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痙攣型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肢體僵硬,家長該怎麼做
痙攣性腦癱是腦癱裡面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腦癱比例的75%以上,其主要表現為肢體痙攣、肌肉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
痙攣性腦癱需結合以下手段進行治療手段:
1、康復訓練:需要長期的正規治療,直到病人基本上恢復正常;
2、手術治療:可通過手術方法,解除病人的痙攣狀態,效果較理想,術後再進行康復訓練,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㈡ 痙攣性腦癱兒童怎麼治癒
痙攣性腦癱兒童的患病是在大腦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開始的,這種病的治療時間越早越好。建議患者選擇正規大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目前痙攣性腦癱的治療方法是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
手術後患者要多注意休息和日常生活,平時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慾,造成營養障礙。每日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讓陽光照射皮膚,可增進食慾,幫助吸收。
㈢ 當孩子確診為痙攣性腦癱如何治療
一旦確診孩子為痙攣性腦癱腦癱,應及早治療。痙攣性腦癱最典型的症狀是姿勢異常及行走異常。盡早的康復訓練介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肢體的靈活度,防止孩子因為肌張力過高引進的攣縮、肌肉萎縮、短縮、繼發性肢體畸形等現象,並可以有效刺激繼發孩子自理能力。所以早期的康復訓練對痙攣性腦癱患兒十分重要。
孩子不斷的生長發育,早期的康復只可以緩解腦癱的症狀,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孩子身體肌張力高的問題。而且孩子不斷的成長,康復訓練逐漸的增加。一旦康復不能堅持或者康復不到位就會產生反彈,從而影響孩子的整體恢復情況。在這種康復已經沒有很大效果,康復難度不斷增加時,家庭康復已無法進行。則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目前治療痙攣性腦癱最有效的外科手術是FSPR手術。
FSPR手術的干預,可以很好的降低孩子肌張力,使孩子肌張力趨於正常。可以穩定的、有效的、徹底的改變患兒肌張力問題,術後不反彈。加上後期康復訓練的持續。使腦癱的治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FSPR手術部位
很多家長認為腦癱的手術部位在頭部,擔心手術風險較大,手術是否會對還產生其他的損傷。
首先FSPR手術在孩子的腰部進行。主要是對患者脊柱後根神經進行處理,從而達到患者肌張力痙攣消除的目的。FSPR手術的風險相當於做一個闌尾炎手術的風險。
適合做FSPR手術的條件?
1、痙攣型腦癱,肌力在3級以上
2、痙攣累及整個肢體或雙側
3、患者的軀干與四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盡因痙攣所致的步態異常和動力性畸形
4、智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5、年齡在2歲半以上有利於配合手術後康復訓練
6、嚴重的痙攣和僵直,影響日常生活、護理和康復訓練。
痙攣性腦癱按發病部位可以分為:單癱、偏癱、截癱、三肢癱、四肢癱。目前比較好的小兒腦癱治療方法是針刀微創療法以及 比較普遍的是採用運動治療及作業治療另外配合支具,矯形器的佩戴等等。不過還有一種目前國內治療腦癱比較有效的方法,靶向修復療法,通過修復受損神經細胞,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並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改善生活質量。
㈤ 腦癱如何治療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使用運動療法、手法和體位擺放等,是腦癱兒童治療的一個必要部分,可幫助患兒學習如何控制肌肉和保持平衡,幫助父母學會輔助患兒盡可能獨立運動和生活。有時建議以特定方式牽伸肌肉來幫助和促進肌肉生長,用特定的運動療法幫助患兒提高肌力、維持或改善關節活動度。運動療法可幫助加強肌力,改善耐力,避免廢用肌肉的肌力減弱,減輕固定攣縮的發展。
2、作業治療
作業治療可以改善孩子用於進食、穿衣、書寫等小肌肉的精細運動控制和眼-手-頭的協調性控制,使用特定的下肢、足部的矯形支具和助行器進行治療,可以通過牽拉肌肉抑制痙攣,以幫助減輕畸形的發展和穩定關節。系列石膏固定可用於早期攣縮的治療,每幾天或幾周更換石膏以不斷增加肌肉的牽伸,然後短期應用石膏維持牽伸。
3、矯形外科手術
只有痙攣型腦癱才能實施肌腱松解和延長手術,當肌肉長期痙攣產生攣縮,發生關節僵硬和骨骼畸形時,可以建議手術。矯形外科手術是輔助康復治療的有效手段。
腦癱兒童的髖關節問題也要謹慎對待,不同的年齡,處理建議不同。骨科手術對年齡、運動能力和智商也有要求。手術後一般需要石膏固定6周,康復治療半年到一年,才能達到術前的運動水平,但手術的創傷是不可逆轉的,若施與錯誤類型的兒童身上可使症狀加重。
4、神經阻滯治療
神經阻滯治療是指對控制肌肉的運動神經注射一種麻醉劑,例如乙醇或者酚類,以此破壞中央信息傳遞的神經軸索,阻礙信息傳遞,神經外部髓鞘保存完好,通常需6~18個月神經可以再生,這對那些只能攜帶運動信號控制肌肉的神經來說是一項十分有用的技術,而對大多數同時攜帶運動和感覺信號的神經,並不適合此類治療。
5、肉毒毒素注射治療
A型肉毒桿菌毒素(BOTOX)是一種治療年幼腦癱兒童痙攣狀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對痙攣型腦癱患兒實施肉毒毒素注射治療前,應詳細檢查患兒,以確保合適的兒童接受治療,並制訂治療方案。肉毒毒素不建議在很小的兒童身上使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的使用劑量很小,每塊肌肉會根據需要多點注射,使治療的肌肉放鬆,幫助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
㈥ 痙攣型腦癱的治療方法
主要針對腦癱患兒的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因腦癱兒引起的伴隨症狀。這種康復治療方法需要家長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且必須持之以恆,否則不但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會加重腦癱患兒的病情。這是常見的腦癱的治療方法。
康復治療對於腦癱患者來講非常重要。目的就是改變肢體麻木障礙、改善肌張力和關節活動障礙等症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並逐漸恢復部分肢體運動。尤其是在恢復肢體運動障礙方面更為顯得突出。
認為腦癱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症,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慣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在對腦癱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於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肢體運動恢復。它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後按一定順序模擬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使其恢復動態平衡;同時多次重復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癱瘓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通過NS靶向定位治療儀精準確定治療部位,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方式,快速、有效、直接的作用於損傷部位。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並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環路,促進器官的再次發育。
神經靶向修復療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觀化的特點。
靶向化:機體受損病變的組織會持續釋放出某些特定的細胞因子,稱為趨化因子。距離受損組織較遠的區域,趨化因子的濃度較低,與鄰近受損組織的高濃度形成了濃度梯度。在濃度梯度的引導下,輸入患者體內的多能細胞能夠逐漸的向病變區域靠攏、匯集,使病變組織周圍形成相對高濃度的多能細胞群體,對病變局部發揮充分的神經細胞修復作用。
高效化:實驗證明,相比較人體普通的修復過程,輸入神經生長因子後組織修復速度要快上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體受損的組織在短時間內即得到快速的恢復。
微觀化:神經靶向修復療法的治療過程發生在分子水平,以細胞為單位對病變區域產生治療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只需依靠輸液和注射來完成,無創、無痛,更無需承擔開刀動手術的負擔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