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佛教的論文
認識佛教 凈空法師講述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學術,不是哲學,那佛法究竟是甚麼呢?佛法就是佛法。為甚麼呢?因為哲學有能覺,有所覺,這是哲學。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非常非常難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講到高級的時候,萬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第一段是緣起。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釋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依照我們中國古代歷史的記載,佛是出生在我們中國年代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圓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壽七十九歲。我們一般講佛住世八十歲,說一個整數,佛是七十九歲滅度的,說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傳到中國,是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五年傳到中國來。佛的歷史,我們通通省略掉,今天我們著重的是佛教的消模碧教義。甚麼是佛教?
第二段,解釋佛法的釋義。甚麼叫佛?甚麼叫法?我們學佛了,總要把這一件事情搞清楚。
『佛』是『佛陀耶』的略譯,這一句話是印度的梵文,我們用音譯,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用一個主要的音『佛』。在中國古時候,沒有這個字,而是佛教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新造的這個字。在沒有人字邊的這個『弗』,『弗』當做否定的意思,這是我們中國古時候就有。那麼『佛』與這個音相同,但拿舉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這個字的音,加一個『人』,造一個新的字,這個『佛』字就變成佛教的專門名詞了,它的意義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是智、是覺。那麼既然是智覺的意思,實在講也可以翻譯,何必用這個原來的音呢?諸位要曉得,佛陀這一個字的含意,雖然是智、是覺,但是跟我們中國這兩個字含義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這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譯不可。翻譯之後,再加以解釋。
它這個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釋裡面,它包括三種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甚麼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現代哲學裡面的術語,就很容易解釋。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家所講的本體論,你對它徹底明了,沒有錯誤,這個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萬法皆空,一切萬法的體性是真空,這是第一種智慧。
第二種智慧是道種智,這是知道一切萬法的現象森羅萬象。所以這個種是種種,宇宙之間森羅萬象,種種法太多太多了,不甚枚舉。這些法怎麼來的?根據甚麼道理來的?人是怎麼來的?山河大地是怎麼來的?我們這個太陽系怎麼來的?星星是怎麼形成的?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對於宇宙一切萬物怎樣形成的,這些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沒有錯誤,這個智慧叫道種智。比前面那個智慧,的確是要高,要復雜了。
第三種智慧,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因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種智』。有知道『道種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圓滿。換句話說,一切智跟道種智圓圓滿滿的,那就是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才叫一切種智。
所以『一切智』,羅漢就證得了,『道種智』菩薩證得,『一切種智』佛才證得。這三種智可以說是羅漢、菩薩、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釋,跟我們普通觀念當中的智慧不相同。智是體,有體,當然就會起作用。作用是甚麼呢?作用是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是大覺。
在我們儒家裡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可以把儒家這一段話,解釋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明明德』就是『自覺』,『親民』就是『覺他』,『止於至善』就是『覺行圓滿』,這三個名詞,不能詳細跟大家解釋,要解釋我們的時間決定不夠用。這是用儒家跟佛法配合,確實是非常之接近,這是『用』。
這是智的體與用,這叫做『能覺』。有『能』當然有『所』,所覺的是甚麼呢?就是『法』。『法』是佛教裡面的一個代名詞,甚麼代名詞呢?就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總代名詞。我們這里解釋心、境、事、理,括弧里頭宇宙萬有之總代名詞,就用這一個『法』來代表,所以這個就是『所覺』。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學術,不是哲學,那佛法究竟是甚麼呢?佛法就是佛法。為甚麼呢?因為哲學有能覺,有所覺,這是哲學。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非常非常難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講到高級的時候,萬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碼嫌、眾生,三無差別。這都是講能所不二,這是我們現在哲學裡面所沒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學,它可以包括哲學,它在哲學之上。哲學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學。這兩個字簡單的解釋,也就是我們對於一切萬事萬法,有智慧,能夠正確的認識,能夠徹底的、究竟的、圓滿的明了,這叫做佛法。所以常說佛法無邊,當然是無邊。因為一切萬法沒有邊際,我們的智慧沒有邊際,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個叫做佛法。
第三,甚麼叫做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國人自古喜歡簡略,佛陀教育就稱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佛陀是大智大覺,前面說過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覺宇宙人生的教育,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
今天的佛教,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所看到的,有四種不同的形態出現在世間。第一種形態,就是傳統的佛陀教育。傳統的佛陀教育這個不多,在我們世間不多見,可以說很少見,大家都忘掉了,疏忽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
第二種是學術,就是佛學變成了哲學了,這也有相當多。一般學者,他們學佛,都是用這一種態度,都是把佛教當做哲學來研究。我最初學佛入佛門,也沒有超越這個范圍,也是把佛教當做哲學來研究。
第三種,可以說是最普遍、最廣大的,就是佛教已經變成宗教了。它本來不是宗教,現在已經變成宗教了。這個實在很不幸,不過變成宗教也還好,為甚麼呢?不太害人。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通通是迷信,佛教裡面沒有迷信。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講求熱誠。佛法里不講這個,佛法講理智,佛法講智慧,不講感情。佛法不迷,決定不是迷信,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那麼我們想要學佛,你是學佛陀的教育呢?你還是學佛教的宗教呢?這是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的。
第四種,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幾十年才出現的。佛教變成邪教了,變成外道了。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教的名義,欺騙一切眾生,我想諸位同學也時有所聞。我們在報章雜志上常常看到,在佛門中為非作歹,這變成邪教。這是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看到四種不同的形態,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第四段,我們要講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是求甚麼呢?教育的目標在那裡呢?此地要告訴諸位同學,教學的目的,經上有一句話,我們常常會看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也是梵文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諸位在這個表裡一看就曉得,翻成中國字,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先從下面講起,先講正覺。
覺就是覺而不迷。佛法承認世間有一些人,他覺悟。像我們世間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他的確有覺悟,他有相當程度的覺悟,但是佛法不肯把這個正字標志給他。這個正字招牌是佛門獨有的,這個招牌不能給他。他雖然覺,不是正覺。那麼甚麼才是正覺呢?正覺在佛法有一個標准,必需見思煩惱斷盡了才叫做正覺。換句話說,雖然你有覺,可是你還有人、我、是、非,還有貪、嗔、痴、慢,你這個覺,不算正覺。正覺的人,我執一定破除了,貪、嗔、痴、慢、見思煩惱斷盡了。所以正覺是誰呢?是阿羅漢。
在佛法修學,如果你要得到這一個成就了,你真正成就正覺了,那你就有一個好像學位的名稱。我們現在世間讀書,你讀到某一個程度,得到一個學位。學士學位,大學畢業了。研究所畢業了,可以得到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佛法也有學位。所以羅漢、菩薩、佛,都是佛教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你要是證得正覺了,換句話說,你就得到阿羅漢的學位了。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覺,那你就得到菩薩的學位了。
『等』是『等於佛』。等於佛,當然還沒有成佛。甚麼時候才等於佛呢?必需明心見性,才能夠等於佛。沒有到明心見性,你怎麼樣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羅漢,用心都不一樣。阿羅漢以下都用八識,我們凡夫都用八識,佛不用八識,佛是轉八識成四智,明心見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羅漢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當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覺。到正等正覺,你得的學位就是菩薩,菩薩是正等正覺。
那麼修學到了極處,沒有比這個再高,就是菩薩畢業了,沒有比這個再高,叫做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這個更上的,這就是佛陀。所以諸位要曉得,佛門裡面講的佛陀、菩薩、羅漢,就是佛教教育裡面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的成就,給他這個名稱,是這個意思。
下面我們簡單做一個總結,就是『覺了』,就是決定不迷,了是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覺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佛告訴我們這種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的本能,不是從外面得來的。如果從外面得來的,換句話說,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成就。佛說這個智慧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換句話說,我們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應當做佛。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應該有的。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告訴我們:『本覺本有』。『本覺』是甚麼呢?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的本覺,我們本來有的。『不覺本無』,不覺我們現在迷了,迷甚麼呢?把我們的本覺迷了,把我們自己無上正等正覺迷了,迷失了。諸位要曉得,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幾時你覺悟,你這個智慧馬上就恢復。你的智慧恢復之後,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所以佛在華嚴,在圓覺上,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佛教是絕對的平等。佛教我們每一個人,頂天立地。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們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這個。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樣,宗教裡面一定要有個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裡面沒有。
我們供佛,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供養他是紀念老師的意思,沒有把他當神明看待。我們供養菩薩,菩薩是我們早期的學長,他也是佛的學生,他是前面的學生,我們是後面的學生。我們跟觀音、勢至菩薩是同學的關系,他學的在我先,我學的在他後,他是我的老學長,是這個關系。當然老學長學問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們也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來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們實際上是同學,同一個老師教的。一切菩薩跟我們是同學,佛是我們的老師。
所以我們稱『佛』,稱為『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只有在教育裡面才有師生關系。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第五段講它的教學方針,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學方針,在徹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覺而不迷,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能夠明了與辨別宇宙人生一切萬法,那是真的、假的?你能夠辨別,那是正、邪?甚麼是『是』、『非』?甚麼是『善』、『惡』?甚麼是『利』、『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學佛,決定沒有顛倒。所以佛教非常非常之偉大,非常之難得可貴。
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覺,不是迷惑;奮發,不是懈怠;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人生宇宙觀。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惠以真實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圓滿大乘,解決眾生一切的苦難。連生死問題都能解決,其餘的都是小問題了。最大的問題是怎樣超越六道輪回,怎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不生不滅,這是大問題。所以世間的小問題,雞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問題都能解決,何況小問題呢?我們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學,學了這一身本事,沒有一樣問題不能解決,獲得真、善、美、慧,永恆幸福的教育目標。所以大家要真正曉得,佛教教學目的目標,沒有一個不響往來修學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為它是教育。
我過去在天主教的學院教過一個學期,他們的研究院學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學院跟他們上過課,我都勸他們皈依三寶,好好的學佛。為甚麼呢?學佛絕對不違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了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兒女。你今天皈依三寶,到佛門裡面來學佛,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和你是上帝的兒女,沒有沖突嘛!你在家裡有父母,你在學校有老師,不能說我到學校念書了,我就背叛父母了,沒有這個道理,到這里來是求學。如果你不肯到佛教裡面來求學,上帝雖然說這個兒女很好不錯,但是很可惜沒有受過教育。如果到佛門里來接受佛陀教育,上帝很光彩。我這個小孩好,是最有智慧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上帝臉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所以如果把佛教也變成宗教,那麼它就沖突了。好像我學了佛教,就背叛了我的教了。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換句話,這個問題就解開了。
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沖突,跟任何國家、社會通通沒有沖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恆幸福的目標。那我問你,你學宗教要不要求這個?你要求這 個你沒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認識清楚,佛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所以現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為甚麼排斥呢?對佛教無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這種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說佛教是迷信。人家說我們是迷信,我們也不能不承認,為甚麼呢?你到外面寺廟一看,真的是迷信。你們這些學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問你們迷不迷?迷啊!佛教是甚麼?不知道。修的是甚麼?也不曉得。學的是甚麼?也不曉得。你怎麼不迷呢?所以人家說我們迷信,我們沒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總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們沒辨法接受。
那麼教學的目標,我們明白了,才曉得佛教是這樣的圓滿,這樣的美好。那麼教學的綱領是甚麼呢?這個很重要。抓到綱領,修學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為教學最高指導綱領。這就是我們常講佛教修行。修的是甚麼?修行後面有個簡單的表—修正行為。這兩個字的意義要搞清楚。
甚麼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為。行為包括的范圍非常的廣大。佛法用三條,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體的一切造作,身的行為。口裡面的言語,是口的行為。心裏面的念頭,思想、見解、念頭是你心裡的行為。行為有了錯誤,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聽到修行,以為一定是吃長素,是每天敲木魚念經,這個叫修行?這誤會了,都搞錯了。真正修行在那裡呢?起心動念。我念頭起來了,曉得我念頭錯了,馬上把它改正過來。這個念頭,我是利己損人?我這念頭起來是貪、嗔、痴、慢?這錯了,馬上改過來,這叫修行。修行在那裡修?在起心動念之處。我們開口說話,想想這話該不該說?不該說, 說錯了,我們要把它修正過來。我們身體的一些動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們把它修正過來,這個叫做修行。......
⑵ 佛教如何研究和應用。
佛教有很多的層面可以研究、歷史層面、文化藝術層面、哲學層面(其中可分為本體論、宇宙論、人生論、認識論、方法論的視角)、科學層面,探討如何研究和應用首先應確認一個研究的對象,不能囫圇吞棗,沒有限定前提的研究最後在應用上也是難以准確實現的。
學佛的人可以以身心作為載體,以佛法的原則和方法進行理論探究和實際驗證,也可以與現代科學進行比較研究,對證兩者對內外世界的認知和調整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進而有依據而非盲目地改善生命的價值,推己及人,從自我完善推進到社會生產生活的進化。
從學理上可研究中觀、唯識兩門佛學的認識論,有助於體系化地學習應用佛學。
⑶ 關於佛教的論文
一、關於佛教的論文,這個題目太大了!佛教的經典如大海這么多,五部大論,大藏經,那不是三五年,十年八年能看完的。佛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世間人能有智慧參透!你能看到的佛教論文,你能寫的佛教論文,只能是一個大概,首謹或者一個細節!
二、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育。作為修行佛道的人,把佛教當做一種知識,當做一種文化,又是佛教的一種悲哀!因為佛教是教你了生脫死的銷帶,讓你斷除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如果你大家佛教當做一種文化知識,而沒有實修,而沒有者斗基去證悟,佛教很快就會毀滅掉了!
⑷ 對佛教的起源和歷程的看法一千字論文
佛教(बौद्धधर्裂塵मः)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八大兆拍祖庭: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密宗,凈土宗。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族源羨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