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教師指導法

研究方法教師指導法

發布時間:2023-04-07 21:41:17

A. 學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

導讀:學校作為與人的關鍵場所,不管是什麼都離不開教育,那麼你們知道學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有哪一些嗎?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學校教育科研方法的分類

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為達到研究目的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的總和。

教育科研方法大致可分定量(量)研究和定性(質)研究兩類:

1.定量(量)研究方法

測量、評價、統計等類型。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抽樣調查、教育統計和教育實驗等定量研究方法,均可以運用於課題研究中。

2.定性(質)的研究方法

敘事研究、教育日誌(BLOG)、教育案例、課堂觀察、行動研究等類型。

上述分類是相對的,例如,課堂觀察法既需要採用定性觀察,也需要採用定量觀察,往往兩者兼有。

二、教育敘事研究法介紹:

一教育敘事研究的定義

所謂教育敘事法就是教師對日常有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的敘述,並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隱含在這些事件與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研究方法。

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教育敘事研究,通過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來闡釋和指導其教育行為,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故事的撰寫,通過這樣的積累,可以促使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理念趨於完善,並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其他教育科研方法所難以實現的。而敘事研究教師所撰寫的教育故事則為其他教師提供了富有理論指導又易於實踐操作的範例,為教師之間進行知識經驗的交流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台。通過敘事研究幫助教師養成記錄教育故事的習慣,實現對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構。

二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1「用事實來說話」

教育敘事就是通過敘述事件來說明某些道理,表達作者的某種觀點。教育敘事不是為敘事而敘事,不是僅僅向人們敘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而是從一定的目的出發來展開敘事或是為了揭示某種現象,或是為了表達一個觀點,或是為了提出某個問題,作者在講述故事或敘述事件的字里行間,往往會透射出作者自己的某種觀念、態度或價值觀。

2.注重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

教育敘事是把教育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作為敘述對象。作為對一件事情的記敘,很重要的就是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在敘事中,不僅要敘述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經過,還要描述事情的結果。所以,情節是教育敘事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要素。

3.教育敘事需要有細節性的描述

教育敘事需要真實具體地再現教育事件表現教育生活的真實面貌,所以,教育敘事不僅要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還要敘述教育事件的各種細節。過程的敘述是為了講清事件的前因後果,而細節的敘述是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形象性。所以教育敘事不僅要表現生動的場景,主要人物的表情、姿態、語言、動作等,還要描述他們的內心世界。敘事中的這些細節能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可以從故事情節中看到生動的畫面,從而留下清晰的印象。

4.教育敘事運用的是歸納的方法

歸納是一種從具體的事例中概括出一般意義的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方法。前面說過,教育敘事不是單純地講述一個故事,而是通過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表達某種觀念。但是這種道理和觀念不是硬套上去的,而是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是從故事的內容中提煉出來的。這種由具體到概括,由說故事到說道理的過程,就是一種歸納的方法。這也是教育敘事的一大特點。

因此,進行教育敘事,首先要有真實的事件,要有事實性的材料,然後才能再對事實進行提煉和概括。教育敘事的這種特點,要求我們在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時就要從教育的實際出發,從具體的事實出發,從自己所積累的大量實踐經驗中,從自己所觀察到的大量教育事實中,來進行分析反思,探索教育教學的本質及其內在的規律,這是教育敘事所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三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觀察

教育敘事所關注的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各類事件,要對這些事件發生的情況獲得具體的了解,就離不開觀察。

觀察的內容要重點觀察事件的發展過程,觀察人物的語言、行為和表情,觀察特定的場景和氛圍等。

觀察的方法有整體性觀察、細節性觀察、連續性觀察和散點式觀察。

觀察中應注意四個問題:要有觀察意識;要關注細節;要有針對性的.觀察;要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

2.訪談

訪談是敘事者為了進一步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而與事件相關的人進行談話的一種活動,是敘事者收集敘事素材的一種方式。

訪談的目的是為了對事件作深入了解,以掌握更多有關事件發生、發展的信息資料。

訪談的過程包括設定訪談的問題、擬定訪談的提綱、選定訪談的場所、實施訪談和記錄談話內容。

訪談的方法主要是提問。提問的方式主要有針對性提問、啟發性提問、連續性提問等。

訪談時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要找准談話的切入點;二是要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三是要相互溝通與交流。

3.記錄

記錄就是把在觀察、訪談中所獲得的信息用文字記載下來。記錄是收集和保存資料的一種基本手段。

記錄的內容包括:對話記錄、場景記錄、活動內容的記錄、事件發生過程的記錄、人物的心理活動記錄、有關背景資料的記錄等。

記錄的要求:做到客觀、具體和完整。

4.收集、整理資料

資料的收集就是把那些分散、凌亂的、各種形式的資料有目的地加以集中,並按照一定的程式有序地進行整理和存放。對敘事者來說,應擴大資料收集的視野,資料收集越豐富越好。

資料的分類要根據資料的性質、內容或特徵進行分類,以便在敘事時應用。

資料的篩選主要是根據敘事的需要來選擇資料,要注意根據敘事的主題來篩選出真實的資料。

5.歸納分析

歸納分析是從具體到一般、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對資料的歸納分析主要包括對各種素材整體的分析,從而提煉出主題;分析每個故事的主題,然後將這些具有不同主題的材料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事件。

6.教育案例的撰寫

在教育敘事過程中,經過觀察、訪談、記錄等手段收集了各種敘事素材,並對各種素材進行整理和加工之後,接下來就是撰寫敘事報告。這種敘事報告也稱為教育案例。我們把教育敘事看作是教育研究的一種方式,教育案例則是教育敘事的一種成果形式,也可以說教育敘事的結果就是形成一定形式的教育案例。

通過敘事而形成的教育案例,明顯地體現出敘事的特點,它是以敘述事件為主,有故事情節,語言生動活潑。好的教育案例,讀起來生動有趣,能引人入勝;同時,案例所記載的是有一定典型意義的事件,通過對某一教育事件的描述,來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或揭示某些問題,能夠給讀者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啟示和感受。

另外,案例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它可以根據事件的內容和材料的特點,安排相應的結構形式,如可以記載事件的整個發生過程,也可以記載事件的某個片段等。

案例的形式:從敘事內容的角度,我們把案例分為記「事」、記「課」和記「活動」三類形式。

案例的結構:主要由案例背景、案例過程和反思三部分構成。

教育案例撰寫的過程:一般經過「擬定題目」、「明確主題」「選擇材料」、「確定案例的形式和結構」、「撰寫初稿」、「修改定稿」等環節。

四敘事研究法的操作要點

1.選擇自己最心動的故事

2.有重點地記錄故事的經過

3.簡要寫出自己的所得和所思

B. 課題研究指導: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研究步驟如下:
1、研究背景,在什麼情況、什麼原因、為啥要研究此課題。
2、研究目標,所研究的目標必須描述清楚精確,把握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3、研究內容,課題的核心部分,把研究攜備做的內容具體化,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
4、研究現狀。
5、研究方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
6、研究假設。對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結果所做的猜策,即滾滾對課題的涉及的兩個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設想。
7、研究步驟。基本上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辯衡論證和結題驗收三個階段。
8、研究成果。

C.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

1、調查研究法

研究者通過親自接觸和廣泛了解教育現狀,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某些規律或傾向性問題的研究方法。

2、觀察研究法

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一起對處於自然狀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特點是有助於研究課題的選擇和形成,檢驗原有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3、實驗研究法

通過人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特點在於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對引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檢驗、變通、改造與發展,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實踐尋求操作程序。

4、人種學研究法

又叫實地研究或定性研究。它是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提供完整、科學的描述。它強調被研究者的經歷,強調實地研究以及情境性,強調以整體的全局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論簡介:

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論

D.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4)研究方法教師指導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E. 第三節 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的含義與特點

1.觀察法的含義

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記錄、分析的一種方法。觀察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來認識教學現象。通過觀察來積累關於所研究的教學現象的具體資料是教學研究中普遍應用的方法,它可以為教學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觀察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也可觀察教學的某些部分,此外根據研究對象的復雜程度,還可以通過多次觀察去完成。

2.觀察法的特點

觀察法的主要特點∶(1)適用范圍較廣,研究課題較小;(2)直接、客觀,有表面性;(3)有目的,有計劃,不能控制條件。

3.觀察的作用

觀察在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過程中的作用歸納起來,表現在以下方面∶(1)觀察是假設、觀點和理論產生的手段。(2)觀察是解決特殊問題的手段。(3)觀察是提供真實具體信息的重要途徑。(4)觀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學生的行為和個體差異。(5)觀察是基礎教育較為有效的評估方法。

(二)觀察的類型

教學觀察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觀察的情境條件可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根據觀察的方式可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這里主要介紹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觀察一般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兩種。參與性觀察是觀察者參加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最容易得到真實的、有價值的材料。非參與性觀察是觀察者不參加觀察對象的活動,以某種方式把自己或自己的觀察目的隱蔽起來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成功的關鍵是不讓觀察對象發現有人在對他們進行觀察。

(三)運用觀察法的要求

科學地觀察要求研究者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一定的知識准備

2.目的明確

3.嚴密的組織計劃

4.保持觀察情境的自然性

5.克服觀察中的主觀傾向

6.正確記錄,科學解釋

(一)調查法的含義與特點

1.調查法的含義

調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學問題,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材料,從而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的研究方法。

2.調查法的特點

調查法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以下特點∶

(1)調查對象的廣泛性。

(2)調查手段的多樣性。

(3)調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4)調查結果的延時性。

(二)調查法的類型

根據調查研究的對象和目的不同可分為四類∶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發展調查、預測調查。

1.現狀調查

也稱常模調查,主要用以調查、研究某一類教學現象目前的基本情況或特徵。這類調查目前在整個教學調查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如小學生錯別字的調查;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調查;中小學生數學能力發展情況調查等。

2.相關調查

這是指調查分析研究兩種以上教學現象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目的是尋找相關因素以便探討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關系的調查,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態度的調查等。

3.發展調查

發展調查是對某一調查對象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的特徵變化進行的調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前後的變化和差異情況。如了解兒童的學習行為的年齡特徵,就可以利用發展調查,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學習行為的變化情況。

4.預測調查

預測調查是指調查未來某一時期的教育發展趨勢和動向,目的是為研究對象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狀況進行預測。如對我國辦學體制的發展前景調查,就可以通過對當前社會力量辦學等有著問題的調查,結合經濟情況,做出預測調查。

(三)調查法的一般步驟

1.確定調查課題

調查課題一般是根據教學研究或教學實踐的需要提出來的。課題提出來後,要對調查課題作準確的界定,明確課題的性質、目的和任務。同時還應對調查課題的核心概念做出准確的界定,對課題中的有著變數要下操作性的定義,准確操作指標。

2.選擇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選擇主要受制於調查的性質、目的和任務,同時還受調查類型的制約。

3.確定調查方法和手段,編制和選用調查工具

教學調查包括多種調查方法和手段,在確定調查方法和手段時,要根據課題的不同情況,針對各種方法和手段的長處和不足,恰當地選用。

4.制定調查計劃

制定凋查計劃是整個凋查工作的重要環節,一般而言,用於制定調查計劃的時間要佔整個調查研究的1/3。調查計劃一般包括∶調查課題和目的;調查對象和范圍;調查手段和方法;調查步驟和時間安排;調查經費預算;調查人員(包括課題負責人、調查員、協作者或協作單位)的組織。

5.調查的實施

調查的實施是整個調查研究的中心工作,它是調查者根據計劃運用各種調查方式,藉助各種調查工具收集資料的過程。這是調查的主體工作。研究者應盡量使收集的材料真實可靠、完整和系統化。調查者在收集材料時不能帶有主觀性和傾向性,切忌用自己的觀點去尋找材料。同時要注意將事實和意見區分開來。事實是客觀的,而意見則往往有主觀色彩。對事實要進行核對,去偽存真。

6.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言。主要概括敘述調查課題的背景、本次調查的目的和任務、調查的對象和范圍、調查採用的手段等內容。第二部分是正文。這是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調查者根據調查的事實,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分析、解釋,並表明自己的觀點或見解。第三部分是結論。即根據第二部分的分析得到的結果以及有關的建議均是第三部分的內容。除此之外,要把有關參考資料附在報告的尾端。

(四)教育觀察的基本途徑有:

1、上課

親自為學生上課,是觀察學生最普遍、最經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觀察途徑。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觀察,獲取信息之准確、豐富是其他途徑不能比的。很多教師已深有體會和備受其益。

2、聽課

聽課的目的是觀察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情況與學生學的情況,可以直接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技能;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特徵。此外通過聽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見解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這是教學研究人員或管理人員研究課堂教學改革、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經常採用的途徑。

3、參加有關活動(參與觀察)

如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身臨其境」,考察師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校風、學風的情況。在參與觀察中,不能讓觀察對象知道和察覺觀察意圖,這樣才能觀察到想要知道的本來面目。

4、實地參觀考察

觀察學校的自然環境、校舍建設、設備儀器和清潔、衛生、紀律制度、校風教風等,並觀察學校教學、生活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運轉情況,這是參觀學習的外地人員或上級領導者經常採用的途徑。

列席學校各種會議或召開座談會,傾聽學校領導、中層幹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組長和學生的發言,觀察會場氣氛和大家的情緒;查看反映學校以前運轉情況的各種資料,如計劃、教案、作業、檔案等,可以了解該校辦學思路、辦學水平、教改情況和團結情況等,這是教育督導人員經常採用的途徑。

5、訪談

與觀察對象訪談,可以直接觀察和了解對象的個性心理特徵、思想傾向、儀表神態以及身體狀況等。訪談包括個別訪談和小組訪談。訪談時研究者要善於察言觀色。

(1)訪談法的含義∶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調查對象面對面、有目的地談話來收集資料的方法。

(2)訪談法的特點∶訪談的優點∶一是靈活性。它可以向不同類型的人提問不同的問題,以了解不同類型人的材料。當調查對象不理解問題時,可以重復或進行恰如其分的解釋。談話中發現新的問題疑點,可以深人了解,持續追問。二是范圍廣。既有調查對象的廣泛性,同時又有涉及交談方面的廣泛性和深人性。三是真實有效。訪談時,調查者還可觀察調查對象的表情與行為,以判斷回答的可靠程度。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費時費力,另外調查結果還受調查者的能力、水平態度等思想束縛的影響。

(3)運用訪談法的注意事項∶在進行調查,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事前准備好訪談計劃、訪談提綱;二是要盡量取得調查對象的合作;三是要作好詳細記錄。

6.調查表法

(1)調查表法的含義∶調查表法又叫報表法。它是調查者按照一定的組織關系,把設計好的調查統計表格請被調查的單位或個人填寫,以便了解某一地區或單位的工作現狀及發展情況的法。

(2)調查表法的特點∶它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機構向下級進行調查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格式規范、有比較統一的標准,可廣泛的收集資料等優點。但是所獲得的資料只能限於一般隋況,很難深人事物的本質。

(3)編制調查表的基本要求∶一個好的調查表應符合三個要求∶一是適用;二是規范;三是美觀。

7教育觀察法的優點是:(1)最大優點是可以在自然狀態下獲取教育事實資料;(2)不幹擾觀察對象的自然表現,可以獲得客觀、真實的資料,適用范圍廣;(3)花費少。

8教育觀察法局限性1、取樣小。由於受感官和儀器的局限,觀察的范圍不大,觀察樣本小,使教育觀察法一般限於小樣本的研究,在研究對象數量多且分散的情況下難以應用。

(一)實驗法的含義和特點

1.實驗法的含義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教學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學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學實驗是教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目前,國內外的教學研究都很重視實驗,並已取得了多方面的實驗成果。

2.實驗法的特點

(1)教學實驗是有意識、人為地控制與實驗無關的變數,但在實驗中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實驗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實驗結果會影響他們的發展。因此,必須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對實驗產生的不良後果,應有彌補的有效措施。

(3)教學實驗會產生所謂的「實驗者效應」,即實驗者的期望會影響實驗的結果。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實驗者的期望,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實驗班發生了偏向,影響了實驗的結果。

(二)實驗法的類型

從不同的方面或按照不同的標准,可把教學實驗分成不同的類型。從性質和目的上劃分,可分為確認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和推擴、驗證性實驗三種;從手段上劃分,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兩種;從組織形式上劃分,可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三種。

1.確認性實驗

實驗的目的在於收集事實材料,確認所研究的對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說內容的基本特徵。特點是∶研究問題來自實際,在現場情境中進行,研究方法帶有很大的試探性,操作程序是開放的不太規范的,內外效度均不高。

2.探索性實驗

包括有預測作用的超前實驗,是以探索某種教育現象以及受教育者個性發展的規律為目標,通過探索研究對象的因果關系及問題解決嘗試建構某種理論體系,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特點是∶有科學的理論假設,嚴格合理的條件控制,比較規范的實驗程序以及對資料數據的統計處理,尋求盡可能大的內在效度,並以科學理論解釋實驗結果。探索性實驗一般研究教學理論體系中的根本性問題,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學改革。

3.推擴、驗證性實驗

是以驗證已取得的實驗成果為目標,是對已取得的認識成果用再實踐的經驗來檢驗、修訂和完善。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重復性,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不僅對實驗條件有明確分析,而且實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關注實驗結果應用的普遍性,追求較高的外在效度。

4.實驗室實驗

這是在特設的心理與教育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室內採取各種實驗儀器和現代化技術,在人為的情況下,嚴格控制外界條件而進行實驗研究。由於實驗室內條件完善,便於控制,得到的結果較為准確。

5.自然實驗

這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按照實驗研究的目的,適當地控制某些條件,有計劃地變更某些條件,以便觀察或測試研究對象發生的變化的實驗方法。自然實驗法是在教學實際情況下進行的,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教與學中的各種問題。教學實驗一般採用自然實驗法。由於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學實驗的條件控制較難,給分析研究帶來一定困難。進行教學實驗必須認真考慮以下因素∶班級的基礎、學生年齡、知識基礎、業余愛好、智力水平、生活經驗等;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事業心、責任感;學生的家庭條件(家長的知識修養、職業愛好、學習條件、對子女的教育);教材的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和練習時間的長短;學校設備、環境等。

6.單組實驗

這是指向一組研究對象施加某一個或數個實驗因子,然後測量其所產生的一種或數種變化,藉以確定因子的效果如何。這種單組實驗法比較簡單易行,條件也比較容易控制。但是上面介紹的單組實驗法,其實驗效果只能證明試驗的新教材和新教法是否可行,卻無法進行比較,如要想證明新教材是否優於普通教材,就需要採用等組實驗法。

7.等組實驗

這是指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分別施行於兩個或幾個教學條件基本相等的組,然後比較其所產生的變化,得到比較科學的結論。

採用等組實驗法最關鍵的問題是,除了實驗因子(如教材)不同外,其它教學條件(如師資水平、班級基礎、教學時間等)要求基本相等。在等組的條件下,採用比較的實驗方法,能較科學地確定一種新教材或新教法的優劣。但要選擇教學條件完全相等的幾個組是不容易的,而且要保證實驗過程中除實驗因子外,其它因素的影響也相等是很困難的。這點必須特別注意。

8.循環實驗

它是把不同的實驗因子,按一定的排列順序。輪換地施行於不同的班組,然後根據每個實驗因子所發生變化的總和來決定實驗的效果。循環實驗法與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相比較有兩大優點∶其一是在循環實驗法中,兩種教學方案(兩個實驗因子)都被每個教師實施過,都在每一班學生中實驗過,所以,即使教師教學水平有高低,學生班級基礎有好差,由於循環實驗的結果,把這些差異的情況所產生的影響平均分配給各個實驗因子,對於實驗因子都無所偏向其二是在循環實驗法中,由於各個實驗因子的實驗次數增多,因而可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但增加了實驗的復雜性。

4.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

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的目的,擬定測驗題目,准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准,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

5.實驗的實施

在實驗過程中,要控制無關變數。要作精確、詳細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進行重復實驗。

6.對實驗結果進行測定和統計

研究者要編好測試題,測試時的指示語要統一,不要給學生任何暗示。統計時要實事求是,尊重實驗的客觀結果。

7.驗證假說,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對實驗的假說進行驗證,對實驗的探索結果、實驗中提出的問題、今後還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等做出分析,並提出建議。

8.撰寫實驗報告

這是對教學實驗工作的總結。實驗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教學實驗的課題、目的、意義;教學實驗方法;教學實驗的結果;討論;結論,最後還可以列出參考資料。

(四)運用實驗法的要求

運用實驗法進行教學研究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實驗要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這是進行教學實驗的關鍵。

2.認真搞好實驗設計,這是實驗研究成功的基礎。

3.進行必要的預備實驗,為了保證教學實驗的效度和信度,在正式實驗前可選擇少量被試進行預備實驗,為正式實驗提供必要的資料。

4.做好實驗的抽樣、分組、調控、統計等工作,重視檢查實驗結果。

5.實驗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時,為能在教學中得以廣泛推廣,還需進行驗證性實驗或縱深研究。

(一)個案分析法的含義和特點

1.個案分析法的含義

個案分析法就是通常所說的「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對單一人或事進行個別深入研究的方法。它通常是以一個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了解此人某事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和特點。個案分析法往往需要藉助其它方法。如個案分析必須進行詳細調查,佔有大量材料。要通過談話、觀察等方法,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對學生的個案研究還要經常使用各種測驗量表。

2.個案分析的特點

(1)研究對象容易確定,簡便易行;

(2)個案分析容易得到個案對象和有關人員的支持;

(3)研究的時空范圍較大,研究的持續過程較長。

(二)個案分析的一般步驟

1.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

2.進行個案現狀的觀察、調查,收集資料並進行分析;

3.理出個案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初步的判斷及因果分析;

4.根據判斷結果,提出個案發展的意見;

5.總結、撰寫個案分析報告。

(三)運用個案分析法的要求

1.選擇對象要恰當,要有代表性、典型性;

2.要在詳細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3.要善於抓住必然性、本質性的材料,運用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

4.要考慮相關因素,綜合地加以分析;

5.要善於通過特殊事物和現象,從中探索規律性的東西個案法在於通過特殊事物、現象探索共性、一般性,不能停留在具體材料、具體經驗的描述上,只有從中探索出規律性的東西,才具有科學研究的意義。

6.個案發展的教學意見,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行動研究法的含義和特點

1.行動研究法的含義

行動研究法是指實際工作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及本單位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期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1)教師和研究人員結合,是一團體互動的過程,形成優勢互補;

(2)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3)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4)在計劃和實行的循環中不斷前進;

(5)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即時性。

(二)行動研究法的一般步驟

1.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行動研究的第一步,教學中可能存在著許多問題,到底確定哪一個,一般來說,所確定的問題應是教學實踐中迫切解決的,有一定理論和實用價值的,研究者能夠解決的。

2.收集資料

發現和確定了研究問題,就要廣泛收集與研究課題有關的資料。首先要通過查閱文獻來了解此問題的過去和現狀;其次要通過觀察、訪談、問卷等方法對與問題有關的人員和部門進行調查,徵求他們對問題的意見;第三徵求專家的意見。然後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和分析,以准確地把握問題的症結所在。

(三)應用行動研究法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是運用行動研究法的前提條件。

2.認真制訂嚴密、科學的行動方案是行動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3.行動研究過程是一個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

4.研究結果不能輕易推廣。

(一)比較法的含義和作用

1.比較法的含義

比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學現象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進行比較研究,找出教學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本質,力求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的研究方法。運用比較法的條件∶一是必須存在兩種以上的事物;二是所要比較的事物必須有共同的基礎;三是所比較的事物必須有不同的特性。

2.比較法的作用

(1)比較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教育的普遍規律;

(2)能促使人們正確認識本專區、本單位的教學狀況;

(3)能幫助人們獲得新的發現,促進教學研究的發展;

(4)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比較法的類型

比較法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按屬性的數量,可分為單項比較和綜合比較;按時空的區別,可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按目標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按比較的性質,可分成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

(三)比較研究法的一般步驟

1.明確比較的問題

比較研究首先要明確比較什麼,這是比較的前提。這一環節包括以下細節∶(1)選定比較的主題。(2)確定比較的內容。也就是確定比較的項目。(3)確定比較的范圍。要明確是班內的比較,校內比較或是跨校學區甚至跨國比較。

2.制定比較的標准

沒有標准就無法進行比較。比較的標准可據實際情況制定,但要求明確化、具體化,即具有可操作性。

3.搜集資料並加以分類、解釋

要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的各種資料,並對資料進行鑒別,保證資料的權威性和客觀性。然後,對各種資料按比較的指標進行歸類,並列,最後,對這些歸類好的資料作出解釋,即賦予資料以現實意義,為下一步的比較分析奠定基礎。

4.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常採用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定性比較主要比較事物間的本質屬性,而定量比較事物的數量差異。

5.結論

做出比較的結論,就是對比較對象的材料、比較過程和比較結果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從而作出結論,論證說明預先確定的比較主題,揭示教學的規律。

(四)運用比較法的要求

1.資料的可靠性與解釋的客觀性

2.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比較

3.比較事物的本質

4.比較法要與其它研究方法相結合,以克服其不足

F. 如何指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

一、怎樣「選題」
研究的主題往往有四個來源: 研究的主題往往有四個來源: 一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一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問題,需要 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是,在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聽課時發現了有待 二是,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 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影響 研究者選擇主題,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 研究者選擇主題,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 四是,從帶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課題。 四是,從帶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教師大量的「隨意性問題解決」 教師大量的「隨意性問題解決」構成了教師的日常 教學生活。 教學生活。 教師的課題研究是否有效, 教師的課題研究是否有效,取決於它在多在程度上 可以轉化為教師「隨意性問題解決」的能力。 可以轉化為教師「隨意性問題解決」的能力。
選題中常見的問題
1、題目過大
(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 (2)《新課程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究》 新課程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究》 (3)《基礎教育改革進展與問題》 基礎教育改革進展與問題》 專家意見:建議更改為《我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與對策研究》
2、主題不明確
低碳教學理念」 (1)《「低碳教學理念」離農村教育有多遠 低碳教學理念 離農村教育有多遠——以×× 以 縣 為個案研究》 為個案研究》 專家意見:建議更改為《在農村學校教學中落 實「低碳教學理念」的研究》 (2)《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朗讀》 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朗讀》 專家意見:建議更改為《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 朗讀教學的研究》
(3)《農村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和實施的調查與 分析》 分析》 專家意見:建議更改為《農村小學教師實施新課改 能力的調查與分析》
(4)《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4)《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專家意見:研究主題存在問題,不予立項。 ,
二、怎樣寫「開題報告」 怎樣寫「開題報告」
在「開題報告」中研究者至少需要提供三個 開題報告」 方面的介紹: 方面的介紹: 一是,自己的「核心觀點」以及選題的由來; 一是,自己的「核心觀點」以及選題的由來; 二是,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二是,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一)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例:《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或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 核心觀點 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 聽(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要麼是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反對」 基本立場」 或「反對」的「基本立場」;要麼是研究者就某個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
(一) 「拆談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例:《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或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源中觀察) 核心觀點 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 聽(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要麼是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基本立場」 反對」 或「反對」的「基本立場」;要麼是研究者就某個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
(二)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介紹「研究進展」 實際上就是提交「文獻綜述」 介紹「研究進展」,實際上就是提交「文獻綜述」 。 找到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雹御山」 找到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不同意見」、 不同意見」 重要階段」及其演進的歷程。 「重要階段」及其演進的歷程。 重要文獻」 1、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或 「重要作 者」 。 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觀點」 重要進展」 2、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觀點」和「重要進展」。 3、確定本課題領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 確定本課題領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 4、提交「文獻綜述」也是尋求理論支撐的過程。 提交「文獻綜述」也是尋求理論支撐的過程。
(三)呈現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或稱為「研究計劃」)包括研究的主要 研究方案」 或稱為「研究計劃」 研究方案 內容及其基本結構、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內容及其基本結構、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本課 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時間安排、 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時間安排、本課題的主要參考文 獻等。 獻等。 1、提出本課題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結構」 提出本課題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結構」 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 論文標題、 摘要、 關鍵詞、 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 : 論文標題 、 摘要 、 關鍵詞 、 前言( 含課題的由來, 即問題的提出) 、 正文、結語、 前言 ( 含課題的由來, 即問題的提出) 正文、 結語、 參考文獻、後記。 參考文獻、後記。
2、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研究方法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 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 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工作,解決教育 實際問題。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 思(即總結評價)。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例1:《不同收入的家庭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
(主題) 主題)
(假設:收入較高的家庭往往給孩子提供了過於 優越的生活條件,從而影響了學生優良學習品質的 形成……);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研究方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
評:方法不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核心 方法不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例2:《關於開展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研究》 研究方法:(1)觀察法:對幼兒的語言、行 為、活動各方面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對觀 察到的情況及時總結、調整計劃,為後面的環保教 育做鋪墊。 (2)行動研究:(略)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雜多列舉, (2)雜多列舉,不分層次 調查研究》 例1:《高中住校生課余文化生活現狀調查研究》 : 高中住校生課余文化生活現狀調查研究 研究方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研究方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比較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例2:《音樂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音樂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理論學習法; 理論學習法; 准備 行動實踐法; 行動實踐法; 行動研究 經驗交流法; 經驗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的推廣
專家意見: 專家意見:(1)此項研究很有意義。(培養幼兒自主學習、探索
能力……,為了兒童的終身發展……,音樂是兒童的天性與本能,音樂 活動是幼兒自我表現的方式與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方法雜亂,缺乏科學性; (3)建議:①給予立項;②對研究方法進行指導。
例3:《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研究》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研究》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個案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個案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學習與模仿法;強化法;經驗總結法; 學習與模仿法;強化法;經驗總結法; 專家意見: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項。 專家意見: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項。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雜多列舉, (2)雜多列舉,不分層次 (3)將文獻研究法與歷史研究法混淆 文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看他人在某研究領域已經提出 了哪些觀點,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 了哪些觀點,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而歷史研究的主要目 的是描述歷史事實和提示歷史真相。 的是描述歷史事實和提示歷史真相。
3、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創新」之處 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創新」 研究的價值包括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研究的價值包括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實踐價值,主要是指這項研究對研究者本人的日常 實踐價值, 教學工作是否有幫助。 教學工作是否有幫助。 如果中小學教師把研究的主要目標放在解決自己的 實際問題上,那麼, 實際問題上,那麼,這項研究的創新之處就主要不在知 識的創新,而在於實踐的改善和改良。 識的創新,而在於實踐的改善和改良。盡管學術意義上 的創新主要是知識創新, 的創新主要是知識創新,但實踐的改善和改良本身也是 一種創新。 一種創新。
三、怎樣寫「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一般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 課題結題報告一般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 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課。 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課。 (一)結題報告的標題 關於「……」的結題報告 關於「 的結題報告 (二)結題報告的前言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 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 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
(三)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 1 ) 課題的一般情況, 闡述選題的背景; 指明課題 課題的一般情況 , 闡述選題的背景; 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 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並分析 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 課題的研究成果, 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強調本 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 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 果。 (3)課題的評價意見,①自我評價;②專家評價。 課題的評價意見, 自我評價; 專家評價。
(四)結題報告的結尾 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對 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 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 (五)結題報告的附件 1、課題組成員名單; 課題組成員名單; 2、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研究成果已 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 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 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 3、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碟、圖片、專著等等; 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碟、圖片、專著等等; 4、致謝等其他材料。 致謝等其他材料。
(六)結題報告中常見問題 (1)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 比如外出考察報告有的僅用幾十個字寫出到某某地方考 有的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察就完了 ;有的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2)研究目標不明確。 研究目標不明確。
[例] 摘錄:「當今社會提倡『和諧』二字,在語文教育教學中, 摘錄: 當今社會提倡『和諧』二字,在語文教育教學中, 我們要關注語文各種能力全面培養,培育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素質, 我們要關注語文各種能力全面培養,培育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素質,當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寫作,輕閱讀的不足,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寫作,輕閱讀的不足,讓每一個學生在其寶貴的受教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語文的魅力,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語文的魅力,能在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中獲得人與 自然的親近,獲得個體精神的豐富,能有盡可能多的『體驗』 自然的親近,獲得個體精神的豐富,能有盡可能多的『體驗』、『感 盡可能多的『會做』 悟』、盡可能多的『會做』,並最終獲得一種優化了的高品質的生命形 式。」
問題:研究的主題是什麼?
研究主題: 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研究》 研究主題:《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研究》 (《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 (3)對研究結果的評價缺乏科學性。 對研究結果的評價缺乏科學性。 比如: 對提高學生 學習能力的研究》 比如:《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 學習能力的研究 「 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生 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 (4)只見結果,不見結論 只見結果,
對結果的解釋就是理論上的提升。
例:《關於「科學探究」教學策略的研究》
(5)「成果」介紹成了「附件」清單。 成果」介紹成了「附件」清單。 (6)從所附資料看,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一是 從所附資料看,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 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 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二是一 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不僅行文不太規范, 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不僅行文不太規范,而且內容也 不大充實。 不大充實。 (7)有的課題負責人把學校的常規教學活動作為 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課題負責人把課題立項之前的成果當作課題立項後的 實驗有的研究成果。 實驗有的研究成果。 (8)結尾(問題與思考)。 有的研究者在報告的結尾 (8)結尾(問題與思考) 結尾 部分,對研究工作提出的新「問題與思考」 部分,對研究工作提出的新「問題與思考」正是本課題應 該研究的問題。 該研究的問題

G.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研究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觀察法簡便易行、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

②觀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條件和復雜設備,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

③觀察法不妨礙被觀察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正常發展,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缺點:

①觀察法獲得的資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一類的因果關系的問題;

②觀察時間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對象人數多且分散的情況下使用困難;

③教育現象一旦復雜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對觀察對象缺乏行為控制,觀察收集資料分類太多,會影響研究的信度;

④觀察法取樣少,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瑣碎不易系統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影響,有些觀察活動可能使觀察結果失真。

2、教育調查研究法

教育調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有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科學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採用問卷和訪談收集資料比較靈活簡便;

②收集資料速度快;

③適用面廣,時間地點不受限。

缺點:

①收集的資料往往難以確定因果關系;

②調查法需要研究對象有良好的合作態度,不然收集資料易失真;

③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實驗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因為是人為地創造實驗條件,可以觀測到自然環境中不易觀察到的信息;

②實驗法要求用比較嚴格的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③實驗法明確區分變數加以控制,並對測量的事物,明確規定操作定義,使研究者便於測量,測試結果更加可靠精確。

缺點:

①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活動相差較大;

②實驗人員和實驗過程會對研究對象產生一些負效應;

③實驗不可避免地存在樣本不足和被試選樣誤差。

4、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或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研究真實的學校教育過程與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動質量與教育行動效率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點:

①為教育行動而研究。這是與傳統研究「為理論建構而研究」的區別。

②由教育行動者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

③在教育行動中研究。行動的過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動效率,改善行動質量,提高自我行動能力的過程。

H. 什麼方法是小學教師最為常用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觀察法: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歷史法: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I.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教師指導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王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79
車險報警流程及解決方法 瀏覽:815
中單循環賽制計算方法 瀏覽:879
畫西施的圖片方法 瀏覽:437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畫出直角圖片 瀏覽:214
如何防止田旱的土方法 瀏覽:234
時域卷積在頻域計算方法 瀏覽:517
腹透析使用方法 瀏覽:635
眼唇霜使用方法 瀏覽:893
小學二年級數學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327
頭發盤起來的方法視頻 瀏覽:119
稅收調研方法有哪些優缺點 瀏覽:484
如何選擇膠回收方法 瀏覽:432
什麼樣方法降血糖 瀏覽:339
快速貼紙製作方法 瀏覽:523
廢氣廢水檢測方法 瀏覽:448
豐田氣門墊計算方法 瀏覽:236
兒童口腔創傷治療方法 瀏覽:123
盜搶騙案件上升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188
治療尋麻疹好方法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