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代的書院教育有哪些特點
在明朝,書院是一種講學自由的教育機構,但明初的書院發展卻不甚理想,直到武宗正德以後才開始迅速發展。正德時期,新建書院一百五十三所。而在世宗嘉靖年間,新建書院多達六百五十七所。興辦書院和在書院主持講學的有很多是博學之士,如著名學者王陽明就先後在白鹿洞等好幾個書院講學,另一位學者湛若水在廣東、廣西等地也建起多個書院。作為一種相對比較自由的教育機構,書院在明代的教育發展尤其是地方教育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盡管在教學內容上同官學相比並沒有多大區別,但在教學組織和考查學生的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不同。
在教學內容上,書院教育的內容同最高學府國子監和各地官方學校一樣,依然局限於「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以及某些史書。但在教學方式上,書院的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盡管做法在不同書院中並不完全相同,而「會講」是採用得較多的一種方式。所謂「會講」,是指以聚會形式來組織的教學或講學活動。包括作為書院日常教學方式的會講,有著幾種不同的形式:有的是由一些學者自行組織、定期舉行學術聚會的會講,有的是由家族定期舉行的會講。而會講的內容在不同的書院中也不盡相同。書院還通過有組織的定期考試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考核形式主要有「會文」和「會考」兩種。會文是定期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文章寫作,屬於不太正規的考試;會考就是將書院的全部學生集中起來進行統一考試,是書院檢測學生階段學習成績的一種方式,屬於正規的考試。會文和會考的具體操作,在各個書院中也不完全相同。明朝書院教育時興時衰,既與學術有關,也與政治有關。尤其是東林書院,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舊信條拋棄,代之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新信條,使學生充分關心社會現實問題,批評政治黑暗,抨擊官場腐敗,從而被稱為帶有政治色彩的「東林黨」。
B. 朱熹執教書院中多採用的教學方式是
朱熹執教書院中多採用的教學方式是規范訓練法。
規范訓練法是指學生要遵守嚴格的規范來訓練自己的方法,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嚴格教導。這一點在朱熹執教書院中體現得格外明顯,此外,他還根據規范訓練法制定了嚴格的訓學齋規。
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教規》:主要向學生提出了修身、處事、接物的原則,這其中體現了濃厚的儒家思想,用教規的方式體現出來,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書院教育理論體系,更成為後世學規的範本和辦學准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白鹿洞書院教規》節選: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