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中學小說教學方法例談

中學小說教學方法例談

發布時間:2023-04-05 19:20:36

Ⅰ 小說鑒賞方法的幾種例談

文學作品的四大樣式是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在四大樣式中,小說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文體。可是如何閱讀鑒賞小說,大多數學生還很茫然。不少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看個故事情節,老師布置寫鑒賞文章,卻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閱讀鑒賞小說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個課題。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小說鑒賞的方法。
一、明確特點,確定方法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應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小說教學也是如此。那麼小說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呢?t要回答這個試題,首先必須明確小說的概念及特點。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構成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都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根據小說的特點,我確定了小說鑒賞的三個環節:即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欣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重點是環境描寫)。
二、理清線索,把握情節
人物形象雖然是小說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的,因此,閱讀鑒賞小說必須從故事情書這個環節開始,只有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眾所屬知,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須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小說也是如此,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有線索貫穿起來的,所以閱讀鑒賞小說的第一步應該是理清線索。如莫泊桑的《項鏈》就是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以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組成全文的故事情節;又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依次介紹了林黛玉進賈府拜見賈母→初見王熙鳳→拜見兩位舅父→寶黛相會等情節;再如《守財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對待家庭財產的態度」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先後寫了「搶奪梳妝匣」,「誘騙繼承權」和「看守密室」三個故事。
大多數小說全文只有一條線索,而有的小說則有兩條線索組成。如魯迅的小說《葯》就是有明、暗兩條線索,以華家的故事為明線,以夏家的故事為暗線組織材料,展開故事情節的。明線按故事情節發展依次寫了華老栓買「葯」→華小栓吃「葯」→茶客談「葯」→華大媽上墳四個部分;暗線則依次寫了夏瑜就義→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談夏瑜→夏四奶奶上墳四個部分。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但有些小說前面還有序幕,或者後面有尾聲。如《項鏈》開頭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就屬於序幕部分。有些小說故事主體不是完全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如《項鏈》一文最後發觀項鏈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結局。而《守財奴》一文的三個故事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
還有的小說,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故事情節由幾個高潮組成。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與眾親戚見面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全文有兩次高潮,王熙鳳出場是第一次高潮,寶黛相會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陸虞候密謀害林沖」和「風雪夜山神廟復仇」就是兩個高潮,而在兩個高潮之間則有一個過渡(低潮)――林教頭接管草料場。因此本文的情節結構為開端→發展→過渡→高潮結局。
由此可知,小說鑒賞首先必須理清線索,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而小說的故事情節並非千篇一律地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會有各種不同的結構,這是小說鑒賞必須使學生明確的問題。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說小說教學的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話,那麼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幾種呢?t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刻畫人物的?t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主要是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過眾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寫,既寫出了林黛玉的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標志,美麗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既表現了她注意禮節,顧全大局,辦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又表觀了她心態復雜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典型的是《項鏈》,文章開頭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一共七次用了「夢想」一詞,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一般說來,外國小說擅長刻畫人物的心理,而中國小說特別是中國古代小說擅長人物的行動描寫,但在中國小說中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也比比皆是。如魯迅小說《葯》中刻畫華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較多的心理描寫。老栓去買葯及買葯回來路上的有關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了華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從而表現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點。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細節描寫。如《守財奴》中葛朗台臨終抓法器和囑咐女兒「到那邊去向我交帳」兩個細節形象地刻畫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財奴性格。《陳奐生上城》中陳奐生三次坐彈簧太師椅的細節;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脫,蓋上被頭就睡的細節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現了他勤儉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狹隘」的一面。
小說描寫人物大多採用正面描寫,但有時作者還採用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如《葯》中華老栓和康大叔兩個人物屬正面描寫,而夏瑜這一人物則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刻畫的。文中刑場上及獄中的描寫都屬側面描寫。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夏瑜英勇無畏,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鑒賞環境,概括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鑒賞不可缺少的環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如魯迅的小說《葯》開頭「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來,只剩下烏藍的天……」這一自然環境描寫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時刻的特徵,同時也渲染了夏瑜就義時肅殺、悲涼的氣氛。還有「太陽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這一環境描寫刻畫了老栓買到葯後的興奮心情,從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後的心理。還有小說第四部分運用比喻手法寫墳場的環境,層層疊疊的墳冢,表現了清政府對革命者殘酷鎮壓和對勞動人民的階級壓迫,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
小說除自然環境描寫之外還有社會環境描寫。如《葯》中刑場上圍觀的場面,士兵號衣上的大白圈,還有夏瑜說的「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等渲染了時代特徵,說明了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期。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風雪的描寫,作者從不同角度寫風雪: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通過人物動作、感覺寫風雪,既寫出了大雪的氣勢,也襯託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同時作者也以風雪的變化層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會被搖振、壓倒;正因為草廳被壓倒,林沖才會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在山神廟安身,林沖才會暗中聽到陸謙三人的話,促使林沖殺敵報仇,使林沖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說鑒賞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在指導學生寫鑒賞作文時,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說的某個方面進行讀後感或評論性文章的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以《西遊記》《水滸傳》為例,談談初中老師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

《西遊記》和《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名著,讓現在的成年人讀來,其內涵尚且見仁見智,要是讓未成年的初中生信馬由韁的那麼亂讀,恐怕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我覺碼好租得,水滸乾脆別讓學生讀,因為殺戮和詭詐都太重(特別是針對無辜群眾的)西遊可以讀,但老師一定要在價值觀上做文章,做好解讀工作,來循循善誘。以下就是我的具體建議。

老師要高屋建瓴一言九鼎的高調宣稱,西遊記是一部人類投身於自身使命的奮斗史,是再三努力掙扎,從尋找自己的奮斗目標和確立人生價值,再到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的人類贊歌。

玉皇穩坐最高天,你們以為是他是蛀蟲么?不,絕對不是,書中曾說他修煉數個三萬六千年,最終以德服人,坐上至高寶座,天上人間,誰敢不從?這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典範。

至於太上老君,觀音菩薩,這是高層領導班子,宰相的檔次。想當初老子出關,身上只有幾個饢,騎的牛又不怎麼聽話,那時候沙塵暴還大,但人家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卯足干勁力爭上游,最終平步青雲直達兜率宮。

觀音菩薩就更不必多說了,她的光輝事跡不但在西遊里,就是八仙過海裡面也提到過,他為了讓凡人脫離苦海而深入紅塵,做著臟活累活,一會兒男一會兒女的那麼變來變去,忍受了何等的痛苦!待到功成,才得以進入南海普陀落伽山,被尊稱為救苦救難觀觀世音菩薩!代表了一種自我犧牲精神。

但是同學們,別光看到表面風光,要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道理。孫悟空未皈依之前,打打殺殺屢次挑釁天庭,那些中下層領導們可以跑,比如蓬萊方丈那些老仙翁,這個騎著鶴,那個騎著鹿,作鳥獸散。但是高層沒有跑。玉帝和老君要是跑了,那就真的天翻地覆,人間變成煉獄啊!他們是真正的頂天支柱!(何等強烈的正能量!)

再說悟空,本是猴子成精,最終幡然成佛,多麼的勵志啊!他陪著老和尚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死也得脫層皮!這兩人,其實是一類人,他們都能認清自己的使命,然後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最終修成正果。

至於八戒沙僧龍馬,算是村裡小幹部的檔次,偶犯小錯,被給予戴罪立功恢復原職的機會,並經過艱苦努力還成功的升了職,也算人生贏家。

綜上可知,我們人類一定要:敬畏天理,順服使命,各盡其職,各行其道,兢兢業業,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西遊就是一部贊美人類的奇書!

《西遊記》和《水滸傳》是中考語文名著考察重點篇目,並且考試出現頻率非常高。

最近幾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的考試難度逐漸增大,有原來的名著考察只是考作者,人物到現在的考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文學特色等,如果學生沒有閱讀過原著,只是靠平常老師提供的碎片化內容,很難得分。

以《西遊記》和《水滸傳》為例,原來只是考察小說的作者和主要人物,現在會考某個章節,讓學生簡述故事情節。所以要想做好類似題目,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讀原著,讀原著是最高好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雖然現在九年級學生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建議大家還是利用空閑時間擠出一點時間讀讀原著,實在不行,也可以精簡版,內容較簡單,只是講個梗概。但足以應對考試。

二、看視頻。《西遊記》和《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已經拍了電視劇,大部分學生都不止看過一遍,尤其是老版《西遊記》,有的學生看過好幾遍。所以,大家可以抽空挑選不太熟悉的回目再看看,既緩解了學習的壓力,也再次熟悉了故事內容。

三、多做題。雖然名著的考察難度增大,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通過上面兩個環節的學習,再多做一些復習習題,熟悉考試重點,中考名著閱讀部分還是可以輕松得分的。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以《西遊記》和《水滸傳》為例是合適的,相較於《三國演義》和《紅樓夢》,西遊水滸兩部都是各章回相對比較獨立的,也就是大多數情況可以一回一回看,都是一個完整的小情節。

作為初中老師,可以在給學生作過必要的作者介紹,寫作背景, 社會 背景等介紹後,讓學生直接閱讀原著。

例如給學生每周布置十章回,並且布置作文,寫出每周書中出現的人物,哪個人物性格是學生有親切感,想要接觸或者當朋友的。哪些人物是學生憎惡的,哪些為人處事或者性格的特點會讓人憎惡。

這樣逐步閱讀完一遲兆本百章回的小說後,再討論全書。哪些內容是作者著重點在寫的?要反映什麼樣的問題?哪些重要的情節轉折點,影響了整個小說的走向?人物性格的優缺點,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討襪蘆論或者寫作的點,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最後可以適當選一些名家解讀,可以在課堂和學生們一起看課本選段對應的影視作品。

這樣的語文老師,保證學生一輩子都會記得。

上面有老師說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此我是認同的。

去年剛碩士畢業,修過新聞學與 歷史 學。不隱藏地說,我是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看書的。慚愧的是到現在我都沒有把四大名著看完。真的,有時候翻起來很無趣。隨著年齡漸長,對經典越來越有興趣,感覺讀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意味。

那麼針對中學生,該如何培養其閱讀的興趣才是擺在第一位的。對於名著背後的 歷史 北京以及針對名著所形成的學術研究,這些對於中學生來說,可能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但是對於內容本身,是具有故事化色彩的,如果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樂趣,就很重要了。

演繹。學生喜歡此類活動,針對某一章節或某一情節,學生自由發揮,將其演繹出來。在准備的過程中,相信學生對名著會看得更深,會拓展自己的想像力。

寫作代入法。以某一個人物為主角,探討他的所作所為。假定自己就是經典中的某個人物,我會怎麼做。這也是一種頗為有趣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再來探討自己的想法為什麼和經典中人物的做法不一樣,這就可以更好的和 歷史 背景,作者想表達的 情感 聯系起來了。

供討論,謝謝!

讀《西遊記》,要指導他們把閱讀理解的重心放在景物描寫上,這個特色非常突出,也是最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其次要認真閱讀理解詩、詞、散曲與文字銜接緊密情景交融的等表現方式,這個雖在四大名著中均有,但也以《西遊記》最為典型。具體的方法可指導學生選取多處不同場景的寫景、抒情段落或詞、句,有針對性地進行對比、比較,比如用真、假雷音寺的場景對比,以五庄觀和其它道教妖怪洞府的景物描寫進行對比,深刻理解、熟悉掌握景物描寫、抒情描寫等方法對正義、邪惡勢力的表現效果,從中學會這些表現手法等。《水滸傳》最為突出的是豐富多彩的人物描寫,亦可參考上述具體方法組織學習指導,相信必將有不小收獲!

我就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說實話,語文不好教,名著不好學,我仍在慢慢摸索,努力找到好的方法。

想讓學生對名著有興趣,老師就要對名著更了解,找到一些好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兩部名著我自己至少讀了五遍,看過電視連續劇,經常把裡面精彩的片斷講給學生聽,課文有節選的內容就會放相應的電視情節給學生看。

假期會要求學生看名著,寫讀後感,製作名著閱讀卡,開學後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對名著的教學,我仍然要不斷學習,找到更好的方式。

我在帶著小學生讀水滸傳,做一個德育閱讀的課題。

初中同學讀水滸,既有身心成長的閱讀需要,也有因為考試的閱讀必要。指導有閱讀興趣的孩子閱讀是最愉快的事,你可以隨時隨地的和學生交流讀書進度與感悟,不必一本正經的上閱讀課。

我帶學生讀水滸算是第三屆了,兩屆各讀了六年級一年。現在的從三年級讀到四年級,算一本除其他讀物外精讀的課外讀物。

學生讀書如悟禪,我經常跟他們說,讀書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學生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把書讀個一到兩遍,他們的程度不同,所以速度也各異。在他們讀書中每天我都問他們讀書的進程,有時候提問他們原文的人物,事件,脈絡等小問題,有時候課前我讀幾分鍾,你讀幾分鍾,讀個精彩篇章或片段,有時候分布任務,大家合作畫一百零八將的畫像。初讀書,理清人物關系和情節發展的脈絡就行。

讀書第二階段,我經常讓他們對人物性格進行概括,然後質疑,把他們駁的體無完膚,引發他們對文本思考,對寫法思考,對人物的思考,對自身行為和認知的思考。比如魯智深,同學們都一直認為粗中有細,急公好義。武松就是膽大心細,嫉惡如仇。一百單八將個個英雄。

可是我的閱讀課上,魯智深就變成了一個冒失鬼,武松就是一個小混混,史進是一個地主家的傻兒子……孩子們還深以為然,並以此為主題寫下讀後感,另類視覺讀水滸,分析英雄人物身上的缺陷,這是他們被逼上樑山的個人原因。能令學生反思己身,達到德育閱讀的目的。

讀書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等學生讀完悟完寫完,回歸水滸主題,挖掘名著正能量,英雄還是英雄。在第二階段寫盡作文嘲諷的混混武二,名松,稀鬆平常的松。勝之不武,稀鬆平常。還是同學們最喜歡的水滸人物。這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既超過了完美英雄魯智深,也超過了完美平反的高俅。並沒有因為讀書質疑的過程,而認識發生偏差,主流意識還是穩穩的。學生們對梁山起義的正義性和悲劇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明白了梁山好漢的悲劇收尾,既是時代的局限,宋江的局限,也是英雄們自身的局限造成的。對書的主題把握到個人,才會對學生產生正確方向的指引作用。

課外閱讀絕對不能只為高考的語文卷字數超過了一萬。語文的性質決定了它除了發揮工具性以外,更應該強調語文的人文性,教會孩子做人做事,謀事成事,才是真正的語文。

相信很多學生都在硬著頭皮為了完成作業而讀名著。兩部著作都有與統治階級抗爭的大量描寫篇幅,初中生的認知程度,很難真正意義的看懂《西遊記》和《水滸》,也不具備評判是非標準的能力,列入考試大綱,著實難為一線老師們了。我從小也是看著四大名著電視劇長大的,86版西遊記好玩、熱鬧;水滸傳的「大河向東流」提氣、振奮;三國演義的「笑談古今事、煮酒論英雄」豪邁、氣勢;看著紅樓夢直接進入夢鄉……

除了94版的三國演義帶入思考,我真沒感覺其餘三部電視劇對於理解原著有多大幫助。

所以,水滸和西遊想要表達什麼不重要了;學生是否有興趣閱讀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綱想要什麼,命題想考什麼,老師就「大綱」和「命題」的主旨,拋出中心,引導學生緊緊圍繞著兩個基本點而拿起指定版本,開始重點閱讀、記憶、思考就完了。至於讀明白多少,那是個人閱讀基礎和個體理解能力的差異化決定了。

【以上內容,完全個人非主流觀點,接受各種拍磚,絕不反抗】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讀名著,和讀武俠小說、漫畫等不同,名著經典略顯條框和無趣,再者,影視化表現比較豐富,對書本更是沒有耐心閱讀。

但是,書中的文字,才是對人物形象最完整的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

那麼,面對學生的這些問題,怎麼辦呢?個人覺得,可以試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講故事。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獨有的存在意義和性格刻畫,他們身上都有很明顯的符號標簽,從人物本身挖掘其深處的秘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孫悟空的名字有和寓意?他授業恩師是什麼來頭?天庭和西天佛祖什麼關系?觀音是男的還是女的?等等等等,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用推理邏輯的方式讓大家都有偵探般的體驗,那樣不但可以提高興趣,也能讓大家主動去收集和查閱資料去印證自己的推理結論。

2、當導演。影視化的作品,人物表現都可圈可點,那麼,學生眼裡的這些人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讓他們做導演,你以為誰可以出演宋江呢,誰可以演李逵?為什麼?他們是什麼性格、作風、武力、智謀,怎麼安排他們的出場呢?以此為形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那麼策劃一出戲的前提就是要對人物有清晰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去讀原著,挖掘出來。

3、辯論會。組織人物武力大PK,人物性格大辯論,豐富閱讀的形式和內容,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總之,閱讀可以改變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能促進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樹立正確的導向,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愚見,歡迎指正探討,謝謝。

我覺得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閱讀名著要多注意寫作技巧。包括好詞語、好句子、好描述、好布局等。名著不僅故事好,更有寫作能力高超水平,很值得借鑒和學習。其次,學生要知道故事發生背景;第三,學生要先能掌握概要,也就是大概意思。在此基礎上,學生要熟記故事情節,並能在讀後講給其他人聽;第四,要盡量多讀幾遍,尤其是好的章節;第五、最好能寫出每章的讀後感。

Ⅲ 初中小說教學注意什麼

小說的閱讀教學也應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治學經驗的三種境界的路徑。
第一境界:「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高屋建瓴,明確目標。
教師根據小說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情況,制定全面、科學、靈活、有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引領小說教學的第一步。《語文課程標准》特別強調教學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筆者認為,小說的教學目標可以從以下四個層次定位。
1.知識層次。結合文本的教學進行有關小說基礎知識的教學,豐富學生的積累。如小說中的重要字詞,小說的作者及相關文學文化知識,小說的類型、題材、流派風格,小說的「描寫」、「線索」、「鋪墊」、「伏筆」、「照應」、「懸念」、「誤會」等有關知識,積累小說中的優美語言材料。
2.能力層次。從小說閱讀出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如內容層次、結構特點、情節發展、小說的要素在文中的體圓氏亮現、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課文中人物性格特徵、人物語言的品析及課文中詞句的理解、主題的把握。
3.審美層次。培養具體分析作品情節結構,敘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現方法,語言特色,創作風格等方面的文學審美能力。如欣賞人物形象,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系,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欣賞小說的語言,注意語言運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渲染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欣賞小說刻畫人物的手法,精彩細橘寬節以及小說的結構手法與特點等等。
4.內化層次。在欣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研讀小說的能力。如深入的理解作品產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探究作品的情感與思想的蘊涵及其社會價值;從創新性、獨特性、社會影響與文化史的地位對作品進行不同角度的評價,多元的理解作品的主題或人物,最終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以上四個目標層次,能點燃學生對小說的閱讀期待。如果達成了四個目標層次,學生就會收獲知識,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體驗到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真可謂,高瞻遠矚,目標明確,望盡小說路。
第二境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閱讀推敲,注重過程。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有著自身獨特的因素。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小說能「走進去,走出來」,與人物產生共鳴,與文本實現對話,與生活發生聯系,就要組織學生反復閱讀推敲文本。《語文課程准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筆者摸索出小說閱讀教學的「四字」策略。
1.導——激發興趣。課堂導入是小說教學喚醒學生閱讀期待的重要手段。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人物的命運導入,背景導入,作者簡介導入,影視曲等媒體導入等等。如《智取生辰綱》,我們可以講述楊志的身世遭遇導入,為學習小說的故事情節打好基礎;我們可以介紹《水滸傳》導入,揭示小說的主題思想;我們也可以利用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導入,勾起對英雄形象的回憶。這些導入,自然把學生帶進了作品世界,激起閱讀興趣而移情入文,與作品進行對話。
2.讀——獲取信息。小說閱讀教學,讀是最基本的保障,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提煉概括小說的重要信息,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對人物有全面的感知。學生自已在閱讀中發現問題並回答問題,獲得了閱讀的愉悅,促進了對人物感情的體驗,並與之產生共鳴。教師在學生讀之前要進行必要的提示,以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閱讀。「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的前方。」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有這種指路的意識,既指出方向,又不說明方向。這樣才能啟發學生打開小說的未知世界。讀是小說閱讀教學的基礎,只有讀透,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小說。
3.析——分析理解。理解是學生通過對事件的認知與情感的體驗,用自已獨特的思維,對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主題、語言等再現的過程。分析理解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速讀能力,整體把握課文能力,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揣摩小說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闡發、整合、評價、質疑;設計閱讀問題,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如筆者在教核纖學《變色龍》時,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小說。
——小說著力刻畫了誰?
——隨著小狗的主人變化,他對小狗和赫留金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他的性格特徵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發現的?
——小說的主題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問題引導並留足思考的空間,學生自主解讀小說。這樣,自然把學生當作了學習的主人,便於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4.賞——賞析評價。初中小說鑒賞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對文學形象的概括性與生動性,作者用於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與藝術技巧,語言表達的文學性,小說的現實主題作出自已的理解與簡要的賞析。賞析的方法很多,合作討論交流法比較易操作。教師要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去賞析,成為學生賞析的建構者、聆聽者、參與者、評價者。小說閱讀賞析一般可設計如下問題:
——你喜歡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形象?為什麼?
——小說用了什麼方法來塑造人物?有什麼作用?你最想學哪種方法?
——你喜歡小說中的哪些詞、句、段?為什麼?
——讀了這篇小說,你想對作者說點什麼?
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作者通過文體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以及初步感知作品的藝術成就。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第三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品味收獲,探究延伸。
學生在「讀」、「析」、「賞」後,對小說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語言特色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說,學生從文本閱讀中有所收獲。這時,教師要因勢誘導,調動學生的閱讀味口。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對小說進行探究延伸。探究在於挖掘小說深領域的意蘊。結合小說的背景、環境,深挖小說的主題,以及它的現實意義,激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體驗。延伸在於拓展小說的閱讀范圍。小說閱讀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快樂,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同類型、同主題的作品,觀看相關的戲劇、影視作品等,擴大學生的視野。小說閱讀教學的探究延伸,要達到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小說閱讀教學的三個境界之外,可能還有更高的境界。讓我們繼續乘著課程改革的東風去探求更高境界的小說閱讀教學吧!

Ⅳ 小說的教學方法

小說的教學方法如下:

一、感受人物塑造,從釐清情節進入

小學語文涉及小說的內容並不是很多,但作為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還是要讓學生有個清晰的認知。我們在具體施教中如何把握教學方向,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小說以塑造人物為核心內容。在小說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從小說人物塑造展開感知學習,要讓學生通過理順小說情節,對人物形成有形認知。

比如7年級上冊《小聖施威降大聖》(人教版)的教學。

我們可以通過播放《西遊記》電視劇的相關情節,讓學生置身於當時的環境。通過這些情景創設,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小說。

Ⅳ 高中文言文小說教學

1. 高一語文文言文怎麼學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答運腔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

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參考資料:/viewthread.php?tid=7693。

2.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首先要看小說的文體。

看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先鋒小說或者別的文體。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的特徵進行教學,才能抓住文本的要點。

高中階段現實主義小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文體類型。比如魯迅的《祝福》。

既然是現實主義小說,那麼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在這里典型環境:魯鎮,典型人物:祥林嫂,就應該成為分析的重點對象。

分析其所代表的更加廣闊的意義。當然,長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最難的問題是缺少抓手,不知道從哪裡切入。

解決的辦法有很多,看教師個人的學養來決定。不過新課程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可以提一個關鍵性清衫的,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預習的任務。比如可以叫學生閱讀課文之後思考:是誰殺死了祥林嫂。

到課堂上再來討論。至於小說的知識,最基本的就是人物、環境、情節(對於現實主義小說而言)。

這些東西在高考中很少直接考。其實小說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引發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思想的。

正如梁啟超所說,欲新一國之國民,必先新一國之小說。小說教學重在教會學生思考,學會了思考,他們的思想才會不斷地進步,語文素養就會逐步提升。

比如,教《祝福》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思考一下,當代社會是否還有「祥林嫂」,當代的「祥林嫂」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有何異同。魯迅的小說最重要的是講出它的當代意義。

以上是我個人的思考,本人也是剛入行的高中語文老師,錯漏之處,請君斧正。

3.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悄春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緝笭光蝗叱豪癸通含坤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4. 高中生該怎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關於文言文閱讀的教學,高中新課標有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二是體會作品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這就是說,文言文的教學,首先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句式,始終是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點。

而朗讀、背誦和詞義、句式的歸納對比練習以及古文今譯練習,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必修課教材的整體安排,本單元還要學習提要鉤玄的讀書方法。

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學、初中的閱讀教學中就訓練過。

高中階段,課文的難度增大了,閱讀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僅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對一句話或幾句話、一段話或幾段話以及對有關的某部分內容,都要能夠根據需要,正確而熟練地進行概括。

概括要點必須在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認真閱讀,理清思路,是恰當概括的前提;把握住關鍵語句,對保證概括的准確性也具有重要意義。

對內容要點的概括,離不開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細節,善於把握住相關事物的聯系、把握住它們的相同點或不同點。

文章內容的分析,則離不開對背景知識的掌握,也離不開對表達方式的理解。教學中應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更好地全面把握課文的內容。

5. 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翻譯80到100篇

80. 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

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

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

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

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人兒。

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人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嗎?不然他的發跡怎麼那麼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難,各路豪傑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也數不清。

然而項羽並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於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

他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81.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飢色。

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你恐怕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後,列子進到屋裡,列子的妻子埋怨他並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我聽說作為有道的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飢色。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里註定要忍飢挨餓嗎!」列子笑著對他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了解了我。

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借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他贈與的原因。」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82. 晉文公追趕一隻鹿,不知魯跑到哪兒去了,就問一位老農夫說:「我的糜鹿跑到哪裡去了呢?」老農用腳指著說:「從這里跑掉了。」晉文公說:「我問你,你用腳指路,為什麼呢?」老農整理衣服起來說:「我一點也沒有想到國君也是這樣啊。

虎豹本來在山林里居住,他厭煩閑了,去接近人,所以被人捉到了;魚鱉在深潭裡生活,它厭煩深潭就到淺水裡去了,所以被捉到了;諸侯本來居住在國都,他厭煩眾人到遠處去,就會使國家滅亡。《詩經》說:『鵲搭建了鳥窩,鳩卻趕跑了鵲自己占據它。

』國君在外面放盪自由不會國都,別人就會統治他。」於是晉文公恐慌起來,回去遇到欒武子,欒武子說:「捕捉到野獸了么?您這么高興?」晉文公說:「我追趕一隻鹿,鹿跑掉了,我卻得到了很好的話,所以很高興。」

欒武子說:「他人在哪裡呢?」晉文公說:「我沒有帶他一起回來。」欒武子說:「處於上位卻不去體恤下面的人,這是驕橫傲慢;下令緩慢而誅殺很急,這是暴虐;採納了別人的善言卻放棄了那個人,這是搶道。」

晉文公說:「很好。」又回去帶上那位老農,和他一起到宮中。

83. 乙卯(二十二日),征發士兵修築洛陽宮殿以備太宗巡幸之用,給事中張玄素上書行諫道:「還沒確定巡幸洛陽的時間就預先修築宮室,這並不是現在的急務。從前漢高祖劉邦採納婁敬的建議,從洛陽遷都到長安,難道不是因為洛陽的地利趕不上關中地區的地勢好嗎?漢景帝採用晁錯削藩的建議而導致七國之亂,陛下現在將突厥雜處於中原漢民中間,與突厥的親近程度怎麼抵得上七國呢?怎能不先憂慮此事,卻突然興建宮室,輕易移動皇輦御駕呢!我知道隋朝起初營造宮室,近處山上沒有大的樹木,均從遠方運來,二千人拉一根柱子,用橫木做輪子,則磨擦起火,於是鑄鐵做車轂,走一二里路,鐵轂即破損,另差使幾百人攜帶鐵轂隨時更換,每天不過走出二三十里,總計一根柱子需花費幾十萬的勞力,其他的花費便可想而知了。

陛下剛平定洛陽時,凡遇隋朝宮殿巨大奢侈均下令毀掉,還不到十年光景,又重新加以營造修繕,為什麼以前討厭的東西現在卻要加以效仿呢?而且按照現在的財力狀況,怎麼能與隋代相比!陛下役使極為疲憊的百姓,承。

6. 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語文能力

一、高中語文閱讀能力 1.要充分體現社會發展需求的時代特徵. 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迎接知識經濟挑戰,這是新時代賦予教育領域的戰略性課題.時下,世界各國都把制訂教育發展戰略放在首要地位.而全面提高現代人的素質,培養能適應社會生存與推動社會發展的人才將成為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素質教育著眼於人的價值潛能的開發,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也要以人的發展為本,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人的發展,關心人的發展. 2.要充分體現高中教育是「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鮮明特點. 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初步形成科學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是青年學生准備接受高等教育或走向工作崗位的前沿,是完成「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階段.它有別於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應該作為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目標的出發點. 我們要讓學生在高一層次的閱讀中,在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和精美得體的語言佳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以形成求真、從善、愛美的思想品質,為他們走上社會或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二、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框架結構的合理分解 閱讀能力的核心是學生的語感能力.語感是對語言現象的感應能力.這些語言現象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語音,語言的聲音載體;(2)語義,書面符號所代表的某種含義;(3)語法, 語言賴以組織成文的規則 ;(4)語境,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語言所表達的特殊含義;(5)語脈,語言組織的邏輯、情感等內在依據.這就是閱讀能力的核心部分,融入以下三個層面的六種能力,呈現不同層次發展的高中閱讀能力的立體結構. 第一層面:篩選能力和闡釋能力 我們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篩選、闡釋信息的能力將成為現代社會最為基本、最為需要、最為實用的閱讀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載體,在閱讀過程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到逐詞逐句落實過關.因為文中所載負的信息,對於全文的主旨來說,並非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讀者來講,也並非都是有效信息,閱讀時往往需要根據閱讀目的,迅速而准確地篩選出最有理解價值的部分. 至於如何培養篩選信息的能力,可著重把握以下幾條: (1)具有明確的閱讀目的,並貫穿於閱讀活動的始終. (2)養成對文章內容的辨析力.首先要學會辨析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一般內容;其次要學會辨析內容的性質,學會辨析內容之間的聯系. (3)養成對文章語言的辨析力.篩選信息,歸根到底是對語言的篩選.對語言的辨析力要養成兩項基本功,一是准確把握語句所傳遞的信息,二是全面把握語句所傳遞的信息. 闡釋能力,主要是指闡發、解釋詞義與句意的能力. 闡釋詞義,應該集中抓好對文章「關鍵性詞語」闡釋能力的培養.所謂「關鍵性詞語」主要是指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作用的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在一般文章中很少用到的新鮮而生疏的詞語;在文章中具有對照、比較和呼應關系的詞語. 闡釋詞義常見有以下七種方法. (1)定義詮釋法.採用科學定義,說明詮釋,劃分歸納的方法.這是闡釋詞義的基本方法.或確切簡明地下定義;或要言不煩地說明詞語的意思;或用歸類舉例說明適用的范圍. (2)拆注綜合法.採用把詞語拆開分別注釋, 然後綜合起來闡釋的方法. (3)造字分析法.根據漢字字形結構,進行分析. (4)同義換詞法.用同義詞作闡釋,可用常用詞解釋生僻詞; 用現代詞解釋古代詞;用普通話語匯解釋方言詞. (5)點源引流法.先交代詞語的由來與本義, 再點明詞義後來的變化與本文中的意思. (6)比喻描繪法.用具體形象的比喻解釋詞義. (7)語境深掘法.有的文章遣詞內容豐富、含蓄,既有表層意義,還有深層含義.在特定場合,詞語的真正含義與表層意義截然相反.閱讀時應從整體把握,從不同角度反復揣摩. 闡釋句意是文章閱讀的重要環節,古人雲:「積句成篇」,如果這一環節得不到加強,整體把握全文的質量就會大受影響,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也就難以形成,闡釋句意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弄清句子所植根的土壤,探明句子產生的特定語境來闡釋句意. (2)依據文章主旨來闡釋句意. (3)運用語法、修辭知識來幫助闡釋句意.對於結構復雜的句子;可運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句子進行結構分析,先分清是單句還是復句,單句可抓住第一層以理解整句的基本意義. (4)根據句子在文中的動態過程闡釋句中的隱含信息. 在閱讀時,有時句意雙關;有時隱約其辭;有時正話反說;有時明知故問;有時刻意曲筆;有時跳躍跌宕;「言在此而意在彼」,給讀者理解帶來困難.但若疏理清句子在動態中的發展變化,那句意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旨,那語言內在的潛台詞,那字里行間的「沉默的語言」是會呼之而出的. 第二層面: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分析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並對這部分作獨立的研究.分析能力是對閱讀材料中抽象概括的內容進行具體闡發的能力. 綜合則是把部分結合成整體,它不是各部分簡單的相加,而是再現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多種多樣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綜合能力是對閱讀材料中具體的內容進行抽象、理性概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和綜合本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開的.分析以事物的整體為前提,綜合往往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形。

7. 怎樣進行高中文言文教學

背熟,會默寫,;幾種句式什麼,倒裝啦,定語後置啦,還有詞的用法,什麼使動,謂動。

常見字詞的意思。這就夠了。

高考全國一卷是五分的默寫題書上的,送分題不能丟了。一篇文言文閱讀,三四道選擇題,考察句式語法,內容理解概括,通假字。

兩句翻譯,考察關鍵字詞的翻譯,還有語句通順,這分就丟不了了。 還有就是練習了,高三的話每天做一篇文言文,效果很好滴文言文教學一直沿用「解題——背景介紹——串講翻譯——字句深析——背誦記憶」的傳統模式,高耗低效。

那麼,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姚姬傳也說:「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終生作外行也。」讀的道理,就是通過誦讀可以培養語感,熟悉詞彙和句式,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

進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或神韻。從糾正句讀到有節奏,最後抑揚頓挫地表達感情,這不僅是積累語言的過程,也是一次審美過程。

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誦讀,首先要「明讀音」。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桃花源記》的「便要還家」一句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

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另外,還要「明句讀」。

中學文言文教材都已斷句、標點,句子停頓易於掌握,難的在於一些復雜的句子內部的語法停頓問題。例如《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古文中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而「以為」中間省略了「之」。

因此這句應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不可誤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通過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

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並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並且將朗讀貫串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當作某一個教學環節。

其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的確,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內驅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言文時應首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時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讀方法外,在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方面我還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1、適當的導入,創設情境,把學生領到文言文的課堂中來,讓學生感到走進去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先把電影《花木蘭》裡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給學生看,以此激發起他們學習此文的興趣。 2、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精選或加播與課文或作者人物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孫權勸學》時,就適當的講幾個與孫權,呂蒙有關的歷史小故事。在學習《論語》時,就簡要講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使學生受到觸動,活躍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

展開文言文教學一直沿用「解題——背景介紹——串講翻譯——字句深析——背誦記憶」的傳統模式,高耗低效。那麼,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姚姬傳也說:「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生作外行也。」

讀的道理,就是通過誦讀可以培養語感,熟悉詞彙和句式,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進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或神韻。

從糾正句讀到有節奏,最後抑揚頓挫地表達感情,這不僅是積累語言的過程,也是一次審美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誦讀,首先要「明讀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如《桃花源記》的「便要還家」一句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

另外,還要「明句讀」。中學文言文教材都已斷句、標點,句子停頓易於掌握,難的在於一些復雜的句子內部的語法停頓問題。

例如《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古文中一個字就是一個詞。

「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而「以為」中間省略了「之」。因此這句應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而不可誤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

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並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

並且將朗讀貫串於整個教學過。

Ⅵ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首先要看小說的文體。看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先鋒小說或者別的文體。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的特徵進行教學,才能抓住文本的要點。高中階段現實主義小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文體類型。比如魯迅的《祝福》。既然是現實主義小說,那麼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在這里典型環境:魯鎮,典型人物:祥林嫂,就應該成為分析的重點對象。分析其所代表的更加廣闊的意義。當然,長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最難的問題是缺少抓手,不知道從哪裡切入。解決的辦法有很多,看教師個人的學養來決定。不過新課程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可以提一個關鍵性的,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預習的任務。比如可以叫學生閱讀課文之後思考:是誰殺死了祥林嫂。到課堂上再來討論。至於小說的知識,最基本的就是人物、環境、情節(對於現實主義小說而言)。這些東西在高考中很少直接考。其實小說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引發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思想的。正如梁啟超所說,欲新一國之國民,必先新一國之小說。小說教學重在教會學生思考,學會了思考,他們的思想才會不斷地進步,語文素養就會逐步提升。比如,教《祝福》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思考一下,當代社會是否還有「祥林嫂」,當代的「祥林嫂」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有何異同。魯迅的小說最重要的是講出它的當代意義。以上是我個人的思考,本人也是剛入行的高中語文老師,錯漏之處,請君斧正!

Ⅶ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總結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 方法 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課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備課時教師只考慮自己教什麼,而不考慮課堂上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是自己把教案讀完,這節課也就結束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是否願意聽,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進來等問題,導致很多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在素質 教育 下的今天,我們必須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 文化 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還要備學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立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論教,以學促教。常言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站在教育崗位上的一線教師,一定要備好課,方能成竹在胸;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確保每一節課都是有效課堂;才能上出自己的風格。

2、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褲虛設優化的環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寫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出色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藝術魅力,發展 想像力 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孝余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巧純滾,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於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要尊重學會表達個人的見解。」閱讀是一個人自我體驗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本交流的過程,每位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 思維方式 等都有各自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課文不是教師用來提問的,但目前大量的語文課堂中,「碎問碎答」式 教學方法 仍然積習難改。有些教師明明告訴學生開始自主閱讀課文了,可嘴裡仍在滔滔不絕的講著,或者在學生正聚精會神的閱讀期間又在講閱讀要領。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課文,不要對課文內容進行無休止的散亂提問,而是要在細膩、多角度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字詞認讀、朗讀背誦、歸納概括、精段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並依託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談

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序言中寫道:「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力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出現。有效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步和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交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個性 愛好 探究性閱讀階段

這一階段適用於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幹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放手」,敢於放開。2007年高考我校的鷹潭地區語文狀元曾燕萍同學曾說,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於自覺廣泛的閱讀。

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 總結 (字數大約為25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小說

1.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

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性比較強的題材,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一波三折的 故事 情節,曲折動人。讓學生學會閱讀小說,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小說,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明白小說閱讀的三要素,即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還要搞清楚小說的主題是什麼。這是分析閱讀小說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讓學生牢牢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說的閱讀。第二,要讓學生對小說裡面的人物作分類。學生閱讀小說的時候總是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人物的形象也隨之發生變化,人物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當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時則會隨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讓自己的情緒有所變化。或許開心,或許感傷,或許哀嘆,或許沉思。那麼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學生就能夠給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分類。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這樣,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鑒賞的明確目標。把握了小說閱讀的步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閱讀小說

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步驟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全方位地閱讀小說。很多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為了好玩,對小說的內容淺嘗輒止。有時候只可以做到把一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但是卻沒有深刻的認識,淺嘗輒止。要做到全方位閱讀小說,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小說的結構。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之後,才能做到全面閱讀小說。高中小說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為了讀小說而讀小說,還要培養學生的一種自我分析能力。只有這種能力形成了,老師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成長。

3.讓學生學會鑒賞小說語言魅力

教師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把學生視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小說是一門藝術,小說的語言具有藝術性的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品味小說語言的美。小說語言美要靠學生自己細細地品味 ,老師的講解是無法替代這個過程的。

比如,我們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描寫林黛玉的 句子 : 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這段人物描寫,透過字里行間,學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嬌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們身邊一樣。這樣就可以帶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緒,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揣摩語言的美。

引導學生學會小說的閱讀,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課堂上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做到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博覽群書。

4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應考探究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 文章 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1)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2)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採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3)切磋問難,提高閱讀效能。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4)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閱讀全文

與中學小說教學方法例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笑後嗓子有痰解決方法 瀏覽:275
pair祛痘膏使用方法 瀏覽:950
退款優惠常用方法是 瀏覽:55
手機玻璃修補方法 瀏覽:309
蘿卜芽菜種植方法 瀏覽:637
治療抽瘋有哪些方法 瀏覽:956
苄氨基嘌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93
老款功放音響dvd連接方法 瀏覽:588
二王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81
車險報警流程及解決方法 瀏覽:815
中單循環賽制計算方法 瀏覽:879
畫西施的圖片方法 瀏覽:437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畫出直角圖片 瀏覽:214
如何防止田旱的土方法 瀏覽:234
時域卷積在頻域計算方法 瀏覽:517
腹透析使用方法 瀏覽:635
眼唇霜使用方法 瀏覽:893
小學二年級數學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327
頭發盤起來的方法視頻 瀏覽:119
稅收調研方法有哪些優缺點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