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解決辦法有:從學校的課程、制度方案著手、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習慣、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
1、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鬱,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為無葯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個人在群體中所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
一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在中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一些中學生只沉湎於自我實現和個人奮斗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為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幹,或觸犯到個人一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
6、厭學心理。厭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解決方法:
1、學校正規課程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的責任感、義務感。
2、學校規章制度的適應。要著重培養中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3、學校情緒生活的適應。應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積極體驗學校生活的溫暖和樂趣,防止自卑、恐懼、退縮、郁悶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4、學校人際關系的適應。教師應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交友指導。
5、學校課外活動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
6、學校集體生活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7、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課後要養成復習、預習,整理書包等習慣還是挺必要的。
8、對生活作息的適應。入學了,對原來的生活作息有所改變,但應及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中學生的健康發展標准:
1、智力發育正常。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2、穩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3、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5、穩定、協調的個性。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6、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⑵ 學生心理干預的常用方法
常用觀察法、談話法、游戲法、活動法、個案法等。
個案法。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厭學、孤僻、自卑、膽怯、逆反等「問題心理行為」,可通過多種形式,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和疏導。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在弄冊早清學生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的基礎上州沖雀,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然後根據其性格特徵採取相應的轉化措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⑶ 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及對策研究
具體包含中國與外國的對比 家庭直接的對比 社會環境的對比
首先 1.中國人因為計劃生育 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並且如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 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疼愛溺愛 造成孩子的依賴性 缺乏了獨立 在面對困難挫折時 無法承受而造成
2.一些家庭因父母原因造成離異或其他問題導致孩子從小生活過於缺少關心 內心生長不健康導致
3.部分家庭和教師對孩子更重視成棚畝績 在學校 老師更側重好同學和中伍和襪等同學 對成績差的學生有時會採取放棄態度 學生在學校受到壓力 回到家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有了代溝與誤會 一味的追求成績 對心理健康的忽視造成
也有部分家庭因為工作忙的原因 對孩子放任不管 即便成績優異 卻無法得到父母偶爾的鼓勵 久而久之也會內心墮落 自己也不在乎了
社會環境:1.2000年以後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 電腦手機電子產品的生產 生活水平逐漸走向總體小康 人們的內心的追求更多 給孩子的內心會造成不好影響 追求攀比的心理
2.網路迅速發腔激展 因為壓抑額玩游戲 漸變為沉迷於網路游戲
等等
應該定期為學生做心理講座 盡可能與教師家長溝通 把中國教育方式和國外的相連 不要太死板 讓孩子學會做選擇 學會放棄得到 學會面對困難如何應對
⑷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人際關系障礙、性心理障礙以及一些神經症的症狀問題。解決方法:先對各自的自身情況進行評估,然後通過進行團消扮沖體咨詢、或個體咨詢的方式進行。
一、學習類問題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佔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目前,學校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過大。
學習方面
(一)、厭學問題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 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學生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速度 和質量降低。只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勉強學習,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是恐 懼厭惡
(二)、學習疲勞問題 學習疲勞是指長時間連續緊張學習後由於身心過度疲勞所導致的學習效率 下降的現象。它包括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前者指肌肉與神經系統的疲勞,後者 指的是情緒煩躁、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反應緩慢等現象。
(三)、偏科 偏科是指學生喜歡的科目就刻苦鑽研學習,成績也較好;不喜歡的科目就厭 惡放棄,成績越來越差。形成偏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對學科的好惡不同。二是老師的影響。三是錯誤觀念的影響。
(四)、考試焦慮問題 考試焦慮是中學生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性適應障礙。
二、解決缺返方法:
優化社會環境,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學校要重視和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制度。
(l)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3)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咨詢。
(4)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通過校園文化拿殲藝術節、科技製作、體育活動、交誼活動、興趣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舉辦家長學校聯合學習講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家長教育素質。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方法的指導和幫助,讓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獨生子女的不良性格與行為習慣大多是在家庭中養成的,因此,我們主張要重視教育家長,應在各校普遍開設家長學校,系統地向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
⑸ 論述中學生一般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論述中學生一般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答案要點】
(1)「自卑心理」與「期望效應」
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遇到障礙和干擾而不能得到滿足時。會喪失對自己的信心。形成「自卑心理」。「期望效應」是當人們預期自己的行動將會達到某個嚮往的目標時,就會被激勵起來,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對於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要合游檔理地運用「期望效應」。教師要對學生給予積極期望,使他們改變「自我鏡像」,恢復伏團對自己的信心,從而努力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教師以極大的熱情對待這些學生,使學生處於一種和諧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受到教師的熱情期待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向上的進取心和自信心。並由此激發出巨大的內驅力。
(2)「閉鎖心理」與情感溝通
閉鎖心理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它表現為個體放棄與外界接觸的意向.處處拒絕與他人溝通。把自己閉鎖在一個小小的自我空間,總是拒人千里之外。造成閉鎖心理的原因與個體的意年的體驗和成長過程的不幸經歷有關。作為教師應更多的與學生交流情感,溝通心情,打開學生的封閉的心靈之門,向自己偵述,向自己敞開心扉。
(3)「學習心理障礙」及解決之策
①焦慮心理。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有強烈的學習願望.但學習基礎差,經常處於心理緊張焦慮狀況中,從而形成心理障礙。
②恐懼心理。學習基礎差.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任務,家長又不了解孩子學習實際,對其要求又高。孩子既怕老師檢查作業又怕家長打罵,處在恐懼中。
③對學習冷漠、絕望心理。後進生失去學好功課的信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天天混日子。
④懷疑心理。學生智力沒有問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缺乏自信。對獨立完成作業的正確性持懷疑態度。故經常抄襲作業、考試作弊。
⑤依賴心理。表現為缺乏學神廳亂習的自覺性,學習不刻苦,常常需求他人的幫助。
⑥任性固執心理。這類學生「自我意識」強,為了表現自己的「獨立性」往往和老師、家長對著干。解決的方法是:創造教育的最佳情緒和環境;對學生以心換心,做知心朋友;提高成績「一步法」,不好高駑遠;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加溫,使冷漠變熱情;通過意志強化訓練。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⑹ 如何處理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如何處理當毀派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與對策
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筆者認為:首先,青年學生應學習一些心理知識,促使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並且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有好處;其次,青年學生應了解心理健康的標准,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培養滿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統一的人格,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另外筆者認為,心理輔導也是促進學生正確的認知結構和情感與態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徑。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盡可能充分發展並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再是呼聲日緊,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所幫助。因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了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二.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為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塵缺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郁、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系不良等
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更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派余辯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並不意味著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心理健康的標准,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正確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2、滿意的心境
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於正確的認識,由於他們能一分為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悅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贊揚、歌頌沖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為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全面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准,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3、和諧的人際關系
樂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為他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為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系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於健康狀態中。
4、良好的個性,統一的人格
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保持統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禮貌而不虛偽,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5、適度的情緒,充分的理智
人與動物區別在於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須有自我控制能力,
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戰勝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復無常。
三、注重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年齡階段。要從未成熟兒童期向逐漸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轉換過程中,會產生種種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他們順利安全渡過青春發育期,並把這一時期轉化為學習的"最佳期",人生的"黃金時代"。 要了解心理輔導是什麼首先要明確,心理輔導不是什麼?心理輔導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於德育。心理輔導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教導,但倘若只有教導或只在說教,絕對不是心理輔導了。心理輔導也不僅僅是進行邏輯分析,給予忠告與建議,更不是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心理輔導也不是普通的會見,不是社交式的談話,更不是指責、批評、游說、嘲諷或恐嚇;至於用同情的態度、行為去安慰與開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輔導。
所謂心理疏導,是有計劃地協助學生發展健全的個性,防止產生偏異心理的一種教育過程。心理疏導的目標是指導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其健康發展,"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等都是心理疏導的方法,但教師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
1.學會傾聽
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心理煩悶時先和父母講的佔30%,先和老師講的僅佔3.3%,和誰也不說的.達到29.7%。是孩子們不願意與老師或父母講心裡話嗎?他們說:"愛玩是我們的天性,每當我們打完球帶著滿心歡喜、滿臉笑意走進教室時,老師總是說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可見,能不能讓孩子們說心裡話關鍵在大人。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過信息反饋實現的。心裡話的傾訴是教育的重要鏈條,因而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並以此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巧設情境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贊揚多,受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無所適從、驚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可見,心理素質已成為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和目標。學校教育理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人生新的挑戰。
怎樣克服靦腆
在日常工作當中,容易臉紅,說話小聲等都被看作是靦腆的表現。靦腆的人在與陌生人交談時,對談什麼話,談話時目光接觸都感到為難且不自在。很難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靦腆的個性成為他們工作中的障礙,怎麼辦呢?
怎樣克服靦腆?
產生靦腆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有的人天生膽小內向,性格原因;
2、認識有誤,怕在人前出醜,有損自己的面子;
3、有的人在社交中受過幾回挫折;
4、有的人持有傳統保守思想"言多必失"。
靦腆的人被這些原因束縛著言行。
作為年輕人,靦腆的人容易錯過進取的機會,失去很多本可以交得很好的朋友,錯過上司或老師常識你的可能性,錯過施展才華,發揮才能的時機等等。那麼,如何克服靦腆呢?,
1、 努力改造個性中的消極因素。
性格和氣質的形成包含了先天後天因素,而後天的實踐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性格和氣質是可以改變的鍛煉的。多與熟悉的人交流聯系,盡量讓自己說話自在,交流自然一些。
2、 克服自卑感。
要敢於正視自己的短處和不利,但不要被那些不必要的所左右。如身體的缺陷並不影響他的才能,不懂得吃東西並不意味著不懂社交,所以,不要因為你的次要和個別的不足而導致你對自己的主要方面或全盤否定。
3、改變談話方式。
靦腆的人要改變自己與人交淡的方式.,當人際交流遇到困難時,可以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一些輕松隨意的話題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氣氛。
總之,只要有信心去改變,肯努力就能克服靦腆。
放棄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咨詢要把接納自己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強調,當來訪者自我接納時,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來訪者:
「我覺得自己不夠有領導力,雖然我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班長,但我覺得自己不夠霸氣,沒有其他人那麼有號召力。」
「我覺得自己比較挫,從大一到現在,我只拿過兩次三等獎學金,一次二等獎學金,連一次一等獎學金多沒拿過。」
「我覺得自己性格很有問題。我比較內向,常常不知道怎麼和領導打招呼。上台演講的時候,我也很容易緊張。」
「我……」
千奇百怪的說法,歸納成一句話,就是「我有問題」。
當我苦口婆心勸這些人放棄治療的時候,很多人會奇怪地看著我:
「為什麼要放棄治療?」
我只好跟他們解釋,因為很多時候放棄治療也是一種心理治療。
森田曾經說過,所有的神經症,其本質都是疑病素質。很多完美主義者都很高的目標,也有對缺陷過於執著的關注。他們會從對世界的不滿意衍生到對自己的不滿意,尤其是對自己性格的不滿意。於是他們來咨詢,千方百計想要改變他們自己。
「我有問題。」
有時候他們很自卑,因為他們確實被他們所認為的問題折磨,有時候我又覺得他們其實很驕傲,因為他們在以超出常人的完美標准要求自己,不肯放棄。成為普通人對他們而言,彷彿就是一種失敗。只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
他們同樣沒有意識到,他們前來咨詢、想要努力改進的行為本身,其實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比較繞的邏輯:
你的問題是懷疑自己有問題——>你來咨詢——>證明或強化你自己有問題——>問題加重
放棄治療——>你改變了對自己和對缺陷的態度——>你不再糾結於自己的問題——>問題逐漸好轉
這么看,放棄治療也許就是他們需要的一種心理治療。它有一個別名,就叫接納自我。
當然放棄心理咨詢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放棄在生活中隨時准備接受治療的焦慮姿態。放棄治療後這種氣定神閑的姿態,正是很多來訪者來治療時想達到的目標。
可能有人要問,追求進步怎麼也有錯了?如果我們都放棄治療了,那還怎麼進步?
錯在我們把對自己的不滿和焦慮當作推動自己進步的動力不肯鬆手。它有時候是一種動力,但並不盡然,而且還有副作用。
真正的進步不是那麼焦慮的自我懷疑,而是帶著自我接納體會進步的喜悅。真正的進步不是被對自己的不滿和焦慮驅趕著,而是被美好目標吸引著。真正的進步都不那麼著急,我們默默努力耕種,耐心等著它開花結果。如果我們真有病,我們也是帶著症狀投入地生活,相信成長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這是自我接納的涵義。
如何消除緊張情緒?
緊張是很常見的情緒,除非你有心理問題,否則你總會遇到緊張的情況。但是有些人很擅長應對緊張,有些人卻面對自己i的緊張卻無所適從。也許你要問如何能消除緊張情緒?我們來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你也可以學會應對緊張。
按摩太陽穴和額頭: 我建議你學一套眼保健操,在疲勞的時候做一套操,這樣太陽穴和額頭都會得到按摩,你的緊張情緒也會緩解。
肌肉反饋法: 通過肌肉放鬆,反饋放鬆信號到大腦,然後大腦控制的緊張情緒也能得到緩解。具體的做法是兩只手攥緊,手臂也要用力,你甚至可以全身用力,綳緊每個肌肉,堅持一分鍾,或者你你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等你感到疲憊的時候,放鬆肌肉,舒展四肢,什麼都不要做,停留幾分鍾。如果你感覺緊張還在,你可以再重復上面的緊張——放鬆的過程。
意象對話法: 名字提起來比較抽象,實際上我們使用這種方法來緩解消極情緒。具體做法就是在出現緊張的時候,你要對自己說一些勸慰的話。比如即將進入考場,你肯定會感覺到緊張,你就要告訴自己,誰都會緊張的,而且適度的緊張會提高我們的考試成績。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人都能靈活的使用意象對話法。
宏觀微觀轉換法: 這種方法做起來也很簡單,我們在思考一些宏觀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緊張,比如你在給一個學期做學習計劃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緊張,這是因為你想到一個學習要完成那麼多事情,壓力自然就產生了。為了減少緊張,我們可以將宏觀的事情微觀化,不要做整個學期的計劃了,做一個星期的計劃,做完一個星期的計劃以後,就去執行,一個星期以後,完成這個計劃。然後再安排一個星期的計劃。這樣就是一個微觀化的過程。
幽默一點: 幽默對消除緊張有神奇的效果,研究發現那些處於緊張狀態下的人往往更容易發笑。實際上發笑就成了發泄緊張的一種方法。所以在緊張的時候聽一聽郭德綱的相聲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你可以將其表現出來達到緩解緊張的目的。
焦慮緊張時,不要遷怒他人: 沒有什麼事可以比遷怒他人更損害自己的。因為,這只會導致更嚴重的情緒緊張。緊張時更應該注意多休息。不管白天的精神壓力如何,夜晚的時候,無論如何要讓自己保持心境平和,因為緊張會導致失眠,精神會因之更加緊張。
除此之外,實驗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威廉華特曾提出了克服緊張心理的「內視法」, 也就是說,在你極緊張的時候,可以先找個無人的角落,暗暗地把自己的緊張情緒說出來:「我很緊張,我很害怕,我很無措。」當把這些事實說完後,很多人發現,緊張情緒竟然得到了有效的緩解。這就是壓力得以釋放的結果了。
緊張,也是因為你的青澀。每個人都有青澀之時,每個人一生都嘗試過「緊張」的滋味。當你的心縮成了一團,不防跟自己說說那個笑話「我叫不緊張」,呵呵一笑間,心,放鬆不少。
;⑺ 如何進行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等等一系列的社會變化,影響青少年心理成長的社會心理因素也越來越多。那麼面對當下青少年心理危機逐漸增多的現象,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對此進行干預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干預策略。 進行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可以借鑒國外臨床心理學家提出的危機介入策略。 (1)精神支持。給當事人適當的鼓勵,贊同他的決定,談手錶明你對他充滿信心,使其堅信自己有處理危機的能力,給以精神激勵和支持。 (2)提供宣洩機會。給當事人提供宣洩的機會和途徑,有助於疏導那些可能會造成自我毀滅的情感,如憤怒、恐懼、憎恨等不良情緒。 (3)給予希望和樂觀精神。選擇恰當的時機使當事人看到希望,使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應先鼓勵精神沮喪的當事人訴說心中的真實情感,再給予希望和樂觀。 (4)有選擇的傾聽。可以有選擇地聽取當事人的交談,如可忽略他的閑聊部分,當其開遲辯始談到情感時,你就可以有所反應。 (5)勸告、直接建議和限制。對陷入困境情緒思維混亂的心理危機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勸告和建議,碼侍缺防止和限制不利的情況發生。但針對青少年學生某一方面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策略,應根據其復雜而具體的情況,全面而系統地做好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調解他們出現的心理危機。 根據廣大青少年不同心理危機的表現,對應的干預策略和途徑肯定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此我們只能為大家進行部分比較常見策略的介紹,具體問題可具體與心理專家探討。
⑻ 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對策
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對策
就絕大多數中學生而言,心理問題只是一個成長中的煩惱,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心理疾病,作為教師只要正確引導,去和中學生交朋友,讓他們說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和不愉快,加以引導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筆者在教學和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和分析。
l普遍的厭學心理現象
當今中學生存在著普遍的厭學心理,即使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同樣不笑畢州喜歡學習,每到放學、雙數旅休日、長期寒暑假,他們都高興的不得了,像出了籠的小鳥。形成學生普遍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當今中考、高考制度以分定終身的原因,有社會上讀書無用、上大學找不到工作,沒有文化也可以掙大錢等負面的輿論影響,也有中小學生課程難度大、作業量大、學習生活枯燥、師生關系不和諧等原因。總之,上學就是爭取高分數,為了分數,不惜犧牲一切,家長、學校、教師同仇敵梢,一門心思追求分數,使原本活潑輕松的學習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把學習變成一種遭罪,這樣學生怎能不厭學呢。
針對學生的厭學心理,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第一戰線應該做的是:積極宣傳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特別是《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等,在教育日常工作中要切實貫徹素質教育,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轉變觀念,拉近師生距離,把學校生活開展的豐富多彩,喜聞樂見,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學中有樂,在樂中學。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枯燥、乏味、疲勞、遭罪的現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不管是哪方面的特長、愛好和取得的進步,我們都要熱情鼓勵、積極支持。
2同學之間的'不正常交往
中學生由於涉世不深,在相互交往中經常會出現問題,一是不分是非善惡、打架斗毆、上網玩游戲;觀看不健康書籍、影像;甚至偷盜等。二是男女同學之間關系的碰蔽交往,嚴格意義上算不上"早戀"只是青春萌動中對異性的好感,但是現代中學生不再含蓄,把自己的感受直截了當地表露給對方,在學生中寫信、傳紙條等表達愛慕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三是拉幫結派,不是樹正氣而是鬧歪風,不是講學習,而是鬧矛盾。你看不起我,我諷刺挖苦你,搞小幫派,小團體,鬧得班級烏煙癢氣,沒有凝聚力,不好管理。
針對這些現象,學校和教師在管理上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從心靈深處去愛撫他們,讓他們說出心理話,信任老師,最終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對上述學生心理,他們可能不一定是主觀上去故意犯錯誤,由於環境或特定對象的存在,使他們出現了心理偏差。如果家長、老師能細心觀察,不急不燥,做好工作,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3關注單親家庭或打工家庭孩子成長
當今社會,單親家庭、元父母靠祖父母或親屬撫養的孩子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靠祖父母或親屬照看,這些孩子缺乏家庭溫暖,平時無人管教,或者因心理陰影使孩子心理扭曲,他們不服從教育,有抵觸情緒,對家庭、社會、學校不滿,甚至充滿敵意,即使學校給予充分照顧,免除費用,多方面關懷,但他們仍感覺前途渺茫,沒有出路,個別甚至走上自殺死亡的道路。
針對這些孩子,老師要特別關心愛護,給以父母的關愛,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溫暖他們,其實他們很可憐,也很自卑,他們渴望關懷、渴望尊重、渴望取得好成績、渴望得到大家的承認,對待這些學生教師要共同努力,不能只有班主任努力而課任教師不管不問,要形成全員教育的氛圍,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全社會的溫暖,而不是哪個人的溫暖,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4攀比心理
有一部分學生,由於家庭條件優越,不管學習成績如何,平時就比吃穿打扮,看誰有錢,整天鋪張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有的學生家庭並不富裕,也沾染這樣的壞習氣,過生日請客、送禮品,注重交往,整天被處理各種關系糾纏著。
針對這樣的學生要大力開展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活在世上不只是為了吃穿玩樂,交朋友,還要有更高人生追求,只看到眼前的低級趣味是沒有出息的,也不會成就大事業。對這些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讓他們多學習那些名人、偉人的事跡,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最終成才。
5獨生子女的小皇帝思想
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嬌慣、自以為是、小皇帝、小公主思想嚴重,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合群,昕不得半點批評,受不了半點委屈,有時家長甚至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昕吃虧,寧可打壞別人拿錢看病,自己別吃虧就行。導致教育工作難傲,出現矛盾和糾紛難處理現象。
針對這樣的學生和家長,要大力開展團結協作,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人是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相互不交往,也不可能只以一個人為中心,畸形的自尊是不可取的,要學會與人相處,和平相處,禮貌互讓,而不能唯我獨尊,傷害別人。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的初淺認識,在中學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要想幫助他們克服這些不健康心理,和諧快樂地生活、學習、成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研究,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使我們的教育充滿陽光,使學生鍵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