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6 17:48:14

1. 政策分析方法哪些

主要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公共政策學主要包括五個基本范疇,即:政策戰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統的改進、政策評估和政策科學的發展.其內容,以公共部門管理問題的解決為核心,融合了經濟學、工商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等多種學...

2. 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驟有哪幾種

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驟是:
①收集信息,確定應考慮的因素及其中無法控制、純由環境決定的因素。
②用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和數據來分析要素間的關系。
③建立目標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
④建立模型,常用的政策模型有:理性模型,經濟合理模型,啟發式模型,程序決策模型,超理性模型,突變模型等。
⑤對不同的政策方案進行評價
1、階級分析;
2、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3、中國社會各階級政治力量的分析;
4、中國社會各階級政治力量的對比和較量,可能導致中國社會政治走向的分析。
公共政策學主要包括五個基本范疇,即:政策戰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統的改進、政策評估和政策科學的發展。其內容,以公共部門管理問題的解決為核心,融合了經濟學、工商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相關的知識和方法。
公共政策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一個綜合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來研究政策系統和政策過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實質、原因和結果的學科,以提供政策相關知識,改善公共決策系統,提高公共政策質量的一門學問。
學習公共政策學,可以培養五種能力:
1、掌握公共政策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2、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模型路徑,掌握具體的決策與分析技術;
3、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和途徑,了解我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歷史經驗、教訓;
4、運用現代公共政策原理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具備公共政策問題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規劃和抉擇能力,公共政策執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評估能力。

3. 簡述政策分析的五種基本模式

  1. 全面理性模式 泛指決策者能夠依據完整而綜合全面的資料作出合理性的決策。

  2. 有限理性模式 是西蒙和馬奇在批評全面理性模式及對行政決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其要點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對備選方案的選擇,所追求的不是最優的方案,而是次優或令人滿意的答案。

  3. 漸進模式 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這一政策大意是,政策制定所根據的是過去的經驗,經過漸進變遷的過程,從而獲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4. 混合掃描模式 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A.埃澤奧尼提出的。他在《混合掃描理論:決策的第三種方法》一文中,對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模式以及傳統的全面性模式加以批判,提出第三種方法——「混合掃描」理論

  5. 最優化模式 是德洛爾在批評全面理性模式和漸進模式並吸收這兩種模式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的帶有綜合性質的模式。

4. 教學過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根據不同的標准,課堂教學評價表有各種類型。如,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表有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評價量表,也有供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使用的評價量表,
(二)量表評價法的設計與使用

由於量表評價法的基礎是評價量表,因此量表評價法的核心也就是評價量表的制訂。而評價量表的核心又在於評價標準的制訂。

量表評價法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里,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方面,強調要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等。而對於學生的行為,則強調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這類標准明確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依據活動對象分成了兩個方面,並根據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對理想教學狀態的理解,規定了教學雙方應該有的一些行為。

制訂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體系建構的主要方式採用將課堂教學區分為不同的要素來進行,不同的評價可根據不同目標來選擇不同的要素。

(2)就課堂教學行為而言,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和學生,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師生互動行為和生生互動行為四種。

(3)在課堂教學中,還有一種評價標準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我們在前面曾提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是一些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前、中、後所採用的預備性測驗(不管是課堂教學進行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准備情況的評價,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形成相應認知、情感等教學目標時應有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評價,還是課堂教學之後主要通過作業、考試等來進行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是一種量化的評價。而我們這里提到的效果評價主要是一種質性的評價方式,即評價者或者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反思來獲得相應的評價結論。通常這種評價關注的問題主要有:學生掌握了教師所教的內容了嗎?學生在認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學習內容的鞏固性與持續性怎樣?學習內容的遷移性如何

(4)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上述幾種評價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課堂教學評價要素中涉及師生互動、教學效果,而課堂教學的行為標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學過程的因素。

(5)課堂教學評價的標准實質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也就是說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下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如,有人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提高目標和體驗目標,那麼,不同的教學目標下的評價指標就是不一樣的。基礎層次的評價行為有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的作用,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組織過程,學生學懂會用,以知識結構為中心等;而素質教育的評價,也使得部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開始體現素質教育的內容。

3.制訂評價指標的操作說明

評價指標體系通常會顯得比較概括和抽象,因此對於一些不太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的教師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訂一個專門的、針對評價指標的操作說明來具體規定相應的指標在評價時的操作要點。下面我們以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的「參與交往狀態」為例來說明如何制訂操作說明。(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試行)》,內部資料。)

參與交往狀態

沒有學生積極參與交往的課堂,是談不上開發學生潛能的。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於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要為學生的參與交往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交往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具體可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觀察。

A.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觀察學生在進行各種交往的活動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象。

B.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後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願望。一個好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的活動內容之後,還想繼續進行。

C.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是否能保持多向、豐富、適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是否能保持多向、豐富、適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觀察課堂上是否有適合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合作氛圍,有能夠充分調動手、眼、口、腦等多種感覺器官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足夠的表達個人意見、展示個人才能的時間與空間。

D.學生是否踴躍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可通過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員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統計以及主動性情況,了解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的踴躍程度。統計時最好把少數人的情況作適當記錄,以便最後作綜合判斷。

E.學生是否有主動合作的意識

學生是否能主動合作,主要表現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言,主動自覺地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F.是否有的學生還能參與教的活動

這里指有的學生在參與交往的活動中能夠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理解的語言或方法告訴、幫助別人,將教與學的角色集於一身,這說明學生的參與交往活動已達到一定深度。可以對具有這種表現的學生的人數、次數作適當記錄。

(1)操作說明的內容。從上面的操作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操作說明通常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對評價指標的解釋,即這個評價指標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有這個評價指標,它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個具體指標的觀察內容,這個觀察內容實際上是對達到指標的狀態的描述,而這種描述通常是用行為指標來表示的。除了相應的行為之外,還可以對具體觀察時需要獲得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規定和建議。

(2)注意事項。操作說明是對評價指標的細化,其目的是為了讓評價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評價指標的含義,以及評價指標所描述的狀態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因此,在制訂評價指標的說明時,應該盡可能清楚地標明評價指標的相應含義和具體的反應行為,其實質類似於給評價指標中的關鍵概念下一個操作性定義。所以制訂操作說明的關鍵是說清楚評價指標中的關鍵概念及其相應的行為指標;在給出相應的行為指標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過於瑣碎,也不宜建構一個過於大而全的東西,只要讓評價者知道主要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觀察就能夠判斷這個評價指標的等級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將其細化為進一步的三級,甚至是四級指標。

4.制訂評價方案

評價方案是對整個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規劃,在制訂評價方案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評價的具體目的是什麼;評價的對象是誰;評價者是誰;評價的主要步驟如何;要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方法;評價結果將用在什麼地方。

通常一個完整的評價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目的,即為什麼要制訂這個評價方案,大體上是對價值、應用等的一個簡單描述。

(2)評價原則,即整個評價方案的制訂、指標的建構、評價的實施、結果的解釋、應用等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在有些評價方案中,不直接提評價原則,而是提相應的評價思路或理念。從某種角度上看,評價的思路、評價的理念和評價的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評價的理念和評價的原則之間。評價原則是評價目的的重要保證,因此,評價原則不應過於虛幻,而應該根據具體目的提出一些相應的指導原則,如堅持發展性的原則、可行性的原則等。

(3)評價的指標體系,是評價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面我們已經對這個部分作了詳細闡述,這里不再贅述。

(4)操作說明,是評價指標的具體細化、應用與評價范圍的說明,是判斷哪些行為、情境適用於評價指標的具體說明和解釋,是對評價指標特徵的說明。

(5)評價表的使用說明,主要需要說明應用評價表的方法、步驟、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對一些評價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加以提醒。此外,還通常包括對評價表的評價結果或者等級的判斷和應用進行說明。

5.實施

量表評價法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前。評價者應該認真閱讀評價方案表,熟悉評價要點的特徵描述,必要時,應該對評價者進行相應的培訓。評價者對評價指標體系和操作要點的理解直接關繫到評價的效度,因此在評價之前應確保評價者掌握和熟悉評價指標的具體含義和相應評價要點與行為,對於不太熟悉方案的評價者可以採用教學錄像評價的方式進行培訓。

(2)評價中。評價者應該根據評價要點作好聽課記錄。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學過程來組織的評價指標之外,對於評價指標的判斷和評價往往需要跨越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階段,甚至是對整個課堂教學的說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據評價要點,在評價過程中作好相應的聽課筆記,聽課筆記可以按照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從課堂教學的導入開始,以教、學和師生之間的活動為主要內容,並隨時記錄下自己相應的感受。要注意的是:聽課筆記不是課堂教學實錄,沒有必要把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東西都記錄在案;同時要熟悉整個評價指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隨時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出評價指標的實際情況。

(3)評價後。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對課堂教學作出一個等級評定,其主要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因此在評價等級的判斷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特別是需要考慮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相應意見,能夠跟上課教師進行相應的討論,從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實施過程、教學效果等各方面進行評價。

量表評價法主要由評價者和上課的教師來進行,通常可以將上課教師的自我評價和評價者的評價結合起來,再根據相應的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情況,作出相應的等級評定。在評價時,最好能夠再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

6.評價信息的整理分析與撰寫評價報告

採用量表評價的方法不是簡單地進行評價量表的填寫,相反,評價等級的判斷還需要綜合來自教學各方面對象的信息,而這個過程就是指評價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評價者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和綜合,在此基礎上獲得評價的結果,最後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形成評價結論。

評價結論是針對評價對象的進一步發展而提出的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來提高教師教學的水平,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結論應該包括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所提出的意見及進一步提高的建議,評價結論中的意見和建議應該盡可能具體和有針對性。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隨堂聽課評價法的作用

1.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目前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盡管課堂教學評價在向專業化、系統化、量表化、量化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不過,由於隨堂聽課評價法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之一。隨堂聽課評價法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評價者往往是由具有較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教師或者管理者來擔任,其自身對課堂教學有很高的造詣,評價意見往往中肯、具體、有建設性;其次,隨堂聽課評價法相比於量表法,自由度比較大,容易實施,也有利於發揮。

2.隨堂聽課評價法是了解教改動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盡管聽課的性質、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競賽式的交流課、有研究式的示範課、有預約式的匯報課等,這些課常常能夠展現教師教學的最好水平、課堂發揮的最佳狀態,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點,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心准備的匯報課而言。同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的。在隨堂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有共同關注的評價內容,而且評價過程中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的氣氛非常適宜於教師的成長。任課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獲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信息,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說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被評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現只聽課不評課的現象,這樣不僅執教者心裡沒底,聽課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防止在隨堂聽課評價中出現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現象。不能夠出現即使有的課評了,但礙於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應打破評課時的虛假評議,只講贊歌,不講缺點,打破發言只有三五人,評議只有三言兩面,評課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離的原則

這是要求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應該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聽課和評課氣氛,作為聽課人員,評價者要特別注意評價對象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應該讓評價對象意識到這是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同時隨堂聽課和課後的信息反饋也應該建立在評價雙方的積極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應該面面俱到。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側重。應該根據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執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讓執教者聽了評課後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是讓他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甚至於懷疑自己是否是教學的這塊料。在具體操作時,應該充分肯定執教者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其存在的不足,也應該讓其有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能夠給出明確的應該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隨堂聽課評價法的設計和應用

1.課前的充分准備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收集、了解與即將要評價的課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召開預備會議,向被評價者介紹評價的目的、內容,了解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為評價活動的實施奠定基礎。

具體而言,聽課前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准備。

(1)熟悉教學目標、充分把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有針對性,而這個針對性來源於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理解和把握,應明確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

(2)了解被評價課的教學設計。聽課評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了解教師拓展的空間,甚至可以針對所教的內容在自己頭腦中設計課堂教學的初步方案,粗線條勾勒大體的教學框架,為評課提供一個參照體系,即評課者自己如果來上這堂課,應該如何上?此外,還應該充分了解評價對象的教學設計,以便在隨堂聽課和課後的討論中進行相應的評價;同時了解教學設計,也能夠使得聽課和評價時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對於評價對象的教學設計,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隨意改變。

(3)確定聽課方式。隨堂聽課評課中,評價者可以選擇充當旁觀者和參與者,而這兩種角色決定了將會有兩種不同的聽課方式,經驗豐富的評價者往往交叉使用這兩種聽課方式。當評價對象進行課堂講解時,評價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體但並不參與教學過程,而是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觀察;當開展小組活動時,評價者可以在教室中四處走動,觀察小組活動或者參加小組活動,必要時還可向小組提供幫助。

要根據聽課目的(匯報課、研討課、指導課、檢查課)確定側重點,針對教師業務層次和水平進行評議、指導並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聽課的重點將集中在教學中的難點、疑點和薄弱環節上。在隨堂聽課之前確定聽課重點,將使隨堂聽課更為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並通過課後討論提高評價對象的教學能力,促進評價對象的未來發展。

2.課中的仔細觀察和翔實記錄

聽課是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評價者多種感官和大腦思維的積極參與。同時評價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在聽課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細觀察。由於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僅在於教師講了多少,更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所以聽課應從單一聽教師的「講」變為同時看學生的「學」,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聽課也是看課。

具體聽些什麼呢?首先聽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語言,仔細思考評價對象是否講到點子上了,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其次是聽評價對象講得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能否聽懂,教學語言是否簡潔清晰;三是聽評價對象的提問和教學啟發是否得當;四是聽學生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否恰當、富有創造性;五是聽課後學生的反饋。

看些什麼呢?首先是看評價對象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自然親切,板書是否合理,運用教具是否熟練,教法的選擇是否得當,學法指導是否得法,實驗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處理是否巧妙……即看評價對象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其次是看學生:觀察整個課堂氣氛,學生是靜坐呆聽、死記硬背,還是情緒飽滿、精神振奮;觀察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是否積極、思維是否活躍;看各類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看學生與教師情感是否交融;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即看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

(2)詳細記錄。聽課記錄是重要的教學資料,是教學指導與評價的依據,應全面、具體、詳細。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創設、教師點撥與引導、師生的雙邊活動、教法選擇、學法運用、練習設計、教學反饋、課堂的亮點與失誤等,還可包括聽課者的評析與建議。

總的來說,聽課記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堂教學實錄;二是課堂教學評點。通常在聽課記錄本上的左邊是實錄,右邊是評點。

課堂教學實錄中,首先是教學的基本信息,包括聽課的時間、學科、班級、評價對象、第幾課時等;其次是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第三是板書內容;第四是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第五是學生活動情況;第六是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實錄有三種記錄方式:一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都記下來;三是實錄,即把教師開始講課、師生活動,直到下課的所有情況都記錄下來。

課堂評點是評價者(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據此提出的相應建議。包括以下幾方面: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課堂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基本功;教學思想等。課堂評點往往是在聽課過程中的及時點評,這種點評不是聽課完成之後的回顧式點評。

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3)認真剖析,歸納小結。

5. 教學內容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教學內容的基本方法有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歸類分析法
歸類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對有關信息進行分類的方法,旨在鑒別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需學習的知識點。例如:一個國家的省市名稱可按地理區域的劃分來歸類,人體外表各部位的名稱可由上向下,按頭、頸、軀於、上肢、下肢分類等。確定分類方法後,或用圖示、或列提綱,把實現教學目標所需學習的知識歸納成若干方面,從而確定教學內容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從形式上看,該示意圖與後面將討論的層級分析圖相似,但在歸類分析中,各知識點之間本質上不存在難度的層級關系。
2.圖解分析法
圖解分析法是一種用直觀形式揭示教學內容要素及其相互聯系的內容分析方法,用於對認知教學內容的分析。圖解分析的結果是一種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地從內容和邏輯上高度概括教學內容的一套圖表或符號。如歷史教學中,可以用幾條帶箭頭的線段及簡潔的數字、符號來剖析一次著名戰役的全過程,其起因、時間、地點、參戰各方人數、結果等都被反映在圖解之中。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使分析者容易覺察內容的殘缺或多餘部分以及相互聯系中的割裂現象。
3.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是用來揭示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從屬技能的一種內容分析方法:這是一個逆向分析的過程,即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始考慮:要求學習者獲得教學目標規定的能力,他們必須具有哪些次一級的從屬能力?而要培養這些次一級的從屬能力,又需具備哪些再次一級的從屬能力?依次類推……。可見,在層級分析中,各層次的知識點具有不同的難度等級--愈是在底層的知識點,難度等級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層的難度愈大;而在歸類分析中則無此差別。
層級分析的原則雖較簡單,但具體做起來卻不容易。它要求參加教學設計的學科專家、學科教師和教學設計者熟悉學科內容,了解教學對象的原有能力基礎,並具備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
4.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將教學目標要求的心理操作過程揭示出來的一種內容分析方法。這種心理操作過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構成教學內容。例如求算術平均數的解題過程即反映了這種信息加工過程。
圖1.8顯示的是求算術平均數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到,用信息加工分析法能夠清晰地說明當學習者掌握了教學目標規定的技能以後,將能夠做什麼。
在許多教學內容中,完成任務的操作步驟不是按"1→2→3→…→n"的線性程序進行的。當某一步驟結束後,需根據出現的結果判斷下一步怎麼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使用流程圖表現該操作過程。流程圖除直觀地表現出整個操作過程及各步驟以外,還表現出其中一系列決策點及可供選擇的不同行動路線。
信息加工分析不僅能將內隱的心理操作過程顯示出來,也適用於描述或記錄外顯的動作技能的操作過程。
5.使用卡片的方法
教學內容分析的工作細致復雜,常有必要對分析結果進行修改,補充或刪除一些內容。因此,需掌握一種計劃技巧,較有效的計劃技巧是使用卡片。具體方法是,將教學目標和各項內容要點分別寫在各張卡片上,對它們的關系進行安排,經討論修改後,再轉抄到紙上。使用卡片的主要特點是靈活,便於修改及調整各項內容之間的關系;另一特點是形象直觀,便於討論時交流思想。下面是使用卡片時的一些具體技巧:
1. 每張卡片寫一個要點(如一個單元目標或一項從屬技能),便於增刪內容、調整位置。 2. 使用彩色卡片,同一層次或同類的內容用相同色彩的卡片,這有助於分類。例如,概念用白色、規則用黃色等。
3. 製作一種專用的展示板,用於輔助分析並展示分析結果,使參加討論者對教學內容分析的結果一目瞭然。磁性白板就是一種有用的展示工具。
4. 建立一套卡片編號系統,便於理順各張卡片之間的關系。有利於分析結果定稿後的記錄整理。

閱讀全文

與教學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吧吃雞設備封禁解決方法 瀏覽:132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2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1
油菜封草最佳方法 瀏覽:751
電纜熱縮管使用方法 瀏覽:799
黃豆堵漏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509
有眼袋用什麼方法更好呢 瀏覽:969
333333怎麼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13
沐浴凝露使用方法 瀏覽:923
拋光液使用方法 瀏覽:138
美的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鑒定分析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18
實驗方法從哪裡來 瀏覽:447
擀皮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364
籃球訓練簡單方法 瀏覽:804
oppo手機鬧鈴聲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6
風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19
怎麼減臉上的肉用1種方法 瀏覽:176
安速蟑螂屋使用方法 瀏覽:920
雞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