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歷史分析方法

歷史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24 23:00:34

Ⅰ 歷史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階級分析方法
第一節 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運用階級分析方法研究歷史的典範
第三節 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容易出現的兩種傾向
第十二章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
第一節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的理論根據
第二節 歷史分析方法是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邏輯分析方法是揭示歷史規律、建立史學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
第四節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之統一運用
第十三章 歷史比較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比較研究方法的理論根據與史學意義
第二節 歷史比較研究的類型與程序
第三節 歷史比較研究的局限性及克服其局限性的主要途徑
第十四章 歷史系統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系統方法的形成及其思想要點與重要范疇
第二節 歷史系統方法與歷史唯物主義
第三節 歷史系統方法的應用與嘗試
第十五章 歷史計量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形成及其客觀基礎
第二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一般手段及利用電子計算機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三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研究實例以及對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見著作<歷史學概論>
歷史學應該是一個豐富的方法論系統,它有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則,但是在不同的研究領域,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人們在研究實踐中又分別形成了不同的學術路徑.比如,歷史考據的方法。是一種知識方法。實際上,它就是通過對各種歷史資料的考訂和比對,來弄清楚那些不容易弄清楚的問題。比如,版本目錄學的方法,也是一種知識方法,其價值就在於使你充分了解有關歷史文獻的源流。再比如,過去有的學者所提倡的把活材料與死文字結合起來的方法,也是一種知識方法,其核心是社會調查。所謂死文字是指現有的文獻資料。所謂活材料是指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實物、碑刻、契約、文書、鄉例、民俗等等東西,要收集這些材料必須親自深入民間做社會調查才行。今天,這一方法不僅已經被歷史學接受,而且許多學科都共同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文學史研究中,有的學者提出應當用實地調查的方法,從現存的遺跡以及活在民間的傳說、習俗和演出中,尋找文學史的資料。這個想法會使文學研究擺脫純粹文本解讀的局限。在歷史學的教學中,也有一些專門的訓練學生的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指導學生(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生)學習和研究,可以盡快地引導他們進入角色。有關這種教學活動的思想、理念、價值、手段,當然也是歷史學的極其重要的知識方法。和自然科學一樣,人文社會科學也是在19世紀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斷出現邊緣學科,不斷由邊緣學科發展為獨立的學科。這些學科形成了不同的知識群,有不同的研究領域,也有不同的知識方法。它的有益的方面是使我們對現實和歷史的局部現象的認識更加細致、具體、生動、逼真,問題是使人們的研究領域變得很小,相互獨立的各個學科之間缺乏溝通,使人們在各自的研究中缺乏系統分析的背景知識,方法單一化,反而降低了科學性。應該注意加強各個學科的溝通,了解其他學科的學術理念,吸收和有機地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比如,有機地運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研究從眾行為、心理暗示、階級心理、團體意識等問題,有機地運用社會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定性統計、定量統計和抽樣分析,有機地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分析文化模式、行為方式和雙重人格問題,有機地運用政治學的方法分析社會動員問題等等。在課題的選擇上,注意盡可能地選擇學科交叉型的課題.
<歷史學的觀念\方法與特色>

如何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歷史中某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為了探究它為什麼發生,怎麼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才會去探究歷史事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舉例陳勝吳廣起義,但就事件本身來說,這兩個人引導了一次農民起義而已。但是為什麼是他們呢?為什麼不是當兵或者官僚或者鄉紳主導的呢?這時候就要探究陳勝吳廣所處的階級背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背景或者更多的時代背景,才會理順這件歷史事件的過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搞明白這些也有防微杜漸的功效。

Ⅲ 歷史分析方法的概念

歷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 + 國際)(經濟 + 政治 + 文化 + ……)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 + 經濟格局 + ……

⑵政治背景=政局 + 制度 + 體制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外交 + 軍事 + ……

⑶文化背景=文化政策、思想、宗教 + 科技 + 教育 + ……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

1、經濟:自然經濟 + 資本主義萌芽 + 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 + 軍隊 + 財政 ②階級矛盾狀況。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

1、經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國家需要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

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2、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 + 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 + 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二、歷史內容=經濟 + 政治 + 文化 + ……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布局 + ……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 + (農業 + 手工業 + 商業) + 經濟結構、布局 + ……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 + 土地 + 租稅 + 賦役 + 人身 + ……

②農業經濟=人口 + 土地 + 工具 + 水利 + 作物 + 布局 + ……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 + 礦冶 + 陶瓷 + ……)(技術 + 布局 + ……)

④商品經濟=城市 + 交通 + 商品 + 市場 + 貨幣 + 邊貿 + 外貿 + ……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 + 經濟重心變化 + 經濟方式擴展 + ……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⑵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 + 經濟成份 + 國際經濟 + ……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 + 資金 + 市場 + 原料 + 勞力 + 經濟結構 + 經營方式 + 政策 + ……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 + 外資 + 合資 + 民資 + 官資 + 國營 + 集體 + 個體 + ……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 + (生產 + 管理 + 資本 + 技術 + 市場 + 關稅)(協作 + 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2、政治內容=制度 + 體制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外交 + 軍事 + ……

⑴古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中央 + 地方 + 階級 + 軍事 + 財政 + 民族 + 對外 + ……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政體 + 體制 + 政權 + 政治力量 + 權力 + 權利 + ……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 + 格局 + 集團 + 合作 + 戰爭 + 對抗 + 妥協 + ……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 + 社會科學 + 文化交流 + ……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 + 科技發明)(天文 + 地理 + 數學 + 物理 + 化學 + 生物 + 醫學 + 農學 + ……)

⑵社會科學=思想、宗教 + 教育 + 史學 + 文學 + 藝術 + ……

⑶文化交流=(民族 + 對外)(傳播 + 吸收) + 文化地位 + ……

4、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 + 領導階級 + 主力 + 手段 + 結果……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 + 國際)(經濟 + 政治 + 文化) + 深遠影響(作用)……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 + 經濟格局 + ……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 + 制度 + 體制 + 政權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 + 科技 + 教育 + 文學藝術 + ……

如兩次鴉片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 + 客觀)(經濟 + 政治 + 軍事 + 策略 + ……)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 + 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 + 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 + 領導 + 群眾 + 武裝 + 民主 + 法制 + 思想 + 策略 + ……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斗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客觀規律 + 發展戰略 + ……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系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 + 改造 + 繼承 + 發展 + ……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 + 消極因素)史實 + 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 + 事跡 + 影響(進步 + 局限) + 結論……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行為;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 + 性質特點 + 影響(進步/反動 + 正義/非義) + 結論…

如對凡爾賽體系的評價:先概述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的概況;再分析其性質和特點,對其客觀進步因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判,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以上各項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歷史學科的一般規律。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歷史問題,靈活調整。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概括,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調整和充實。

Ⅳ 自然歷史分析法

以地質歷史的視域,研究地物及其各個細節的形成時起,將其在地史時期依次經歷的各個地質階段發生的變化進行客觀分析,追蹤和找到它們變化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關聯變化的規律,恢復其演化發展的過程和結果,謂之自然歷史分析法。例如,在把握沉積盆地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和沉積體系含水系統劃分和定位的基礎上,採用由老至新、自下往上的正演法,抑或由新至老、自上往下的反演法,依次對各含水系統在各研究時期(地質時段)展開分析和追蹤,重溯和論證研究層在各研究時期的自然歷史眾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和控制下形成的水文地質環境,發生的水文地質主導作用,作用的強度和規模,過程和方向,再現地下水形成演化的規律性。轉而依據生烴岩及其有機碳豐度的層位和分布,確定有機質熱演化進入油氣生成的門限溫度(深度)和生成期,作為水文地質研究油氣運聚的時空尺度的下限,分析和論述油氣初次、二次運移的時間和主運期,運移方向和成藏的有利地段,重溯地下水形成史與油氣生、運、聚、保、散之間的規律性聯系和水文地質的成藏模式。

Ⅳ 歷史分析法的介紹

具體分析方法的一種,即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方法。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發展的不同階段加以聯系和比較,才能弄清其實質,揭示其發展趨勢。有些矛盾或問題的出現,總是有它的歷史根源,在分析和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才能提出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

Ⅵ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為今用方針B.歷史分析方法C.徹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階級分析方法E.矛盾分析方法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歷史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所以,這一題選擇BDE。

歷史分析法是具體分析方法的一種,即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分析法是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來把握歷史進程的線索這一點,也為資產階級學者所使用。

矛盾分析法是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這是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6)歷史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矛盾分析法的要求:

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法

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就是矛盾的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兩種基本屬性,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爭性是以矛盾雙方具有內在的同一性為前提的。在採用矛盾分析方法進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須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必須將同一性與斗爭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認識和把握社會問題。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內外因分析法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的原因。

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事物運動、發展的源泉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內因決定的。正因為這樣,事物才是自我運動,自我發展,把這一原則貫徹到方法論上,就是要堅持內因分析法。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與個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Ⅶ 歷史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探究歷史的方法:
1,基本的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證和編訂;
2,重要方法:結構分析和階級分析;
3,其他方法: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計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學方法、理學方法、人類學方法、民族學方法、民俗學方法以及自然科學的方法。

歷史學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理解、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

Ⅷ 為什麼在階級社會中評價歷史人物要同時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舉例說明兩種方法的具體運用。

在歷史評價歷史人物的分主觀和客觀,主觀是評價他在歷史中對社會的影響,客觀是主要是對政治和歷史進程和對民族主義的影響。比如影響世界歷史是文藝復興三傑,對人類歷史和人權和價值觀得到充分肯定。和中國歷史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唐太宗,明太祖,康乾盛世,蔣介石,毛澤東對中國歷史和政治進程起到了非常重要肯定。 還有中國的孔子,孟子,韓非子,朱程理學主觀只對社會會起到主觀的的作用

Ⅸ 歷史分析方法要求從特定的歷史背景出發

曹操的詩歌一般有四個字: 荒涼豪放

閱讀全文

與歷史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火花檢漏儀使用方法 瀏覽:442
總肩寬怎麼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122
屏蔽盒的連接方法 瀏覽:950
蘋果7的浮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0
誰的教學方法最好 瀏覽:947
頭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瀏覽:942
山東東營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810
腳穿鞋起紅色的泡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0
對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747
酒店投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7 瀏覽:683
二頭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905
小兒鼻炎有什麼好方法預防 瀏覽:940
如何快速賺錢方法都可以 瀏覽:883
elisa方法是什麼 瀏覽:178
電動車真空車胎安裝方法 瀏覽:902
調漂方法的講解視頻 瀏覽:810
積壓的文具商品用什麼方法處理 瀏覽:405
樓房循環泵安裝方法 瀏覽:208
給幼魚換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