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古詩情感教學方法

古詩情感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8 09:53:59

A. 淺談如何有效進行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在中華文化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作為中國人,我們與生俱來就流淌著中華文明的血脈,在成長的過程中,耳濡目染經典詩文,並始終以此為傲,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親身走進古詩文,觸摸來自遙遠時空的靈魂與情愫。然而,作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領悟多少?作為教師,我們又如何來實現《課標》的要求呢? 

我在日常教學古詩中總結出來的幾點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粗淺地談談古詩文教學課堂。

一.充分了解背景,知人論世

1、注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

任何詩詞總是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反映出一定社會的狀況,詩詞作品中大多具有豐富深刻的社會內容,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或者獨到的領悟,又或者包含了深刻的社會內容,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細品一個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此人詩詞中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注重作者的題材和創作風格。

無數的古詩文創作者,像滿天的星斗一般,璀璨奪目,他們的寫作題材非常廣泛,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每個作者的創作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創作風格,把握住了每一時期作者的創作風格,加以每一時期此人的佳作賞讀,等於添了把打開古詩詞鑒賞方便之門的鑰匙,讓我們心中多了些底氣,胸存有「成竹」,同時也達到了以鑒賞一首詩文打通一束詩文的效果。

二.勤誦讀,多吟詠,提高古詩文旳語感。

古詩文是非常講究音韻的,通過朗讀不僅可以體會古詩文的音韻之美,通過朗讀,詩文中蘊含的情感也自然而然瞭然於胸,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也就提起來了。「讀」字當頭,可以激發興趣。讀,學習文言文第一大法。初中生初識文言文,沒有文言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將文言文視作是「天書」,深奧難懂,使他們望而生畏。因此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

讀法多多,可以讀集體讀、分組讀、個人讀、誦讀、默讀等信磨,但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角色讀是必不可少的。課文讀多了,讀熟了,就能理解大意。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積累,勤朗讀,多吟詠,熟背誦,用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吟詠詩文,特別是名篇積累知識,學以致用,也能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於寫作之中。

三.抓住文眼與詩眼,品味鑒賞情感

感情是詩的生命,詩歌以抒發真實的,帶有普遍性情感為主要特徵的。詩人描寫的人、事、物、景時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樂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張,所以我們要重視古詩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鄉懷人,離愁別緒,憂國傷時,寄情山水等感情,詩文中表達這些情感的哪些句子讓你很有感觸,說說你的理由。具體該如何做呢?就應該有必要抓詩眼知感情了,即抓詩的意象;抓住詩中的重要字詞句和重要章節,主要指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妙詞佳句。這些詞句檔坦辯最能引發讀者情思,餘味無窮,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學習《虞美人》,把握一個「愁」字,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汪洋恣肆,無窮無盡,學生就可以去體會李煜的亡國之痛對這些關鍵詞句的反復品味。另外可以指導學生請用筆寫下一段鑒賞性的文字:可以給出怎樣開頭的示例,學生也能用文字梳理對古詩詞詩句的理解和情感的賞析。

四.運用生動教法,靈活教學。

單一的教行缺法既僵化了教師的思想,又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活躍思想,很容易造成教學上的「死氣沉沉」,教師應根據教材上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教法:。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賞析,談談現在歌星們演繹的好不好;比較「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哪句好;比一比描繪西湖的詩誰收集得多,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句);教諸葛亮的《出師表》時,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辭情懇切、盼後主發憤圖強的憂國之情,體會諸葛亮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通過分角色讀,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高超的外交辭令,超人的膽量和深明大義,不辱使命的鮮明形象等等。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古詩文學習形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出了生機活力。只有這樣,教師生動靈活教學,學生也會隨之而「活」起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古詩詞的形象世界裡,語言環境不等同於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簡單結構,而是一個由形象互相滲透著情感的立體式多維空間存在。所以教師還應點撥學生認真思考,抓思維方式,從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維觸角,讓學生順利地把握住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永的普通詞句。像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詞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國維說得:「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只有把每一個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越發感到詩人的心境,更能從整體上肯定、強化詩的意境。

五.培養自學預習習慣,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古詩文雖較現代文難懂些,但現行教材所節選的內容通常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學生的潛能是無可限量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與能力,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

為了書里的展開後面的學習任務,學生必須比以往要更加認真的對將要進行的古詩文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預習的主要任務包括字詞、誦讀。具體的來說,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利用工具書或者討論解決古詩文中的字詞的讀音、釋義問題,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基礎。接下來反復朗讀古詩文,達到熟練地程度。也就是能夠基本准確地劃分出朗讀的音節,能夠准確滴確定朗讀的重音,流利地朗讀。學有餘力的學生最好在上課前進行自測,有針對性地提出個性化的重點難帶你問題上課時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當學生能對所學內容作出較恰當的理解時,教師應充分肯定,使學生嘗到自學的甜頭,從而提高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六. 其他注意點

在教學時間方面,時間要用在刀刃上。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每一節課的任務不宜過多。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很多,要根據學情進行取捨,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引導,以期在最短的時間里,把握並消化重要的知識點。所謂的重點一般意義上就是常考點以及一些新近出來的考點。把握住考點,課堂就有了方向。因此,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成為效率課堂就必須熟悉考綱考點,認真把握。

在教學內容方面,內容要講到點子上,語文古詩文教學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需要背誦的篇目如《木蘭詩》、《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重點在與背誦和默寫,所以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朗讀,知道熟讀成誦。沒有必要非得進行「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一來不僅完成了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古詩文素養。

另外,古詩文教學可以汲取古詩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文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古詩文學習不論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還是對其他方面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領悟古詩的意境。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將老師良好的教法和學生有效的學法二者的有機統一結合,牢記要以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不斷地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學、會學、樂學,從而使我們的古詩文教學走出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早在兩千年前 ,中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經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 :「激發學生的最好方法之一,乃是激發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 ,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從而真正體味到好學之樂,所以,要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必須在教法上和學生有效的學上下功夫。

B. 古詩的教學方法

古詩的教學方法:
1、背誦。讀音準確,合理斷句,熟練背誦。
2、了解古詩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3、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C. 如何教學古詩詞

(一)強化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和轍押韻,字數、句數整齊、均衡。誦讀起來琅琅上口,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古詩的語言美還指語言的精確美、凝練美,一字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容。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流動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我在古詩教學中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宋代方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只有讓學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二)啟發想像,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易中有難。尋隱者來的過程,一字未提;與童子會晤時的寒暄和問話,也一概從略;童子答問也當不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麼,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並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麼回答?」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並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初步領悟到了詩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體會古詩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教學中,可採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詩中,詩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曉》一詩,句句寫景,字字含情,詩句看似寫景,實為抒情,情景交融,達到無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體會詩人是如何描寫「啼鳥」、「風雨」、「落花」等景物,再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會詩中「不覺」、「知多少」等字詞的情感色彩,從而把握詩人愛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樂曲——《春天》,這首曲子以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發了少年兒童的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於優美的春景之中,猶如身臨其境。這時再學古詩,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產生共鳴。學完全詩後,再一邊聽樂曲一邊想像,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禁不住發出一股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深深體會到了詩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為學生學好古詩創設了一個藝術的氛圍。

D.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承載著對我國民族 傳統 文化 的發揚,那麼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 方法 ?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古詩詞 教學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了解寫作背景,領會詩境

文學作品是作者將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合而為一後的體現,所以,不論遇到古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要想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略其中的文化韻味,必定要考慮作者的寫作背景。如果離開對應的時代來分析作者的作品,即使是名著,最終的解析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為小學生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所處時代的概貌等,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時,來體會其創作思想。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很快地帶領學生置身於詩人所處的情境,與之感同身受,既能讓學生快速地熟悉詩歌的內容,還能深刻地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走進詩人、了解詩人。

二、品詞析句,體味詩情

1.標記重點詞語詩歌是對語言的升華,一字一句都飽含詩人的情感,遣詞 造句 只為達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注重整體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釋,反倒會失去古詩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課標著重強調要考查:「是否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所謂的標准答案,加上教師的過多講解,大多會使古詩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發揮 想像力 ,根據作者的中心思想來體味詩情。

2.發揮想像古詩的篇幅不長,但其中飽含詩人的心血,是詩人積累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教師在講授古詩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循著詩歌所描繪的內容發揮想像,勾勒出情境。就拿《春日偶成》這首詩來說吧,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輕輕誦讀這首詩,然後根據自己的生活 經驗 來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春遊景象:在惠風和暢、楊柳輕舞的日子裡,詩人於午前漫步穿梭於山水之間,鮮花遍地,流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一來,學生就像置身其中,與詩人一同行走。此時,讓學生再次誦讀詩句,感受詩人春遊時的愉悅心情。

三、創設情境,感悟詩韻

古詩本來就韻味十足,教師在教授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一味地灌輸,要多角度、多 渠道 到地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情境,從而感受詞詩中優美的韻律和豐富的情感。具體方法如下:

1.介紹作者背景每首詩都有作者,那麼每個作者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然後再根據作者創作時的心情來展開想像。

如《遊子吟》這首詩,由於年代久遠,學生無法從現在的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處的生活環境,所以,可以給學生講講《孟母三遷》的 故事 ,讓他們體會一下母愛的偉大。這里必須強調一下,介紹作者的情況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准確地把握詩歌,切不可顧此失彼,要有重點地講授詩歌內容。

2.聯系現實生活生活實踐是學生了解詩人的途徑之一,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事物與詩歌中提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如,袁枚所作的《所見》,其中描繪的就是牧童騎牛高歌的場景,忽然歌聲戛然而止,原來這位牧童正在捕蟬。詩歌的內容通俗易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想像自己干這些事情時的場景,盡情感受詩中的畫面美。

3.運用直觀形象受制於古詩的課堂教學,所以,無法讓學生觀賞實景實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圖畫、文字和聲音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彷彿置身其境,從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與思想。4.豐富情感想像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發揮對詩中情境的想像。這樣一來,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又能快速地學會古詩,感受其中的情境美。

總的來說,古詩教學應從整體把握,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了解詩人,體會詩情,感受詩歌美。多元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學好知識,還能提升其欣賞能力和文學品味,從而進一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對語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語言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古詩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本堂課程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小學生找到學習古詩的感覺。

此外,當教師運用圖片、音樂等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古詩教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氣氛渲染作用,幫助小學生盡快進入狀態,降低其對古詩理解的難度。

同時,在教師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古詩的學習當中。例如,在講解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可運用教學設備,播放自然界當中湍急的水流那種氣勢磅礴的聲音,並在這種聲音之下有節奏地將古詩文進行朗讀,使得小學生能夠對該詩文擁有一定的感受。

之後,教師應再運用圖片等形式,對當時所描繪的山川的險峻、河流的洶涌等進行再現,使得小學生能夠對當時的景象擁有深刻的認識。此時,教師再對詩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則能夠大大降低小學生對該詩文理解的難度。

二、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之一。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古詩的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幫助。一般而言,筆者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其一,誦讀法。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小學生首先將古詩默讀一遍,對其中的生字詞進行標注。之後再經過誦讀以及筆者的講解,使得小學生能夠對古詩當中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在此之後,筆者將會要求小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其二,比較法。

在筆者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將一類的古詩進行系統教學。例如,描寫祖國山川河流的詩文,如《望廬山瀑布》;表達對友人依依不捨的詩文,如《贈汪倫》《別董大》等。

通過對一類詩文的系統教學,能夠在擴大小學生古詩積累量的同時,實現其視野的開闊;其三,激勵法。筆者在對古詩部分的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將會組織班級內的小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該比賽通常以不同的主題舉辦,如按詩人劃分、按朝代劃分、按類型劃分等。

三、加強古詩的美學 教育

古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淀,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單單對其表現手法等進行學習,同時還應對其所蘊含的美進行品味。因此,加強古詩教育當中美學的教育,對小學生掌握古詩有著積極的幫助。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美學教育:其一,自然美。

我國的古詩當中,部分古詩所表達出的含義是對我國大好河山的贊美。通過詩人賦有文採的筆下,這些山水彷彿被賦予生命一樣,活靈活現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使得人們能夠對自然界之美產生感嘆,並激發我們對大好河山的珍惜之情;其二,語言美。古詩當中的文字富含美的韻味。

通過文字的形式將韻律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又例如劉禹錫的「病樹前頭萬木春」;其三,品格美。詩人在古詩的創作之時,均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通過對這短短兩句話的反復品讀,就能夠體會到當時曹操的人雖年老,雄心仍在的氣魄,從而能夠給現代的小學生以激勵,鼓勵其在少年之時就應樹立遠大的理想且為之奮斗不息;其四,心靈美。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其審美能力尚不完善,而學習古詩正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通過對該詩文的學習,能夠教會小學生應珍惜友情;又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一詩進行學習時,應激發小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當中,教師應在營造良好的氛圍之下,指導小學生通過有節奏的朗誦,體會到古詩當中的韻律,了解當時的作者的思想,真正掌握古詩的精髓,提高小學生古詩的學習效果。

3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了解詩人,知曉背景

在學習古詩詞之前,應該讓學生在課下預先查找與古詩詞和作者相關的資料,為課上古詩的學習做鋪墊。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去挖掘課外的知識,從而增加對古詩詞、對詩人有更多的好奇,產生更多的學習的興趣。並且,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搜集資料的方向性和選擇性,要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有助於理解古詩詞的資料。

這個 課前預習 的任務,既為課堂上對古詩詞的學習打下了更好更堅實的基礎,而且讓學生在自己學習和發掘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還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對詩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後,教師還應解釋題目。這一部分會涉及到作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

在解釋詩題的時候,加入對各朝代代表性詩人的講解,豐富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比如,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就要著重介紹詩人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這個人,大方而又爽朗,喜歡飲酒與作詩,也喜歡交朋友,為人十分灑脫。對他的生平經歷,以及他的寫作風格,生活背景都加以介紹和擴展,讓學生們對詩人和他的作品產生更多的興趣。

二、賞讀古詩,走入詩境

古詩往往短小精悍,盡管字數有限,但所表達的詩詞意境和思想感情卻往往是意味無窮,並且可以讓人慢慢回味的。古詩有著高度濃縮的內容,並且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有時候,一些古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難懂的,並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詩的意思,要真正進入詩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簡單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盡管他們能把古詩背誦下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對古詩產生興趣,所以也就不能獲得從古詩中的美的熏陶,也無法提高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途徑,來創設更多不同的情境,藉此來把古詩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一些,這樣,學生也會對古詩的學習更加有興趣,自然在理解上也會更容易。

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共鳴,也能夠更好地融入進古詩的意境。另一種方式是將圖畫與古詩結合,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利用畫面感引發學生無限的想像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興趣。畢竟,小學生喜歡畫畫,基於這一特點,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古詩的理解上畫一幅詩意圖,來表現古詩的內容以及意境。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採用讓學生們進行比賽,以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利用游戲和比賽的形式,類似古詩句接龍游戲、詩句背誦搶答等等,讓學生們在游戲當中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把古詩更快更好地背誦下來。

例如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古詩描繪的畫面,想像是怎樣的「白日」是如何「依山盡」,「黃河」又是怎樣「入海流」,然後根據自己想像出的畫面畫一幅詩意圖,小組幾個同學可以一起討論,看哪位同學畫的意境更與古詩相符,更能表達出作者的詩意。

三、咬文嚼字,體味詩意

古詩的美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數堆砌的,相反的,古詩文字精煉,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仔細推敲而來的,精緻而富有內涵。古詩具有朦朧美,需要我們反復體味反復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詩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詩當中的意境美。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才能使學生領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真正地領悟到古詩之中美妙的意境,畢竟有些時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教學的技巧,應自然一些,順著古詩的意境來分析體味詩句,否則不但破壞了古詩的美感,而且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教師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應把握每首詩本身不同的特點,從每一個詞、每一個字出發,在對字詞有一個准確的理解基礎上,啟發並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

教師要注意,講授古詩時應富含飽滿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帶入其中,從而觸發學生的同感,使學生一同進入或是喜悅或是傷感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當中,要注意自己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等都要富於感情,緊扣古詩的主題與思想感情。

比如,在學習《題西林壁》這首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義,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多張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照片,這樣,把廬山在各個方向、各個角度不同的姿態與魅力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正面、側面、遠觀、近觀,廬山的各種形態,各種美感都讓學生得到真切的體會,再引出問題,「為什麼作者會說他無法看清廬山真面目呢?」讓學生們反復閱讀古詩,結合所看的廬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數孩子一下子領悟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古詩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古詩詞的教學不僅僅是對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領略和體悟,更是對文化的傳承與維護。讓學生們在古詩的學習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詩的意蘊,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

4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課堂講解簡單化

小學生還處在智力發展階段,理解力、注意力、 記憶力 等都未達到成年人水平,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的內容故事都是非常簡單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古詩的研究意義更加在於詩詞的創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級別的中的研究,通常會研究詩詞作者的時代背景,會研究當時是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

同樣,在小學的教育中,由於學生的思想認知還無法達到所應有的深度,但是教師同樣可以將時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紹。例如在講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的時候,可以講解作者實在怎樣的情況之下創作的這首詩。

接著引申出作者王維當時為何對被貶,同時向學生提及當時的歷史小故事,增加學生對於這篇古詩的熱愛度,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細致的掌握這首古詩的含義,同時方便背誦記憶。

在為小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時,一定要化繁為簡,通俗易懂,給他們舉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把古詩詞的意境和魅力帶給小朋友,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中華文明傳承給下一代,讓中華文明的根深深紮下去。

二、教課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國雖然近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可是中國式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端,為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一些考試只能全身心的投身於備考知識的講解和強化,一味地讓學生背誦和默寫,可是死記硬背卻不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只注重應試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學生是否真的會靈活作用,活學活用。

「把這些都背熟了」,這是中國學生經常能聽到的話,老師們總是把它掛在嘴邊。對於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只會增加小學生的厭煩感,尤其是小學生,就更加不願意去背誦。

教師可以設計比賽的形式,同樣是布置作業,但是告訴同學們明天會是一個趣味比賽,這樣的效果就不會只是增加了學生大腦的記憶負擔,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懷,而是學生會從內心願意接受並背誦這首古詩了。

三、聯系生活,再現情節和趣味

小學古詩詞讀者是小學生,因此要啟發學生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教授《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的時候,其中在講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時候,可以配合幻燈片的放映,讓學生通過眼睛的直觀感受來理解詩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畫面。

同樣,教師的在課堂的具體教書過程中,還可以提問學生「有誰見過荷花」,「在什麼時候」等問題,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學生自己闡述對於荷花的理解,同時可以講解荷花的花語,同時與本詩向對應。呆板的教學,學生不會引起共鳴,通過聯系生活的實際呈現給學生,學生會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 反思 ,努力接受。

四、開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畫畫遠比寫字要容易的多,他們能更容易的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心中理解的詩的樣子,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畫出來的畫向他們解釋詩的含義,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學生根據理解的詩歌內容進行舞台表演,充分開發學生的想像力,不僅可以將課本知識活動形式話,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死板,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與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學習詩詞,更加有助於學生對於中華古詩詞的熱愛。

E.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什麼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

一、了解背景

我們分析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准確地把握主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

學生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了一個較為細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詩歌的內在意蘊。

二、誦讀,悟情感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而這項基本功對目前的中學生來說,卻嚴重缺失。相信不少語文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學生將詩文讀得結結巴巴、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讓學生放開朗讀,盡情投入;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詞的節奏。

三、析詩題,知內容

詩題是詩文之眼。詩題可以直接反映詩歌的主要內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們可以由詩歌題目判斷詩歌的題材,總體把握情感傾向。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等,題目中都有「送」字,從題材上講,這三首詩歌都屬於贈友惜別詩,這類詩歌除了極個別的有勸勉和勵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現對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難舍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管是什麼題材的詩詞,把握住題目,其實就已經把握住情感。

四、品意象,准確把握

詩歌的創作十分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藉助具體的景物來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詩歌中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我們可稱之為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五、抓詩眼,品感情

「詩眼」即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面對一首新的詩詞,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體驗與感悟。詩眼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在古詩教學中,要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從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領悟作者文章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降低了學生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課堂上還不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

F. 古詩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悟詩情【引導學生感知古詩的美】

美學大師朱光潛曾經說過:「要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他認為,要提高文學素養,詩歌是首選的體裁。翻開我們的語文教材,會發現裡面有那麼多的詩詞,無論古今還是中外,每一首詩無不具有優美凝練的語言,生動新奇的想像,朗朗上口的韻律,動人心脾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讀後讓人野談覺得或激揚豪邁,或清新秀麗,或感人肺腑。可見在啟發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方面,詩歌的作用是其它文體所無法代替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通過詩歌的教學,來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使學生的審美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無意識變為有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和學生共同領略古詩文的美感。

一.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作品,是對作者生活現狀的客觀反映,而且除此之外,更具體深刻地表達其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所以,只有反復吟誦,仔細揣摩,才能體會出這些蘊含在字面之外的東西。
以《蒹葭》為例,這是一首描寫在愛情面前既惆悵又不懈追求的詩。全詩共有三章,採用了重章復唱的形式,每章意思大致相同,但在抒情旋律上又一章高過一章。課堂上,我採取了教師朗讀、學生分讀、師生齊讀等方式,反復誦讀,以體會全詩情景交融、虛實兼並的處理方法,體會作者「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心境。另外,我還找出了現代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的錄音帶,讓同學們齊聽、共唱,在歌曲的幽婉中體會詩作「一詠三嘆」的韻律美。通過反復吟誦,以及與現代流行歌曲的結合,同學們不光真真切切地體會了古詩的章韻之美,而且還發現,原來古詩中重章復唱的形式,更是現代通俗歌曲的始祖,從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學習起來也就顯得更容易接受一些。

二.引入繪畫,體會詩歌的形象美

根據心理學的知識,學生認識客觀世界,是從感知開始,形成表象,然後逐漸認識的。教師要抓住形象的可視性、直覺性,通過對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運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展開作品的畫面,為作品的形象和學生的思維架設一座橋梁,使其更直觀地感知美、熱愛美。
在語文教學中,我最深的感受是繪畫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帶來了知識,也帶來了友誼。因為如果能在語文課上結合一些畫圖,配上一段適合的音樂,對仍然留戀童話的初中學生來講更具吸引力,他們更容易接受。特別是教學古詩文時,運用一些繪畫手段,學生更容易弄懂詩文的意思,更易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更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的能力。
古代文人講究詩書畫印,在一幅畫作中,往往講究詩配畫,或畫配詩,再輔以韻味十足的印鑒,就顯得書畫相映成趣,畫顯詩章,詩顯畫神。蘇軾就曾贊王維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了一幅極其動人的山水畫。王維不愧為丹青高手,他筆下的事物,色彩素雅:明月是皎潔的,泉石是清澈的;動靜結合:竹喧、泉流、蓮葉是動的,月色是靜;山水相映,明麗潔凈。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詩亦是如此。講解這些詩文時,我或用粉筆簡單勾勒,或用寫意國畫來個濃墨重彩,並且師生之間互動配合,即想即畫,可說是寓教於樂,把形象性與互動性相結合,既促進教師對文章內容的全面了解,又大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亦可用中國古典文化熏陶學生,增強學生思想深處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

三.采頌亂碰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示詩歌的意境美

隨著網路技術與多媒體的逐步普及,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日漸豐富起來,更多地運用這些現代化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覺更直觀、更深刻,尤其是在古詩的學習中,有時單憑朗讀或想像,還無法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這就難免會走上單調枯燥、死記硬背的老模式,多媒體技術的大量運用,使這一現象得到根本改觀。
比如,在講授《天凈沙・秋思》這首詩的時候,我製作了一個課件。一幅幅古色的圖象出現在大屏幕上:暮色沉沉,西風蕭索。遠處,枯藤盤纏在老樹上,幾只烏鴉朝著夜幕將臨的灰暗天際,發出「哇哇」的叫聲;隱約可見的河水上,架著小橋,橋的那頭,幾戶人家陪舉依稀可辨。這時,在荒僻的古道上,一匹細骨伶仃的瘦馬載著一位漂泊異鄉的遊子,正朝著天的盡頭,無力地行進著……這個課件里的圖畫全部採用絹本設色的國畫技法,細膩地描繪了天涯遊子的羈旅之苦,而且自始至終伴隨著哀怨低沉的音樂,那一聲聲凄厲的鴉啼,幽幽的馬嘶,無不撕心裂肺,再配上朗讀者繪聲繪色的朗讀,多層次、全方位地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有的學生眼裡噙滿了淚水,可見,他們都被詩歌的凄美意境深深地打動了。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這堂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見,在古詩文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多動腦動手,不斷豐富教學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式學習,就不難從古詩文中發現美,使我們的學生充分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感的升華。

白悅茁,教師,現居河北樂亭。

G. 如何引導學生把握詩詞情感

我們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古詩詞無疑是一顆最耀眼的明珠,成為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滋養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相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不少有關古詩詞的記憶。

當我們看到滿池的荷花很自然的聯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平時看到小孩浪費糧食,我們也習慣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小孩, 曾經課堂上我問過學生,我說古人寫古詩詞的目的是什麼?學生說,記述生活,抒發情感,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

事實上也是,《尚書》上說,詩言志,詩,表達的是人某種的意念和志向,《詩經毛詩序》中說,情動於中可形於言,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內心的情感被觸動了,行就是表現,言就是語言,形於言,也就是用語言來表現,有人說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文字描繪意境,抒發自己的情感。詞雖然從內容和風格上來看,跟詩有很大的不同,但總體上也是有抒發情感的,

因此,學習古詩詞,我們要爛賣善於引導學生透過作者含蓄精煉的文字,體會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我看來,首先得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愛好,古語說: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對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激發學生對古詩詞探索的慾望,那麼,問題來了飢悉逗,如何提升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呢?我以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回到詩詞的本身,重視課堂教學,帶領學生品味詩詞的音韻美、品味詩詞的意境美。在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上,讓學生明白任何一首詩詞都是前人匠心獨運,而並非一堆平淡無奇的文字。比如同樣是啼,處處聞啼鳥與楊花落盡子規啼是不同的,子規啼是傷感凄清的,而處處聞啼鳥,只是清脆悅耳,清新自然的啼叫。

葉嘉瑩先生說,詩詞本身有一種魅力,你讀他,就會被他吸引,就會被他感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古詩詞其精煉的語言和意境,散發著迷人的陸圓魅力,當學生從詩詞中體察到任何一個漢字,任何一個詞語,其實都凝聚著詩人的智慧,並從中感受到中華漢字的精巧與奇妙。作為老師,我認為,也只有在此刻,結合平時課堂上講解的古詩詞的特點,再教與學生一些如何把握古詩詞情感的方法技巧,才是教學的最好時機,因為,在我看來,只有當學生有足夠的動機,有足夠的熱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對學生的指導,對學生的幫助才最大。

一直以來,詩詞賞析是中考的常見題型,而對詩詞情感的把握更是必考題,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詩詞的情感,我總結了以下五種方法:

方法一:熟記詞語

不少學生,當一首陌生的詩詞呈現在眼前時,讀、悟過後,要說對詩詞情感是有所認識和體會的,但在表達時,卻停留下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階段,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因此,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我們可以整理一些表達情感的詞語,讓學生熟悉這些詞語的基本含義和用途,比如 「羈旅之愁」、「懷古傷今」、「壯志未酬」、「憂國憂民」、「思鄉思親」、「抑鬱憤懣」等等。

方法二:品讀標題

標題是詩歌信息的豐富載體,品讀標讀,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標題信息,比如標題中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寫作緣由或目的等等,以此,作為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

例如《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行軍說明是在軍旅途中,九日,是重陽節,長安故園,表現長安不僅僅是故鄉更是國都,軍旅途中思長安故園,有對故鄉的思念,也有對國家的擔憂。

方法三:審查序注

詩序交代創作的年代、緣由、背景,為整個作品奠定情感基調,有助於我們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而注釋同樣蘊含多方面的信息,比如:寫作背景;介紹作者,疑難詞語等等,提供這些注釋,往往也跟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有關。

例如:《定風波》這首詞的小序中交代了寫作時間,地點,天氣,人物,緣由,說的是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遭遇風雨,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蘇軾面對風雨,樂觀曠達的心境。

方法四:品讀意象

意象就是詩歌中浸染詩人情感的景、物、人等。古詩詞中許多的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

例如《天凈沙秋思》列舉了九個意象,枯藤老樹昏鴉,營造出蕭瑟,陰沉,黯淡的氛圍,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而小橋流水人家,這三種意象組合,營造和諧,恬靜,優美的氛圍,帶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通過氛圍的對比,給人以心理與感官上刺激,從而體會到遊子內心無盡的傷悲。

准確來講,概括詩詞的思想情感方法技巧還有很多。而對於學生來說,提升詩歌鑒賞水平,光靠一節課兩節課的學習,也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語文學科不像理科,有公式、有定理,目標清晰,也可以准確反饋,因此,真正要提高古詩詞的鑒賞水平,方法技藝只是「術」,根本之「道」,還要平時多積累,多閱讀,遭遇不同風格的詩詞,形成一定的語感,具體到某一首古詩詞的情感鑒賞,也不能僅靠一種方法,而是要綜合多種方法來考慮,畢竟,成熟的作家風格是多變的。

H. 小學三年級古詩教學方法

1、 想像情景,身心體驗

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運用古詩教學七字訣(即擴、留、補、換、調、嚼、連)將古詩描寫的內容情境再現,根據前面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教師可以說:「同學們,讓我們來運用聯想感受詩中所描寫的畫面,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邊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嫩葉還不太茂盛,未能成陰,不能遮涼。」

講到這里,教師可提問 「詩中所描繪的落英繽紛、嫩葉稀疏的畫面,同學們想到了哪一季節的情景?」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讓學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什麼時節可見到這樣的情景,讓學生發現生活之美,只要有心,何處無詩意?讓學生懂得:我們要好好愛護這詩化的環境。

其中的人文內涵油然而現。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教師可說:「在一片菜花地里,天真活潑的兒童面帶笑容,正快速奔跑,追趕著蝴蝶,蝴蝶飛入菜花里,便無跡可尋了。」此時,教師可問:「為什麼蝴蝶飛入菜花我們就看不到了呢?」學生便會回答:「因為菜花是黃色的,蝴蝶也是黃色的。」此句重在啟發學生發現大自然的奧妙。

2、 感音像,升華情感

古詩具有音樂美,是從其音韻和諧、節奏鮮明的特徵上來呈現的,在小學生看來,古詩讀來是琅琅上口的,聽起來是聲聲悅耳的。教師可藉助音頻材料,重在使學生感受詩中所流露的情感,達到從詩意向詩境的升華。如《靜夜思》,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讓學生於深夜對月凝望的惆悵中領悟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教師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覺性,通過情感的熏陶,再運用優美靈動的語言向學生展開作品所描繪的生動優美的畫面,在作品所描繪的形象與學生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學生聽了之後能夠讀懂詩意,達到情感共鳴。

二、讀講相輔,品味詩意

1、以讀為主,「不求甚解」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其中,便包含了「好讀、細讀、熟讀」的概念。

首先,應引導學生向「好讀書」方向發展。這就要培養出學生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讀古詩;其次,要引導學生慢讀細品,切不可囫圇吞棗、以唱讀的形式來讀古詩,要求學生吐詞清晰。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再者,應要求學生,達到背誦的程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古詩,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古詩詞系統,使其運用於生活之中,可潤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以講為輔,畫龍點睛

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不應該是老師把古詩的詩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股腦兒地倒給學生,教師的講解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讓學生大膽猜譯,以猜代講。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逐句講解。不要太拘泥於形式,不要擔心該怎樣翻譯古詩,要求學生大膽聯想,可以在不脫離文章主旨的情況下去理解背誦古詩文。這樣,學生以一種放鬆的心態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被動學習為主動,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才能學得更快樂,學得更有效,學得更多。

三、循序漸進,感受詩美

第一、反復吟誦,品味語言美。古詩凝煉出來的是精華。它運用誇張、比喻、象徵等多種修辭手法再現大自然的美和社會人情的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等。

第二、理解詞句,領悟意境美。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而形成藝術境界上的美,寫景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而情感以所述之景來襯托。學習古詩,理解詞句所包含的情感,去領悟其意境,能從中受到熏陶,人的性情也得以陶冶。

第三、探尋底蘊,理解哲理美。古詩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情思更有待人們去探索。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中,展現了生命新生衰亡是大自然的規律,但生命生生不息,一直延續著。其哲理韻味有待學生去探尋。讓學生探索古詩的韻味,可啟發學生思維,以達到藝術熏陶的效果。

I.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

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那麼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教學

一、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正如《老子》中所說的這句話,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教給學生們打開古詩寶庫的鑰匙。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析詩題與知詩人:分析詩歌題目,了解作者寫作風格及創作背景。這對掌握所學古詩基調,了解所學古詩內容,體悟所學古詩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學好一首古詩的基石。

2、讀詩文與曉詩意:通過學生預習,能夠讀通詩文,在此基礎上,能夠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音樂美。通過結合注釋、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詩中重點字詞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讀詩文是了解詩意的重要方法,曉詩意能促發學生更好地讀詩文,不能將這兩點割裂開來。

3、入詩境與誦詩情:在理解了古詩意思之後,教師就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及年級班級特點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們進入詩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詩人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都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編選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2、描寫自然景物和吟詠天成之美的。如駱賓王的《鵝》。其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一句,寥寥幾字將鵝的外貌、優雅的在水中游動的身姿描繪得栩栩如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小動物的品質;3、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的;4、抒發愛國主義情感和親情、友情、鄉情的,如:李白的《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感情,這些古詩的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熱愛親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讀懂詩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詩句。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教師應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引導學生理解語言,了解大意。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詩,學生通過“日出”、“江花”、“江水”這幾個詞的理解,很快學生就能把握到:平靜的江水,美麗的江邊景色,使人既感到胸襟開闊,真的江山如畫!課文將學生帶進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與作者一起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用日出的景色將畫面覆蓋,形成渾然一體的悠閑的意境。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咬文嚼字,認真推敲,體會詩人練字遣詞的技巧。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

四、學古詩要“讀、背、寫、畫”結合

古人讀書從小就要背誦幾百篇文章,這是古人幾千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三國時代有一個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話,叫做“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這是古人信奉的讀書法。杜甫有兩句有名的詩,叫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自然寫得出好詩文。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那麼,背誦古詩有哪些方法?

1、引領法。有些背下來的詩,突然想不起來,這時,教師或同學提示一下領頭的字、詞、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來。

2、熟讀成誦法。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盡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朗讀過程耳、腦、口、眼協調活動,琅琅出聲地讀,讀多了,自然就背下來了。

3、提問法。教師根據各學段的學生特點以及詩的內容,用提問的方式,幫學生記憶。

小學語文如何理解詞語語境

一、依託文本,豐富詞語內涵

引導學生對詞語理解、感悟時,不能僅僅停留於表層內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託文本,將詞語納入文本的具體語境進行品味推敲,感悟詞語潛在的、隱含的深層意思,領略作者的精妙用意。如教學《灰雀》(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結尾處“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中的“歡蹦亂跳”一詞時,我先引導寫生讀讀句子再想一想句子里“歡蹦亂跳”是什麼意思?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時,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課文里找哪些句子能幫助我們看到那隻歡蹦亂跳的灰雀?

學生便通過朗讀找到了課文第一自然段中說“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這句話就是描寫歡蹦亂跳的灰雀的。我進而追問:哪些詞語能讓你體會到灰雀的“歡蹦亂跳”?學生又通過朗讀這句話找到了“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這幾個詞都是說灰雀在很高興地唱歌跳舞。對“歡蹦亂跳”一詞的理解,我將之放在全文語境中,引領學生通過聯繫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的確,對文章中關鍵詞句的理解在課文中便有相關的句子可以解釋,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整體入手,找到關鍵語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二、創設情境,理解詞語含義

語文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不但有助於對詞語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學《爭吵》一課,對“挨”字的理解:教學這部分時,我創設情境,“我“與克萊蒂爭吵後想到父親的話心情怎樣,彼此對對方說“我在外邊等著你”心情怎樣,再引導學生找到“畢竟我心裡有事,老師講的功課我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這句話想像當時我的心理,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通過角色體驗,在生動的言語實踐中真正進入文本世界,詞語所表達的內在意思只需稍加點撥,便能儲存於學生的大腦中。學生不但輕松理解“挨”的意思,還能體會到同學之間友誼的珍貴。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理解“趔趔趄趄”引導學生想像當時我漂流失事時的處境,身體上傷痕累累,筋疲力盡,飢腸轆轆體力不支的情境。

從而體會到身體歪斜,走路不穩當,東倒西歪的樣子,就叫“趔趔趄趄”。再如,《媽媽的賬單》“過了一會,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理解“躡手躡腳”一詞,我們可讓學生想像小彼得當時羞愧萬分的心理。他的動作一定很輕、很慢,懷著忐忑的心走近媽媽。從中體會到走路時小心謹慎、腳步放得很輕的樣子就叫“躡手躡腳”。

三、鏈接生活,觸摸詞語情感

鏈接生活情境,是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利用學生生活中有過的經歷和體驗,打通詞語和生活相聯系的通道,喚起學生頭腦中與詞語相關的表象和情感,使詞語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應,引領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詞語。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理解“迫在眉睫”這個詞語時,先引導學生想像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及時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這時我補充了一些人因為失血過多而休克或死去的資料,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從而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當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也觸摸到詞語所蘊含的獨特情感,並產生全身心的體驗時,詞語的理解便也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被打上了鮮明的烙印。

四、替換詞語,彰顯詞語本義

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把不理解的詞語換成自己理解的詞語,如仍能講得通,符合語言環境的特定意思,那麼這個替換的詞語就可以作為不理解的詞語的解釋。在學習《月球之謎》“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對“”遐想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多讀幾遍這段話,邊讀邊想,把“驟然”換一個詞,看是否能講得通,這樣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想像”、“幻想”,問題就解決了。

五、理清脈絡,挖掘詞語蘊含義

依據文章脈絡理解詞義,有些詞語單獨理解頗為費事,如果依據文章脈絡思考,便能順當理解詞義,因為詞義往往就隱含在上下文中。例如,《可貴的沉默》一文中,“孩子們會感受愛了,但這並不夠。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這段話中的“極為珍貴的東西”一詞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們先是異口同聲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在哪一天嗎?”說明學生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再閱讀後面老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懂得老師也想通過這一節課讓學生懂得回報父母的愛,因此這“蘊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老師想讓學生懂得關心父母,回報父母的愛。

J. 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 重視誦讀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技巧和策略。誦讀是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生通過誦讀能夠有效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而有感情的誦讀又能夠增強感染力,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感知能力。古詩詞的語言一般感染力較強,而且有著極強的審美價值,在誦讀的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音律美。因此,在誦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加強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當前,廣大教師意識到了誦讀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豐富的形式,這些形式主要包括教師范讀、通過多媒體觀看名家范讀、鼓勵學生齊讀、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等。在讀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誦讀的目的是在讀中理解詩詞的含義,不能走形式主義。同時要加強對詩詞朗讀技巧的指導,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出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風格詩詞的意境之美。
其次,在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在進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誦讀,是為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詞的語言、形式和情境之美,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能力。而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詩詞之美在於不同意象的組合之美,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發揮和想像的空間。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和想像的習慣,有助於挖掘詩詞深層的情感和內涵,從而提高詩詞學習的效果。
2. 學會欣賞
新課標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規定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詞的技巧,同時能夠藉助文本中的相關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本。學習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因此,當學生學會誦讀後還應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採用讀讀背背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認為學習古詩詞只要會背誦、默寫即可。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對古詩詞的欣賞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學應緊緊圍繞中考進行,使得古詩詞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獲得相應的語言積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誦讀為基礎,在指導學生讀讀背背的過程中了解詩詞大意,並突破傳統觀念對詩詞教學的要求,圍繞某一條主線和幾個能夠產生聯想的意象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分析不同風格的詩詞,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新課改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誦讀技巧和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採用抑揚頓挫的朗讀,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能力,同時,在誦讀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運用,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思想,使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功效。

閱讀全文

與古詩情感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2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1
油菜封草最佳方法 瀏覽:751
電纜熱縮管使用方法 瀏覽:799
黃豆堵漏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509
有眼袋用什麼方法更好呢 瀏覽:969
333333怎麼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13
沐浴凝露使用方法 瀏覽:923
拋光液使用方法 瀏覽:138
美的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鑒定分析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18
實驗方法從哪裡來 瀏覽:447
擀皮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364
籃球訓練簡單方法 瀏覽:804
oppo手機鬧鈴聲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風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19
怎麼減臉上的肉用1種方法 瀏覽:176
安速蟑螂屋使用方法 瀏覽:920
雞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85
褥瘡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