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分析市場外部環境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外部環境是對企業外部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經濟環境等的總稱。企業戰略重新評審不僅要對企業當前使命、目標、戰略、政策進行評價,而且要對企業環境進行分析,以確定其中所存在的關鍵戰略要素。企業環境包括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兩部分,企業外部環境由存在於組織外部、通常短期內不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所控制的變數所構成。企業內部環境由存在於組織內部、通常短期內不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所控制的變數所構成,具體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文化、資源三部分。
外部環境分析分類
1.政治環境是指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國內外政治形勢的發展狀況。 2.社會環境是指人口、居民的收入或購買力,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等。 3.技術環境指與本行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的水平和發展趨勢。 4.經濟環境包括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形勢、行業在經濟發 展中的地位以及企業的直接市場等。其中,企業的直接市場是與企業關系最密切、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具體包括銷售市場、供應市場、資金市場、勞務市場等。從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是否直接來區分又可分為一般環境和具體環境兩大類。一般環境是指能影響某一特定社會中一切企業的宏觀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比較間接。具體環境是指能更直接地影響某個企業的微觀環境。 企業戰略形成並不是一個連續不斷進行的經常性活動過程,通常出現的是穩定一段時期、變動一段時期的這樣一個間斷進行的非經常性活動過程。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戰略一經形成往往就處於相對穩定狀況之中,除非企業運行出現異常情況,否則總傾向於沿著設定的方向繼續前進。這意味著過去經營的成功往往會成為今天經營的陷阱,目前經營的成功又常常會為未來的失敗埋下種子,由於環境的不斷變化,戰略上的以不變應萬變會使企業喪失反應的靈敏性。所以,促使企業進行戰略重新評審並開始戰略形成過程的,往往是由於出現了不斷惡化的企業狀況。 根據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影響的方式和程度,一般可將企業外部環境分為三大類: (一)一般宏觀環境; (二)行業環境; (三)經營環境與競爭優勢環境。 三大類環境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徵。
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 一般認為企業的宏觀環境因素有五類,即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以及技術環境。 政治和法律環境,是指那些制約和影響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政治環境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權力機構、頒布的方針政策、政治團體和政治形勢等因素。法律環境包括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法令以及國家的執法機構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 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政策等要素。通常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就業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支出分配規模、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利率、通貨供應量、政府支出、匯率等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等。經濟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更為直接具體。 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社會結構、社會風俗和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傳統、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變動。自然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礦產、能源、水源、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發展變化。這些因素關繫到企業確定投資方向、產品改進與革新等重大經營決策問題。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環境中的科技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包括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趨勢等。技術環境影響到企業能否及時調整戰略決策,以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2、微觀環境分析 企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包括產業環境和市場環境兩個方面。產品生命周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觀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市場需求與競爭的經濟學分析能夠深化對微觀環境的理解與認識。以下對產業的生命周期、產業結構分析、市場結構與競爭、市場需求狀況、產業內的戰略群體和成功關鍵因素分析進行簡要介紹。 (1)產業的生命周期。在一個產業中,企業的經營狀況取決於其所在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以及該企業在產業中所處的競爭地位。分析產業發展狀況的常用方法是認識產業所處的生命周期的階段。產業的生命周期階段可以用產品的周期階段來表示,分為開發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只有了解產業目前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才能決定企業在某一產業中應採取進入、維持或撤退,才能進行正確的新的投資決策,才能對企業在多個產業領域的業務進行合理組合,提高整體盈利水平。 (2)產業結構分析。根據波特教授從產業組織理論角度提出的產業結構分析的基本框架——五種競爭力分析,可以從潛在進入者、替代品、購買者、供應者與現有競爭者間的抗衡來分析產業競爭的強度以及產業利潤率。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威脅在於減少了市場集中,激發了現有企業間的競爭,並且瓜分了原有的市場份額。替代品作為新技術與社會新需求的產物,對現有產業的「替代」威脅的嚴重性十分明顯,但幾種替代品長期共存的情況也很常見,替代品之間的競爭規律仍然是價值高的產品獲得競爭優勢。購買者、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取決於各自的實力,比如賣(買)方的集中程度、產品差異化程度與資產專用性程度、縱向一體化程度以及信息掌握程度等。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即一個產業內的企業為市場佔有率而進行的競爭,通常表現為價格競爭、廣告戰、新產品引進以及增進對消費者的服務等方式。 (3)市場結構與競爭。經濟學中對市場結構的四種分類: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有助於對市場競爭者的性質加以正確的估計。嚴格定義的完全競爭市場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這一市場中激烈的價格競爭使價格趨向於邊際成本的描述在許多消費品市場中卻屢見不鮮。壟斷競爭市場中,產品的差異性為企業建立了固定客戶,並且允許企業對這些固定客戶享有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一些市場權力。寡頭壟斷市場中,企業的決策要依賴於其他企業的選擇,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條件下的決策均衡問題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完全壟斷市場上,壟斷廠商控制操縱價格和產量的行為因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了反壟斷政策的制約,但企業通過創新來取得壟斷力量和實現高額利潤的努力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從長期看對壟斷的限制對消費者是不利的,因為它限制了競爭。 (4)市場需求狀況。可以從市場需求的決定因素和需求價格彈性兩個角度分析市場需求。人口、購買力和購買慾望決定著市場需求的規模,其中生產企業可以把握的因素是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而產品價格、差異化程度、促銷手段、消費者偏好等影響著購買慾望。影響產品需求價格彈性的主要因素有產品的可替代程度、產品對消費者的重要程度、購買者在該產品上支出在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購買者轉換到替代品的轉換成本、購買者對商品的認知程度以及對產品互補品的使用狀況等。 (5)產業內的戰略群體。確定產業內所有主要競爭對手戰略諸方面的特徵是產業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戰略群體是指某一個產業中在某一戰略方面採用相同或相似戰略的各企業組成的集團。戰略群體分析有助於企業了解自己的相對戰略地位和企業戰略變化可能產生的競爭性影響,使企業更好地了解戰略群體間的競爭狀況、發現競爭者,了解各戰略群體之間的「移動障礙」,了解戰略群體內企業競爭的主要著眼點,預測市場變化和發現戰略機會等。(6)成功關鍵因素。作為企業在特定市場獲得盈利必須擁有的技能和資產,成功關鍵因素可能是一種價格優勢、一種資本結構或消費組合、或一種縱向一體化的行業結構。不同產業的成功關鍵因素存在很大差異,同時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演變,成功關鍵因素也會發生變化,即使是同一產業中的各個企業,也可能對該產業成功關鍵因素有不同的側重。
B. 如何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能
現實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成功把握外部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的趨勢,趨利避害,是企業順利完成其戰略任務的關鍵。構成外部環境的因素很多,大體可分為宏觀環境因素與微觀環境因素。1.分析外部宏觀環境宏觀環境因素構成影響企業成敗的營銷機會與威脅,這種環境是企業無法控制的。因此,經理人應該隨時密切注意其變化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去適應它。宏觀環境因素包括:文化環境。主要是教育狀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人口環境。一般指人口的多少,人口的地理分布、密度、流動趨勢、年齡分布等。經濟環境。主要指經濟發展狀況、收入、消費狀況以及與企業營銷策劃活動有關的行業狀況及物質環境狀況等。科技環境。對於經理人來說,以下幾個問題值得研究:①技術的進步及其對本企業的經營活動可能造成的直接或者間接的沖擊②了解和學習新技術,採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或轉入新行業以求生存和發展⑧利用新技術,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④新技術的出現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⑤國際市場經營活動中要對目標市場的技術環境進行考察政治環境。主要指政策、法律、法規等。研究政治環境主要是為了了解政治、法律等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2.分析外部微觀環境微觀環境是指與營銷決策活動緊密相關、並直接影響決策者如何為目標市場提供服務的各種因素。微觀環境主要包括:供應商。您應該密切注意主要原材料的價格趨勢,以免因供應原料漲價迫使產品跟著漲價,從而使預期的銷售量降低。此外,您還應該注意供應來源的可靠性,以免影響產品的交貨,進而影響公司信譽。中間商。中間商包括銷售中間商、儲運公司、市場服務公司(包括市場咨詢公司、市場調研公司、廣告公司、信息服務公司等)和財務服務機構(包括銀行、信用公司、保險公司)等。顧客。企業的顧客形成企業的目標市場,主要的顧客有以下幾種:提醒您必須重視預測相關因素將來發生突變的時間及變化方向,這是外部環境分析需要提供的結論。①個人與家庭②其他企業或盈利性機構③中間商④政府及非盈利性機構⑤國外買主競爭對手。在市場競爭中,每一家公司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必須找到能與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營銷戰略。公眾。公眾是指對於公司實現目標的能力而言具有實際或者潛在影響的任何群體。3.得出外部環境分析的結論對於一傢具體的企業經理人來說,從時間、費用和必要性來看,他不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對所有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因此,您可以根據企業競爭戰略任務的性質和要求,來確定特定的外部環境,然後集中人力物力,對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經過對外部環境的分析,您應該明確以下幾點:①有關環境因素將在何時發生變化?②這種變化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③這種變化給企業帶來機會還是威脅?④應該採取何種對策?⑤潛在的競爭對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4.權衡環境威脅與市場機會的大小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結果,或者給企業帶來市場機會,或者帶來環境威脅。不過,在一定的時間內,企業可能面對多個機會,也可能面對多個威脅。但是,不管是機會還是威脅,它們都不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您可以根據市場機會的大小或外部威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加以考慮。權衡環境威脅。無論是機會還是威脅,您都可以採用以下的矩陣組合形式對其進行分析。面對重大的環境威脅,您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對策:①扭轉或者限制不利因素的發生、發展。②通過改變經營戰略或者市場營銷戰略,減輕損失。③轉移威脅。總的來說,對外部環境的威脅,企業一般都是被動的。因此,企業自身生存能力應該得到不斷增強,並積極發展,尋求和開發新的市場機會。權衡市場機會。對外部環境因素變化造成的市場機會進行分析,其方法與分析環境威脅一樣,可以通過矩陣組合的方法進行權衡,這里不再展開敘述,留給讀者自行分析。掌握以上對企業營銷外部環境的分析,經理人在做出營銷戰略決策時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了。
C. 環境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如何應用
環境分析主要方法有:
1、「SWOT」 分析法,應用:是將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2、「PEST」分析法,應用:企業所處宏觀環境分析模型。
(1)「SWOT」 分析法,環境分析的方法常採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將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具體表示內容如下:
「S」——Strength(優勢)
「W」——Weakness(劣勢)
「O」——Opportunity(機會)
「T」——Threats(威脅)
其中,優勢(S)與劣勢(W)主要分析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O)和威脅(T)則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上。
(2)「PEST」分析法,「PEST」 為一種企業所處宏觀環境分析模型。 具體標示內容如下:
「P」——Political(政治)
「E」—— Economic(經濟),
「S」——Social(社會)
「T」——Technological(科技)。
這些是企業的外部環境,一般不受企業掌握,這些因素也被戲稱為「pest(有害物)」。
D. 外部環境分析包含哪些內容
外部環境分析包含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因素,宏觀環境一般指外部政治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和經濟環境。微觀環境一般指產品生命周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
一般認為企業的宏觀環境因素有五類,即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以及技術環境。
(1)政治和法律環境,是指那些制約和影響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政治環境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權力機構、頒布的方針政策、政治團體和政治形勢等因素。法律環境包括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法令以及國家的執法機構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
(2)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政策等要素。通常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就業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支出分配規模、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利率、通貨供應量、政府支出、匯率等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等。經濟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更為直接具體。
(3)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社會結構、社會風俗和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傳統、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變動。
(4)自然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礦產、能源、水源、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發展變化。這些因素關繫到企業確定投資方向、產品改進與革新等重大經營決策問題。
(5)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環境中的科技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包括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趨勢等。技術環境影響到企業能否及時調整戰略決策,以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2、微觀環境分析:
企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包括產業環境和市場環境兩個方面。產品生命周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觀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市場需求與競爭的經濟學分析能夠深化對微觀環境的理解與認識。
E. 環境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分析方法可分為四類:化學分析法、光譜分析法、色譜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各類方法又根據所採用的分析原理和儀器分為若干種。環境分析方法很多,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對象。常用的環境分析方法可分為化學分析法、光譜分析法、色譜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四類,每類又可根據所採用的分析原理和儀器分為若干種。
F. 企業外部環境分析的三種工具是什麼
企業外部環境分析的三種工具是:
EFE矩陣;IFE矩陣;CMP矩陣。
EFE矩陣可以幫助戰略制定者歸納和評價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環境、政治、政府、法律、技術以及競爭等方面的信息。
IFE矩陣是對企業內部因素進行評價,它總結和評價了企業各個職能領域的優勢和弱點,並為確定和評價這些領域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基礎。
競爭態勢矩陣(CPM)用於確認企業的主要競爭者以及相對於該企業的戰略地位,這些主要競爭者的特定優勢和弱點。
G. 環境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1)「SWOT」 分析法
環境分析的方法常採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將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具體表示內容如下:
「S」——Strength(優勢)
「W」——Weakness(劣勢)
「O」——Opportunity(機會)
「T」——Threats(威脅)
其中,優勢(S)與劣勢(W)主要分析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O)和威脅(T)則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上。
(2)「PEST」分析法
「PEST」 為一種企業所處宏觀環境分析模型。 具體標示內容如下:
「P」——Political(政治)
「E」—— Economic(經濟),
「S」——Social(社會)
「T」——Technological(科技)。
這些是企業的外部環境,一般不受企業掌握,這些因素也被戲稱為「pest(有害物)」
H. 企業內部條列和外部環境的綜合分析方法叫什麼
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叫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
所謂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於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SWOT分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隸屬於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一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注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就是在綜合了前面兩者的基礎上,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將公司的內部分析(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管理學界權威們所關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學派為代表)與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戰略研究所關注的中心主題,以安德魯斯與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 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SWOT分析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徵。就結構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其次內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另外,早在SWOT誕生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過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內部優勢、弱點,外部機會、威脅這些變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對它們加以分析。SWOT方法的重要貢獻就在於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企業戰略計劃的制定更加科學全面。
I. 企業管理者如何認識分析外部環境
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可見企業管理者對於經營內外號環境的認識和分析是有多重要!主要實施路徑主要有三:
一是自主管理,即企業管理者聚在一起群策群力,通過頭腦風暴,查閱行業報告等方式來認識外部環境變化,通過swot分析機遇和挑戰,並制定應應之策!
二是外部協作,通過引入管理咨詢機構來輔導,他們專注於特定行業研究多年,能夠更敏銳的捕捉外部環境的變化並給到企業很好的建議!
三是信息化,我們不缺優秀的管理者和優秀的管理方法論,但是我們缺的是戰略執行落地,信息化手段比傳統的線下辦公更加流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面對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可以給到管理者更好的管控能力!
J. 環境分析的主要方法
PEST分析(分析企業外部宏觀環境)
P-政治法律環境:包括產業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
E-經濟環境:包括經濟周期、通貨膨脹、經濟發展階段等
S-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變化、年齡結構、社會人文情況等
T-科學技術環境:包括技術創新、生產和工藝創新、新技術使用效率等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分析企業外部微觀環境)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當供應商的投入要素佔到對企業的產品生產過程很重要時,其議價能力較強、企業處於一個相對而言弱勢的地位;
買方的議價能力:當購買者所購買的基本上是一種標准化產品時、其議價能力較強、企業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潛在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替代品的威脅:兩個處於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於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產生相互競爭行為;
同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後服務等方面,其競爭強度與許多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