可以分為以下的七項: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後,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並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6、評價中做到因人而異
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後天因素的制約,其身體發育或個性發展都有差異。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製作的作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對那些製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的指導,並做出相應的縱向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1、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從學生方面分析。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人,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學習化學全過程的表現和成果,學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揚和鞭策。學生可以大膽地發表見解,創新精神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主、合作和課外探究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由於創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在學生開始能主動地收集、處理和發布信息資料,懂得自己做知識歸納小結,自己給自己評價,能主動參與合作和交流,也敢於上台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評的創新人格,而且使教師懂得了應當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從學科學習入手,通過主課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學、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各方面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科學訓練。有教師總結說「生命在評價活動中豐富,課堂在評價活動中生動,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發展,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成長,課程在評價活動中回歸。」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
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能力、訓練、組織、倫理、自主、服務、成長的專業專業人員。教師是持續發展的主體——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都必須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並進。教師既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思考、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的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訓方式。
七、研究體會與思考
1、觀念需要更新。在教師中或多或少還存在著陳舊的評價和考試觀念,以及對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進程的疑慮。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師對新的評價體系還了解不深,在評價操作上還沒有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響需要擴大。家長、社會對課程改革、新課程評價標准、內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們多加宣傳、擴大影響,取得家長、社會對課改的理解與支持。
;『伍』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寫一份工作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准備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工作計劃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指導思想
以縣教研室教研活動計劃和中爛xx高中xx學年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要求全組教職工要嚴格教學常規管理,深化開展優化教學全過程活動,努力開展教學策略研究,抓好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教研,突出課堂管理,加強聽課互評活動,確實能從課堂40分鍾要效益,落實學校、教務處、備課組的各種工作要求,促進教師個人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本教研組整體教學效果。
工作內容及措施
1、繼續推進「高一新課改」工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高中新課改的學習和培訓,加強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學習和研究,重點抓教學觀念的轉變,抓教學方式的改革。
2、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
①深入課堂教學一線,加強教學研究,認真作好教學服務工作。各備課組選擇有效的學生練習題,做到「適應、典型、高效」,使訓練習題做到校本化,響應學校的周練計劃。
②同各備課組長依據《課程標准》與《學科指導意見》制定各年級教學內容難點、重點,組內共同探討各項內容的教學深淺與拓展程度,確切落實各階段的知識點教學任務,承上啟下全局把握。
③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關注xx年化學高考與化學會考,結合新課改加強高考會考研究。拉高復習課的針對性、實效性。針對縣高三診斷性考試、市「一模」「二模」考試質量分析,加強對高三課堂教學和總復習的研究指導,組織教師總結經驗。
④備課組長要經常檢查組內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計劃的落實情況,以及是否按照教學常規完成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反思及作業反饋)。備課組長確定每一次備課組活動的地點與時間,教研活動要有詳細計劃(主題、主講人及內容安排)與詳細的記錄。
⑤加強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加強高中化學學科競賽研究,組織輔導學生參加本學期的各級各類競賽。
⑥加強學校與兄弟學校組際聯系,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或邀請兄弟槐穗學校教師前來研究指導等活動。
⑦加強化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積極努力運用技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各備課組老師製作的課件、各階段的考試試卷及考試分析的電子文稿上傳至xxxx高中教學網化學組資源庫,使信息技術在教研工作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配合教務處做好電子教案的收集與檢查。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①為組內教師購買教育理論、教學研究、教學輔導等類型的參考書籍。
②開展「磨人磨課」活動,開展相互聽課,組內多討論,多交流。撰寫教學論文,教學經驗和總結。每周每位教師交一篇有關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或教學反思。
③教師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現代教學技術通過舉行高中化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課、新課程教學案例評比、新程教學理論的學習、縣優質課評比、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活動,使青年教師更早、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教學工作,推動我校青年化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人教社化學教材為載體,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通過探究活動的引導與實施,讓學生明確化學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關注化學與人類、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科學情感,養成終身學習化學習慣。
二、教學建議:
1、認真研究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學標高,明確重難點,注重因材施教。
2、重視指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得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化學現象與問題,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與價值觀。
3、重視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獲取的實驗儀器,開展探究性實驗。
4、加強化學學習過程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三、 教學進度期中 :
第一單元至第五單元;期末賣明漏:第六單元至第九單元。
四、課時安排
建議每周6課時(含一節晚自習)。
一、指導思想
化學以提高我校中學化學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宗旨,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加強研究與學習,打造優秀的教研團隊,加強合作與交流,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生物教學圍繞教育局「全面科學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加快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加強考試評價服務,注重教研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研究」為工作重點堅持,堅持立德樹人,創新教研方式,科學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完善改進「研究、指導、服務與引領」,努力實現我市生物教學質量科學持續提升。
二、重點工作
化學:本學期九年級化學新課將在4月中旬結束其餘時間將轉入復習,復習將占據本學期大部分時間,約為三個月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對教研方式的研究,立足校本教研、推進網路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課題研究,改進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果,提升教科研能力;加強對中考和高考的研究,認清形勢、把握方向,實施科學有效的備考策略。
生物:初一、初二教學要進一步培養興趣、注重實驗、夯實基礎、注重概念教學。今年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初一初二教學,要在本學期適當加快進度,同時開展一些課外實驗與研究型學習。以教學六認真工作為基礎,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探究、合作、交流,分享並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
開展好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統一教學計劃進行授課,相互督促,相互促進,使各項教學工作有序進行。
三、具體工作
1、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工作。開展課程資源開發、教學示範、課堂評價、專題研討等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向更高的目標發展。組織青年教師觀摩學習、培訓活動,引導青年教師苦練內功,開展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提升其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其快速成長。本學期3月底4月初進行,基於課堂觀察的教學評比活動。5月初骨幹教師展示課,6月底舉行市二中學科素養評比。同時組內骨幹教師開展一節微型講座。
2、加強教學研究
加強對新課標與教材的研究。研讀新課標,明確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加強教材研究,注重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創造性使用教材。深入課堂、研究課堂。加強對「課」的研究,組織好校內公開教學,開展好每周五一次主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注重校本教研的實效性。教研組要從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教學實際出發,扎實開展備課組活動,改進教學方式,構建「民主開放、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活動式、討論式的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年級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每周保質保量開展備課組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做好活動記錄,然後集體討論再作補充完善,做到資源共享、集思廣益。
3、深入課題研究
以課題引領教學研究。以學科課題研究為引領,深入研究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切實促進教研方式、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化。強化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以內化吸收課題研究經驗和成果,發揮課題研究的輻射作用和推廣價值。加強對教學案例的研究。單元教學設計與課時教學設計相結合,整體把握教材,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收集、整理優秀教學案例。
4、注重考試研究
加強中考研究。全組教師一起研究學法和考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提高課堂效率。關注中考改革的發展趨勢和動向,研究近年來中考的命題特點,做好二次模考的質量分析工作,優化備考策略,提高復習效率。學習領會課標和考試說明,將課程的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研究提高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方法,認真研究考點和題型,提高中考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做好常規教學工作。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常規管理的要求來完成常規教學工作,切實做好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工作,做好學生學習的考試和評價工作,增強教學責任心。
5、組織學生參加化學競賽輔導。把本屆初三年級各班對化學科學興趣濃厚、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拔出來,開展輔導;初賽結束後按全年級報名參加初賽學生人數的10%,在輔導班中選拔學生組成班級繼續開展輔導。通過輔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工作思路
積極實施和推進中學化學新課程改革,以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面臨的實際問題為重點,以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來推進學校發展和學科發展。創建優良的教研文化,打造優秀的教研團隊,加強研究與學習,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化方法,轉化行為,創新方式,提高效益。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教研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二、重點工作
1.加強課程研究,做好課程的規劃、設計、實施、開發與創生。
2.加強教學研究,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加強課題研究,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
4.加強考試研究,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5.加強網路建設,加強資源的利用、開發與分享。
三、具體工作
一課程建設
1.重視初高中課程、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研究,做到有利有節、有質有量。
2.重視《課程標准》、《考試說明》及《教學建議》的學習與研究,做到宏觀把握,微觀協調。
3.重視研析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情況,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充分關注學校的校本教研與培訓。
4.重視初高中新課程標准研製進展的學習與研究。
二教師隊伍建設
1.充分發揮名、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2.做好新教師的'各項培訓工作,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培訓。
3.開展好學術討論、經驗交流、方法指導、觀摩學習、競賽評比等活動。
4.加強對初高中名師工作室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多開展合作教研。
三教學研究
1.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注重教材的解讀、教法與學法的創新。
2.做好各年級的教材分析、交流與討論,做到經驗分享。
3.加強中學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教學關鍵問題的研究。
4.加強基於深度學習和數字化學習的教學研究。
5.加強初、高中銜接教學,多開展聯合教研。
6.做好高中化學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教學。
7.做好初三化學實驗考查工作。
8.各年級開設公開課2~4節。
四課題建設
1.以各級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具體的、實在的研究。
2.以中學化學教學關鍵問題研究為抓手,開展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
3.以深度學習、數字化學習、實驗創新、學科關鍵能力等項目研究為重點開展研究。
4.做好新一輪省級課題的申報准備工作。
5.引導各校確定研究方向和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五考試研究
1.積極准備高三模擬考試,開好一模後的研討會。
2.積極准備高二年級的學業水平考試,爭取取得良好成績。
3.積極准備中考與高考,確保考試成績穩中有進。
4.做好各年級期末試卷命題與教學調研工作。
六學科競賽
1.初三學生、高一學生自願參加「金鑰匙」科技競賽和化學活動周活動。
2.組織參加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公平、公正地做好申報、考試、閱卷等各項工作。
七基地建設和中心組建設
1.加強學科基地建設,創建學科基地特色,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輻射作用。
2.加強學科中心組建設,強化學科中心組成員骨幹、引領作用。
八網路建設
1.充分利用網上教科院和學科教研網等,建立合作與交流的平台。
2.充分利用和開發網路資源,積極研究和開發網路教研。
四、日程安排(主要工作)
二月份:
1.開學初教研活動(2月11日),xx市初高中化學教師研修活動。
2.上學期各年級期末考試分析和各校教學情況交流。
三月份:
1.高三一模考試及研討會、高二年級學業水平考試。
2.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3.省高中化學命題研究小組活動。
4.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5.學科基地活動。
6.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四月份:
1.xx省第六屆中學化學創新實驗調演暨實驗觀摩活動。
2.中考宣講工作。
3.高中化學奧賽報名工作。
4.初、高中省化學活動周活動。
5.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6.初中化學實驗調研。
7.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8.學科中心組活動。
9.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10.學科基地活動。
11.xx市初中化學評優課暨省優課選拔活動。
五月份:
1.高中化學奧賽工作。
2.高三二模考試及研討會。
3.省初中化學命題研究小組活動。
4.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5.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6.學科基地活動。
7.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8.xx市高中化學基本功競賽暨省基本功競賽選拔活動。
六月份:
1.中考命題及閱卷工作。
2.高考相關工作。
七月份:
1.中考評價的相關工作。
2.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總結。
3.青化會、學科中心組活動總結。
4.准備好寒假相關工作。
一、指導思想
積極實施課程改革,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研究與學習,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化方法,轉化行為,創新方式,提高效益。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學科教研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二、重點工作
1、創新觀念,提升服務水平。
2、創建平台,提供發展機會。
3、以「課堂」為中心,積極進行實踐的研究與反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以「課題」為抓手,積極進行經驗的總結與推廣,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
5、加強課程研究,做好課程的規劃、實施與創生。
6、加強網路建設,做好資源的利用、開發與分享。
7、加強考試研究,確保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的穩步提升。
8、加強載體建設,確保教研工作的有序推進。
三、具體工作
一課程建設
1、加強對《課程標准》、《考試說明》及《教學建議》的研究,做到宏觀把握微觀協調。
2、加強必修與選修課程的模塊研究,包括模塊設計與整合、「度」的把握等。
3、充分了解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情況,關注學校的校本教研與培訓。
二教師隊伍建設
1、以「中化會」為載體,開展好學術討論、經驗交流、方法指導、觀摩學習、競賽評比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2、做好新課程的各項培訓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
三教學研究
1、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注重教材的解讀、教法與學法的創新。各年級開設公開課2~3節。
2、做好各年級的教材分析、交流與討論,做到經驗分享。
3、做好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高中銜接教學,加強初、高中的聯合教研。
四課題建設
1、圍繞「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課題作課例研究。
2、圍繞「市中學化學青年教師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進行相關研究。
五考試研究
1、積極准備高三模擬考試,開好兩次研討會。
2、積極准備高二年級的學業水平考試,爭取首戰告捷。
3、積極准備中考與高考,確保考試成績穩中有進。
4、做好期末各年級試卷命題與教學調研工作。
六學科競賽
組織好我市初、高中化學競賽,公平、公正做好申報、考試、閱卷、評獎等各項工作。
七基地建設和中心組建設
1、加強新一輪學科基地建設,創建學科基地特色,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輻射作用。
2、加強學科中心組建設,發揮中心組成員骨幹引領作用。
八網路建設
1、成立網路研究小組,建立合作與交流的平台。
2、開發網路資源,加強網路教研。
『陸』 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學方式研究的論文
摘 要: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堅持「以人為本,成功育人,和諧發展」。緊緊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的核心理念,鼓勵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發展的空間,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正在向積極方面發生著轉變。
關鍵詞:新課改;化學;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
一、新課改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首先體現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教師在自己的腦海中初步樹立了課程意識、過程意識、導學意識、開放意識、整合意識和創造意識。這種定時定量對教師進行的校本教研,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和學生與新課程的共同成長。教師已理解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真正意義,並嘗試著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鼓勵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六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這為我們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首粗求。而要實現這些目標,首先就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適應新課程要求的課程觀、教學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新課程的實質,才能自覺地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在每節課的課堂教學中,落實在每個學生的培養過程中。
實施新課程,必須樹立新型的人才觀,自覺地圍繞新課程的培養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著眼於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發展學生的潛能;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自覺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與學的關系;必須樹立新型的評價觀,自覺地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不斷改進教學的作用;必須樹立新型的課程資源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大力開展新課程校本教研,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二、新課改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的現狀與實施
目前,化學課堂教學方式雖有許多轉變或改進,但是離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還相距甚遠。如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觀念「重教書輕育人」,課程資源「重靜態輕動態」,教學目標「重雙基輕能力」,教師備課「重備書輕備人」,教學方法「重教法輕學法」,實踐參與「重陸鍵個體展示輕整體參與」,教學評價「重單元和結早芹巧果輕多元和過程」。
因此,每一位教師必須自覺革除長期在應試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須改變以往自己已駕輕就熟、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和方式,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實現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及幾個方面加以實施:
1、認真研究課程目標,目標導學、提高效益。
研究課程目標,要弄清課程目標體現了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哪些要求;弄清課程標准倡導了怎樣的課程理念;弄清課程目標反映了數學學科知識領域和教學領域的哪些新成果和新發展。要能夠站在整體的角度上,從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出發,去確定教學課題目標,做到「目標導學、提高效益」教學。
2、深入鑽研課程內容
自己從整體上把握課程內容,要系統學習課程標准,精心教材,把握知識的縱橫聯系,以便在教學中能夠溝通知識的關聯與發展,做好學生學習知識中的孕伏和延伸,使學生在知識循環中上升,在知識滲透中提高。要悉心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教師不再是課程的復印者,而是課程的開發者,整合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達成目標的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加工,如對教材進行調整、組合,增刪等。以便掌握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地為學生今後繼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細致了解學生
新課程的實施,必須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要求,通過學習,要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要實現這一點,要求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全面細致了解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等情況,以便能針對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教學活動獲得最大效益,使每一節課優質高效。
4、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設計教學方案,是教師備課的最後一道工序。教師要在前面分析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分析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做出整體安排。它既是對學生要學知識的加工整理,又是對引導學生如何學進行的加工整理,是對每節課要達到某教學目標進行的教什麼、怎樣教、達到什麼結果的策劃。它包括教學程序的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實施教學評價等。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轉換角色,努力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全力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把好課堂教學的關口,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生成的課堂教學,它充滿了創造的生機,無論多完善的教學設計都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調整和豐富,都會在師生交往互動中生成和發展出許多新問題,新認識和新成果。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新課程開放性、創新性的特點,將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課堂,以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校本教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所以,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平台。
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是無意中抑制了學生特長的發揮還是真正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可以說,沒有新課程課改,就沒有這種深層次的反思,沒有這種深層次的反思,就不可能從過去的模糊認識或困惑中走出來。今後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自己切實做到,按新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學生的真正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真正面向全體,分層次施教,成功教育。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嚴格按照「減負」的有關規定布置家庭作業,增加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並指導學生科學安排這些時間,使學生能結合個人情況而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實踐,達到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增長才幹、發展特長的目的。
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個系統的綜合治理工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行為,學生也要改變完全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只有師生齊心協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們的新課程研究成果必定會讓學生的終身發展受益。這是對我們教師付出的最好回報,也是我們的最大願望。
『柒』 如何實現高中化學三維教學目標的初探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既注意科學的核心概念與化學知識體系的關系,又注重在化學知識的獲得應用過程中體現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三維目標相互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維目標」的內涵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了解化學科學發展的主要線索,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原理,認識化學現象和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形成有關化學科學的基本概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中的現象觀察、理解物質的性質,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意義關聯;能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分析和解決一些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運襪或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能闡述包括「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等」科學品質的具體要求。可見,三維教學目標是學生科學素養養成的具體要求。
中學化學教學內容中,「元素及其化學物」是教師教學中難以處理的一部分,它的好含特點是內容繁雜,旁伍頭緒多,學生似乎容易聽懂,但難記難用。這是由於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求學生被動地感知和機械儲存知識,也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因而教學效果差。目前中學化學知識結構和高考化學試題中都相應提高了「元素及其化學物」的分量,這是正確的導向。化學理論總是建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礎上,並能深入地解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因此,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處理好記憶、理解和培養思維能力的關系,努力提高「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效果,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下面將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方法及做法作如下歸納:
一 注重過程與方法,建立聯系和規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因此,新知識增加不應僅是單純的積累,應該是對舊知識的聯系和發展,而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過程則應是對有組織、有聯系的、理解了的知識進行「檢索」,而不應該是對雜亂條文的「儲存」,著重養成探究過程的習慣和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而不僅是記憶知識,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用推理證明的方法來獲取知識,而不是機械地、直覺地感知知識。同時,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掌握知識過程就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為學生的現在和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教師的教學要從授人以魚(知識)變成授人以漁(技能與方法),雖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特點多而雜,但知識點之間並不彼此孤立,而是存在著規律性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有關的知識通過概括、歸納、對比,將學到的各部分知識有機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鞏固記憶,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元素及其化學物教學中,可幫學生將其重點內容按其特點歸納成以下可供學生接受的結構模式:
1.各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及其遞變規律。
2.各族元素中代表元素的單質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難記,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某物質的化學性質:(1)能否與金屬或非金屬單質反應;(2)能否與水反應;(3)能否與鹼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反應;(4)能否與酸鹼反應;(5)其他特殊性質。
3.代表元素單質或化合物的製法(包括反應原理、反應裝置及注意事項、氣體收集和檢驗方法三方面)。
4.同族元素的其他單質或同類物質的性質遞變及比較。不管你學到哪一族元素的哪一單質或化合物,均可根據以上模式去探索你所掌握的知識,使原來零碎、繁雜的知識轉變為有規律易記憶,便於復習的知識板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當學習鹵素中氯氣、氯化氫時,不僅用此模式能記住所要掌握的知識,而且可類推地了解到 F2、Br2、I2和 HBr、HI的性質及同類物質的性質比較。在我多年的教學中得到證明,採取此法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規律,效果良好。同時,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挖掘不同族物質的聯系,並進行比較、推理、貫穿新舊知識,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由「點」連成「網」,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系統的掌握和記住知識,而且也形成分析比較的思維方法,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 加強探究性教學,力求全面、系統地理解
新課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強理論知識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是改進元素化合物教學的重要一環。
一般認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必須死記硬背才可以。當然,任何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即使建立在邏輯推理上的幾何學的學習,也要記住其定義、定理等。但多數學生認為化學這一學科的知識記憶太繁瑣,這主要是他們對化學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理解是記憶的鑰匙,也是運用的基礎,沒有理解的知識很難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強記住,也是短暫而不會運用的。
化學教學設計中「三維目標」的確定與實施應注意化學知識、概念、技能形成的階段性和發展性;注意不同學習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差異性;注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不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在教學中,如果注意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探究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因勢利導,做到整個化學知識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基礎,以理論知識為指導。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從羅列的、機械的描述,轉變為理解推理的描述方法,化呆板為靈活;化繁瑣為集中,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眾所周知,用原子結構理論來理解化合價和物質性質,用電離理論來理解復分解反應,用化學反應規律來推導物質製法等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自學能力。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比較有關氣體密度時,不應死記其數據大小,而應從氣體摩爾體積和相對分子質量大小去比較。如化學反應條件是繁雜難記的問題,若能運用分子結構等知識去理解就不難了,如 N2與 O2或 H2等反應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這是因為氮分子中有三個共價鍵,要破壞三鍵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高溫或催化劑、放電)進行。同時也知道,氮氣沸點比氧氣低的原因。可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論及化合價變化來理解和推知硫單質及化合物應具有的氧化性、還原性及強弱,理解成為掌握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運用有關理論去分析、探究問題,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有機掌握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經歷一個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是培養能力和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的最佳途徑;通過探究,學生經歷了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促進了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感悟到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意義和價值,學會合作與交流,提高合作,提升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素養。
三 注意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課程目標「立足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著眼於提高 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既有知識與技能,又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課程目標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程課堂教學時,必須變革陳舊落後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實施課堂教學,逐步實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具有獨立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型學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重視知識遷移,尤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它能使繁雜而枯燥的元素化合物知識,轉化為推理性較強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加強知識遷移教學,必須熟透教材,理清脈絡達到熟能生巧。所謂知識遷移,是指在不超過中學化學課本范圍的條件下,對所學知識的延伸和應用。它是檢查學生創造能力的最佳方法。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熟悉鹵素知識後,從 Cl2具有氧化性,可與 NaI、 NaBr反應的事實中,應將其遷移到 Cl2(或新制氯水)與還原性強的物質或離子,如 Hl、HBr、H2S、SO2(H2SO3、亞硫酸鹽)、 Fe2+等反應,並能解釋有關實驗現象,從而也推知了 Hl、HBr、 H2S、SO2、H2SO3以及有 I-、S2-、Fe2+等的溶液能使具有強氧化性的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事實,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學習氧族元素時,從 H2S的強還原性,應注意兩方面知識遷移:
(1)H2S可與強氧化性物質如鹵素單質、 KMnO4、H2O2、FeCl3等和氧化性酸反應;因而不能用濃 H2SO4乾燥 H2S等;(2)可溶性硫化物也具有還原性,如 Na2S可被 CI2等強氧化性物質氧化。
在綜合復習中,還應將有機知識和無機知識結合起來,擴大知識外延。如:
[習題]稀土是我國的豐產元素, 17種稀土元素性質十分相似。用有機萃取劑來分離稀土元素是一種重要技術。
(1)所屬的化合類型叫什麼?( 2)通過什麼類型的化學反應可以合成有機物 A?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有機物用結構式表示)。這樣的問題,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酯化反應中羧酸遷移到無機酸就不難看出 A是一種酯,也可看出反應物是 H3PO4和 C(CH2OH)4或和 POCl3反應。
類似問題乍看起來似乎超出課本范圍,其實是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靈活地解決問題而已,因此利用知識遷移可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這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得到證明。出版社, 2007.3
四 加強化學實驗的目的性、計劃性,做到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以化學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化學實驗對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而實驗過程的精心組織和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對於課堂演示實驗,很多教師往往只注意現象清楚、實驗成功等方面,但只注意這些是不夠的。實驗是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高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必須注意恰當安排,使實驗確實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做到在實驗前學生已明確目的,實驗過程能集中注意力,實驗後獲得深刻印象和正確結論,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活躍思維活動。例如演示 Cl2的漂白實驗,一般是安排在 Cl2性質這一部分中,通過實驗以後講述結論。如果老師從 Cl2跟 H2O反應生成鹽酸和氯酸入手,提出如何檢驗 Cl2中含有這兩種酸。然後先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氯水,出現現象是試紙變紅色又褪色,這就與「酸使指示劑變色」矛盾,讓學生思考,從矛盾中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氯水具有漂白作用,再引導學生分析氯水中所含四種物質中是哪一種物質起漂白作用?思考到底是 Cl2還是 HClO起作用?這時再進行 Cl2通過乾燥和潮濕的兩種紅色布條的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從而改變了消極接受實驗結果的習慣。由於實驗目的明確,能使獲得的知識生動直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從而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領會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好三維課程目標,提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效果,就要改變過去那種用單純描述的方法把知識「灌」給學生的做法。要讓學生發展思維,養成推理、探究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理、探索知識習慣;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導出結論,將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積極地探索、學習,並把實驗融合到整個認識過程中去,使它成為提出問題或檢查結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