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價值評估的我國現狀
我國的資產評估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於我國至今尚處於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適合我國國情的評估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在評估方法上,對於單項資產評估經過模仿和探索開始進入成熟階段,但對於企業價值評估還剛剛起步。對於相關理論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見於資產評估教材中,很少有對企業價值評估的系統論述,大多是將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方法移植於企業價值評估之中。
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並被廣泛運用於實踐中。但是在我國,單項資產評估的理論與方法已開始走向成熟,而企業價值評估還是一個新的評估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價值評估評估理論和方法體系。 在我國,關於企業的定義是運用屬加種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認為: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企業的這一定義,明確了企業本質上是一個依法成立的社會經濟組織,同時也揭示了企業這一社會經濟組織不同於其它社會經濟組織的主要方面,即企業的根本目的在於盈利,企業在面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要獨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負盈虧,設立企業的條件與程序要合乎法律規定等。
關於企業內涵與本質的界定,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新古典經濟學是以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市場價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正蠢業被認為是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業是在技術既定、信息充分、沒有交易成本的條件下,僅面臨市場約束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經濟主體。 企業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佔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並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諸因素,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可以說,它是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關於企業價值評估,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發展已日趨成熟。
我國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期,企業的性質呈現多元化特點,企業價值評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採用什麼樣的企業價值觀,對企業價值評估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迄今,經濟發展歷經農業經濟、製造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四個大的時代。不同時代,財富創造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價值創造的主體隨之改變。相應地產生了勞動價值論、資本價值論、客戶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等企業價值理論。按照價值來源的主體不同,企業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勞動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二是以資本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三是以客戶創造價值(包括效用體現價值)為主的企業。對於企業價值評估,勞動價值論的理念主要是勞動創造價值。一方面,對於企業本身來說,由於它的產生和存在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並且能夠生產具有使用價值的各種商品,商品可以上市、買賣,企業本身也可以兼並、收購、改制、重組、破產,通過市場交易來體現出自身價值的高低,企業價值=企業的成本價格十利潤;另一方面,企業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付出了勞動就會相應創造價值,企業的價值體現在企業生產的商品上,企業價值=企業未來生產的商品價值的現值-仔悄企業生產成本的現值。資本價值理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理論之一,其核心內容是不僅活勞動創造價值,而且死勞動也創造價值。所謂死勞動,實際上就是資本,具體包括實物資本、無形資本、人力資本、資源資本等。可以說,在企業家眼裡,一切都是資本,一切都能產生價值。資本趨於隱性化、人性舉戚陪化、智能化、自然化。按照資本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實物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無形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人力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資源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客戶價值理論認為,價值是由客戶決定的。就顧客而言,其購買的已經不完全是產品、服務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極具個性化的。認可才有價值,認可就是價值。客戶認可你的產品,就有價值;客戶不認可你的產品,就沒有價值。客戶購買得多,價值就高;客戶購買得少,價值就低。可見,客戶價值理論是企業從客戶的視角來看待產品的價值,這種價值不是由企業決定的,而是由客戶感知的,即企業價值來源重心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了企業外部。客戶在感知價值時,除關注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本身外,還關注相互間的整體關系,客戶價值不僅來源於核心產品和附加服務,更應包括維持關系的努力,通過發展良好而持續的客戶關系來創造企業價值。按照客戶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度。效用價值論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它們的用途,取決於人們對該商品的主觀評價。商品的價值是由它的效用決定,也就是由使用價值決定。這里的所謂價值,實際上就是人們對商品的主觀感受。人們通常從生理、情感、智力、精神這四個層次上體驗生活,這四個層次影響著人們對產品價值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是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價值觀念。按照效用價值論:企業價值=企業商品為消費者帶來的效用。
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不僅三類企業同時並存,而且還存在一些新的特點。由於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同時,我國經濟已開始融入世界經濟洪流,產品的銷售受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制約,不少企業特別是不少國有企業的資本構成已經呈現多元化、無形化、智能化等特點,而許多國有企業又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承擔著許多的政府職能和社會責任。這些特點和因素的影響決定著我們的企業價值理論不能單純堅持勞動價值論,也不能簡單的套用資本價值理論。雖然也有不少企業適合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但我們的企業還根置於經濟尚不十分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僅僅是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幾千年來保守的生活傳統,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的適應性也不具普遍性。
㈡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一般都是兩個方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資產評估程序
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遵照科學、客觀、認真負責的原則,開展資產評估的程序如下:
一、簽約:評估前客戶需要與本公司簽定協議,就評估范圍、目的、基準日、收費、交付評估報告的時間等項內容達成一致意見,正式簽署協議,共同監督執行。
二、組建項目組:視評估項目大小、難易程度、組成由行業專家、評估專家,經濟、法律、技術、社會、會計等方面專業人員參加的項目評估組,實施項目評估,項目組實行專家負責制。
三、實地考察:項目組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了解企業的發展變化,經濟效益,市場前景,技術生命周期,設備工藝,經濟狀況,查驗各種法律文書會計報表,聽取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匯報。
四、市場調查:採用現代手段在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收入的消費群體中進行調查。有的評估工作還要進行國際市場調查,取得評估的第一手資料。
五、設計數學模型:採用國際上通行的理論和方法,根據被評估企業實際情況設計數學模型,科學確定各種參數的取值,並進行計算機多次測算。
六、專家委員會討論:專家咨詢委員會論證評估結果,專家咨詢委員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出席,必須有行業專家出席,半數以上專家無記名投票通過,評估結果才能獲准通過。
七、通報客戶評估結果:將評估結果通報客戶,客戶付清評估費用。
八、印製評估報告,將評估報告送達客戶。
希望採納
㈢ 電網產業投資效益評價方法研究
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研究
【摘 要】 在電網建設項豎櫻陵目評估工作中財務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直接關繫到電網余戚建設項目決策的成敗,採用科學、操作性強的財務評價方法是項目投資評價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簡要介紹了財務評價的涵義,並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與計算,對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進行分析與說明,為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深入探討與實際應用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 電網建設項目; 財務評價; 內部收益率; 凈現值; 投資回收期; 電量加價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廠、網分家以後,電網企業面臨的內外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電網運營成本不斷上升。在這種嚴峻的企業經營環境下,為了全面提高電網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提高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做好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網建設頌中項目的特點
電網是電力供應的重要載體,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對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電力建設項目具有其他建設項目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投資規模大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之一,電網建設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項目造價高的特點。以廣東電網為例,「十二五」期間,廣東電網計劃投資1 960億元進行電網建設改造,力爭在五年內建成現代化大電網,投資額度比「十一五」期間的1515億元增加29%。屆時,將新增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6 996萬千伏安、輸電線路27 246千米。
同時,電網企業生產能力造價十分昂貴,如:500kv送電線路每公里造價在145萬元左右。
(二)建設周期長
電網建設項目的工程量都比較大,一般需要經過若干年的建設。由於建設周期長、投資持續時間長,而資金的回收一般是在建設完成後的經營期內逐步進行的,所以電網建設項目的投資相對見效慢。此外,由於等額資金在不同年份具有不同價值,電網建設項目同時得承受通貨膨脹、資金貶值等風險。
(三)投資替代性差
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是在一定時期內對電網的投資,是在特定地點形成的電網固定資產。這種投資方式和特點決定了電網建設項目不像其他投資活動具有比較靈活的轉移性。一旦發現投資有誤,在短期內調整投資行為的能力比較差,或者說投資替代性差。發現投資有誤就很難用其他方法來彌補,而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與生產能力也很難轉作其他用途。
二、財務評價的定義和原則
(一)財務評價的定義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建設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外匯平衡的財務狀況,據以判定項目可行性。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是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核心工作,它為考察電網建設項目投資的經濟效果、制定合適的資金計劃、協調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內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外匯平衡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
(二)財務評價原則
目前國內外對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清除這種局限性對評價結果帶來的不良影響,在進行項目財務評價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即實事求是的評價思想。電網建設項目存在著其自身的規律和內在的特點,要客觀地分析電網建設項目所面臨的形勢,實事求是地調查和預測項目未來的融資結構、成本構成、供電能力等,避免「拍腦袋」式的主觀判斷。
2.實用性原則
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指標和方法必須具有實用性。指標數據含義明確,可獲取且能夠准確度量,便於對電網投資效益進行分析比較;評價方法便於實踐應用,可操作性強,評價結果能夠科學指導電網建設的投資決策。
3.科學性原則
要用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方法對電網建設項目進行分析、論證,而不是用自己的標准去評價項目,這里的科學性包括對電網建設項目要進行科學的風險分析,人們往往在可能獲得巨大收益的項目面前失去理智,忽視了項目內在和外在的風險。
4.效率性原則
對投資者來說,效率就是效益,一旦有好的電網建設項目,就要及時進行分析和論證。因此,對電網建設項目進行財務評價要遵循效率性原則,力求做到及時、准確、快速,以使決策者盡早作出決策,使項目盡早啟動。
三、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
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技術性強、內容復雜、難度大。本文在編制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和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表的基礎上,分別計算資本金和全部投資的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等評價指標,並通過對指標的分析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二)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實例
下面以深圳供電局220kv駿康輸變電工程的財務評價為例,計算、分析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及電量加價等財務指標值。
1.基礎數據
駿康輸變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靜態總投資22638萬元,項目資本金為30%,其餘70%為國內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5.94%。建設期為2007至2009三年,建設期第一、第二年資金均投入30%,建設期第三年資金投入40%。固定資產殘值率為5%,固定資產折舊採用直線折舊法,折舊年限為經營期25年。
2.假設條件
(1)投資條件:每年建設期資金投入資本金與銀行貸款都是按同一比例投入。
(2)借款條件:銀行貸款按照本年貸款逐月等額支付。
(3)經營期:電網建設經營期為25年。
(4)貸款寬限期:以建設期為寬限期,在總投資內計入建設期貸款利息。
(5)貸款償還期限:還貸期等於經營期。
(6)還款條件:全部貸款本息在經營期內均衡還貸,按年等額償還貸款本息。
(7)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平均年限法。
(8)折舊期:折舊期等於經營期。
(9)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原值的5%。
(10)經營成本:取值固定資產原值2%。
3.計算過程
(1)計算建設期各年資金籌措額
根據基礎數據,靜態總投資d=22 638萬元,建設期n=3年,建設期各年投資比例f1=30%,f2=30%,f3=40%,貸款比例g=70%,貸款利率i=5.94%,則:
建設期第一年靜態投資d1=d*f1=22638*30%=6 791(萬元)。以此類推得出第二年和第三年靜態投資分別為6 791萬元、9 056萬元,合計22 638萬元。
建設期第一年貸款本金b1=d1*g=6791*70%=4 754(萬元),第二年貸款本金為4 754萬元,第三年為6 339萬元,合計15 847萬元。
建設期第一年貸款利息l1=b1/2*i=141萬元,第二、三年貸款利息分別為432萬元、787萬元,合計1 360萬元。
建設期當年資本金=當年靜態投資*(1-70%)
建設期當年動態投資=當年靜態投資+當年建設期貸款利息
根據以上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可以得出:
建設期各年資金籌措額=資本金+融資(貸款本金和利息)
即建設期三年的資金籌措額分別為6 932萬元、7 223萬元、9 843萬元,合計23998萬元。
(2)計算經營期各年底所欠利息額以及經營期各年底已歸還的利息與本金
已知:
固定資產原值g=工程靜態總投資d+建設期貸款利息l=22 638+1 360=23 998(萬元)。
經營期第一年的年初負債p1=貸款本金b+利息l =15 847+1 360=17 207(萬元)
則:
第一,經營期各年提取折舊z的計算。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折舊年限=3.8%,各年提取折舊z=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912萬元,固定資產殘值=固定資產原值*殘值率=1 200萬元。
第二,經營期各年年底應等額償還的本利和e的計算如下:
計算期包括建設期3年,經營期25年,合計28年。還貸期限包括建設期3年共28年,實際在經營期25年內歸還貸款。採用本息等額方式還款,利息進入財務費用,折舊用於償還本金,不足部分由稅後利潤償還。
根據等額分付現值公式:年初負債p,要在25年內等額支付本金和利息a,則:
a=p
已知,i=5.94%,n=25,等額還款系數為0.077781,經營期第一年年初負債p=17 207萬元,在25年經營期內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每年等額還本付息金額e=17 207*0.077781=1 338(萬元)。
根據之前計算得知:經營期第一年年初欠本金=15847萬元,年初欠利息為1 360萬元,則該年年初負債合計17207萬元,該年年底欠利息=該年年初負債合計*銀行貸款利率i =17 207*5.94%=1 022萬元。已知每年年底還等額本息1 338萬元,小於該年年初所欠利息1 360萬元,所以該年還款1 338萬元均為歸還利息所用,尚未歸還本金。以此類推,並根據公式第t年當年年初負債=上年年初負債+上年年底欠利息-上年年底還款本息,第t年當年年初欠利息=上年年初欠利息+上年年底欠利息-上年年底還利息,可以計算出經營期各年年底所欠利息額分別為1 022萬元、1 003萬元……76萬元;經營期各年年底歸還的利息分別為1 338萬元、1 044萬元……147萬元;經營期各年年底歸還的本金分別為0、294萬元……1 191萬元。
第三,計算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經營期固定資產每年折舊費=912萬元,財務費用=年底還利息,經營成本=固定資產原值*平均經營成本率=23998*2%=479.96萬元,則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各年固定資產折舊費+各年財務費用 +各年經營成本+攤銷費,各年攤銷費為零,由此可得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分別為2 729.96萬元、2 435.96萬元…… 1 538.96萬元。
(3)編制「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本金)及「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
已知經營期各年的總成本費用ct(t=1,2,3,…,m)
計算過程:
第一,以建設期(n年)初為基期,將經營期各年的總成本費用ct折現成基期的現值cxt,根據一次支付現值公式有:cxt =。
第二,計算經營期(m年)內各年度總成本費用的總現值cxo,cxo=cxt=23 851.92(萬元)。
第三,將各年度總成本費用的總現值cxo在m年經營期內拉平,計算經營期內每年拉平的總成本費用c,根據等額分付資本回收公式:
c=cxo=23 851.92*0.077781 = 1855.24
(萬元)。
第四,根據拉平的總成本費用c及設定的成本利潤率f0(fo=銷售利潤/總成本費用),計算項目在m年經營期每年拉平的銷售利潤f=c×f0。
第五,試算每年所需的銷售收入r。
公式推導:
設:經營期拉平的銷售收入為r,銷售稅金及附加為j,總成本費用為c,銷售利潤為f,增值稅稅率為f1,城市建設維護附加稅稅率為f2,教育附加稅稅率為f3,則:f=r-j-c,又:j=r×f1×(1+f2+f3),於是有:r=×c。
已知f1=17%,f2=7%,f3=3%,c=1855.24(萬元),當設f0為40%時,求得r=3 194.76(萬元)。
根據預計的銷售收入r編制「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並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求得當銷售收入r=3 194.76萬元/年時,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4.5%,小於行業基準收益率8%。
將成本利潤率按50%、70%、80%代入公式,對應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 422.95萬元、3 879.35萬元、4 107.54萬元,按照對應的銷售收入分別編制「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並測算與銷售收入對應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最終求得當成本利潤率f0*=70%時,銷售收入r*=3 879.35萬元,對應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8.09%,接近行業基準收益率8%。
第六,根據計算出的銷售收入r*,可分別編制「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
(4)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財務評價指標
1)靜態投資回收期
tp=t-1+
2)凈現值npv=表中經營期第m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
3)內部收益率irr
根據經濟學公式,設比較接近的兩個折現率im與in,使 npv(im)>0,npv(in)<0,則線性插值法確定的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
irr=im+
根據以上公式及現金流量表(資本金),算得資本金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2.35年,資本金凈現值為2 352.91萬元,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為8.09%。
根據以上公式及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算得全部投資靜態投資回收期為9.93年,全部投資凈現值為3 073.95萬元,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為6.63%。
電量加價(元/千瓦時)=
已知r*=3 879.35萬元,根據深圳供電局近三年的售電量情況,取其平均值560億千瓦時,則電量加價算得0.0007元 /千瓦時。
4.評價結論
從各財務評價指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駿康輸變電工程動態總投資23 998萬元,其中資本金投入6 791萬元,國內銀行貸款15 847萬元。要合理收回建設成本並實現8%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25年經營期內每年需要實現銷售收入為3 879.35萬元。在每年實現銷售收入3 879.35萬元情況下,全部投資的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63%,財務凈現值為3 073.95萬元,投資回收期為12.35萬元,而且,在經營期內年銷售電量為560億千瓦時的情況下,該項目建成投產後,銷售電價調整原則是每千瓦時增加0.0007元。
四、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建議
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對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宏觀調控,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水平,引導和促進各類資源合理配置,優化投資結構,減少和規避投資風險,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對投資效益的預測,減少決策失誤
投資一個電網建設項目,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任何投資決策的盲目性或失誤,都可能導致電網企業的重大損失。因此,應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預測,減少決策失誤,最大可能地提高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正確性。
(二)強化宏觀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電網建設項目具有建設工期長、投資數額大、涉及部門多、影響范圍大等特徵,對區域甚至全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比較大。因此,加強投資宏觀管理,提高具體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有利於引導項目的投資方向,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增加項目的宏觀效益。
(三)充分評估各種因素,適應市場變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相繼出台,使得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因素愈來愈多,如建築材料、設備的價格變化,財政稅收政策的調整等,使項目實際情況可能會與預測情況產生偏差。這就要求在作財務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各項不確定因素,認真分析內外部市場環境,確保財務評價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四)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提供扶持依據
當某些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結論不可行,但項目又為地區發展所急需時,為使項目具有經濟上的生存能力,可向國家申請經濟扶持。此時,項目的財務評價可以為國家扶持方式和優惠幅度的確定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3版)[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2] 鄭琳.電網建設項目投資優化管理方法與應用[j].電力建設,2011(2).
[3] 黃保軍,史京楠.電網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電力建設,2003(2).
[4] 黃生權.項目評價指標——凈現值的擴展[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6).
[5] 高俊強.淺談投資項目經濟評價應注意的問題[j].科技創業周刊,2006(2).
㈣ 如何進行企業價值的評估
2004年12月30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了《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簡稱「意見書」),從基本要求、評估要求、評估方法和評估披露等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並於2005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意見書明確提出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是企桐前業價值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這一規定打破了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單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擬促成三足鼎立的評估方法格局。基於此,在具體的價值評估實踐中方法的選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進行深入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
2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應用
現狀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期權法較少採用。而在我國的價值評估實踐中,成本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首選和主要使用的方法圓輪嘩,收益法、市場法很少採用,期權法幾乎不用。趙邦宏博士對我國2003年企業價值評估使用方法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成本法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業務中所佔的比例達95%左右,而收益法一般作為成本法的驗證方法,不單獨使用,市場法很少使用,期權法一般無人採用,而且在2004年12月30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中也未涉及到期權法,基於此,本文中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及選擇研究中不考慮期權法,僅以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三種方法為研究對象。
3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比較分析
要選擇適合於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首先應從不同的角度對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以明確各種方法之間的差異性,以下從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條件、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對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進行比較分析。
3.1各方法的原理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評估對象,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精明的潛在投資者,在購置一項資產時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建造一項與所購資產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
收益法的基礎是經濟學中的預期效用理論,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即對於投資者來講,企業的價值在於預期企業未來所能夠產生的收益。這一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艾爾文。費雪,費雪認為,資本帶來一系列的未來收入,因而資本的價值實質上是對未來收入的折現值,即未來收入的資本化。
企業價值評估市場法是基於一個經濟理論和常識都認同的原則,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交易價格。該原則的一個假設條件為,如果類似的資產在交易價格上存在較大差異,則在市場上就可能產生套利交易的情況,市場法就是基於該理論而得到應用的。在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中,市場法充分利用市場及市場中參考企業的成交價格信息,並以此為基礎,分析和判斷被評估對象的價值。
3.2各方法的前提條件
運用成本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具備的前提條件有三個:一是進行價值評估時目標企業的表外項目價值,如管理效率、自創商譽、銷售網路等,對企業整體價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二是資產負債表中單項資產的市場價值能夠公允客觀反映所評估資產的價值;三是投資者購置一項資產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若選擇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具備以下三個前提條件:一是投資主體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應超過目標企業按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現值;二是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能夠合理的預測,企業未來收益的風險可以客觀的進行估算,也就是說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和風險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評估企業應具持續的盈利橘行能力。
採用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需要滿足三個基本的前提條件:一是要有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公開市場指的是有多個交易主體自願參與且他們之間進行平等交易的市場,這個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代表了交易資產的行情,即可認為是市場的公允價格;二是在這個市場上要有與評估對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參考企業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夠收集到與評估相關的信息資料,同時這些信息資料應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3各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成本法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相對於市場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評估結果客觀依據較強。一般情況下,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但由於運用成本法無法把握一個持續經營企業價值的整體性,也難衡量企業各個單項資產間的工藝匹配以及有機組合因素可能產生出來的整合效應。因而,在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不宜單獨運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收益法以預期的收益和折現率為基礎,因而對於目標企業來說,如果目前的收益為正值,具有持續性,同時在收益期內折現率能夠可靠的估計,則更適宜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通常,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收益具有上述特點,可用收益法。基於收益法的應用條件,有下述特點的企業不適合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處於困境中的企業、收益具有周期性特點的企業、擁有較多閑置資產的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以及風險問題難以合理衡量的私營企業。
市場法最大的優點在於具有簡單、直觀便於理解、運用靈活的特點。尤其是當目標公司未來的收益難以做出詳盡的預測時,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顯然受到限制,而市場法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小。此外,站在實務的角度上,市場法往往更為常用,或通常作為運用其他評估方法所獲得評估結果的驗證或參考。但是運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為評估對象和參考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往往不盡相同,因而要找到與評估對象絕對相同或者類似的可比企業難度較大;其次,對價值比率的調整是運用市場法及為關鍵的一步,這需要評估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技術能力。
4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原則
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不是主觀隨意、沒有規律可循的,無論是哪一種方法,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殊途同歸的服務於市場交易和投資決策,因而各種方法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結合前文對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可以總結出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一些原則:
4.1依據相關准則、規范的原則
企業價值評估的相關准則和規范是由管理部門頒布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部分強制性。如在2005年4月1日實施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二十三條中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多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第三十四條中指出:「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第二十五條中指出:「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被評估企業成立時間的長短、歷史經營情況,尤其是經營和收益穩定狀況、未來收益的可預測性,恰當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顯然,這些條款對選擇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4.2借鑒共識性研究成果的原則
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一些共識性研究成果是眾多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基於價值評估實踐的一些理論上的提煉,對於選擇合理的方法用於價值評估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如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或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應該考慮採用成本法。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企業價值評估,不宜單獨使用成本法。在企業的初創期,經營和收益狀況不穩定,不宜採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一般來說,收益法更適宜於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此外,如果企業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經營、收益狀況穩定並有充分的歷史資料為依據,能合理的預測企業的收益,這時採用收益法較好。在參考企業或交易案例的資料信息較完備、客觀時,從成本效率的角度來考慮,適合選擇市場法進行價值評估。
4.3客觀、公正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評估師在選擇價值評估方法的時候應始終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堅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科學態度,盡量避免用個人主觀臆斷來代替客觀實際,盡可能排除人為的主觀因素,擺脫利益沖突的影響,依據客觀的資料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選擇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則要求評估人員客觀的闡明意見,不偏不倚的對待各利益主體。客觀、公正這一原則不僅具有方法選擇上的指導意義,而且從評估人員素質的角度對方法選擇做了要求。
4.4成本效率的原則
評估機構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之一,也需要獲取利潤以促進企業的生存、發展,因而在評估方法選擇時,要考慮各種評估方法耗用的物質資源、時間資源及人力資源,在法律、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及滿足委託企業評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委託企業和評估機構互動發展的雙贏模式,更有利於評估機構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服務水平。
4.5風險防範的原則
企業價值評估的風險可以界定為:「由於評估人員或者機構在企業價值評估的過程中對目標企業的價值作了不當或錯誤的意見而產生的風險」,根據這一定義,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風險可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是指評估機構的外部因素客觀上阻礙和干擾評估人員對被評估企業實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評估過程而產生的風險。內部風險是指由於評估機構的內部因素導致評估人員對擬評估企業的價值作了不當或錯誤的意見而產生的風險。顯然,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作為價值評估中的一個環節,可能會由於方法選擇的不當帶來評估風險。基於此,在選擇評估方法的時候要有強的風險防範意識,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分析可能產生的評估風險,做出客觀、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選擇
㈤ 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及對策
當前,我國電力資產評估行業存在評估行為不規范,評估方法單一,評估機構服務質量不高,評估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必須針對這些問題採取有效的對策,以減少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近10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具有國家壟斷性質的電力行業,對存量資產開展了合資、合作、股份制改組、上市發行境內外股票、資產轉讓等項目的資產評估。雖然電力資產評估在項目個數上不算很多,但評估的資產帳面價值已超過數千億元人民幣,名列各行業之首。評估的電力項目,以火電廠居多,水電站次之,並已擴充到核電站、供電局、科研院所等各類電力企業,涉及面之廣也是名列各行業前矛。無疑,招致了數以百計的從事資產評估、審計、證券等中介機構競折腰,在遠未發育成熟的我國市場經濟的浪濤中「各顯神通」,評估的風險就顯得十分突出。
1 風險表現
1.1 有的地區和部門採取業務封鎖、壟斷的方法,排斥外地區、外單位的評估機構,保護與自己有千絲萬縷關系的業務水平低的評估機構,美其名曰「要自己養活自己」。
1.2 有些評估機構不是依靠服務質量和信譽贏得客戶,而是以回扣、傭金、壓價和迎合委託方的主觀意見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不負責任地許諾在1周內可同時完成4個大中型火電廠的評估全過程(從前期輔導申報資產明細表、現場清查核實評估至後期出評估報告)。
1.3 有些評估機構為了追求「低成本、高效益」,不正視電力資產的技術和資金雙重密集型的特點,組成以非電力專業評估執業人員為主體的評估班子,搞「千瓦造價」的數字游戲,自欺欺人編出一份所謂「詳實可信」的評估報告。
1.4 有些評估機構的評估執業人員,對不同的評估目的,不同的資產,採用千篇一律的評估方法。如在評估中單一使用重置成本法,對運用該方法應考慮的各種影響資產現行價值的因素缺乏分析,測算重置成本時過多使用指數調整法,評定成新率時機械地搬用年限法,導致某火電廠(2×350mw)初評的2份評估結果竟相差3個多億。
1.5 目前通用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設有考慮到電力資產具有流動資產簡單而固定資產復雜(整體配套性強、可比性差、地區差異大、可替代性低等)的特點,因此,在許多方面不適用於電力資產的評估。且目前的電力資產評估基本上還限於帳上有形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的清查重估,而電力專有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常因基礎數據不全、不準無法評估而流失。對如何應用收戚埋益現值法或市價法評估電力資產沒有深入研究。因而評估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差,越來越不能適應日趨復雜的評估工作要求。
1.6 評估執業人員流動性較大,且外聘的電力灶仔備評估專家隊伍良莠不齊,他們對評估的基本理論、法規、政策不熟悉,技術操作不規范,崗位責任心不強,個別的還弄虛作假或玩忽職守,加上一些評估機構對外聘專家資質審查不嚴,因而沒有搞過核電的去評估核電也就不足為奇了。
2 風險對策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必須採取有效的對策遏制風險的增長。
2.1 參照有關隱毀法律和規定,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到電力資產評估,普遍推廣並嚴格管理電力資產評估項目的招投標工作,確保這項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和健康、規范、有序,從源頭上杜絕一切不正常的競爭。
2.2 加強電力資產評估理論的研究,總結電力資產評估的規律,制訂出科學的電力資產評估准則或規程,從方法上和程序上對電力資產評估做出科學規定,對各類電力資產評估提出規范性的指導意見,使我國的電力資產評估業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的方法體系。
2.3 加強電力資產評估隊伍建設,以保證其執業水平與電力資產評估行業的要求相適應。為此,一方面要篩選有資格參與電力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並對其評估執業人員進行電力資產評估專業知識的培訓,增強他們的風險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及職業道德。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綜合素質較高的電力資產評估的專家隊伍,並對他們進行資產評估理論、法規、政策教育,通過評估實踐,組織引導他們與評估執業人員一起為電力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4 發揮資產評估行業自律監管職能,加大電力資產評估法則監管的力度。對從事電力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實施等級制度,對電力資產評估報告實施專家評審制度,對電力資產評估中嚴重違紀事件予以通報、曝光,甚至依法追究責任,從而促進資產評估機構加強自身建設,端正執業道德,不斷提高電力資產評估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㈥ 當前中國企業最常用的評估方法有哪些這些評估方法有哪些優缺點
企業估值是將企業的全部資產作為評估對象的價值判斷和估計過程。成本加和法、市場法和收益法是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本文針對傳統估值方法的缺陷,探討了經濟增加值估值模型和期權定價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運用。
一、企業價值評估傳統方法的缺陷
成本加和法是從投入角度,即資產購建的角度,未考慮資產的實際效能和企業運行效率。同類企業只要原始投資額相同,無論效益好壞,其評估值都相同,甚至效益差的企業估值高於效益好的企業。同時,該方法通過對資產負債表的項目逐個考察得出企業的總價值,容易忽略商譽等組織資本。
市場法是利用產權市場上與被估企業相同或相似企業的交易及市場成交價作為參照,通過被估企業與參照企業之間的對比分析,進行必要的差異調整,修正市場交易價格,從而確定被估企業整體資產價值的方法。市場法應用的主要困難是可比企業的選擇,而且市盈率、市凈值率等評價指標要求具備活躍、成熟、規范的證券交易市場條件。目前國內企業整體評估還不宜採用市盈率乘數法,只能作為輔助方法或粗略估算方法。
從投資人及企業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業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為企業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未來整體資產的獲利能力,而不是現存資產的多少。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估企業整體價值的方法是折現現金流量(Discounted Cash Flow,DCF)法。該方法應用的假設前提是企業經營持續穩定,未來現金流序列可預期且為正值。使用WACC法確定折現率還必須具備企業經營風險相同、資本結構不變及股利分配製度穩定等嚴格假設。這些假設條件限制了DCF法在評估實踐中的運用。首先,對於當前存在經營困難的企業或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而言,企業當前現金流或收益往往為負,而且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為負;其次,DCF法只能估算已經公開的投資機會和現有業務未來的增長所能產生的現金流,沒有考慮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各種投資機會,而這種投資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企業的價值;第三,對於擁有某種無形資產,但目前尚未利用,預期現金流量難以估計,往往會低估企業液襲價值。
二、企業價值評估經濟增加值模型
經濟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是由StemStewart於1991年提出的用於評價企業財務經營業績的指標。其為企業凈經營利潤減去所有資本成本的差額。如果差額為正,說明企業創造了財富;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族埋野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EVA指標的特點是從股東角度重新定義企業的利潤,考慮了企業投入的所有資本(包括權益資本)的成本,因此能全面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的真正盈利或創造的價值,對全面准確評價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經濟增加值EVA=息前稅後凈利潤-全部資本成本
=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報酬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從上述EVA的計算公式可知,當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超過資本成本時,EVA大於零,表明企業的經營收入在扣除所有的成本和費用後仍然有剩餘,該剩餘收入歸股東所有,股東價值增大;反之,表明企業經營所得不足以彌補包括股權資本成本在內的成本和費用,股東價值降低。可見,EVA與股東價值成同方向變化,追求EVA最大化即股東價值最大化。因此,基於EVA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企業價值應等於投資資本加上未來年份EVA的現值,即:企業價值=投資資本+預期EVA的現值。
EVA模型與DCF模型本質上是一致的。假定企業初始投資為Io,第t期稅後營業凈利潤為NOPAT1;第t期新增投資資本為AI1,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WACC,則企業價值計算公式為:
EVA模型能有效衡量公司任何單一年份的經營情況,而DCF模型難以通過對實際和預計現金流量的比較來跟蹤企業經營期投資資本的情況。任何一年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金的隨意投資,都會影響現金流量及折現值,管理者容易為了改善某一年的現金流量而推遲投資,使企業長期價值創造受損。而EVA模型不考慮前後年度資本隨意投資額的大小,僅確定單一時期的預計EVA,並同實際產生的EVA對比分析,真正從「創值」而不是「創利」出發評估公司價值,因而有利於更真實完整地評估公司價值。
三、企業價值評估期權模型
在評估具有較高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創業企業,傳統的估價模兆喊型往往會低估其價值。這類企業處於創業階段,產品和技術單一,沒有取得銷售收入或銷售收入比例很小,凈現金流為負,而且可比公司甚少或者說很難從公開市場上獲得可比信息,DCF模型和市盈率模型使用困難。但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強大生命力在於其具有及時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同時也具備充分運用這種機遇的實力,這種獲得未來巨大現金流的機會才是創業企業的價值所在。
期權定價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l,OPM)認為,應將傳統估價理論所忽略的「管理彈性」和「策略彈性」納入考慮范疇,同時考慮評估對象「不可逆性」和投資決策「可延遲性」。當凈資產大於零時,應在採用凈現值法的基礎上考慮評估對象的不確定性所蘊藏的機會。即如果企業經理人能有效管理投資計劃的不確定性,將大大提高企業價值。OPM融合了凈現值法和決策法的優點,從凈現值法中借用了估計風險值的觀點,從決策法中借用了決策節點(允許在接到信息後和開始進入下步之前作出決策)的模擬靈活性。因此,OPM較好地體現對象資產的風險性、不確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是賦予其所有者在特定時間或特定時間以前,按照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某種資產權利的一份契約。期權只包含權利而不包含義務,其持有者可自由行使買進或賣出的權利。為取得該權利,期權購買者需在購買期權時向其賣方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金,稱其為期權價格。在企業價值評估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和負債方都可能擁有期權。資產方期權包括推出、擴大、縮小、放棄、開辦和關閉項目的抉擇權,在期權成本低於其提供利潤時,資產期權增加了管理決策的靈活性,為投資創造了按低成本選擇的能力;負債方期權包括可贖回債務和可轉換債務,直接影響公司的資本成本。1973年,布萊克(Black)和斯科爾斯(Scholes)在二項式期權定價模型(The Binomial Model)基礎上,運用無風險完全套期保值和復制資產組合(Replicating Portfolio),提出了Black-Scholes期權評估模型。該公式為:
式中,c為買方期權價值,S為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E為期權的執行價格,r為無風險利率,8為標的資產年投資回報率標准差,t為距到期日的剩餘年數,N(d)為標准正態分布隨機變數小於或等於d的概率。
高新技術創業企業是一個機會的價值,相當於期權總價值中的「時間價值」。對於有一定的獲利能力、又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價值是其現有獲利能力和潛在的獲利機會價值之和。因此,可以將折現現金流模型和期權定價模型結合起來,用折現現金流模型對高新技術企業現有的經營業務所產生的預期現金流進行折現,評估出高新技術企業現有經營業務的價值,即現實獲利能力的價值;用期權定價模型對其潛在獲利機會價值進行評估,評估其潛在獲利機會的價值,兩者相加得到企業價值的評估值V,即V=企業的現金流折現值s+期權價值c。
EVA估價模型克服了傳統利潤指標忽視企業資產價值會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以及忽略所有者權益機會成本等弊端,但是EVA估價模型僅僅關注企業當期的經營情況,沒有反映出市場對企業整個未來經營收益的預期。OPM估價模型也是在一系列假設條件下(如標的資產價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標的資產投資回報的波動性在期權有效期內保持不變、無風險利率固定等)對現實問題的一種簡化和抽象,而該模型計算過程和公式較復雜,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無論是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還是本文介紹的兩種新模型,並沒有哪種方法有絕對優勢,評估師應根據不同的評估對象和評估環境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JJC200806068.去看
㈦ 淺談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淺談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企業價值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並發表專業意見並撰寫報告書的行為和過程。本論文主要研究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論文摘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產權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企業價值的理論和方法在企業改制、企業並購、風險投資、資本市場融資、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簡要闡述了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起源及發展,比較分析了對現有技術方法的適用性和特點,並提出了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在實踐應用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向。
論文關鍵詞: 企業價值評估 理論 方法
面對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戰略目標來經營企業已廣為流行,被公認為是21世紀企業的共同語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產權市場、資本市場的興起,企業價值的理論和方法在企業改制、企業並購、風險投資、資本市場融資、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企業價值理論的起源及發展
企業價值是指企業作為特定資產綜合體在現實市場條件下的交換價值, 由企業獲利能力所決定, 是企業在現有基礎上獲利能力價值和潛在獲利機會價值之和。
企業價值理論的研究首先在國外出現,1930年,費雪出版了《利息理論》一書,標志著資本價值理論的形成。在這本書中他指出,在確定性情況下,一個投資項目的價值就是該項目未來產生的預期現金流按一定的風險利率折現後的現值,此理論為企業價值理論奠定了基礎。
1963年,莫迪利亞尼和米勒提出了MM理論,該理論研究了企業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的關系,並對理論的適用性進行了探討,建立了存在公司所得稅狀態下的企業估價模型,為現代企業估價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學家對折現率認識不斷加深,使得資產組合理論、資本市場理論有了飛躍的發展。其中,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揭示了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對應關系,為人們更精確地估計企業資本化率掃清了障礙。從而使折現現金流量法成為企業價值評估的主流方法。
1974年,為彌補現金流貼現法的不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梅耶斯提出了調整現值法(APV),與折現現金流量法相比,調整現值法是―個進步,它提高了價值評估的准確率,但運算過程過於瑣碎和復雜,在實際運用上遇到很大困難。
197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邁爾斯教授提出,當投資對象是高度不確定的項目時,傳統凈現值理論低估了實際投資。邁爾斯認為高度不確定下的實物資源投資仍然擁有類似金融期權的特性,這使得金融期權定價技術可以被應用到實物資產投資領域,期權定價理論為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伏腔侍一種新思路。
1991年,思特提出了經濟附加值概念。經濟附加值是指公司的資本收益和資本成本之差。該方法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經營目標為基礎,曾成為歐美國家一些大型投資銀行基本的價值分析工具之一。但是,由於沒有形成一套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方法,因此其應用和發展受到了限制。
國內關於價值評估的理論圓讓研究出現得較晚,主要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末,但大多是譯著,且借鑒西方國家評估理論的居多。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在借鑒西方理論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研究。
二、企業價值評估基本方法及特點分析
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者改善決策。基本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每種方法都有其相應的適應性與優缺點,主要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選擇,以達到價值評估的目的缺吵。
1.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構成企業的各種要素資產按重置成本法計算的評估價值加總求得企業整體價值的方法。對於企業價值評估而言,採用成本加和法即由企業的全部資產的重置成本扣除各種貶值因素後的評估值的加和,具體是指構成企業的各種要素資產按重置成本法計算的評估價值加總求得企業整體價值的方法。
成本法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其評估結果有較強的客觀依據。一般情況下,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但運用成本法無法把握一個持續經營企業價值的整體性,也難衡量企業各個單項資產間的工藝匹配以及有機組合因素可能產生的整合效應或協同效應。在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不宜單獨運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2.收益法
收益法,也稱收益現值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企業未來預期收益並折成現值,用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收益法以預期的收益和折現率為基礎,對於目標企業來說,若目前的收益為正值,具有持續性,同時在收益期內折現率能夠可靠地估計,則更適宜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企業、收益具有周期性特點的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以及風險問題難以合理衡量的私營企業則不適宜採用收益法評估。
3.市場法
市場法是指利用產權市場上與被評估企業相同或相似企業的交易及市場交易成交價作為參照,進行必要的差異調整,修正市場交易價格,從而確定被評估企業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市場法主要有相關比率法、股票和債券價值法兩種評價方法。
市場法的最大優點在於簡單、直觀、運用靈活。尤其是當目標公司未來的收益難以做出詳盡的預測時,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顯然受到限制,而市場法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小。運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評估對象和參考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往往不盡相同,要找到與評估對象絕對相同或者類似的可比企業難度較大;其次,對價值比率的調整是運用市場法極為關鍵的一步,需要評估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技術能力。
三、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實踐應用及發展趨向
據統計,2008年~2010年,我國上市公司重大重組企業價值評估中運用多種評估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同時使用兩種方法進行評估的比例從2008年的63%上升到2010年的81%,上市公司重大重組事項最終評估結果採用成本法的比例三年平均為48%,採用收益法的比例三年平均為37%,採用市場法的比例三年平均為6%,採用綜合方法的比例三年平均為9%。2010年,採用收益法的比例為52%,採用成本法的比例為41%,收益法使用比例首次超過了成本法。
1.收益法應用日趨廣泛
收益法在全面反映企業價值方面具有優勢,其通常可將影響企業價值的各項有形和無形因素綜合考慮,得到對於企業價值相對全面的反映,並且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是從未來收益角度衡量置入資產價值,符合相關方的心理預期,容易為監管部門、投資者所接受。近年來,伴隨中國資本市場的信息積累逐漸豐富,收益法應用的技術手段逐步完善,收益法廣泛應用的條件已相對完善。
2.市場法運用前景廣闊
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較短,使得市場法應用的外部條件不夠成熟,在企業整體價值評估方面應用比例仍然較低。但是在企業整體估值方面,市場法一直是國際上較為常用的的估值方法。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及其他產權市場建設的不斷完善、市場化交易數量的提升、信息披露的規范化發展,市場法在中國的應用條件也將逐步成熟,加之專業機構的不斷技術積累與實踐探索,市場法的應用必將得到大幅提升。
3.成本法使用仍具優勢
成本法在參數選擇、方法運用等方面均更易於驗證,可復核性較強,在傳統製造業、電力、軍工等這些無形或隱性因素對其企業價值影響較小,盈利能力基本相當於行業平均水平或經營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的企業對於而言,成本法仍具一定優勢。伴隨著收益法和市場法的不斷成熟運用,成本法在企業價值評估應用中的地位將逐步淡化,適用范圍也會日益縮小。
我們相信,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估值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必將走向一個更加成熟理性的階段。
參考文獻(略)
;㈧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上市公司資產評估情況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