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數學提示型的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提示型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8 07:52:06

1.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和技巧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教師運用講授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教師講授的概念、原理、事實、觀點必須是正確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和教學。
2.講授要做到條理清楚、重點分明。講授邏輯清楚,學生才能夠理解清楚。
3.講究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決定著講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須不斷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首先要做到語言清晰、准確、精練,既邏輯嚴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這對於小學生尤其重要;再次,還應當注意語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講究抑揚頓挫。
4.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小學生的注意時間有限,在整節課中完全採用講授法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當善於將講授法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換使用,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講出現疲勞和注意渙散現象。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師運用談話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的准備。圍繞什麼內容進行談話?提出哪些問題?提問哪些學生?以及學生可能做出什麼樣的回答?怎樣通過進一步的提問引導學生?等等,教師都應當在事前周密考慮和安排。
2.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盡管談話只能在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吸引所有的學生。首先,談話的內容應當是能夠引起全體學生注意的、在教學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盡可能使得談話對象有代表性,比如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次,在談話時適時加以適當的解釋、說明作為補充。
3.在談話結束時進行總結。在談話中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達得不夠准確、精練,因此在談話的最後階段,教師應當用規范和科學的表述對學生通過談話所獲得的知識加以概括總結,從而強化他們的收獲。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在於,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的限制,容易出現討論流於形式或者脫離主題的情況,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需要教師加以注意。
教師運用討論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討論內容。首先,要選擇那些有討論價值的內容,一般來說,討論內容應當是教學內容中比較重要的事實、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選擇難度恰當的內容,一般來說,過於簡單或過於復雜的內容都不適當,前者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後者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2.肯定學生各種意見的價值。對於未知的東西,任何意見都是有價值的。學生總是從自己的邏輯出發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種不同意見盡管可能離正確答案相去甚遠,但卻最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想法。教師不應當「裁判」,急於指出各種意見正確或錯誤,而要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充分的討論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以及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3.善於引導。教師應當在學生討論時全面巡視、注意傾聽,善於捕捉討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在討論遇到障礙、深入不下去時教師適當點撥,在討論脫離主題時加以提醒,在討論結束時幫助學生整理結論和答案,等等。這些對於討論法的運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練習,從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實踐性學習。
練習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過練習形成、鞏固和提高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及時、集中的練習,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比較迅速的效果。
教師運用練習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進行練習,怎樣才是達到了練習的要求,使學生的練習具有目的性和自覺性,避免練習的盲目性和機械性。
2.指導正確的練習方法。教師要在練習之前講解和示範正確的練習方法,並且保證學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練習的效果。
3.合理安排練習步驟。教師應當使練習有計劃地進行,循序漸進。
4.科學掌握練習量。技能技巧的練習需要一定的練習量,但並不是越多越好,超過學生承受能力的練習會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確定練習量。此外,一般來說,分散練習比過於集中的練習效果更好,將某種練習分成時間較短的幾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為科學。
5.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要使學生及時知道練習的結果,以便糾正錯誤和鞏固成績。
6.練習方式要多樣化。要防止單一、重復的練習方式,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將口頭的與書面的、記憶的與操作的、課內的與課外的……等不同方式結合使用。採取多樣化的練習方式,可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提高練習的效果。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七)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方法
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
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
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
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
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5、示範指導
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小學數學學法指導
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我們認為小學數學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的學習方法是學法指導的基礎,也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性工作。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怎樣預習,怎樣聽課,怎樣記筆記,怎樣練習,怎樣做作業,怎樣復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節的特點,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比如數學概念、算理、法則、公式等各類基礎知識的學法研究也屬於這個范疇。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過學生動手、動腦等親身的感受,才能透徹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學習數學要會讀、會聽、會想、會說、會寫,「會想」也就是會「思考」,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掌握—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數學教學成功的標志。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基本的思維方法,並在教學活動之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就一定能夠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另外,在教學中,進行思維方法訓練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只有讓小學生眼、耳、手、口、腦都用起來,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訓練。在思維訓練的同時,要注意強化求同、求異思維對比訓練。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思維活動,所以教學要創設間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層次的參與。在思維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思維的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
3.教給學生解決間題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實踐活動,通過解題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教學實際內容讓學生逐步把握對應、假設、轉化、化歸、集合等數學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學會將生活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通過數學問題的解決而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這方面實踐、探索,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與課外實際結合起來,學會發展,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教給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閱讀是獲得書本知識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就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教會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第一步,是養成良好數學閱讀習慣的關鍵一環。
小學數學教學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一是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本,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先自學,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課堂上帶著間題聽課。這里要注意的是,學生看書往往重結果輕過程,而我們應指導學生重點看過程。
二是課堂上看書。一般是新課之後,讓學生閱讀課本,給學生留有質疑的餘地。有時老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是課後閱讀課本。其目的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長或難記憶的概念,則需要學生加深理解。另外,課後學生還可以閱讀一些數學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釣知識。5.讓學生學會操作方法小學生數學概念、技能、算理、公式的形成都是藉助操作活動,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對照、比較、分析、概括而獲取的。當然,操作活動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佔有重要位置。正確、科學、有序、合理的操作,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操作要有很強的目的性,操作是手段,是過程,不是目的,不是單純為操作而操作。教師要善於將學生操作這一外化行為內化為學生的理性認識,進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不斷形成和擴展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6.使學生形成質疑問難、敢於提問的好習慣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使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哪怕提出的問題不盡合理,甚至是異想天開的,教師也不要加以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們多思、多問,保護他們好問的積極性和熱情。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大家討論得到解決,會極大促進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問。問題一般在這樣幾個環節尋找:一是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_
二是在知識的「怎麼樣」上找;
三是在知識的「為什麼」上找;
四是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上找;
五是在知識的作用方面找等等。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處處都可能存在問題,只要廣大小學生不斷產生疑問,不斷解決疑問,積極動腦思考,這樣的學習才會是既生動活潑又積極主動的,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是最好的。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困生的發問,要鼓勵他們張開嘴巴,勇敢地發問。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普遍提高。7;教會學生整理知識脈絡,總結學習過程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聯系的教學,即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這樣有利於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清晰的網

2. 小學數學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是什麼

小學數學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是: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6、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8、圖文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如果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具體、直觀,又是自己熟悉的形象來幫助識字,效果會更好。

3. 常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7種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 :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 經驗 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4.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 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在於,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的限制,容易出現討論流於形式或者脫離主題的情況,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需要教師加以注意。

(四)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練習,從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實踐性學習。
練習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過練習形成、鞏固和提高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及時、集中的練習,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比較迅速的效果。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5.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學好數學很重要,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形象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它的思維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1、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再如,在一個圓形(方形)水塘周圍栽樹問題,如果能進行一個實際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級數學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於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製作一些數學教(學)具,而且這些教(學)具用過後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復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圖示法

藉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於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於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像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最後導致錯誤的結果。比如有的數學教師愛徒手畫數學圖形,難免造成不準確,使學生產生誤解。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頭鋸成3段需要24分鍾,鋸成6段需要多少分鍾?(圖略)

思維方法是:圖示法。

思維方向是:鋸幾次,每次用幾分鍾。

思路是:鋸3段鋸了幾次,每次用幾分鍾,鋸6段鋸了幾次,需要多少分鍾。

例2 。判斷:等腰三角形中,點D是底邊BC的中點,圖甲的面積比圖乙的面積大,圖甲的周長比圖乙的周長長。(圖略)

思維方法:圖示法。

思維方向:先比較面積,再比較周長。

思路:作條輔助線。圖甲占的面積大,圖乙所佔面積小,所以「圖甲的面積比圖乙的面積大」是正確的。線段AD比曲線AD短,所以「圖甲的周長比圖乙的周長長」是錯誤的。

3、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於分析比較、提示規律,也有利於記憶。它的局限性在於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律或顯示規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採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決傳統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製作三個表格:第一張表格是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隻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隻,那麼兔就有19隻,腿共有78條……這樣逐一列舉,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列舉了幾個以後發現了只數與腿數的規律,從而減少了列舉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從中間開始列舉,由於雞與兔共20隻,所以各取10隻,接著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過嘗試來摸索規律、探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在數學里,「難處不在於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於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們在難以把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問題時,常常採取的一種好方法就是探究、嘗試。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確,興趣要高漲,切忌胡亂嘗試或形式主義的探究。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創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師:「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測,反復實踐,在不斷分析、調整中尋找規律。

例3 。找規律填數。

(1)1、4、 、10、13、 、19;

(2)2、8、18、32、 、72、 。

第三,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獨立,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可以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不時還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設讓學生去探究的情景,創造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鼓勵有探究精神和習慣的學生。

5、觀察法

通過大量具體事例,歸納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方法叫做觀察法。巴浦洛夫說:"應當先學會觀察,不學會觀察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小學數學「觀察」的內容一般有:①數字的變化規律及位置特點;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③題目的結構特點;④圖形的特點及大小、位置關系。

如:觀察一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歸納出乘法交換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觀察」的要求:

第一、觀察要細致、准確。

例4 。找出下列各題錯在哪裡,並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得數: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滲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察看研究對象。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要做到「有序」觀察:(1)面——形狀、個數、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棱——棱的形成、條數、棱與棱之間的關系(相對的棱相等;相對的棱有四條;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三組);(3)頂點——頂點的形成、個數,認識頂點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

第三, 觀察必定與思考結合。

例6

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的一道思考題,如果只觀察不思考,這道題目讓干什麼就不知道。

6、典型法

針對題目去聯想已經解過的典型問題的解題規律,從而找出解題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對於普遍而言的。解決數學問題,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則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歸一、倍比和歸總演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異、平均數等。

運用典型法必須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關鍵及規律。

例7。已知爸爸比兒子大30歲,爸爸今年的年齡正好是兒子的7倍。爸爸、兒子今年分別是多少歲?關鍵點在:爸爸比兒子大30歲,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多幾倍。典型題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學好數學,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還要學會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並能敏捷地聯想到所適用的典型,從而確定所需要的解題方法。

例8。見到「某城市有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長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設一個車站。這條線路需要設多少個車站?」這樣題目,就應該聯想到上面所講到的「鋸木頭用多少分鍾」的典型問題。

(3)典型和技巧相聯系。

例9。甲乙兩個工程隊共有82人,如果從乙隊調8人到甲隊,兩隊人數正好相等。甲乙兩隊原來各有多少人?這題目的技巧:調前、調後兩隊總人數沒變。先算調後各隊人數,再算原來各隊人數。

7、放縮法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於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像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據這兩個數的質因數情況來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的。但也有兩個典型方法:一是「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麼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二是「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麼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大數」。現在我們根據典型方法二,進行擴展運用,放大「大數」來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12不是9的倍數,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數,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數,那麼,12和9的最小公倍數就是36。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於,如果大數不是小數的倍數,就把大數翻倍,但一定從2倍開始,如果一下子擴大6倍,得數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期末考試,小剛的語文成績和英語成績的和是197分;語文和數學成績加起來是199分;數學和英語成績加起來是196分。想一想,小剛的哪科成績最高?你能算出小剛的各科成績嗎?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例18 。檢驗下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對於(1)用總體估計,放大至19×7=133,估計得數要小於133,所以本題結果錯誤。對於(2)用最高位估計,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顯然答數的最高位不會是3,故本題結果也不正確。

例19。把雞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個頭,114隻足,問雞、兔各有幾只。

這是一道雞兔同籠的典型問題,我們也用放縮法,不妨把雞和兔的足數縮小2倍,那麼,雞的足數和它的頭數一樣,而兔的足數是它的只數的2倍。所以,總的足數縮小2倍後,雞和兔的總足數與它們的總只數相差數就是兔的只數。

8、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餘布料只能捨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我要學」的願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二、抽象思維方法

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叫抽象思維,也叫邏輯思維。

抽象思維又分為: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定的一面,我們就可以採用形式思維的方式;客觀存在也有其不斷發展變化的一面,我們可以採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形式思維是辯證思維的基礎。

形式思維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辯證思維能力:聯系、發展變化、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重點突出在:(1)思維品質上,應該具備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聯系性和創造性。(2)思維方法上,應該學會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思考。(3)思維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據,推理嚴密。(4)思維訓練上,應該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恰當地下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

9、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例20。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18,則這三個自然數從小到大分別是多少?

對照自然數的概念和連續自然數的性質可以知道:三個連續自然數和的平均數就是這三個連續自然數的中間那個數。

例21。判斷:能被2除盡的數一定是偶數。

這里要對照「除盡」和「偶數」這兩個數學概念。只有這兩個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10、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例22。計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 …………運用乘法分配律

=59×50 …………運用加法計演算法則

=(60—1) ×50 …………運用數的組成規則

=60×50—1×50 …………運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 …………運用乘法計演算法則

=2950 …………運用減法計演算法則

11。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一種標准)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例23。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這個數小數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數4與十位上的數4相比,它們的( )

相同,( )不同,前者比後者小了( )。

這道題的意圖就是要對「一個數的最高位和小數部分的最高位的區別」,還有「數位和數值」的區別等。

例24。六年級同學種一批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75棵樹沒有種;如果每人種7棵,則缺少15棵樹苗。六年級有多少學生?

這是兩種方案的比較。相同點是:六年級人數不變;相異點是:兩種方案中的條件不一樣。

找聯系:每人種樹棵數變化了,種樹的總棵數也發生了變化。

找解決思路(方法):每人多種7—5=2(棵),那麼,全班就多種了75+15=90(棵),全班人數為90÷2=45(人)。

12、分類法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例25。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來分,可分成幾類?

答:可分為三類。(1)只有一個約數的數,它是一個單位數,只有一個數1;(2)有兩個約數的,也叫質數,有無數個;(3)有三個約數的,也叫合數,也有無數個。

6.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階段,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2、發現法的主要優點及其局限性

發現法有如下幾個主要優點。

(1)可以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

(2)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發現法經常練習怎樣解決問題,所以能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樂於創造發明的態度。

(3)運用發現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4)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就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改組,這種改組,可以使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更好的聯系起來,這種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就更加有助於學生的理解、鞏固和應用。

發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再發現的過程,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重新發現,而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然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過程。

(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發現法比較適用於具有嚴格邏輯的數、理、化等學科,對於人文學科是不太適用的。就適用的學科而言,也是只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

(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發現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為發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年級越高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就會越強。所以,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採用發現法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學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國內有許多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大量地介紹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根據我國的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教學方法。邱學華老師多年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在“「」”前後進行了多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調查與實驗,深感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對比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中國古代的“啟發式教學”原理、發現法和自學輔導法教學的思路,綜合地分析和研究這些教學法的長處與不足,試圖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

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並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後來進行了改造,並命名為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

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採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實行三個本子綜合運用,即課本、練習本、答案本。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定了一節課中學生用於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鍾,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於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探究—研討”法

“探究—研討”法是美國的一位教學法專家蘭·本達(Lan Benda)教授提出來的。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80年代初介紹到我國。在理科教學和數學教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

“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節,即“探究”和“研討”。

第一個環節“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擺弄,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在探究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選擇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條、幾何拼板等。

第二環節“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學生在前一個階段,對所研究的問題都有一定的認識。在這個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發表意見,充分利用語言的交流,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並且在研討的過程中,可以互相啟發,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最後由師生共同找出所學習問題的規律或結論。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提示型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2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1
油菜封草最佳方法 瀏覽:751
電纜熱縮管使用方法 瀏覽:799
黃豆堵漏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509
有眼袋用什麼方法更好呢 瀏覽:969
333333怎麼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13
沐浴凝露使用方法 瀏覽:923
拋光液使用方法 瀏覽:138
美的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鑒定分析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18
實驗方法從哪裡來 瀏覽:447
擀皮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364
籃球訓練簡單方法 瀏覽:804
oppo手機鬧鈴聲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風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19
怎麼減臉上的肉用1種方法 瀏覽:176
安速蟑螂屋使用方法 瀏覽:920
雞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85
褥瘡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