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智慧教學方法與環境關系的總結

智慧教學方法與環境關系的總結

發布時間:2023-04-19 02:56:22

①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1

一、課堂教學積極滲透環境教育,提高了師生的環保意識。

我們在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所有老師都要滲透環境教育」。為此,制定的課堂評估細則中,增加了環境教育方面的權重,任課教師要把教科書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自然地與社會環境現實聯系起來,給學生指出環境污染的危害,點明環境保護的意義,進行滲透性的教育。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環保教育的開展,提高了師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除此以外,我們還利用主題班會、選修課和活動課程進行環保教育。我們明確規定:「在身心健康教育系列活動中進行環境教育」,各個班級的環保小組開展「自撿廢紙,收舊利廢」的活動,既為環保活動的開展籌集了費用,又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以上教育措施,強化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對學生進行了生動活潑的環境教育。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區環境教育網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

在課外環境教育方面,我們採取了校內教室綠化、建立固定的宣傳陣地和校外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外活動計劃,建有環保課外活動小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

(一)開展「綠色班級」創建活動。

近年來,我們開展了「滾掘綠色教室」評選活動。每個班級都養花種草,以達到教室的綠化、美化。本學期,我們在「綠色教室」評選的基礎上,又開展了「綠色班級」創建活動,通過養花種草、綠化教室、凈化環境,達到以此促使學生達到語言、行為及心靈的凈化,倡導學生語言行為也要做到「綠色潔凈」。通過開展這項活動,一方面使學生學以致用,學到了養花種草的技術,也使學生體會到了「育花」的艱難,更使學生緊張學習的身心在養花賞花過程中得到放鬆,達到自我調節的目的,強化了學習知識的效果,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

(二)開展「一日兩掃活動」

近年來,我們針對學生勞動鍛煉少,環保意識淡薄的特點,在全校開展一日兩清掃活動,美化校園。通過開展此項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環衛工人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起環保意識和文明意識。

(三)積極開展植綠護綠活動

學生通過參加「植綠護綠」活動,培養了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自覺服務於社會的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建設家鄉、愛我和順的社會責任感。

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被寫入《憲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保護環境已成為21世紀的重大課題,作為現備銷在的學生、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環保社會責任感。

(四)開展環保科技活動我們組建學生環保科技活動小組,開展環保研究性學習活動,其中許多學生以環保調查為課題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研究,以豐富翔實的資料和較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他們明白了近年來水質污染的情況及危害、水質污染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於防治水源污染的建議。

(五)學生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我們利用主題班會、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開展環保宣傳,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興趣,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多種素質和能力。為了擴大環境教育的效果,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我們還建立了固定的環境宣傳陣地。

我們還經常開展家庭綠色行動,向學生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倡導綠色消費,以實現「通過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作用。

三、環保意識增強,教育效果顯著

通過以上環境教育工作的開展,促使了師生大滾核環境教育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師生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體現在不吸煙、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節約用水、隨手關燈等日常文明習慣。

我們將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從關系民族存亡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充分認識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行動,共同努力,力爭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2

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一二班的環境教育課教學。我和學生一起關注身邊的環境及其變化,通過生動有趣的探究活動感受我們和自然的親密關系,發現並探索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學會善待地球,積極參與我們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

一、正確樹立環境教育理念

我在開展環境教育時,無論何種內容、形式和渠道,必須具有科學的內涵,體現一些基本理念,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使學生們明確人類與萬事萬物同屬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處在平衡的統一之中,具有內在的規律。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必須尊重和遵循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毀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等於毀滅了人類自己。因此我們應當愛護資源,珍惜資源,在自然系統平衡的限度內開發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我們曾經狂妄地宣稱要做大自然的主人,向大自然瘋狂索取,毀林開荒、填湖造田。過度開采,任意破壞生態平衡,使人類生存的條件日益惡化,最終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的。

二、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適當滲透環境教育

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經歷著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與其它年齡階段相區別的一些典型的特徵。所以,就應該依據學生不同年齡特徵,向學生滲透不同的環境教育內容。我利用了每一次的校本課結合「讀書節」、「科技節」等,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講座,宣傳環保的意義,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環境狀況,明確我們做到什麼,可以做些什麼。組織學生編制環保主題的隊報,做成環保宣傳板,在班內展出。黑板報也開辟了環保宣傳專欄,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其次,我要求學生認識了很多動物,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有條件的同學可以看望動物園里的`「居民」,向動物朋友學習,使學生從小熱愛小動物,從小關心身邊的小動物。

本學期,通過學生時刻關注身邊的環境及其變化,發現並探索了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讓學生學會了觀察周圍的環境,關心地球母親和它的孩子,讓學生時刻關注身邊的環境及其變化,發現並探索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學會了善待地球,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工作。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3

隨著化工及材料科學的迅速發展,全球化的新物資研究已進入產業開發階段,新型高能電池、新型化工塗料、新型耐壓、耐熱、抗強度材料等無一不展示新物資的魅力,但與此同時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其中大規模的化學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范的關注,並引起了世界各階層人士的震驚。如何讓年輕幼小的一代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是學校化學教育面臨調整的重要課題。其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身體驗各種污染的危害,是這一課題實施的突破口。本文從化學實驗課出發,通過長期的探索,歸納總結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策略,力求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寓環境教育予素質教育之中。

一、結合演示實驗,滲透環保知識教育

化學演示實驗教學中,在突出相關知識教學的同時,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演示實驗造成的化學污染及危害,詳細羅列出教材各章節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對口實驗所涉及的環保基礎教育。讓學生能自覺地融入其中,樹立「我為環境、環境為我」的大環境觀。以「污水、廢水」為例,在分析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434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188個,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多億元。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這些嚴峻的事實,反向證明若不強化環境教育,中國將面臨沙漠化的絕境。

在分組實驗教學中,充分運用化學基礎知識,讓學生親身感受化學分組實驗產生的「三廢」,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領會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化學實驗中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完全可以採取封閉體系進行,對實驗後留的有毒氣體進行適當處理,消除危害,更能達到學習化學知識時全方位滲透環境教育即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進實驗,節約葯品。減少廢物對環境的污染,使學生自覺融入環保之列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有害產物對環境的污染,有利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能使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如在濃硝酸與銅的反應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試管進行試驗,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針筒內裝入0.05克銅屑,推上活塞並吸人0.1毫升的濃硝酸,觀察現象,等反應完畢後將注射器中液體小心排入廢液瓶中,無色氣體針筒內再吸入空氣,可見到無色氣體變成紅棕色。改進後的裝置是封閉體系,效果明顯,葯品用量比改進前少得多,同時還能防止有毒氣體二氧化氮泄漏而污染空氣。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規范操作,盡量用小試管作實驗,不浪費,多餘的葯品妥善回收。在安裝制備氣體和實驗裝置時,盡量使其嚴密,並在通風口下操作,如果需氣量小,可改用大試管制備氣體。教育學生,每人若多用一點葯,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和污染。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約葯品,減少環境污染,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良好途徑。

此外,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化學模擬實驗教學,製作多媒體課件。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驗的感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另一方面可減少葯品的使用,減少有毒物質的產生以及環境的污染。

三、讓教學實驗融入社會,使學生的個體行為去催生社會群體: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實驗教學不應僅局限於課堂、實驗室,學生在了解實驗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應開放課堂,讓教學實驗融入社會,只有全民行動,環境教育才能真正付諸行動。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嚴重污染,這些酸性污染物與雨滴形成酸雨,對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腫,尤其是重金屬和一些致癌物質的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因此,學校實驗室設有專門的回收流程,把實驗廢棄物送到專門的地方處理。也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環保部門也可以委託化工部門定期收集廢棄物;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質可用化學方法進行妥善處理,例如,萃取後的苯和實驗中殘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燒;溴苯可以鹼解。總之,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的科學教育,而不要把學科學的手段,變成污染環境的行為。

四、結合本地實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環境保護的研究性課題研究

環境教育應從幼兒啟蒙教育人手,不失時機地培養環保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宣傳活動。學校應結合現行課程改革的契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環境保護的研究性課題研究。如組織學生到市環保局了解我市環境況狀;組織學生到我市污水處理廠參觀;設立了專門的環境教育宣傳欄,定期開展環境教育論文、漫畫、詩歌比賽。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規范了師生的環保行為,並將它作為對入學新生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

綜上所述,化學實驗教學滲透環境教育是推進化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隨著環境科學的發展,與各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促進了各學科的發展,化學與環保知識,尤其與化學實驗教學聯系更密切,在化學實驗中滲透環保教育是較可行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進行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規范化的實驗操作,節約葯品減少環境污染,及時引導學生尋求控制環境污染的途徑及治理污染的對策。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潛移默化和滯後生效的作用。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4

一學年來,我校的環境教育教學工作在縣教育局以及鎮教辦的領導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環境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加強隊伍建設,狠抓教學常規管理,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學校嚴格要求教師對照教學計劃,認真落實。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嚴格對照教學計劃,逐項落實。學校環境教育教學研討會定期召開,並且組織相關環保教育實踐活動,提高了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環境建設的熱情;學校設立環保活動展室並對外開放,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環境知識,規范了學生的日常行為;優秀環境教育教案的評比,環境教育課堂教學的觀摩,科研論文的撰寫,植樹節、地球日,書畫展、知識競賽等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環境教育的建設體系;校刊《博雅》已出版五期,編發文章400餘篇,以此為依託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宣傳;並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思想教育。這些都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促進了孩子們的揚長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1、學生能夠積極配合,響應學校、老師布置環境教育小調查。

2、學生浪費紙張的現象少了很多。並且能夠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用紙的環保活動。

3、學生愛護自然的思想素質、環保的知識素質普遍增強,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培養。

4、學生知道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知道了如何來給我們的社會做貢獻。

三、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1、環境教育意識還不夠敏銳,個別學生節約用紙的習慣沒有養成,還不能很好沿著握綠色學校建設的目標前進,影響了我校綠色學校建設的快速發展。

2、學生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識還需提高。

3、環境教育活動的開展還沒有形成自已的特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4、環境教育工作建設制度還有待完善。

總之,在環境教育教學工作中,各任課教師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促進了綠色學校的創建和發展,但是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只有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加大力度,改進教學措施,把環境教育和綠色學校建設工作相結合,持續、深入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才會更有利於學校的長足發展。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5

人類是環境的產物,又是環境的改造者。人類在同自然界的斗爭中,運用自己的智慧,通過勞動,不斷改造自然,創造新的生存環境。由於人類的認識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更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往往造成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污染。從人類誕生開始就存在著人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就出現了環境問題,特別是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環境問題也日趨加劇。因此,加強環境教育的教學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現就這一學期八年級環境教育方面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境知識,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識體系,其中:

(1)對課本中直接涉及到的環境知識,講深講透教好學活,學以致用。

(2)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分析其中的聯系,使學生善於聯想到環境問題,並作適當的延伸補充,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

二、立足課堂,多方位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和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愛心和熱愛祖國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學生隨地吐痰,隨處亂扔廢紙和食品袋,口說臟話的現象較以前少很多。折花毀樹,捕殺鳥類的事件基本杜絕,節約能源的理念已在同學們心中形成,因為同學們已經知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我們要善待其中的各個家庭成員,和諧共處,尋求生態和諧穩定,不要污染環境,毀掉自己的家。

教學中還存在很多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的地方,我們的教育教學將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貼近實際,使學生真正成為環境的協調者。

1、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掌握重點,積極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本一共有10個模塊,主要內容是;問候並回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物品名稱,並給予回答,數字1到12,談論人,物品,顏色,動物,職業,家庭成員,身體部位等,這些內容都對小學孩子是零散的內容,如何讓他們掌握知識,樂於學習成為我的主要任務,我積極向老教師請教,分析教材,提煉重點,認真備課,始終以積極的心態上好每一節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學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發現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生動有趣的課,認為教學效果會很理想,怎知反饋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後來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以前從來未接觸過。從而可知,我在上課前根本沒有了解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備好學生的課。

2、講求方法。

豐富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講求方法,豐富課堂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言,需要多運用。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到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及時消化。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3、培優轉差,快樂教學。

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一方面,有的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們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成績較好。因此,講得太淺,沒有照顧到整體,所以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優秀生進行課外的知識補充,對差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輔導,使學生成績整體提高。從而建立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由於每一位教師尤其英語教師,大家都在不斷的改善和創新自己的教學,難有失敗和彎路,不過我堅信,只有不斷創新和實踐才能有進步,才能不斷完善教育教學。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環保意識較差,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二、全學年教學目標總要求

1、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3、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4、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重點難點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2、學生對水與人的關系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理解愛護、保水資源的重要性。

3、學生熱愛水資源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4、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5、學生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體的措施

1、精心准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對水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節約用水的習慣。

六、教學進度

② 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運用智慧教學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外部干擾型、教師失誤型、學習困擾型、課堂異常型等等。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作為人師,我們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的原則來謹慎、恰當地處理好課堂的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勢利導,採取相應的應變方法,就一定能夠處理好各類偶發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細致地概括來說,處理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有大致以下幾種方法。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一為學生大叫:「蜘蛛」,頓時課堂出現了一片混亂的現象。這時,老師讓學生趕走蜘蛛後,開始了對昆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做不但有利於緩解學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相結合。2、將「錯」就「措」法。這種方法其實在課堂運用得比較普遍。往往是在老師自身不小心犯錯的情況下,礙於面子,不能直接說老師自己錯了,但又不能將錯就錯,不加糾正,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來個將「錯」就「措」,詢問學生,剛才老師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3、實話實說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課的時候,有一個音應該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時候是五拍,學生雖然在跟我唱,但聲音越來越小,聲音里透露出一種疑問和不肯定的感覺。我問:「怎沒不唱了。」有問同學說:「老師,這里是鬧慎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錯了,於是我馬上對同學們說:「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對,老師不夠仔細,唱錯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好么?」這時,課堂又回到了原來的教學狀態。有時候,教師由於不夠仔細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去管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就不對了。有時候教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的做法是能馬上解決這些小小的問題,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錯了不改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4、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凳彎姿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學內容是很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這樣,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教棗絕學目的。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游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位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正確教育,因勢利導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且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說服而不要壓服;是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是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③ 幼兒園智慧教學的方法與環境

1.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老老合作。

4.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余含鄭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豎頌種方法。

6、觀察指導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④ 解釋智慧教育學習環境的構成要素及其關聯.

從系統論看素質教育

關鍵詞:系統論 整體性 動態性 開放性 有序性 協調性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作為一種教育系統工程,顯然應該遵循系統科學的指導。本文試從系統論角度談談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系統論特徵

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開發人的身心潛能,培養人的身心素質,養成人的健全個性的教育活動。它以全體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以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以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標志,發揚民主平等、互相合作的師生關系。這些基本特徵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並且相互轉化,構成一個系統,具有系統論的某些特徵。

(一)素質教育的整體性

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體,把系統的組成部分看成是這個整體的有機組合的要素,重視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和整體效益。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主要體現在:

1、教育目標的整體性。素質教育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整體發展。從縱向講,即開發人的潛能、塑造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價值,三者構成人的發展的三位一體結構。從橫向講,即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是對學生進行集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心等方面素質的開發、培養和訓練於一體的教育。而且,這種全面整體的發展還體現了學生的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群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的統一,現在發展與未來發展的統一。

2、教育過程的整體性。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形成明確的指導思想,並有效地轉化為教育實踐,採取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及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建立科學評估體系,這一過程是一個系統流向,涉及到許多重要環節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

3、教育環境的整體性。素質教育最初是針對應試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學率等現象而提出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是一種教育和社會的「綜合症」,其形成原因有教育內部因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關鍵。可以說,它表現在學校,病根在社會。因此,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環境具有整體性,一是學校內部的環境;二是家庭和社會的環境,二者構成統一的教育網路,對素質教育產生整體影響。

(二禪櫻)素質教育的動態性

系統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有一個組建、形成、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具有動態的性質。系統這種變化發展的動態性,使各個系統能充分發揮「自己運動」的功能,達到最優賀答叢的目的。

1、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素質教育對個體來說,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主動學習中得到生動活潑的較為全面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目標追求的最高層次。其中,全面的發展即包括受教育主體各項身心潛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協調統一發展,並體現個體的個性特徵、自主性和創造性;主動接受教育是發展的方法和手段,要求素質教育過程是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支配下展開的,使接受教育成為真正的個體內在需要和追求,成為學生主體表現自我的自由方式;而生動活潑則是發展的明顯特徵,因素質教育過程要求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育活動成為學生主體的一種樂趣和享受。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上述三者是協調發展、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沒有全面的發展,素質教育就失去真正意義,背離我國教育方針;沒有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發展將是機械僵化的;而缺乏生動活潑的精神,發展將永遠無法進入較高層次,一切開發培養和訓練都可能成為學生的負擔。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正是上述幾個方面互相牽制、協調發展的過程,具有動態發展的特徵。

2、素質教育面向動態的未來。教育發展具有超前性,教育應該為未來培養人才,而不以升學或就業為直接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主題報告中指出:「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素質教育所訂的目標正是朝著人的全面發展目標邁進的,這種目標體系具有超前性,立足於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這種重視預測研究和培養未來人才的素質結構,正是應試教育所不可比擬的偉大生命力所在,素質教育使教育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以動態發展的態勢保持與社會發展的舉寬必然聯系和動態平衡。

(三)素質教育的有序性

系統由較低級的結構向較高級的結構發展,即為有序。素質教育的有序性表現在:

1、素質教育的構成是有序的。一般認為,素質是指人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三個層面。因此,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相應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生理素質教育,這是基礎;二是心理品質培養。這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並促進前者的進一步完善;三是社會文化素質教育。這是以人的生理組織結構為物質載體,通過教育,使個體經過內在心理過程而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層次。這三方面分層次有次序地構成整體性的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追求的境界是有序的。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追求境界有別於應試教育。首先,素質教育是一種普及義務教育,教育要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均等開放,保證每個學生的身體、知識、道德和精神諸方面得到最基本的、合格地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其次,素質教育是一種義務後教育。即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讓大部分學生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以培養學生較高的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要求;最後,素質教育是一種發展性教育,即尊重學生差異,旨在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較充分地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發展的最高境界。這三個層次是素質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每一階段以前一階段的發展為基礎,且需要向最後一階段發展。素質教育這種不斷向前發展的追求,是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系統工作的有序性的體現。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系統優化

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學校和家庭各個方面,既要注重自身結構體系的優化,又要考慮外部因素的優化。這里,立足於系統論觀點,提出幾點有關實施的意見。

(一)堅持素質教育系統的整體優化

素質教育正是通過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煥發出應試教育無可比擬的偉大生命力,這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從系統論出發,必須構建一套完整性、科學性的素質教育體系,這是素質教育實施成功的根本保證。

第一,素質教育內容的整體規劃。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在於全面發展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因此,必須向學生傳授全面整體的教育內容,充分體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全面性和協調性。而且,教師要以整體教育觀去把握教育內容傳授過程中的動態平衡。

第二,教育方法的優化組合。素質教育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各個學生是有差異的,因此要根據不同對象選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同時,還要根據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教育任務的全面性,善於謀求各種教育方法的最佳結合和互補。

第三,整體優化教育途徑,構成統一的教育網路。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要求把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班隊活動和社團活動等各種途徑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統一的整體的教育網路,發揮整體功能,以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當然,應該指出,課堂教學仍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第二課堂活動或課外活動無疑對進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但它應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二者不能本末倒置。

第四,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優化。實施素質教育,有賴於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一方面應致力於建設一支觀念新、思想好、業務精、能力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應運用系統論整體效應原理,實現教師工作安排的最優化,合理搭配,注意發揮各人的優勢,使教師互補長短,保持動態穩定,實現最佳組合。

第五,教育評價體系的整體優化。為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有相應的教育評價體系。首先必須樹立新的教育評價觀念,包括正確的整體觀、素質觀、人才觀、學生觀、發展觀和教學觀等;其次要制定一套標准合理、內容全面和科學的評價目標;此外,還要建立一個健全的評價組織體制,以便及時地作出正確的評價和導向。

(二)增強素質教育系統的開放性

系統論認為,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保持信息、能量和物質交換,才能趨於有序,保持活力。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主動置身於社會大系統中,增強開放性,以便使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不斷豐富、充實和發展。

1、創造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包括學校內部條件和社會條件。素質教育的落實,首先是要靠學校和教師,如教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等,這是學校內部的教育條件的優化。但僅此不夠,實施素質教育還有賴於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特別是人才選拔機制、升學篩選制度和勞動產品分配製度等方面應體現出重視素質、以素質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價值取向。比較而言,後者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堅持開放性,就應看到社會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從社會發現問題,優化條件,變學歷社會為人才社會,堅持社會條件與教育條件一起抓,形成有利實施素質教育的外部大氣候和內部小氣候。

2、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實踐環境。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全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決非學校或教育戰線孤軍奮進所能奏效的。只有實施開放性教育,調動社會和家庭的積極參與,才能取得應有效果。因此,必須構建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為兩翼,統一協調、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形成育人合力,真正體現出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全面提高的本質要求。

3、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教學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而單純的課堂教學或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無法完成素質教育的重任的。因此,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加強開放,向實踐活動延伸,充分利用社會有利條件,精心組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構建出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兩大支柱有機結合的運作體系,有效促進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把握素質教育系統的協調性

教育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一個動態過程如不能維持其動態平衡便不能發揮其應有功能。素質教育改革應認真研究系統中各部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努力找出其中合理的「度」,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效能。例如:

1、考試與發展。學校教育和教學沒有一定的考試是不行的,但考得過多,或以考試分數衡量一切,專注於升學,也是背離素質教育的。素質教育著眼於學生的發展,但不是要取消一切考試,而是要求改革考試的內容和方式,使之適時、適度和適體,使考試為保證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發展學生素質服務。

2、教與學。素質教育有賴於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有賴於教師的教,教應起主導作用。但素質教育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合作為基礎的,不斷優化教育環境的民主型教育。教是為了學,以學生的存在為前提,以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條件和歸宿。因此,教學過程中的重心要從「教師主體」轉向「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3、個性和共性。素質教育不是選拔性教育,而是發展性教育,是旨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但它不排除培養學生的共性,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建立於「合格」的共性基礎上。人的培養需要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共性」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方面。

4、課內與課外。素質教育的實施是課內與課外的統一過程,單純的課堂教學或過度的課外活動都是片面的。課內側重於集體形式的教育,課外則可較多地注重個別化教育。二者應協調組織,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並重,保證素質教育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個別。

素質教育中還有諸多關系有待進一步認識。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解決好「度」的問題,才能使素質教育各要素有機整合成一個效能最佳的完整結構,這是搞好素質教育的關鍵。
參考http://..com/link?url=xPxhNomOZaFNZAtew-WJe9OouyCjXTbfvpzmZ8Uudi_

⑤ 蒙特梭利的教學和環境創設的具體內容有什麼關系

蒙台梭利十分重規環境,她認為如果兒童被置亍一個有利亍他仧的自然収展的環境中, 使他仧能按自己的需要、 収展的節奉和速度來行動, 他仧就會顯現出驚人的特性和智慧。 換句話說,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身心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幫助下収展起來的, 是個人對環境的自然的自収的活動, 好比有些象棋高手, 有很多是小時候在家門前的一棵樹下看成人下開慢慢喜歡上的。 所以她說:「在我仧學校中仔絕粗, 環境教育兒童。念鎮 」 卲蒙台梭利認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內容, 而丏教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所決定。
蒙台梭利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具體原則:
1.區域齊全原則;
2.滿足集體活動又兼顧個別學習的原則;
3.就近操作原則;宏帶
4.通道暢通原則;
5.生命教育原則;
6.和諧之美原則;
7.體現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氛圍原則。

⑥ 智慧教育的關鍵問題思考及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等等新名詞相繼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但是很多研究者在還沒有搞清楚這些詞之間的關系和差別時,就開始開展轟轟烈烈的改革之路,如有人認為,只要建設了教育雲平台、智慧校園等,就實現了教育的變革和創新,就實現了教育信息化,實現了智慧教育,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由此可見,很多教育者對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所以我們有必要探討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應該對智慧教育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中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目前,教育信息化的開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按照原有教育體系的需要應用技術。這是原有教育體系的信息化,是將技術貼到教育教學中去。這種做法,更多的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基礎上,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部分質量問題。比如在管理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各種信息匯聚在一起,根據工作需要調取所需信息,特別是通過移動終端,在不攜帶任何紙質材料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調取所需信息,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教學上,將相關學習及時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大大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效率。這種做法,除了提高效率外,從方便信息和資源獲取的角度講,是一種信息和資源獲取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在管理工作上的作用比較顯現,可在教學和學習方面,盡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還不足以產生顛覆性的作用。因為教學和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引起的,有的甚至是教學目標定位有問題。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通過信息技術也解決不了質量問題,這就需要研究出新的教學和學習思路、方式方法,甚至重新定位學習目標。但在常規條件下,大多數問題很難找到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沒有新手段、新條件的情況下,要想找到可操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幾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種教育信息化的做法是,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模擬等技術,針對教育教學的瓶頸問題,探索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再根據新思路和新方法的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有效的支撐環境,來實施新的教育體系。這種做法,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教學的核心瓶頸問題,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實現智慧教育。

關於智慧教育的概念,眾說紛紜。祝智庭教授指出:智慧教育就是通過利用智能化技術(靈巧技術)構建智能化環境,讓師生施展靈巧的教與學方法,使其由不可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為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價值取向、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施為能力的人才。黃榮懷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態,它是一種由學校、區域或國家提供的高學習體驗,高內容適配性和高教學效率的教育行為(系統),它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學生、教師和家長等提供一系列差異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務,能全面採集並利用參與者群體的狀態數據和教育教學過程數據來促進公平,持續改進績效並孕育教育的卓越。從以上兩種智慧教育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為智慧教育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本文認為智慧教育是指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模擬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根據自己的需要學明碼習、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夥伴學習、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師幫助學習,逐步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在智慧教育視域下,能夠對教育教學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與調控,最大限度地將師資、設施設陪槐伍備、場地等教育資源合理、均衡配置;能夠將優秀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典型學生的學習經驗實時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和教師,改蘆或變優質教育智慧的供給形態等。因此,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徵就是學生智慧成長、教師智慧教、學生智慧學、管理者智慧管、教師智慧成長、學校與家庭智慧溝通等。

智慧教育的實現,需要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型,構建智慧教育模型。智慧教育包括智慧學習、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研修等方面,實現智慧教育的基礎是智慧教育模型,包括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及智慧研修等要素,如圖1所示。該模型是在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學科素養及多元智慧框架下,利用技術構建有效學習環境,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使學生智慧得到長足和多元發展。智慧學習是指學生在智慧學習系統的支持下,能夠動態掌握自己的學業水平和學習能力,在不同課程內容的學習上定位合適的學習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得到最適合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找到最佳的合作夥伴,獲得最有效的教師指導和幫助等完成學習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的學習活動,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人生品格,建構完整的學科知識和能力體系,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性思維能力和善惡辨別能力,多元智慧得到長足發展。智慧教學是指教師能夠動態監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組織、指導學生定位合適的學習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找到合適的學習環境,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建立合適的學習群體,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虛擬模擬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網和調控系統,幫助學生隨時隨地開展個性化學習。

二、智慧教育的基本思路

按照原有教育體系的需要,直接應用信息技術,在管理工作中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但是,在教學和學習中,想要引起革命性的變化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按照這種方式,要想通過信息化實現智慧教育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採取第二種信息化實施路徑,才真正有可通過信息化實現智慧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路徑選擇正確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教育信息化,來實現智慧教育。具體講,就是教育信息化從教育教學的哪些方面發揮作用才能夠實現智慧教育。

要回答這一問題,應從什麼樣的教育是才是智慧教育,確定出實現智慧教育的瓶頸問題,探索出破解這些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教育);找出實施新思路、新方法遇到的條件障礙;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通過信息化如何提供實施教育新思路、新方法所需要的新條件。

教育到底做到什麼樣才是實現了智慧教育呢?現在,大多數評價標准更多側重在環境、設備、師資隊伍等方面,這些都是基礎保障條件,不是核心標志。智慧教育的核心標志應當以學生培養結果和學習過程優劣為主要依據。其中,至關重要的衡量依據應當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體說,智慧教育是否真正實現了,從學生角度看,就是學生認同、主動學習,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學習,能夠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能夠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條件完成學習活動,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教師引導、組織、指導自己完成學習活動,能夠找到最適合的夥伴共同完成學習活動等,是否真正做到了。

要實現這樣的教育,在常規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學校,大多數情況是一個教師面對至少40多個學生,要實現讓每個學生按照適合的方式、適合的條件、適合的教師、適合的夥伴開展學習活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現有的學校組織形態下,普遍遇到的困難包括:⑴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活到最高點,因此,學習不可能達到最佳狀態;⑵教師設計好了教學流程,所有學生是按照統一流程開展學習活動的。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流程,最好的情況也就是盡可能滿足更多學生的需要,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因此,課堂教學基本上是計劃的,嚴重缺乏個性化;⑶最好的教師只能服務於所負責班的學生,不可能為其他班級學生提供服務,因此,教學不可能是高位均衡的;⑷無論是教師對於教學的改進,還是各級管理人員對管理工作的改進,大多數都像中醫一樣,更多的是靠經驗,望聞問切,以此判斷課堂教學的總體情況,管理工作的總體情況等。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好壞情況,每項工作的具體質量情況很難准確判斷,因此,無法做出精準的調控和管理;⑸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普遍欠缺。大多數教學,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系統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非常缺乏。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應聚焦以上實現智慧教育的核心瓶頸問題,應為構建能夠解決教育瓶頸問題的新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撐。教育信息化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途徑和手段,通過教育信息化構建全新的教育體系,解決實現智慧教育所遇到的瓶頸問題,進而實現智慧教育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改造學習,只有實現了改造,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才是真正地實現智慧教育,如圖2所示。

三、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實現智慧學習的有效路徑

要想構建智慧學習的有效路徑,我們最主要的就是找到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本質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找出破解本質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們認為當前學習存在的普遍問題主要包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同度不高、學習過程缺乏精準調控、計劃課堂缺乏個性化、創新及系統思維能力普遍欠缺以及難以獲得最好老師和最佳夥伴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認為應該在「互聯網+」、大數據、虛擬模擬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持下,探索破解教學和學習本質問題的新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全面推廣新教育體系,如圖3所示。其中,學生培養目標庫是智慧教育的內核,學生學習大數據能夠為教師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同時也是調控和管理學習過程的一種途徑或手段。

1.明確智慧教育內核,培養智慧的人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為了培養智慧的人。在常規教學中,我們所學習的新知識大多是教師直接傳授,學生不清楚為什麼學習這些知識,學習這些知識之後,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就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不認同,甚至出現迷茫感。基於這種情況,本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們可以藉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另一方面,我們要將知識進行還原,以任務或問題的形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或問題的過程中,構建學科基本知識體系,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和學科能力體系,最後培養學生的智慧,如圖4所示。

2.建立學習大數據,構建教育調控系統

在學科培養目標庫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習大數據,具體包括每一個知識點目標庫中所有問題和任務是否能夠解決或完成,相應的方法體系建構的完整程度,每一個任務或問題、相應方法體系的學習方式等。依據學生學習大數據,建立學生每一個知識點學習微調控,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層次、學習方式,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層次和方式;教師對全班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進行調控,根據全班學生總體學習情況,及時為學生提供學習路網和建議的學習方式,從而真正地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實現教學和學習的精準調控和管理,具體如圖5所示。

3.建立智慧學習路網,改變資源供給形態

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時,不可能隨時隨地得到最適合自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正常情況下,課堂上教師要面對全班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大多數學生學習活動的統一教學模式,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因材施教。而課後學生更無法得到教師的個性化指導和幫助,同樣也很難找到最佳學習夥伴的共同交流。由此可見,在常規教學條件下,要想解決高位均衡問題是不可能的。藉助「互聯網+」、大數據、虛擬模擬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按照每一個知識點聽講、自主導學和探究等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分類建立個性化學習路網,包括支撐資源與工具,教師分層講解和指導微課,學生學習經驗分享微課等,改變優質師資教學智慧和學生典型學習經驗的供給形態,將最好教師和最佳夥伴的教學智慧和學習經驗積淀在學習路網中,最大限度地將優質師資資源和典型學生學習經驗隨時隨地提供給所有需要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才能真正給教育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具體如圖6所示。

二實現智慧研修的有效路徑

智慧教育主要表現為一種教育境界,應當滲透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作為教育目的、意義和任務等的直接體現者、承載者和實踐者,是智慧教育實踐中最重要的角色。教師研修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智慧教育理念的落實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提出:「各地要積極推進教師網路研修社區建設,推動教師線上與線下研修相結合,虛擬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學習」。由此,本研究認為智慧研修的實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現代教師能力培訓的方向

智慧教育聚焦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了學生對知識不認同、課堂缺乏個性化、學習過程缺乏精準調控以及難以獲得最好老師和最佳夥伴等,因此,教師能力培訓的方向要有針對性。教師培訓的方向包括了知識還原、環境准備、引導指導和檢測評價。知識還原針對的是學生對知識認同度不高現象,主要提高教師將知識還原為問題和任務的能力;環境准備針對的是課堂缺乏個性化問題,主要是指導教師如何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和指導針對的是學生難以獲得最好的老師和最佳夥伴問題,主要培養教師如何組織、指導和引導學生,使他們獲得最好的幫助;檢測評價針對的是學習過程缺乏精準調控問題,主要培訓教師如何對學生學習質量和行為狀態數據進行監控和評價,具體如圖7所示。

2.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培訓體系

本研究中的混合學習模式指的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將網上培訓和傳統的面授指導相融合的一種模式,從而達到相互補充,互相融合的研修,主要包括了在線培訓、交流討論、教學觀摩和集體備課四個模塊。在線培訓主要是讓教師注冊賬號,在線觀看優秀的教學案例,完成網路研修,或利用網路上大量的優質資源,完成自主研修;教學觀摩主要指的是教師親自到實踐中去觀摩,從教學中吸取教學經驗和技巧;交流研討是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組織在一起開展有針對性的研修活動;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集體研讀課標和教材、分析學情和反饋教學實踐等活動。

3.建立智慧研修系統

智慧教師研修系統包括了網路基礎設施、軟體支撐工具、區域均衡管理、藉助教師智慧和學生智慧生成的資源、教學模式以及教育雲公共服務平台幾個模塊。智慧教師研修平台依託於雲計算技術、互聯網+、大數據和虛擬模擬等技術,藉助軟體支撐工具集和網路基礎設施,在學校、學科帶頭人和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實現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如圖9所示。通過錄播教室、多媒體教室和資源等,生成優質的資源,實現優質資源的大規模復制與共享。

三實現智慧管理的有效路徑

智慧管理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聚焦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探索一條由管理轉變成治理的有效路徑。實踐表明,在教學管理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質量、日常行為監測與評價困難; 教師教學、管理水平監測及評價困難;教師間、教師與家長間、師生間、管理者與教師間、管理者與家長間、管理部門與學校間等的溝通不夠及時與暢通;管理者及時了解學校、區域教育狀況困難;教育運行狀態及時預警、動態科學決策困難等。針對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單純地通過管理是很難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們要探索一條由管理向治理轉變的信息化路徑。本研究認為實現由管理向治理轉變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方向可以從四個角度來考量,如圖10所示。

如圖10所示,該智慧管理系統能夠提供四個核心功能,即匯集數據、規范過程、預警和決策支持。匯集數據主要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教育教學中的各類數據,從而全面地了解教育狀況;規范過程主要是指規范工作流程,支持業務流程創新;預警和決策是指通過動態監測學校、教育局及相關部門運行狀態,為各級管理人員科學決策、合理配置資源和優化管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智慧管理的關鍵是能夠按照教育相關部門的各項工作流程,全部連通。

智慧教育的實現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實際上,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服務,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教育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創造了條件。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智慧教育實現了以下3個改變:

1.改變知識和信息獲取方式

將知識與信息轉變為電子資源,通過搜索引擎、電子書等方式,幫助學生和教師快速獲得知識與信息,改變知識與信息獲得方式,提高知識呈現效率。這種方式,無論是學生自己學習,還是教師講解,都有很直接和明顯的作用。

2.改變知識呈現形態

理、工、農、醫等學科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學習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以及應用這些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等。這些知識的學習,通常是通過抽象的文字,結合圖形圖片等呈現出來。以這種方式所呈現的知識,讓學生自己理解,非常困難。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理解知識,也存在很大的難度。100個學生聽教師講解,可能會有100種理解。要想讓學生容易理解知識,最好的辦法是將知識本來的面貌直接呈現給學生。但是,在常規條件下想將知識的本來面目直接呈現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用多媒體、虛擬模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生動的形態,對於教師講解和學生理解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對於電磁爐工作原理的學習。沒有火苗,沒有電阻絲,電怎麼就變成熱了呢?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通過書本或者老師原有方式的講解,非常難以理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虛擬模擬技術,直接模擬出電磁爐打開開關後出現電磁場,放上銅鍋、鋁鍋、陶瓷鍋等沒有任何反應,放上鐵鍋、不銹鋼鍋馬上就產生渦流了,渦流流動使鍋加熱。通過這樣的技術應用,無論是學生學習,還是教師講解,都變得非常容易了。

3.改變知識學習方式

一看就懂的簡單知識不需要探究,疑難復雜的知識最需要探究。探究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形成系統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性思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探究需要環境和工具,僅靠書本、常規教具和實驗環境是很難提供探究所必須的條件。因此,藉助虛擬模擬、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能夠為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通過虛擬模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提供的探究工具,可以分為2個層次。一是現實環境呈現,為探究提供基本的實際環境,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知識產生的實際場景,為探究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線索。具體實現方式有3D情境漫遊、3D虛擬模擬、增強現實等。二是實際探究操作環境模擬,為探究提供基本的操作環境。具體實現方式包括虛擬模擬工具和增強現實工具兩種。

比如,以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學習為例。如果讓學生直接學習書本,或教師直接講給學生,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並不一定喜歡學習。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有機會直接探究,通過探究,總結歸納出平面鏡成像規律。但這在常規條件下很難操作,藉助虛擬模擬和人工智慧技術,模擬出探究工具和環境,讓學生有機會直接去總結歸納出平面鏡成像規律,對於學生的探究學習而言,就變得很容易了。

⑦ g6智慧教學的方法與環境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提示課堂目標(約1分鍾)。

操作: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

目的: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發展變革: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教育改革。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意義作用:智慧教育是依託物聯網、雲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智慧的教學模式是整個智慧教育系統的核心組成。

教育信息化在未來將在教育雲平台上進行展現,隨著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發展應用,根據教育部的十二五規劃,教育信息化將為現有的教育網、校園網進行教育信息化升級,新一代教育網必然成為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

⑧ 在智慧校園教學環境中,教師能夠開展哪些教學應用

1.利用智慧校園開展課前預習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以講授和灌輸知識為主,學生很難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此時要求學生就下節課內容進行預習,對學生來說既枯圓悔雹燥又有難度,預習往往難以得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如果要促進初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就要創建一個供學生課前使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學習環境,其關鍵在於如何讓學生變被動的預習為有目的、更高效的學習活動。新時代下的初中學生學習問題之一就是接觸了過多網路信息,對於長時間的學習往往難以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注意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智慧校園提供的資源能夠通過不斷的信息閃現來提醒和鼓勵學生,以使他們在興趣中進行有效學習。如教師在安排預習任務時,可以要求學生分層次地進行預習,鼓勵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功能和教師溝通,或以問題為學習的驅動力聽好明天的課程。當預習主要體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時,學生的預習往往會達成預期的目標。
2.利用智慧校園開展課堂有效教學
教師在進行初中的課堂教學活動時,首先應該明確學生的學情,在學情的基礎上在課堂中設置合適的學習情境,以利於學生進入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智慧校園強大的交互能力,以此來設置各種學習過程中的情境,以達到寓智於學的目的。
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突破某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在對該難點進行講述後,設置一個線上隨堂測試題,學生利用智慧校園的技術支持即時完成該隨堂測試,智慧校園的計算機服務針對這個測試及時對學生的操作給出智能化的評價。針對測試過程中的反饋,教師可以實時掌控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再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智慧課堂設計一些隨堂游戲,將知識點融合在小游戲中,以此作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與反饋,同時這樣的小游戲也能作為課堂情境創設的一種形式。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簡單游戲,有效鞏固知識點,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可見,在智慧校園的各種資源支持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各種區別於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橘帆參與度,構建出新的高效教學模式,使得初中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提高。
3.利用智慧校園開展課後學習
學生結束課堂學習後,還應該在課後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活動,以鞏前碼固所學知識。此時智慧校園能夠提供足夠的資源予以支持。

⑨ 試解智慧教育學習環境的構成要入及其關聯

國際上對學習環境構成要素的認識有Oliver 和Hannafin( 2001) 的四要素說、Jonassen 等( 2002) 的六要素說、Collins等( 1989) 的認知學徒說,而國內有陳琦等( 2003) 的學習生態說、鍾志賢( 2005) 的七要素說等。黃榮懷( 2010a) 認為技術促進學習( TEL) 發生的條件要考慮數字化學習資源、虛擬學習社區、學習管理系統、設計者心理和學習者心理五個方面的因素。歸納起來,智慧學習環境的構成要素包括資源、工具、學習社群、教學社群、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六個組成部分,如圖1 所敬敗卜示。學習者與教師( 設計者) 通過學與教的方式與智慧學習環境相互作用。[1]
1)智慧學習環境主要由學習資源、智能工具、學習社群、教學社群、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等要素構成。
2)學習者和教師通過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與其他四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發生。離開了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智慧學習環境就不是學習環境了。
3)有效學習的發生是個體建構和群體建構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習社群強調學習者的互動、協作、交流;教學社群亮穗是教師共同學習、協同工作、尋求持續專業發展的統一體。
4)學習資源和智能工具同時為學習共同體和教學共同體提供支持。學習社群和教學社群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類智能工具為學習環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時,學習社群和教學社群為資源和工具的進化枯信起到了促進作用。智慧學習環境的技術特徵主要體現在記錄過程、識別情景、聯接社群、感知環境等四個方面,其目的是促進學習者輕松、投入和有效的學習。

⑩ 智慧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智慧教育是指依託計算機和教育網,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重點建設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促進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構建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智能化、國際化的現代教育體系,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加強師生信息素養建設,以應對教育科技「零點革命」

信息技術可以稱為工業革命的巔峰,人工智慧可以超越這一巔峰,成為一場新革命的起點,這場革命可以稱為「零點革命」。人工智慧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影響人們的智力,同時也將拓展人們的思維。在2017年頒布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被列為該學科的核心素質,也可供其他學科參考。

首先,教育部會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加強對信息素養的研究,為數字化公民的培養提供戰略支持。

二是加強「國培計劃」中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提高普通教師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能力。



三是與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慧學會共同培養1萬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切實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質。



四是廣泛開展信息技術綜合實踐課程,統籌規劃機器人競賽、多媒體競賽、程序設計競賽等信息技術競賽,消除了一些競賽中存在的「混沌」現象,提高了學生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推廣信息化教學方法,促進「課堂革命」的有效有序發生

課堂是教育改革的主戰場。只有構建一種符合「數字土著」認知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釋放潛能,全面發展。



一是深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創新融合,倡導教師創新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加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實踐,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現。

二是鼓勵應用協同建構式學習、能力本位學習、引導式學習、基於設計的學習等新型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是探索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痛點」的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和示範作用,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質量和創新能力。



三、加強數據互聯融通,構建個性化支持服務的教學環境

研究表明,學習答游岩環境可以塑造師生的行為習慣。構建以數據智能為驅動,提供個性化支持和適應性服務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新的教學模式的發展。



一是將「智慧教育」融入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社會建設,打破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數據和信息壁壘,促進教育數據的綜合挖掘和整合。

二是要制定教育大數據確權、公開、對接和保護規章制度,促進各級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與資源平台的數據整合。

第三,通過學習分析和教育數據挖掘等手段,提高教學服務供給與學習需求的匹配度,實現准確推磨隱送,優化教學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提高現代教育治理的有效性

一是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的科學決策和教育治理機制,合理利用國家基礎教育資料庫和城市發展數據,有效支持教育決策,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其次,鼓勵開展教育動態模擬研究,運用機器學習、模糊數學等方法建立模型,動態模擬教育決策的實施效果,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充分利用智能技術感知、預測和預警校園基礎設施和安全運行,及時掌握師生認知和身心變化,做出積極、及時、准確的決策,形成現代教育治理新戰略清御,不斷提高決策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智慧教學方法與環境關系的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吧吃雞設備封禁解決方法 瀏覽:132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2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1
油菜封草最佳方法 瀏覽:751
電纜熱縮管使用方法 瀏覽:799
黃豆堵漏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509
有眼袋用什麼方法更好呢 瀏覽:969
333333怎麼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13
沐浴凝露使用方法 瀏覽:923
拋光液使用方法 瀏覽:138
美的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鑒定分析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18
實驗方法從哪裡來 瀏覽:447
擀皮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364
籃球訓練簡單方法 瀏覽:804
oppo手機鬧鈴聲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風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19
怎麼減臉上的肉用1種方法 瀏覽:176
安速蟑螂屋使用方法 瀏覽:920
雞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