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古詩文教學方法典型案例

小學古詩文教學方法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3-04-22 16:53:46

A. 戴建榮的古詩教學法

戴建榮的古詩教學法如下:

興趣是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 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努力...讀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文的教學也同此理。讓敗檔學生反復吟誦,自己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訣問題,把教師的不厭其煩講解變成學生相互討論。

如《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中,「 水調歌頭」為詞牌名,詞的內容共95個字,是一首「長調」。同時,這首詞分為上、下闋,詞前有序,按其語言風格當屬「豪放派」典範。詞的上闕賞月奇想,下闕則察察亂望月懷人,將蘇軾「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特點展現地淋漓盡致。

B. 舉例說明小學古詩文教學中詞義問題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生僻字或古詞,學生們對這些字詞的意思可能會感到困惑,這就是詞義橡灶問題。以下舉例說明:

C.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參考如下:

1、正確理解和把握課標要求

在小學階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2、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有著濃厚興趣。教師要合理地利用這一心理需求,適當講一些與文言文有關的鐵聞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以激發他們學習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

3、探索建構新的文言文教學模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讀通課文,了解句意。

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4、啟迪思維,明理養性。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既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更說明了古人讀書的追求一讀書志在明理。小學階段的幾則文言小故事都旨在淺顯易懂的故事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5、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大聲朗讀,要求朗讀時不掉字,不加字,不結結巴巴,有適當的停頓,語速適中,直到口熟而成誦,這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

6、課後擴展,增強素質。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鞏固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D.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模板匯總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模板匯總

古詩詞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凱返前案範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准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

隔開了什麼?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鍾山又在哪裡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裡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鍾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准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裡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念世殲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盯清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像: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裡?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

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麼季節?詩人怎麼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鍾情於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了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餘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與南京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餘光中。

(1)教師簡介餘光中:

台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就讀於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麼感悟?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第二課時《秋思》《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恆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麼意思?見到什麼?(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像「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麼?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麼?(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

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麼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麼時候「開封」?為什麼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麼?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麼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於「開封」之後,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麼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隻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麼?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遊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並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像「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麼意思?「此聲」是指什麼聲音?在什麼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麼豪邁多麼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後,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裡,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麼?「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麼聲音?故園有什麼?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卧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於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後者善於將寫景與敘事融於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師生共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後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長相思

身在征途蕭蕭風雪難入夢

心在故園羈旅懷鄉情意濃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二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京口和鍾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麼關系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後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麼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三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麼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麼呢?

⑴「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

「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准字音。

2、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並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

你學懂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⑴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麼?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讀讀詩句,想像畫面。

②推敲詩句用詞的准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麼最後選」綠」?

③啟發想像:

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④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

(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麼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

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⑴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

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麼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

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

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麼字好。

5、填字練習:

⑴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弧內,並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⑵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復誦讀,指導背誦

1、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一、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思念家鄉的古詩,今天繼續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長相思》。課前通過收集資料,你們有哪些收獲呢?(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簡介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清初滿洲貴族人士中,文學造詣很深,藝術成就很高的詞人。他的作品大多數反映滿洲貴族的生活情調,盡管缺少廣泛的社會意義,但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他和朱彝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

3、這首詞作於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4、納蘭性德善作詞,反對模仿,強調獨出心裁。「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二、自查釋疑,讀懂詩句

1、學生試讀,思考:

這首詞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注意書上的註解)

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走過一段山路,又走過一段水路,我向榆關那邊行。夜深了,周圍千百座帳篷里亮著燈。)

⑵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兒颳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颳得我心兒碎,連回鄉的夢都未做成。在我的家鄉啊,可沒有這樣的風雲交加的聲音。)

3、再現形象:

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呢?

4、觀察插圖:

想像作者深夜站在軍帳外,他在望何處?心裡又在思念誰呢?

三、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根據插圖,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詞人在夜深時無法入睡,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從詞的內容看,寫的是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無法入睡就是因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輕聲自讀,想像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這種思鄉之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觸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情。

五、積累內化,拓展延伸

1、背誦全詞。

2、搜集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拓展閱讀。


E. 小學教學案例三篇

小學教學案例三篇

知人論詩、整體關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後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藉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xxx行有效地整合。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小學教學案例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小學教學案例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節課我們要到黃州如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詩《浪淘沙》。(板書: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一)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4.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卷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湧,狂風怒吼,彷彿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適時板書: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5.課文配套圖片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6】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品讀,深化理解。

牽牛織女:指牛郎星和織女星。神話傳說中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生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適時冊改啟板書:奮發有為的精神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江南春》殲穗和《書湖陰先生壁》,體會詩人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領略了黃河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江南的景色和鄉村風光。

3.繼續用學習上節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目標

《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自學提示:

1.解釋題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學習

1.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介紹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讀准字音,注意節奏。

4.理解重點詞語,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結合注釋理解。

5.說一說詩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著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台籠罩在迷濛的煙雨里!

(板書:江南美景煙雨樓台)

(二)質疑探究

1.重點詞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2.品讀,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統稱,均設故都於江南,是我國歷朝代時間存在較短的時期。由於佛教迎合了當時統治階級,方便他們統治人心,鞏固江山。於是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幾百座,是當時人民的一項極為沉重的負擔。它不僅佔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現在大江東去,南朝的統治已經滅亡,那些荒淫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所以我們從後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讀到了詩人慨嘆南朝的滅亡,借古喻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板書:憂國憂民之情)

第二部分《書湖陰先生壁》

(一)合作學習

1.解題:《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並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牆壁上。“書……壁”,即題寫在牆壁上的詩。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學家。

3.理解重點詞語:

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繞田野流過。

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採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送來莽莽青翠。

4.說說詩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經常打掃得干凈,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一溪流水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兩座青山破門而入送來了莽莽青翠。

(板書: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兩山)

(二)質疑探究

1.出示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品讀: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板書:景美人更美)

三、總結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麗春色,鄉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很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煙雨樓台

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兩山

景美人更美

小學教學案例二

教學建議:

1.本文語言生動,對人物心理刻畫准確。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人物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培養學生讀中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語言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游戲中蘊含的道理。

2.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想像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並在學習中提出問題。

難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准備:

老師:准備有關高洪波的錄像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高洪波的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掌握詞語

本課中用了很多成語,把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寫下來。

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請你從中找出描寫戰斗性強的詞讀一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麼感受?

2.簡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體課件,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樣特點。

3.默讀課文,在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

三、梳理文章的脈絡

根據提綱把文章分成下面幾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製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給“我”帶來歡樂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抄寫本課的生字詞並識記。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內容,提出本節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於什麼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把“快樂”比作“過冬的燕子”這一修辭手法)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像著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

(幸福得感覺有點不真實)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極度的興奮)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倫不類,士氣也大受挫折)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於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文字,分別讀出懊惱、自豪的語氣。)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後的體會

讀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有什麼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小學教學案例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三首詩詞。

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合課文插圖和注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語激情

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

(預設: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去看看黃河,去游覽江南,去呼吸一下鄉村田園的新鮮空氣好嗎?)

【設計意圖】: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設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讀得是否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

3.齊讀三首古詩,讀後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後收獲。

(預設:劉禹錫和杜牧兩位詩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別是寫黃河和江南的,《書湖陰先生壁》寫的是鄉村的美景。)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後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藉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xxx行有效地整合。

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

學習《浪淘沙》和《江南春》

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麼?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2.品讀《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

(預設:《浪淘沙》描寫了黃河的來處和去處,使我們看到了黃河的宏偉氣勢。《江南春》描寫江南的美麗風光。)

3.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預設: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裡做客吧。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詩中所反映出來的詩人心情一樣嗎?

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

(《浪淘沙》創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氣勢頓衰。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後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後期之作,且非創於一時一地。

《江南春》創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後,醉心於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

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四、作業: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前兩首詩詞:

背誦、默寫、說體會。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課件出示《書湖陰先生壁》。

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王安石描寫鄉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鄉村美景的理解。

結合注釋及資料理解。

(預設: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2.自由品讀,讀後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詩中還知道了什麼。

(預設:王安石於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免宰相後,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詩題中“湖陰先生”就是楊德逢。)

3.賞讀對偶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引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村美麗風景的熱愛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村美麗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書湖陰先生壁》

【設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麼呢?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雲: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設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讀《書湖陰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詩。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2.指導理解詩句: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牆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3.推薦其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

【設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

五、布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前兩首古詩詞。

2.給《書湖陰先生壁》配畫。

F. 《古詩文朗誦賞析活動課》案例設計

活動背景: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凝練的語言,和諧優美的音韻,讓人徜徉其中而留戀忘返;其蘊含的人生這;哲理讓人深思並引為箴言;其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與驕傲。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更有責任繼承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

活動目的:

1、讓學生感受古代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彙。

3、通過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特別是識記古詩文的積極性。

活動地點:多媒體教室

活動准備階段:

(一)、根據八年級(上冊)古詩文單元(第五單元)的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本單元詩人的一首詩或有關「蓮」的一首詩,通過查找資料篩選資料,結合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寫一篇賞析性的文章。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四人小組的交流討論,選出本組最佳文章交上來。老師把交上來的文章仔細評閱,選出較好的4篇文章,輔導這四位同學進行精心的修改,精心選擇配樂,用心朗讀朗誦,盡力為同學獻上一道道精美的大餐。

(二)、輔導寫賞析文章時,要求學生在深入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把握詩人寫詩時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從幾方面進行賞析:一是從詩的詞語進行賞析;二是從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方面進行賞析;三是從詩文索運用的表現手法進行賞析。指導朗誦時,主要從停頓、輕重音、速度和節奏、語氣停頓、形體語言等方面加以指導。而音樂的選擇則應注意和諧協調。

(三)、挑選主持人2名,評委8名,記分員1名,並與這些同學討論制定評分表。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對這4篇文章有一個了解,准備在活動中參與評論。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同學們,在閱讀詩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悅耳的鳥鳴,怡人的花香;或時而激情澎湃,時而身心寧靜。這就是詩歌賦予我們的美妙境界。今天我們准備帶領大家一同步入這樣美妙的境界……

二、請出第一位同學——柯立敏(《高山流水》的音樂響起)

1、簡介作者及詩歌創作背景

2、朗誦《一剪梅》(李清照)

3、朗讀賞析這首詩的文章——《離愁難遣,情真意切》

三、請幾位同學評論。(老師在適當的時候也加入評論)

同學:朗誦朗讀的感情投入,語氣緩急適中,讓我們如身臨詩人那離愁別恨的情感世界之中,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詩文中,我很佩服她。

同學:賞析的文章用詞准確,文章如行雲流水。但沒有使用肢體語言。

同學:我曾看過這首詞的賞析,我覺得她沒有點出一點,就是這首詞雖沒有一個離枝穗愁別緒,但句句包孕,極為含蓄。

同學:背景音樂選得很好,配合和諧,讓人覺得舒坦輕松。

老師:剛才同學都發表了他們真實得感受與看法,不錯。我談一點我的看法,這位同學在介紹她選的音樂《高山流水》時,說這首曲子「抑鬱平和」,我認為這曲子不是「抑鬱平和」,應是「曠達悠長」。這首樂曲有這樣的故事: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

四、請出第二位同學――陳得然(《平沙落雁》的音樂起敏態)

朗誦古詩-—《詠懷古跡》(五)(杜甫)

朗誦賞析文章――《贊高風亮節,頌雄才大略》

(同學及老師進行評論)

五、請出班中古詩文積累最多的蘇曼同學談談背詩技巧及體會

六、主持人宣布前兩位同學的分數。

七、請出第三位同學――顏娉婷(《春野》的音樂起)

朗誦古詩――《小池》(楊萬里)

朗讀賞析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同學及老師進行評論)

八、請出第四位同學――黃洵斌(《湘妃淚》的音樂起)

朗誦古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朗讀賞析猛拿卜文章――《熾熱的愛國熱情,偉大的犧牲精神》

(同學及老師進行評論)

九、「古詩文知多少」的搶答競賽。

1、對詩句:主持人說出詩歌的上句,同學搶答上句或下句。

2、根據所說詩人背誦出其詩篇。

3、根據內容說詩句。(如說出有關「蓮」的詩句)

十、宣布後兩位同學的分數並頒獎。

十一、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要求學生試寫一首古詩。

2、引導學生做到每星期背一首到兩首詩歌,並能理解。

收獲體會:

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關注古詩文。活動後在交流心得的討論會上說了許多的感想:

這次活動課,我受益匪淺,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有意義、受益最多的一次活動。

今天的活動課,我過得很快樂,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我領悟到詩是一種多麼美妙的東西。我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詩盲」。

別開生面,令人陶醉!

聽了同學的朗誦朗讀後,一向對古詩文沒什麼興趣的我,才感悟到原來短短的隻字片言能蘊含如此豐富的感情,讓我不得不感嘆古詩文的美妙!

我十分喜歡詩文,這次活動使我對詩文的喜歡更是「雪上加霜」。

……

以下是學生寫的幾首詩:

無題

忽而滿樹皆春色,

點評:此詩描寫的是一幅春天的美景,學生為追求押「ui」

可憐花草相映綴。

韻而忽略了詩句的連貫,「采香蕊」三字不妥。

兒童捕蝶環花繞,

黃發笑談采香蕊。

赤壁詠懷

英雄掛帥展才華,

點評:有氣勢!雖沒親臨古戰場,但可見該生

五百連船破連環。

對三國故事的熟悉。

當年火龍震赤壁,

今朝殘戟沒平沙。

無題

夜半細語斷無聲,

點評:這首詩寫得並不是很好,但我們從中不難

唯聞草蟲暗獨鳴。

從中看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影子,這種構思,

步入幽處為其尋,

值得肯定,

忽見蟋蟀即立停。

總結評價:

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次活動給他們帶來多麼大的觸動,而這對他們今後學古詩文乃至思維情感的影響,應該不是一年半載的事,而是超乎常人預料的深遠,甚或終其一生。

有的老師評價:這次活動課是對古詩文教學一次很好的嘗試。但這次活動讓學生從古詩文的賞析中感受詩人的情懷,理解詩人豁達的胸襟,由此而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應以什麼態度對待自己、別人,乃至社會等情感教育方面,挖掘不夠深入。

附:

古詩文朗誦朗讀評價表

讀音準確富有感情語流高低、輕重音、節奏、速度音樂選擇總分

詩朗誦

賞析文章

G.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承載著對我國民族 傳統 文化 的發揚,那麼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 方法 ?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古詩詞 教學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了解寫作背景,領會詩境

文學作品是作者將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合而為一後的體現,所以,不論遇到古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要想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略其中的文化韻味,必定要考慮作者的寫作背景。如果離開對應的時代來分析作者的作品,即使是名著,最終的解析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為小學生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所處時代的概貌等,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時,來體會其創作思想。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很快地帶領學生置身於詩人所處的情境,與之感同身受,既能讓學生快速地熟悉詩歌的內容,還能深刻地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走進詩人、了解詩人。

二、品詞析句,體味詩情

1.標記重點詞語詩歌是對語言的升華,一字一句都飽含詩人的情感,遣詞 造句 只為達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注重整體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釋,反倒會失去古詩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課標著重強調要考查:「是否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所謂的標准答案,加上教師的過多講解,大多會使古詩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發揮 想像力 ,根據作者的中心思想來體味詩情。

2.發揮想像古詩的篇幅不長,但其中飽含詩人的心血,是詩人積累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教師在講授古詩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循著詩歌所描繪的內容發揮想像,勾勒出情境。就拿《春日偶成》這首詩來說吧,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輕輕誦讀這首詩,然後根據自己的生活 經驗 來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春遊景象:在惠風和暢、楊柳輕舞的日子裡,詩人於午前漫步穿梭於山水之間,鮮花遍地,流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一來,學生就像置身其中,與詩人一同行走。此時,讓學生再次誦讀詩句,感受詩人春遊時的愉悅心情。

三、創設情境,感悟詩韻

古詩本來就韻味十足,教師在教授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一味地灌輸,要多角度、多 渠道 到地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情境,從而感受詞詩中優美的韻律和豐富的情感。具體方法如下:

1.介紹作者背景每首詩都有作者,那麼每個作者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然後再根據作者創作時的心情來展開想像。

如《遊子吟》這首詩,由於年代久遠,學生無法從現在的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處的生活環境,所以,可以給學生講講《孟母三遷》的 故事 ,讓他們體會一下母愛的偉大。這里必須強調一下,介紹作者的情況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准確地把握詩歌,切不可顧此失彼,要有重點地講授詩歌內容。

2.聯系現實生活生活實踐是學生了解詩人的途徑之一,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事物與詩歌中提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如,袁枚所作的《所見》,其中描繪的就是牧童騎牛高歌的場景,忽然歌聲戛然而止,原來這位牧童正在捕蟬。詩歌的內容通俗易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想像自己干這些事情時的場景,盡情感受詩中的畫面美。

3.運用直觀形象受制於古詩的課堂教學,所以,無法讓學生觀賞實景實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圖畫、文字和聲音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彷彿置身其境,從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與思想。4.豐富情感想像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發揮對詩中情境的想像。這樣一來,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又能快速地學會古詩,感受其中的情境美。

總的來說,古詩教學應從整體把握,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了解詩人,體會詩情,感受詩歌美。多元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學好知識,還能提升其欣賞能力和文學品味,從而進一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對語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語言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古詩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本堂課程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小學生找到學習古詩的感覺。

此外,當教師運用圖片、音樂等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古詩教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氣氛渲染作用,幫助小學生盡快進入狀態,降低其對古詩理解的難度。

同時,在教師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古詩的學習當中。例如,在講解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可運用教學設備,播放自然界當中湍急的水流那種氣勢磅礴的聲音,並在這種聲音之下有節奏地將古詩文進行朗讀,使得小學生能夠對該詩文擁有一定的感受。

之後,教師應再運用圖片等形式,對當時所描繪的山川的險峻、河流的洶涌等進行再現,使得小學生能夠對當時的景象擁有深刻的認識。此時,教師再對詩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則能夠大大降低小學生對該詩文理解的難度。

二、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之一。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古詩的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幫助。一般而言,筆者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其一,誦讀法。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小學生首先將古詩默讀一遍,對其中的生字詞進行標注。之後再經過誦讀以及筆者的講解,使得小學生能夠對古詩當中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在此之後,筆者將會要求小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其二,比較法。

在筆者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將一類的古詩進行系統教學。例如,描寫祖國山川河流的詩文,如《望廬山瀑布》;表達對友人依依不捨的詩文,如《贈汪倫》《別董大》等。

通過對一類詩文的系統教學,能夠在擴大小學生古詩積累量的同時,實現其視野的開闊;其三,激勵法。筆者在對古詩部分的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將會組織班級內的小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該比賽通常以不同的主題舉辦,如按詩人劃分、按朝代劃分、按類型劃分等。

三、加強古詩的美學 教育

古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淀,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單單對其表現手法等進行學習,同時還應對其所蘊含的美進行品味。因此,加強古詩教育當中美學的教育,對小學生掌握古詩有著積極的幫助。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美學教育:其一,自然美。

我國的古詩當中,部分古詩所表達出的含義是對我國大好河山的贊美。通過詩人賦有文採的筆下,這些山水彷彿被賦予生命一樣,活靈活現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使得人們能夠對自然界之美產生感嘆,並激發我們對大好河山的珍惜之情;其二,語言美。古詩當中的文字富含美的韻味。

通過文字的形式將韻律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又例如劉禹錫的「病樹前頭萬木春」;其三,品格美。詩人在古詩的創作之時,均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通過對這短短兩句話的反復品讀,就能夠體會到當時曹操的人雖年老,雄心仍在的氣魄,從而能夠給現代的小學生以激勵,鼓勵其在少年之時就應樹立遠大的理想且為之奮斗不息;其四,心靈美。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其審美能力尚不完善,而學習古詩正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通過對該詩文的學習,能夠教會小學生應珍惜友情;又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一詩進行學習時,應激發小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當中,教師應在營造良好的氛圍之下,指導小學生通過有節奏的朗誦,體會到古詩當中的韻律,了解當時的作者的思想,真正掌握古詩的精髓,提高小學生古詩的學習效果。

3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了解詩人,知曉背景

在學習古詩詞之前,應該讓學生在課下預先查找與古詩詞和作者相關的資料,為課上古詩的學習做鋪墊。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去挖掘課外的知識,從而增加對古詩詞、對詩人有更多的好奇,產生更多的學習的興趣。並且,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搜集資料的方向性和選擇性,要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有助於理解古詩詞的資料。

這個 課前預習 的任務,既為課堂上對古詩詞的學習打下了更好更堅實的基礎,而且讓學生在自己學習和發掘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還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對詩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後,教師還應解釋題目。這一部分會涉及到作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

在解釋詩題的時候,加入對各朝代代表性詩人的講解,豐富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比如,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就要著重介紹詩人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這個人,大方而又爽朗,喜歡飲酒與作詩,也喜歡交朋友,為人十分灑脫。對他的生平經歷,以及他的寫作風格,生活背景都加以介紹和擴展,讓學生們對詩人和他的作品產生更多的興趣。

二、賞讀古詩,走入詩境

古詩往往短小精悍,盡管字數有限,但所表達的詩詞意境和思想感情卻往往是意味無窮,並且可以讓人慢慢回味的。古詩有著高度濃縮的內容,並且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有時候,一些古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難懂的,並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詩的意思,要真正進入詩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簡單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盡管他們能把古詩背誦下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對古詩產生興趣,所以也就不能獲得從古詩中的美的熏陶,也無法提高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途徑,來創設更多不同的情境,藉此來把古詩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一些,這樣,學生也會對古詩的學習更加有興趣,自然在理解上也會更容易。

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共鳴,也能夠更好地融入進古詩的意境。另一種方式是將圖畫與古詩結合,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利用畫面感引發學生無限的想像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興趣。畢竟,小學生喜歡畫畫,基於這一特點,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古詩的理解上畫一幅詩意圖,來表現古詩的內容以及意境。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採用讓學生們進行比賽,以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利用游戲和比賽的形式,類似古詩句接龍游戲、詩句背誦搶答等等,讓學生們在游戲當中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把古詩更快更好地背誦下來。

例如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古詩描繪的畫面,想像是怎樣的「白日」是如何「依山盡」,「黃河」又是怎樣「入海流」,然後根據自己想像出的畫面畫一幅詩意圖,小組幾個同學可以一起討論,看哪位同學畫的意境更與古詩相符,更能表達出作者的詩意。

三、咬文嚼字,體味詩意

古詩的美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數堆砌的,相反的,古詩文字精煉,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仔細推敲而來的,精緻而富有內涵。古詩具有朦朧美,需要我們反復體味反復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詩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詩當中的意境美。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才能使學生領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真正地領悟到古詩之中美妙的意境,畢竟有些時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教學的技巧,應自然一些,順著古詩的意境來分析體味詩句,否則不但破壞了古詩的美感,而且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教師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應把握每首詩本身不同的特點,從每一個詞、每一個字出發,在對字詞有一個准確的理解基礎上,啟發並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

教師要注意,講授古詩時應富含飽滿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帶入其中,從而觸發學生的同感,使學生一同進入或是喜悅或是傷感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當中,要注意自己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等都要富於感情,緊扣古詩的主題與思想感情。

比如,在學習《題西林壁》這首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義,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多張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照片,這樣,把廬山在各個方向、各個角度不同的姿態與魅力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正面、側面、遠觀、近觀,廬山的各種形態,各種美感都讓學生得到真切的體會,再引出問題,「為什麼作者會說他無法看清廬山真面目呢?」讓學生們反復閱讀古詩,結合所看的廬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數孩子一下子領悟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古詩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古詩詞的教學不僅僅是對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領略和體悟,更是對文化的傳承與維護。讓學生們在古詩的學習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詩的意蘊,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

4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課堂講解簡單化

小學生還處在智力發展階段,理解力、注意力、 記憶力 等都未達到成年人水平,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的內容故事都是非常簡單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古詩的研究意義更加在於詩詞的創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級別的中的研究,通常會研究詩詞作者的時代背景,會研究當時是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

同樣,在小學的教育中,由於學生的思想認知還無法達到所應有的深度,但是教師同樣可以將時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紹。例如在講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的時候,可以講解作者實在怎樣的情況之下創作的這首詩。

接著引申出作者王維當時為何對被貶,同時向學生提及當時的歷史小故事,增加學生對於這篇古詩的熱愛度,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細致的掌握這首古詩的含義,同時方便背誦記憶。

在為小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時,一定要化繁為簡,通俗易懂,給他們舉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把古詩詞的意境和魅力帶給小朋友,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中華文明傳承給下一代,讓中華文明的根深深紮下去。

二、教課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國雖然近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可是中國式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端,為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一些考試只能全身心的投身於備考知識的講解和強化,一味地讓學生背誦和默寫,可是死記硬背卻不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只注重應試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學生是否真的會靈活作用,活學活用。

「把這些都背熟了」,這是中國學生經常能聽到的話,老師們總是把它掛在嘴邊。對於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只會增加小學生的厭煩感,尤其是小學生,就更加不願意去背誦。

教師可以設計比賽的形式,同樣是布置作業,但是告訴同學們明天會是一個趣味比賽,這樣的效果就不會只是增加了學生大腦的記憶負擔,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懷,而是學生會從內心願意接受並背誦這首古詩了。

三、聯系生活,再現情節和趣味

小學古詩詞讀者是小學生,因此要啟發學生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教授《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的時候,其中在講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時候,可以配合幻燈片的放映,讓學生通過眼睛的直觀感受來理解詩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畫面。

同樣,教師的在課堂的具體教書過程中,還可以提問學生「有誰見過荷花」,「在什麼時候」等問題,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學生自己闡述對於荷花的理解,同時可以講解荷花的花語,同時與本詩向對應。呆板的教學,學生不會引起共鳴,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呈現給學生,學生會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 反思 ,努力接受。

四、開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畫畫遠比寫字要容易的多,他們能更容易的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心中理解的詩的樣子,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畫出來的畫向他們解釋詩的含義,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學生根據理解的詩歌內容進行舞台表演,充分開發學生的想像力,不僅可以將課本知識活動形式話,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死板,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與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學習詩詞,更加有助於學生對於中華古詩詞的熱愛。

H.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方法

導語: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在教學中,我體會到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取古詩精華,探索古詩真諦,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方法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法枯燥,缺乏美感

目前很多的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時,仍然採用「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說思想,齊背誦」這樣的順序,整個過程流於形式,枯燥呆板,缺乏美感。在課堂上,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古詩的意思,力求講白講透,雖然通俗易懂,但是無形中把詩歌的美感都弱化了,以致課掘兆閉堂氣氛沉悶,學生提不起興趣。除此以外,學校還缺乏課外實踐活動,對校園古詩文化建設的更是淡漠,使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詩詞的教化和美化。

(二)學法單一,缺少靈動

對古詩的學習,由於小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晦澀難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常常藉助於古詩翻譯。其實,古詩翻譯只是幫助學生感受詩情、領略詩意、品嘗詩味的一個途徑,而不是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以體會詩歌的美好,學生的靈感和創造力都大大下降。

(三)角度偏移,缺乏趣味

目前不少教師的教學角度不正確。自從新課標明確指出背誦古詩詞的數量以後,很多教師就採用填鴨式教學,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背誦、默寫,以達到「量」的積累。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古詩變得索然無味,枯燥無趣,從而喪失了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研究

(一)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這句話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正確。如何調動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呢?提前准備好一個精確的教學設計是必須要求的。,一個精確的教學設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課堂輕松高效。我經常採用的是在課前提前引入背景教學,以講故事的形式將這個寫作背景講給學生,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樂趣,而且還是一種文化知識積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學習《靜夜思》的過程中,我就向學生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作者的相關寫作背景,一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再者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的思想感情。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二)利用點滴時間對學生進行古詩教學

通常在學生早讀的前幾分鍾,我會安排學生背誦一首詩詞,首先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環節盡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其次,早上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好沒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記憶的效果比較明顯。利用早上的黃金時間段,利用三到五分鍾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一首新的古詩,既不會讓學生感覺到壓力,又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確實是一種一舉多得的做法。而且對於詩詞的選擇也要盡量的選擇一些有經典性的篇目,通常我會選擇唐詩宋詞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詩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等的詩詞,還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詩詞,而且在最初的階段,對於詩詞的選擇往往是比較容易理解而語言韻律也相對比較優美的詩詞,用來提升學生對於詩詞朗讀和背誦的興趣。

(三)注意背誦和積累

1.讓學生熟讀成誦

平時進行古詩教學,總覺得不知該如何下手,對於小學的孩子來說,要不要讓他們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是就以誦讀為主?經過尋找資料、實踐、反思,發現古詩誦讀教學應以「讀」貫穿始終,其中靈活穿插「看」、「議」、「評」節,直至熟讀成誦。一是讀:讀准字音,認識生字。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讀准字音,讀通每一句詩;二判裂是看:圖文結合,畫中會意。看教材,基本上古詩都配有插圖,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再結合詩句,幫助理解一些詩意,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一些情境。

三是議:探究協作,讀中悟情。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時間,讓他自己嘗試理解、了解古詩的用詞以及韻味,增進對古詩的朦朧理解,長此以往,孩子們自學古詩、理解詩意的能猜此力會逐步加強。四是誦:積極展示,深情誦讀。通過前面的讀、看、議,學生對古詩朗朗上口了,教師再創設情境,「對詩」「詩句接龍」等形式讓學生反復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

2.讀寫結合,強化記憶

古人強調,學習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說只有多讀還達不到積累古詩詞的目的,在讀的同時還必須勤動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古詩詞教學中,每首古詩詞應盡量讓大部分學生能及時默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用古詩詞來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殿堂,引導學生發揮無窮的想像,去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領悟古詩詞的意境美,理解古詩詞的哲理美,讓學生在熱愛古詩詞中去欣賞它、學習它,從而使古詩詞教學縮短距離產生美。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


I.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_古詩教學六個步驟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往往過於注重文字知識的本身,效果不夠理想。那麼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詩詞的 教學 方法 ,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教學方法相關內容推薦↓↓↓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結合語言理解和言語習得,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

所謂「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 經驗 ,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致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1、古詩詞內容理解:

結合課後注釋理解;結合圖片或音、視頻形象感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去體會;以今識古;知識類化;詩文對照等方法,均可指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語言。

2、古詩詞言語形式習得:

教師應逐步滲透相關古詩詞這一文體的相關知識,引領學生逐步了解古詩詞這一文體的特點和魅力,並循序漸進地嘗試運用古詩詞語言,甚至是創作詩詞。

如《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中,「 水調歌頭」為詞牌名,詞的內容共95個字,是一首「長調」。同時,這首詞分為上、下闋,詞前有序,按其語言風格當屬「豪放派」典範。詞的上闕賞月奇想,下闕則望月懷人,將蘇軾「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特點展現地淋漓盡致。

趙志祥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畫雞》一詩,趙老師就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小問題:

1這首詩一共幾句?

(4句)每句有幾個字? (7個字)

2在古詩中,一個字叫「一言」,那麼,每句話有五個字的詩就叫(五言),有七個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個字的詩就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那麼,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個字的就叫(七言絕句或七絕)。

二、體味詩詞意象,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

學生在 語文學習 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 邏輯思維 和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古詩詞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形簡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最意味深長的情感。也正是基於此,古詩詞教學不能做理解意思,體會情感」這樣簡單的處理,我們應該讓古詩詞教學課堂充滿靈氣。

如何讓古詩詞課堂教學充滿靈氣呢?其中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意象」。(它是一個個真實可感、鮮活可愛的物象,同時也是意境構,情思表達的組件。而之所以將其稱為「要素」,是因為古詩詞不能沒有意象,古詩詞教學不能沒有意象!

體味意象的幾種常見教學策略:

1、反復誦讀悟「象」。

2、音樂渲染造境。

3、結合插圖入境。

4、了解背景或延伸閱讀,豐富意象。

三、在詩詞誦讀中學習審美鑒賞與創造: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構建起來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以及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誦讀,不是為了簡單、機械地記憶詩詞內容,而是通過誦讀將自己融入到高遠的意境中,將詩詞深刻的,詩人的情感通過有感情的吟誦讀出來。

《水調歌頭.中秋》格律對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平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推進 文化 傳承與理解: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 , 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自信態度。

學習古詩詞,不僅僅是為了理解、積累,以及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更重要的,應該是一種「文化傳承」。

當然,學生學習古詩詞,我們應重視其「獨感」——即讀出自己的理解。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印記的「古詩詞」教學,我們更應關注「共感」——即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古詩詞教學簡單的來說,就是:口中有聲、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

古詩詞教學策略簡單的說,就是:語言、審美、文化、傳承。

小學古詩文的教學方法

一、反復誦讀,體會

誦讀古詩文是我國優秀的 教育 傳統,多讀精背是一直以來人們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 名言 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文的重要性。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它包括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分學段提出了「背誦優秀詩文」的具體要求,低、中年級各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高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小學生 記憶力 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詩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時間內學生就能背誦,完成規定的背誦任務並不難。

由於年代久遠,古詩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的語言障礙。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教學以教師串講為主,變為以學生誦讀為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詠詩文,逐步形 成語 言的感悟能力。教師首先要進行范讀,讓學生在琅琅上口、優美動聽的朗讀中初步領略古詩文的語言美、意境美,產生聽覺上的愉悅感,沉浸於美好的藝術享受中,引起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才能克服語音障礙。讀古詩文最基本是讀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師要幫助學生掃清語音上的障礙,特別是與現代漢語中不同的讀音。如《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讀「xiàn」而不讀「jiàn」。

二、創設情景,感受意境

古詩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可賦詩。根據詩的內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古詩詞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白樸的小令《天凈沙·秋》,曲中寫到,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在學這首小令時,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把此曲變成一幅優美的 風景畫 ,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再引導學生體會 句子 的意思,讓曲中的景物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並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曲中沒有寫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像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內容,使學生能感受到曲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曲文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融入詩文特定的情境氛圍中。現代心理學表明「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詩時,先告訴學生今天將帶大家作一次愉快的秋遊,感受一下天門山的美麗景色,學生頓時興致盎然。在播放圖像的同時,又用語言描述詩人描寫了什麼,詩人又抓住什麼特點按什麼順序把這些景物集於一幅畫面上的,然後通過精讀引發學生的聯想。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時導引出一幅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則在學生眼前呈現一幅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長江江面的遠景,以及動態的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 使人感覺夾江對峙的天門山,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致淋漓。最後又浮現出有層次的畫面出來,一片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目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學生從形象的畫面中得到美的愉悅,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將古詩詞教學的作用顯著發揮出來,確立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在接受教師開展更好的古詩詞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開拓自身視野。

古詩教學六步步驟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 故事 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 學習方法 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次是巧妙地「扶」。當學生對古詩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後,通過集體交流了解到學情,根據學情,來決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該「扶」,又該怎麼「扶」。通過「扶」,讓學生初步體會在感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進一步深化對全詩的理解,為體會詩情,進入詩境做好了准備。老師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語更是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華,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像誦讀,悟詩情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今天這兩節課在朗讀環節兩位教師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五、創設情境,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在老師的指導朗讀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馬老師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孫老師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遷移運用,創詩文

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古詩的學習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詠。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古詩的教學結構可以多樣,教學方法千變萬化。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整理

★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古詩課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

★ 幼兒園古詩實用的教學方法

★ 關於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

★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談

★ 小學語文背誦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J. 小學古詩詞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小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朗誦訓練,帶領學生去觸摸古詩文的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我們在古詩文的教學中,就應該重視誦讀訓練,讓學生從實踐中觸摸古詩文的美。
例如:
⑴採用通讀與精讀相結合,既側重在讀准字音、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掌握句讀、語氣、停頓,又側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⑵採用美讀與品讀相結合,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又能進一步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
⑶進行適當的誦讀比賽,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習古詩文的信心。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可以讓文學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脈脈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努力搭建一個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做課堂中的好演員,進而提高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新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充當觀眾,而不是演員的話,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長期下去,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會越來越少。因此,作為課堂的導演,我們就要努力搭建一個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做課堂中的好演員,進而把他們的主要精力都吸引到課堂中來。
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樂學語文,願上語文課,不怕古詩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生動活潑的古詩文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還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情景再現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積累文化底蘊,進而培養健全的人格,鑄造美好的人生。

閱讀全文

與小學古詩文教學方法典型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店鋪運營技巧方法 瀏覽:765
鮮銀杏果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167
麥芽汁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72
早晨吃薑的正確方法 瀏覽:948
潛水泵線路連接方法 瀏覽:167
華為充電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660
雜交棉花的種植方法 瀏覽:656
轉子連接電機的正確方法 瀏覽:916
衣物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487
無觀眾賽事解決方法 瀏覽:857
對幼小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275
配魚食方法都用什麼原料 瀏覽:70
48x125x25兩種簡便方法 瀏覽:780
不出汗的女人減肥有什麼方法 瀏覽:840
光化學中光化學的研究方法 瀏覽:192
自己如何取鐵耳屎的去除方法 瀏覽:888
解決城市擁擠的方法 瀏覽:248
綠豆酸漿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12
韭菜蘭花種植方法 瀏覽:339
電腦玩對峙2下載方法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