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審計學案例分析題
1、出納:
(4)開具發票,交財務主管芹塵簽章,並記錄現金日記賬
(6)收取或支付庫存現金,並送存銀行;
(7)記錄銀行存款日記賬
(10)保管支票和發票。
2、總賬:
(1)記錄總賬:
(5)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3、材料會計:
(2)記錄應付賬款明細賬;塌帆
(9)記錄材料明細賬;
4、銷售會計:
(3)記錄應收賬款明細賬;
(8)記錄銷售團首雹收入明細賬;
Ⅱ 審計分析方法的審計分析方法的運用
一、分析被審單位自然情況資料
這是審計分析的首要環節。它能從總體上了解被審單位經濟活動情況,准確定位審計目標,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確保審計工作快速順利進行。自然情況資料包括被審單位的性質、經營范圍、機構設置、人員構成、資產狀況、注冊資金情況及所屬主管部門等。審計人員在進行實質性審計前通過了解被審單位的自然情況,對被審單位的投資規模,業務的經營范圍已有一個初步印象,頭腦中自然形成一些相關信息,該單位應該使用何種會計制度,其內控制度應如何設置,其相關賬中應該反映哪些內容,其工資應在何范圍內支付,與上下級單位因何而構成往來關系,等等。這能使審計人員初步判斷被審單位在哪些環節有可能存在問題,依此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審計人員帶著問題去進行審計操作,既省時,又省力。
二、分析被審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這是審計分析的重要環節。每個單位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會計資料反映出來的。審計人員對會計資料進行基本的審計之後從中已發現一些問題,但還應對所審會計資料進行分析。通常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經常發生的大約80%的經濟業務容易順著被審單位的思路思考,認定被審單位的賬務處理是正確的,發生的經濟活動是沒有問題的,而有時問題恰恰出現在這部分經濟活動之中。如審查某單位的會計憑證,該單位每月有一本憑證完全是記載銷售業務活動的。審計時發現其會計分錄和計算銷售收人及增值稅均無誤,但仔細審視其增值稅發票,發現增值稅發票中同一種產品其單價不同,且產品的銷售單價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數。盡管企業有權確定產品單價,但同一種產品銷往同一個單位,僅由於購貨方每次匯款金額不同,開出增值稅發票的產品單價就不同,這其中必有緣由的。經過進一步審計,查出該單位虛增銷售收入的問題。
對於偶爾發生的大約20%的經濟業務,審計人員應結合平時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其賬面記載經濟業務發生的可能性。
如查某單位會計憑證時發現有一筆經濟業務是報銷培訓費5000元,收據的收款印章是某某鍋爐製造廠。審計人員馬上想起曾與被審單位的有關人員談淪過人員培訓的話題,當時談話者還抱怨單位領導只想幹活不想培訓。據此審計人員斷定這5000元培訓費必有問題,事實也如審計人員所分析斷定的一樣。所以,透過現象分析其本質,審計的深度就形成了。
三、分析被審單位會計資料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性
這是審計分析的關鍵環節。許多進行違法活動的單位,其賬面一般做得都比較規范,業務處理基本符合會計准則規定,且賬面數字計算得比較正確。如銷售業務附有合法的增值稅發票,計算進項和銷項稅的抵扣數據出人不大,賬面看不出什麼問題。審計人員若因此而提出審計結論,那麼,此時提出的審計結論不一定就准確,潛在的審計風險因素有可能存在。這時,需要審計人員還要對計算正確的賬面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尋找不合理的現象,查出存在的問題。如對某資產重組的小型高科技企業進行連續三年的經濟效益審計,該單位生產兩種產品,其科技含量不算太高。
企業會計報表表明,資產重組當年企業盈利22.9萬元,第二年實現利潤213.4萬元,第三年實現利潤357.4萬元;應收賬款累計余額660多萬元,產成品賬面余額為零。對此,被審單位的解釋是其生產的產品屬於賣方市場,以銷定產,產品零庫存。在審計年度銷售市場不存在與其競爭的生產廠家,所以價格定位很高,單位產品盈利很大。審計人員通過審計確認該單位沒有少計稅金,除各年存在少提固定資產折舊和提取的政策性費用計算不準確應沖減各年利潤外,未發現其它的違紀事實。但面對賬面記載的660多萬元應收賬款,審計人員認為有必要對該企業利潤的形成進行分析。審計人員重點審查保管賬和庫存實物,發現保管賬與成本賬兩者數據竟筆筆一致,而保管賬的庫存材料無論是品種數量還是金額均少於實物。
審計人員因此推斷保管賬上的內容是虛構的是書勢據成本賬後記的。於是審計人員對該單位產品產量的真實性進行了重點審計。為避免審計工作順著被審單位的思路進行,審計人員找出該產品不可缺少的部件為統計對象,根據購貨發票統計材料的購人量,再盤點庫存確定實物的庫存量,據此確定材料的發出數量。通過核定該單位材料的數量,最終確認該單位原材料少進成本並多計銷售收人的違紀事實。所以,深層次的審計分析更能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性。
四、分析被審單位人員回答問題的真實性
這是審計分析的輔助環節。審計人員應善於察言觀色,從被審單位人員回答的問題中分析需要的審計信息。有些會計人員往往在審計人員面前表白自己工作很認真且遵紀守法,其實事並非如此;有些會計人員對審計人員的提問閃爍其詞,答非所問,或推說不知詳情,其中必有隱情,不願多說。有時審計人員無意間碰著的物品,被審單位人員都會有不自然的表情。這些細節審計人員都不應放過,都是審計的切人點,也是發現重大線索的關鍵點。如:對某單位進行審計時,有一天審計人員提前幾分鍾來到被審單位,正好趕上該單位報銷,出納員正在報賬,她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筆記本。審計員在將目光落到筆記本的同時,出納員迅速放下手中的報銷單,沖著審計員很不自然地一笑,將筆記本放人辦公桌中。審計人員察覺到這一點,但沒有馬上提出查看筆記本,而是在日後的審計工作中將該單位的資金流向進行了重點審計,結果查出該單位存在賬外小金庫的事實。另外,審計人員還應善於逆向思維,不要順著被審單位人員所提供的思路進行審計工作。被審單位人員往往避實就虛,主動介紹一些該單位的功績、榮譽,對能涉及到違紀問題的情況常常避而不談,審計人員應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去觀察、去分析,不要輕信被審單位的任何錶白和承諾。或許承諾得越懇切,存在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
總之,有效地運用審計分析方法能夠發現重要問題,是降低審計風險的保證。審計人員應養成善觀察、勤思考的習慣,靈活運用審計分析方法開展審計工作,學會從似乎平淡簡單的經濟活動中捕捉違紀者的蛛絲馬跡,確保審計工作行之有效。
Ⅲ 審計學案例分析論文
內部審計是根據組織的內在需要而設立的,作為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健全內部控制、嚴肅財經紀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審計學案例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摘要:伴隨著我國流通企業的發展壯大,針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研究與實踐逐步成為了制約該類企業做強、做精的關鍵。本文根據目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流通企業中的應用情況,查找實施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完善建議,旨在有效控制各類風險、提高內部控制效率,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流通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定義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①是指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通過對企業風險的識別與評估,確定內部審計的范圍與重點關注事項,評價和改善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改善組織運營管理的一系列活動。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流通企業中的應用情況
流通企業是流通環節中的各類中間商,包括批發企業、零售企業以及物流企業這三類企業。流通企業的主要經濟功能在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動交換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提高。一般而言,流通企業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結構較為簡單,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流通企業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一)降低運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合理保證流通企業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的通暢,有效避免貨物滅失、資金鏈斷裂等風險,有利於流通企業挖掘內部潛力,提高運營的效率。
(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有利於准確評價流通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完整性與合理性、內控執行的有效性,幫助企業查找內部控制缺陷、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內部控制不斷規范。
三、流通企業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缺乏足夠的獨立性隨著整體經營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在組織中越來越受到董事會與經理層的重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所提高。但由於我國內部審計部門通常由總經理或總會計師領導,在規模較小的流通企業中甚至由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領導,且審計經費通常由管理層決定,導致內部審計易受到管理層意志的影響,從而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打了一定折扣。
(二)風險管理意識和技能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和技能水平的高低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能否順利實現既定目標的必要條件。我國不少流通企業缺乏足夠的風險管理意識,經常是處於被動接受風險的狀態。同時,審計過程中,受人數與能力限制,風險評估環節經常採用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導致風險管理的效果不夠明顯。
(三)信息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運用相對落後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時,通常會藉助信息化手段開展抽樣、風險評估、分析性復核等具體審計業務。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和精力,還大大提高了審計業務的精準度,避免了審計人員非主觀性的操作失誤。但在我國流通企業中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術還相對落後,距離金融等優勢行業尚有一定的差距。
(四)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目前大部分流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為務出身,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在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時,項目開展的深度和廣度尚存不足,造成審計建議的針對性、適用性不夠強,審計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
四、完善我國流通企業風險猛讓導向內部審計的建議
(一)優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一旦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存在缺陷,則極易造成內部審計枝團局監督和控制的作用無法體或老現。因此,在流通企業內部要逐步優化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盡量避免負責經營或務工作的公司領導主管內部審計工作,以更好地維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
(二)推進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優化審計業務培育機制,引導內部審計人員學習、理解與流通企業主業相關的各項經營管理制度,並通過審計實踐做到學以致用;熟悉會計、審計、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法律、稅務、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質,培養既懂業務又精通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三)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完善流通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前提是在企業內部形成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相配套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首先,全面識別流通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並對風險進行分類;其次,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對風險進行評估與排序,確定需要重點管控的風險;再次,針對各風險點研究形成具體應對措施,有效管理、控制風險;最後,嘗試建立關鍵業務和重點環節的風險預警機制,實現事前與事中監控。
(四)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與執行的有效性,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歷來關注的重點。流通企業要想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首先,應分別從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入手,以下發各類規章制度、控制文件的方式規范具體管控措施;其次,要合理安排企業內部的各項控制活動,做好不相容職務分離、授權審批等控制設計,確保各崗位工作有章可循、職責清晰;最後,要通過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持續監控、獨立評價,確保內部控製作用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英)菲兒?格里夫茨著,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5(1).
[2]王光遠.內向型管理審計:從控制導向到風險導向[J].會月刊,2009(07):3-4.
[3]徐元玲.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研究[J].會研究,2008(07):72-74.
概要:本文以W大學XX學院院長(為外聘院長)任中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為例,分析提煉科學的審計方法、總結審計經驗和對審計工作的啟示,旨在促進審計成果的運用和轉化,以及促進審計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高校院系;經濟責任審計;內部審計;內部控制
一、案例背景
(一)立項依據及目標該審計項目根據《W大學中層主要領導幹部和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受學校黨委組織部委託(學院院長在學校組織部在年初下達的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建議名單函中),主要針對該學院院長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包括對院長聘任合同以及目標任務書有關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學院的務收支、預算完成、經濟決策程序、以及經濟管理等情況進行審計。
(二)學院基本情況該學院是W大學工學部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01年,有3個一級學科,教職工142人,學生近1600人。學院院長為面向海外公開招聘的外聘院長,本次審計期間為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
(三)審前調查審計組通過研究學院上次內部審計報告、審前調查及對審計風險的評估,確立了審計重點,具體為:學院重要經濟決策的程序和效果、內部控制測評,包含學院對所屬技術分院的管理、合作辦學合同的簽訂與收入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等方面。
二、審計過程及方法
經審前調查和編寫審計方案,並獲處領導的批准,審計組即按照審計方案實施步驟實施審計,主要是進行對風險較高領域的取證工作:
(一)重要經濟決策的程序和效果通過經濟責任審計述職報告會、群眾評議會以及會上回收的院長經濟責任審計調查表,審計組了解到學院院長未在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討論預算編報和通報決算情況,而且學院與合作機構成立的技術分院的管理情況也未在學院領導班子中討論,審計組認為該學院重要經濟事項決策未做到充分民主。
(二)合作辦學合同的簽訂與收入管理該學院在網頁上公布了某工程碩士專業的招生簡章,並在審計組要求下,提供了學院各類包括工程碩士和繼續教育招生規模數據,但學院務部門賬上卻無該工程碩士專業的學費收入,審計人員結合前期對另一學院合作辦學情況的了解,判斷該學院存在類似合作辦學事項,且合作辦學收入很有可能體外循環,形成“小金庫”。當審計組問詢、索要相關辦學合同協議時,學院審計聯系人矢口否認,經過對其他學院類似事項的仔細梳理和思考,終於找到該類合作辦學事項的共性,並以此查找資金鏈,審計最終審定,與該學院合作的中介公司的法人代表系學院一教師,該公司在學院教學辦公大樓里開展業務;從2009年至2012年,該中介公司從GR學院收到辦班管理費近500萬元,後續支付該學院200餘萬元,學院則全部用於教職工的年終福利發放。
(三)科研經費管理審計組在對學院務部門電子賬套有關科研協作費、勞務費支出的篩選中,結合對原始記賬憑證的查閱,發現該學院一教師的橫向科研項目向其配偶注冊的公司分次支付科研協作費共計151.00萬元,該課題組亦未能提供該資金支出與科研項目內容相關性的支撐材料。該重要審計線索的發現,緣於該教師的配偶在課題組和外協公司分別擔任務人員和公司法人,並在科研經費支出報銷單上和外協合同作為關聯公司法人代表均簽字、確認,遺留了書面文件證據。
(四)學院對關聯公司的管理近年來,高校二級學院紛紛成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表現形式為學院成立、控股,學院領導擔任公司法人代表,而學院對所屬子公司的管理和與之業務往來,成為院系經濟責任審計關注事項頻發的區域。審計期間,根據審計調查了解的情況,經處領導研究,要求審計組對學院所屬技術分院進行延伸審計,審計重點為學院對該技術分院的管理情況。2011年,該學院與學校參股的B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在學院內成立了某技術分院,B公司承諾每年根據共同承接的業務量撥付相應款項至該學院。處領導高度重視,並參與到審計現場工作中。審計最終發現,學院對該技術分院的管理存在明顯漏洞,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院未提供真實、完整的審計資料,具體表現為:提交B公司虛假的支出明細資料;學院在兩次經濟責任審計(任中、任期)提交的2份《技術分院管理暫行辦法》中,制定時間相同,關鍵條款卻不一致;且未按審計要求提供分院報銷單存根聯。
2.該技術分院未實行關鍵崗位親屬迴避制度,相關內部控制和牽制機制缺失;3.該技術分院的務管理未做到主動公開、透明。具體表現為:制定經制度未經學院集體決策,相關資金收支情況未在學院進行通報。
三、審計結果及成效
(一)審計結果和建議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組分析、總結學院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缺陷,審計認為,學院應不斷完善內控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工作,並加強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審計組提出幾點管理建議,主要是:1.建議學院認真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建立健全學院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進一步落實重要經濟事項必須經學院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規范決策行為,防範決策風險。2.建議學院認真執行《W大學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辦法》,切實履行科研經費監管責任,防範科研經費支出風險,提高經費使用效益。3.建議學院加強對技術分院的管理,規范分院的務管理工作,實行關鍵崗位親屬迴避制度,切實做到務公開、透明。
(二)審計成效審計組在審計報告初稿徵求意見階段,以及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交接階段,與被審計學院領導就審計關注事項的整改、落實審計建議事宜做了進一步溝通,該學院按照審計報告的要求,積極整改,並及時提交了整改報告。
1.籍此整改、落實審計建議的工作之機,該學院領導班子著力加強了“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的建立和執行,理順學院與技術分院、B公司的關系,建章立制,規范對學院所屬技術分院的運行管理。
2.針對科研經費管理問題,學院領導約談了相關科研項目負責人,強調項目負責任人的直接責任;同時,科研課題負責人主動將違規轉出的外協經費退還至學校賬戶,及時挽回了學校的經濟損失,規避了學校接受外部審查面臨的聲譽風險。由此可見,內部審計在業務實施中,幫助確認高校二級學院在內部控制執行中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並且予以提示和督促整改,達到減少內部控制設計上的先天缺陷,和執行中的薄弱環節、缺失鏈條,堵塞內控系統的漏洞。
四、思考與啟示
通過對上述審計項目和審計事項的分析和思考,審計組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和方法,以資參考:
(一)在審計現場靈活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查找審計問題線索全面採集信息、綜合數據分析,既要關注務信息,又要注重業務信息,既要能處理格式化數據,又會處理非格式化數據。通過了解、分析同類審計事項的共性,在全校范圍內查找審計線索,不拘囿於對個別學院的分析審查,其他院系、職能部門等二級單位的審計經驗成為內部審計可隨時取用的智能資源庫。
(二)嚴格履行經濟責任審計程序注重以調查問卷、座談會、人員訪談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查看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和院務會會議記錄,通過合規性審查,例如審查評價學院“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的執行情況,能夠為定位審計關注事項提供線索。
(三)在院系經濟責任審計中嵌入科研經費管理審計將抽查科研項目經費(包括專項)管理情況嵌入到對其中層主要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中,尤其是針對創收以科研服務見長的院系。實踐證明,這種審計模式對發現違規、違紀事例,監管、促進學院科研項目經費合規使用是著有成效的。
(四)發揮審計團隊的合力效應審計團隊應從多渠道收集審計項目的關聯信息和資料,共同分析、研究復雜的審計項目,形成合力;內部審計旨在促進規則的優化,為組織增加價值,必須超脫浩繁事務的羈絆,提升對規律的把握能力,為學校的運行提供洞見,切實為學校發展規避風險,增加價值。
五、結語
總之,復雜審計項目的成功實施,關鍵在於發揮審計團隊的集體智慧,藉助內外部力量,形成合力,查找審計問題線索。另外,審計人員的個人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亦很重要,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制定高效率的審計策略和方法,勤於思索、善於批判性的思維模式,加之明晰洞察,才能找到堅實的審計證據。
參考文獻:
[1]張新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問題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5(09).
Ⅳ 審計分析方法的審計分析方法的分類
具體應用在審計領域,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性審計分析方法和定量審計分析方法。
審計分析方法從廣義角度來看,種類很多。常用的審計分析方法有比較法、比率分析法、賬戶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模擬法、預測法、決策法、控製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法等。
從時間角度來考察,上述各種審計技術方法又可以歸納為事前審計分析方法、事中審計分析方法和事後審計分析方法。
一、比較法
又稱對比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審計事項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內在聯系的相關指標,進行相互比較分析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審計人員可以了解、分析審計事項的各種情況,發現問題,找出差異,研究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程度,得出初步的評價結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比較的形式一般有:期末余額與期初余額分析比較;期末余額與計劃指標分析比較;本期期末余額與上期或歷史同期的指標分析比較;審計事項內部的結構對比分析;類比分析比較等等。
比較法的實質是數量之間的對比分析,在使用時,審計人員應注意分析指標的可比性與比較標準的合理性。進行比較的指標應在時期、范圍、內容、項目、計算方法等方面大體一致,方能進行比較。若指標口徑不一致或環境條件等不同,應按規范的方法進行換算、調整以後才能進行比較。
二、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利用審計事項存在一個指標對另一個指標的比例關系,進行比率數值分析的一種方法。比率法可以把某些不可能直接對比分析的指標經過計算得出其比率後,利用其比率數值進行分析,以得出評價的結果。
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常用的有相關比率分析法、結構比率分析法和動態比率分析法。
相關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兩個性質不同但又有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的一種技術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某個項目和其他項目加以對比,求出比率,進行深入的分析、評價,如銷售利潤率等的分析;二是依據一些經濟指標之間客觀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關系,將兩個性質不同但又相關的相對數加以比較,進而比較分析,如從產值與職工情況的分析,來觀察勞動生產率變化對產值的影響程度。
結構比率分析法是指通過計算各指標占總體指標的比重來進行評價分析的一種方法。其分析步驟是:確定某一經濟指標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觀察其構成內容及其變化,分析其特點,評價其趨勢。如分析企業成本費用情況,要確定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的構成情況,以及其各個比例情況,分析其標准情況,評價其趨勢變化,找出存在問題,尋求改進途徑。
動態比率分析法是將不同時期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一般分為環比比率法和定基比率法兩種類型。前者是將分析期各個時期的數量都和上一期數量相比,來計算其增減比率;後者是以某一時期的數量為基數,將分析期各個時期的數量與基期數量相比,來計算其增減比率。
三、帳戶法
帳戶法,是指審計人員以會計准則以及行業會計制度等為依據,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類帳戶的對應關系及其發生額和余額的情況及規律性,查明每筆已經發生的經濟事項的過程和結果,分析、發現帳務錯弊的技術方法。
帳戶法審查重點在會計總帳和明細帳目,以及各種明細帳和備查簿上。它首先不審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而是直接從會計帳務處理系統著手進行檢查。通過實帳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類帳戶)和虛帳戶(收入、成本費用類帳戶)的審查,來尋找差錯。帳戶分析既可以採用結構分析,又可以採用比率分析。
應用帳戶法時,應注意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審計:
(1)調查被審計單位帳務處理系統以及帳戶設置情況;
(2)測試其會計帳戶設置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執行了(企業會計准則),特別是總分類帳戶設置是否規范;
(3)檢查、分析帳戶結構、帳簿記錄是否合理、真實,是否全面、系統地反映了經濟業務;
(4)進行抽查,並根據樣本計算結果推斷總體結果;
(5)利用帳帳、帳表、帳證核對等技術方法,進一步查明情況和問題;
(6)重點分析帳簿中的異常現象,包括異常項目、異常內容、異常摘要、異常對應科目、異常發生額、異常余額等;
(7)得出檢查結果,並予以分析、評價。
四、趨勢法
趨勢法,是審計人員利用檢查資料的數據呈時間順序排列的特徵,進行趨勢分析、推測、評估和尋找問題的一種方法。趨勢分析可以分為四大類:
(1)長期趨勢分析;
(2)季節波動趨勢分析;
(3)循環波動趨勢分析;
(4)無定波動趨勢分析。長期趨勢呈持續向上(下)發展的趨勢;
季節波動在一個會計年度內,其發展趨勢呈波浪型;循環波動呈迂迴變動型,有待定的規律;無定波動是無規律變動的趨勢,最難推測。
趨勢法屬於定量分析。其步驟是搜集被審計數據,建立定量數學模型,進行模擬分析、趨勢分析及結果評價等。趨勢分析要以其各類特徵分析為核心。
長期趨勢分析有兩種:
(1)直線趨勢分析;
(2)非直線趨勢分析(又叫趨勢曲線分析)。其分析過程為:數據排列分析,配製趨勢曲線(可用隨手法、平均法、選點法、最小平方法等進行配製),計算趨勢偏差,詳細分析。
季節波動趨勢分析有三類:
(1)直線波動分析;
(2)曲線波動分析;
(3)不規則曲線波動分析。其分析過程為:過去季節波動分析、未來季節波動預測分析和循環顯示分析。其分析的方法有平均法、比率法、整理法、環比法、圖解法等。
循環波動分析的重點在於尋求規律趨勢。可用殘余法、直接法、循環平均法等進行分析。
無定波動分析較難,難在毫無規律可循。分析多用模擬法。其分析結論符合實際的程度往往取決於審計人員的判斷力。
五、模擬法
模擬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模擬的定性或定量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項目進行重新驗證的技術方法。模擬並不意味對原有事項的否定,而是驗證其真實和合理性。模擬法一般步驟為:
(1)確定審計事項的范圍(定位);
(2)測試其內部控制制度;
(3)對審計事項原有模型、結果按原有程序進行檢驗;
(4)分析原有模型的優劣,考慮各種因素是否齊全;
(5)尋找最佳模擬技術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審計項目逼近模擬;
(6)多方案誤差比較分析;
(7)審計結果分析、評估。
此法一般適合於審計項目處於撲朔迷離的狀態,並且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從表面來看又較健全的情況。其優點是審計精確度高,審計風險相對較小,審計證據證明力強;缺點是審計時間投入長,且審計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定量分析技術技巧。
模擬法的關鍵是選擇模擬的數學模型,所選模型,經過推測,越逼近原審計事項的軌跡,則審計精確性越高。在選擇模型時,為了便於審計分析,可以同時選擇幾個數學模型,從中找出一個誤差最小的模型作為比較分析物,以便使審計證明力最大。
六、預測法
預測法,是指審計人員根據審計信息資料,動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對審計事項的發展趨勢進行估計和測算的一種方法。預測法分為兩大類:
(1)定量預測方法,指審計人員運用回歸預測法、平滑預測法、彈性分析法、投入產出法、經濟計量模型法等預測技術方法進行的審計預測分析;
(2)定性預測方法,指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進行主觀判斷、邏輯推理的方法,如專家預測法、主觀概率法、決策樹法等。
定量預測方法的特徵是根據審計事項的歷史數據或者觀察值,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形式,求出經濟變數的預測值。其優點是能對審計事項某一個具體部分進行詳細的預測分析;通過建立預測模型,精確度高;預測工作投入時間少,效率高。缺點是對缺乏有關數據的審計事項,無法採用通過模型的手段進行分析,也不能處理不能用經濟變數表示的審計事項的預測分析。
定性預測方法的特徵是依靠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經驗分析、邏輯推理來進行審計預測分析。其優點是能模擬審計事項的未來趨勢,處理不能用經濟變數表示的復雜的審計事項,即使在有關數據缺乏的情況下,也能進行審計須測。其缺點是不能給出定量的預測分析模型,其證據力相對較弱。
七、決策法
決策法,是指審計人員運用決策方法對審計事項可行性程度進行審計的一種方法。決策分析建立在預測分析之上,沒有科學的預測分析,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決策分析。審計人員進行決策分析,分為兩個層次:
(1)原模型(審計事項原有方案)的測試、檢驗;
(2)重新選擇分析點,通過對原模型的模擬,來驗證其決策方案是否可行。實際工作中,多採用後者,盡管其難度較大。決策法包括線性規劃法、目標規劃法、效益成本法、總費用分析法、凈現值法、內部收益率法、盈虧分析法等。用於決策分析的技術方法有許多,具體如何應用,應根據決策審計的特點舍取。
八、控製法
控製法,是指審計人員根據審計目標,對審計事項按一定標准和規則進行測試、檢查、分析,發現偏差,予以及時糾正,使審計事項的經濟活動能按原有計劃或規律進行,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的一種方法。控製法按審計糾正措施的重點劃分,可以分為前饋控制(預先控制)、反饋控制(過程式控制制)和防護性控制。按審計業務范圍劃分,可以分為財務審計控制(資金控制、成本控制、利潤控制等)和效益審計控制(投資控制、項目控制、作業控制、管理控制等)。按審計范圍劃分,可以分為全面審計控制和局部審計控制。
控製法在審計工作中應用的程序為:制定審計控制標准,測試責任控制,分析、比較執行情況,提出糾正措施,綜合評價。
用於控製法的技術方法有許多,常見的有ABC控製法、內部調控法、簡單經濟批量法、定貨定點法、高低點調控法、目標成本控製法、制度控製法、財務目標控製法、內部預算控製法等。在運用控製法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則:堅持標准,實事求是,定量模擬,定性判斷,控制重點,分析全面。
九、因素法
因素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審計事項各個經濟指標存在的相關關系,多因素地分析、測算其各個指標變動對審計事項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在廣義上,因素法包括回歸分橋法、連鎖替代法、主次分析法等;在狹義上,僅指連鎖替代法。在審計工作中,除了對審計事項進行結構或比率分析以外,還要進一步分析由於因素變動所引起的影響的情況,以此分析哪些是積極因素,哪些是消極因素,哪些是主觀因素,哪些是客觀因素,以便得出符合它際的宙計結論。
十、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被審計單位的成本資料及與之相關的資料,進行成本分析、比較、測算的一種方法。成本法應用范圍很廣,且具體方法很多,如成本效益分析、單位成本分析、總成本分析、盈虧成本分析、質量成本分析等。從投入與產出原理來看,當收入一定時,其成本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成本上升或降低,對企業利潤影響很大;即使在收入增長時,若成本增長幅度比收入增長幅度快,也是不經濟的。
成本效益分析多用於經濟效益審計的項目審計。通過審計項目幾種投資方案預計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評價,來審計所選擇最優方案是否經濟、合理。其分析的思路為:當成本一定時,考察效益何者為最大;當效益一定時,考察成本何者為最小。在項目審計評估時,多用現金流量概念進行分析。
單位成本分析和總成本分析屬於成本比較分析方法。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對不同投資方案的投資成本的比較分析,來審計其最優方案是否合理、經濟。單位成本分析是通過每年分攤的投資原始成本與預計每年經營成本的分析比較,來評價其最優方案是否可行;總成本分析是通過投資成本與經營費用之和的分析,來評價其最優方案是否可行。
盈虧成本分析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尋找審計項目各方案的盈虧點成本高低的分析,來評價其選擇的可行性方案是否合理。盈虧成本分析的基礎是保本原理。
質量成本分析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對產品、工程等質量的評價,分析為了達到一定質量所耗費的成本是否可行。質量成本由預防成本和保證成本構成,前者包括鑒定成本、預防成本和藝術成本,後者包括內外部故障成本。預防成本與質量水平成正比,保證成本與質量水平成反比。審計重點是尋找最佳質量成本點。
Ⅳ 審計學案例分析題,求詳解,急!
當然要迴避。
1、自己是義德財務高級管理人則伍員,並且財務表協助編制毀盯消。
2、自己相關利益人持有股票。
3、自己朋纖知友是CEO
Ⅵ 審計學案例分析!!!貨幣資金內部控制
存在缺純鄭亂陷:
分管財務的總經理個人印章由其授權辦公室主任梁某保管-----梁某不是會計人員,應該指定會計人員保管。
特殊情況下,經公司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批准後,方可坐支現金-------因特殊情況需要坐支現金的,應當叢彎事先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做檔批准,並在核定的坐支范圍和限額內進行,同時,收支的現金必須入賬。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由出納員李某負責定期編制。 ----------出納和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屬於不相容工作,會形成自我評價。
Ⅶ 審計學案例分析
(一)案例線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冊會計師張剛審計新興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時,了解到該公司2001年3月1日購買某項專有技術,支付價款240萬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該項無形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為10年。2001年12月31日,公司與轉讓該技術的單位發生合同糾紛,專有技術的使用范圍也因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可能造成減值。審計中未發現新興公司進行賬務處理。
案例一分析:《企業會計制度》第四十六條、《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十五條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應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
如果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按如下原則確定: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有效年限;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較短者。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
不應超過10年。
《企業會計制度》第四十九條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於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遲局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據此,注冊會計師張剛應進行如下審計處理:
1.提請新興公司在規定預計使用年限內平均攤銷該項無形資產:
當年應攤銷額=(240÷10)÷12×10=20(萬元)
會臘則計處理為:
借:管理費用 200000
貸:無形資產 200000
2.提請新興公司對該專有技術發生減值准備後可能收回的金額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經有關專業技術人員估計,預計可收回金額為50萬元,為此,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借:營業外支出 50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500000
3.應將審驗情況及被審計單位的調整情況詳細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中。
4.如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審計人員應考慮出具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案例二:注冊會計師李文審計大華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時,了解到大華公司從當年初開始研究開發一項新技術,至2001年9月10日研究成功,共發生開發費用150萬元及律師費50萬元。為使該項新技術運用到生產中,大華公司發生相關費用30萬元。
2001年11月,大華公司與可可公司簽訂協議,將開發的該項新技術出售給可可公司,雙方協議價格400萬元,可可公司於12月5日預付了300萬元價款。協議中規定,該項新技術出售給可可公司後,大華公司需繼續提供售後服務,以保證可可公司使用該項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必須達到大華公司規定的質量標准,如果1年內未能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可可公司有權原價返回大華公司。
案例二分析:《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十三條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第十四條規定:無形資產在確認後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斯費用。
第十九條規定:企業出租無形資產時,所取得租金應按《企業會計准則--收入》的規定予以確認;同時,還應確認相關的費用。
據此,注冊會計師李文應進行如下審計處理:
1.提請大華公司就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轉讓收入的確定等進行調整。
在確認無形資產專有技術時,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無形資產 2000000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2000000
支付確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時:
借:管理費用 300000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300000
2.根據協議規定,在大華公司對可可公司使用該項新技術後能否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的可能性不可確定時,大華公司碼哪轉讓新技術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並未轉移,不能確認2001年度的該項無形資產的轉讓收入。為此,提請大華公司作如下調整處理:
借:其他業務收入 3000000
貸:預收賬款 3000000
同時,調整已計算的應交稅金。
(二)案例評價
無形資產是公司為了生產、經營由股東投入、自行創造、購入等到方式而持有沒有實物形態,但在一定期間能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非貨幣性的長期資產。在會計和審計實務中,無形資產的確認應符合以下特性:
一是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二是無形資產屬於非貨幣性長期資產;三是無形資產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四是無形資產在創造經濟利益方面存在不確定性;五是無形資產取得具有有償性。
由於無形資產的價值具有相對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必須對其存在性、歸屬性和會計處理的合法性給予一定的關注。無形資產的審計可採用以下特殊審計程序:
1.索取並審閱被審計單位無形資產明細賬,逐一檢查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文件、資料,了解其內容和計價依據、所有權等。
2.審查無形資產當年增加,關注入賬價值中資本化支出和費用的劃分是否合理。
3.審查無形資產攤銷期間估計的合理性及其本期攤銷是否正確、會計處理是否合規。
4.檢查無形資產的減值准備計提情況。
5.審核本期無形資產轉讓、出租等處置的合法性及其會計處理。
6.檢查無形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是否適當披露。
二、土地及土地使用權的審計案例
(一)案例線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冊會計師吳生審計富達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中固定資產項目時,發現土地資產價值1000萬元,但未見公司建立相關的固定資產卡片。經向公司有關人員詢問,初步確認系1997年全國「清產核資」對土地的重估價值,並按照財政部財工字[1995]108號文件進行了會計處理。
案例一分析:財政部《關於國有企業清產核資中土地估價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工字(1995)108號]規定:企業土地估價應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在弄清權屬、界線和面積等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依據國家統一的土地估價技術標准進行,並按規定程序予以確認、批復;對於企業過去已作為固定資產單獨入賬的土地,估價後,應按確認、批復的價值調整賬面價值,並按調整後的賬面價值單獨入賬,不計提折舊,調整後的土地賬面價值高於原賬面價值部分,經清產核資機構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批准後,作為國家投資,在資本公積中單獨反映對於通過行政劃撥方式依法取得的土地,企業應按確認、批復的價值,經清產核資機構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批准後,作增加固定資產處理,同時增加國家資本公積金。企業佔用的行政劃撥土地在估價入賬後,應在固定資產中單獨反映,不計提折舊。
據此,注冊會計師吳生應進行以下審計處理:
1.取得並查閱富達公司1997年「清產核資」有關部門對土地估價結果的批復文件。
2.取得並查閱當地土地管理部門頒發的「土地使用證」。
3.根據上述查閱的資料記錄的土地面積及價款等,與實際佔用土地數量核對看是否一致;入賬價值是否與財政部門文件規定一致。
4.提取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土地佔用面積和土地使用證的相應的備查記錄。
5.應將審驗情況及被審計單位的調整情況詳細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中。
6.注冊會計師還應提請被審計單位注意土地資產不能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案例二:注冊會計師吳生在審計富達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中的無形資產項目時,發現該公司無形資產中的土地使用權價值計3000萬元,其中原列「無形資產--西廣場土地使用權」1500萬元已於當年7月1日進行綜合大樓的建設。富達公司2001年度每月按80萬元攤銷無形資產。
案例二分析:《企業會計制度》第四十七條規定:企業購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讓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未開發或建造自用項目前,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按本制度規定的期限攤銷。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商品房時,應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開發成本;企業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項目時,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在建工程成本。
據此,注冊會計師吳生應對富達公司的上述經濟事項向被審計單位提出以下調整意見:
1.2001年7至12月已攤銷的「無形資產--西廣場土地使用權」480萬元應沖回:
借:無形資產 4800000
貸:管理費用 4800000
2.將用於綜合大樓建設的西廣場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一綜合大樓」相應的工程成本中。
3.應將審驗情況及被審計單位的調整情況詳細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中。
4.如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審計人員應考慮出具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案例三:注冊會計師吳生審計富達公司2001年度會計報表固定資產項目時,了解到富達公司當年報廢第二生產車間廠房一棟,公司已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固定資產清理進行了處理。在查閱該項目固定資產清理資料時,注意到該廠房的原值中包括了所佔用土地使用權100萬元,按當時支付土地出讓金購買土地使用權的協議規定使用年限為50年計算,該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為20年。
案例三分析:財政部《實施<企業會計制度>及其相關准則問題解答》(財會〔2001〕43號)文規定:土地使用權轉入房屋、建築物的價值後,其價值攤銷年限如何確定?
答:公司以購入或支付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轉入開發商品房成本,或轉入在建工程成本後,其賬面價值構成房屋、建築物實際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權的預計使用年限高於房屋、建築物的預計使用年限的,在預計該項房屋、建築物的凈殘值時,應當考慮土地使用權的預計使用年限高於房屋、建築物預計使用年限因素,並作為凈殘值預留,待該項房屋、建築物報廢時,將凈殘值中相當於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權價值部分,轉入繼續建造的房屋、建築物的價值,如果不再繼續建造房屋、建築物的,則將其價值轉入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如公司將土地連同地上房屋、建築物一並出售的,按其賬面價值結轉固定資產清理。
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前土地使用權價值作為無形資產核算而未轉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調整,其土地使用權價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期限平均攤銷。
據此,注冊會計師吳生應進行如下審計處理:
1.提請被審計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報廢時,將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權價值部分轉入無形資產,其調整的價值為:100÷50×20=40(萬元),為此,建議富達公司作如下會計調整: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4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4000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400000
貸:營業外支出 400000
2.應將審驗情況及被審計單位的調整情況詳細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中。
3.如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審計人員應考慮出具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二)案例評價
我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由於土地的所有權為國家所有,按目前有關法規規定,除國有企業可以經過批准無償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外,其他企業和單位的土地使用權可以通過「評估作價入股」、繳納「土地出讓金」、繳納「場地使用費」或簽訂租賃合同支付租全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因此,企業對土地取得和使用、權利和義務就構成了土地資產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根據上述土地資產會計核算的特殊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實務中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實施土地資產審計程序:
一是審計「固定資產--土地」的特殊考慮。注冊會計師審計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土地」項目時,必須通過獲取審計證據確認其確實屬於國有企業歷史形成,或1997年「清產核資」過程中根據有關規定按評估價值50%入賬確認的數額;同時,還應向被審計單位獲取有關土地管理部門頒發的「土地使用證」,並驗證其實際佔用情況。
二是審計「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特殊考慮。注冊會計師審計「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時,應實施以下審計程序:
第一,索取並查閱被審計單位所在土地管理部門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土地使用權證」,並應查驗其一致性;
第二,對通過「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除索取雙方簽訂的轉讓合同外,還應查驗有關辦理土地過戶手續,並確認土地剩餘使用年限是否明確;
第三,查驗入賬的土地使用權數額,在徵用土地過程中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各種補償費用有無屬於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
第四,查驗賬面所列土地使用權期間是否已開工建造自用項目,如已開始建造,是否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其相應的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五,查驗攤銷的數額,是否將原取得的價值扣除已轉入在建工程部分數額在土地使用權規定的使用年限內計算;
第六,查驗核對是否有應辦理繳納土地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應辦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而未辦理的事項;
第七,對國有企業以外的公司、企業,注冊會計師還應查驗實際佔用的土地是否全部取得土地管理部門頒發的「土地使用權證」或「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如被審計單位存在不具備上述審計證據的土地資產,應向被審計單位索取相關說明,必要時,應在審計報告中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審計意見。
Ⅷ 審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球用兩種方法舉例說明
審計的基本方法有:
:(一)信息收集技術:
信息收集就是審計取證。績效審計沿用了一部分傳統財務審計的方法,比如審閱法、核對法、函詢法、觀察法、盤點法、抽樣法等,但也有自身獨特的方法。
1.實地觀察。對整個被審計單位的工作布局情況加以觀察,了解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看其工作功能的發揮,並獲得對組織的整體印象;對存貨、設備狀況進行實地觀察,注意發現是否有多餘積壓、廢棄等浪費現象;對於項目、工作現場進行實地觀察,可以了解項目的運作過程。2.面談。向有關人員分別提問並獲得回答,採用口頭詢問同時做文字記錄的方式。被詢問者可以是被審計單位的高級主管、一般管理人員、當事人,也可以是有關外部人員包括某方面的專家等。
3.座談會。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多元式的面談。在召開座談扒族會之前,可以事昌旁先將有關調查表提交給被審計單位,以便他們有時間適當做些准備,並選擇相關的人員參與座談。
4.調查問卷。當涉及的人員或單位很多、以致無法進行必要詢問時,可以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關鍵的環節是設計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內容採用問答方式,這些問題應該非常明確,切忌模稜兩可或帶有某種誘導性。對於受益面比較廣的資金支出,特別是具體到某一類公眾個體的資金,比較適合這種方法,比如扶貧資金、三峽移民資金等。
5.審閱法。審查閱讀與被審計單位或項目有關的文件資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審計報告,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評價技術:
1.比較分析法。比較就是將實際情況與一定的參照物或基準進行對比,基準可以是計劃、預算、標准、設計、歷史、同行業等。
2.因素分析法。對事實進行分析找出成困。比如某單位的辦公費用明顯超支,那麼,是因為人員增加還是工作量增加?是因為浪費還是預算不合理?
3.統計抽樣。統計抽樣方法適用於總體比較龐大的審計事項,同樣也需要計算機應用軟體的輔助。統計抽樣的方法有如系統抽樣、分層抽樣、貨幣單位抽樣、隨機抽樣等。隨機抽樣有時會被誤以為隨意抽樣,其實後者並不是統計抽樣方法。在傳統財務審計實務中比較經常使用的就是隨意抽樣,要麼是主觀選取數額較大的,要麼是任意選取。而隨機抽樣是有嚴格規律的,可以使用隨機數表,但最好是藉助於計算機產生隨機數。
4.量本利分析法。這是一項決策技術,原理是根據產量、成本與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比較以選擇最佳投資方案。這種方法適合於以贏利為目的企業,對其實際投資決策進行分析評價。
5.凈現值法。這也是一項決策技術,與前者不同的是它融人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將不同時期的收益與支出全部轉換為同耐此橡一個時點上的貨幣價值,兩者進行比較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