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使教師盡快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深鑽學科特點,鞏固專業技能
綜合學科是小學教師隊伍中最具專業性的一支隊伍:課程多樣化,知識類型豐富,涉獵的知識面廣,學生的年齡段分散……面對重重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綜合學科的教師要深度把握自敏運己學科的知識特點,把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應對學生的質疑時游刃有餘。那麼,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教師要針對自己的學科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提高計劃。既要把握好知識,又要練習好技能。例如:美術學科的構圖、繪畫、手工等;體育學科的走跑跳、徒手操和各種球類的運動等;音樂學科的聲樂、琴法、舞蹈等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提高,讓音樂教師氏拿裂范唱美、舞姿美、范奏美;讓美術教師構思美、製作美、繪畫美。讓體育教師示範美、動作美、姿態美……不管是什麼學科我們都必須熟練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有特長的學生。
二、苦練多元基功,提高專業技能
1、自我加壓,苦練教學基本功。教師要自我盤點,自我加壓,苦練自身的教學基本功,為自己的教學魅力增幅。多向有經驗教師看起,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2、立足課堂,勤練學科基本功。學科教學基本功包括文化底蘊、學科教學理論知識、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觀議課的能力等等。把課堂當做鍛煉提高自己的「練兵場」,努力嘗試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育教學技能何愁不能快速提高。
3、廣泛涉獵,豐殲閉富多元基本功。有效選擇和合理利用信息資源,發展自己。我們要善於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推廣。
三、不斷反思交流,提升專業技能
遵循 「反思—學習—調整—反思」 的規律,客觀地看待自己,正確地對待別人,理性地化解矛盾,提高個人修養。
1、在合作交流中反思。積極參與到教研組聽、評、議研討活動中,使自己在與同事的合作交流中不斷自省,感悟,升華。我們應該向名師和有經驗的教師看齊,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要時刻向他們請教交流,互換想法,學中提,提中趕,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2、在教育教學中反思。養成「愛反思」、「多交流」、「勤動筆」的習慣,並善於挖掘其中蘊藏的教育契機,寫成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
3、在師生互動中反思。教育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傾聽建議,並及時反思改進。
『貳』 教師鍛煉身體的最佳方法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個人情況進行鍛煉。 早上起來進行晨跑,晚上練習瑜伽。堅持是很重要的。
『叄』 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方式和策略
(一)提出研究問題
對於教師來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其實並不簡單。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呢?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遭遇的種種困惑是教師研究問題的直接來源之一。除了從教育教學困惑中提煉出行動研究問題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提煉和形成自己的研究問題。這包括:(1)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2)從理論學習和閱讀中發現問題。(3)從同伴交流中發現問題。(4)從學生差異中尋找問題。(5)從學校和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6)從教育政策實踐中發現問題。可見,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從行動研究的角度來看,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的理想途徑應當是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途徑。
在教育生活中,困惑和問題無處不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題呢?回答是否定的。教師在提出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幾個基本原則:
(1)問題要有研究價值。即教師所研究的問題應當有助於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有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問題要具有現實性。即教師所提出的主題是基於對當下教育實踐問題的思考,且其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3)問題要有科學性。這是指教師要依據客觀事實或科學理論、遵循科學程序,提出所要研究的「真問題」,而不能異想天開地人為製造問題。
(4)問題要具體明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既有宏觀層面上的「大」問題,也有比較微觀的「小」問題,教師在選擇行動研究的問題時,究竟應該如何取捨呢?一般認為,教師應當取「小而精」的題目。
(5)問題要有可行性。教師在確定研究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問題本身的重要性和研究價值,還要考慮到有沒有可能完成這樣一個研究課題。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客觀條件(包括圖書資料、研究時間、設備、人員、經費支持等);主觀條件(研究者本人和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研究能力與專長、研究興趣等);政策環境(教師的研究應當自覺地與教育政策精神相吻合)。
(6)問題的獨特性與創新性。這要求教師在選擇研究主題時,要考慮自己研究與他人研究的不同,避免重復性的研究。
(二)初步研究分析
教師診斷和發現了所要研究的問題並不意味著立即就可以開始進行研究了。在此之前,應該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初步討論。教師可以召集由專家、同事、學校領導甚至是家長、學生等參加的研討會,以就課題研究的意義、價值、目標、研究方法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發揮群體智慧,綜合各種意見,形成總體的研究計劃。
同時,研究者還要開始廣泛搜集、閱讀相關資料,進步步明確研究問題的本質、現狀和可以利用的資源等。
(三)制訂行動研究計劃
教師應該怎樣制定自己的行動研究計劃呢?或者說一份合適的研究計劃應該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一般而言,教師的行動研究計劃應該包括如下一些具體內容:
(1)研究問題。教師所選定的問題既是工作中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也是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在撰寫研究計劃時,研究者應該清晰地對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清晰界定,以便於開展研究,這一點上文已經提及。
(2)研究設想。這里所言的「設想」主要是指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一些預想的方案和路徑。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在選擇研究方法和路徑時,應當充分將研究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有機結合起來,這是行動研究的客觀要求。
(3)過程規劃。即對整個研究過程及其具體的研究活動進行合理安排,這包括對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集體研討、具體研究任務的分配與落實、中期檢查、反思與改進、最終研究結果的呈現與推廣應用等等的科學規劃。
(4)研究進度與時間表。任何類型的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對研究進度和時間長度有宏觀上的把握。對於教師來說,由於行動研究與教育教學工作改進是一體的,所以研究的進度和時間表不能規定的過死,而應當留有餘地,可以視情況的變化靈活地加以調整。
(5)技術性問題。比如說,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收集研究資料,是運用調查法還是訪談法?又如何分析資料?整個研究是傾向於定量研究,還是傾向於定性研究?就這些研究技術本身而言,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對於研究者本身來說,究竟選擇哪一種研究技術,關鍵要看行動研究的實際需要和研究者本人的擅長。
(四)行動
這是落實和展開研究計劃的關鍵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自己既定的研究計劃開展科研活動,另一方面又要不斷地觀察、記錄、反思和評價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並及時地加以調節和控制,從而真正在研究過程中養成研究意識和能力,並努力達到「教研相長」的雙重目標。這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師的行動研究要遵循"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盡量避免研究游離教學實踐的「兩張皮」現象。
(五)成果展示與反思
教師的行動研究成果展示形式比較靈活,包括教學課例;教育案例;研究報告;反思日記;科研論文等。其中,研究報告是常見形式之一。教師的行動研究報告不同於學術報告,它應該具有這樣兩個效能:(1)經驗分享。教師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僅服務於改進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同時也需要將自己的經驗與身邊的同事進行分享。就這一點說,教師的行動研究報告在表述上應該便於經驗的推廣和交流。(2)公開。雖然教師的行動研究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追求公開發表研究成果。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公開發表自己的成果也是好事。因為,這將使個體或少數教師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圍內為其他人借鑒,同時也為宣傳自己、獲得更多反饋信息打開了窗口。
至此,我們仍不能說教師的行動研究可以化上句號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行動研究評價與反思不可或缺。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行動研究計劃進行總結和反思。它包括兩個具體任務:一是對所研究的問題作結論,即分析行動研究是否完成目標;二是對整個行動研究的計劃、策略、步驟等進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為下一個(循環)計劃作準備。前部分是有關行動研究目標成效檢討。後部分是有關行動研究本身作評價,如弄清楚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限制。可見,這個環節中的反思活動不僅有利於教師改進未來的研究活動,而且有利於督促教師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肆』 優秀教師必須學會的幾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伍』 關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和提升的幾點思考
青年教師是高等院校發展的基礎和未來,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直接決定了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它發展的好壞影響了事業或者單位的未來,所以如何培養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至關重要。
一、教學能力的含義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基於一定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促成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具體到一門課的教學:如何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讓其較好地掌握,同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同一門課程的角度來說,或者進一步具體到一堂課,對於一堂課來說,上好一門課有以下有這幾個方面: 課前的設計能力、課堂的講授能力、課前復習和課後總結的能力 。
凱橡洞 1.課前設計能力
也叫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對象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的組織和加工,並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能力。
課前的設計能力:也叫教學設計,具體來說它又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確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 。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這個學習過程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老師是這個學習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評價者。所以老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問題,同時學會獨立思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對整體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進行完善合理的課前設計。那麼要這個設計要有利於構建良好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地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
2. 課堂的講授能力
課堂講授能力是指通過教師的系統講解使學生獲得大量盯枯知識的能力。分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板書和PPT的聯合使用能力、以及調動課堂氣氛的能力。
3. 課前復習和課後總結的能力
分三個方面, 課前復習、課後內容總結、課後個人總結 。
課前復習是對上次課知識的一個鞏固和檢查,對所講授的新知識的一個鋪墊。
課後內容的總結就是對你這一次課講的內容總結, 這一堂課的教學我講的怎麼樣,所以做一個剖析反思和總結,還有再想想自己的感想 和體會,課後總結分兩方面,一個是對講課內容的總結,一個是對自己講課的這個方式方法等等方面的總結
個人總結就是肯定優點,找出不足,繼續改進。
二、如何培養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了解教師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教學流程
1.1按照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大綱要求備課
1.2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上課
1.3不遲到、不提前下課
1.4 站立講授、衣服整潔,舉止得體
1.5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人師表
2.課前設計能力
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 做好了課前設計就相當於具有了50%以上的良好教學效果。
2.1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課堂總目標→每一堂課的目標,包括課程研究的內容、結構、各部分間的關系、應用的領域以及對各方面的影響;提示相應的教學方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掌握的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等;主要培養哪方面的能力。如:課程地位、主要內容、課程特點與學習方法、教材、參考書。
2.2組織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指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學習者系統地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如橋的總和。
認真研讀幾本經典的教材
至少講授5遍以上,完成一個教學流程再承擔教學任務
教學課件:
1切忌教材搬家
2標題層次分明,內容條理清晰,用不同的色彩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區分,重點突出
3底色明快,顏色不宜過多
4內容分步出現,輔以關系標識
5符號規范
2.3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 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
教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和手段
3.課堂的講授能力
課堂講授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教學技能,不僅需要長期鍛煉和潛心研究,還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極大關系。教學方式和方法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並考慮學生層次,靈活掌握和運用。
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同時考慮這個學生的層次要靈活的掌握和運用。那麼我們從這幾方面說,剛才說一個是語言的表達,一個是方式方法,一個是板書和PPT,一個是課堂氣氛。
3.1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定義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技術、信念和情感,通過語言、病服衣、表情、動作向外表達的能力。先天因素,後天努力。
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指教師把自己的思想、知識、技術、信念和情感,通過語言並鋪以表情動作向外表達的能力。
可以通過多去聽那些同學們評價講課生動有趣的老師的課,學習授課技巧:認真備課,嘗試把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善於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
3.2方式方法:
先進技術、課程特點
啟發式、提問式教學: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事先設計好問題。
討論式教學:開設習題討論課:習題提前下發,學生分組准備,課堂上台講解、討論。活躍課堂氣氛、開拓學生思維、鍛煉表述能力、鍛煉團隊、協作精神。
總結式教學:(篇章總結和課程總結)一章或一篇結束後,讓學生進行總結。課程結束後進行課程內容總結
應用或案例式教學:每一章以一個問題、或一種現象、或一種實際應用、或一種需求開始,以解決問題、解釋現象、或應用實例結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現代技術手段教學:針對重點、難點設計模擬示例,布置模擬作
業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模擬能力和創新能力
3.3板書與PPT:
可以將重點內容、需要記憶的內容以及後續要使用的內容以板書的形式寫在黑板上,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以及講授。
在PPT上展示更生動有趣的內容,特別是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通過PPT形象地展示,調動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4課堂氣氛:
教師自身要有激情,要多鼓勵學生,注意學生的聽課情緒。
說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特別是貼近生活的。也可以適當而自然地插入一兩句當下的流行語等。
4.課前復習和課後總結能力
4.1課前復習
從教學效果角度考慮,課前復習比課後總結更重要。一些重要的公式寫出來,特別是本堂課要用到的公式。
4.2課後內容總結
需要對所教課程深入理解和掌握抓住其精髓和要點。
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但引出下堂課的問題,且聽下回分解?
4.3課後個人總結
根據批改作業時發現的問題,總結學生的錯誤知識點並進行講解。這也是在此後講課時要重點注意的內容。
課前復習是對上次課知識的一個鞏固和檢查,對所講授的新知識的一個鋪墊。
課後內容的總結就是對你這一次課講的內容總結, 這一堂課的教學我講的怎麼樣,所以做一個剖析反思和總結,還有再想想自己的感想 和體會,課後總結分兩方面,一個是對講課內容的總結,一個是對自己講課的這個方式方法等等方面的總結
個人總結就是肯定優點,找出不足,繼續改進。
個人的自身感受如何,是否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了講解?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5.調差問卷
如果有條件,可以做個課堂效果的問卷調查
6.個人知識結構
講授一門課,不能只精通本門課程的內容,還要了解與此課程相關的其他課程的內容,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更進一步,要了解本課程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
7.多參加教學競賽、培訓和教學交流
國家級: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省部級:教育部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各類學會:中醫葯相關的學會
校級:
引入(實例或相關知識)→展開(邏輯性強、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結論(概括性強、畫龍點睛)→升華(刺激大腦、激發創造)
8.教學科研相長
教學-----知識的傳播,教學是科研的基礎,是教師科研活動思路整理和動力激發的過程。
科研----知識的發現,科研是教學的目的,有助於完善教學體系,彌補現有課程體系與最新知識成果之間的知識斷層。
將新的知識貫穿到教學過程中,會使課程生動、具體、富有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
9.提升個人魅力
語言和情感:語言親切,感情飽滿、目光溫柔,面帶微笑,多鼓勵、多肯定。
儀態儀表:良好的站姿和步態,優美的肢體語言,整潔得體的衣著和發型。
10.對教學的熱愛和教師的責任感
對教育事業的執著
教師的愛心
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
結語
教學能力的培 養是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經過多次的實踐,輔以自身的思考和努力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要對所教授專業的課程體系有所了解,知道所教課程在整個教學培養體系中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要具有責任心和教學熱情,在教學中投入精力,不斷反思,思考如何教好一門課,提高教學能力。
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進行課後反思,將科研與教學結合,參加各種培訓和交流活動等,提高教學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