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科學研究方法和技巧

科學研究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3-04-22 17:13:01

『壹』 我們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也學到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和實驗技巧,例如:①在研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

(1)物體下滑,撞擊木塊,通過木塊撞擊的距離來反映物體動能大小.這是轉換法.
(2)音叉振動幅度很小,通過乒乓球的彈起反映音叉振動,方便觀察.
(3)「曹沖稱象」的思想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相似,通過排開液體的重力反映物體浮力的大小.
比如可頃睜圓以阿基米德就是早襪通過此方法,測量出國王皇冠的密度.首先測量皇冠排開液體的重力,然後計算得出其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皇冠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分雀塌析其密度的大小.
(4)平靜的水面對光線反射的效果與平面鏡類似,所以可以將水面看成平面鏡.這是物理上常用的類比法.
同理,在定滑輪中,定滑輪的動力臂和阻力臂都是圓的半徑,兩者相等,屬於等臂杠桿.
故答案為:
(1)轉換法;
(2)方便觀察;
(3)阿基米德原理,測量皇冠的密度;
(4)等臂杠桿.

『貳』 科學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特徵:

1、源於研究實踐;

2、引導研究進展;

3、超越具體領域;

4、構成獨立學科;

5、呈現藝術特徵。

科學研究方法是人念猛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運用的、符合科學一般原則的各種途徑和手段,包括寬喚在理論研究、應用研究、開發推廣等科學活動過程中採用的思路、程序、規則、技巧和模式。是人類在所有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所運用的全部正確方法

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假設與理論,實驗與觀察,非邏輯方法和邏輯方法,數學方法,"三論"(控慎高凱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與系統科學方法。

『叄』 什麼是科學方法

什麼叫科學?

「科學」本該是一個人類可信之真理;設立「科學」目的是能告訴人們宇宙中的一些事實存在、而真實真誠地解剖人們還不知道的許多事。可是達爾文的捧場們改變了「科學」含意的方向,它不是發現了不可知的事實存在去深入地研究、去探索,而是比平民百姓更簡單扼要──丟掉。凡看不見的、想不通的、不能放進實驗室的不管多麼真實,統統擱置起來。或稱為宗教信仰、迷信或唯心,一掃帚掃進垃圾箱,打入死胡同,自己不進去也不允許別人進去。「達爾文」的概念成了高於一切的科學代名詞,所以人們期望的「科學」延續150多年來直到今天,世上才會有那麼多的未解之謎。許多所謂「科學」現今已成了兒戲,完全失去了「科學」的價值。達爾文的「科學」應擔負的工作僅僅只做了農民種蕃茹的哪點水平。一個明亮整潔的房間,因為燈泡的污垢使人模糊不清,看不見真相,連累了真正的高科技成果也受委屈。

人類若要真正的達到進步,首先要改掉「科學」含意的內在性,或者就乾脆用更恰當的詞來代替這二個字,讓人得著真科學、享受真知識。

地球上的生命決不是「進化論」隨機演化的結果, 科學地研究地球人真正起源絕不能單純從生物斗爭學角度進行,而應該從多元角度包括無形性、超然性著手研究。否則本屆人類將永遠得不到科學的實質,而只知道有「科學」這個詞罷了。

不管是與不是,人類一般都不會去思考、還能聽到算是表現身份最偉大的開口詞:「我只相信科學」,當然這是好的。一般會講這話的人都還自認是「有知識」的,殊不知這「科學」只不過是在奧秘的現成宇宙中進行探索,發現一點點蛛絲馬跡的一門學科;講得簡單點,「科學」就是孩子用舌舔水果糖;這顆是香蕉糖,哪顆是巧克力,而且還常常是錯誤的。誰能讓人看見真實、引人走進糖果廠呢? 特別是「弱肉強食」的「進化論」作為生物學混入科學隊列後,人類已經暈頭轉向,是非難分。

北京猿人生活年代在教科書上教授人類這么多代,現今發現教科書傳教人的年代誤差20多萬年;

構成生命的蛋白質分子必須有水分才能保持三維結構的固有觀念,現今發現是錯的;

歷史以來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雄孔雀漂亮的羽毛是為了吸引異性;變色龍變色是為了與環境融為一體,達到隱藏自己、蒙蔽敵人的目的。然而,現今發現這兩個觀點似乎都不準確……等等。

2006年8月15日《都市快報》23版文章說:說起來不相信,天門學家不清楚什麼是行星。……太陽系行星可能有8個,也可能有50個,現有教科書都將全部改寫……。

教科書上的許多有關科學論述根據現今的科學發現,換句話說很多都是假的,但是,又無力改寫。許多方面連大文學家也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知識。還有以人類現有科學水平和手段尚還無法解釋和證明的許多難題,但又確實存在。天下也沒有一位真正的科學家敢說:宇宙中的一切我都能回答;也沒有一本稱「科學」的書敢寫上「絕對正確」。

在這天外來客「智能活體」頻頻出現的今天,誰會說:我只相信科學,就不相信有「天外來客」呢?

在這天外來客「智能活體」頻頻出現的今天,誰能解釋:世界上從古到今,人類所有文字信息中,有哪一本的經典明白解釋過宇宙的「天外來客」呢?

若是細心地去研究人間的天門學、地理學、中外歷史學、生物科學、宗教信仰、歷史以來在世上的所有文字元號中,你會驚奇地發現,真的還有一本書與被人類科學所發現的宇宙事實竟然如此地一致;

「瑪雅人」、「諸世紀」……等等預言的准確性轟動了全球,引起了各界人氏的佩服。但人類真正的預言卻就在人們眼皮底下、被人們歸類到「宗教信仰」的、而且早就交給人類,從起初到未了的這本書:那就是遠超「宗教信仰」和「科學」、也沒有任何「科學」可與之相提並論的《聖經》。

頂尖物理學家杜林白在《一個科學家的故事》結論道:「作為一個科學家,我已將《聖經》在生活中做了多次試驗。現在我完全相信:它是名符其實的正確無誤的神的話語。對任何想了解這本書的人,這本書向他們揭露了宇宙所有奧秘。」

大科學家牛頓說:「我們看上帝的《聖經》是最崇高的哲學。我從《聖經》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實多過任何屬世的史書。」

『肆』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各類研究方法:
1. 經驗性方法
(1) 觀察法
從觀察進行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又稱肉眼觀察和儀器觀察)。
所謂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隨著觀察工具的發展,儀器設備的出現,在觀察者和觀察對象之間出現了中間環節——儀器。儀器在觀察方法中的使用,使人們的觀察能力大大躍進了一步,由直接觀察發展到了間接觀察。直接觀察的優點是感官能夠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直接作用,可以避免由於運用中間環節——儀器所引起的誤差。但是直接觀察有它的局限性,它使人們只能觀察分辨5——100U左右的點,只能聽到200——2000赫茲頻率范圍具有一定音響的聲波。因此,由直接觀察發展到間接觀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
所謂間接觀察,是指藉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隨著儀器和技術手段的發展,間接觀察的范圍大大向前推進了。
在宏觀方面搏滲,在1608年伽利略使用最原始的望遠鏡對天體進行觀察,當時只能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圓缺;而今天使用直徑6米的天文望遠鏡,卻能觀察到距地球三十億光年的遙遠天體,使人們的視野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至於把人們的視野擴大到二百億光年之遠天體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則把人們的觀察能力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
在微觀方面,由於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人們觀察分辨能力提高了五百倍,能觀察到0.2U的物體。而電子顯微鏡的出現,則把人們的分辨能力提高了一萬倍,在理論上能夠分辨0.018A°的點,比最小的原子直徑(H=1.06A°)還要小。
從觀察描述的結果來看,可以分為定性觀察(質的觀察)和定量觀察(量的觀察)。
所謂定性觀察,是指對所觀察的對象進行性質和特徵方面的描述。這是觀察方法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這種觀察在動植物分類學、地理學、傳統生物學等學科中運用比較廣泛。如動物分類學常常要描述動物的體形、四肢、頭胸腹等形態特徵,以便進行分類。
所謂定量觀察,是指對觀測對象的位置遠近、體積大小、運動速度快慢等數量方面的觀測或測量。這種觀察在天文學、物理學和技術科學中運用較為廣泛。如天文學中對遙遠星球的位置、運行軌道的觀察等,技術科學中對各種物理量的定量觀測。隨著各門科學向精密科學發展,定量觀察愈益顯得重要,數學方法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也正反映這一特點。
觀察方法從定性向定量的發展,是人們認識能力、觀察水平的提高。對觀察事物能夠作定量描述,表明了人們從認識事物的特性、特徵向更深層次的本質認的發展。如人們對紅橙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定性辨別的認識,發展到各種顏色是由於各種物體所吸收的光的波長不同所引起的認識,這在認識層次上是一個飛躍。
從觀察者的空間位置來看,又可分為地叢段面觀察和空間觀察。
所謂地面觀察,是指觀察者在地球表面上所進行的觀察。當科學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觀察手段還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的作用時,在有些領域中觀察所獲得的資料,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地震的觀測、星球的觀測等。
所謂空間觀察,是指在宇宙空間所進行的觀察。由於空間技術的發展,遙測遙控手段的出現,設立了能夠擺脫地球引力作用的星際飛行器和避開大氣屏障的空間觀測站,這種觀察手段所取得的資料,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宇宙、天文、氣象、地震等情況。近年來,宇宙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與空間觀察手段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另外,觀察還可以根據觀察者的自覺程度分為:自發觀察或被動觀察、誘發觀察或主動觀察等等。
(2) 實驗法
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相比較所不同的是,實驗方法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或模擬的特定條件下,排除各種干擾,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實驗手段的日益提高,實驗方法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按照科學實驗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分為許多種類型。
①以實驗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不同作用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析因實驗、判決實驗、探索實驗、比較(對照)實驗、中間實驗等。
析因實驗是指為了尋找引起某些變化或結果的原因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結果中去找出未知的原因。科學史上這種例子很多。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細菌學科尼科爾根據醫院里斑疹傷寒病人經過衛生措施而沒有傳基鄭脊播這一事實斷定,這種病是以體虱為媒介的,後來經過實驗證實了這一推斷。
判決實驗是指為了判定某種假說是否正確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能夠宣判這一假說的前途命運。經過這類實驗,假說就可以被證實或被否定。如吳健友將鈷60冷卻到0.01K的情況下,排除了熱運動的干擾所作的實驗就是對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微觀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假說的一種判決實驗。
探索實驗是指創設一定的條件來達到某一目的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原因來發現它將產生的未知結果。如英國科學家戴維(1778——1829)在真空中使兩決冰在水的冰點上互相摩擦,結果冰融化了,證明了冰融化所要求的熱是由於摩擦產生的,推翻了「熱素」說。
比較(對照)實驗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組群進行比較,一個是「對照」組,作為比較的標准;另一個是試驗組,是進行某種試驗而採取的一些措施,通過一些實驗步驟,然後觀察其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得出這種措施對研究對象所產生的影響。這種方法的特點往往運用於生命科學中,如醫葯學中新研製的葯品療效的試驗,農業科學研究中的田間試驗等。
中間實驗是指在科學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生產應用前必須進行的一種模擬生產條件的實驗。這種實驗方法一般應用於農業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試驗中比較復雜、規模又比較大的研究項目,以便通過中間實驗來最後確定其科研成果能否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價值。
②從實驗結果的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和結構分析實驗。
定性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性質及其組成部分而安排的實驗。其目的就是為了判定某種組成部分是否存在,或是否起作用。它的特點是回答「有沒有」或者「是不是」等問題。這種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科學史上很多著名的實驗都屬於定性實驗,如戴維用氧化二氮作麻醉劑的實驗,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實驗等等。
定量實驗是指在測定研究對象的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測定各組成成分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含有某一組成成分的數值等實驗。在化學實驗中,往往不僅要了解某一化合物的化學組分,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確定其各組分的含量,或者了解化學反應中各組分參與反應的消耗量,或者了解各組分的最佳配方比例等等。在物理學實驗中往往要確定某一物質的物理特性,如溶點、沸點、冰點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學常用數值等,這些都屬於定量實驗的范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就是在大量定量實驗基礎上,建立氧化還原理論的。
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雖然是不同性質的實驗,但是它們之間又是不可割裂的。定性實驗是定量實驗的基礎,只有在確定了某一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後,才能進一步測定其含有的數值。同時,也只有經過定量實驗,才能對這一物質的整體性質有所了解。因此,從定性實驗發展到定量實驗,這是認識不斷深化的表現。特別當定量實驗與數學方法相結合之後,它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運用的范圍也日益廣泛,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實驗方法離不開儀器的幫助,而儀器的精密度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這對定量實驗尤為突出。定量實驗的精確與否,又會直接引起研究對象性質判別上的差異。
結構分析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空間結構狀況並對其進行分析而安排的實驗。它既有定性的一面,也有定量的一面。如沃森—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苯結構的實驗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實驗方法還可以按照實驗場所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地面實驗、空間實驗、地下實驗等。還可以按照實驗對象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生物實驗等。總之,實驗方法根據其分類的標准不同可以進行多種區分。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實驗方法的種類將不斷豐富。
(3) 訪談法
訪談,就是研究性交談,是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搜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准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較復雜的問時需要向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類型的材料。
適用范圍:訪談法收集信息資料是通過研究者與被調查對象面對面直接交談方式實現的,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訪談廣泛適用於教育調查、求職、咨詢等,既有事實的調查,也有意見的征詢,更多用於個性、個別化研究。
訪談研究法的優點: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導深入交談可獲得可靠有效的資料;團體訪談,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與會者可放鬆心情,作較周密的思考後回答問題,相互啟發影響,有利於促進問題的深入。
訪談研究法的缺點:樣本小,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無法控制被試受主試的種種影響(如角色特點,表情態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訪談法一般在調查對象較少的情況下採用,且常與問卷法、測驗等結合使用。
訪談的技巧
(1)談話要遵循共同的標准程序,避免只憑主觀印象,或談話者和調查對象之間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關鍵是要准備好談話計劃,包括關鍵問題的准確措辭以及對談話對象所做回答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備:①談話進行的方式,②提問的措辭及其說明,③必要時的備用方案,④規定對調查對象所做回答的記錄和分類方法。
目前往往出現的問題是,訪談時總想跳過制定談話計劃這一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事先准備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預期效果。一個不願思考問題、不善於提出問題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難有成功的希望的。
(2)訪談前盡可能收集有關被訪者的材料,對其經歷、個性、地位、職業、專長、興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訪者能否提供有價值的材料;要考慮如何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訪談時要掌握好發問的技術,善於是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善於隨機應變,巧妙使用直接法————開門見山,間接法等。
(3)關於訪談所提問題,要簡單明白,易於回答;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范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談話內容要及時記錄。記錄也可以用類似下列表格整理談話材料。
(4)研究者要做好訪談過程中的心理調查。如,為了使被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於溝通,消除誤會隔閡,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關系。研究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其中關鍵是以誠相待,熱情、謙虛、有禮貌。有時訪談的失敗正是在於溝通不夠。
如有人想對師范生職業理想狀況進行調查,採用訪談法。問:「你為什麼報考師范?」答:「喜歡」「你爸爸媽媽支持你報考師范嗎?」「支持」。「周圍親戚朋友是什麼態度?」「不反對」。結果談話進行不下去,真實材料沒有收集上來。
為防止被調查者出現反應效應,可先用非正式談話溝通感情。
至於如何開好調查會,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選擇好對象。參加調查會的人數不要太多,一般參加人數以6至12人為宜;參加成員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參加者在學歷、經驗、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況盡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與會者的個人問題,避免觸及個人隱私而適成被動局面。
第二,擬訂好問題。問題設計要具體,如有可能,可事先發給每人發言討論提綱,讓他們事先做好准備,並約定好開會時間和地點。臨開會前應追發一個通知。
第三,要創造一個暢所俗言的氣氛。座談會要按計劃進行,目的明確,中心議題要集中。視具體情況,也可根據調查課題的需要臨時提出提綱上沒有的問題,讓與會者作答。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氣氛。討論中若發生爭執,如果爭執有利於課題的深入,支持爭執下去;爭執與結論無關,要及時引導到問題中心上來。主持人一般不參加爭論,以免堵塞與會者的思路。主持人應以謙虛平等的態度,詼諧親切的語言,爭取與會者的合作。
訪談的類型:訪談的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訪詢問,即個別訪談(indivial interview),也可以開小型座談會,進行團體訪談(group interview)。
(4) 問卷法
問卷調查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問題編製成問題表格,以郵寄方式、當面作答或者追蹤訪問方式填答,從而了解被試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所以又稱問題表格法。問卷法的運用,關鍵在於編制問卷,選擇被試和結果分析。
問卷類型及問題形式結構型、非結構型、綜合型。
問卷的設計過程,是研究者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編寫問題和形成問卷的過程。編製程序包括下列步驟:
明確研究目的,根據研究目的和假設范圍收集所需資料,並確定調查對象;
列出問卷調查所需研究問題的綱要,確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問卷類型;
圍繞主題草擬問題,列出標題和各部分具體項目;
徵求有關人員、專家的意見,修訂項目;
試測,從總體樣本中抽取30——50人為試測樣本,以檢查問卷表述的方式、項目、內容能否被受試才所理解,並求出信度、效度;
再修訂。根據試測結果,對項目內容、排列方式加以改進,然後列印;
結構型試卷
結構型,也稱為封閉式問卷,是把問題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許在問卷所限制的范圍內進行挑選。
例如:「你購買××牌電扇的主要原因:①價格便宜;②保修期長;③看到電視廣告宣傳;④聽親朋介紹;⑤樣式時髦。」這是固定應答題,對指定答案方式的回答。
結構型問卷包括是否式、選擇式、評判式、劃記式三種問題型式。
是否式:把問題可能答案列出兩極端情況,從中擇一,「是」與「否」,「同意」與「不同意」。
評判式:每個問題後列有許多答案,要求被試依其重要性評定等次,所以評判式也叫排列式、編序式,是用數字表示幾種答案應排列順序。
劃記式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別作記號「√」或「×」。這是一種核對表形式。在核對表的細目中,被調查者通過選擇一個提供選擇的答案來回答,與選擇式、評判式不同之處在於。答案在連續統計上並不代表分點,而是稱名類型。
非結構型
非結構型也稱開放式問卷,問卷由自由作答的問題組成,是非固定應答題。這類問卷,提出問題,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試自由陳述。就題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問答式的。
非結構型問卷往往用於以下情況:一是較深層次的問題研究。被調查者不受研究者和題目答案選擇范圍已界定的限制,按各自在對問題的理解回答。這種問卷能如實地反映出被調查者的態度、特徵、對有關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所持看法的依據等。因此用於探討那些只能進行描述性分析的較復雜問題,以及獲得有關人士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二是在研究初期,對所研究的問題或研究的對象有關情況還不十分清楚的情況下,採用開放式問卷,來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封閉式問卷。一般做法是:在小范圍內進行問卷調查,並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在掌握相當的資料後,再採用結構型問卷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和進行定量分析。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開放式問卷調查正是封閉式問卷調查的基礎。
這種問答式問卷,搜集到的材料豐富、具體,往往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很有價值的資料。由於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難於對答案進行橫向比較,所以不易進行統計處理。
綜合型
綜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閉型為主,根據需要加上若干開放性問題。也就是說,將研究者比較清楚、有把握的問題作為封閉性問題提出,而對那些調查者尚不十分明了的問題作為開放性問題放入,但數量不能過多。經調查,在積累一定材料基礎上,問卷中的某些開放性問題就有可能轉變為封閉性問題,這也是問題設計時常常使用的技巧。

『伍』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5)科學研究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物理學的本質:物理學並不研究自然界現象的機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們只能在某些現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規則,並試圖以這些規則來解釋自然界所發生任何的事情。我們有限的智力總試圖在理解自然,並試圖改變自然,這是物理學,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學共同追求的目標。

六大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

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對於物理學理論和實驗來說,物理量的定義和測量的假設選擇,理論的數學展開,理論與實驗的比較是與實驗定律一致,是物理學理論的唯一目標。

人們能通過這樣的結合解決問題,就是預言指導科學實踐這不是大唯物主義思想,其實是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

在不斷反思形而上學而產生的非經驗主義的客觀原理的基礎上,物理學理論可以用它自身的科學術語來判斷。而不用依賴於它們可能從屬於哲學學派的主張。在著手描述的物理性質中選擇簡單的性質,其它性質則是群聚的想像和組合。

通過恰當的測量方法和數學技巧從而進一步認知事物的本來性質。實驗選擇後的數量存在某種對應關系。一種關系可以有多數實驗與其對應,但一個實驗不能對應多種關系。也就是說,一個規律可以體現在多個實驗中,但多個實驗不一定只反映一個規律。

『陸』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干什麼都是要講究方法的,現在是知識與技巧的時代,不再是以前光靠蠻干就能賺錢的年代了,好的技巧與方法能幫助人們更快更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下面我告訴大家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1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2

1、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2、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3、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分析某一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內在原因,去解釋現象對整體的影響(也就是對整體具有怎樣的功能)。

4、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5、模擬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6、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7、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8、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柒』 科學的學習方法 有什麼技巧

1、預習的習慣。預舉空哪習能夠使你聯系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課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正碼。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煉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3、課後復習的。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復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虧凳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習上有困難應盡量自己先「試一試」。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捌』 小學科學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信度:研究所測量的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誤 差:指與測量目標無關的任何一種變數或多次測量結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準確的測量結果。(接受並清楚地認識到誤差的存在以及誤差產生的原因是減少誤差的前提告迅條件。
一、簡述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選題——查閱文獻——提出假設——制定研究計劃或方案——收集資料——分析和整理材料——作出結論——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二、在運用訪談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如何接近訪談者。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行到配合。
2、如何處理拒絕、態度要誠肯
3、追問的技巧。被訪者回答含糊不清,追問就很有必要。
4、記錄技巧。1)准確記錄訪談對象所說內容2)隨時觀察訪談者的表情動作並記錄。
三、在編制調查問卷時需注意哪些問題
1、問題內容。要著眼於課題研究的內容,問題與問題之間,問題的各個答案之間,防止交叉和重疊。
2、問題的數量。一般讓被試能夠在30分鍾內完成,題目以30——50題為宜。
3、問題的排列。一般遵循原則,同類組合先易後難,先一般後特殊,先封閉後開放。
四、觀察法有哪些類型
根據觀察過程的結構性質與控製程度可分為:
1、 正式觀察與非正式觀察。正式觀察一般用於教育研究。
2、 開放性與封閉性。
3、 選擇性與非選擇性
4、 推斷程度
5、 理論參照程度
按照觀察是否有預先嚴密計劃和程序來劃分,觀察法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與非結構性觀察法。。
根據研究者在觀察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分為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五、科學觀察應滿足哪些要求
1、 安排觀察預備期
2、 不幹預被觀察者的活動。
3、 講究記錄方法
4、 集中目標
5、 足夠的時間和次數
6、 了解誤差來源,減少誤差
六、什麼是行動研究、主要特點。
行動研究就是用行動去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為了更好地行動而研究,通過研究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生活的世界。
行動研究是在社會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式,參與者包括教師、學生、校長等人,其目的在促發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及正義性、幫助研究者對實踐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組織內)之實踐工作能夠付之實施而有成效。
1、 為行動而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目的。
2、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情情境和方式
3、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
七、什麼是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內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明確解釋的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被推廣到其洞友做他情境與樣本的程度。
內部效度主要與內部的因果聯系相關,外部效度主要與研究結果的可推廣程度相關。
八、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實驗研究的效度?
1、實驗情景以外的事件。2、測驗效應與練習效應。(2、兒童的自然發展與成熟影響實驗效果,體自變數的作業難以區分)3回歸效應4分組誤差5失去被試
6、反應方式與反應心向。
1)隨機化控制(隨機抽樣、分組)2)設對照組控制3)對外部情境的控制4)對人為因素的控制(主試和被試)5)研究設計模式控制
九、結構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哪些類型,請就學生厭學問題的影響因素設計一套調查問卷,拳頭題目應包括結構問卷的幾種類型。
答:選擇式、排列式、是否式、尺度式。

關於技校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因為各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有厭學的現象或曾經厭學過。這份問卷目的是探尋學生厭學的原因,為幫助學生解決厭學問題貢獻一份力量。本次測試只作為一項調查活動,不記名,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希望你能如實地回答問卷上的問題。我們保證資料僅供研究決不外泄。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調查,謝謝!納衡
性別: 年級: 專業:
一、個人原因
1、你經常曠課、遲到或找各種借口請假不上課嗎?( )
A 、是 B 、否
4.你怎樣看待學習的?( )
A、學習是一種負擔B、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C、認為學不學無所謂 D、其他
5、你學習的目的是( )
A、為自己的前途 B、父母之命難違 C、大勢所趨 D、自己的興趣
6、你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可多選) ( )
A、家長期望過高 B、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 C、學習壓力過重 D、基礎太差跟不上 E、學習太單調太無聊 F、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 G、不喜歡某老師
7、當你厭學是你怎麼做?( )
A、逃課 B、上課不認真心不在焉 C、聽之任之D、找信得過的師長或朋友解決
8、你認為厭學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A被社會淘汰B、受老師的批評C、同學看不起D、學習越來越差E、從未想過
9、你是否想擺脫厭學的困擾?( )
A、會 B、不會
10、如果你認為學校不是你理想的學校是你厭學的原因么?*
A、是 B、不是 C、可能是 D、沒有
11、.你喜歡在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嗎:
A.很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太喜歡 E.很不喜歡
18、產生厭學現象與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可多選)( )
A.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
B.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孩子
C.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
D.家長放縱孩子的要求

『玖』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希望知道課題研究的方法,步驟。此問題屬於教育科研類。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開展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科研的正規的、高級的形式。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是一門既悠久又嶄新的課程,經典誦讀課程化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廣大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選擇課題
課題研究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過程,包括選擇課題、制訂計劃、實施活動、分析整理資料、撰寫報告和論文五個步驟,而選題是研究的第一步。
1、選題的基礎原則
實用性:根據目前的情況,選擇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著眼於未來。
新穎性: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
可行性: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觀條件是否具備。
科學性:必須具有事實根據和理論根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和教育規律。
2、選題的一般步驟:
(1)查閱文獻,調查研究,提出問題;
(2)擬寫課題的研究方案;
(3)課題確立,提出申請,填報項目議定書;
(4)開題論證。學校舉行課題開題報告會可以請省、市專家作專項指導。
3、選題的具體方法:
(1)根據形勢需要同步選題,注意切合自己的實際。
(2)隨機性選擇課題。
(3)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問題,提出選題。
(4)分解子課題。承擔子課題的研究。
4、選題應注意的問題:
(1)課題大小要適度,開始宜小一點,逐步再擴大。
(2)研究的問題要明確,要清楚要解決什麼問題。
(3)選題要揚長避短,緊密結合本職工作,聯系教學實際。
(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質,研究策略、方法多樣。
二、課題的前期論證
課題的前期論證是課題研究的准備階段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把這一過程分成三步:明確研究方向、周詳研究計劃、進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總之,通過實踐,挖掘研究方向,提煉課題雛形,設計研究課題的內容。
課題的前期論證的關鍵要完成以下幾個要素,它們分別是: 1、課題名稱的確定。 課題名稱在內容上要突出課題的重要性,准確性。名稱要醒目,要恰如其分。
2、目的的論證。 指對課題研究的目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進行分析,重點考慮通過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 3、背景論證
指的是對該課題方向的國內研究現狀的了解與簡要分析。別人已做過什麼研究,還需要做什麼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義是什麼?在此社會和學術背景上提出了該課題研究的內容,闡述了其研究的意義。
4、基礎論證
指的是課題承擔者已有的基礎的客觀的估計。它一方麵包括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經歷,成員結構合理、學術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已形成的假設或階段成果等。基礎論證也可以說是條件分析。例如:
(1)人員結構:研究人員除兩名區教研員外,其他均為第一線教師、教導主任、校長、教研組長、省級教壇新星,骨幹老師、特級教師等。(2)課題成員中有承擔過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的已結題,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備結題,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科學規范的學校管理策略。
(3)成員都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有的自製課件,有的可以製作網頁,有的還可以查找資料、分析整理、存儲相關信息,還可以自行製作錄象課。
(4)教育局領導和教研室負責人及各學校校長一貫重視教科研,倡導「科研興校」的理念,必要的經費可以保證。
(5)請省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及教科所領導、專家給予課題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三、內容設計 指課題研究的內容,不是研究計劃。內容設計要把課題從結構上分析,其包括幾個子課題,子課題又包括幾個部分,就是結構的科學樹。
四、步驟設計
將研究任務和目標加以分解,與時段結合起來,落實到人,制定分階段的操作計劃。 五、方法設計 1、課題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有:
觀察法、調查法、訪談法、座談會、實驗法、 問卷法、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模擬法、案例法。
2、著重介紹課題實驗中的常用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考察事物現象的方法。所謂「自然狀態」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擾、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對觀察對象、范圍、條件和方法作明確的選擇。

觀察的步驟為:觀察准備。明確目的、對象、制訂計劃,作好物質准備;進行實際觀察。要選好時間、場合、位置、角度,選用多種途徑;記錄和整理觀察材料。
應用觀察法應注意:邊觀察邊思考;善於與觀察對象建立良好關系;要有科學精神,要實事求是,大膽質疑,要堅持不懈,不畏勞苦,要堅持長期觀察、鍥而不舍,要有良好的習慣和嚴謹的作風。

(2)調查法
調查研究是研究中一個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釋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調查者通過有計劃了解教育活動的歷史現狀與發展、經驗與問題,經過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調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數據用以描述一個難以直接觀察最佳方法。精心設計的標准問卷可以從不同的研究對象那裡獲得具有同樣形式的數據。

(3)訪談法
訪談法又叫談話法,指調查者通過與調查對象面對面談話來了解情況、搜集資料的方法。
訪談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內容分為:事實調查、征詢意見、了解個體內心世界。訪談要掌握技巧,訪談者要持「虛心請教」的態度,平等討論的方式,要善於洞察被訪者的心態,要掌握發問的藝術,採用直接法、間接法或迂迴法。

(4)座談會
是普遍使用的一種向群眾了解情況,搜集資料的方法。優點是與會者人多,又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彼此印證。不足之處是易受人事關系影響,出現知而不言,言而不盡的情況。
開好座談會要由熟悉情況,經驗豐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啟發引導,事先有提綱、主題集中,與會者有準備,同時人不宜多,最好採用討論式,兼用問答式。
(5)測驗法
通過考查的方式去測定某些研究現象的方法。命題要力求標准、規
范。要消除測驗對象的疑慮心理,提高測驗效果,評判要公正,分析解釋要准確。
(6)問卷法
調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調查的問題,要求被調查者提供書面答案的方法。其優點是費時少、調查面廣、適用於不願披露姓名的人,或不願面對面交談的人,方法靈活,便於統計、整理,從結果上可以看出整體趨勢。
(7)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就是以過去為中心的探究,它通過對已存在資料的深入研究,尋找事實,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釋過去的過程,同時揭示當前關注的一些問題,或對未來進行預測。

歷史研究的記錄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書面記錄,如書籍、報紙、期刊、日記、信件、文稿、會議記錄等等;二是遺跡、或遺骸。 (8)實驗法
真實世界中事物太復雜了,個中許多因素之間相互關聯,我們的思維無法窮盡。為此,我們往往採用簡約的方法,簡化問題、簡化事物的影響因素,利用儀器、設備等等人為的方式控制或干預研究對象,以期獲得科學性事實,進而研究客觀事物規律。
六、成果設計
指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主要表現形式為:論文
集、教學案例集、討論稿、研究報告、階段總結、研討課、實驗觀摩、
實驗小結、論文、個案分析、電腦光碟等。 七、文檔撰寫 1、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能,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做"。

開題報告的內容有:課題研究的目的;課題研究的對象;課題研究的目標;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需要的資源;課題成員的分工;課題預期的成果。
2、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達的思想,並用書面形式顯示出來;另一方面,大家通過報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從而了解你的觀點。
3、研究記錄
為什麼要寫研究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的腦子不可能記住那麼多事情。所以,每次活動後,我們最好馬上將研究過程中的重要事記錄下來,以備日後查閱。而且,良好的記錄能使我們理清思路,知道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麼?存在什麼問題?下一步方向如何?應該如何做得更好?
4、調查記錄
調查研究記錄表包括:課題名稱;調查目的、意義;調查內容;調
查對象;調查時間、地點;調查方法與手段;調查步驟及日程安排;組織領導及人員分工。
5、實驗記錄
如果在研究中你採用的是實驗方法,你應該根據你的觀察和最初的資料分析做出假設,這個假設就是你對所研究的問題的一種嘗試性的回答。然後,設計實驗以驗證你所提出的假設。那麼最好每次實驗都有實驗記錄。

五、怎樣設計實施方案和計劃。 確定了實驗課題,規定了研究任務和實驗目的後,就要設計最佳的實驗方案,提出總體規劃。
實驗方案包括:
1、實驗題目。它是對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題目與研究內容和課題任務相符,不宜太長,也不能太籠統、太概念化,一個恰當的題目可以提示課題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課題的論點;
2、問題的提出與構想。實驗的假說就是實驗設想是對解決問題提出的預想的答案,它是確立課題研究任務,研究目的的依據;
3、實驗目的與操作。說明實驗准備解決什麼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要明確操作程序,使思路具體、明確;
4、實驗的指導思想;
5、實驗對象;
6、實驗方法和主要措施;
7、實驗統計與評價;
8、建立必要的制度;
9、組織領導與人員分工。 六、怎樣搜集整理資料
資料是人類思想、科學文化知識和各種實踐活動賴以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總稱。在教育科研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是研究的主體階段,也是研究的起點,並貫穿研究的全過程。

1、資料分類
搜集起來的雜亂無章的材料經過分類處理才能系統化。包括:研究課題需要哪些主題的材料,材料的邏輯順序、使用順序、出處、使用價值,哪些為綱、哪些為目等。之後在積累材料的過程中,應分門別類,依次排列,並將分類和系統化了的材料科學地保管起來,以備應用。
2、搜集資料
(1)逆時性。搜集材料時首先要重視材料形成的時間順序,越是近期的、現時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適用性就越大。逆時性原則,就是在時間上使用倒查法,沿時間的航標獲取最新的東西。
(2)選擇性。搜集資料要精選精用,把材料的選擇限制在課題所必須的范圍內,選取必需的資料。如今年合肥市評定職稱就簡化了一些材料。
(3)直接性。為了保證真實性和准確性,應親自搜集第一手資料,
而盡量避免轉手資料,以求去偽存真。
(4)比較性。搜集資料要重點搜集為自己課題研究所需的觀點與事實的材料,同時,也要拓寬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觀點不一致或與自己構思相對立的資料,這樣,才能全面的比較研究、對照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3、搜集資料的方法
(1)通過檢索性工具書,通過書目、文獻、索引搜集。
(2)通過參考性與資料性工具書。
(3)通過文獻資料與情況資料。 (4)通過開展各級各類的活動原始材料。
4、材料記錄要求
(1)資料索引:包括什麼資料、出處、資料的基本情況等。
(2)資料內容:包括思想、觀點、事實、依據以及自己的評語、意見、受到的啟發、點評等。記錄要便於分類、排列和查找,簡明扼要,准確無誤,具體明確。
5、材料的整理
為了便於對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來的材料根據研究任務和材料的不同性質,採用核對數據,挑選淘汰、匯總統計加工的辦法進行整理。 6、分析材料方法
邏輯分析方法:將豐富的現象材料,經過思維過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形成概念和理論系統。 七、給教師在做課題研究的建議 1、找准方向

教學課題研究怎樣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學生素質,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應符合新課程理念。
2、講究科學
教學課題研究必須建立在科學操作的基礎上,理論支撐要科學,研究方法要科學,研究過程要科學,數據處理的方法也必須科學合理,方能使教學課題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廣價值。
3、注重過程
誦讀課題研究是通實踐的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落實的。是通過觀察、傾聽、思索、發現和研討,不斷地改進研究方法;通過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實驗、總結;再實驗、再總結,得出結論的。
4、加強合作
課題研究小組是由專家及教師隊伍組成,不是某一個人能獨立、封閉承擔完成研究的,大量艱苦的設計、實踐、驗證、思辨和總結工作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任何環節都離不開課題組成員集體的智慧和外界的幫助。

『拾』 生物研究的幾種科學方法

1.類比法 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陌生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以加深對陌生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的研究方法。這種聯系生活經驗,將熟悉的事物與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類比的處理方法,有助於突破認知上的難點。 2.模型法 模型法 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藉助於具體的實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模型包括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等。 3.實驗法 實驗法 實驗法是人們根據研究目的和任務,利用科學儀器設備,人為地、有效地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排除 非實驗因素的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探索客觀事物規律性的一種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1)對照實驗法:通過比較來研究、提示實驗對象的某種特性的實驗方法稱為對照實驗法。 (2)模擬實驗法:在科學實驗中因受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對某些自然現象進行直接實驗時,人們便 尋求間接實驗的方法。如利用「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模擬成熟植物細胞滲透吸水和失水的過程。 4.顯微觀察法 顯微觀察法 顯微觀察法常用於用肉眼看不到,必須藉助於顯微儀器(如顯微鏡)才能看清形態結構的實驗中。顯 微觀察讓人們的觀察角度從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從而更進一步認識生命現象及生命基本特徵。5.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 在科學研究中針對研究對象不同的特點,運用數學概念、方法和技巧,對研究對象進行量的分析、描 述、計算和推導,從而找出能以數學形式表達事物的量的規律性的方法。 6.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 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 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 說是錯誤的,要重新修正。 7.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 就是依據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變化去認識物質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化學手段測定物質的組成、 含量以及結構的方法,如酶解法

閱讀全文

與科學研究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店鋪運營技巧方法 瀏覽:763
鮮銀杏果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163
麥芽汁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70
早晨吃薑的正確方法 瀏覽:948
潛水泵線路連接方法 瀏覽:167
華為充電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658
雜交棉花的種植方法 瀏覽:652
轉子連接電機的正確方法 瀏覽:916
衣物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483
無觀眾賽事解決方法 瀏覽:855
對幼小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275
配魚食方法都用什麼原料 瀏覽:70
48x125x25兩種簡便方法 瀏覽:778
不出汗的女人減肥有什麼方法 瀏覽:840
光化學中光化學的研究方法 瀏覽:192
自己如何取鐵耳屎的去除方法 瀏覽:888
解決城市擁擠的方法 瀏覽:248
綠豆酸漿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12
韭菜蘭花種植方法 瀏覽:335
電腦玩對峙2下載方法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