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進化,生物不是進化而來的,人類也不是進化而來的。從來沒有發生過猿猴進化成人類的事情。
首先,進化樹所有的分枝部分都沒有化石證據支持。如果以化石證據還原,應該是樹林狀,而非一棵樹。
以人類為例說明:
第一,幾乎所有進化論學者都承認,道德是無法進化出來的。至今也沒有任何科學解釋能夠說明這一點。
第二,從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猿猴進化成人類(樹的分枝不存在)。許多所以猿人的化石或骨骼,要麼是殘缺不全憑想像拼湊關鍵部位,要麼乾脆是偽造。例如,臭名昭著的「皮爾當人」,頭與腿相隔上百米且不在同一地層的「爪哇猿人」,原型只是一顆豬牙的「內布拉斯加人」……
第三,分子遺傳學公認的事實:全世界人類都有一位共同的男性祖先和共同的女性祖先,這從科學上否定了進化的可能性,因為不可能說剛好進化出一男一女兩個人,而且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也就是說,黃皮膚、棕皮膚、黑皮膚、白皮膚的人都是那一男一女的後代。皮膚顏色不同,只是基因的不同組合。
最後,我們觀察到的所有事實都顯示:生命各從其類。這顯然是被創造和設計的表現,人類也不例外,起源於創造。
Ⅱ 除了化石證據外,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還有什麼方法科學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觀點
現代研究人類起源進化主要用DNA基因研究,考古的化石證據反而成了輔助驗證手段,現在關於人類起源爭論主要有兩大觀點:各地起源和非洲起源學說。我覺得想要最科學的資料就看鳳凰大視野的10集《征服世界的旅程》。以下是我從網上摘取的文字資料:
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
考古學家日前在對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距今8—10萬年左右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填補了中國早期智人化石發現的空白,為中國古人類演化連續說提供了重要依據。 20萬年前和5萬年前分別是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時期,這一時期統稱為現代人,早期智人化石特徵延續了北京猿人特徵,但是中國發現20萬年前到5萬年前這一時期的人類化石非常少。 07年12月17號,考古人員在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一塊較完整的古人類頂骨和16塊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經過復原成為一塊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都非常好,沒有出現變形情況。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載周雲先生的文章稱:到今天為止,中國的古人類學家都是根據不同時期發掘出來的人類化石作一個比較,然後認定不同年期的人類化石,都是祖先和後裔的關系,得出了現代中國人種是由中國古人猿獨自進化繁衍傳承的結論,否定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學說。
筆者認為,「中國人起源土生說」最大的缺陷,是經不起DNA科學的檢測,沒有辦法證明不同時期的人類化石的DNA有血統繼承的族裔關系。
「中國起源土生說」的盲點在於孤立地研究古人類化石的發展和繼承,一切都是從化石考古的基礎作出推論。他們從來沒有結合氣候學和地質變化研究人類發展的進程。由於地質年代的不同,滄海桑田,變化巨大。有不少古人類活動過的地區,今天已經在造山運動中被壓在山體之下,有些活動遺跡沉在海底或湖泊的底部,結果很難找到某些時期、某些地域的古人類的化石,有不少地質時期的化石出現了空白。一萬二千年前到四萬年前,仍是冰河期,勃海灣地區、長江口的大陸架、珠江口的大陸架、台灣海峽、印度洋沿岸、中南半島大陸架、南沙群島、爪哇附近海面都是陸地,當時海面低於今天一百四十公尺,這些地方有河流,有樹林,有草原,氣候溫和,水、陸動物都可作食物,食物源充足,是人類繁衍的樂園。雖然二百萬年以來,不斷有直立人、早期智人分不同時期,一波一波地分批從非州散遷到世界各地,但是四萬年前從非洲衣索比亞森林走出來的現代智人進化得最成熟,他們腦容積更大,懂得用石器砍樹,造獨木舟,建築桿欄式的建築物,顯示了巨大的進化優勢。他們不必再像上一時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住在山洞之中,他們選擇了地中海東部大陸架、尼羅河大陸架、巴比倫兩河流域、黑海南部大陸架、印度大陸架、東亞的淺海地區的平原繁衍著,活動范圍擴大,食物來源擴大,人口擴大,不同部落通婚機會擴大,腦部進化速度大提速,超過了人類祖先許多倍,更超過舊石器對代的早期智人(這些早期智人並非今天現代人的祖先)。
而上一個時期的舊石器人類住在山洞中,與非洲現代智人彼此的生存條件、物質條件不一樣,社群組織方式不一樣,進化形式不一樣,優勝劣敗,現代智人主宰了地球,減絕了其它早期人類和不少哺乳動物,是必然的大勢所趨。不過,最後一個冰河期於一萬二千年前結束,氣候變暖之後,海水上升,現代智人又得遷徙了,緯度較北的地區也適合現代智人生活和勞動了,昔日的現代智人文明完全淹浸在一百四十米深的大海波濤之下。考古學者今天只在陸地上找到年代古老的猿人化石、直立人化石、早期智人化石,特別是穴居人的化石,這只是說明,在石灰岩地區石灰岩洞特別多,保存古人類活動遺跡的條件好,所以找列穴居人的化石特多。
在四萬年前到一萬二千年前恰恰是冰川活動急劇時期,冰川推動山體遷移幾百公里;大量非洲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埋在冰川地型山體遷移區幾百米之下;一萬二千年前至一萬年前,海水暴漲、暴雨泛濫成災,現代智人遺址泡在古湖泊、古河流下面,浸泡在海底之中。特別是雲南、四川,還有廣東、福建、浙江、潡海灣的大陸架,都是非洲晚期智人活躍的地區。特別是雲南和四川,即今天橫斷山脈之東側,即今天汶川地震的龍門山地質帶,出現了年輕地層背負起古老地層的怪現象(即年輕地層在下,年老地層在上),出現了許多尖挺的「飛來峰」,即青藏高原的山體被冰川向斜坡下方推動,離開原位幾百公里,然後在青藏邊緣低地落地生根。結果,非洲晚期智人的遺跡在幾百米的岩層之下。
考古學者未能找到現代智人遺址,看不到現代智人與早期智人的急速進化差距和生產力差距,若果將兩者比較,就會信服早期智人被現代智人淘汰取代是順理成章的。
以為中華文化最早發源於黃河流域的論斷也未免過於武斷。其實八千年前,長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已經發明了桿欄式建築,懂得造船,種水稻,不愁溫飽,有很高的文明。珠江口到台灣海峽則是航海民族的溫床。舟棺葬,則反映了這些民族走向大海的能力。現在西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印度洋的貝殼品種,出現三星堆的金面具、玉面具、玉文化、儺文化。所謂「儺」,是指戴著面具跳神,是原始狩獵、神祇崇拜、部落戰爭、原始宗教祭祀和巫術活動的產物,都是年代久遠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那種以為中國人種和文化只是一個獨立、封閉的系統進化而成,是難找到DNA科學證據支撐的,也解釋不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博大、多元、悠久的文化現象。
其實,最影響和支配著古人類存亡繼絕的因素,是劇烈的氣候變化。冰河時期來到,寒冷的氣候超出了生物生存的容許度,大量古代哺乳類生物絕種。中國地區的古人類,一樣經過多次的絕種,每一次都是非洲的新人類像種子一樣,重新播遷到中國,留下了不同年代的古人類化石;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在連續傳承的關系,他們只是擁有共同的非洲祖先,他們是不同時期到達中國的古人類。
在地球的幾百萬年發展中,冰河時期是間歇地出現的,冰河期來臨,今天的溫帶地區非常寒冷,沒有森林,只是一片荒漠,甚至沙漠化,古人類在氣候急變中,突然失去有食物來源而餓死了。
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對立的說法,互相爭論。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20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
一是「多地區進化說」,包括「中國古人類獨自連續進化學說」就是其中之一。中國主流人類學者其重要依據是在中國發現了800萬年前的祿豐古猿,發現了200萬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萬年前的元謀人,115萬年前的藍田人,50萬年前的北京人和鄖縣人,30萬年前的安徽和縣人和南京湯山人,10萬-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遼寧金牛山人、陝西大荔人、安徽含銀山人、山西許家窯人、丁村人、廣東馬壩人、湖北長陽人,1萬-4萬年前的現化智人如廣西柳江人、內蒙古河套人、北京山頂洞人、雲南麗江人、四川資陽人、貴州穿洞人、陝西黃洞人等等。原本存在兩個缺環:一個是沒有發現更早的直立人化石和人類近祖南方古猿化石,另一個缺環是沒有發現距今5-10萬年的智人化石。但2008年1月22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記者會宣布: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現距今8萬~10萬年間的較完整的古人類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已經填補了中國沒有5-1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的空白。這是一個近乎完整的人類進化系統,除了非洲外,中國也是大致上連續不斷的古人類化石發現地,因此,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古人類學家認為現代中國人是從古猿人獨立地發展起來的人種。
作者認為,從直立人演化到現代智人,陝西藍田人和河南許昌人化石被認為是中國人種起源於中國的重要證據。「黃河發源論」是這些學者的一個教條,是他們沉重的歷史包袱。這種論據不能證明四萬年到一萬二千年的新石器人類就是藍田人、許昌人的後代。因為藍田人、許昌人是五萬到十萬年前的古人類,有可能絕種了。
Ⅲ 人類進化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我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畢業已經已經很多年了,最近有一些想法產生,就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想要人類進化那必須要了解現在人類世界三維觀點,三維觀點普遍被人以為是世間所有萬物都是由三條線組成,但是哪三條線卻很少有人知道。我的觀點:一是組成人體的物質,即人體是由無數基本粒子組成,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粒子構成,但非全部;二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能量循環,即能量的產生和基本運用,三是智慧的增長。所以要解決人類的進化問題這三點我認為是關鍵1增加人體強度,2加強人體內循環能量使內能量可以干預外部物質,3開發智慧。
Ⅳ 達爾文研究人類起源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
達爾文研究人類起源,採用了進化論的研究方法,達爾文認為人類是不斷進化過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Ⅳ 除了化石證據外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還有什麼方法
基因分析。
.
目前而言,人類起源研究只有這兩種方法,即基因分析和化石分析。
遺憾的是,這兩種分析得出的結論差異非常大
大體上來說,化石研究分析推崇多起源說,即人類從直立人開始走出非洲,然後在世界各地分散進化成現代的人類。
而基因分析則堅信單一起源說,即直立人時代走出非洲的人類(直立人等)都是被淘汰的,只有起源於東非的晚期智人才是現代人類的主要祖先。
.
至於人類的發展,就多了另外兩種研究手段
1 文物研究------通過研究遠古人類使用的武器、工具、食物、奢侈品、祭祀品、建築這些統稱文物的東西研究人類的發展軌跡
2 史料研究-------通過研究分析《荷馬史詩》《史記》這類玄幻小說、各種戲劇、繪畫、史料等等資料,研究人類發展的軌跡。
Ⅵ 研究人類起源與發展的方法有哪些 科學家形成了哪些新觀點
資料:
(一)海猿說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萬~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徵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於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徵。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鍾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並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裡,獲得了一些適合於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徵,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適合於海水生活而不適合於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麼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萬~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二)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於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於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麼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於是哪一種海洋生物,還沒有說明。
(三)外星人說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於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並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於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聖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是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於外星人,那麼發現於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萬~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發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科學的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Ⅶ 人類是怎樣進化來的緊急!
人類進化論資料2007-05-23 19:06探索人類智慧的進化
人類的文明與文化進化,是播種智慧的土地,是養育智慧的江河,是構築智慧的基石,是創造智慧的源泉.
第一節 生物遺傳與生物進化
沒有生物的遺傳,就沒有生物的進化,也就不可能有人類智慧的遺傳與進化.
DNA的指令進化,是對環境所產生的「超突變」效應,產生極大數量的模型,來試圖完成與外來病毒的楔合作用.而這些過程僅僅發生在「信息層」的作用,從未到達抗體的「製造層」.
一、基本概念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從而闡明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
分子:是指物質的單元,能夠保持與原物質化學一致性的元素的最小粒子或原子的化學結合的最小粒子.分子分為生物分子與非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由非生物分子構成的,它已經具有生命.
遺傳是人類機體結構、功能進化的基礎,也是人類智慧進化的基礎.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體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研究,范圍包括遺傳物質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和遺傳信息的實現3個方面.
⑴遺傳物質本質包括:它的化學本質、它所包含的遺傳信息、它的結構、組織和變化等.
⑵遺傳物質傳遞包括:遺傳物質的復制、染色體的行為、遺傳規律和基因在群體中的數量變遷等.
⑶遺傳信息實現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調控以及個體發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機制等.
遺傳物質:本質是染色體,人類的染色體有46條,大小約為1~2微米,DNA是染色體岩尺余的主要成份.遺傳物質的傳遞是通過DNA、RNA的復制來實現的,遺傳信息是DNA的信息與程序.
二、分子生物與人類進化
在生物的基因中,記錄了整個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解讀基因,我們就可以搞清楚生物進化的所有歷史.而基因中蘊含的文化,就是基因文化;基因中蘊含的生物改造自身、創造自身的智慧,就是基因智慧.
在人類進化之中,智慧對於進化發揮著主導作用:從人類的基因中,我們可以解讀到基因文化和基因智慧;從生物分子中,我們能夠看到分子智能;從生物細胞中,我們能夠看到細胞智能;從生物組織中,我們能夠看到組織智能;從生物器官中,我們能夠看到器官智能.
如果說,人類進化的早期,是一個智慧形成的進化過程,那麼,當這個智慧形成之後,人類的進化就進入到在智慧引導與控制下的智慧進化時期.它包括:⑴人體自身進化——功能、結構、進化機制的進化;⑵人類文化進化——文化、科技、物質文明、知識、觀念、智慧的進化.
在智慧進化過程中,智慧程序產生了一系列的轉化,包括:程序的自形成、程序的自重組、程序的自組織、程序的自進化、程序的自控制.正是由於它們的形成,而導致了智慧程序的自形成、自重組、自組織、自進化、自控制進化.
生物學意義的「進化」:是指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質產生的,然後,完全按照自然方法發展這樣一個過程.
生命是一種分子現象,生物分子是構成生命體的、具有生命的最小單位.奇妙的生物分子極為復雜,它是一種有機分子,並且具有生物分子智能.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生物分子就具有了生命現象,它與非生物分子到底有什麼區別?生物分子進化與非生物分子進化又有什麼不同?生物分子智能又是怎麼一回粗滾事呢?
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存在著細胞「突變」.我們知道,人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形成的,受精卵只是一個細胞,而胎兒卻有許多種細胞.那麼,應該說,胎兒是由一個受精卵「突變」而來的了?原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受精卵攜帶著人類的遺傳基因——DNA,它是由一系列的程序構成的,攜帶著構成人體所有不同類型細胞的全部信息.這個程序,將按照它原有的時間順序、構成方式,逐步完成胎兒的發育.受精卵為胎兒的形成,提供遺傳信息、提供復制各種細胞的場所.所以說,人類胚胎發育過程,絕不是細胞「突變」,而是一個遺傳信息程序執行過程.
生物體內有許多高智能的器官,比如:⑴分子器官——構成了細胞內物資運輸的高速公路、運輸線、構成了各種生命過程的生命開關;⑵太陽能器官—— 具有光合作用的器官;⑶電子器官——神經系統的器官.這些高智能的器官,執行著各自不同的功能,它困孝們要比現有的最為復雜、功能最為精密的人工智慧儀器,還要高級的多.
三、生物遺傳與智慧遺傳
生物遺傳:是指通過細胞染色體由祖先向後代傳遞的品質.生物遺傳不但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身體,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智能結構,這就是大腦.生物遺傳是由遺傳基因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來完成的,DNA中即包括了構成人體結構、生理功能的信息,也包括了構成智慧的信息.
智慧遺傳:我們知道,人體的生理功能是不受人的意識控制的,屬於潛意識的那部分,而人的遺傳智慧也深藏在潛意識里,它必須由後天的學習和社會實踐來開發,才能進入我們的顯意識層次,並被我們所感知.
意識:是指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人類的遺傳使我們具有了這種潛在智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智能是:「能夠識別和學習人類自己所創造的信息體系的智能,人類的信息體系包括語言、文字、符號、圖形等.」這就是說,我們的大腦不是空的,它包含了形成潛在智能的全部信息.
進化: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嬰兒的「能夠識別和學習人類自己所創造的語言智能中心」,是在大腦的顯意識區,處於一種開放狀態,隨時准備接受外來的信息,它的發育與定型過程,是人類由自然人,進化為社會人的關鍵時期.假如,這個時期嬰兒只接受了動物的信息,比如:我們所知道的「狼孩」,他就會「進化」成為,具有「狼習性的動物」.
嬰兒對周圍環境和同伴的認可過程也很重要,他會受其影響而進化,如果是人文的環境,那麼他就會進化為人,反之就會「進化」為動物.因為,嬰兒還沒有形成自主意識,還不具備選擇和識別環境的能力,所以,嬰兒的早期進化,完全是一個適應環境過程,而不是選擇和識別環境過程.
智力中心:我們接受了祖先遺傳給我們的所有的「智力中心」,嬰兒的早期教育,不但喚醒了這些沉睡的智力中心,促進其結構的發育、成熟;同時也注入了大量的「人類信息」,使其形成了最初的「原始意識」.很明顯,「人類信息」是促進嬰兒形成正常「認知心理智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看來,顯意識是後天進化所獲得的,其主要特點是能「主動的注意、關注」,它與嬰兒先天的條件反應不同,前者是一個「主動的、有意識行為」;後者是一個「被動的、無意識行為」.
信息遺傳:如果說,DNA是整個人體的遺傳信息總合,為什麼我們只想到它可以遺傳我們的形體結構,而不遺傳我們進化的智慧?即對信息處理的能力.有人會說,如果智慧是先天遺傳的,為什麼嬰兒出生後不會說話、認字?我想有這么幾種可能性:
⑴遺傳信息庫,首先要與後天的感覺信息庫建立對應關系,才能被啟動.
⑵知識信息要在後天獲取,是一種抽象信息.
⑶抽象信息是由人類所創造的抽象符號、圖像所構成,而人類最初最容易接受的是形象信息.
⑷實際上,嬰兒的學習確實是從形象認知開始的,這與成人研究自然科學的過程相吻合,
⑸我們的知識是在我們感知了自然界的信息後,通過不斷的總結、歸納,並將這種自然界的信息,轉化為人類的信息,才建立了今天的知識體系.
生物遺傳沒有把祖先已經創造的知識遺傳給我們,而是把智力給了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要知道,這種以遺傳方式所獲得的「智力」(智慧核心),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形成和改變的,它將伴隨我們一生.
知識遺傳:假如我們只獲得了知識遺傳,而沒有獲得能夠創造知識的智力遺傳,在我們極短的生命里,將很難或無法改變這種知識遺傳智慧,這對個體再進化,具有極大的束縛作用,知識遺傳將變成人類大腦中的固有智慧,也不利於個體的多樣化發展,不符合「生物的多樣性原理」.
智力遺傳:為什麼個體必須獲得「智慧核心」 卵子 受精卵 新型 密碼進化.在卵子受精時,進化後的信息遺傳給下一代.
計算機病毒的復制、演化,對生物進化應該有許多啟示,即程序進化問題.我們應該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選擇與適應:分子生物化學認為:某個系統要經受「自然選擇」的考驗,就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功能」.根據系統本身的結構——認為達爾文主義者對生命機制的一個解釋,會讓人永遠難以捉摸.而我認為:「最基本的功能」結構的進化,不是對原有細胞結構的改造,而是通過DNA的進化,構成新的「最基本的功能」結構.「自然選擇」與「適應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所有生物進化的根本原理.
「自然選擇」是一種雙向的過程,生物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以求「適者生存」;環境以自身的調節作用,選擇構成環境各種因素,以求達到平衡.因為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宇宙的大環境,它們原本就是一個動態平衡體系,它們之所以能夠以這種方式存在,就是它們具有維持這種動態平衡的內在運行機制,這就是它們的自然規律.
我們不應該將生物與非生物,放在一種完全對立的角度,進行認識與考查.而應該從宇宙大環境及其演化規律,對生物與非生物演化、進化,進行的分析與考查.任何規律都應該是廣義是的程序、秩序.某種程序所具有的控制、調節機制,就應該視為一種智能.不同層次的程序,只不過智能程度有所不同.
模式轉換:「復雜系統」必須具備自組織智能、自控制智能、自進化智能.「復雜系統」通過系統的「紊亂」,從一種模式,轉換到另一種模式.正如受精卵開始時,只是一個細胞,呈現某種穩定的條理化狀態,但受精卵的DNA中蘊藏著,能夠打破這種穩定「條理」的程序,由此而引導細胞內部的 「紊亂」,並產生了肝細胞、皮膚細胞、腦細胞等.
這個過程很像計算機程序行為,「復雜系統」正是以一個數學概念描述計算機程序的行為.我們知道,計算機的一個小的程序改變,將會引起輸出端的極大的變化,生物正是以這種方法完成進化的.
自然秩序在DNA中,形成了生物秩序,環境的變化使生物秩序需要隨之產生相應的改變,於是引導出有目的的改變.DNA的自控制智能,對環境的變化產生感應,並由此產生指令的改變.生物中生化的改變、生物電的改變,即正電與負電的變化,與電子計算機中信息的變化,存在著相似的關系.比如:「正」、 「負」;「0」、「1」.這些大概就是生物程序的構成機制.下面我們從人工智慧、信息理論,來討論生物中存在的一些智能.
分子智能:每個分子都是由相應的原子組成,並具有一定的運動方式,即組成某種分子的相應原子之間的作用,構成了這種分子特有的運動方式.這種特有的運動方式是由一系列的數據組成的,再由數據構成信息,最後構成特有的「程序」.而這個「程序」就是分子智能,分子就是在它的控制之下保持其特有的運動方式的.
細胞智能:每個細胞內都存在著DNA,其內部存在著控制細胞生命過程的「程序」,所以DNA的「程序」就是細胞智能.細胞進化正是通過這種「智能程序」的有目的的選擇完成的,就像我們人類改造環境一樣,細胞在不斷地改造、完善「自身」,因此DNA是一個絕對地智能高手.
器官智能:器官是由一系列的相關細胞構成的,其功能是由這些細胞協同完成的,器官的協同機制也就是它的控制機制,即器官智能.
從自行車到飛機,是從人工動力到機械動力的進化、動力方向的進化、基本構件的進化、構件組合模式的進化,這些都是智慧「觀念」的進化、智慧「指令」的進化.細胞進化也是這樣一種方式.
人類智慧的進化與生物進化一樣,也是程序的進化.比如人類感覺、認知、思維過程,都是一些程序的操作過程,包括程序的自形成、程序的自重組、程序的自組織、程序的自進化、程序的自控制等.
智慧教育之四:探索人類智慧的進化
如果能夠確定人類智慧進化就是程序進化,我們就可以按照程序進化機制,來研究人類智慧進化了.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考證.
三、遺傳智慧的進化
「智慧核心」的進化,是通過種群進化得以實現的.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歲月里,人類的DNA基因中,保留下了自然界本身運行規則的「印跡」——「秩序」,比如時間:一年四季,日出日落;還有空間:大小,高低、遠近.這種「印跡」經過幾億萬年的進化,慢慢的以遺傳基因的方式,儲存到人體內部的 「DNA」之中,它是智慧進化最原始的開端.
人類進化的另一個部分是社會進化.社會進化就是文化進化,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信息:語言、文字、符號、圖形等,也包括宗教、民俗、文明、科技等.社會進化屬於非生物進化,它發生在人體之外,是通過文化進化的形式來實現的.
為什麼生物進化不能把包括智力、知識等全部智慧遺傳給個體呢?而要採用社會遺傳的方式,進行知識遺傳,我想有以下11種原因:
⑴人類的遺傳基因承擔著人體遺傳所需的全部基因,這已是一個巨大的、具有天文數字的信息體系,在胎兒短短的十個月的孕育期,首先要確保完整而准確地、承襲父體和母體所提供的基因,形成胎兒自身的遺傳基因.
⑵而後這個遺傳基因進行有序的分化,形成不同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再由這些原始的組織細胞,發育成人體的不同組織和器官.
⑶你是否知道,人體擁有幾億萬個細胞,每一個細胞又具有什麼樣復雜而又精細的解剖結構,不同的組織、細胞又具有各自所特有的生理功能.要完成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的遺傳,是一個何等龐大、復雜的生物工程呀!
⑷大家都知道,人體是一個開放體系,要保持一個相當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就需要人體具備一個相當復雜、完善的調節體系.
⑸而生命體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進行新陳代謝,而新陳代謝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命過程.
⑹同時,生命體還必須能很好地適應外部環境,並與疾病做斗爭,這一系列的人體功能,同樣需要遺傳基因來遺傳.
⑺自從語言和文字出現之後,人類的智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人類遺傳基因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⑻這就是說,生物遺傳已不能適應社會進化飛速發展的需求.這是因為人體的遺傳基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人類所獲得的知識與智慧全部固化到遺傳基因當中去.
⑼而恰好人類所創造的語言、文字、符號非常適合充當這一角色,這就自然產生的社會進化.
⑽對於人類生物進化而言,社會進化是一種相當「經濟」的手段,它不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自身的進化,而且減少了生物遺傳的負荷,這樣就能確保生物遺傳的准確性、簡易性、純凈性.
⑾試想、如果將所有的知識和智慧的遺傳任務,都交給生物遺傳基因來完成,過量的信息,已超過了人體遺傳基因所能承擔的遺傳能力,這將勢必造成遺傳過程的混亂,使人類的正常遺傳無法完成.
我認為:在人類的遺傳基因里,一定有「智慧遺傳信息」.如果說,沒有智慧遺傳信息,嬰兒又如何能夠學習語言、學習科學知識呢?反過來說,智慧是後天獲得的,那麼,為什麼只有人才能獲得呢?而其它動物、植物又為什麼不能獲得後天的智慧呢?我認為,嬰兒所獲得的最根本的智慧是「能夠識別和學習人類所創造的信息的能力」,而其餘的智慧都能在後天獲得.
四、獲得智慧的進化
獲得智慧進化:是個體進化,是先天智慧與後天學習、實踐的結晶.社會進化,即包括了個體大腦結構的進化與大腦遺傳智慧的進化,同時,也包括了外在的物質文明、科學知識、技術的進化.社會進化,使得個體不但獲得了先天的智慧結構與智慧信息的進化,而且,為個體後天能進一步獲得外在的物質文明、科學知識、技術奠定了豐厚的基礎.反過來,獲得了進化的個體,又推進了社會進化.那些進化中的佼佼者,將引導、促進整個社會的進化.
遷移:在人類近代進化史中,外在的物質文明、科學知識、技術的進化是最為迅猛的.社會進化是人類自己創造的,這即是生存的需求,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人類慾望的需求.為什麼社會進化會如此迅猛呢?原來,這是由於「遺傳的遷移,進化的遷移」.
創造:自從我們的祖先走出森林後,隨著他們運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勞力生產的復雜化,人類的大腦體積迅速增大,原始經驗的積累也在不斷的增長.這時,人類已「朦朧」的意識到,生物進化已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於是,人類便漸漸的開始創造自己的語言,接著又創造了文字.這樣,人類所獲得的知識得到了保存,並因此獲得飛速發展.再後來,人類又創造了數學與邏輯體系,使人類的智慧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大腦結構進化:在人類早期進化中,大腦結構的進化是非常有限的.這主要是由於大腦結構的進化,取決於遺傳基因的進化,而後者的進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我們知道,智慧進化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大腦結構和大腦遺傳智慧的進化,二是外在的物質文明、科學知識、技術的社會進化.
主觀能動性: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最根本的是他所獨具有的主觀能動性.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智慧的進化受到生物進化的束縛後,便主動開始了「創造社會進化體系」,使人類文化遺傳「由內部遷移到了外部」,使人類文化進化「由內部遷移到了外部」,完成了「智慧進化的一次徹底革命」.
Ⅷ ,人類學家是如何去研究重建人類的進化過程的
一方面纖判,人類學家在實踐中不斷地為發展這門學科而努力,另一方面也不返慶斷地毀世改有人在總結歷史的經驗。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時期發生了不同變化,家(如古典進化論者多在書齋中從事文獻資料的對研究對象進行實地考察。
自從功能主義學派的基開辟了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後,參與觀察和深為人類學獲取田野資料的最基本途徑,成為民族志不可或缺的基礎。
Ⅸ 除了化石據證外,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還有什麼方法
板塊的運動和地殼變遷
古人類生活地遺址:
人類用火的遺跡;
石製品(舊石器),骨製品,土陶製品,;
藝術品和樂器,壁畫等;
生活文化歷敗顫用品如所謂的「龍骨」
純理論方法,例如恩格斯用唯物辯證法研究人類的起源,提出了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觀點。
根據人從受精卵發育的肢敗各個過程來看 據說 人發育的過程是一個人長期進化的過程的縮影 也可以從DNA來看
①氨基酸序列測定法
②模擬DNA及分子雜交實驗
純理論方法、
遺跡、遺物的推斷、
壁畫求證、
分子生物學、
關於碳14和DNA研枯團究、
研究與人類親緣關系較近的靈長類動物的胚胎、
唯物辯證法
Ⅹ 人類的進化是怎麼進化的
人類進化 (1)最早的人類 1。最早的人類 研究人類起源的直接證據來自化石。人類學家運用比較解剖學的方法,研究各種古猿化石和人類化石,測定它們的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從而確定人類化石的距今年代,將人類的演化歷史大致劃分為幾個階段。遺傳學家則運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現代人類、各種猿類及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之間的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差別大小和變異速度,從而計算出其各自的起源和分化年代。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古返局猿轉變為人類始祖的時間在700萬年前。 從已發現的人類化石來看,人類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南方古猿階段。已發現的南方古猿生存於44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根據對化石解剖特徵的研究,區別於猿類,南方古猿最為重要的特徵是能夠兩足直立行走。 (2)能人階段。前200萬-前175萬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陸續發現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90萬年前。能人在分類上歸入人科下面的人屬能人種(Homo habilis)。能人有明顯比南方古猿擴大的腦,並能以石塊為材料製造工具(石器),以後逐漸演化成直立人。 (3) 直立人階段。直立人在分類上屬於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簡稱直立人,俗稱猿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發現的。當時還引起了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直到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陸續鍵簡發現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才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演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約為170萬年前到20餘萬年前。至今為止,直立人化石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均有發現。 (4) 智人階段。智人(Homo sapiens)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早期智人生活在20萬年前到10餘萬年前。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約始於10萬年前。其解剖結構已與現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稱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據,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類。 (2)湯恩頭骨 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亞一個叫做湯恩的地方,那裡的採石場工人採石時爆破出來一個小的頭骨化石。這塊湯恩頭骨化石很快被送到約翰內斯堡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醫學院,交給了解剖學教授達特(Raymond Dart)。達特是澳大利亞人,當時剛結束在英國倫敦的醫學、解剖學和人類學學業回來。採石場工人送給達特的頭骨化石,包括顱骨的大部分和完整的顱內模,頜骨上保存著全套的乳齒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恆臼齒,屬於幼年個體(相當於現代3~6歲的小孩)。 達特發現,這個化石具有許多似猿的性狀。比如,這個幼年個體的腦子大小像一個成年的大猩猩,大約為500毫升,估計成年時也不過600毫升左右。此外,其上下頜骨向前突出,類似猿。同時,達特注意到該化石也具有人類的性狀。其牙齒很小,與人類的牙齒相近。尤其重要的是,其枕骨大孔位於顱底中央,與人類相同。枕骨大孔是頭骨基部的開口,脊髓與大腦在此相連。人類由於採取兩足直立行走的姿勢,頭平衡於脊柱的頂端, 枕骨大孔便位於顱底中央;而猿的頭則向前傾,枕骨大孔在顱底相對靠後的位置。湯恩頭骨枕骨大孔的特徵表明,它所屬的個體已能直立行走。 基於這些發現,達特於1925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個化石所屬的個體是似人和似猿性狀的混合體,是已發現的與人的系統最相近的一種滅絕的猿。由於發現於非洲的最南部,因而湯恩頭骨所屬個體的種被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達特的文章發表後,受到英國解剖學界和人類學界許多權威的嘲笑。他們認為這個化石不過是一個早期猿類化石。在隨後的10多年中,由於倍受矚稿世褲目的北京猿人化石的發現,這個頭骨很少再被人提起。 1936年,在南非德蘭士瓦的斯特克方丹採石場又爆破出一批化石。其中,有一個完整的頭骨與湯恩頭骨極為相似。此後,又在南非的克羅姆德萊、馬卡潘斯蓋特、斯瓦特克蘭斯三處地點陸續發現了類似的化石。到50年代,在上述五個地點,總共發現了70多件南方古猿化石。學術界將在南非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歸為一個屬兩個種,即南方古猿非洲種(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和南方古猿粗壯種(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或稱纖細型南方古猿(gracile australopithecine)和粗壯型南方古猿(robust australopithecine),並逐漸確立了南方古猿作為早期人類祖先的地位。 這里需要指出,雖然南方古猿在名稱上仍叫做古猿,但實際上已經是人科(Hominidae)的成員了。國際古生物學命名規則規定,一個種屬一旦定名,就不可以隨便改動其名稱了。因此,古猿之稱沿用至今。 (3)東非的發現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非洲尋找人類化石的活動,逐漸轉移到東非的衣索比亞、肯亞和坦尚尼亞。東非的地質特點是,存在一條由南到北的大裂谷,其地表為一系列峽谷和湖泊。這個地區有幾百萬年以來大量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沉積,這為同位素年代測定提供了良好材料。因而,埋藏在這些火山層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被准確地測定出來。 1959年7月17日,經過30年的尋找,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及其妻子瑪麗·利基(Mary Leakey),終於在坦尚尼亞的奧杜威峽谷,發現了一個粗壯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頭骨和一根小腿骨。頭骨特別粗壯,牙床上帶有碩大的臼齒。利基夫婦將這個頭骨所屬個體的種命名為鮑氏東非人(Zinjanthropus boisei),後又改為南方古猿鮑氏種(Australopithecus boisei)。他們認為,鮑氏種是粗壯種的東非變體。屬名Zinjanthropus的意思是「東非的人」,而boisei這個種名則緣於鮑伊斯(Charles Boise)。他曾支持過利基一家在東非的工作。用鉀-氬法測定化石的年代,確定「東非人」生活在175萬年前。在這次發掘中,還發現了石器和滅絕動物的被打碎的骨片(似乎是為取食營養高的骨髓而造成的)。「東非人」是否已能夠製造石器,甚至狩獵動物呢?從頭骨來判斷,要完成這樣復雜的技術操作和勞動,其腦子還是太小了。如果這些石器不是「東非人」製造的,那麼又是誰製造的? 1960年,在發現「東非人」頭骨地點的附近,路易斯·利基的兒子喬納森·利基(Jonathan Leakey)發現了一個10~11歲小孩的部分頭蓋骨和下頜骨,不同年齡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鎖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1963年,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了一件頭骨和附有大部分牙齒的下頜骨。對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這是一種比「東非人」更進步的人。其腦量比「東非人」幾乎大出50%,頭骨的形狀更為進步,牙齒比「東非人」小,生活於178萬年前。根據達特的建議,路易斯·利基等將其命名為「能人」(Homo habilis),作為人屬的第一個早期成員。Homo habilis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 路易斯·利基相信,那些在「東非人」的發掘中找到的石器是「能人」製造的,破骨片也是「能人」打碎的。他認為,雖然南方古猿是人類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繼續向後一階段的人類演化,並最終產生現代人。「東非人」和東非「能人」的發現,也是兩種類型的人科成員同時生活於同一地區的最早的證據。此後,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又發現了一批「能人」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1972年路易斯·利基的另一個兒子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東岸發現的編號為KNM-ER1470的頭骨。 從60年代開始,在衣索比亞的奧莫河谷和阿法地區的哈達爾,發現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從約350萬年前到150萬年前的人科化石。其中,1973年在哈達爾發現的構成一個膝關節的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的兩段骨頭,已顯示出具有直立行走功能。這些化石的年代為350萬年前。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約翰松(Donald Johanson)在同一地區發現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為「露西(Lucy)」。根據對她的骨盆、脊柱和膝蓋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兩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測定為340萬年前。 1976年,瑪麗·利基在坦尚尼亞的萊托里地區,發現了一組凝結於火山灰中的人類足跡。這組370萬年前留下的足跡相當完好,對其進行的年代測定也相當可靠。根據對足弓形態和步態的分析,可以認定是直立行走時留下的。上述發現是人類兩足直立行走最早的證據。 根據對哈達爾和萊托里化石的對比研究,約翰松等認為,這兩個地點的標本非常相似,即都能完全兩足直立行走,且都有較小的腦子和大的犬齒,故屬一類,應歸入一個新種--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他們認為,阿法種的一些性狀介於猿與人之間,但其似猿的性狀在明顯向人的方向轉變。因而,阿法種既是南方古猿非洲種的祖先,又是「能人」的祖先。阿法種一方面經過南方古猿非洲種變成粗壯種和鮑氏種,最終滅絕,另一方面發展成「能人」,再到直立人和智人。 到90年代初,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已達5個種,即非洲種、阿法種、粗壯種、鮑氏種和衣索比亞種。這五種南方古猿分別歸類為前面所述的南方古猿纖細型和粗壯型。非洲種和阿法種屬於纖細型。其中,阿法種年代較早,以「露西」為代表;非洲種則年代稍晚,並且只在南非有發現。其餘3個種屬於粗壯型的南方古猿。衣索比亞種是根據一塊250萬年前的下頜骨命名的。這塊化石1967年發現於衣索比亞南部。許多古人類學家不承認這個種,認為應將其歸入鮑氏種。 90年代以後,東非的早期人類化石研究又獲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懷特(Tim White)等宣布,他們在衣索比亞阿法盆地發現了440萬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並命名為南方古猿始祖種(Australopithecus ramis)。ramid在阿法語(當地的一種部落語言)中是「根」的意思。以此命名所發現的化石,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直接祖先。在此之後,理查德·利基的妻子梅亞維·利基(Meave Leakey),與美國古人類學家沃克(Alan Walker),在肯亞圖爾卡納湖西岸,又發現了42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為南方古猿湖畔種(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由於學術界對始祖種的人科地位還有不同看法,因此通常都認為湖畔種是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員。 (4)從南方古猿看人類演化 自1924年達特首次發現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已達7個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不斷發現,以及對所發現的化石進行的多學科研究,使學術界對涉及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過程有了新的理解。首先,確立了南方古猿在整個人類演化系統上的地位。近年發現的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使得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與遺傳學家通過DNA研究計算出的人猿分離時間更為接近;其次,南方古猿屬內各個種,在化石特徵、生存年代、與後期的人屬在演化上的關系等方面的特點,使得人類學家認識到,人類的演化過程比原來想像的要復雜得多。在相同的時間范圍內,南方古猿的幾個種同時生存,但只有一個種群向人屬的方向演化,而其餘的種群最終都滅絕了。這說明人類的演化是按照「樹叢(bush)」的方式進行的,而不是按照傳統的直線狀方式進化的。這一點對於豐富生物進化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南方古猿的發現與研究,加深了人類對自身起源與演化過程的了解,推動了古人類學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利基家族對東非古人類的發現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東邊的故事 學術界一般將人科分為南方古猿屬、能人屬、直立人屬和智人屬。南方古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科成員。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南方古猿腦子擴大,並逐漸獲得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的能力,從而向人屬的方向轉化的呢? 1500萬年前的非洲,從西到東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居住著形形色色的靈長類動物,其中包括很多種類的猴子和古猿。可是在隨後的幾百萬年裡,那裡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致使生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當時,非洲大陸東部下面的地殼沿著紅海,經過今天的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一線裂開。結果,衣索比亞和肯亞的陸地像起泡那樣地上升,形成了海拔270米以上的高地。這些高大的隆起不僅改變了非洲的地貌,也改變了非洲的氣候。它破壞了以前從西到東一貫的氣流,使東部成為少雨的地區,喪失了森林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開始斷裂成一片片的小樹林,形成片林、疏林和灌木叢。大約在1200萬年前,持續的地質構造力量使這里的環境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形成了一條從北到南長而彎曲的峽谷。大峽谷的存在造成了兩種生物學效應:一是形成了妨礙峽谷東西兩側動物群交流的屏障;二是進一步促進了鑲嵌型生態環境的發展。有的專家認為,這種東西向的屏障對於人和猿的分支進化是極為重要的--使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群體分成兩部分。大峽谷西部的群體生活在濕潤的樹叢環境,最終成為現代的非洲猿類。而大峽谷東部的群體,為了適應開闊環境中的生活,發展了一套全新的技能(兩足直立行走、解放上肢、開始使用和製造工具),從而經過南方古猿向人屬方向轉化。法國古人類學家科龐(Yves Coppens)將這種演化的模式叫做「東邊的故事」。 (6)非洲還是亞洲 達爾文在1871年提出,人類的誕生地是非洲。他的理由是,與人類最相近的兩種猿--大猩猩和黑猩猩都生存在非洲。當時,在非洲還沒有發現早期人類化石,加之許多人認為,像人類這樣高貴的萬物之靈不可能起源於黑暗的非洲大陸。所以,達爾文的觀點沒有被普遍接受。但如前所述,自從1924年起陸續在非洲發現了多達7個種的南方古猿化石。經過多年的爭論,南方古猿已被人類學界一致歸於人的系統。其形態遠比亞洲的猿人(直立人)原始,年代也比後者要早。由於比南方古猿更古老的化石(如臘瑪古猿等),在人類演化系統上的地位還不確定,而且目前的趨勢是否定的,所以南方古猿被認為是人類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而且,在非洲以外的地區,迄今還沒有發現任何肯定是南方古猿的化石。所以,目前多數人類學家認為人類的起源地應該在非洲。 由此看來,人類起源地的問題似乎是解決了。但實際上問題遠非那麼簡單,非洲起源說也存在不完善之處。根據現有的各方面的證據,包括化石的、分子生物學的以及古生態學的資料,一般估計人類最早應起源於約 700萬年前。但目前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最早僅為440萬年前。早於這個年代的人類化石只有零星發現,並且對它們的鑒定還不確定。此外,在非洲至今還沒有找到介於南方古猿屬和人屬之間的過渡類型。所以,現在還不能肯定非洲是人類最早起源的地方。這樣,人類學界有一部分人在考慮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早在19世紀後期,德國學者海克爾(Ernst Haeckel)就曾提出,亞洲的長臂猿、猩猩與人的相似程度,大於非洲猿類與人類的相似程度。因此,人類也可能起源於亞洲,特別是中國。其理由大致有三:其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所造成的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與東非極為相似;其二,根據古哺乳動物的研究,在過去的1000萬年裡,東非和東亞有許多相同的動物門類,表明兩地的古環境、古氣候相當接近;其三,在中國已經發現多種古猿化石,更發掘出了豐富的直立人及其以後階段的人類化石,以及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至於中國究竟是不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要解開這個謎,還有待更多的化石證據和深入的研究。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