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25 01:05:18

❶ 亞里士多德關於力與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觀點:運動是由力提供的,沒有力的作用就沒有運動!
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和比較,再去想像!
伽俐略:實驗總結的方法!

❷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

好奇心的兩大關鍵特徵:

在科學家眼裡,只有同時具備以下兩點,才能算真正有好奇心!看清楚了!缺一不可!(Berlyne, 1954; Loewenstein, 1994; McCrae, 1994)

求知慾(love for knowledge,或intellectual curiosity),對知識有持之以恆的追求,不會因為離開學校或者工作就停止學習,相反,這樣的人總能發現新知識,總能被這些知識所吸引。這種情況下,對新知識的渴望別人攔都攔不住,知識就是你的true love!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指對多樣事物的好奇心、接受程度和創造能力強。更喜歡探求事物,更獨立,較少受他人約束。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可不會說「你懂這有什麼用?」,「我在學法語」——「你學了能幹嘛?」,他們不會把「有用」作為做任何事唯一的動機。

而且這種態度對長期的發展、未來成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甚至比求知慾都更有幫助(Von Stumm,2017)!

這就是為什麼現任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兼研究好奇心對成人影響的科學家Sophie von Stumm認為,好奇心可能是影響個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這三者合而為一(厲害了!666)。

而只有同時具有求知慾和對事事都開放的態度才是真・有好奇心的人。而真正有才華和有趣的人,是不可能沒有好奇心的!

正如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John Dewey在《我們是如何思考的(How We Think)》中說的,好奇心的最終極階段是變成一股能強化個人與世界聯系的力量 ,這種力量能持續為我們的個人經歷增加趣味性、挑戰性和興奮感。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現年82歲的日本老奶奶若宮雅子,就完美地闡釋了:好奇心如何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趣味性、挑戰性和興奮感!60歲從三菱退休,雅子奶奶出於好奇心為自己買了一台電腦,折騰了三個月終於獨自完成組裝電腦的工作(請自行腦補20多年前的電腦有多渣)。

若宮雅子
是它,就是它,我們雅子奶奶的這台電腦,從此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開始,萌新都要從最基礎的電腦技術學起,但雅子奶奶不同的是,她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所有Excel的教材都無聊到爆炸了,然後呢,然後她就自己寫了一套,可以說是相當隨風了。並且,她好自創「Excel畫畫法」為教材增添了很多娛樂性,大受歡迎。

而這些經歷帶給她的才不僅是知識,還讓她能和不同的人交流。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意識到,原來自己的人生過了60歲還有這么多可能性,世界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廣闊。

她81歲時,發現市面上沒有一款針對老年人的娛樂App,於是決定自學蘋果開發語言Swift,僅僅半年,她就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款App。去年6月,雅子奶奶還被邀請到蘋果開發者大會現場現場和其他年輕人一起交流(我還能說什麼,只能給奶奶狠狠點贊)。

若宮雅子在和年輕人交流
是不是感覺自己弱爆了!送你們一句奶奶的金句:「人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悲觀和消極,但是通過學習和教授他人新的事物,你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她的意思是說,缺乏好奇心,你離無趣就又近了一步。對抗無(油)聊(膩),好奇心一生推

❸ 亞里士多德在什麼之上建立了科學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3)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

❹ 對亞里士多德和牛頓的科學方法論思想進行比較

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經典力學體系的奠基人。

牛頓1643年1月4日(儒略歷1642年12月25日)誕生於英格蘭東部小鎮烏爾斯索普一個自耕農家庭。出生前八九個月父死於肺炎。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強。3歲時母親改嫁,由外祖母撫養。11歲時繼父去世,母親又帶3個弟妹回家務農。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頓小學時成績較差,「除設計機械外沒顯出才華」。

牛頓自小熱愛自然,喜歡動腦動手。8歲時積攢零錢買了錘、鋸來做手工,他特別喜歡刻制日晷,利用圓盤上小棍的投影顯示時刻。傳說他家裡牆角、窗檯上到處都有他刻劃的日晷,他還做了一個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稱為「牛頓鍾」,一直用到牛頓死後好幾年。他還做過帶踏板的自行車;用小木桶做過滴漏水鍾;放過自做的帶小燈籠的風箏(人們以為是彗星出現);用小老鼠當動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觀察自然最生動的例子是15歲時做的第一次實驗:為了計算風力和風速,他選擇狂風時做順風跳躍和逆風跳躍,再量出兩次跳躍的距離差。牛頓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寄住在格蘭瑟姆鎮克拉克葯店,這里更培養了他的科學實驗習慣,因為當時的葯店就是一所化學實驗室。牛頓在自己的筆記中,將自然現象分類整理,包括顏色調配、時鍾、天文、幾何問題等等。這些靈活的學習方法,都為他後來的創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牛頓曾因家貧停學務農,在這段時間里,他利用一切時間自學。放羊、購物、農閑時,他都手不釋卷,甚至羊吃了別人莊稼,他也不知道。他舅父是一個神父,有一次發現牛頓看的是數學,便支持他繼續上學。1661年6月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作為領取補助金的「減費生」,他必須擔負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務。三一學院的巴羅(Isaac Barrow,1630~1677)教授是當時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學新講座(盧卡斯講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稱為「歐洲最優秀的學者」,對牛頓特別垂青,引導他讀了許多前人的優秀著作。1664年牛頓經考試被選為巴羅的助手,1665年大學畢業。

在1665~1666年,倫敦流行鼠疫的兩年間,牛頓回到家鄉。這兩年牛頓才華橫溢,作出了多項發明。1667年重返劍橋大學,1668年7月獲碩士學位。1669年巴羅推薦26歲的牛頓繼任盧卡斯講座教授,1672年成為皇家學會會員,1703年成為皇家學會終身會長。1699年就任造幣局局長,1701年他辭去劍橋大學工作,因改革幣制有功,1705年被封為爵士。1727年牛頓逝世於肯辛頓,遺體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頓的偉大成就與他的刻苦和勤奮是分不開的。他的助手H.牛頓說過,「他很少在兩、三點前睡覺,有時一直工作到五、六點。春天和秋天經常五、六個星期住在實驗室,直到完成實驗。」他有一種長期堅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徹解決某一問題的習慣。他回答人們關於他洞察事物有何訣竅時說:「不斷地沉思」。這正是他的主要特點。對此有許多故事流傳:他年幼時,曾一面牽牛上山,一面看書,到家後才發覺手裡只有一根繩;看書時定時煮雞蛋結果將表和雞蛋一齊煮在鍋里;有一次,他請朋友到家中吃飯,自己卻在實驗室廢寢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來,當朋友把一隻雞吃完,留下一堆骨頭在盤中走了以後,牛頓才想起這事,可他看到盤中的骨頭後又恍然大悟地說:「我還以為沒有吃飯,原來我早已吃過了」。

牛頓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中概括得最為完整:「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牛頓在建立萬有引力定律及經典力學方面的成就詳見本手冊相關條目),這里著重從數學、光學、哲學(方法論)等方面的成就作一些介紹。

(1)牛頓的數學成就

17世紀以來,原有的幾何和代數已難以解決當時生產和自然科學所提出的許多新問題,例如:如何求出物體的瞬時速度與加速度?如何求曲線的切線及曲線長度(行星路程)、矢徑掃過的面積、極大極小值(如近日點、遠日點、最大射程等)、體積、重心、引力等等;盡管牛頓以前已有對數、解析幾何、無窮級數等成就,但還不能圓滿或普遍地解決這些問題。當時笛卡兒的《幾何學》和瓦里斯的《無窮算術》對牛頓的影響最大。牛頓將古希臘以來求解無窮小問題的種種特殊方法統一為兩類演算法:正流數術(微分)和反流數術(積分),反映在1669年的《運用無限多項方程》、1671年的《流數術與無窮級數》、1676年的《曲線求積術》三篇論文和《原理》一書中,以及被保存下來的1666年10月他寫的在朋友們中間傳閱的一篇手稿《論流數》中。所謂「流量」就是隨時間而變化的自變數如x、y、s、u等,「流數」就是流量的改變速度即變化率,寫作等。他說的「差率」「變率」就是微分。與此同時,他還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發明的二項式展開定理。牛頓利甩它還發現了其他無窮級數,並用來計算面積、積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萊布尼茲從對曲線的切線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長的S作為微積分符號,從此牛頓創立的微積分學在大陸各國迅速推廣。

微積分的出現,成了數學發展中除幾何與代數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數學分析(牛頓稱之為「藉助於無限多項方程的分析」),並進一步進進發展為微分幾何、微分方程、變分法等等,這些又反過來促進了理論物理學的發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徵求最速降落曲線的解答,這是變分法的最初始問題,半年內全歐數學家無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頓偶然聽說此事,當天晚上一舉解出,並匿名刊登在《哲學學報》上。伯努利驚異地說:「從這鋒利的爪中我認出了雄獅」。

(2)牛頓在光學上的成就

牛頓的《光學》是他的另一本科學經典著作(1704年)。該書用標副標題是「關於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顏色的論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學成就。

第一篇是幾何光學和顏色理論(棱鏡光譜實驗)。從1663年起,他開始磨製透鏡和自製望遠鏡。在他送交皇家學會的信中報告說:「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個三角形的玻璃棱鏡,以便試驗那著名的顏色現象。為此,我弄暗我的房間……」接著詳細敘述了他開小孔、引陽光進行的棱鏡色散實驗。關於光的顏色理論從亞里士多德到笛卡兒都認為白光純潔均勻,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變種。牛頓細致地注意到陽光不是像過去人們所說的五色而是在紅、黃、綠、藍、紫色之間還有橙、靛青等中間色共七色。奇怪的還有棱鏡分光後形成的不是圓形而是長條橢圓形,接著他又試驗「玻璃的不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將棱鏡放在外邊」再通過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規則」等的影響;用兩個棱鏡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鏡的效應」;取「來自太陽不同部分的光線,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並「計算各色光線的折射率」,「觀察光線經棱鏡後會不會沿曲線運動」;最後才做了「判決性試驗」:在棱鏡所形成的彩色帶中通過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單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鏡後,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當時叫「折射程度」),這樣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種彩色光所組成的非勻勻的混合體」。這個驚人的結論推翻了前人的學說,是牛頓細致觀察和多項反復實驗與思考的結果。

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牛頓還肯定:不管是伽利略望遠鏡(凹、凸)還是開普勒望遠鏡(兩個凸透鏡),其結構本身都無法避免物鏡色散引起起的色差。他發現經過仔細研磨後的金屬反射鏡面作為物鏡可放大30~40倍。1671年他將此鏡送皇家學會保存,至今的巨型天文望遠鏡仍用牛頓式的基本結構。牛頓磨製及拋光精密光學鏡面的方法,至今仍是不少工廠光學加工的主要手段。

《光學》第二篇描述了光照射到疊放的凸透鏡和平面玻璃上的「牛頓環」現象的各種實驗。除產生環的原因他沒有涉及外,他作了現代實驗所能想到的一切實驗,並作了精確測量。他把干涉現象解釋為光行進中的「突發」或「切合」,即周期性的時而突然「易於反射」,時而「易於透射」,他甚至測出這種等間隔的大小,如黃橙色之間有一種色光的突發間隔為1/89000英寸(即現今2854×10-10米),正好與現代波長值5710×10-10米相差一半!

《光學》第三篇是「拐折」(他認為光線被吸收)即衍射、雙折射實驗和他的31個疑問。這些衍射實驗包括頭發絲、刀片、尖劈形單縫形成的單色窄光束「光帶」(今稱衍射圖樣)等10多個實驗。牛頓已經走到了重大發現的大門口卻失之交臂。他的31個疑問極具啟發性,說明牛頓在實驗事實和物理思想成熟前並不先作絕對的肯定。牛頓在《光學》一、二篇中視光為物質流,即由光源發出的速度、大小不同的一群粒子,在雙折射中他假設這些光粒子有方向性且各向異性。由於當時波動說還解釋不了光的直進,他是傾向於粒子說的,但他認為粒子與波都是假定。他甚至認為以太的存在也是沒有根據的。

在流體力學方面,牛頓指出流體粘性阻力與剪切率成正比,這種阻力與液體各部分之間的分離速度成正比,符合這種規律的(如、空氣與水)稱為牛頓流體。

在熱學方面,牛頓的冷卻定律為:當物體表面與周圍形成溫差時,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散失的熱量與這一溫差成正比。

在聲學方面,他指出聲速與大氣壓強平方根成正比,與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他原來把聲傳播作為等溫過程對待,後來P.S.拉普拉斯糾正為絕熱過程。

(3)牛頓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牛頓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連同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和一套初具規模的物理學方法論體系,給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給18世紀的工業革命、社會經濟變革及機械唯物論思潮的發展以巨大影響。這里只簡略勾畫一些輪廓。

牛頓的哲學觀點與他在力學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開的,一切自然現象他都力圖力學觀點加以解釋,這就形成了牛頓哲學上的自發的唯物主義,同時也導致了機械論的盛行。事實上,牛頓把一切化學、熱、電等現象都看作「與吸引或排斥力有關的事物」。例如他最早闡述了化學親和力,把化學置換反應描述為兩種吸引作用的相互競爭;認為「通過運動或發酵而發熱」;火葯爆炸也是硫磺、炭等粒子相互猛烈撞擊、分解、放熱、膨脹的過程,等等。

這種機械觀,即把一切的物質運動形式都歸為機械運動的觀點,把解釋機械運動問題所必需的絕對時空觀、原子論、由初始條件可以決定以後任何時刻運動狀態的機械決定論、事物發展的因果律等等,作為整個物理學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認為,牛頓是開始比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關系體系的第一人,而因果關系正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石。

牛頓在科學方法論上的貢獻正如他在物理學特別是力學中的貢獻一樣,不只是創立了某一種或兩種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論體系,提出了幾條方法論原理。在牛頓《原理》一書中集中體現了以下幾種科學方法:

①實驗——理論——應用的方法。牛頓在《原理》序言中說:「哲學的全部任務看來就在於從各種運動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而後用這些方去論證其他的現象。」科學史家I.B.Cohen正確地指出,牛頓「主要是將實際世界與其簡化數學表示反復加以比較」。牛頓是從事實驗和歸納實際材料的巨匠,也是將其理論應用於天體、流體、引力等實際問題的能手。

②分析——綜合方法。分析是從整體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觀點),綜合是從部分到整體(如積分,也包括天與地的綜合、三條運動定律的建立等)。牛頓在《原理》中說過:「在自然科學里,應該像在數學里一樣,在研究困難的事物時,總是應當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後才用綜合的方法……。一般地說,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遍的原因為止,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綜合的方法則假定原因已找到,並且已經把它們定為原理,再用這些原理去解釋由它們發生的現象,並證明這些解釋的正確性」。

③歸納——演繹方法。上述分析一綜合法與歸納一演繹法是相互結合的。牛頓從觀察和實驗出發。「用歸納法去從中作出普通的結論」,即得到概念和規律,然後用演繹法推演出種種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檢驗、解釋和預測,這些預言的大部分都在後來得到證實。當時牛頓表述的定律他稱為公理,即表明由歸納法得出的普遍結論,又可用演繹法去推演出其他結論。

④物理——數學方法。牛頓將物理學范圍中的概念和定律都「盡量用數學演出」。愛因斯坦說:「牛頓才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並且同經驗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滿足近代物理學家對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頓最偉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頓把他的書稱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好說明這一點。

牛頓的方法論原理集中表述在《原理》第三篇「哲學中的推理法則」中的四條法則中,此處不再轉引。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簡單性原理(法則1),因果性原理(法則2),普遍性原理(法則3),否證法原理(法則4,無反例證明者即成立)。有人還主張把牛頓在下一段話的思想稱之為結構性原理:「自然哲學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結構的作用,並且盡可能把它們歸結為一些普遍的法規和一般的定律——用觀察和實驗來建立這些法則,從而導出事物的原因和結果」。

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體系被愛因斯坦贊為「理論物理學領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綱領」。這是一個指引著一代一代科學工作者前進的開放的綱領。但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不可避免地有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不徹底性,這是科學處於幼年時代的最高成就。牛頓當時只對物質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作了初步系統研究,並且把時空、物質絕對化,企圖把粒子說外推到一切領域(如連他自己也不能解釋他所發現的「牛頓環」),這些都是他的致命傷。牛頓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機械的」時,提出了「這些事情都是這樣地井井有條……是否好像有一位……無所不在的上帝」的問題,(《光學》,疑問29),並長期轉到神學的「科學」研究中,費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頓的歷史局限性和他的歷史成就一樣,都是啟迪後人不斷前進的教材。

回答

❺ 亞里士多德的實體哲學主要研究問題是什麼

實體哲學主要研究的問題有三個:第一,實體是什麼?第二,實體的原因是什麼?第三,實體是如何生成的?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亞里士多德的狹義的「實體學說」;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導致了「四因說」;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則形成了「潛能與現實」的理論。

❻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有哪些

亞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❼ 據材料一,說明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在研究國家時所用的不同方法

據材料一,說明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在研究國家時所用的不同方法
亞里士多德的方法是實際調查,其哲學依據是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且是人類認識的來源(認識產生於對外界事物的感覺)。(2分)
柏拉圖的方法是想像(抽象、演繹),其哲學依據是理念論(或由理念構成的理性世界真實完美而永恆,而由個別事物構成的感覺世界虛假殘缺而變幻)。(2分)

閱讀全文

與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總肩寬怎麼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122
屏蔽盒的連接方法 瀏覽:950
蘋果7的浮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0
誰的教學方法最好 瀏覽:947
頭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瀏覽:942
山東東營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810
腳穿鞋起紅色的泡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0
對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747
酒店投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7 瀏覽:683
二頭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905
小兒鼻炎有什麼好方法預防 瀏覽:940
如何快速賺錢方法都可以 瀏覽:882
elisa方法是什麼 瀏覽:177
電動車真空車胎安裝方法 瀏覽:901
調漂方法的講解視頻 瀏覽:810
積壓的文具商品用什麼方法處理 瀏覽:405
樓房循環泵安裝方法 瀏覽:206
給幼魚換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6
腦囊蟲病常用的檢查方法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