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4、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
5、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
6、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
7、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8、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
9、實驗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10、個案法
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
11、假說演繹法
是指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根據所提出的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相吻合,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總結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意義
1、首先,教育研究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2、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㈡ 教育技術學研究應遵循什麼原則
搞研究沒有什麼原則,要說原則也就是道德原則搜判。教育技術學研究只要在銷春教育技術學專業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理論或實踐意義就可以。如果要搞研究,先掌握研究方法是最主要的,但是也不能局限於教育技虧漏耐術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學學其他專業的研究方法。
㈢ 求教育技術論文論文一篇(5000字以上)
望採納,謝謝~~~
教育技術學論文
[摘要]:21世紀的國際競爭,是經濟的競爭,科技實力的競爭。我國面臨著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我們偉大祖國以富強、文明、民主的現代化強國的面貌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族衡配林的偉大任務。這就對教育如何迎接現代科學技術的挑戰,培養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廣泛應用的今天,現在教育技術發攔緩展也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關注世界教育技術的前沿動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研究及實際應用,為培養適應新實際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早日實現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做出應用的貢獻。
一,有關教育技術的相關概念應該由不同層面的定義分別來表述,然後由它們組成完整的定義體系,對教育技術學科作出全面的闡釋,教育技術學科的定義體系由教育技術本質的定義、教育技術實踐層面的定義和教育技術理論層而後定義所組成,並由此而導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定義。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科;定義體系 視聽教學、個別化教學和系統方法的發展與結合,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技術領域,它兆指的標志就是1970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ssociation for E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簡稱AECT)的成立。 AECT成立後,致力於教育技術領域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工作,分別於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有關教育技術的定義。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義,即「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最為簡潔、明確,最具有代表性。AECT94定義的引進,對我國教育技術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技術學科的確立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對定義理解的不同,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第一,在美國,教育技術是作為一個「研究領域」而存在的。因此,他們認為只要是和教育相關的問題,就應該去研究,而往往不在意教育技術「是什麼」。正如《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一書的書名所示,94定義是屬於「領域」的定義,而不是學科定義。第二,盡管從歷史上看,美國一直在交替使用「教育技術」和「教學技術」,認為兩者是同義語。但從中國人的觀點來看,這兩個名詞顯然不屬於同一層面。教學技術相對於教育技術來講是微觀層面的,它理所當然地關注「學習」:而教育技術則應更多地關注教育績效的提高。第三,教育技術與教育技術學是兩個相關的不同概念,如果把它們混為一談,則會引起理論和實踐的混亂。而在我國,恰恰把94定義既當作教育技術的定義,又作為教育技術學科的定義,因而引起了很多困惑。鑒於上述原因,為了教育技術學科的健康發展和正確運用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有必要對教育技術的相關概念作深入研究。筆者認為,教育技術的相關概念應該由不同層面的定義分別來表述,然後由它們共同組成定義體系,對教育技術學科作出完整的闡釋。一、教育技術本質的定義教育技術本質的定義是解決「教育技術是什麼」問題的。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技術的本質,我們首先需要對教育和技術的概念分別進行討論。1.關於「什麼是教育」的討論一般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同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含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以往,我們對教育的認識大多定位在學校教育的層面上,認為人受教育的時間是從幼兒園開始,到高等學校(包括成人院校)畢業為止,實際上這是一種狹義的教育觀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人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終身教育被提到日程之上,受教育的時間延長至人的一生,而受教育的空間則延伸至工作單位、家庭和社區,包括你所在的任何地方。信息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的發展,為終身教育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後我們應該以廣義的教育觀念來指導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工作。2.關於「什麼是技術」討論英文「技術」一詞出自希臘文techne(工藝、技能)與logos(詞、講話)的組合,意思是對工藝和技能進行論述。最初,它僅指各種應用技藝,與直接的操作聯系在一起。「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技術一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而導致了對它的理解和表述的多樣(性)。」到目前為止,對「什麼是技術」的論述不下幾十種,要想給技術下一個「准確」的定義顯然是困難的。劉大椿先生在《科學技術哲學導論》一書中把技術的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分別引用了戴沙沃、R?麥基、G?羅波爾、C?米切姆、M?邦格、埃呂爾、H?馬爾庫塞等學者的觀點來進行說明。同時,他還論述了技術的要素和結構,對我們深入理解技術的本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把它節錄如下:(1)技術要素的分類。①經驗形態的技術要素。它主要是指經驗、技能這些主觀性的技術要素。②實體形態的技術要素。它主要是指以生產工具為主要標志的客觀性技術要素。③知識形態的技術要素。它主要是指以技術知識為象徵的主體化技術要素。(2)技術的結構。①經驗型技術結構。就是由經驗知識、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經驗技能等技術要素形態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經驗技能為主導要素的技術結構。②實體型技術結構。就是由機器、機械性經驗技能和半經驗、半理論的技術知識等要素形態組成的,而且以機械等技術手段為主導要素的技術結構。③知識型技術結構。就是由理論知識、自控裝置和知識性經驗技能等要素形態組成的,而且以技術知識為主導要素的技術結構。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技術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所掌握的各種活動方式、手段和方法的總和。它包括經驗形態、實體形態和知識形態三大要素,並由此形成不同的技術結構。實體形態的技術與具體的物質(工具、設備、材料)有關,我們把它稱為物化技術(即一般狹義理解的技術);經驗形態和知識形態的技術與人的智力技術(簡稱方法)。因此可以認為:技術由物化技術和智能技術兩部分所組成。據此,可以對技術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技術包括在解決某一問題時涉及到所有的物化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有機整合;狹義的技術是強調其一部分技術而並非全部。並且,「技術的本質決定了它具有雙重屬性,其自然屬性表現在任何技術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其社會屬性則表現在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應用要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六劍客職教園(最大的免費職教教學資源網站)3.關於教育技術本質的討論近年來,有關教育技術的定義發表了不少,但是能夠真正說清楚「教育技術是什麼」的卻不多。在這里,我們引用尹俊華先生的論述:「教育技術就是『教育中的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採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它分為有形(物化形態)和無形(智能形態)兩大類。物化形態的技術指的是凝固和體現在有形的物體中的科學知識,它包括從黑板、粉筆等傳統的教具到電子計算機、衛星通訊等一切可用於教育的器材、設施、設備及相應的軟體;智能形態的技術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現出來,以功能形式作用於教育實踐的科學知識,如系統方法等。」我們把上述論述加以簡化,可得出教育技術本質的定義: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一切技術與方法的總稱。(1)教育技術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育效果的優化,回答了教育技術能夠「做什麼」的問題。(2)運用教育技術時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在當時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相關的理論(包括教育觀念、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不能盲目實踐;二是要採用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相關的技術和方法,而不是只考慮技術的新穎和高低,更不是先確定所使用的技術的新穎和高低,更不是先確定所使用的技術而後再到教學中去找可用之處。這一條回答了教育技術「如何做」的問題。對於教育技術實踐工作者和普通學科教師,他們不容易理解AECT94定義的含義,或者即使有所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實踐相聯系。掌握上述教育技術實踐層面的定義,對他們來說就比較容易,而且能夠把定義和他們的工作聯系起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改革實踐。三、教育技術理論層面的定義教育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已經得到認可,這反映在「教育技術學」作為教育學的二級學科分別列入了國家學位委員會研究生專業目錄(1986年)和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酶專業目錄(1993年)。在這一點上,我們要特別記住顧明遠先生為此付出的努力和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二,有關學科定義的論述關於什麼是教育技術學,有不少專家、學者都論述過,現摘錄有代表性的幾種:(1)教育技術學是應用技術學的概念、觀點、方法以及方法論,研究教育、教學過程及其管理過程的優化的技術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論的一門學科,其目的的是為了獲得更有效的教學。它以教學理論,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列有效的教學。它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理論為基礎,依據教育過程的客觀性、可測量性、可再現性和可操作性,應用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學研究方法,在確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技術手段、操作方法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理論與方法。(2)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群體中一門新學科,它是以教育學的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系統科學的觀點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手段和教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與方法。(3)教育技術學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開發人以及人以外的學習資源,以求達到最優化的教育效果的知識體系……(4)教育技術學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來診斷教育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實施及評價解決方案的技術學層次的教育學科。(5)教育技術學是依據教育科學理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開發人及人以外的學習資源,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習者學習的知識體系。(6)教育工藝學是對關繫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選擇、組合和控制兢後進行實驗的實際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門工藝科學。關繫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包括: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材教具、教育媒體、教育方法、教授方法、教育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師生編組經及上述因素的相互關系。最終目標是追求教育的最優化。以上的論述從不同的側面對教育技術學進行了准確的描述。由於篇幅所限,就不展開分析了。能不能用一句簡單、明確的話闡明教育技術學是什麼呢?筆者試著給教育技術學提出一個規定性定義,也就是教育技術理論層面的定義。2.教育技術學規定性定義教育技術學是研究在教育中運用相關技術來提高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的一門科學。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系統科學的觀點、方法,通過對與教育相關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以促進教育績效的提高。
三,通過對上述定義及其描述條文的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1)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績效。也就是說,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優化教育、教學效果,而且還要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對象是與教育相關的技術,也就是構成「與教育相關的過程和資源」的過程(智能)技術和資源(媒體)技術。與教育相關的過程和資源的層次如圖3所示。(圖略)教育資源是指人在接受終身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從圖中可以看出,教育資源包括了學習資源在內;而學習資源又包括了教學資源在內。同樣,教育過程包括了學習過程;而學習過程又包括了教學過程。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狀況,應對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給以更多的關注。在充分發揮原有教學資源的作用和繼續普及基於「教」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和辦法效益的同時,加快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和進行基於「學」的教學設計的實踐,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創造條件,加速教育改革的進程。(3)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任務是總結、提出運用技術提高教育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並由此提出教育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4)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領域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①教育技術學的理論領域。教育技術學的理論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概念。B.教育技術學科理論框架和實踐體系的建立。C.教學設計的理論與發展研究。D.媒體理論與開發研究。E.網路教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F.遠程教育理論的研究。G.教育技術的管理與評價。H.績效技術及其支持系統。②教育技術學的實踐領域。教育技術學的實踐領域也就是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的應用領域,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A.學校教育系統: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B.遠程教育系統:三網統籌;開展遠程教育模式的研究;開發網路課程和教學軟體,建設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積極、穩妥地進行網路教學試點。C.社會其他系統: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科教興國、企事業業務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績效技術的應用。(5)教育技術學研究的范疇包括對相關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設計范疇主要指針對教學系統中不同層次的教學設計,以及由此而發展起來的績效設計。開發范疇主要指將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尤其是信息科學技術加以整合,用於教學系統和其他相關系統的開發研究。利用范疇主要指將各種技術、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以及相關系統中,以提高它們的績效。管理范疇主要指對相關系統、資源、信息以及研究項目的管理。評價范疇主要指對相關系編制定科學的評價標准並進行測量,給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斷,以使各相關系統達到優化。(6)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教育技術學科以系統科學為方法論基礎,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和質的研究方法,積極開展實驗研究。
四、現在遠程教育。進入信息化時代的21世紀,人們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遠程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促進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改革,推動教育現代化,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的重要手段。(1)准永久性分離。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其他學生在時間、空間和社會文化心裡上的分離是遠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徵。在(2)媒體與技術的作用。媒體與技術是遠程教育中有一個重要的特徵。遠程教育的本質是實現跨越時間、空間和社會文化心裡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媒體與技術是關鍵因素,是遠程教育賴以生存的基礎。(3)雙向通信。教學活動的本質是教育在教師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傳遞,遠程教育業是如此。因此,通信是遠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傳統
課堂教學中的雙向通信機制和多向通信機制是面對面的,而遠程教學中的雙向通信機制主要是非面對面的。是基於一定的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基礎之上的。
五、遠程教育技術應用於西部教育事業的應用前景。(1)現今我國西部地區教育技術相對東部地區,還有待發展。特別是西部部分偏遠地區,由於地理、文化差異、交通條件、經濟條件的限制,教育技術十分落後。同時,現今的人力教育技術又不能及傳送過去。所以發展遠程教育技術十分的必要。但是由於現今我國網路技術還不能覆蓋那些地區,所以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西部遠程教育。(2)對於較發達的西部部分地區,可以運用現代化遠程教育技術。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是建立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雙向電子通信等技術基礎上的新一代遠程教育,具有交互性、網路化、實時性、綜合性和適應性的特徵。基於以上特徵,我們可以更好的把東部先進的教育技術,及時地傳送的西部需要的地區。(3)網路教育資源。已經被計算機網路覆蓋全球的今天,網路技術也已經運用到現代教育技術當中。
㈣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含義是什麼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就是人們為深刻認識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傳播的過程和現象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等。因此,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是一門方法論學科,它是一門為進行理論研究和進行科學認識活動提供途徑、手段和工具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傳播活動的基本理論、規律、方法和工具。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與推進教育深化改革、促進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等密切相關的學科。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學科,不僅有區別與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還必須具有能推進本學科發展的研究方法。事實上,隨著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各種流派的教與學的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信息科學理論對教育技術領域的滲透和影響,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不斷為教育技術專業工作者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研究課題,面對這些問題,教育技術專業工作者如何從眾多的問題中形成科學研究課題,按照程序化的步驟,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搜集客觀事實和經驗,並對現象、過程從量和質方面的進行描述;如何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並用思維分析方法得出有價值結論,這些都是每一個教育技術專業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的科學素養。
㈤ 議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的思考
議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研究範式跨學科研究必要性
【論文摘要】 當前技術學主流研究範式存在單維不合理性,對其宴數棗分析思考後,提出教育技術學有必要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以順應學科多元化發展的實踐和學術需求,不斷挖掘和實現教育技術的內在價值。
長期以來,教育技術學研究中不注重方法論,研究方法單一,定性研究傳統仍然佔主導地位,這己成了以應用為取向的教育技術學發展的梗桔。近年來,我國教育技術研究者充分認識到方法論的重要性。科學領域中的各種研究方法不斷引入教育技術學研究中來,行動研究、教育敘事研究、混合研究、基於設計的研究等新型研究方法在教育技術學領域逐漸興起。有學者(張斌、張文蘭等,2009)認為“多元化研究範式是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必然走向,我們需要打破單元的思維,放棄尋求普遍的萬能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模式,走向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的多元化”。的確,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多元性、研究對象和應用領域的多樣性以及當前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上的迷亂困境等都要求多元化的研究範式。本文在庫恩範式論對研究範式界定的基礎上,通過對當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的思考,提出教育技術研究領域應當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並對其必要性進行了論證。
一、庫恩範式論及其對教育技術研究範式發展的啟發
範式一詞是由美國當代科學家托馬斯渾恩(ThomasS.Kuhn )在其經典之作《科學革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提出的。庫恩認為“範式是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fzl“研究範式”概念的核心要義是科學共同體共同具有的信念、學科的理論體系以及科學研究的框架結構等。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不少學者對研究範式的理解已經超過了庫恩賦予研究範式的意義,正如有些學者(蔡建畢肢東等,2006)所認為的那樣,我們也認為與庫恩範式的“替代性”和“不可通約性”相反,教育技術學不同研究範式之間是“共存”的,而且是“可通約”的,是交替互補的關系。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多元性和研究對象的多樣性決定了教育技術研究必須採用多元化的研究範式,就像日常生活中使用勞動工具一樣,不同勞動工具的功用和效率是不一樣的,也沒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適合某種勞動的工具一樣。因此,教育技術學需要嘗試、引入和發現多種研究範式及其應用領域和使用范圍。在進行教育技術學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的必要性論證之前,有必要對當前教育技術學所使用的各種研究範式進行梳理和思考。
二、當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簡述與思考
我國教育技術學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學術研究一片繁榮、理論觀點不斷推陳出新,學科體系也不斷完善,論文和著作也是與日俱增。然而,教育技術領域對自身研究範式的探討並不多見,並且研究結論也不清晰一致。就從目前發表的論文來看,教育技術研究者對研究範式的分類及所持觀點大致有以下幾種;1、學科的研究範式可劃分為理論研究範式和實踐研究範式兩種基本類型。2、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是己經形成的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3、在教育技術研究中主要存在“實證主義”與“解釋/建構主義”兩大基本研究範式。 4、黃榮懷教授認為,教育技術學領域研究範式的演變經歷了“經驗一對比實驗一系統整合”三個主要階段。5、近年來也有學者(張斌、張文蘭等,2009)提出教育技術學應當採用多元化的研究範式。從以上分類和觀點可以看出,教晌拆育技術領域對其研究範式並沒有形成一致性認識,各種觀點處於離散狀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受研究傳統的限制,先前教育技術研究不注重方法論,研究方法單一,很少有人對研究範式進行深入的`研究。二是教育技術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研究範式難得統一。好在這種現象也表明了教育技術領域正在日益重視研究範式研究,這應該是一種好兆頭。
對當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進行分析思考後,我們認為當前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存在單維不合理性,應當突破單維的思維模式,引入並嘗試使用多元化的研究範式。至於從其他學科領域引入的研究範式是不是適合教育技術研究需要,這需要理論思辨的支持,更需要實踐的。
三、教育技術學也要使用跨學科研究範式
1什麼是跨學科研究範式
“跨學科”一詞較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但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有組織和規劃的跨學科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入,許多學者對跨學科及跨學科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盡管對跨學科研究的概念表述不盡相同,但其本質和要義是明確的。我們認為跨學科研究是以問題解決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通過協商合作以及個人探索等方式,採用一切有利於問題解決的方法、技術、手段和策略來解決問題,進而形成靈活且融合的研究方法體系的研究策略。跨學科研究的方法和關注點都是多元的。它可以由科學的求知慾驅動,也可以由實際的需求促發;可以由單個研究者來進行,也可以通過組建團隊來實施。真正的跨學科研究不是簡單地把幾個學科拼湊在一起,而是追求各個學科在思想和方法上的融合,通過學科間的商討與合作,建構一個共同的研究框架,獲取一個整體的或系統的研究成果。這種研究方法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以及研究者群體在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時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就構成了跨學科研究範式。根據對跨學科研究及其範式的理解,我們認為技術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更有必要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使得各相關學科的方法、思想等有機融合,更好的為學科發展服務。
2教育技術學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的必要性
首先,科學研究的大呼籲跨學科研究範式。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許多現象和問題(包括教育)不是一門學科的學者能單獨解決的,而需要會同相關學科的學者,並以此為基礎才能發展出相關學科間共同的工作假設、共同的理論模型、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也只有相互協作共同探索才能解決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涌現的、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事實證明,這些問題往往不是某一個學科能夠單獨解決得了的。鑒於此,許多學者撰文呼籲跨學科研究,並論證跨學科研究是當今科學發展的顯著特徵和趨勢。對跨學科研究的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以及在實踐中的不斷嘗試,對消除學科之間的隔閡、重構綜合整體的觀念、促進學科的融合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口各學科所謂的研究領域並不是它獨斷的專有領域,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跨學科研究是促進學科融合、解決復雜問題的必要手段,己經成為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教育技術學作為科學研究隊伍中的一支,有必要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為促進學科融合、解決多學科復雜問題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次,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和復雜的研究對象要求使用跨學科研究範式。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領域新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具有方法論性質的技術學層次的學科,並且明顯具有應用性學科和綜合性學科的特點。教育技術學所研究的問題不是純教育學的,也不是純學的,也不是純技術學的,而是多學科綜合性的問題。例如,遠程教育不僅要遵從教育教學規律,也要關注師生分離狀態下的學生學習態度和心理問題,並且要採用恰當的技術來實現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其中管知識的運用也是影響遠程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再如,學科主題網站的開發、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交流互動平台的建立等等,都不僅僅是技術實現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上的突破。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理論和教育心理學應用理論的傑出典範。教育技術學的這種包融的學科性質和復雜的研究對象就決定了教育技術學研究必然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也只有這樣,教育技術學才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第三,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有利於促進教育技術學開闊創新視野。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說:“在科學的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是各種己經建立起來的部門(學科)之間的被忽視的無人區[[8] n。教育技術學己經沖破了“被忽視的無人區”,但是教育技術學還沒有成為“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創新,尤其是缺乏突破性的創新。而跨學科研究範式給教育技術學科研創新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動力。跨學科研究範式突破了以往教育技術學單維的思維方式與研究方法,這種突破不是對原有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斷然擯棄,而是在吸取和完善原有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形成更加科學的研究方法。教育技術的跨學科研究可以消除相關學科之間界限隔閡所造成的壁壘和視野遮蔽,強調以研究主題為中心的有機協調與合作,增加學科間的交流,有助於正確理解和有效解決教育技術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復雜問題,有助於促進相關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有助於形成完善的教育技術學科體系,進而推動教育技術的學術觀點創新、研究方法創新、學科體系創新。
四小結
沒有一種研究範式具有統領‘天下’的能力,只有在特定學術背景和特定研究階段佔主導地位或是倍受學術研究者青睞的研究範式,因為研究範式不是一成不變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而是隨著學科發展的需要、實踐的需要、研究重點的轉移等動態變化發展的整體認識和操作過程,每一種研究範式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領域和使用范圍。因此,在多元化充斥學術研究的今天,我們要順應學科需求和研究的發展變化;在諸多學科需要教育技術支持並優化教學的今天,我們要充分滿足其他學科的需求。採用跨學科研究範式,促進多學科思想及方法的有機融合,促使教育技術學研究脫離困境,使得教育技術與其他學科實現完美整合,不斷挖掘和實現教育技術的內在價值。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㈥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
用育人的方法
㈦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介紹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克東。
㈧ 教育技術學導論的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版本
圖書信息
作者: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主編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2-1
版次:1頁數:167字數:260000
印刷時間:2007-8-1開本:紙張:膠版紙
印次:I S B N:9787040166538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學生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發展概述、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教育技術學的技術基礎、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教育技術學的專業方向、教育技術學的新興研究方向等。本書重點介紹不同專業方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盡可能從一個大學新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角度入手選取內容;同時盡量採用案例、示例、圖示等直觀手段描述課程內容,內容全面。不同學校可根據其實際需求選擇其中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用書。
編輯推薦
本書的設計理念是:一要力圖使學科發展歷史、學科性質、學科領域、學科研究方法等內容完整而准確,幫助學生把握和理解本學科的特徵;二要全面地為學生展示本學科在主要方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使學生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有所了解,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正確引導學生設計其發展方向;三要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使學生在學習策略、學習能力上得到提高與改善。
目錄
第一章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發展概述
第一節教育技術的發展沿革
一、技術、教育技術及其發展概述
二、國外教育技術發展沿革
三、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簡史
四、教育技術領域定義的發展演變
第二節教育技術學的學科體系
一、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
二、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范疇與內容
第三節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體系的發展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培養目標
三、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課程體系
第二章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學習理論
一、學習理論概述
二、信息技術與有效學習
第二節教學與課程論
一、教學過程
二、教學結構
三、課程理論
四、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程與教學
第三節系統科學與傳播理論
一、系統科學理論概述
二、傳播的概念及其與教育的關系
三、系統科學與教育傳播的關系
第三章教育技術學的技術基礎
第一節技術觀與教育技術
一、技術觀的流派
二、技術觀對教育技術的啟示
第二節視聽技術
一、視覺型媒體
二、聽覺型媒體
三、視聽覺型媒體
第三節多媒體計算機技術
一、概述
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第四節網路與通信技術
一、概述
二、網路系統
三、網路與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第五節人工智慧技術
一、概述
二、智能教學系統
第四章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概述
一、研究方法的含義
二、研究方法的分類
第二節教育技術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實驗研究方法
二、質的研究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
四、人種志研究方法
五、開發性研究方法
六、對話分析研究方法
七、調查研究方法
第三節如何進行教育研究設計
一、明確研究問題
二、文獻檢索
三、數據資料的分析
四、研究結果的判斷和推理方法
第四節調查研究方法的運用
一、確定調查課題和調查項目
二、選擇調查對象
三、確定調查方法與手段
四、制定詳細的調查計劃
五、實施調查
六、整理與分析調查資料
七、撰寫調查報告
第五節研究論文的撰寫與評價
一、研究論文的結構
二、研究論文的評審標准
三、國際GcccE會議論文評審指標
四、實驗報告評價標准
第五章教育技術學的專業方向
第一節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
一、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研究
二、信息技術條件下教與學的研究
三、教學系統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育
一、什麼是信息技術教育
二、怎樣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三、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數字媒體技術
一、數字媒體技術概述
二、數字媒體的採集與製作
三、數字媒體的應用
第四節教育軟體的設計與開發
一、教育軟體概述
二、教育軟體設計與開發的基礎
三、教育軟體的設計與開發過程
四、教育類其他軟體的開發
第五節現代遠程教育
一、遠程教育概述
二、遠程教育的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
三、遠程教育平台
四、遠程學習的關鍵特徵與學習支持
五、遠程教育管理與人員素質
第六章教育技術學的新興研究方向
第一節企業電子培訓與績效技術
一、E-leaming在企業中的應用
二、績效技術
第二節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
一、知識與知識管理
二、知識管理的應用
三、知識工程簡介
㈨ 教育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 教育學研究方法
教育學研究方法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教育研究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中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
中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
比較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什麼
教育科學領域中的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對什麼是比較教育,說法不一,大多數比較教育學者認為,應從各國實際出發,研究世界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國際性教育問題,而不是從抽象定義出發,構思現實意義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論體系。
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說,比較教育學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綜合利用有關的新科學和新技術,研究當前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在探討其各自的經濟、政治、哲學和民族傳統特點的基礎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並進行科學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民族特點和其他的具體條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教育的最佳作用,為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學水平服務。
比較教育學的基本特徵 ①國際性。比較教育至少要對兩個以上國家的教育進行比較研究。它是跨國家的,具有國際性的特徵。②可比性。在國際教育方面,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結論作為本國的借鑒。③綜合性或跨學科性。比較教育學研究的任務,在於集中幾門社會學科的成果應用於對各國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幾門學科的范圍。因此,需要有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學與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熟習這些學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對各國教育進行歷史的、社會的具體分析和綜合比較。
比較教育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817~1917)這個階段以 「借鑒」 為主要特點。1817年法國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與初步意見》,他對比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點創造性的建議:①組織一個國際教育協會,聘請常任公務人員,承擔比較教育資料的搜集工作。②採用問卷的方式向各國收集資料,以便國際教育委員會提出適當的教育改革建議。③建立師范學校網,用最新的方法培訓師資。④發行各種語言的教育定期刊物,傳播教育改革的經驗。這些建議對比較教育學的發展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歷史意義。第二階段(1917~1945)。從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對世界各國教育制度的發展進行國際性的對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國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國教育學家I.L.坎德爾是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他於1933年所著《比較教育》一書對當時比較教育的教學與研究都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中國曾把該書譯成中文,作為大學的比較教育課的教科書蘇聯教育理論與活動家..克魯普斯卡婭'" class=link>;..克魯普斯卡婭也研究了美國、德國、奧地利、法國、比利時和瑞士的教育經驗,這對蘇聯教育的發展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三階段(從1945至今)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以國際教育經驗為基礎,加深和擴大研究成果。表現在:①擴大與新建研究機構。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漢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國際教育成績評定協會等機構。1970年世界比較教育學會理事會成立。到80年代該學會曾分別在渥太華、日內瓦、倫敦、東京,召開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議,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較研究方法多樣化。在前一階段,坎德爾等人的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佔優勢;在這一階段,除歷史法外,許多教育家把社會科學的概念與研究方法引進了比較教育研究的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比較教育要成為一門科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指導,從各國的實際出發,應用多種比較研究的科學方法。常用的方法分兩大類:①以區域研究為主進行比較。②以問題研究為主進行比較。此外,還可輔之以描述法、歷史法、社會學法、統計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據研究的對象和任務,靈活使用各種方法,使比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義。
比較教育的研究雖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績,並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但由於各國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導思想各異,如何解決比較教育研究中的統一對比標准」問題,還需要比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闖出新路。
教育學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關於教育學的研究方向,有各種各樣的觀點,有人認為是「教育現象」,有人認為是「教育事實」,有人認為是「教育規律」,有人認為是上述三者中的兩項或三項,還有人籠統地認為是「教育」或「人」。這些觀點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於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聯系,以服務於教育實踐。
教育問題的提出標志著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問題的發展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問題的轉換表明教育學研究傳統和範式的變革;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及其派別。教育學研究要有「問題意識」,防止「虛假問題」的出現,不斷地深化問題。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對教育研究方法這門課有什麼看法
《教育研究方法》這門課在本學期只有十次課,每次課是2個學時,另外有4個學時是撰寫開題報告,實際上只有八次課而已,我認為課時是有些短,因而使這門課程的教學顯得倉促了,學生需要在短時間把握較多內容,學習起來有些困難。
這門課程分為九個專題進行講授,從第一專題教育科研方法緒論、第二專題研究規劃、第三專題查閱文獻、第四專題文獻綜述、第五專題定量研究方法、第六專題定性研究方法、第七專題開題報告撰寫、第八專題撰寫開題報告到第九專題畢業論文的撰寫。鑒於課時限制,老師進行重點教學,同時也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比如將第四章選擇抽樣、第五章實驗研究、第六章調查研究作為第五專題定量研究方法的內容,將第八章個案研究、第九章行動研究作為第六專題定性研究方法的內容。
在講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老師突出教育研究方法和技術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首先讓我們初步了解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然後才講授研究規劃的內容,而選定研究規劃的基本程序:一是發現研究課題;二是分析相關課題的研究背景;三是明確課題目標;四是確定研究方法;五是制定研究計劃;六是撰寫課題論證報告。老師根據後面的教學內容——查閱文獻、文獻綜述、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的撰寫,首先講述研究規劃的教材內容符合我們的學習特點,具有科學性。
而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的撰寫對於我們本科師范生來說至關重要,開題報告的撰寫有選題依據及意義、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手段、參考文獻目錄、文獻綜述等幾方面內容。學習《教育研究方法》,從短期目標來看具有實用意義,為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作好理論和初步的實踐准備;從師范生今後從事教師崗位來說,學習教育研究方法,准確掌握相關教育科研和理論,逐漸樹立正確的科研態度,掌握一定的科研程序、方法與技能,形成主動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科研意識和科學素養,具備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長遠的實際意義。
㈩ 教育技術的作用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術
什 么 是 教 育 技 術 (1) (2) (3)
1
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聯系與區別
2
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3
教育技術對新課改的支持作用
4
教 育 技 術 之 我 見
5
什麼是教育技術
AECT'94定義:教學技術是關於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
開 發
文印技術
音像技術
計算機應用技術
綜合技術
利 用
媒體的利用
革新技術的推廣
實施並制度化
政策與法規
設 計
教學系統設計
內容訊息設計
教學策略
學習者特徵分析
管 理
項目管理
資源管理
教學系統管理
信息管理
評 價
問題分析
參照標准評價
形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
學習過程
與
學習資源
理論
實踐
圖2-1 AECT94定義下的教育技術概念框架
AECT'04定義(或者稱AECT'05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創建,利用,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與改進績效的研究和合乎倫理道德的實踐.
什麼派羨是教育技術
什麼是教育技術
《標准》定義: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教育技術,有時人們也稱現代教育技術,它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
區別:它們屬於不同的學科,並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陪皮究范疇.
信息技術屬於技術學科,其研究對象是與信息相關的技術,研究范疇是對信息的獲取,存儲,加工,傳輸與呈現.
教育技術則屬於教育學科,顧名思義,關注教育中的技術,其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研究范疇則是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
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網路通信技術,模擬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1)有助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蘆羨差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准.
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技術是促進教育教學變革的催化劑.
(2)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有助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
教育技術對新課改的支持作用
(1)教育技術為課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提供新的觀念,方法和技術.
(2)教育技術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新的教學環境和工作平台.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對於教育技術的歸屬問題,摑內外教育學術界一直存著分支,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研究中的技術學層次的學科.教育技術是教育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的二級分支學科,是連接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橋梁.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教育技術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在關系和規律.
_____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能夠為描述教育技術現象,揭示教育技術規律提供火氣,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做出科學的解釋,推進社會發展.教育技術學從德發展要用到別的科學的支持,所以我們要打好基礎,才能學好教育學.
你總結一下吧
總不能全抄吧 呵呵 By:Sk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