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家庭蒙氏教育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教育知識與個人修養也各不相同,對於蒙氏教育大部分家長還不是很了解。為此,我們先讓家長改變觀念,通過聽報告、書籍、上網、看光碟等形式讓家長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理念。其次讓家長動手觸摸一下孩子的工作,了解蒙氏教具。
如:在家長會上我們引導家長學習走線,讓家長來感受一下走線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要想走好必須保持平衡,走線不僅能讓孩子們精力集中,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平衡感。出示蒙氏教具「二項式」,把工作一件件地從盒子里拿出,再請家長「幫忙」把工作放回盒子。家長們擺弄了半天才把第一層擺好,費了好大的力氣,終於發現了個中的規律,依次把第二層、第三層擺好。
家長們都感嘆:蒙氏教育真是深奧!再次, 組織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實踐學習蒙氏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教學。每次邀請5——6名家長,要求家長盡可能在不打擾孩子工作的地方觀察,從而能直觀的、形象的學習蒙氏教育。
2
實踐操作
指導家長進行家庭蒙氏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在幼兒園里有一整套的蒙氏教具,老師很容易開展蒙氏工作,而在家裡沒有蒙氏教具,很難進行操作。針對這個些問題,我們及時地給予指導。
如:生活方面的穿衣、脫鞋子、收放玩具、擰毛巾、倒水、泡茶、舀豆子、抓核桃等等;感官方面的認識彩筆的顏色、比大小、蒙眼猜味道等等;數學方面的蘋果排隊、分筷子、火柴拼圖等;語言方面的故事會、點名游戲、生日聚會等。許多類似這樣的,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都可以拿來進行操作。
工作材料准備好了,那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進行工作呢?首先要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創設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和規則意識。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則,進行活動前必須和孩子建立游戲規則。比如,准時就寢、起床;把使用過的玩具放回原位,然後才能進行其他的活動等等。再次,家長要學會等待。
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會反復地擺弄,也許會不按父母預想的那樣去做,也許怎麼弄也擺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等待,因為孩子正在堅持不懈、積極地探索,這個反復擺弄的過程遠遠比最後的結果重要。只有耐心的等待,才不會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
3
積極反饋
及時調整教育方案
家庭中進行一段時間的蒙氏教育後,要及時地把教育的內容、孩子的表現情況反饋給老師,老師結合孩子每天在園的工作記錄,分析其需要加強的方面及其今後要採取的措施和方案,有針對性地向家長提供家庭蒙氏工作內容及建議,實施家園共育。
幼兒園與家庭只有同步調、同方向,蒙氏教育才能充分實現它的教育價值,孩子才能自由、快樂、有序地學習和生活。
② 幼兒專注力訓練方法
有下面五種方法:
③ 蒙氏教具
活動名稱:《色板》
直接目的:
協調、專注、獨立、秩序
間接目的:
1、培養分辨顏色的能力。
2、為顏色的對比及組合做預備,同時培養對色彩的美感。
教育過程:
1、師:我要示範的工作是:色板三,請注意看。
2、 到工作架上拿這份工作。
示範色板的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頭,或者用拇指和食指分拿色板的兩端,手不要直接接觸色板。
3、師: 請幼兒選出最喜歡的一種顏色,將盒中同色的7種色板散放於毯上。
4、詢問幼兒:「哪個顏色最暗?」先選出最余嘩暗的一枚色板,排在地毯左端。
5、接著在剩餘色板中選出最暗的一枚,排在最暗色板的右側。
如此繼續,將7枚色板由暗到明排列。
6、詢問幼兒:「要不要試試看?」
7、將色板打亂,請感興趣的幼兒重新按明度排列。
8、名稱練習:取3個同色系色板——最暗色、最明色和中間的一個進行三段式名稱練習,關鍵詞是「明的」、「暗的」。
9.將色板放回原處。
活動名稱:《插座圓遲首柱體》
活動目的:
直接目的:
(1)培養幼兒辨別高低-大小-粗細-長短的能力
(2)發展幼兒視覺區別體積的判斷能力
(3)進行三次元的學習教育
間接目的:
(1)培養邏輯、對應、順序的能力
(2)培養幼兒視覺敏銳的觀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
(3)為書寫前的握筆做准備
(4)為學數學作準備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一起取出卷毯,將卷毯鋪好.
師:「老師現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教師教幼兒正確的卷毯方法:輕輕的繞過線外走到放卷毯處,兩手上下環抱卷毯,取回後輕輕的放在地上,慢慢的將卷毯鋪開。用完後再將毯從一邊慢慢的捲起,兩只手上下環抱卷毯,將卷毯鋪開。用完後再將毯從一邊慢慢的捲起,兩只手上下環抱卷毯,將卷毯送回存放處。
(2)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3)教師向幼兒介紹教具的名稱
教師:「今天我們來認識插座圓柱。」
(4)教師帶幼兒到教具櫃前拿教具
雙手拿住圓柱的座體兩端,取回輕輕的放在地毯上。
(5)左手扶住座體,右手輕輕的摸座體四周,說:「這是插座圓柱。」
(6)教師:「你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嗎?」
(7)教師示範圓柱體正確拿法,
教師:「下面我來教小朋友圓柱體的拿法。」(教師邊示範邊講解)
①用拇指、中指、食指拿住圓柱
②從最粗的開始將圓柱抽起
③輕輕的垂直抽起,並慢慢的垂直放下
④圓柱抽起,散放在地毯上
(8)將圓柱倒轉過來底面朝上,左手食指、中指摸柱體側、底面、洞穴內側面及外圍後一個一個插入對應 圓穴洞中。
(9)教師請幼兒操作,師:「你來試試好嗎?」
(10)教師注意幼兒的整個操作過程,如果幼兒有操作不當之處,在幼兒操作之後,教師可再操作一遍,請幼兒觀察之後再請幼兒進行練習。
(11)幼兒完成整個操作過程之後,教師將教具擺整齊。
(12)教師以三段式名稱練習法請幼兒回答。
教師:「這是插座圓柱。」
教師:「哪個是插座圓柱?」
教師:「這是什麼?」
(13)練習之後,教師請幼兒將插座圓柱用正確的方法拿好送回教具櫃原處。
(14)再請幼兒將卷毯捲起,用正確方法送回原處。
活動名稱:《幾何立體組》
教具構成:5個原木色的幾何立體組一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豎旦行橢圓錐體、小布袋一個。
教育目的:透過視覺和觸覺,讓孩子感知並了解幾何立體組的特徵。
操作方法:
1.准備好桌子,邀請孩子一起來工作,介紹要做幾何立體組的工作。
2.取來教具放在桌子的右下角,從中拿出球體、正方體、圓錐體橫行擺在桌子上。
3.指球體說「這是球體」,拿起球體放在兩手心中來回滾動,感知球體的外形,也遞給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處。
4.同樣方法認識正方體和橢圓錐體。
5.進行三階段教學法。
6.教具歸位。
活動名稱:《音筒》
活動目的:
活動過程:
(1)找出強度相同的聲音.
(拿出最強及最弱的兩對音筒,共4個進行配對.)
老師先從12個音筒中找出聲音最強和最弱的各對放進木箱中預備著.
1、引導小朋友,介紹音筒,讓小朋友把木箱一個一個慢慢地搬到桌子的右上角.
2、從木箱里拿出事先放好的4個音筒.木箱靠好後放在右角.
3、老師坐在小朋友右側.
4、教師拿起聲音最強的紅色音筒進行示範.右手握住圓筒,放在耳朵旁邊,用手腕慢慢地上下搖動兩次,讓它發出聲音.然後讓小朋友練習.
5、老師再搖動最弱音的蘭色圓筒,也讓小朋友練習一下.
6、請小朋友再搖一次剛才的紅色圓筒,問說:"聲音一樣不一樣?"
7、再給他用左手握最強音的蘭色圓筒搖搖看.這時小朋友手上握著兩個圓筒上下搖動.但是須注意兩個音筒不要同時搖動.
8、問小朋友:"這兩個聲音一樣不一樣?"
9、把兩個聲音強度一樣的音筒放在一起.
10、再進行其餘兩個最弱音圓筒練習,試試看聲音是不是相同.
11、將這一對相同的最弱音圓筒,按照顏色排在最強音圓筒的前面.
12、將已排列成對的圈筒再確認一次正確與否.
13、問小朋友:"要不要再試一遍呢?"
14、把4個圓筒位置弄亂,再重練習.
15、最後將圓筒放進顏色的木箱中,放回原處。
活動名稱:《觸覺板》
活動目的:辨別溫度差異,認識生活中的材料,隱含意義為不同的材料熱傳遞的速度不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報工作名稱。
2、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取教具。
二、進行部分:
1、教師雙手觸摸溫覺板不說話,教給幼兒觸摸。
2、教師觸摸另-塊溫覺板,幼兒再次摸溫覺板。
3、教師再次觸摸一塊溫覺板。 請問它與它們誰觸摸的感覺一樣?
4、教師配對,並指出毛氈說:溫暖的、溫暖的、溫暖的。幼兒重復。
5、教師再次觸摸溫覺板。請問它與他們誰觸摸起來的感覺一樣,
6、教師配對,並指出鐵片說:冷的、冷的、冷的。
7、請問觸摸起來冷的材料在那裡,請問觸摸起來暖的材料在哪裡。
8、請問這種材料觸摸起來的感覺是怎樣的,請問這種材料觸摸起來的感覺是怎樣的。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的工作做完了現在請幼兒來操作。2、收回教具並送回教具櫃。
活動名稱:《溫量板》
活動目的:
1、培養觸覺的敏感度。
2、感受溫度間的差異。
3、認識物品可傳導不同的溫度。
4、培養配對的概念。
5、認識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
活動過程: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溫覺板。
工作要在工作毯上進行,取工作毯,鋪工作毯,整理工作毯,取教具。用托盤裝教具,向學生介紹,這是「溫覺板」。跟老師一起說一遍:「溫覺板」。
取一塊毛氈,以整個手掌觸摸後說:「這是毛氈,摸起來暖暖的。請你來摸一摸~」請幼兒觸摸後放在工作毯.上。
取一塊鋼板觸摸後說:這是鋼板,摸起來涼涼的。」請幼) L觸摸。
取一塊木板觸摸後說:「這是木板,摸起來比較暖的。」請幼兒觸摸。
取一塊大理石觸摸後說:"這是大理石,摸起來比較涼的。」請幼兒觸摸。
下面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小朋友摸摸看,這是什麼,摸起來是什麼感覺(觸摸毛氈和鋼板,教師在幼操作時注意語言指導,如:"這是鋼板,摸起來涼涼的。")小朋友們真不錯,一下就分出來了,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請幼L觸摸木板和大理石,並說如"這是木板,摸起來比較暖。")
剛才小朋友的記憶力都很不錯,都能分辨我們的教具,你把現在老師要看看我們的小朋友的反應能力了,請告訴我哪個是鋼板,(幼) L指出鋼板,並說"這是鋼板,摸起來涼涼的。」以下同上)好,請告訴老師這是什麼?
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哦~請帶上眼罩,我們要看是了。請摸-摸這是什麼,感覺怎麼樣,(這是鋼板,摸起來涼涼的。教師將其配對,其他三個教具同上。)好了,請你摘下眼罩,檢查一下是否正確。
自由操作 我的工作做完了,我把它放回教具櫃,,如果你喜歡這項工作,請自己去取。
收教具,送教具。(東西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
整理工作毯,送工作毯。
接下來,是小朋友們自由操作的時間,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具進行操作。先到這邊來領取工作毯,然後去教具櫃前選取教具
活動名稱:《手眼調節擲圈》
活動目的:
1.對孩子大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訓練和創造建構的訓練
2.培養孩子對顏色、空間方面的認識。
3.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主題一:大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訓練
1、 每一個立方體均有6個鑽孔,小朋友可將透過手眼間的協調順序的栓進立方體中。
2、 將拴好的圓柱放在適當的距離外,再拿起投擲圈套進圓柱,為變化活動的趣味性,可將距離拉長增加難度,讓小朋友以目測衡量距離並偷狗手眼間的協調投擲圈套進圓柱。
主題二:創造建構
請小朋友利用投擲圈、立方體、圓柱以及連接棒做不同的造型變化設計,並配合語言將建構完成的造型表達出來。
延伸一:顏色分類
1、 請小朋友找出形同顏色餓立方體及圓柱,然後將圓柱栓進立方體內。
2、 將拴好的圓柱分別放在適當距離處,請你小朋友將投擲圈投入相同顏色的圓柱內。
3、 也可以使用連接棒將立方體及圓柱串聯成各種樣式,然後再請小朋友將相同顏色的投擲圈套入。
4、 指導者亦可指示。如(請拿紅色投擲圈套入黃色圓柱旁的橙色圓柱內。
延伸二:空間、方向認知
1、把圓柱分別栓進一個立方體的上下兩方,介紹上與下的概念。
如圖:
2、 以個立方體為中心,然後將連接棒拴在上、下、左、右各一方,再把剩餘的立方體栓進各連接棒,而立方體上方再栓進圓柱但是需對照顏色,可利用來介紹上、下、左、右中心的方向。
3、 將一圓柱栓入立方體內作為定點,並串連剩餘的連接棒與立方體,串成一直線或曲線說明遠、近概念。
5、 若以紅色圓柱為定點來說明遠、近。
活動名稱:《圓柱體階梯》
活動目的:
1、 幼兒能根據圓柱體的顏色進行分類。
2、 學會進行高矮配對。
3、 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主題一:顏色分類
1、 將圓柱體階梯一一拿出散放,每種顏色均找一個排列展示出來。
2、 其餘圓柱體依照其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主題二:顏色認識
1、 利用三階段教學法認識其名稱
(1) 這是紅色、橙色、黃色、藍色(請小朋友跟著一起念顏色名稱)
(2) 請你拿紅色的圓柱體給我.(小朋友拿起放至老師手中)
(3)請問這是什麼顏色?(小朋友回答)
主題三:高低比較、排序
1、 先找紅色最高的和最矮的作比較,並將最高的放回短橋正盤第一格內,並說:「這是最高的」。
2、 再找剩紅色最高的再作比較,並將其放回矯正盤底二格內,並說:「這是第二高的。
3、 其餘以此類推(這是第三高的),(這是第四高的),(這是第五高的)。
4、 一個顏色排完再排另一個顏色(可請小朋友排排看)。
主題四:二次元游戲
1、 老師說:「請你拿黃色、第三高的給我,「小朋友找出拿給老師
2、 可變換內容,重復出題,亦可請小朋友試著出題。
主題五:配對游戲
1、 老師任意在盤中拿出一圓柱體出來,請小朋友拿「和我一樣高的圓柱體「。
2、 再放在一起比較。
主題六:保留游戲
1、 先拿出一種顏色的圓柱體出來按高矮排列。
2、 請小朋友將眼睛閉上,老師任意抽出一個圓柱體。
3、 再請小朋友帶它回家,看是否有按高矮順序排列。
附註:最後的動作是否收拾工作,按順序將其排列好在矯正盤中。
活動名稱:《立體四子棋》
活動目的:
1、獲得空間概念。
2、學習運用觀察和邏輯推理去解決問題。
3、促進手眼協調、提高視覺辨識的能力。
有下列情形才算得分:
1.同一樁柱有同色棋4顆為一直線。
2.四個樁柱有同色棋4顆連成一線。
3.四個樁柱有同色棋4顆連成對角線。
4.四個樁柱有同色棋4顆連成階梯形一直線。
活動名稱:《重量板》
活動目的:
直接目的:養成辨別輕、重的重量感。
間接目的:培養手部肌肉運動的控制,手眼動作的協調。
活動過程:
1、放舒緩的音樂走線,並結合線上律動。
2、介紹新工作,介紹教具給小朋友們認識,並准備工作毯。
3、老師把重量板連同木盒一起搬到桌子上.
4、老師先拿出重的和輕的木板各兩塊,共4塊,小心地從木盒中一塊一塊取出來.
5、其餘的連盒子放在桌了右上角.
6、請小朋友伸出雙手,盡量把手指伸直,手掌張開向上.同時老師也在旁邊示範.
7、老師先拿一塊輕的木板放在小朋友手上.把木板的大部放在手指上,然後老師說:「這邊的手也放在一塊.」在另一隻下面放一塊重的木板.
8、請小朋友將手掌慢慢地上下擺動.老師同時示範.
9、將小朋友手上重的木板拿掉,換一塊輕的.
10、再讓小朋友雙手上下擺動.
11、試一試分辯其餘兩塊重,然後一起疊在輕的木板邊.
12、將「輕」「重」字卡與之配對。
13、請多名幼兒練習操作。
14、收拾工作。
活動名稱:《長棒》
活動目的:
1.通過視覺的辨別,在知覺上對長度的差別有不同的理解。
2.建立順序的概念。
3.感知長度的測量方法,為學習數學做准備。
活動過程:
l.取工作毯確定工作范罔。
2.以雙手握長棒兩端的姿勢,由短至長散放至工作毯上。
3.按由長到短,由上至下的順序整齊擺放。
4.取很短一根紅棒稍做展示,先比量一邊橫切面是否對齊,再將很短的一根放在很次
5.取很長與很短的做「長」「短」三階段教學法,如(1)命名階段:「這是長的,請你摸摸看」(2)指認階段:「請問長的在哪裡?「(3)發音階段:「請問這是什麼的?
6.以兩手握的姿勢,由長至短將紅棒收回教具櫃上。
活動名稱:《鐵制幾何嵌板》
活動目的:培養孩子視覺敏銳性,學習辨別不同形狀形態,提高寶寶的觀察事物的能力。鍛煉孩子手眼協調能力。通過組合分解不同的幾何形狀,更加深入了解了不同形狀的形態。既能學習豐富知識,又鍛煉了小手的靈活性,做到手眼的協調。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我們來做繪圖的工作。」
2.帶幼兒到工作架上,拿托盤,並把繪圖需要用到的工具都放在托盤里,包括:鉛筆、筆座、繪圖座、紙夾、圓形金屬嵌板。
3.一般先選擇三支彩色鉛筆,放在筆座上,筆尖向外,然後把托盤拿到桌子上。
4.從托盤里拿出紙放到桌子上,然後把圓形嵌板的外框放在紙的正中央。
5.拿起鉛筆,給孩子示範正確的握筆姿勢。
6.老師左手按住圓形嵌板的外框,從框上「九點」的標注位置起筆,順時針方面描畫一圈。
7.介紹這個幾何圖形。
8.將鉛筆和外框歸位。
9.拿起帶鈕的圓形嵌板,放到剛才畫好的輪廓上。
10.取用另一支彩色鉛筆沿著嵌板描繪。
11.將教具歸位。
12.取用另一種顏色的鉛筆,描繪兩個圓形中間的位置。
13.將描繪完的圖形放到個人紙張作業箱中。
14.教具全部放回架上。
15.邀請孩子重新操作。
活動名稱:《味覺瓶》(主要鍛煉感官:鼻子)
活動目的:
了解各式各樣的味道,發展幼兒的味覺功能。
活動過程:
1. 引導孩子,介紹教具並准備好工作台。
2. 將裝著味覺瓶的托盤搬到桌上(事先准備一塊塑料桌布)。
3. 老師坐在孩子的右邊。
4. 把瓶子在桌上擺成兩個豎列,頂部為紅色的放在左邊,頂部為藍色的放在右邊。
5. 把托盤放在桌子的上部。
6. 從托盤里拿一塊干凈的紙巾放在桌布的中央。
7. 把塑料小勺放在紙巾上。
8. 把兩個紙杯放在紙巾的右側,其中一個盛上溫水。
9. 拿起一個頂部為紅色的瓶子,將滴管扭下來,在小勺上滴一滴瓶內的液體。再把滴管放回去。
10. 讓孩子品嘗小勺內液體的味道。
11. 用紙杯內的水沖洗小勺,並讓孩子漱口,將臟水倒入空的紙杯中。
12. 把小勺放回到紙巾上。
13. 選擇一個頂部是藍色的瓶子,重復這個過程。
④ 在蒙氏教具中了解蒙台梭利教育
可能大家看到標題,回想說這肯定是一篇對蒙台梭利教育觀各類理念的大篇幅介紹。為了讓大家不那麼枯燥,這次我想從蒙台梭利教具的介紹中讓大家對蒙台梭利的理念進行了解。下文主要由蒙台梭利教具為介紹對象,探討蒙台梭利教具創設的理論基礎,對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做一定介紹,最後小小的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主要從四個方面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蒙台梭利教具設計基本原理。
二、蒙台梭利教具的功能和類別。
三、蒙台梭利教具在操作中的要求。
四、對蒙台梭利教具的個人感受。
一、蒙台梭利教具設計的基本原理。
蒙台梭利教具的種類有上千種之多,它們的外觀不同,功能各異,但是縱觀蒙台梭利的教具,各類教具設計的基本原理卻大為相似:
1、「孤立化」原理
孤立化原理簡單來說是指局部從整體當中分離出來。但是,二者之間緊密相聯, 「整體」是由各部分組成的。蒙台梭利從「部分」角度出發,把教育內容劃分為五類,感覺刺激、單一對象、任務難度、概念定義、環境因素這五方面著手對孤立化原理進行一個闡述。當把這五部分相綜合的時候,就能夠起到全方面的發展作用,促使兒童的身心全面發展。
首先,感覺教育又可化分為觸覺、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這五個方面,在進行感官練習的時候,要對每種感官進行單獨訓練,才能真正促進各感官的敏銳性。其次,兒童在幼兒時期各方面的機能發展還不完善,只能適應簡單的刺激。感官教具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兒童的某個感官中的某種機能進行訓練, 促使兒童的注意力能夠全部放在教育和訓練的某個點上。再次,困難度孤立化原理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按照由易到難的工作安排給不同的兒童,一種教具只能發展兒童某種方面的具體能力,而不是多個方面的 多種多樣的能力,以保證兒童某個方面的一種具體能力得到充分的有效的發展。同時,概念孤立化是指兒童思維的發展仍處於單線性,抽象思維發展還不完全, 不能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並闡述出來。
2、「自我糾正」原理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可以憑借自己內心的發展進行自我教育並達到自然發展的目的,所以她所設計的教具本身蘊涵「自我糾正」的功能。通過教具的自我糾正功能,兒童無需老師的指導,只需要通過細心地觀察、對 比分析、改變思路,就能改進錯誤。蒙台梭利教具的自我糾正功能能夠培養兒童獨 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可以幫助兒童從成人的庇護中解放出來。
3、「趣味性」原理
教具本身要符合兒童內心發展的需求,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興趣問題。教育者 在創設教具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一條件,盡量去尋找兒童的興趣點。
4、「科學性」原理
教具本身要符合兒童內心發展的需求,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興趣問題。教育者 在創設教具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一條件,盡量去尋找兒童的興趣點。例如在教具的顏 色、形狀等多下功夫,創設出來的教具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兒童的眼球。
5、「社會性」原理
蒙台梭利教具要教會給兒童一些生活能力和技能,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一個能 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種准備練習所依賴的教具創設靈感是來源於兒童實際生活 經驗中的常見的事物。蒙台梭利各領域教具在創設的過程中,把幫助兒童適應社會 作為最終目的,才對教具進行開發設計。
四、蒙台梭利教具的功能和類別
蒙台梭利教學內容豐富,孩子們可以自由和獨立的選擇由蒙台梭利設計的教具。 選擇他們自己喜愛的活動,通過獨立探索,然後發現在語言、數學、地理、音樂等 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孩子的實踐和智力能力得以發展。
1、感官教具及其功能。
感官教育的五大領域功能 :視覺教育,為了對兒童視覺的訓練,提高視覺的敏銳性 。觸覺教育,目的在於幼兒接觸物體表面的感覺訓練,訓練幼兒的觸覺敏銳度。聽覺教育,通過聲音的強弱程度,對耳朵行訓練,提高耳朵的敏銳件。嗅覺教育,用鼻來感覺噴覺的教育,有助於鍛煉鼻子對各種氣體的敏感性。味覺教育,用舌頭來感覺味道的教育。有助於提高舌頭對味覺的敏感和靈活性。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主要有20多種,下面介紹一些,基本的幾種教具:
①插座圓柱體組 每組都有一定的規律,呈現從小到大依次遞增的順序。 教育目的: 訓練孩子對物體大小、形狀的區分能力。培養兒童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對事物之間存在的有一定的認識。
②棕色梯 棕色梯是由寬依次遞減的十個長方體構成。 教育目的:對物體的形狀有一定了解,注意到物體大小的變化。培養兒童動手操作的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③粉紅塔 粉紅塔主要是由十個粉色立方體,按照邊長逐一遞減。 教育目的: 培養兒童手指的靈活性;學習立方體的概念; 培養兒童的動腦能力。
④色板 色板是由對相應的顏色組成的。 教育目的: 培養孩子對各種色彩的認識。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敏銳性,培 養兒童的藝術感。各顏色之間的差別有助於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⑤嗅覺筒 嗅覺筒是由12個木質嗅覺筒, 以及2個木質托盤組成,每個托盤放置6個嗅覺筒。 教育目的: 能夠辨別筒里的氣味,訓練鼻子的靈敏性;能夠辨別周圍的氣體,用嗅覺感知周圍的環境。
⑥觸覺卡 觸覺卡是由10片卡片組成卡片有5種不同的粗度,每種2片。 教育目的:訓練兒童手感知事物的能力;鍛煉手的靈敏性,以及手部控制的能力。
2、數學教具及其功能。
數學教育的意義與作用數學和生活形影不離,數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育者要學會善於利用生活, 隨時隨地將數詞、量詞教給孩子。通過學習數學,培養對數學的感知能力。兒童在與教具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數字間的聯系。兒童 從操作中,可以找出事物之間的異同,根據自己的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數學 教具從簡單到復雜,層次性強,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蒙台梭利的數學教具非常多,幾種常見的數學教具作一介紹。
① 數棒 數棒是指總共10根,每根長度為單位「1」,可以通過視覺去衡量長度。 教育目的:讓孩子學習數學中最基本的數數;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數字的敏感性。
②紡錘棒箱 紡鍵棒箱是用來練習從0到9中數量關系,每個 數字格中放置相應數量的小木棒。 教育目的:認識數字中數和量的關系;為之後集合概念的引入做鋪墊。
③分數小人 教育目的:引入分數的概念;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分數所代表的意義。
④圓柱體階梯 教育目的: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同一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經典教具外,還有像塞根板、加減法板等數學教具。
3、生活教具及其功能。
日常生活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愛心,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培養 孩子的交際能力,同時通過勞動可以鍛煉身體的各種機能。同時也是培養兒童的專注力、判斷力能力、洞察力以及耐心等等。通過把對日常活動進行細化,化分為一 個個具體的動作,並且在「學校」里進行實踐練習。
①糊蝶扣衣飾架 教育目的:讓孩子學會系蝴蝶扣;學會穿衣服;訓練兒童的動手能力。
②拉鏈衣飾架 拉鏈衣飾架也是由椴木、未木以及布料製成的。 教育目的:讓孩子學會拉拉練;培養兒童動手能力。
③舀物組 教育目的: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④交通路標多米諾片 教育目的: 能夠識別交通路標的意思,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以及責任感。日常生活教具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基本活動、社會禮儀行為、對環境 的關心、對自己的照顧。其中,社會禮儀這個部分幾乎不用什麼教具,它是隨著 各地風俗而進行,有明顯的差異。日常生活用具隨著國家、地區風俗不同,在內容、 材料、數量、形狀有所不同,而感官教育、數學教育的教具是固定的、有體系的、 不可更改。
3、語言教具及其功能。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語言能力並不是先天遺傳的, 而是通過自身不斷地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相關經驗,在經過大腦轉化成語言機制而成。蒙台梭利主張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語言教育 環境,使得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處於最好水平。兒童在工作的時候,操作教具的過程中通過各種練習來促進兒童閱讀、語言、 書寫等能力的發展。語言教育的主要教具有很多,最常見的教具如下。
①雙字母砂板 教育目的:通過觸摸以及眼睛的觀察,學習字母的筆畫及拼音,為寫字作鋪墊。
②大號活動字母 大號活動字母是是由27個紅色字母組成的。其中的5個母音字母是藍色。 教育目的:為英文學習做准備。
③偏旁砂子板 教育目的:通過對認識漢字的偏旁的認識, 為漢字的書學做准備。
4、文化教具及其功能。
蒙台梭利認為歲左右的兒童具有自主汲取人類所創造的科學文化知識的能 力。蒙台梭利的文化教育內容豐富並且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歷史、天文學、地理、 化學、動物、植物等領域。蒙台梭利的文化教具根據區域、民族的不同,具有差異性。主要的文化教具如下:
①中國地圖嵌板 教育目的:讓兒童從整體上對祖國的八『疆 土有個認識,開闊兒童的眼界。
②世界洲際地圖嵌板 教育目的: 讓兒童了解世界地圖的板塊,激發兒童的學習慾望。除了以上種文化教具外,蒙台梭利 的文化教具還有許多,包括活動時鍾、故 事卡、鳥嵌板、歐洲地圖嵌板、世界各國 國旗、煌蟲嵌板、九大行星嵌板、花嵌板等等。對兒童文化教育這一方面, 教育者要針對文化的差異性,設計出符合兒童興趣的文化教具。蒙台梭利文化教育 中的文化教具延伸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借鑒蒙台梭利教育的時候,特別是文化 教育這一方面,應該要考慮各國文化的不同,以及各區域之間文化差異,設計出適 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具。文化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文化教育區固定教具比較 少。
四、蒙台梭利教具在操作過程中的要求
1、對環境的要求
蒙台梭利認為要給3歲後的孩子創設一個可以激發他們潛能的環境。要營造一個「有準備的環境」的標准和要求如下:①為兒童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孩子們不會受到任何來自外界的傷害;②同時要讓兒童在一個充滿秩序的環境中進行「工作」;③放置一些美觀、實用、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的教具;④讓兒童自由工作,不受外界干擾,注意力高度集 中,從而對兒童內在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對教師的要求
①觀察者
蒙台梭利教師的工作不是簡單人為地教給兒童所缺少的知識,而是要成為有序環境的提供者、兒童發展的觀察者以及為學習者提供自由的保障者。教師只有在認真觀察兒童的個性之後,對兒童有了全面了解的情況下,才能夠正確 的評價兒童的活動,包括幼兒的興趣、愛好、發展需要以及關鍵問題等等。
②引導者
蒙台梭利認為,對兒童需要進行細致的研究,教師要尊重兒童的行為和選擇, 這樣才能正確洞悉孩子的內心世界。教師不是直接教給兒童方法和概念,也不 能採用獎懲的手段。而是一個能夠為孩子提供 更多自由,適時給予兒童指導的「導師」。
③准備者
教師在環境中放置適合孩子的教具。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以及心理各方面發展 的情況,選擇適合的作業,從而可以促進兒童達到自我發現和發展。教師首先要對 每套教具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每類教具的操作難度、適合對象、兒童的滿意度等 等,這樣可以推測出孩子在每次操作中所用的時間。蒙台梭利教師作為准備 者的任務有兩方面:其一,為孩子提供安全有序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兒童可以 自我糾正錯誤,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其二,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利於主動學習的人文環境。教師不僅要注重物質 環境,更應該注重精神環境,讓兒童在一個健康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3、對課程的要求
混齡編班是教學過程中最經常採取的活動形式,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混齡 活動一方面有助於加強幼兒間的交往,另一方面有助於幼兒學會照顧他人。不同年 齡的孩子在一起,可以相互學習,互相模仿,和平相處,在通過幫助別人有助於提 高自己的自信。例如,感官教具中的粉紅塔適用對象的年齡是歲左右,幫助幼兒用來完成大小排 序的練習。當幼兒感知大小的初級目標得以發展以後,他可以嘗試擺出各種形狀或 者同另一種感官教具棕色梯,相配合使用。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通過粉紅塔進行識 字練習,即有助於幼兒的感官訓練,又有助於幼兒智力的發展。
五、對蒙台梭利教具的個人感受
首先我們覺得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蒙台梭利教育與蒙台梭利教具兩者的關系。蒙台梭利教具是蒙氏幼兒園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也是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真諦的人應該知道蒙台梭利教具不是蒙台梭利教育內容的全部。蒙台梭利教育真正的魅力在於尊重兒童的選擇,為兒童提供適宜的環境,同時注意兒童和環境的互動過程,對兒童進行適當地指導,幫助兒童順利地完成活動,從而使兒童獲得內在的滿足。有很多幼兒園走入的誤區是只要擁有蒙台梭利的教學設施,這樣就可以實施蒙台梭利教育了。總以為只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就能創辦蒙氏教育,蒙氏教育逐漸變得功利化。其實教師可以 自己動手自製蒙台梭利教具,一方面可以設計出適合本國化的教具,有助於減少教 育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蒙台梭利教具材料,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個性。
其次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蒙台梭利教具的作用及其使用限度。在我們看到蒙台梭利教具自身優勢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不足的地方。蒙台梭利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其思想受到哲學和宗教的影響,同時她也是個唯心主義者,所以其思想也難免存在不足的地方。感官訓練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最有特色的也是核心部分,同時通過感官教 具的訓練,兒童的各個感官能夠得以有效的發展。但是,感官訓練也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蒙台梭利這一訓練方法,只是注意訓練兒童對 事物某個方面的反映能力,而不是訓練兒童的整體方面的感官能力。 她試圖通過對各個感官的訓練,來提高兒童認知能力,以及兒童的理解、 思維和觀察等方面的能力是不可能的。蒙台梭利忽視了兒童較為高級的認識能力的訓練,因而不能引導兒童找出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同時每套教具都具有固定的指導原則, 孩子們在活動的時候,就只能根據教具的相應規則進行機械練習,這會禁錮兒童的 思想。鑒於此原因,蒙台梭利本人並沒有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稱之為「真理」。 蒙台梭利的教育在後來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完善。教育理念的改進和完善與之相應需要改變的當然是蒙台梭利的教具。而我們要有批判精神,既要認識到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的不足之處,又要有創新精神,才能使蒙台梭利 的教具得到進一步的改進。
再次,我們身為學前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蒙台梭利教具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差異進行豐富和發展活動工作區的材料,通過對教具的設計和發展,無形中就已經培養出了教師的創新精神。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幼兒不同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以及發展的層次和學習能 力等等來設計相應的教具,有效的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教師在探索和實踐中獲得 了專業上的成長。幼兒也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培育下更加富有個性地成長和發展。
最後充分利用蒙台梭利教具在兒童教育中的功能。感官教育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形成;「工作」比 「游戲」更能吸引兒童;兒童的內在秩序在兒童期形成;相比物質,孩子更樂於沉 寂在精神世界等等。這些規律的發現,正是蒙台梭利教具設計的重要依據。在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嚴格遵循教育規律,根據 兒童自身發展的特點,尊重兒童內心的需要。兒童會根據自己內心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具,這時我們要要尊重兒童的選擇,盡可能地為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 讓兒童內心的需求通過對教具自由地操作而得以滿足。而「混齡編班」的形式,年長的兒童可以成為「老 師」或者保護者,年幼的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者,這樣有助於兒童遵循內心的需 要以及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具,能夠專心致志的「工作」。同時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兒童,掌握兒童生命發展的規律,才能夠在 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才能夠把教具的功能淋滴盡致地傳遞給兒童,促進兒童全方面的發展。
⑤ 蒙氏早教課程給孩子教的什麼,蒙氏早教課程有哪些
早教中心一直很受各位父母的青信握睞,相比在家對寶寶進行早教,送寶寶去早教中心的話,能讓寶寶學到更多,尤其適合一些平時工作很忙的父母。很多早教中心都推出了蒙氏早教課程,但很多家長對蒙氏早教不了解,不知道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好處,也不了解蒙氏早教課程的內容。那麼蒙氏早教課程給孩子教的什麼,蒙氏早教課程有哪些?下面給大滑橡慶家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蒙氏早教課程給孩子教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蒙氏早教的教具是很有特色的,會讓孩子動手去反復操作,而且能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對孩子是很尊重的,孩子在蒙氏早教的課程中能感受到愛與平等以及被接納被尊重。
蒙氏早教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這樣的:
1、NIDO課程,這是根據寶寶的生長規律及身體的發育特點而設計的,主要針對寶寶的如前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與社會交往等進行訓練。
2、IC 課程,會把教室劃分為生活區、感觀區、數學區、語文區、文化區,讓寶寶自己選擇教具,並且操作教具,從而讓寶寶學會照顧自己,還能給寶寶帶來感官刺激。
3、CASA 課程,這是獨立的課程,寶寶會有探索的慾望,從而能培養寶寶的專注力、獨立性、動作協調、自我表達能力等。
⑥ 蒙台梭利:如何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對幼兒注意力的刺激,主要是在感覺方面要有強有力的、伴隨著感官方面的生理「適應」性。由於幼兒生理發育還不完全,這就要求我們遵循自然發展這種適應性。當兒童能自由選擇物體,並在使用中保持高度注意力時,他就能明顯地體驗到一種愉快、健康的管能活動,並感到這種練習對身體有益。
----瑪利婭·蒙台梭利
很多家長、老師常常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玩一會就沒興趣了,旁邊一點點聲音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媽媽們很苦惱,怎麼辦?於是給他報了各種興趣班,看哪一項能激發他的興趣,提高專注力,但發現效果還是不好。
看看蒙氏對孩子的專注力是怎麼做的:
(一)教室布局合理有序
應盡可能排除一切由環境帶來的不必要的干擾,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出最好的狀態。一個安靜、簡潔、舒適的環境氛圍,能使幼兒的專注能力得到發展。
蒙氏工作室區域布置要更加清晰、簡潔:
1、日常生活教育類: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如衣式框架、倒的工作、掃的工作、切的工作、抓的工作、穿的工作、舀的工作等。
2、感官教育類: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如溫覺板、色板、嗅覺桶、聽覺盒等。
3、數學教育類: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沙數字板、加法板、減法板、郵票、彩色串珠等。
4、語文教學類:蒙台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如三步卡、英文字母拼圖、圖書等。
5、文化教育類:搏彎派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如地圖嵌板、動物嵌板、植物嵌板等。
在這種有序的環境氛圍里,孩子們都能夠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認真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別人交流,動作也學會了慢慢地、輕輕的,並且一次又一次重復著自己的工作。他們的專注力就在這鬧拍種安靜、簡潔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得到發展了。
(二)家飾提供簡潔溫馨
一是傢具要簡潔單一。在我園所有投放蒙台梭利教具的工作櫃都使用淺色木紋板材製成,根據教具的需要提供3-4層不等的櫃子,錯落有致地將各區域進行分隔,在造型上也是全部以橫隔板為主,便於各類教具醒目地擺放其中。二是器皿要真實美觀。在蒙台梭利工作室內,有許多教具需要各種不同的器皿來盛放。為了襯托教具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我們會選擇瓷器、木器、竹器、漆器、玻璃、聚脂、塑料、鐵器、布藝等各種器皿與教具精心搭配,真正體現了蒙台梭利教育環境原則中的真實與美觀。三是飾物要色彩柔和。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里,教室被稱為「兒童之家」,既然是家,就要透著家的溫馨氣息,為的是讓幼兒的心境能夠平和,學習得以專注。
(一)提供的材料要更加貼近生活
蒙台梭利教具具有真實、自然的特徵,除了一些抓、捏、夾、倒、折、開、關等前導性工作以外,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們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些程序性工作。對於三歲左右的幼兒我們提供了沖果汁、擦鏡子、投硬幣等工作;對於四歲左右的幼兒我們設計了切蔬菜、做水果基賀沙拉等工作;對於五歲的孩子我們還提供了十字綉、織毛衣、蒸雞蛋等一系列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自由選擇,這些工作每天總是有人在忙碌,當這些工作學會了以後,老師們還會提供更新的、更貼近生活的工作來引發幼兒的興趣。
(二)提供的材料要更具多樣性
教具的多樣性是指圍繞一個目標,提供不同的材料,以滿足於多位幼兒同時操作的願望。在蒙台梭利日常生活區里,幼兒非常喜歡夾的工作,對於3 歲左右的幼兒來說,提供乒乓球、核桃、小珠子用大小不同的鑷子做夾的工作,到 3.5歲以後幼兒漸漸地不感興趣了,為了讓幼兒學習使用筷子,我們利用花生、蠶豆、紅豆等讓幼兒練習,熟練以後,我們可以將珠子放在水中讓幼兒練習,在夾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提出分類的要求,既增加了難度,又提高了幼兒的專注力。
作為蒙台梭利教師,一定要靜心捕捉幼兒學習的興趣,發現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提供適宜教具,施以引導,協助成長,這樣幼兒的學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靜心觀察分析幼兒的工作狀態,把不同專注力表現類型的幼兒歸類。
1、積極主動型――他們大多數表現為自主願望強,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並表現出認真與專注的態度。
2、內向謹慎型――這類型的幼兒無論年齡的大小都兼而有之,他們初步具有自主願望及動手能力,但不會主動選擇活動內容,必須被引導與鼓勵。一旦投入活動也能在一定的時間內表現出專注。
3、隨心所欲型――往往這些小朋友表現為會選擇一定的活動內容,經老師引導後在活動中也是不斷變換操作材料,或者閑盪,興趣點分散無法集中,傾聽習慣也較差。
1、針對那些專注力表現為積極主動型的幼兒,我們採用支持、啟發的方法,了解幼兒發展的需求,提供滿足他們學習需要的多功能、可操作性強的園本化蒙氏材料,如:「寶寶日歷」、 「量詞卡」、「彩色木珠」、「偏旁游戲機」、「語言撲克」、「節日知多少」、「二十四節氣」、「創意拼圖」、「拼音記憶盒」等,並引導幼兒在學習中嘗試用多種方法來構建知識經驗,發展能力。
開拓了他的思路,使他重新專注於不同顏色的木珠的數量,而他在原有的基礎上也獲得了有關操作木珠的更多經驗。對於這樣的孩子,往往需要在他們學習能力達到瓶頸的時候,教師給予一些點撥與啟迪。更高層次的要求能激發他繼續學習的興趣,而專注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2、針對那些專注力表現為內向謹慎型的幼兒,老師在幼兒專注於某一項操作的基礎上,鼓勵或協助這些幼兒大膽地去進行選擇,激發他們對其它操作材料的興趣,並給予一些示範與指導。
從老師引導他學著選擇各種材料,他對材料開始由熟悉變得有興趣去操作,到以後他自己選擇不同材料學習、探索,積累經驗,說明老師的引導、示範能幫助這些個性的孩子在選擇、操作不同教具時樹立自信,並熟悉最基本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願望,他們的專注力也因興趣而生。在逐步積累有關操作經驗的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3、針對那些專注力表現為隨心所欲型的幼兒,老師以個別化教育的方式引導幼兒選擇學習內容,在適當的時候參與幼兒的活動,即時鼓勵,激發興趣。
專注力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專注力的強與弱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以及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專注力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專注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讓
——給他們一個安靜、獨立的空間,當孩子在畫圖、玩玩具或閱讀時,盡量避免干擾他。
——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別讓孩子一心二用,如吃飯時不要看電視或聽教學錄音帶。
——不要催促孩子,給孩子預留充分的時間,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家中自製一些簡單的教學結合的玩具或者活動,比如客廳中就可以貼上蒙台梭利教學活動中的走線,閑暇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走線,這也不失為一項專注力培養的好方法。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及反復的機會,並依孩子的需求,讓他們可以多次的反復操作。
——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瑪麗 亞•蒙台梭利博士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孩子是人類溫情和戀愛的匯聚點,是人類愛的源泉,給愛一顆感恩的心,放低您的高度,耐心傾聽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幫助孩子通過自由選擇的工作建立成功的經驗,才能真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⑦ 蒙氏早教教學的主要方法和內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體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八大方面的核心內容,分別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和語言、社會知識、生活知識、自然知識、科技知識的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寶寶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完成這些知識領域的學習。
第一、日常生活教育。
蒙氏早教中的日常生活教育主要從7大方面著手,分別為:1.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自信心;3.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4.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靈活性;4.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控能力5.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6.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第二、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一直是蒙氏早教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8大方面:1.訓練幼兒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2.訓練幼兒辨別力及手眼協調能力;3.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培養注意力;4.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組;5.培養幼兒審美能力;6.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7.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8.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第三、數學教育
蒙氏早教中的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主要包括:1.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2.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3.進行加、減、乘、除運算;4.學習空間、時間概念;5.學習守恆。
第四、科學文化教育
科學文化教育包括:1.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2.培養幼兒掌握認識事物的方法;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4.引導幼兒接觸周圍世界。增強環保意識,獲得科學經驗;5.學習民族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
第五、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包括:1.培養幼兒認讀能力;2.培養幼兒書寫能力;3.培養幼兒聽、說能力;4.欣賞文學作品;5.培養幼兒早期閱讀;6.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第六、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包括:1、培養對美工區的興趣和對美的敏銳感知能力;2、開發幼兒的創造性,能運用多種材料、工具,大膽表現自己內心感受和認識;3、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能力;4、體驗發現的樂趣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⑧ 蒙氏教具
嗅覺筒、棕色梯、彩色圓柱體、幾何體支柱、三項式、二項式、構成三角形、粉紅塔、幾何圖形嵌板櫥
一、 嗅覺筒
直接目的:
培養辨別各種氣味的能力.
間接目的:
1.了解生活當中存在的各種氣味.
2.體會氣味與味覺之間的關鏈性。
操作使用:
內容物由老師事先准備(固體或液體),例如:玫瑰、陳皮、紫蘇、韭菜、薄荷、圓蔥、香菜、大蒜、花椒、大料、榴槤、香水、醋等氣味較濃的物品。
兩組嗅覺筒里所裝的內容物是對應的 。
教師可事先向家長了解孩子對某種氣味是否過 敏,避免意外的發生。內容物也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季節、地理環境等)加以替換。嗅覺筒的數目應根據孩子的辨別能力酌情掌握。
1.請幼兒准備好地毯。
2.引導幼兒至教具櫃前,向幼兒介紹教具的名稱:「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嗅覺筒。」
3.拿來嗅覺筒,輕輕地放在毯上。
4.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配對練習——衡旦依氣味配對
1.教師先拿出紅色標記組中的一瓶嗅覺筒,一手拿筒,另一手輕輕扇動。
2.請幼兒也聞聞看。
3.聞好後馬上蓋好蓋子,記住氣味,放到左邊。
4.「你能不能從那一組中找出和這個氣味一樣的嗅覺筒呢?能找到的話,就把它余改們放在一起」。將幼兒選出的嗅覺筒和原先的嗅覺筒放在一起。
5.依此方法,將其他嗅覺筒的氣味進行配對。
6.名稱練習(以裝有玫瑰的嗅覺筒為例):
「聞聞看,這是玫瑰的氣味。」
「把裝有玫瑰的瓶子遞給老師。」
「這個瓶里裝的是什麼?」
7.依幼兒興趣,可反復進行,練習時可選擇採用戴眼罩練習和伴隨記憶的練習(參看「音筒」)。
8.工作結束之後,收拾教具,放回原處。
二、 棕色梯
教育目的:
1. 通過視覺辨別,感知長方體在高和寬上的差異,培養辨別粗細(高低、厚薄、寬窄)的視覺能力。
2. 發展用視覺及肌肉感覺別人二度空間差異的能力。
操作方法:
1. 介紹工作名稱,取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師展示工作:
(1) 從細到粗取棕色梯,散放在工作毯上。
(2) 教師從粗到細排列,用手觸摸棕色梯的面。
(3) 用最細的一根做比對。
(4) 小鈴鐺的游戲:把鈴鐺放在最粗的地方,鬆手讓鈴鐺滾下來。
3. 請幼兒嘗試操作。
4.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注意事項:
1. 當幼兒自由搭建時,注意不要搭得太高。
2. 從最窄的開始取,從最粗的開始放回,一次只能拿一個。
三、 彩色圓柱體
工作名稱:彩色圓柱體(一)
彩色圓柱體---紅色組
活動目的:
1、直接目的:培養幼兒視覺上對大小、粗細識別概念的再認識。
2、間接目的:手眼動作的協調,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銳的觀察及注意力。
活動准備:
1、紅色盒一個,(盒裡有10個大小不同,顏色與盒蓋相同的圓柱),粗細字卡各一張。
2、工作毯一塊。
3、已有插座圓柱體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走蒙氏線,進行線上游戲。
2、請一幼兒取來工作毯並鋪好。
3、老師向幼兒介紹教具,並告訴幼兒拿教具的方法。
4、請一個幼兒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師問小朋友:「這個豎攔判盒蓋是什麼顏色?」打開蓋子再問幼兒:「這裡面的圓柱體是什麼顏色?他們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6、老師將10個大小不一的圓柱一一取出,不按順序放置,蓋上盒蓋後將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
7、老師對一幼兒說:「請你拿出最大的圓柱體放在這里;請你再拿出最小的圓柱體放在這里。」
8、「這是最大的,我們還可以說這是最粗的;這是最小的,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最細的。」 說完將字卡與其對應,進行三段式教學。
9、老師詢問:「誰來試試把這些圓柱按從粗到細水平排列?」
10、老師:「還可以怎樣排列呢?誰來試試看?」(讓小朋友試試像粉紅塔似的垂直壘高,再讓他們試試沒有遇過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後,問小朋友:_「還要不要試試看?」
12、將圓柱一個個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處.
四、 幾何體支柱
工作名稱:幾何體支柱 – 按兩種特徵分類材
料准備:幾何體支柱
直接目的:1.在活動中體驗根據不同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 2. 嘗試同時按兩種特徵
間接目的:1. 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 2. 養成有序整理的好習慣
工作步驟:
1. 取,散放。
2. 選取出紅色圓柱體置於工作毯左側,再取出藍色長方體,將其與左側紅色圓柱體對對 對比,另取一行置於最左側放好,如此類推,將它們按顏色分成三排分別放好。
3. 指著一排紅色圓柱體,指導用語「③」,指著一排藍色長方體,指導用語「④」,指著一 指著一排黃色的棱形體,指導用語「⑤」。
4.指著所有幾何體支柱,指導用語「⑥」
5. 將紅色由高到矮,從上到下排列好,然後將藍色長方體一一與左側紅色圓柱體進入 進行高矮配對。
6. 重復步驟3
7. 指著第一排,指導用語「⑦」,指著第二排,指導用語「⑦」,指著第三排,指導言學 用語「⑦」
8. 將最高的一排,從左至右依次放入底座當中,其它的同樣。
9. 結束語,收工作。
五、 三項式
活動名稱.:蒙氏感官— 三項式
教育目的:培養數學思考能力。
操作方法:1、引導小朋友,介紹教具架上三項式的小立方箱子。
2、准備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子上。
3、老師坐在小朋友右側。
4、老師拿起箱蓋,蓋子表面向上,放在木箱旁邊。指示小朋友從上
面往下看,箱中立體的表面和蓋子上的摸樣式相同的。 、打開箱子兩側面,指出看到的側面圖形和箱蓋左右旋轉90度後的模樣相同。
6、將立體一個一個取出。按上層、中層、下層分開放置。
7、將立體放回箱里,現放下層的立體,箱子角落先放進紅色立方體,然後依次放紅黑色長方體
放進去時立方體側面的顏色 應與箱蓋圖形摸樣的一邊相同。 、上層依相同方法疊在下層下面。 、放完後,再與箱蓋的圖形摸樣比較,以確定放得是否正確。每一個立體同方向相接的面,其顏色、大小均須相等。
10、小朋友練習。後在把教具放回原位。
六、 二項式
活動名稱:二項式
活動目標:
1、培養辨別大小、顏色、形狀的視覺能力;
2、學習立體的組合分解概念;
3、學習部分和整體的概念;
4、發展潛在的數學思考能力以及為學習代數(a+b)的立方做准備;
活動過程:
依蓋子的圖形提示操作 造立方體
1、把盒子放置於桌子上,紅色在左上角,藍色在右下角;
2、把蓋子打開盒子的兩壁放下並把蓋子紅色角向上放在盒子打開的兩壁中間;
3、參照蓋子用三指抓的方法把盒子中的每塊積木先對應擺放在蓋子上,擺放時要對應著邊用手指著邊說對應顏色的名稱,再將整層積木擺放在工作毯上。第一層在右邊,第二層在左邊。
4、放好後把手放在每層的上面感覺它們的高矮不同,顏色相同,形狀相同。
5、將第一層和第二層分別疊放在盒蓋上,搭建成一個立方體。
6、參照蓋子把第二層放進盒子中,注意從紅色的開始。
7、把第一層按同樣方法放進盒子。
(操作時,注意取放順序 取出時從最外側的積木開始,放回時從最左上方的紅色面積積木開始擺放。)
七、 構成三角形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三角形的外形特徵,嘗試找出形狀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在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
3、對圖形感興趣,喜歡辨認生活中的圖形。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走三角形。幼兒在三角形線上一邊念兒歌《三角形》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2、集體活動。
感知三角形的構成。給幼兒分別提供三種材料;三條長短不一的貼紙條、三條長短相同的貼紙條、其中兩條長短相同,一條與其他兩條長短不同的貼紙條。讓幼兒操作,將三條紙擺成一個三角形,可以怎樣擺,擺好後撕開粘在白紙上感知各種各樣的三角形。
教師出示「構成三角形」;依次拿出白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三角形。請幼兒仔細觀察這些圖形的形狀。
幼兒拿出學具「構成三角形」自己操作,摸一摸三角形的角和邊。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師幼共同小結:雖然這些圖形的顏色和樣子不同,但它們都是三角形。
找相同的三角形。
請幼兒找一找哪兩個是形狀安全相同的三角形。如:兩個綠色的直角三角形;兩個黃色的鈍角三角形;四個紅色和一個白色的等邊三角形。教師不必將這些名稱告訴幼兒,只要幼兒能找出來就行了。
3、分組活動。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小結: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活動結束後,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八、 粉紅塔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過視覺辨別物體之大小的能力
間接目的: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
操作過程:
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項粉紅塔的工作。
教學部分
1、從教具櫃中取出粉紅塔散放在工作毯上,從最小的一塊開始取。
2、劃定范圍,從這些粉紅塔中選出一個最大的。
3、左手托起粉紅塔,右手整個手掌觸摸粉紅塔,上、後、前、左、右、下
4、觸摸完粉紅塔放在工作毯上,繼續選中其餘最大的一塊觸摸。
5、觸摸完把它放在第一塊的上面,左上角對齊。
6、右手觸摸積高後塔的正面和側面。
7、依次把其餘粉紅塔做完
8、最後用最小的一塊粉紅塔做錯誤控制,從上到下滑落。
9、把粉紅塔一一放在工作毯上,從最大的開始送回去。
結束部分: 我的工作做好了,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九、 幾何圖形嵌板櫥
活動名稱: 幾何圖形嵌板櫥
教具准備:
幾何圖形嵌板圖
教學目標:
1. 通過視覺和觸覺的共同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不等邊梯形)及曲線圓形(卵形、橢圓形、花邊型、曲線三角形)
2. 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
3. 加強注意力及觀察力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 訓練坐姿
請所有小朋友們做好,抬頭挺胸、目視老師,雙腿並攏,小手放在膝蓋上。
二、 導入
幾何圖形櫥櫃一共有六層,我們一共學習了四層,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剩下的兩層。
三、 新授
1. 請兩個小朋友取來工作毯並鋪好。將第五層的抽屜拉出一點,雙手抓住抽屜的兩端,輕輕地放在工作毯上。
2. 示範嵌板的拿法:右手3隻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圓柄,輕輕拿起嵌板中的一個四邊形,然後放回。
3. 然後用左手的3隻手指,拿起四邊形、曲線圓形翻轉180°。用右手食指,中指順圖形輕輕撫摸,動作要緩慢,左手不動,右手不要離開圖形的邊,通過觸覺幫助學生形成對圖形的記憶。
4. 操作的同時帶領學生學會用「這是……」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5. 用右手食指、中指順著鏤空的框輕輕地撫摸一圈。
6. 把左手中的圖形放入相應的框內。
7. 請小朋友們分別上來練習,其他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並指出操作不正確的地方。
8. 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將操作抽屜放回櫥櫃的原來位置,工作毯放回原來的地方。
⑨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有哪些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有哪些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僅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專注的人。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法一:視覺注意力訓練
讓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動物圖片,並且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給孩子看一張照片,讓他說說照里都有什麼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兒、他們每個人都在干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等等。再比如讓孩子觀察並按大小排序,然後讓他說出它們的數量、顏色等等(這是蒙氏數學裡面常運用的方法),不過讓孩子觀察的東西要不斷的變換,不然孩子就會感到沒興趣了。
方法二:平時多鼓勵,不幹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興趣的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要盡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
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方法四: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個時間(5—10分鍾)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兒歌或者童謠大聲為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盡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一直堅持下去。
方法五: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慣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簡潔。孩子們都喜歡顏色鮮艷、圖案精美、功能多樣的鉛筆盒,功能則應該越簡單越好,鉛筆和橡皮也要造型簡單,功能單一,避免孩子把它們當作玩具來玩;孩子的書房也要收拾得簡潔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來,不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為孩子創設安靜、整潔的環境。
方法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和書籍。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
方法七: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是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要關掉電視機;做作業的時候,不要放音樂。
方法八:跟孩子一起玩「自我約束力」的游戲。
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情境,幫助孩子增強多刺激下的自我約束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
方法九: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錯誤,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可以給予紅花獎勵或打分。
方法十:採用盯點法可以隨時訓練的。
在家裡,每天盯著某個點和物體看上幾分鍾就可以的,還可以採用舒爾特訓練法。這個方法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普及、最簡單的訓練法。
⑩ 蒙氏教育主要培養孩子什麼
蒙氏教育主要培養孩子如下:日常生活領域、感官領域、數學領域、語文領域、科學文化領域。
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是蒙氏教育的核心部分,蒙氏老師會綜合多種因素,根據區域分割的原則,將教室科學劃分為五個領域,並根據兒童的特點及需要開展教學活動。
蒙氏教育其間,老師密切觀察兒童的「工作」,適時、適性地進行幫助、示範和引導,讓兒童在安靜、專注老伏、和諧、互助的氛圍中全面提高綜合能力。
一、日常生活領域
通過幼兒日常在生活領域基本訓練、引導幼兒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照顧他人:
1、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御清、手眼協調能力、責任感、自信心;
3、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4、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
7、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8、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
9、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二、感官領域
1、訓練幼兒各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2、訓練幼兒辨析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3、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培養注意力;
4、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組;
5、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6、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
三、數學領域
通過蒙氏數學教具的操作活動,幼兒能夠較為輕松的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理解式學習,這是蒙氏數學最大的魅力。
數學領域的學習能夠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鎮含前概念、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並能做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運算。
四、語文領域
通過對聽覺、口語、視覺、語音、文字和閱讀練習,
1、培養幼兒認讀能力;
2、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3、培養幼兒聽、說能力;
4、欣賞文學能力;
5、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習慣;
6、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五、科學文化領域
包括自然、地理、歷史、科學、音樂、美術。通過讓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引導幼兒接觸周圍世界,增強環保意識,獲得科學經驗,引導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