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趣味娛樂的方式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比如利用玩具和水果食品之類的讓他去思考問題會更好一些。
⑵ 如何教20以內加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怎麼教?  這是我曾經看到的一位老師提出的困惑。反復思考多次,想找相關的資料,可思考再三,還是直接以自己對理論的理解與個人的教學經驗相結合談一下這個問題。 幼兒學習加法是怎麼學習的?以3+2為例,我們怎麼教?其實最初是數數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個,再拿出兩個,讓幼兒數一下。一年級的學生教學時也多用此法,經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 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的開發,學生可能感覺數數的方法有些笨了,是不是有些簡單的方法?妻子教幼兒園時,曾經試過,如3+2可以引導孩子把3放在心裡,伸出兩個手指頭,這樣依然用的是數的方法,但這樣就可以從四開始,而不再是從一開始數。自然學習做起練習來就快多了。其實此處的方法有研究結果證明是兩個階段:一是從小數開始數,如5+6,把5放在心裡,伸出6個手指頭。二是從大數開始數,如5+6,把6放在心裡,伸出5個手指頭。不要小看這一點點的變化,計算的速度可是難以想像的快。如計算3+8,假如從一開始數,學生需要數11個,假如從小數開始數,學生需要數8個,假如從大數開始數,只需要數3個,計算起來那個快?這不言自明。 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一個階段,就是拆分法。以2+4為例,學生可以想像自己的手指頭,先伸出兩個,再伸出四個,那就是2與3 正好是5個,是一隻後的手指頭數。還有一個,與五放在一起就是6。也許有老師認為學生用從大數數的方法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再用拆分法? 我簡單介紹一下,數手指頭,這幾乎是所有孩子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而且有相當多的實踐經驗。那我們為什麼不合理利用一下?因為在數手指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幾個手指和幾個手指加在一起是五以及五個和一個是六,五個和二個是七,五個和三個是八,五個和四個是九,五個和五個是十。這些經驗與拆分法放在一起,學生自然能經歷了計算自動化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必須經過多次操作、計算以及思考這些計算間的聯系與區別,學生學習20以內的加法還會有問題嗎? 也許20以內的減法我還沒有提到,可我們想過沒有:似乎我說的每一種方法都可以逆運用,特別是放在心裡一個數,在計算十以內的減法時,應該特別有效。 學生在學習20以內加減計算的時候基本要經過三個思維發展過程: 第一個過程,藉助物。 比如,藉助手指頭、小棒、圓片、小東西等實物數數,得到結果。 第二個過程,藉助圖形。 比如,畫線、圓等幫助得到計算結果。 第三個過程,藉助符號。 這個應該是抽象化的結果,看到算式,計算出結果。 學生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過程中也有方法的發展。上面劉勇老師談到的就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因為熟練程度,因為藉助工具的不再方便,表現出的自覺、自動的優化演算法的過程。 先是一個一個數得到總數;發展到把一個加數看成一個總數接著往下 數得到最後的總數;慢慢的熟練了,會直接看到算式報出得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是動態的,我們老師一定要關注到,讀懂學生在這里就非常重要。 前面劉勇老師在談方法的時候,多是說老師是這么教的。如果老師沒有交,學生會怎麼計算呢?開始是一個一個的數,數大了,他會如何呢? 我有個觀察,我站在一個學生後面看他計算,他有的題目計算的快,有的計算的慢,還有個別的會掰手指頭。觀察後,我和他交流「你是怎麼算的」,他告訴我的話,當時也令我吃驚也令我高興。 從他告訴我的話,我發現幾種演算法同時存在,而且還有老師們沒有涉及的規律的發現和運用也在其中。 比如,有的題目,像2+3之類的很快寫出得數;9+3之類的用9+1+2「湊十法」;8+5用的是記著大數往後數(這個他就沒有用湊十法);9+4,因為剛算過9+3=12,所以就是13(厲害!會發現規律並運用)。同樣的,還有減法計算,也是幾種演算法同時存在。 通過這次的觀察,我知道,雖然我們人為的把學生思維層面的發展分為幾個方面,但是,實際上,這些不同層面的思維方法是同時存在於學生的頭腦中,而且也被學生運用於不同的場合,更需要關注的,也是學生表現的更可貴的是,學生的思維發展實際上遠遠超出我們老師的設計,學生思維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教學之外也存在)實際上更活躍、更多維、更靈活。 呵呵,說到這里,好像跑題了。 實際上,讀懂學生,才會很好的發揮學生中存在的學習資源,來更好的展開教學。 比如,在問題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後,8+6,請學生自己想一想,算出結果;然後,組織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獲得學習經驗,更會領會和學習其他同伴的想法,他們也會自覺、自動的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使自己的演算法優化的。 另外,口算的練習,還需一定量的控制,可以每天上課前3分鍾進行一些口算練習,可以從最開始的口算試題全涉及,到有重點的涉及一些容易出錯或相對較難的題目。可以從最開始的看著卡片口算,到聽算、心算,等等。平時的作業也可以採用多樣的方式,比如:連線、找朋友等加強練習。 匆忙之中回復,想到哪裡就說到那裡,呵呵,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可以這樣教 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也是數學的最基礎知識,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也是以後學習多位數四則計算的基礎。例如一道多位數加法,就是由若干個20以內加法組成的,能否正確、熟練計算20以內加減法,將影響以後的學習。所以《標准》對這部分內容,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除了要求正確計算外,還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第一學段結束時,達到每分8~10題。 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要比10以內加減法要復雜些,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這些方法都和我們採用的十進制計數法有關,把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轉化成10以內加減法。因此,我們要組織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個性差異,每個學生想出的方法會不盡相同的,這就會產生演算法多樣化,由此可見,演算法多樣化是獨立思考的必然結果。那麼,怎樣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呢? 1、首先要敢於放手,給學生探索思考的空間 過去我們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時,先要有一些准備題,課堂教學時,在檢查復習環節作好鋪墊。如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必然要復習9+( )=11這樣的內容,就是為「用加算減」打下基礎,這樣的教學,只能產生一種演算法,即,11-9=?想:9加幾等於1 1,9加2等於11,所以11-9=2。然後進行這樣程式化千篇一律的敘述口算過程的訓練。其結果必然變成枯燥的計算操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們首先要敢於放手,創設問題情境後,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鋪墊。如新教材創設了「小白兔買鉛筆」這個擬人化的故事情境,學生面對要解決的問題,列出算式15-9後,教師應讓學生藉助小棒進行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交流自己怎樣算出得數的。有的學生可能一根一根地減,得出6根。這種方法,雖然並不高效,是他經過思考想出來的,應當給予肯定。有的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把15分成10和5,10-9=1,1+5=6」。也有的學生「把9分成5和4,15-5=10,10-4=6」。也有的學生可能會用加法計算減法「9+6=15,15-9=6」。如果沒有一個小組想出這種演算法,教師也不要勉強非要讓學生說出這種演算法,這樣學生會挖空心思地說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樣化的演算法。這 時,教師可以根據情況,你認為需要,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紹這種演算法,供學生選擇。如果認為沒有不要,不介紹也可以,不見得書上列舉的演算法,都要展示給學生。有時,學生可能出現書中沒有的演算法,仍以這道題為例,學生說:「15-1
⑶ 怎麼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
1、採用畫圖的方法學習:可以事先畫一些小動物,亦或是孩子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水果之類。有助於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准備一些顏色艷麗的圖片:事先准備一些漂亮的,孩子感興趣的圖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電器等圖片,陪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採用畫樹棍的方法進行學習:事先拿筆在紙上畫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樹棍形狀,使之看起來清晰明了。這樣孩子也比較容易聽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進行學習: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數學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進行數數。比如:需要計算9+8是多少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在心裡記住9,然後伸出雙手,數夠8個手指頭,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5、練習採用進位的方法:讓孩子做算式的時候。學習和掌握使用10進1的方法進行學習。換句話來說就是湊10的方法。
⑷ 小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的技巧
學習10和20以內的加減法竅門
學習10以內數加減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 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 之後得出結果4+2=6
2、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 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 之後得出結果6-3=3
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幼兒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20以內加減法竅門
20以內不進位加減法
1、11-20的數可以和孩子玩猜數游戲。用3種方式描述數:
1)個位是2,十位是1 。
2)1個十,5個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這些方式描述數,讓孩子猜,或者反過來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練。
2、用計數器撥數。家長說數,孩子撥數。邊撥邊說數的組成。如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一般的孩子在學前班時就學會了10以內加減法,進入小學後,2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稍加練習也能熟練掌握。但是,孩子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不是那麼輕鬆了,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大大下滑,計算的准確率也降低了,兩極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學生由於計算速度跟不上,開始拖拉作業,成為數學學習困難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的困難呢?我認為,這和我們運用的計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演算法有關。演算法不外乎數數法和數字推理法,數數法就是通過數數來計算,包括藉助實物數數和單純數數兩種。數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湊十法、拆分法等的運用數字進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數字推理法對學生的思維要求高,需要的思維步驟也多,並不利於學生熟練掌握最終到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以運用最為廣泛的湊十法為例,求9加6等於幾,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就需要這幾個思考過程:
一、判定該題是不是進位加法;
二、如果是進位加法,怎樣才能湊成10。這樣確定方法後才能進行下面的運算:
9+6=9+(1+5)=(9+1)+5=10+5=15
從上面的運算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過程,而且屬於不能直接運用題中數據,需要拆分才能進行簡便運算的一類。所以,看似簡單的湊十法,其思維是不簡單的,包含著一系列邏輯推理過程,它的認知基礎與一年級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計算的困難。那麼,怎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呢?我是這樣做的: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呢?其實只要將其轉化為學生已經掌握的10以內減法就行了,歸納下來口訣是:「加九減一,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怎樣用口訣,以「加九減一」為例,「加九減一」是指一個數與9相加,將這個數減去1作為它們和的個位。
例如:8+9=( )就拿 8減去1結果7,用7來作和的個位,即8+9=17, 5+9=( )就拿5減去1等於4,用4來作和的個位,即5+9=14。
「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退位減法與20以內進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內退位減法轉化為10以內加法。口訣是:「減九加一,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如何用口訣,以「減九加一」為例,「減九加一」是指一個數減去9,將這個數的個位加上1所得的結果就是它們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個位7加上1結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個位3加上1結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個是個位,哪個是十位,先看個位數能不能減,7-2如果夠減,就用十以為的減法,7記在心裡,然後倒數6,5,得5,然後十位的1不變,就得了15.
「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與「減九加一」的方法一樣。
一年級學生還不能正確的進行抽象思維,採用以上方法,能使習慣依賴擺實物來計算的學生脫離實物也能快速准確的算出結果,避免了死記硬背,盲目多練,提高了運算速度,降低了出錯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⑸ 用什麼方法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
家長教孩子分四步,輕松學會
其實,孩子對某件事興致越高,才會越願意去學習,而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找對教育方法,你的孩子也是算數小達人。
1、由簡單到困難
學習加減法應該從簡單到困難一步一步來,比如11就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12就是由1個十和一個2組成……20是由2個十組成。
根據這些就寫出算式
10+1=11
10+2=12 ……
10+10=20
減法:
11-1=10
11-10=1
12-2=10
12=10=2……
這樣的算式寫的多了,孩子直接印在腦子里,張口就會說出來了。
2、用畫畫的方法學習
可以將加減法轉變成為畫畫的方法,如果寶寶對畫畫感興趣,可以讓孩子通過畫畫,來學習加減法,這樣直觀的看出加減法到底應該如何計算。比如:畫兩只小鴨子,然後畫十個鴨蛋,如果鴨蛋被大灰狼偷走了4個,還有幾個呢?
當然,也可以參照上圖,用游戲的方式帶娃學習數學,其實,學數學主要是鍛煉數學思維,學會算數是其次的。
3、大數記心裡,小數來加減
加法:讓寶寶記住一句話那就是: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加。所比如說10加2等於多少?首先就應該把10記在心裏面,然後再往上數兩個數十一十二,得出的結果就是12。
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比如8-3等於多少,讓寶寶把3記在心裏面,然後再往下數三個數,7、6、5,然後得出來的結果就是5。
除了這些練習方法之外,家長還一定要每天讓寶寶練習幾道加減法的算數題,注意不能夠讓小孩子老是用手指,要讓寶寶養成心算和口算的習慣。
4、趁熱打鐵,別吝嗇誇獎
當寶寶開始學會了加減法的一些竅門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不管了,一定要趁熱打鐵,經常提問。只要有空閑時間就要向孩子提問,並且提問的加減法由簡到難,語速也要給孩子一點緊迫感,這樣不但鍛煉孩子的加減法,還可以鍛煉他的思維效率。
如果他們能夠快速准確的將答案說出來,爸爸媽媽記得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多表揚一下自己的娃,例如:算的真棒!恭喜你,回答正確,100分。這些話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並且能夠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⑹ 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給孩子
(1) 點數。注意要點: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家長快速判斷,以便用哪種輔助的方法。在教點數的同時,可以用十個指頭表示「幾」的方法,所以到後來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輔助他,教具最初選擇同樣的物品,注意經常更換,我們那時筆帽、瓜子、栗子、積木、塑料片、花生仁,總在換,後來發現他對我們寫字畫畫有興趣,在做這些同時,又加進了畫的東西,如畫o、r、□,然後在旁邊寫上數字,數字一定在數完後再寫,因為這個數字是輔助他理解的。點數從3以內開始,突破以後泛化到5以內,到6以上時,因傑傑在說話節奏上出現問題,最初我並未意識到是節奏問題,只是覺得6到10之間的點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表現很不穩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饋才發現是說話沒有節奏,導致手、口、眼不一致,結果不穩定,但我那時知道他有數的概念。點數突破又保持很穩定大約用了一個月時間,對於我們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奇跡。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最初這個方法我是看王老師這樣做的,但是對於太多就不適用了,她用二個小盤一個盤里放「1個」,一個盤里放「3個」,告訴他這是1個,這是3個,我們是採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讓他手動,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內的目測,最多到20以內,其實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讓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漸地他可以不出聲只用眼睛和心數,最後說出得數,目的就完全達到了。我感覺內化的過程也是孩子長時間注意力培養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坐不住,不要說學點數,可能連最基本的東西也學不了。內化的東西在後來做加減法時,還會大有用處。 (2)唱數、識別數字。其實正常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是先唱數再點數,而我在教孩子時幾乎是同步進行,因為唱數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他們的特點就是機械記憶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數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認為他行,這並不代表他識數,只有點數通過了,才能說他有數的概念、識數。唱數往往容易教,對於孩子來說,這同會背誦一首稍長的有重復內容的詩歌無異,如果天天教,也不會用多長時間。可是點數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可能用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幾年的時間,所以,勸大家在點數上一定多花費精力,多動動腦筋。點數通過了,對交往也有好處。這里還是回到唱數上來,你很容易教會了唱數,可以提高一下目標,讓他按要求唱數,如「你給我數到70」「從30數到45」等,這也可以使孩子理解指令,唱數會了,可以倒數數,再會了,再提高目標,按要求倒數,唱數要注意「9」、「19」「29」等,因為這是到下一個「十」的轉折點,倒數數注意是「100」「90」「80」「70」等,這到下一個「十」的起點。識別數字的方法可以給他寫出來貼在牆上,按你的計劃走,不要貪多,可先認1-10,再認到20、30,前面認識了,後面的就很容易,往往孩子都會泛化,不會泛化的往往在少數。我在這個環節給傑傑提高了目標,又教會了他認識「百十個」,即會讀幾百幾十幾。事實證明,唱數、認識數字、點數掌握以後,他也有發揮的空間,比如他給一本很厚的書編頁碼,他就一邊寫一邊讀頁碼,也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驚喜。 (3)數與物品的對應。就是放幾個物品讓他知道有幾個,我認為這仍是點數的范圍,是在點數的基礎上目標提高了,點數往往是從孩子的左邊可以一個一個拿著往右數,數完後知道是幾個就行了,數與物品的對應要求相對高些,一般是書面化,什麼是書面化?就是不用一個一個拿著數,而是你畫上幾種物品,要求他在旁邊或上邊、下邊寫出對應的數,也可以擺放幾個物品,讓他把對應的數字放在相應的物品下面,我是在教會傑傑點數和點數內化,識別數字後做這項的,確切地說是提高目標的,因為在教點數時就同步教了很多東西,其中也包括數與物品的對應。提高目標的方法,是擺放二堆物品,如一堆是「3」個,一堆是「5」個,你給他二個「3」和「5」的卡片,讓他在自己數完後放對位置,判斷他是否會了,數與物品的對應或稱物品與數的對應是為下一步教加減法做准備工作。 (4)按數取物,就是你說出或寫出一個數,讓他拿出同樣多的物品,這又是數與物品對應的基礎上的更高目標,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比如不拿物品,讓他做動作,「拍5下手」、「捶10下桌子」、「踢2下腿」、「拍我的手5下」。按數取物我定的目標很高,最多到了幾十,因為這取決於傑傑長時間注意力較好,如果他才5個就不拿了想去干別的,根本不可能給你拿出25個,由於他的聽覺較差,非常差,所以教按數取物時總要用數字或口頭多次提示的方法,當然這都不算什麼了,現在想點數我們花費的功夫太深了,點數會了,內化,數與物品,按數取物包括後來的相鄰數都太容易了,根本沒費什麼勁就都會了。 (5)相鄰數。孩子會唱數是教會相鄰數的基礎,正常孩子你告訴他「5」的弟弟、哥哥是什麼,他就明白是4、6,我們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弟弟、哥哥的含義。我們教相鄰數,先是用1-10的數字讓他按指令擺,從小到大,會了,提高目標,從3到7擺,也從小到大,都會了,抽出一張比如說「5」吧,讓他知道要把這個「5」擺放到4和6中間,再升高目標,用4、5、6做,可以任意拿其中一張數字到拿二張數字,然後可以用「4、5」,「6、7」,從拿二張到三張數字,1-10從大到小擺,同前面一樣,如果都沒問題了,就可以提高到100以內,這時我們才體會到孩子會唱數、倒數,以及識別數字在這里的用途了。我們把傑傑的目標都提高到幾百,如- - 569 - -這樣,其實不在於他會到幾百,而是他真正理解了,一旦理解了,你出10以內的和1000以內沒有區別,只是那時我自己的虛榮心做怪罷了。 (6)加減法。先教的他加法,10以內的加法,我們從教他唱數時起的原則和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理解,所以教加減法也是按這個原則去做的,現在看來是的,首先我們放3個物品和2個物品,先讓他數3個物品,數完將3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十」我們先拿在手裡,再讓他數2個物品,數完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然後我們把「十」放在數字的即3和2的中間,告訴他3個加2個一共是「5」個,我們把這二堆物品從左至右數,之前應先讓孩子會讀「十」「=」,從我們給擺放物品到用紙畫物品是一個提高,然後至「3+2=?」,要求他先拿出3個物品,再拿出2個物品,再把二堆一數他就知道是5個了,多次後他就理解了「+」和「=」的意思了,目標再次提高,「3+2=?」要讓直接拿出2個,然後接著3往後數,數完他即知道是5。減法只是相反,「5-2=?」,主要讓他明白從5個里拿走2個,還剩下3個,「5-2=3」。10以內會了,20以內。現在說,傑傑並不完全會加減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同等小學的加減法要求孩子會用碰「10」的方法,這個我們還沒有教,如果你給他出95+9,他就用點點的方法數,也就是說還不會進位、借位,還需要工具,點點也是工具,那要出15+12他就點12個點,所以下一步我們也還要教他碰「10」的方法。在加減法這一節里,我們看到以前所學的每一個內容都在這里綜合運用上了。如果是正常孩子,他會很快分辨出5+2的得數是7,他肯定會把相鄰數的知識用上,而我們的孩子則不會這樣運用。 (7)數的組成和分解。正常情況下,應先教數的組成、分解,再教加減法,這也是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我們是在教會加減法後才教分解、組成的,由於是顛倒了,所以感覺很容易。還是舉例5,先拿出5個物品,你告訴他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組成也是這樣。 (8)比較數的大小,是我們近期才解決的問題,以前只是在加減法之前教過他多、少的比較,未教大、小,學前班的內容就有了大、小比較的內容,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你隨便出2個數,他能很快知道哪個大,哪個小,但是用「>」「<」他就聯系不到一起,總是出錯,我們就讓他寫出漢字大、小寫在數字的下面,結果仍然不奏效,直到我們只要求他把前1個數是大還是小寫出來,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相鄰數的內容在這里又用上了。比如1和3比較,他知道3大1小,我們就不讓他在3下面寫上大,只在1的下面寫上小,前面是小就寫<,如果前面數大就寫>,從這可以看出這種孩子的不靈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來用>或<,在教這個時,我們輔助方法是將1-10排列,他一旦錯了,一看1-10數字,他就知道哪個在前就是小,哪個在後就是大。
⑺ 20以內減法用什麼方法教孩子
20以內加減法是一年級上冊數學要學習的內容,我認為不能單純的手指頭或者數小棒。
1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用實物演示給他看,然後讓孩子自己分,可以有幾種分法寫在本子上,然後把分成以及對應的加減法算式全列出來,讓他理解性記憶
。先不要求快,第一天學習2的分成,那麼告訴他,我有兩個蘋果怎麼分。是不是可以分成1和1,那麼我們是不是知道了,1加1等於2,2個拿走1個就是減去1個,是不是2減1等於1。
最後,希望我的方法對你有幫助,都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方法,不喜勿噴!看起來復雜,熟練以後非常簡單,我朋友家孩子也是用我的方法來的,她也覺得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