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克與千克教案的教學方法

克與千克教案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4 04:51:50

⑴ 《有多重(認識千克,克)》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旁棗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運仔拆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戚逗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⑵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克和千克》課件【三篇】

【 #課件# 導語】傳統的教學手段枯燥無味,沒有直觀的形態供學生了解。有了課件教學,使古板變生動了,抽象變形象了,深奧變淺顯了,沉悶變愉悅了。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的使學生理解其意義。下面就是 考 網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克和千克》課件,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學會以此為標准去估量物體的質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型輪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教師:瞧!小明、小美和媽媽正在超市裡面買水果灶衡呢!

(課件播放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域的情境,特別呈現價簽上的錢數和500克、lkg等)。

教師:誰來說說你在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教師: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呢?

教師:對,我們在生活中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重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這里出現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你還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質量單位嗎?

學生可能會回答斤、公斤、兩等。

教師:對,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斤、兩和公斤。為了便於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採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討論,獲得方法

1.認識克

(1)藉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三樣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關於它們輕重的信息嗎?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准備了這些物品,現在請你們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師:你有什麼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對,它們都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

教師板書:克(g)。

教師:除了老師給大家准備的這些物品以外,你們還知道在生活隱租做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

教師:這是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告訴你們,它約重1克。

板書:一枚2分硬幣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師:請大家取出老師為大家准備的那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的輕重,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裡。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教師:下面請大家在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小盤子裡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也重1克。

讓學生進行充分地活動,藉此加強學生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之後通過交流匯報,提煉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幣作為1克的標准,對比著來掂一掂就找到了。為後面的估量作鋪墊。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裝了黃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教師:你取出的黃豆有幾顆?你是怎麼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認識天平

教師:對,我們就要來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

教師(出示砝碼):瞧,這些就是砝碼。(舉起1克的砝碼)這是這盒砝碼里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們聽出砝碼是用什麼作單位的了嗎?

教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著「O」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

教師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教師:瞧,7粒黃豆的質量是1克。下面請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黃豆,掂一掂。

教師:很好!看來大家都已經充分感受過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驗考驗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呈現第101頁「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並說明判斷的方法。

3.認識千克

(1)認識千克。

教師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蘋果的實物。

教師:請大家觀察這兩樣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師:誰到黑板前來拿拿這兩樣物品?

教師:說說你們有什麼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

教師板書:千克(kg)。

教師:有誰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關系嗎?1千克等於多少克?

教師:對,1千克等於1000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師:老師這里有2袋鹽,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學生1:1000克。

學生2:1千克。

教師:很正確!現在,同學們的桌上也有這樣的2袋鹽,請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師:再將這2袋鹽都放在同一個手上掂一掂,說說有什麼感覺。

教師:很好!再閉上眼睛,掂一掂2袋鹽,在心裡記住它有多重。

教師:好!下面請大家憑借剛才的感覺,在老師給大家准備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師: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標簽,誰找得最准?

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是怎麼找的嗎?

教師:現在請大家一隻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隻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個同學都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常見秤

教師:測量比較重的物品,你們知道用什麼秤嗎?

教師用課件出示盤秤的刻度盤。

教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盤秤。誰來說說這台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學生:盤秤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

教師(用課件演示放入1千克裝的洗衣粉後,指針指著1)現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針指著5呢?

教師:很好,仔細觀察盤秤的刻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有多種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以1千克為標准去量。

教師用課件出示彈簧秤。

教師:這是彈簧秤,看看彈簧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後,指針指著10

教師:誰能說出現在稱的西紅柿有多重?有幾個?

教師: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用課件出示體重秤。

教師:看看這台體重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站上之後,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的刻度處。

教師:這名學生有多重?當指針指在20和25這兩個數之間時,就要從20開始往後數。指著30呢?

教師:通過對這三種秤的觀察,你能發現它們在測量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學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單位,看看有多少個這樣的1千克等,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一個西瓜重6()一個雞蛋重50()

一隻公雞重2()一個漢堡重280()一桶油重5()

一支鉛筆約重180()

2.完成第106頁第6題

在○里填上「>」「

⑶ 克與千克優秀教案設計_《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後,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克與千克》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 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教具准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 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教學重點:尺譽銷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 說說 有什麼感受?

2.猜一猜 師出示一包鹽,一包糖虛和,猜猜是糖重,鹽重,還是一樣重?(生猜)有什麼好辦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查的質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現了什麼?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陵游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質量,誰重?有什麼方法?

生:用秤稱。師出示課件“各式各樣的秤”說說在那裡見過這些秤?要判斷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輕重,選哪種秤比較合適?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量觀念

(一)感知1克的質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麼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麼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後用天平稱一稱。

(二)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准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准確。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註: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裡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000克=1千克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 1、2 。

三、全課 總結

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想說些什麼?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聯系生活、感知輕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生:喜歡。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蹺蹺板樂園看看誰在那裡玩;(出示課件)

生:大象和小豬。

師:從這里知道了什麼?

生:大象比小豬重。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邊又是誰在玩?

生:熊貓和小兔

師:從這里你有知道了那些數學問題?

生:熊貓比小兔重。

二、認識克

師:其實不只動物有輕重之分,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是有重量的,。上課之前老師布置同學們調查你感興趣的物品的重量你們調查了嗎?

生:調查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調查了什麼嗎?

生1:我調查了一包巧克力有250克。

生2:我調查了一個西瓜重4千克。

生3:我調查了一包洗衣粉重500克。

生4:我昨天跟媽媽一起去買了兩斤蘋果。

師:同學們真棒,能調查出這么多不同的物品的重量,剛剛有同學講到兩斤蘋果,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斤”只是在我國才用的

重量單位,國際上通用的都是用“克或千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出示一包紫菜)

生:紫菜。

師:老師想知道它有多種,你有什麼辦法呢?

生1:可以用手掂一掂。

生2:可以用稱稱一稱。

生3:可以看看包裝上的標示。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剛才同學們所講的方法中,稱一稱就要用到稱,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里的稱你認識哪一種,你在哪裡見過?是用來稱什麼的?

生:我見過

師:老師手上有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想要稱一稱他有多種,你們說用哪一種稱比較合適?

生:用天平。

(教師示範用天平稱出硬幣的重量)

師:只是一枚重一克的硬幣,下面請同學們拿起你們桌面上的硬幣,感受一下一克拿在手上的感覺。

(每一個同學都拿起硬幣感受)

師: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像這枚硬幣那麼輕的?

生1:一張紙;

生2:一顆紐扣;

生3 :一片樹葉;

……

師:同學們真棒,那請同學們掂一掂你們前面的鉛筆,猜一猜他有多種。

生1:3克;

生2:4克;

生3:5克。

師:課前老師已經稱出了它重五克。

三、認識盤秤,感知1千克的重量

師:(拿起桌面上的一袋水果)我現在想稱一稱它的重量,你說我該選用哪種稱?

生1:用電子稱;

生2:用盤秤。

師:對,兩種稱都能稱出它的重量,下面我們就選用盤秤來稱一稱。

(出示課件)這是盤秤的的盤面,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有數字;

生2:我看到上面有kg兩個字母

師:kg是千克的英文寫法,(板書kg)同樣的道理“克”的英文字母就是“g”(板書g)。當指針指著1的時候就表示物品是1千克,指著2就是2千克,以此類推,下面請同學們稱一稱兩包鹽是多重,稱的時候稱要平放,物品要輕輕的放下去。

(生動手稱鹽的重量)

師:你們稱到有多重?

生:1千克。

師:請每位同學手拿一袋一千克重的物品,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千克到底有多重。

(學生各自感受)

師:(從學生的物品中抽出2帶不同大小的物品,並讓物主告訴全班同學該物品的重量:都是一千克)請同學們看看這兩袋物品,你們說說哪一袋重?

生:一樣重。

師:為什麼?你看左邊這袋大堆一些,右邊小一些喔?

生:因為他們都是一千克,所以一樣重。

師:我們的同學真棒,從這里我們就清楚地知道無論是什麼物品,不管是大堆還是小堆,只要他的的重量相同,它們就一樣重。

四、感知幾千克

師:剛剛我們感受過一千克有多重了,現在要考考我們的同學了。每一組的桌面上都有一捆書,我們不用稱的辦法,請你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它有多重,看誰估計的最准確。

(學生活動)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

生:一千克;兩千克;三千克(許多學生都說出心中的答案)

師:到底誰估的最准確的,請每組的組長輕輕地把書放假稱上稱一稱。

(猜中的學生發出滿意的聲音)

五、單位的換算

師:請同學們看看我們桌面上的鹽,請看看包裝上的標示,他有多重?

生:500克。

師:那兩包這樣的鹽一共有多重?

生:500+500=1000克。(板書1000克)

師:請同學們把這兩包鹽放在秤上稱一稱他們有多重。

生:(學生活動並匯報)一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里該什麼符號?(是指這:1千克 1000克)

生:等於號。

(教讀:1千克=1000克)

六、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三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請三名學生上講台演示蹺蹺板游戲,一名同學手撐開當蹺蹺板,其他兩名同學在兩端玩游戲。

2、掂一掂:書包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教授新課

1、認識”千克”

出示用報紙包好的兩包物品,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裡拿的這兩包物品哪一個輕?哪一個重?

教師:有的同學說體積大的這包重,有的同學說兩包一樣重,那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稱一稱。要知道物品質量,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這些秤你見過嗎?在哪裡見過的?

拿出盤秤,用這個盤秤稱一下這兩包物品的質量到底是多少?這包物品的質量在秤上是幾?(刻度1)那麼這包物品的質量就表示一千克。(板書:1千克)再看一看這包物品的質量是多少?稱一稱,(還是一千克)這兩包物品的質量是怎麼樣?(一樣重)那剛才誰猜對了?通過剛才猜一猜這個小游戲你有什麼發現?(物品體積大的不一定比體積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來體積很大,其實它並不比看起來體積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質量大約是50克。這塊鐵的質量跟它是一樣重,你們說是多少?你們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嗎?拿出你們帶的食鹽,看一看一包食鹽的質量是多少?(500克)兩包呢?(1千克)拿起兩包食鹽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

拿出一枚兩份的硬幣,這枚硬幣跟這兩包食鹽比較哪個輕哪個重?如果要知道這一枚硬幣的質量用什麼秤來稱最合適呢?(天平)為什麼要用天平來稱呢?(因為一枚硬幣的質量很小)稱不同物品的質量我們用的秤也不一樣。那表示這枚硬幣的質量,我們還用千克做單位合適嗎?(不適合)那我們就要用到一個較小的質量單位 (克)一枚兩分的硬幣大約重一克,(板書:1克)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拿起兩袋食鹽和一枚硬幣分別掂量一下感覺怎麼樣?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克做單位?指名讀出圖片上物品的質量。

做一做:練習通過剛才的練習,討論一下在生活中,我們表示什麼樣的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表示什麼樣的物品的質量用克做單位呢?誰能夠總結一下?指名回答。(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我們用克做單位,表示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

3、學習”一千克=1000克”

這一袋味精的質量是多少?請一個同學讀一讀。(100克)那麼兩袋呢?三袋呢?四袋呢?五袋呢?。。。。..十袋味精重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是多少?(板書:一千克)這兩包食鹽和這十袋味精的質量相等嗎?(相等)那我們就可以說一千克等於1000克(板書:一千克=1000克)出示(課件8)那麼2千克蘋果等於多少克呢?3千克等於多少克呢?……。

做一做:練習

4、知道用”㎏”表示千克,用”ɡ”表示克

(板書:千克㎏ 克ɡ)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字母嗎?這兩個字母就是國際通用表示千克和克的符號。

請三名學生上黑板練習2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 )ɡ

三、知識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書本P89第4題。

2、看圖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老師課前帶來的兩袋東西,哪袋用克作單位,哪袋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合適?你發現了什麼?

(使學生明確:判斷物體輕重不能簡單地根據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小。)

4、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麼?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高興)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回答)質量單位在我們的生活應用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買菜,買米,買水果等等時時刻刻都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自問自答:

問: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什麼特點?

答:本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

>>>下一頁更多精彩“《克與千克》教學反 思”

⑷ 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案

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山喚襲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徵,下面我為你整理了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年級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後有點感觸,現作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喚起對它的感受。先讓學生背一背感受人的身體有輕重之分,再讓學生掂一掂自己的學慣用具來感受物體也有輕重之分。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是缺乏認識。為了讓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觀念。

A、通過實際感受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過1個二分硬幣和1袋洗衣粉,讓學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並從中感知一千克比一克要重,再通過加1、2、3、4個硬幣來感知5克的重量,找一找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大概有1千克,這樣學生初步具備了克與千克的表象。

B、讓學生實際測量物品的質量。在上面估測的時候,往往結果與實際質量有出入,這就得需要提供幫助驗證的工具---“稱鏈褲”。學生知道要知道物體的輕重需用秤稱,此時讓學生說說你認識哪些秤,再通過課件演示介紹一些常用的秤及認識盤秤的使用方法

C、運用對比的方法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如一手掂一袋洗衣粉,一手掂1個二分硬幣,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輕重”形成較鮮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關系。

二、不足之處:

1、沒做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新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由於沒能很好逗兄處理好時間的把握情況,致使小組合作匆匆忙忙,沒能起到很好的實踐效果。

⑸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從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克,再認識千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及知識應用。

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仔清氏理念作指導,結合課題的實驗方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繼續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念散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有的後面帶:「克」,有的後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2、點明課題。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的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答:用秤稱。

3、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秤。

教師著重給學生介紹一下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設計理念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學生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數學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體驗感悟

1、克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

(2)用天平稱:一枚二分硬幣重約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約有多重?說說自己的感受。

(4)舉幾個生活中大約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學慣用品大約有多重,用天平稱一稱。

(6)用手掂一掂學慣用品,說說自己的感受。[(轉自數學網 )]

2、千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八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大正衫約有多重。

(2)看標註:一袋鹽重500克。

(3)教師問:兩袋鹽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重量。

(5)教師問: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適嗎?

生答:不合適。

教師:那應該用那種秤來稱呢?

生:彈簧秤。

生:台秤。

(6)用彈簧秤稱兩袋鹽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書: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8)稱桌子上的學慣用品稱一稱,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後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並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並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鞏固新知

課件展示:

1、 寫出體重。

2、 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3、 連一連。

4、 找錯。

設計理念

本節課,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動手掂一掂、動腦估一估、動口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會感悟1克和1千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認識》是人教版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的重要內容。克和千克這2個量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的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要幫助學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鮮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難點:是克和千克質量觀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備:天平,花生,鹽等,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啟發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獲取新知。

二、說學情

「克與千克的認識」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一是生活經驗不多,二是比較抽象,因此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克與千克,所以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我將觀察、動手操作、演示、實踐運用等有機的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猜一猜、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克與千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整節課,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龜兔賽跑》的故事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結合實踐活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學中將設計一下四個環節: (一)動畫激趣,優化導入上課伊始我通過播放《龜兔賽跑》兒歌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在結合故事情景設置疑問:兔子選擇了數字比較小的物體為什麼會感覺很重,導致再次輸掉比賽引出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望激發到制高點,再通過平時逛超市購買物品的經歷引出國際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揭示並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准確認知

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要讓他們感受並能准確的.體會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鮮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先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然後認識千克的質量觀念並溝通克與千克之間的聯系。

1、在建立「克」的質量觀念這一層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③稱一稱。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

⑤設問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買1000克花生怎麼辦最快?

2、在這一層次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通過2個活動來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①拎一拎。讓學生分別用手拎兩袋500克的鹽、1000克洗衣粉的質量。同時提示到,當物體的質量達到1000克時,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大的質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1千克。這一活動讓學生通過肌肉用力的意識幫助形成較牢固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一個較為完整的從克過渡到千克的認知過程,進而歸納得出1千克=1000克( 並進行板書) ②找一找。讓學生結合生活,列舉生活中大約1千克質量的物體。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幾個質量,通過猜,稱,掂,估,拎,找的過程將新課教學層層深入,課堂中盡可能創造條件,多給學生親身經歷質量的過程,進而全面系統的經歷認知,體驗,掌握。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突破了學生對質量的准確感知這一難點,更為給學生呈現了一個較為直觀的認知過程。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一堂有效課堂中好的練習題的設計,應該是既能鞏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難點,更能培養學生能力,激發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一套三星級的練習,一星級為基礎練習,二星級是提高練習,三星級是實踐拓展,這一套練習,不但使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得到落實,同時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與快樂。

(四)回憶交流,總結評價

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啟發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四、說教學反思

1、通過親切的談話讓學生重溫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即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具體的生活物品相聯系,把不直觀不具體的數學知識變成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讓學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思維特點的。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了解1千克大約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與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聯系,形成表象,從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觀念。特別是「找一找」這個環節,不僅通過「對比著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時,讓學生資源共享,形成更豐富的表象,加強質量觀念。

3、在學生把質量單位與生活表象建立了對應關系之後,並運用形成的質量觀念,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從而更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⑹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千克和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1

克和千克這一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並且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課前,我讓學生准備了2分的硬幣兩袋500克的鹽,學生自帶了一些物品。精彩兩分鍾學生介紹了千克的由來,為下面的學習作了鋪墊。接著,我拿出准備好的質量都是1千克的四樣東西,一捆作業,4盒牛奶,4盒粉筆,2袋鹽。讓學生掂一掂,並且估計一下哪樣東西比較輕,哪樣比較重?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的步驟就完成了。接著下一步就是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通過投影圖片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引出課題,板書:克和千克並且讓學生知道克和千克都是質量單位。要知道物體的輕重可以用秤稱。接下來學習了盤秤的使用方法。利用盤秤稱一稱那四樣物品。他們都是1千克。這一千克到底有多重?讓每小組的同學輪流掂一掂,把1千克的感覺牢牢記在心裡。找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質量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對於千克的教學到這里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教學克的有關知識。一個兩分的硬幣,它的質量大約是1克。小組輪流掂一掂一個兩分的硬幣,感受一下,一克到底有多重?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裡。小組之間輪流掂一掂,找同學說說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

在接下來就是克與千克的關系的教學。一袋鹽,它的質量是500克,兩袋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稱一稱這兩袋鹽。盤秤上指針指向1,說明是1千克。1000克=1千克。接下來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本節課內容並不難,學生實際生活中也經常接觸質量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一磨旁些計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學生掌握較好。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2

前幾年曾經教過這部分內容,當時也是頭一次教所以沒有經驗只是就教材講知識,所以學生時常會出現:人的體重300千克,一個雞蛋重7克,一袋大米重50克------一些笑話。而今再一次的拿起教材,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處理這部分內容才能恰到好處。

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重量單位,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與之經常打交道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課前安排調查活動:到超市裡找一找物品的重量標簽,在家裡找一找標有重量的東西,把找到的東西和重量記錄下來,並注意觀察商家用什麼來稱量物體的重量。這次調查活動的目的是充分開發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分散學習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周後,課中匯報:在生活中你都認識了哪些重量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你見過哪幾種秤?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所調查的物體的重量,那你能不能說出和它重量差不多的物體?小組互相看一看、說一說、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在交流匯報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受,克與千克的實際意義。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在拓展思維的同時也增加了數學本身的無窮魅力。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3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直觀,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為了讓學生了解克與千克每一個單位質量實際有多重,理解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並學會初步的估測和實際應用,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1、引導學生到熟悉的生活中,觀察、收集信息,從中了解數學知識。

課前有意讓學生到超市收集一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標識,再到課堂上一起交流。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而且使學生感受到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2、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親身體驗廳派感知,形成質量觀念。

為了讓學生了解克與千克這些眼睛看不見的每一個單位質量實際有多重,教學中瞎伏橡,讓學生分別掂量1個2分硬幣的重量、500克鹽、1千克的洗衣粉的重量等,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然後讓學生掂一千克的蘋果、1千克的鐵塊等體積不同,但質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來估計它們有多重。通過以上動手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從而幫助學生形成1克、500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

3、引導學生通過算一算、稱一稱和評一評,建立克和千克的進率關系,形成1千克裡面有1000個1克的觀念。

教師先拿出兩袋鹽,每袋重500克,提出「兩袋鹽一共有多重?」的數學問題。學生有的用算的方法算出500+500=1000克;有的用稱的方法知道重1千克,從而得出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這時教師並沒有滿足於克與千克這一進率關系的建立,又通過讓學生來評1000個1克的2分硬幣和1個1千克的鐵塊誰輕誰重,讓學生在頭腦中直觀而又形象地形成了1千克裡面有1000個1克的質量觀念。

4、把猜一猜,估一估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培養學生的估測和應用意識。

在實際生活中除必要的精確的稱量物品質量外,更多的情況下要用到估測。教學中當學生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教師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出估測再實測的練習。如分小組估一估大家帶來的物品有多重,再選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准。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4

關於教學目標:

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徵,而對於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有的也相對較為間接。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以下二個方面:

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

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意識。

因此,教學設計中關於教學目標的定位為: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並溝通克與千克的聯系,知道1000克=1千克,並知道它們的區別。

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方法和意識。

反思一:

審視這節課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新教材中把「千克」與「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對「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將這兩個重量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建構,來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個重量單位掌握了,那麼另個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個教學環節,從1克到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最後到1000克,將克與千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克與千克作為一個整體在重量體系中加以構建,這樣就可能使概念教學較為豐富與深入。

反思二: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說說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個很輕的單位,人們是幾乎感覺不到的。之後,我讓學生找一找桌上約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估計能力,再揭示學生找到的物品都約重1克,為豐富克的感知,讓學生感知10克要幾個硬幣,20、50克呢?並讓小組6、8個同學合起來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再讓學生估量蘋果與鹽的重量,在估量過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優化。可惜在估量確定出蘋果重量之後,忘卻了讓學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學1千克的時候,我請學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廢紙哪個重,哪個輕,由於兩者體積相差比較大,學生很好的認識了千克,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要看質量而不是體積。最後我請學生比較了1克與1千克的不同,他們明顯感受到1克比1千克輕得多,這為他們今後在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反思三:

在教學完千克後,因為時間關系,遺憾地沒讓學生感受幾十千克有多重。另一個值得反思之處就是在回歸課本的整理知識的環節中,該思考適當的引導學生整理、回顧知識。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5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質量單位的起始課。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的輕重問題,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本節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看一看、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回顧反思《克和千克》的教學過程,感到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強化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利用超市購物引出課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感受生活,體味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與量。然後再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克,說明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

二、在動手體驗中感受知識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學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感受過的東西。本節課重點就是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我主要立足於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建立1克的觀念時,讓學生兩次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質量,再讓學生動手找一找,找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然後讓學生猜一猜1克黃豆大約有幾粒,最後師生共同演示稱1克重黃豆的過程,並讓學生親自觀察稱重結果,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觀念時,讓學生掂一掂500克、兩個500克(1千克)的鹽,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充分感受500克、1千克的質量,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准確建立1千克觀念。

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先估一估自己的書包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千克的質量觀念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三、運用對比的方法建立知識間的聯系。

在學生充分感受到1克和1千克有多重後,我讓學生一手掂2袋鹽,一手掂1枚2分硬幣,來對比感受一下它們的輕重,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輕重」形成較鮮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關系。

四、在練習中鞏固升華知識

練習題的設計形式多樣、有趣,進一步鞏固和升華了質量概念,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這節課中,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真正親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理解、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以下不足:

1、給學生掂量、感受的時間較短。

教學千克時只讓學生掂了掂2袋鹽的重量,學生的體驗時間短而少。

2、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較單一,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事實證明多元化的課堂評價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注意學生專注性及學習習慣的培養。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6

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於又歸宿於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並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所以教學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課前調查,課中體驗,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逐步感知並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2、關注過程強調體驗。

本課採用小組合作的組織教學形式,設計了讓學生稱一稱、掂一掂、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操作活動中,學會學習。

3、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

教法與學法理念:「教育走向生本」,「以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重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理解與創造。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先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水果,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這時教師給予學生有的放矢的指導,而不是先教給操作方法,然後讓學生去稱。這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慾望出發。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有意創造矛盾,用秤稱2分硬幣時,發現指示針幾乎一動不動,學生產生了疑問,這時才引出天平來認識「克」感知克,並通過推理建立起1000克與1千克的聯系。為了學生進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猜老師的體重有多少千克(50千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約25——30千克),互相抱一抱感受二十多千克有多重,現場當小記者采訪聽課老師的體重。這些有趣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學生始終處於注意力的「興奮期」。

4、教材的認識與處理

認識與處理的原則: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學生對1克與1千克到底有多重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選擇學生所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作為學生學習研究操作實踐的「源」。在教材處理上,從整體——部分——整體,先認識千克後認識克,再建立克與千克的聯系,這也是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感知體驗。感知1千克時,通過分組合作,稱一稱,掂一掂,並將1千克轉化成具體的數量:8個蘋果,6根黃瓜,7支香蕉,12個桔子,6個梨子,都是重1千克。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0克豆子有47粒。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屬於《量的計量》的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質量進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輕、重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輕重,但是如何進行量化比較?對於學生來說還是難點,因此,本節課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時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單位的稱,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之間的關系,會以此為標准估量物體的質量,同時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如下:成功的地方:首先將學生置於與學習新知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將這種生活經驗變成數學資源,讓學生自然地實現由生活到數學的轉化。比如: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題圖,或在課前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收集工作,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去認識克和千克的不同作用,使課內、課外互補,以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中,設計各種有效活動,讓學生具體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實際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如:我設計了讓學生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活動,讓學生掂2分硬幣、一根香煙、幾粒黃豆等來感受1克有多重,這樣不僅有身體的感受,還有對物品數量的感受,對1克的質量感受就更生動了,很好的落實了教學目標。不足的地方及對策:克和千克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學時應時時把估算的教學貫穿始終,使學生在估算的過程中不斷體會、理解,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加強估算教學。

⑺ 有多重克,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羨螞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實錄中灶
教具准備:天平、盤秤、牛奶、黃豆、回形針、花生米、軍棋、2分硬幣、蘋果、雞蛋等等,教學課件。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 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賣派扮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 評析 自然引入「輕」「重」。)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生:×××輕,×××重。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 評析 通過「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戲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體有輕重的區別,激發了學生學習稱物體的慾望,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 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 評析 喚醒學生生活中有關質量的經驗。)
生1: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
生2: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生匯報:1包火腿腸有500克、一根火腿腸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餅干500克,1個「小啞鈴」麵包1千克……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 評析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輕重引入表示輕、重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閱讀全文

與克與千克教案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的電話攔截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1
道路路面找平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81
盆栽辣椒種植方法 瀏覽:15
蜜蜂養殖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刪除電腦程序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15
燈管電流互感器的檢測方法 瀏覽:396
頸部細紋拉伸方法圖片 瀏覽:69
如何去除身上老疤痕方法 瀏覽:120
影像學方法如何研究大腦皮層 瀏覽:213
常用的表面消毒滅菌方法有 瀏覽:900
臉部黃褐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9
芭蕾如何開肩的正確方法 瀏覽:897
蜈蚣收獲最佳方法 瀏覽:997
牙齒萎縮治療方法 瀏覽:292
手機錄制閃電的正確方法 瀏覽:320
腰肌經膜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81
加不好的汽油車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76
網吧吃雞設備封禁解決方法 瀏覽:135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5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