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智慧建築研究方法

智慧建築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21 15:16:57

❶ 智能建築在現代建築中的應用開題報告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4.2本科畢業設計(論圓喚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結構包括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的步驟與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等項目。下面對有關項目作一些說明: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發展趨勢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達到什麼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法。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即選題的意義,包括對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說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開題報告撰寫者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對於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麼主要問題,結論是什麼,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研究基本內容可以分幾部分介紹。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准備採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老師的指導或建議。
(4) 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
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對於指導教師在任務書中規定的時間安遲腔蔽排,學生應在開題報告中給予呼應,並最後得到批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安排一般應提前一點,千萬別前松後緊,也不能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任務。

(5) 主要參考文獻。在開題報告中,同樣需列出參考文獻,這在實際上是介紹了自己的准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源,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同樣應具備不少於2篇的外文文獻。

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學科性質、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選題背景及意義是寫一些關於你所選題目的現今研究的相關情況,比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選題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狀況,而你又對選題有何特別看法,為何會選此題,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異議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觀點,可綜合所選題目的相關學科對它的影響來說~~~(這個回答希碼州望對你有用)

❷ 如何提高智能建築的安全性

如何提高智能建築的安全性,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的介紹,以供參考。
近幾年來,已經發現的建築安防漏洞(如西門子能源自動化設備或威能供暖系統)讓人們把關注點聚焦在了智能建築的安全方面,那麼如何提高智能建築的安全性呢?近幾年建築安防技術的發展中又有哪些被我們忽視的地方呢?
0引言
智能建築是可以節省成本的自動化建築,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舒適性,在與其他智能化成品以及能源網產生聯系時,還能夠進一步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最初說到智能建築時,可能首先會想到一個在郊區的房子或者技術人員工作的高科技辦公樓,然而,這種印象只是對智能建築領域的一個很小的認知,如今伴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建築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在工業建築中,基於物理訪問控制的樓宇自動化技術可阻止外來訪客;在溫室中,基於樓宇自動化設備調控的溫度、濕度及照明可確保室內植物保持在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下;在伺服器機房中,通過自動化設備調控空調溫度可防止伺服器設備過熱;在機場航站樓中,自動化設備更是無處不在,例如電梯、煙霧報警器、火災報警器、電動百葉窗等。
而當提到智能建築的唯返自動化設備時,可以推斷當前對智能建築的宣傳遠遠比不上樓宇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且使用自動化設備的建築早已有幾十年了。事實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某建築中應用第一個電氣元件之前,樓宇自動化就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只是在近幾年間,基於市場需求,也為了提供新的服務,供應商才開始將自動化樓宇與互聯網進行對接。而且,提供這些新服務(如遠程式控制制加熱或視頻監控及外包服務等)不僅僅是因為流行,也因為它們確實可以充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在日本和德國這種老齡化社會中,可以通過基於各種自動化技術的智能住宅來協助照顧老年人,例如,通過安裝在樓層間的感測器設備檢測是否有人墜樓,並通過互聯網將此事件實時報告給值班人員。
基於上述問題,筆者要強調智能建築安全性方面尚未解決的六點問題。而其他非技術問題(如對智激山哪能建築的網上投保)的出現,不是因為其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合作夥伴間的討論,就是因為其來自於相關利益者的需求。
1、智能建築安全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智能建築基於互聯網的通信問題
現在這些與互聯網對接的智能建築在最初並沒有遵守互聯網通信協議(無論是IPv4還是IPv6協議),相反,先前構建的建築區域網路只會受到本地網路攻擊,而當前建築遇到的網路攻擊則可能來自於互聯網上任何其他的物聯網設備。然而,當許多物聯網設備都具有安防功能,樓宇自動化協議卻仍然依照原來的通訊標准時,那麼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設備仍不具有任何安防功能,使得智能建築很容易受到網路攻擊。
目前,提高現有智能樓宇自動化通信協議安全性的幾個學術貢獻都是通過維也納技術大學的自動化建築安防工程這一科研項目研究出來的。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供應明碼商也意識到了通信協議安全性這個問題,並開始改善提高通信協議安全規范(如BAC net或KNX)。從一位安全研究員的角度來看,對協議安全性的重視來得有些過於晚了,在十年前樓宇自動化行業發展較緩慢時就應對其著重關注。如今,樓宇自動化設計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對硬體故障已具有強魯棒性,因此,現在缺少的是開發出特定協議後應對不可預見的網路攻擊時建築安防技術的高可靠性。
1.2、網路攻擊對智能建築的影響
目前我們對網路攻擊智能樓宇造成的後果還不是很了解。因為這些攻擊范圍並不只限於樓宇自動化設備,還包括了建築的整個物理環境和周邊地區。基於建築的物理功能,我們需要區分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
在主動情況下,攻擊方可以影響整個建築的運作。例如,如果某自動化工廠合法的物理訪問許可權被一種訪問控制系統拒絕,該工廠可能無法再運作;又如,一旦機場航站樓的消防警鍾被啟動,必要的撤離將導致所有乘客運輸業務的停止。
在被動情況下,以智能家居為例。應用感測器設備,通過直接請求獲取感測器數據(如當前工作的感測器數據或是關於互聯網上更新的有關家庭能耗的數據信息)或是通過側通道的利用來負責監控居民是可行的。目前一些醫院正在應用可穿戴的智能設備進行老年人的一些護理工作。像這樣的監控方案,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僵屍網路對智能建築進行大規模的攻擊,但其他附加攻擊可能仍會被同一技術水平上的潛在攻擊發現並進行分析,像這樣一個全面的攻擊危害分析,是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
1.3、對智能建築長期的軟體應用問題
建築自動化設備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式設計,為了保證該設計長期的安全性,這種方式設計的集成軟體是可以被肯定或可以被「修補」升級的,但需要考慮到相關嵌入式系統有限的計算能力和內存容量(尤其是傳統設備)。在樓宇自動化系統中,傳統設備存在一個很顯著的問題,即:盡管樓宇自動化技術可以很容易地實現系統安全功能的提高,但由於這些自動化設備很可能在同一建築中持續使用了幾十年,所以,增加安全功能的長期性首先是要能支持過時的軟體設備。建立區域網可以由掃描軟體定期提供有關過時軟體的設備信息以構建系統的管理界面。
1.4、面向用戶的智能建築安全系統的軟體設計
理論上來說,即使集成軟體具有一個長期的「修補」能力,但它始終要以用戶可以實際使用為設計宗旨,否則,用戶將不會修補他們的智能建築安全系統漏洞,且通常大多數用戶也不會給他們的私人郵件加密。一般來說,一種創新型解決方案不僅要能培養用戶的安全意識,並且要能針對不同的角色人群、提高智能建築整體的安全性。因此,這種解決方案必須要考慮到這些不同人群的技術能力和使
用動機(無論他們是專業的供應商、業主、員工還是包括殘疾人和老年人在內的居民)。例如,使用智能能源與信息技術設施(FUSE-IT)項目為智能建築管理開發了一個用戶友好界面的安全儀錶板,該儀錶板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顯示潛在的相關信息。
1.5、網路堆棧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對於提高系統安全性的一種更安全的實現方法是解決網路堆棧的安全隱患。據悉,在樓宇自動化行業,哪怕在已知的情況下,復雜的網路協議堆棧也會由一個或多個沒有軟體工程師職稱或是沒有信息安全教育背景的開發者來實現,導致開發的軟體在面對基本攻擊時沒有應對能力。對此,一種解決方法是將建築自動化系統引入一個「正常化」的網路環境,目前由德國教育與研究部資助、正在進行的樓宇自動化可靠網路技術設施建設(BARNI)工程中正在著重研究如何引入這種「正常化」的網路環境;另一種解決方法是應用網路堆棧的滲透測試功能,而測試結果可以用於強化堆棧。
1.6、智能建築安全標準的獲取問題
使智能建築朝著更安全方向發展的一種非技術性方法就是提供可以免費接入學術界的相關標准文件,甚至是一些被受限訪問的重要標准文件。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里,通過為學生的課題研究提供標准文件查詢入口,使得這些標准文件受到了多次的質疑和研討。此外,對於訪問受限的學者或他人,非加密的標准文件還可以通過網上社區獲取,該網上社區會出版免費的電子標准文件(即使是標准草案這樣的早期形式文件)。
2、結束語
智能建築安全性的改進提高需要學術界和工業界合作完成。目前,合作方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子課題研究,但是對智能建築中存在的潛在威脅,各學科的評價不一,需要合作方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對全專業可能存在的潛在隱患進行總結。而且,在後續階段的合作工作中,開發的安全技術必須可以同時適用於新式和舊式建築,且為不同的參與方量身定製以解決安全性隱患。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本文從建築優化設計的角度出發,應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了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國內外為首次大膽的探索,可供智能大廈設計方案選優時作為參考。
1 前言
當前,人類已邁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為了適應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智能建築(主要指智能辦公大樓或稱「智能大廈」)作為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網的節點,將對新世紀經濟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1]。智能建築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隨著加入WTO,我國經濟開始進入國際經濟的大循環,將跨上以金融、貿易、信息業為經濟結構主體的新台階,它也必將成為我國經濟高肆首速增長的基礎設施之一。因此,應將智能大廈建設作為和住宅建設同等重要的建築業新的增長點來看待,這既是對我國建築業的挑戰,更是建築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迄今為止,國內外對智能建築的評價還停留在僅僅評價「3A」(即辦公室自動化OA;建築自動化BA;先進的通訊系統AT)或「4C」(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的優劣程度上,而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評價智能建築目前還只能查閱到若干零散的敘述[2]。實際上,建築的智能化必然要求相應的建築設計與之相適應,而建築環境也必須支撐大樓的智能化。由於樓內大量使用計算機、網路通信設備以及其它各種自動化高技術設施,因此提出了一系列不同於傳統常規建築設計的新要求。時代迫切呼喚實現智能建築的優化設計,即在我國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以最低的成本,創造高效率、安全、宜人的智能化工作場所,並解決好智能建築開發與社會、生態岩兆環境之間的最優適應和協調發展問題,於錯綜復雜的多元化可變因素條件下,找到「滿意」的設計方案。[3]
根據現代設計法的理論與工程實踐經驗,建立科學的、全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方案優化設計最關鍵的環裂棗數節,它的應用貫穿於系統分析、設計的全過程中,是系統分析階段尋求方案的「非劣解集」與系統設計階段最後選出最優方案的依據[4]。作者在對國內外智能大樓進行大量調研和應用優化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大膽探索,構建了「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 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AHP模型
AHP(層次分析法)是美國T.L.Saaty教授於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方法,它把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有序層次,並根據對一定客觀事實的判斷,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利用數學方法確定出表達每一層次的全部元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數值,並通過對各層次的分析導出對整個問題的分析。[5]
我們利用AHP模型表達「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整個模型共分四層,即總目標層(A),准則層(B),標准層(C),基本指標層(D)。層次迭代框架圖見附圖。總目標層(A):智能建築優化設計方案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是全面的綜合評價,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價。
准則層(B):分為B1:經濟;B2:技術;B3:環境。此三項評價准則的統一考慮能全面反映被評價對象的主要設計指標的優劣程度。
標准層(C):包含了9項評價因素。其中C1:全壽命費用。下轄D1、D2二個基本指標,包含智能建築初建時的一次性投資以及建築生命期內的運行、維護、改造等費用。C2:資源利用。下轄D3~D75個指標,系根據可持續發展概念,以「配合應用」概念取代過去的「消費環境資源」概念。C3:結構與構造。針對智能大廈對建築環境的特殊要求,從而在結構、構造方面表現出與傳統建築大為不同的設計特點,下轄D8~D103個指標。C4:室內空間。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形成既是高工作效率,又是舒適、親切的工作環境。下轄D11~D155個指標。C5:安全功能。智能建築線路多、管井多,誘發災害的機會大大地多於一般建築,因此對其安全性應特別注意。下轄D16、D17二個指標。C6:選址。為體現智能大廈「都市化」的特點,應選在交通便捷的新興開發區中,周圍的基礎設施必須齊全,都市功能必須完備,且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餘地。下轄D18~D203個指標。C7:室外環境。主要涉及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及地域氣候的合理建築布局,有利於改善小氣候的綠化體系,合適的「三廢」處理等。下轄D21~D233個指標。C8:室內環境。智能大廈是智力勞動場所,要力求創造便利、舒適、保健、節能的室內環境,並使用戶有親近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設計的「生活化」。下轄D24~D263個指標。C9:人文景觀,主要評價智能建築是否融入地域以及代表企業形象的美學特徵等。下轄D27~D293個指標。
D1:一次性建築單位面積造價。包含了建築物建成時的各項建築費用(土建、綠化、市政公用設施、交通設施、物業管理等投資)摺合的造價。
D2:建築生命期運行、維護費用。指全壽命期間保證智能建築各項功能要求的日常運行、維護、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最後拆除的費用。
D3:建築規模。一座智能大廈有最基本的設備和佔有一定的面積、空間,規模大小將直接影響投資效益。美國的一份報告上提出,規模在20000m2以上的建築考慮智能功能,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上看才較為合理,相反則不很經濟[6]。
D4:節地。在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情況下,必須強調提高土地利用率,選擇對應風土特色又不影響智能功能的節地建築形式。
D5:節能。在規劃方面要注意朝向以取得最佳日照,可能場合下盡量利用自然光;充分利用太陽能供熱;建築構造要利用熱工性能優良的材料組成復合牆體和層面;節水技術的運用和控制、管理措施等。
D6:與當地地理、氣候條件的適應性。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差異客觀存在,建築設計能否與當地地理、氣候條件相適應將直接影響到節地、節能與舒適性等各方面。
D7:建築材料。盡量使用當地的自然材料及當地建築產品,避免生產、建造、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及污染並可降低成本;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築材料,且便於對建築保養、修繕、更新的設計,以實現建築的長壽命化;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建築裝飾材料。
D8:結構型式。智能大廈的管線多,佔用空間大,如採用梁板體系,梁高部分的空間難以利用,勢必要加大層高,如採用厚板體系,其板下的空間可以充分利用,節約了空間,降低了層高,盡管單從結構指標來說不很經濟,但綜合考慮下來不一定不經濟;另外建築結構應有利於空間的重新分隔,從而為智能化的擴充、更新提供較好的靈活性等。
D9:柱網尺寸。要求尋找一個結構上既合理可行,使用上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的尺寸。例如9m柱網,從結構上講實現不很困難,仍可採用預應力厚板體系,從使用上講9m的開間不算小,有一定的靈活性。
D10:合理的地面、牆面、天花板構造設計。建築物作為智能功能設備的載體,主要通過地面、牆面、天花板的構造來實現,應評價是否選擇好合適建材,安排好諸多部件的位置,使得既美觀又不影響使用,且便於維修以及防水、吸音率好等。
D11:層高。由於眾多電纜線和管線要到位,智能大廈要有架空地板或吊頂空間,同時又應保證一定的凈高,以免對人造成壓抑感。如保證辦公區有2.6~2.7m的凈高,局部如走道部分有2.4m的凈高等。因此一般來說,層高應達4~4.5m左右。
D12:功能分區合理性。指應安排好導入空間,通行和短暫停留空間、業務空間、決策空間、餘暇空間、設備空間等功能性空間劃分布局,以提高工作效率;尚需考慮智能大廈的獨特要求,諸如噪音的聲源、發熱的設備、維修管理及保密等問題,應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和合理的平面布局,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干擾。如盡量將發生噪音部分和發熱量大的部分集中設置、單獨處理等。
D13:平面面積分配合理性。標准層做成大空間開敞形式,由用戶自行隔斷和裝修。人員密度一般可按平均每人佔有10m2可出租面積(NLA)考慮,主要功能空間平面面積應無過大、過小現象,以適合人的心理健康。應合理利用周邊區、中間區、內區、核心區,以提高建築面積的有效利用率。
D14:系統傢具配置合理性。作為智能大廈的辦公傢具已轉化為「工作站」的概念。工作站主要由一組具有系統化、彈性化、功能化且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傢具組件(包括活動隔斷)裝配而成,它們相互依存,無法單一或個別使用。相同性質的工作站經由系統傢具聯結成一個工作群,不同的工作群再經由隱藏的網路整個聯接起來,以執行一個共同的企業目標。其配置合理性是智能建築特有的評價指標。
D15:空調方式。考慮到智能大廈室內的照明和設備發熱量遠高於一般辦公樓,人員密度減少而設備增加等因素,近年來國外較多地採用冷輻射吊頂和冷輻射供冷形式;由於辦公空間的平面布局經常調整,國外較多地採用了下送風或桌面送風空調形式以便於調節,由於使用時間不固定,可實現集中空調的個別化,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D16:防火、防盜、防數據泄漏。主要評價監控及報警系統設備配置完善度,監控室是否方便消防、保安人員的出入及能否及時控制消防設備的起動等。
D17:防災疏散空間。主要評價在一旦災害發生時疏散通道及空間設計的合理性。
D18:交通便捷度。指智能大廈所在地段交通組織合理,人員出行及到達公共空間的交通便捷程度。
D19:基礎設施完善度。周圍的基礎設施必須齊全,智能大廈可就近與已有基礎設施銜接,減少市政設施連接長度。
D20:現有場地的利用。選擇在對生態影響最小的地段上建造,與周邊關系協調,考慮環境承載力(用地狀況、性質、規模、人口密度等);充分考慮現有場地日照、風力、陰影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
D21:建築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破壞或少破壞自然景觀;適當的日照間距,以充分利用太陽能和自然光照;個體與群體布局滿足良好的通風和避免視線干擾;布局有利於災害防禦;污染源的下風原則。
D22:綠化體系。綠地配置合理,位置和面積適當;綠化布置與周邊綠化體系形成系統化、網路化關系,通過綠化體系調節小氣候。
D23:三廢(廢氣、廢水、廢渣)處理。盡量實現廢棄物的無害處理及再利用,例如:污水的再生利用;合理地安排廢棄物收集裝置及其位置、間距等。
D24:視覺環境。處理好水平和垂直面的最佳照度;處理好亮度和閃爍的關系;推薦間接照明與局部照明相結合的方式;色彩不宜過分強烈;室內設計優雅得體,無視覺污染。
D25:防噪音措施。主要評價聲源控制、聲音傳播途徑的控制,用裝飾材料降低噪音等措施的得力程度。
D26:室內衛生環境。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建築裝飾材料,減少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對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的有效抑制;室內空氣質量要符合健康標准;有適當的濕度;防止室內噪光污染等。
D27:與當地規劃協調。充分考慮建築與所在地段已有或規劃中的輪廓線、街道尺度和諧一致。D28:形式美。即評價外形的美觀性,包括均衡與穩定、對比與微差,統一與變化、韻律感等。D29:移情與氣質。包括溫雅親切、寧靜樸素、時代感、民族與地方風格等。
3 本模型使用的途徑
上面我們構建了「智能建築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AHP模型,只要通過調研、計算、徵求專家意見等綜合後,即可得到各層次因素間兩兩相比數值的「判斷矩陣」(採用9級定標法),然後應用已有的AHP程序上機解算,即可得到各層因素相對於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量度———「權重」值。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以及歷史傳統、地理氣候、人文民俗也大相徑庭,若使用本模型制定全國統一、通用的設計指標「權重值」體系,則因不切合實際而無實用價值。因此可先通過對有關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以及歷史人文、地理氣候等重要特徵進行抽象,根據其區別或相似程度,利用聚類方法及程序,在計算機上解算,將它們劃分成若干類,然後針對每類城市(有不同的「判斷矩陣」數據)計算出各基本設計指標的權重值,存貯在資料庫中備用。而具體評價屬於哪一類城市的智能建築設計方案(也可對已建成的智能大廈進行評價)時,可隨時調出有關的權重值體系,結合待評價對象各基本設計指標的「評價值」(得分),利用改進的Topsis評價方法及程序[7]或ELECTRE多因素決策方法及程序[8]上機解算,即可直觀地評定出設計方案(或已建成智能大廈)的優劣程度,最終得到「最優」設計方案。當然,在上述過程中,可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多次進行反饋、循環,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參考文獻]
[1] 龍惟定.智能化大樓:對建築業的挑戰[J].建築學報,1997,(2).
[2] 北京金創雜志社.中國智能建築文集.第二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11.
[3] 劉士鐸,劉啟波.基本建設優化學與可持續發展[J].基建優化,1996,(3).
[4] 戚昌志.設計學[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
[5] T.L.薩蒂著,許樹柏等譯.層次分析法[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8.
[6] 周慶琳.智能大廈的建築設計[J].建築學報,1999,(9).
[7] 劉啟波,劉士鐸.改進的Topsis方法在綠色建築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基建優化,2001,(5)
[8] 劉士鐸.ELECTRE多因素決策方法及程序在建築方案選優中的應用[J].基建優化,1989,(6).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❹ 什麼是智慧建築其重要趨勢有哪些要點

談智慧建築,首先要談談智能建築;

什麼是智能建築——可以看看什麼是智能手機!首先,他有一套手機的操作系統,然後有無窮盡的生態應用,滿足每個人個性化的需求。亂鉛帶

由此而來的啟發,智能建築也有一套建築的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實現了建築內硬體的集成並開放介面給應用開發者。開發者可以輕松的利用API進行建築內個性化應用的開發,而不必自己去對接建築內繁多的設備和私有protocol。通過正循環,智能建築操作系統內的應用變得更多和更優秀。建築內的各種對象也有了傳統建築中沒有的體驗,比如:人在建築內無感通行等(基於圖像識別嘩蘆鑒權),設備智能控制(空調、照明),空間的高效利用激旦(共享辦公等)。

這個過程完成後,逐漸進入了智慧建築的階段:

基於前期的數據積累和不斷訓練,AI開始登場,整個建築開始變得自治,自治物業、自治能耗管理、自治個性化服務等等。

智慧建築,值得期待

❺ 建築智能化系統建設的思考

建築智能化系統建設的思考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自1990年以來,我國智能建築發展迅速。智能建築工程已成為建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整個建築工程內容的延伸和擴展,對建築工程先進技術水平的度量以及工程的投資取向,已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據統計,目前智能建築工程的投資已佔建築工程總投資的5%-10%,全國每年智能建築總投資約幾十億元,甚至達上百飢族棗億元。
但客觀地講,我國智能建築還處於發展階段,工程建設水平不高、工程質量不能令人滿意,某些智能建築工程因種種原因無法竣工,導致工期延誤,投資浪費。有的建築物雖然已投入使用,但智能化的功能名存實亡,不能正常工作。據有關地區的調查,智能化系統運行正常,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的僅佔20%,部分項目運行不正常,尚可使用的系統佔45%,有35%的系統不能開通使用或運行一段時間後發生故障,無人修復而廢棄。相當大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這不得不引起同行的重視。筆者根據多年從業智能爛拆化系統建設的經驗,就系統建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設目標
建設目標是智能建築弱電工程建設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從目前智能化系統建設的現狀來看,由於業主對建築智能化系統的認識深度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往往自己都無法確定系統的具體建設目標及功能需求,影響智能化系統建設的質量。
在建立建設目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確定系統的功能需求:要求智能建築達到「第一流的」、「最好的」甚至「世界一流的」、「亞洲一流的」、「國內一流的」。這都不是實際的用戶需求,用戶需求應該有具體的要求、系統集成的要求。如果業主實在提不出要求,可以找幾個類似的系統參考確定。也可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目前我國已有不少的專家專門從事研究開發智能建築系統。他們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在建立用戶需求時開一個專家研討會,讓專家聽取業主的意見,對用戶需求進行反復論證。特別是在功能、投資、預期效果方面,作一個科學的估計是有好處的。
2. 正確認識技術與管理之間的關系:智能化系統建設只是從技術上來輔助人們的日常管理,而不是取代。目前許多業主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實現了智能化,就不再需要管理了。舉安全防範系統為例,業主經常提出系統應設計成「無死角,無盲區」,希望通過安全防範系統徹底解決建築物的安全問題。且不說你得裝上多少攝象機才能做到,也不談是否有必要這樣做。實際上,安防系統絕大多數實現監視和報警功能,報警之後,仍需安保人員去處理。如果保安人員失職,那麼再好再嚴密的安防系統也無用。因此,只有正確認識技術與管理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地作出真實的需求。
3. 確定使用者和管理者:系統建成之後將由誰來管理和使用是決定用戶需求的重要因素。業主在進行智能化系統建設時往往忽視這一點,致使建成後的系統與實際的使用和管理不匹配。為此,建議業主在智能化系統建設前,明確使用和管理方式、讓使用者和管理者們參與用戶需求的討論。
4. 明確投資與回報: 如何看待投資與回報率的問題,往往業主很難拿得准。對待投資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要長遠地看,整個弱電系統不需要做大的改動是否能滿足管理和使用的需求。特別是在涉及管道橋架建設的子系統方面,一定要預留足夠的餘量,以便今後的擴充。其次要進行前期投入與後期管理投入的比較。大廈建成之後的管理費用有四大項:能耗費、管理人員費、設備維修保養費、通信費用。能耗費是大廈一年當中所有設備損耗的電能、燃料、汽等,一般來講同設備的受控方式和選用設備時留有的餘量有關,如空調、鍋爐、發電機、泵等。不必要穗信的空耗越多,浪費越大。如果在能源控制與管理上多投一點錢,控制的深度深一些,控制的精度高一些,及時合理地調整設備的運行狀態,在使用能源上精打細算,就可減少不必要的「空轉」浪費。一般來講,使用了能源控制與管理系統便可節省能源的30-40%.管理人員費:指維持大廈運行所用管理人員的費用,可減少控制室和運行值班人員。設備維護保養費:主要取決於選用的設備質量與可靠性,前期投資壓的過低,設備的質量與服務都很差,必然引起頻繁高額的維修費用。通信費用:通信的發展十分的迅猛,正朝著高速節省方向發展。隨著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特別是Internet網的出現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與辦公環境。如果大廈有頻繁的對外通訊,單靠打模擬電話和傳真是很不節省的。建立一個綜合數據通訊網能節省30%的通訊費用,特別是電視會議系統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出差費。
二、設計驗收規范
近年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就智能化系統建設制定了一系列的設計與驗收規范。但由於智能化系統建設涉及的范圍廣、發展變化快、新技術不斷涌現,因此很難拿出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系統設計、驗收規范。如智能化系統建設中出現的電子會議系統、多媒體系統、一卡通系統等尚無可參考的設計與驗收規范。標准與規范不健全、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也是影響建築智能化系統質量的主要原因。
完善智能建築工程建設標准與規范,加強智能化系統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與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由於智能化系統涉及建設、公安、郵電、廣電、消防等行業管理,其技術綜合計算機、通信、自控、電子、音視頻等領域,因而此項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支持與組織,否則不具備權威性,同時工作進度也沒有保證。
對於此項工作的內容與方法,筆者建議以《智能建築設計標准》(GB/T50314-2000)為主要框架,就有關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等工作所必須的標准與規范,查對目前國內現行的標准和規范是否已滿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在近期組織完成相應的修改或編制。
除完善標准、規范外,還應組織從業單位進行培訓、宣貫。目前,系統集成商在進行系統設計時,經常引用一系列的設計、驗收標准和規范,但真正理解標准、規范內涵的卻寥寥無幾,有的系統集成商甚至沒有一本相關的標准和規范,通過培訓,可將標准、規范的執行落到實處。
總之,在智能建築工程建設中,我們必須建立一套中國的標准和規范,這是建築物適應信息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是規范工程建設市場的需要。只有建立和健全智能建築的相關標准和規范,才能正確地指導智能建築工程建設方向,規范設計、施工的操作,約束系統集成商的行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三、系統管理和維護
在當前智能化系統建設中存在著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就是過份強調技術,而忽視管理。業主在進行智能化系統建設時,往往強調的是設置多少個子系統,採用的是否是先進的硬體設備而不過問建成以後的系統如何進行管理、運行和維護。殊不知,智能化系統的建成並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地享受現代科技的成果,大量艱苦的工作還在後面。只有建立良好的系統管理、維護隊伍/制度,系統才能維持正常工作,智能化系統的投資才能達到預期的效益。筆者認為,要使建成的智能化系統真正發揮效益,至少得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一支合格的智能化系統管理隊伍
目前,大部分智能建築建成後,是移交給相關的物業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的。而傳統的物業管理已不能滿足現代智能建築建設的需要,況且智能化系統涉及多種技術、多門學科,需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因此要建立一支合格的智能化系統管理隊伍並非易事。筆者認為有二種方法解決這一問題。一種方法是將建成的智能化系統外包給系統集成商進行管理維護;另一種方案是落實使用管理部門,建立管理隊伍,對他們進行培訓。這支隊伍應參與系統的工程實施,了解系統的工作原理、設備分布,掌握系統的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
2)建立完整的操作、管理制度這是保證智能化系統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操作管理制度中應嚴格規定對系統竣工資料、產品技術說明書、系統操作說明書、系統參數的設置、密碼管理、系統運行數據等管理的細則。完整的操作管理制度可避免人員流動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3)不斷完善系統建設、提升系統服務功能智能化系統建設中難免存在著一些缺陷,有些在竣工驗收前已發現解決,有些在運行一段時間後才暴露,只有不斷解決暴露的這些問題,完善智能化系統的建設,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益。同時,智能化系統建設的一大目標是節能,這也只有通過對系統運行數據的不斷積累、分析,對系統運行系統參數的調整來實現。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閱讀全文

與智慧建築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不好的汽油車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74
網吧吃雞設備封禁解決方法 瀏覽:132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2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1
油菜封草最佳方法 瀏覽:751
電纜熱縮管使用方法 瀏覽:799
黃豆堵漏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509
有眼袋用什麼方法更好呢 瀏覽:969
333333怎麼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13
沐浴凝露使用方法 瀏覽:923
拋光液使用方法 瀏覽:138
美的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鑒定分析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18
實驗方法從哪裡來 瀏覽:447
擀皮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364
籃球訓練簡單方法 瀏覽:804
oppo手機鬧鈴聲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風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19
怎麼減臉上的肉用1種方法 瀏覽:176
安速蟑螂屋使用方法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