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度化方法研究

度化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2-01-25 00:52:25

Ⅰ 分類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按固體是否有熔化溫度將其分為晶體和非晶體.下列事例中運用分類法的是()

A、將電流與水流進行類比,運用了類比法,故A錯誤;
B、用帶箭頭的直線來描述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運用了模型法,故B錯誤;
C、將電工材料分為絕緣體和導體,是按照物質的導電性進行分類的,運用了分類法,故C正確;
D、依據以上分析,很顯然D錯誤.
故選:C.

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又稱為質化研究或定性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隨著心理學界後現代主義思潮與本土化運動的發展,定性研究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後,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潮形成,主張採用自我參照的現實性來代替客觀的現實性;他們引用新物理學派的觀點來否定因果律,認為人們的觀察方式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觀察的結果,提出有必要重新考慮因果決定論的普遍性和預測性;他們重視人的高級心理,提倡用歷史文化學的研究方法對人的思維、創造性、人際關系、共存意識等高級心理進行多信息源的綜合性研究,使心理學真正成為指導人發展的實用科學。同時期,心理學的本土化運動也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學所研究的問題、創構的理論以及研究方法常常受到一定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心理學許多問題的研究也必須紮根於本土。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重新對定性的研究方法進行發掘和充實,形成了新型的定性研究——質的研究方法。
國內的陳向明將其定義為「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國外學者費舍(Fischer)認為「質化的心理學研究探討的是性質,即人的經驗和行動的獨特的、本質的特徵。質化研究是一種反思性的、解釋的和描述性的努力。它從特定情景中的參與者的角度來理解和描繪人的經驗和行為。」
特性:
1、自然性
即強調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質的研究對研究的情境不進行操縱或干預,它運用各種辦法去收集與現場自然發生事件(即研究對象)相關聯的一切資料,然後從其中的關系結構中去發現事件發生的緣由和意義。在研究者的眼中,現場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細節都是重要的,都可能是一條線索,有助於更廣泛地了解所研究的對象。現代錄音、攝像技術的進步又使質的研究較傳統的定性研究更趨於客觀和現實。
2、描述性
即以豐富的資料來描述心理現象和過程。質的研究依靠的是文字或圖片的描述。研究中收集到的資料,諸如現場記錄、訪談記錄、官方文件、私人文件、照片、錄音帶、錄像帶等,都是描述性資料,結果的呈現也是以文字來表述。
3、解釋性
即以了解研究對象自己的觀點為目的。質的研究以解釋為己任,它不期望尋找到普遍規律,而求再現所研究心理現象的實質;努力從當事人的視角理解他們行為的意義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而不作任何價值判斷。
4、互動性
即正視研究者對研究的主觀影響。質的研究不迴避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心理上的互動,並且主動地將研究者本人作為重要的研究工具,認為研究者的個人特徵,如研究動機、角色意識、個人經歷、視角等,不僅會對研究產生一定影響,而且可以為其他研究者提供豐富的信息,以對研究的可靠性作出判斷。它強調研究者對這一類的研究背景材料要進行反省,有清醒的認識,並寫入研究報告中。因此,80年代以前的定性研究報告大都採用第三人稱形式,以確保報道角度的客觀性,而近年來用第一人稱撰寫的研究報告越來越多。
5、動態性
即研究過程是開放、變化的。質的研究逐步發展出了一套操作方法和檢驗手段,其研究過程包括:確定研究現象、提出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背景、構建概念框架、抽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作出結論、建立理論、檢驗效度和推廣度、撰寫報告。這些步驟在形式上與定量研究的相似,但其運行順序、所含內容、操作手段都不盡相同。在質的研究中,以上這些環節是彼此重疊、互相滲透、循環往復的,它要求研究者是具有彈性、易適應的人,能根據現場的情況積極調整研究程序,包括研究方向和焦點。因此質的研究方法是不完全規則的,不可標准化的。

Ⅲ 地球化學的研究方法

地球化學的每種理論,應用於解決地學問題,均構成一種研究方法。地球化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對地球系統及其各級子系統進行觀察、取樣分析、歸納和演繹研究;其次是實驗模擬研究及數字模擬研究。現就地球化學一般研究方法簡述如下。

1.地球化學野外工作方法

這里涉及的主要是人們肉眼可以直接觀察的固體地球部分研究,至於大氣圈、海洋和地外天體等研究方法,以及隕石的收集和研究,有專門書籍論述,在此不再介紹。

地球化學野外工作的目的是:觀察了解宏觀地質體的物質類型、結構構造及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系統觀察和收集寓於各地質體中的地球化學記錄和信息,並採集具有明確代表對象和意義的樣品。當然,觀察收集信息及取樣的側重點應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因為地球化學運動和作用寓於地質運動和作用之中,所以必須首先較好地了解研究區的地質背景,把握所研究地質作用的產物的特徵和礦物岩石組成、結構構造及它們之間的時空關系和序列。這些均屬於地質學的觀察研究內容,可按地質編錄或制圖法進行。這部分工作是地球化學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礎,是地球化學研究客觀性的根本保證。

在野外觀察建立了較好的地質研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各類地質體中地球化學記錄和信息的觀察和收集,力求在野外工作階段就能形成地球化學研究的構想或工作假設,從而保證室內研究能更有效地開展。常見一些年輕地球化學家研究中只有野外地質觀察而缺乏基本的野外地球化學信息收集,似乎認為地球化學研究對象僅限於化學元素和同位素微觀層次。地球及其層圈中的化學作用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化合物 (礦物)或物相之間的反應實現的,元素原子的相互作用只是這種反應的內在根據。化學、地學和地球化學今天的發展,已使地球化學從地質體的觀察中直接獲取地球化學信息成為可能。典型研究方法範例,見博伊爾 (R.W.Boyle)1979年出版的《金的地球化學及金礦床》。

如何進行野外地球化學觀察和信息收集? 通常地球化學可以廣泛應用礦物化學、岩石化學、化學及物理化學的知識和理論指導地質體的觀察。例如,根據地質體的岩石和礦物組成,不需化學分析就可知道它們的大致化學組成,基於礦物間受類質同象控制的元素分配規律,還可粗略推測它們中比較集中的微量元素種類和組合;石灰岩是強鹼弱酸的鹽類,其岩層可起著天然溶液酸鹼度調劑的作用,是影響元素遷移的鹼性障;觀察組成岩石的礦物共生組合及礦物的交代關系,可為應用相平衡理論研究地球化學作用奠定基礎。例如,在硫化物礦床氧化露頭中見到方鉛礦 (PbS)依次被鉛礬 (PbSO4 )和白鉛礦(PbCO3 )交代的現象,就可推斷硫化物礦石的氧化應依次經歷硫酸鹽和碳酸鹽階段,其環境應先是酸化、而後向鹼性過渡,從而提出進一步檢驗這種推斷的設想。此外,從物理化學觀點看來,天然溶液進入張性裂隙是外壓力的突然降低,岩石的糜棱岩化實質為物質顆粒變細增加表面能,從而增強化學反應速率,等等。通過地質地球化學野外觀察,收集到足夠的地球化學信息,再結合地質背景、條件與研究的目的,就可形成進一步研究的構想。

樣品採集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是,樣品應能確切地代表所要研究的地質對象,盡可能詳細地了解其產出的地質背景、環境和條件;符合所要研究的目的。例如,為了解原始岩石成分需採集新鮮的岩石樣品,為研究蝕變過程應按剖面採集原岩、半蝕變岩石到全蝕變岩石的系列樣品。樣品的規格和重量按需進行測試方法的要求確定;每種樣品採集的數量應以具有統計學上的一定代表性為准。

2.地球化學室內研究方法

地球化學室內研究包括樣品的加工、分選、預處理、岩石礦物鑒定和分析測試、數據處理,以及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的全過程。

在野外觀察和鑒別的基礎上,為了准確鑒定礦物、岩石、礦石的成分和類別,確定礦物-流體相間反應關系,常需進行偏光和反光顯微鏡觀察,對微粒和微區研究可以應用電子顯微鏡、X射線分析法、電子探針等儀器進行精確分析和鑒定。這方面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准確地鑒定礦物和岩石只是目的之一,而詳細觀察和了解岩石和礦石中礦物間的相平衡和反應-交代關系,以及礦物晶粒中的環帶結構和成分變化等,具有更深入層次的意義。現代高精度的實驗觀測技術為實時實地准確地觀測微細地球化學作用過程提供了條件。

為了獲取各類地質對象的化學成分,除主量元素可應用常規化學或儀器分析方法測定外,其餘大多數測定項目為微量組分,含量一般為克拉克值級次。對於這些微量元素的測定需要使用靈敏精確的分析技術,靈敏度一般要求達到 10-6~10-9。在這方面,現在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發射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火焰光譜分析、離子選擇電極法、中子活化分析、等離子體光量計分析、質譜分析,以及一些專項分析技術,如測汞、測金、放射性測量等。可以根據研究目的,選用適用的方法,在滿足靈敏度和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應考慮便捷、經濟的原則,避免過度追求高精度、過多測試項目等。

進行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組成測定的樣品,需根據樣品性質、估計的可能年代范圍,以及各種定年法和同位素測定分析法的特點和要求,選擇質譜分析的類型及進行樣品的制備和測定。

元素結合形式和賦存狀態是制約元素地球化學行為及活動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主量元素形成各自的礦物或獨立相,它們的結合形式根據礦物學的鑒定和研究確定。對不形成獨立礦物的元素的賦存形式以及細粒岩石 (頁岩、黏土沉積物、土壤等)中元素的賦存形式,則需應用專門的綜合測試方法解決,包括:晶體光學法、物性和物相分析法、X射線分析法、電子探針等微區分析法,以及化學偏提取法、電滲析法、放射性乳膠照相法等。

地球化學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的確定包括測定和計算兩類方法。如礦物流體包裹體測溫和測壓屬於測定法;礦物溫度計、微量元素溫度計、同位素溫度計等為測定和計算相結合的方法;而體系的pH、Eh

、鹽度、離子強度、礦化度等參數則是通過熱力學和化學平衡計算獲得。

在取得了上述各種實際資料和數據後,研究就進入了數據處理和資料整理,進而綜合提煉並得出科學結論的階段。數據處理和資料加工包括,按照研究的目的,應用地球化學多元統計分析的方法 (相關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等)揭示研究對象數據和參數的分布形式、變異特徵、相關程度、元素共生組合及其影響因素等;根據解決問題的設想,編制各種圖件和表格等。此後,研究就進入了由客觀向主觀認識轉化上升的思維過程,在這方面,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前述的地球化學方法論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

3.地球化學實驗模擬和數字模擬

開展實驗研究,尤其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實驗研究,是地球化學探索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實驗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地球化學所需自然化合物 (礦物)和化學物種熱力學性質和參數的確定,元素在各種共存相間分配系數及同位素分餾系數的測定,極高溫度和壓力下礦物相變及超臨界水流體溶液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以及各類地球化學作用實驗模擬的研究。這些實驗使地球化學應用物理化學原理和進行定量計算成為可能,為地球化學對深部地幔物質成分的判斷提供參考,使地球化學對各種自然和人為作用過程和機制的了解更加精確和深化。

在開展地球化學作用的實驗模擬時,應注意使實驗體系和條件盡可能地接近自然界的實際,這樣才能獲得有效和可信的結果。

各種地球化學體系的數字模型化研究 (如,岩漿作用過程中微量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以及地殼、地幔、海洋等復雜體系的數字或計算機模擬,近年展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被稱為計算地球化學。計算地球化學既是地球化學向定量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對許多難以進行實驗模擬的復雜自然體系定量研究的一種補充。

地球化學體系和作用過程的定量化數字模擬或建模,現在已廣泛應用於解決地球化學問題,其中包括地球化學體系的質量收支平衡、反應的化學平衡、系統動力學、物質輸運過程,以及上地幔、洋盆和岩漿房的化學演化等。地球化學數字模擬和建模的專著,如Francis Albarède 撰寫的 Introction to Geochemical Modeling (1995),Bethke 所著的Geochemical Reaction Modeling (1996 )和 Geochemical and Biogeochemical Reaction Modeling (2008)。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發展趨勢。

Ⅳ 什麼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實證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稱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將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創設實驗、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學科教育研究領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4)度化方法研究擴展閱讀

定量數據有4種類型,簡單介紹如下:

1、定類數據(nominal)是一種分類數據,它是離散的並且沒有順序關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學習過程中男女生差異時,我們可能會使用的「1」 和「0」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這里並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數據(ordinal)是另一種分類數據,也是離散的但具有順序。例如,研究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發展變化時,分別用數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定序數據用數字表示個體在某個有序狀態中所處的位置,不能做數學計算。

3、定距數據(interval)是具有相等間隔的連續數據,並且有順序。例如,溫度,1℃、2℃之間的差與20℃和21℃之間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數據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可以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

4、定比數據(ratio)不僅具有定距數據的全部屬性,同時具有絕對原點(即0),且兩個數值之間的比值是有意義的。例如:質量就是一個定比變數,可以說一個質子的質量為一個電子的1836倍。

Ⅳ 心理學研究方法中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的優缺點

量化研究:可以控制自變數和因變數,探討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
缺點:實驗室操作可能與真實情況不符合,只用數據說明一切缺乏對心理深度內省資料的探測
質化研究:用大量的觀察,訪談和描述來分析一個人的心理現象,與真實情況較為符合,
缺點:時間長,耗時長,可能被試缺失,樣本量一般小,缺乏外部信度。

Ⅵ 由晶體熔化想到凝固的研究方法是

(1)所需器材:容器、玻璃棒、酒精溫度計。
實驗過程:把水,酒精混合物放入0攝氏度以下的冰箱內,每過幾分鍾,用玻璃棒攪拌,看有沒有熔化。熔化了,讀出溫度。
(2)晶體硬,非晶體彈性好
實驗原理:任何物質,在溫度升高時,物態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實驗方法:水浴法(使晶體均勻受熱)

實驗器材: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水、燒杯、試管、晶體(海波)、溫度計、鍾表、玻璃棒。

操作提示:(1)把裝有海波的試管(高度約3cm)放在盛有熱水(稍低於熔點,海波的熔點是48℃)的大燒杯里。試管內裝有溫度計和攪拌器(玻璃棒),隨時攪拌海波,並每半分鍾記錄一次溫度。
(2)等海波的溫度接近熔點時,稍減慢加熱速度。注意觀察海波的變化:試管壁開始→海波逐漸熔化→溫度基本保持在熔點左右→海波全部熔化後→溫度有持續上升。約超過熔點10℃時停止加熱。

實驗現象:(1)開始加熱時,海波物態不變,溫度計示數逐漸增大(2)在一定的溫度下(熔點)海波開始融化,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計示數保持不變,海波處於固液共存態。(3)當海波全部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溫度計示數由逐漸增高。

Ⅶ 化學是從哪個角度(層次)去研究的是什麼

化學是從原子、分子的角度,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Ⅷ 氣候變化的地溫研究方法

早在1923年,美國地質學家(Lane E C)提出地表溫度變化的信息向地下傳播以瞬態變化的形式疊加在穩定的地溫場上。1934年Hotchkiss W O和Ingersoll L R第一次利用鑽孔溫度測井數據計算了地表溫度。隨著全球變化日益突出,1990年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秋季年會專門組織「從鑽孔溫度推斷氣候變化」的專題討論會;1991年國際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20屆大會上也專門組織了討論會。國際熱流委員會組建了全球變化工作委員會,推動其發展。

長周期的地表溫度變化通過岩石的熱傳導,傳入地下一定深度,成為地表氣溫變化的信息儲存庫。所以,鑽孔地溫測井資料是研究地表溫度變化歷史的理論基礎。

如果不考慮地表溫度變化,則在時間t=t0時,原始地溫隨深度變化為一條直線,並有相應的地表溫度t0(見圖7.1.1),而地溫梯度為一常數g0。由於地表氣溫變化,假定氣溫升高,由t0變為t1並一直延續至今即t=t1。則在地表層不太深的范圍內,原始地溫疊加有地表氣溫,總的溫度變化成曲線,如圖7.1.1中虛線所示,並可顯示出相應的地溫梯度。根據這樣的原理,現今根據鑽孔地溫測量,獲得地下不同深度處的地溫和地溫梯度等相關數據,根據熱傳導微分方程,即可求出該處在t0到t1時間,地表氣溫上升幅度(即Δt=t1-t0)。

為計算方便,假定地層為無限大水平層狀均勻介質,其導熱率為k(z);岩石單位體積熱容量為ρc(z);岩石放射性生熱率為φ(z)。則有地表溫度影響的地下任意深度(z)任一時刻(t)的溫度為濃度和時間的函數t(z,t),可以認為是地溫穩態溫度T(z)和地表氣溫瞬態變化疊加的函數T(z,t)兩部分組成,即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7.1.1)即為式(2.7.11)熱傳導微分方程的一個形式。

如果z=0處,T(0)=t0;由式(2.7.1)地熱流密度表達式中,當z→∞時,-k(z)=qb 為背景大地熱流密度。則式(7.1.1)和式(2.7.13)相似,變為泊松方程

圖7.1.1 地溫變化示意圖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表示該溫度為穩態場。即為地熱背景溫度場。

式(7.1.1)中T(z,t)為熱傳導的傅里葉微分方程: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邊界條件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初始條件為:T(z,0)=0,式中TS(t)為地表溫度的瞬態分量。

總的地表氣溫隨時間變化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也就是在鑽孔測量資料中去除穩態的大地熱流密度,餘下的為瞬態地表氣溫變化溫度。

圖7.1.2(a)是上海氣象台1880~1980年平均氣溫記錄,可以看出有逐年升高趨勢。圖7.1.2(b)是根據氣象模型計算的地表層溫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可以清楚看出地表層一定深度范圍內有溫度變化。理論計算表明,深度500 m左右的地溫變化能反映近100 a以來的氣溫變化。

全球變化研究表明,在過去1個世紀中氣溫大約增高0.6℃。表明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許多研究在全球不同地區,得到基本相同數量級的結論。大致在0.3~0.8℃范圍,美國Lachenbruch等人,在阿拉斯加北部對大量鑽孔溫度數據進行研究,結論是該地區過去近100 a來氣溫增高2~4℃;捷克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Cermak)博士研究古巴30多個鑽孔測溫資料,指出過去200~300 a間氣溫增高2~3℃,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教授Mareschal等研究加拿大中東部大量鑽孔測溫資料報道該區過去100~200 a氣溫增高1~2℃,此外還報道有加拿大北部極地百年變化(3℃/100 a);美國西部(0.6℃/100 a);中北部(0.5~2℃/100 a);南美[2~3℃/(50~150)a]。

圖7.1.2 氣溫及地表層溫度變化

利用四川攀西地區兩個鑽孔(ZK106,ZK202)測溫資料進行反演計算得出該地區古氣溫變化,與上海氣象台記錄的氣溫對比,如圖7.1.3所示。因鑽孔上部有裂隙水活動,有的數據難以使用(只能剔除)。兩個相距200 km的鑽孔測溫數據表明,該地區在1600~1920年期間地表氣溫升高1℃,而且這一結果與上海氣象台的實際紀錄(圖中細線)相一致。圖7.1.3中內鑲圖為上海台記錄與鑽孔資料反演結果對比的放大圖。

圖7.1.3 四川攀西地區氣溫變化

理論計算表明,地表氣溫變化影響地下溫度變化,大約每10 a向下深入30~40 m,每百年深入100~150 m。利用地溫變化反演古氣溫變化可達幾個世紀。

有些地區的地溫資料研究結果的結論是氣溫降低。經研究在加拿大地區氣溫增高起始時間大約是1890年,而在500 a前曾經歷過氣溫下降的變冷時期,這與同位素δ18O研究結果相一致。

由地溫變化推斷氣溫變化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干擾因素也比較多,需要仔細的研究資料。

Ⅸ 用宏觀定性角度和方法研究事物,是化學質變分析嗎微觀定量探索趨勢,注重細微衍變,是物理量變歸納嗎

似乎你搞反了。應該是"用宏觀定性角度和方法研究事物,是物理量變歸納; 微觀定量探索趨勢,注重細微衍變,是化學質變分析。

Ⅹ 如何研究有序化轉變中有序度的變化過程

,爾雅的答案任何學科,都可以從【爾雅秘書】裡面搜答案,我和舍友都是用這個考100分的。
如果沒選修玩,還能掛,挺好用的,你試試!

閱讀全文

與度化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總肩寬怎麼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122
屏蔽盒的連接方法 瀏覽:950
蘋果7的浮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0
誰的教學方法最好 瀏覽:947
頭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瀏覽:942
山東東營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810
腳穿鞋起紅色的泡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0
對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747
酒店投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7 瀏覽:683
二頭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905
小兒鼻炎有什麼好方法預防 瀏覽:940
如何快速賺錢方法都可以 瀏覽:882
elisa方法是什麼 瀏覽:177
電動車真空車胎安裝方法 瀏覽:901
調漂方法的講解視頻 瀏覽:809
積壓的文具商品用什麼方法處理 瀏覽:404
樓房循環泵安裝方法 瀏覽:206
給幼魚換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6
腦囊蟲病常用的檢查方法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