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的形成

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的形成

發布時間:2023-03-29 06:53:54

1. 會計方法體系中的基本方法

會計方法體系中的基本方法:會計研究方法
會計研究方法是指會計人員在長期會計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探討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的手段、方式、程序和措施等總稱,它是用來指導和認識會計的本質和內在規律的思維方法,具有科學性、主觀性、操作性、發展性和交融性等特徵。
會計研究方法體系則是對研究會計發展規律和會計工作規律的諸多會計研究方法進行哲學概括而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有機體系。它具有一般方法體系所具有的的整體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等特徵。

2. 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提要〕本文從科學研究方法論角度,對會計理論研究歷史作了簡要的回顧與展望。首次將會計理論研究的百年歷史劃分為20世紀初至70年代前、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三個階段,並分別總結了其相應的方法和方法論特徵。本文認為,一部會計理論研究史表明,新會計理論不斷替代舊會計理論的過程實質上是在會計環境變遷影響下,科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不斷完善和更替的過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會計理論研究終將遵循精緻證偽主義方法論、完成以公允價值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為核心的全方位的變革。
人類會計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已有數千年歷史。根據會計史學家的考證,早期的復式簿記系統最初出現於12至13世紀的義大利若干城市的商人和銀行家的賬簿中(葛家澍、林志軍,2001)。如果從復式簿記這一現代會計產生的標志算起,則有近八百年的歷史。而對於會計理論的研究,一般認為始於斯普拉格(Sprague)1907年出版的《賬戶原理》(Philosophy of Accounting)。該書一反以往教科書純粹羅列和介紹會計實務的做法,從一定的理論高度來討論賬戶原理,並且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資產負債表等基本概念作了詳細的討論。從這一意義上講,該書「是構建會計理論最初的嘗試」(葛家澍、劉峰,1998)。由此也可認為會計理論研究的歷史尚未逾百年。但在這不到百年的歷史中,會計理論研究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繁榮的背後必有著正確的科研方法論作為指導。本文擬從科學研究方法論的視角,對會計理論研究的進程做一述評,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會計理論研究
從古典歸納法與演繹法的對立到邏輯實證主義占統治地位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前,會計實務界與理論界似乎並沒有建立起應有的密切關系。會計師們還是憑借他們的職業判斷來確定每一問題的恰當實務,而對於會計理論的研究僅僅局限於學術界。一些學者運用英國哲學家培根所發展起來的古典歸納法,通過對現存會計實務和慣例的歸納,形成了描述性的會計理論。這一學派認為,會計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處於不斷的發展進化之中,那些已經經歷了外部環境沖擊、檢驗,並在實務中得到保留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在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葛家澍、劉峰,1998)。因此,其主要特點是最大限度地認可現行實務,只對其提出局部的改良意見。其代表作有哈特菲爾德(Hatfield,1927)的《會計學:原理與問題》(Accounting-Its Principle and Problem)等。另外一些學者則試圖運用「假說-演繹」方法,從少數幾個會計學科最核心的概念出發,通過對這些概念的討論和界定,來逐步構建起邏輯嚴密的會計理論體系,其代表作有佩頓(Paton,1921)的《會計理論》(Accounting Theory)、坎寧(Canning,1929)的《會計中的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Accountancy)等。這一時期由於會計理論研究正處於起步階段,因而所體現的方法論也較為簡單,即古典的歸納法和演繹法。但規范會計研究的兩大學派-歸納會計學派和演繹會計學派已逐漸形成。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迫切要求改變會計實務界的混亂局面,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須遵守的統一的會計規則或准則。當時美國對會計實務界進行變革的要求大大地促進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與繁榮,也使得會計理論的研究與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制定緊密相連。在歸納與演繹兩大會計學派的較量中,由於邏輯實證主義的統治地位和歸納會計學派對這一現代歸納主義科學哲學的引入,歸納會計學派對會計原則的制定和會計實務的影響一直處於支配地位。邏輯實證主義繁榮於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期間,但其對會計理論研究的支配地位卻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時期,歸納會計學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爾德和莫爾(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論會計原則》(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吉爾曼(Gilman,1939)的《會計中的利潤概念》(Accounting Concepts of Profit)、佩頓與利特爾頓(Paton Littleton,1940)的《公司會計准則緒論》(An Intro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利特爾頓(Littleton,1953)的《會計理論結構》(Structure of Accounting Theory)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業會計原則匯編》(Inventory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等。這些研究雖然大部分都沒有形成邏輯嚴密、前後一致的理論體系,但對會計准則的制定卻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大部分的研究成果被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直接採納。然而,演繹會計學派的遭遇卻截然相反,雖然也有麥克尼爾(K.MacNeal,1939)的《會計的真實性》(Truth in Accounting)、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會計的基本假設》(The Basic Postulates of Accounting)(即後來的第1號會計研究公報,ARS1)、斯普羅斯與莫立茨(R.Sprouse M.Moonitz,1962)的《試論企業廣泛適用的會計原則》(A Tentative Set of Broad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即後來的ARS3)和美國會計學會(AAA,1966)的《論會計基本理論》(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等一大批研究成果,但由於當時邏輯實證主義在會計界的統治地位,加上演繹法「假設原則」邏輯思路自身論證的難以嚴密,尤其是會計計量理論與方法(特別是其中的現值計量理論與方法)的落後(謝詩芬、戴子禮,2003),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會計准則制定機構在承認其「對會計思想是非常有價值的貢獻」的同時,卻明確表示不能接受。
從准則的制定方面來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先後成立了會計准則研究和制定機構,致力於會計准則制定和起指導作用的會計理論的研究。這一時期,會計准則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發布的51份《會計研究公報》(Accounting Research Studies,ARS),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1970年發布的《企業財務報表編制的基本概念和會計原則》(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發布的《會計原則推薦書》以及加拿大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所屬會計與審計研究委員會於1946年發布的《公告》第1號等。
然而,由於受邏輯實證主義的證實原則強調經驗證實的影響以及環境的壓力,會計職業界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從而限定了可供選擇的會計方法。因而,其研究方法實質上仍是僅僅運用古典歸納法對現行會計實務和慣例加以選擇和認可,發布的研究公報都是就事論事,缺乏前後一貫性。總之,邏輯實證主義與歸納法的內在一致性使得這一哲學方法主導下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會計環境對會計理論變革的需求,其證實原則和歸納法窒息了需要通過演繹邏輯推導出來的對會計原則的制定起指導作用的會計理論的產生和繁榮。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與歸納法內在一致的邏輯實證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占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論的統治地位,但不可忽視的是,邏輯實證主義認為命題的證實分為「邏輯證實」與「經驗證實」的思想也對會計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邏輯證實注意「一方面強調經驗證實的意義,另一方面又強調對命題進行語義分析的地位」(解戰原、胡明,1991),這在會計理論及其研究方法上主要表現為演繹學派和歸納學派的相互借鑒和融合。「歸納法和演繹法兩者的理論都可能是描述性的(如實的)或規范性的」(亨德里克森,1983)。歸納會計學派為增強自己描述性理論的一致性和說服力,大量採納了演繹的方法論,井尻雄士(Ijiri,1975)的《會計計量理論》(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便是一種以歸納推理命題和演繹推理理論兩者為依據的描述性理論的例子。演繹會計學派為使其理論及其前提假設更符合現實和更具說服力,也採納了歸納會計學派歸納推理的方法論。如錢伯斯(Chambers,1966)的《會計、計量與經濟行為》(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Economic Behavior)就是一本使用歸納推理命題和演繹推理理論的規范性理論著作(亨德里克森,1983)。
證偽主義主導下的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會計理論研究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落後,導致了會計理論的研究在相當一段時期跟不上環境的瞬息萬變。於是一些學者開始引進由波普爾(K.Popper)所開創的證偽主義科學研究方法論。證偽主義又名批判理性主義、可錯主義,其核心思想可歸納為「反歸納主義」和「經驗證偽原由」。過去,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科學是「經驗的科學」,科學知識來自對經驗事實的歸納,因此,歸納法是科學發現的方法。而波普爾則認為,任何科學命題都無法用觀察經驗來證實,因此,不可能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普遍真理,應該是「理論先於觀察」,科學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問題→理論猜測→反駁→新問題」。波普爾還提出了與邏輯實證主義「證實」 原則針鋒相對的「證偽原則」,他認為,經驗觀察的重要性不在於證實,而在於證偽。證偽主義雖然是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但其對於包括會計理論研究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有著同樣的指導意義。
反歸納主義對會計理論研究的影響表現在繼續運用演繹法進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從而對會計准則的制定起指導作用。在認識到「會計假設-會計原則」 這一演繹邏輯所形成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在缺陷和對現行財務會計問題解決乏力後,1971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理事會決定成立以特魯伯羅特(R.M.Trublood)為首的財務會計目標委員會,這標志著形成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另一條思路已經開始啟動。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取代會計原則委員會(APB)後,以特魯伯羅特報告為基礎,繼續進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最終在1973到1985年陸續發布了第1輯至第6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英國會計標准籌劃委員會(ASSC,1975)的《公司報告》(The Corporate Report)也是「反歸納主義」運用於會計理論研究結出的碩果。「經驗證偽原則」則是通過經濟學等其他學科間接影響到會計學的,即實證經濟學和財務學的發展導致了實證會計的產生,但對會計理論研究的影響卻是革命性的。實證會計研究以美國的鮑爾(R.J.Ball)和布朗(P.Brown)於1968年在《會計研究雜志》發表的《會計收益數據的實證評價》(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為起始標志。隨後,比弗(Beave)、瓦茨(Watts)和齊默爾曼(Zimmerman)在70年代所做的一系列開拓性貢獻,使實證會計理論在西方財務會計理論中獲得認可、普及和發展。實證會計研究的興起,結束了會計理論界規范研究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規范與實證兩大學派,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從而極大地促進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可以說這一時期會計理論的研究是在證偽主義科學研究方法論的主導下進行的。雖然理論界一直在為實證會計與規范會計的優劣而爭論不休,兩派之間也是口角不斷,但從方法論上講,它們(尤其是實證會計理論與規范會計理論中的演繹會計學派,二者都共有證偽的特徵)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證偽主義也有其內在的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在「把檢驗看成是理論與實驗的兩角斗爭」、「把檢驗的唯一結局看成是對理論的證偽」(解戰原、胡明,1991)。這在規范會計理論研究上表現為:沒有堅持以演繹法建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初衷而中途倒向了具有歸納法典型特徵的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以FASB的前6輯SFAC為代表)。在實證會計理論研究上表現為信息觀的提出(以Ball和Brown的上述實證會計研究開山之作為代表)。信息觀認為:有效市場上的投資者有能力尋找和吸納所有有關信息,會計師沒有必要去幫助他們;不要改變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只需通過充分披露補充信息就可以提高歷史成本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性(謝詩芬, 2003)。可見,經驗「證偽了」規范的演繹,信息觀「證偽了」本應演繹出完美的現值會計模式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信息觀和方法論前後不一貫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隨著欠發達的市場經濟、工業經濟向發達的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轉變,越來越表現出其不適應性。在面向復雜多變、日趨激烈的外部環境時,外部投資者、經營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面向未來、面向市場作出適合現在的正確的經濟決策」(謝詩芬,2004),這對信息觀和中途轉向歷史成本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戰,甚至威脅著會計的地位。
80年代中期以來精緻證偽主義思想的引入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論上的缺陷使得學術界對會計理論的研究再次陷入了困境。環境的變化迫使理論工作者繼續尋找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科學研究方法論。拉卡托斯(I.Lakatos)在批判地吸收其老師波普爾的樸素證偽主義思想和庫恩(T.S.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的「範式」 (paradigm)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精緻證偽主義思想,即把證偽不是簡單地歸結為理論與實驗的關系,而是看作相互競爭的理論和實驗的至少三方以上的復雜關系,當理論與實驗觀察不符時,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證偽,「實驗是不能簡單地推翻理論的」(解戰原、胡明,1991)。
精緻證偽主義方法論的引入使得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不再屈服於經驗的實證。會計理論研究人員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繼續深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從會計目標到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會計要素的定義,再到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直至要素的報告。目前,包括FASB、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及其金融工具聯合工作組(JWG)、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和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ASB)等在內的諸多機構,對價值計量的關鍵技術- 現值技術的每個細節及計量結果的可靠性進行了持久深入的研究,並大量運用了包括現值在內的復合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概念。FASB於2000年2月發布的第7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是這一時期規范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他的成果還有IASC現值籌委會的《現值問題文稿》(Issues Paper on Present Value)、IFAC國際審計與鑒證准則委員會(IAASB)2002年7月發布的國際審計准則(IAS545)《審計公允價值計量與披露》(Audit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Disclosures)和AICPA 2003年2月發布的第421號審計准則公告(SAA421,名稱同IAS545)等。可以預計,在會計計量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後,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下一階段研究將再次聚焦於財務報告的變革。當然,這種變革顯然不同於基於信息觀的在保持歷史成本模式下增加披露的改革或對財務報告的局部改良①。這一時期,一部分實證會計理論研究者針對信息觀下市場對凈收益反映非常微弱這一事實,開始放棄有效市場假設等與現實不相符合的前提條件,並以奧爾森(Ohlson,1995)的凈盈餘理論(Clean Surplus Theory, CST)為基礎,逐步形成了實證會計研究的計量觀(Measurement Perspective),即會計人員有日益增加的責任把公允價值體現在財務報表本身中,以提高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性。計量觀與規范會計研究中的演繹會計學派所主張的現值和公允價值會計模式研究結論不謀而合,它對規范會計研究中的歸納會計學派和早期的實證會計理論-信息觀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我們通常所說的廣義實證會計,不僅包括以資本市場為研究對象的經驗會計(empirical accounting),而且包括以會計政策的選擇等為研究對象的狹義實證會計(positive accounting)。信息觀和計量觀屬於經驗會計理論,而以分紅計劃假設、債務契約假設和政治成本假設三大著名假設(Watts Zimmerman,1986)為代表的契約觀屬於狹義實證會計理論(PAT)。「如果對實證會計的哲學方法論作更加嚴格的分析,並結合瓦茨和齊默爾曼在《實證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十年回顧》中的論述,可以發現,他們對證偽主義思想的運用,更接近於拉卡托斯的精緻證偽主義而不是波普爾的樸素證偽主義。」(葛家澍、劉峰,1998)。
簡言之,國際上的當代會計理論研究在規范會計理論方面,以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為對象、以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為目標、以現值和公允價值會計為核心和特徵;在實證會計理論方面,契約觀、計量觀方興未艾,信息觀也仍有一席之地。這些理論相互競爭、相互補充和印證,共同昭示了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未來發展趨勢。它們也很好地詮釋了精緻證偽主義「應將證偽看作是相互競爭的理論和實驗的至少三方以上復雜關系」(舒煒光、邱仁宗,1987)的思想。
總結與展望
會計理論研究一直在經歷著科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上的變革,受益於此,新的會計思想、會計概念和會計原則不斷涌現,如世界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財務報告的變革、「真實與公允」觀念的提出、現值與公允價值會計模式對傳統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挑戰等。可以預見,隨著科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的不斷改進和不斷引入,會計理論將經歷以公允價值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為核心的全方位的變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每一次科學的重大發現都與研究方法的進步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以至於可以說「正確的研究方法,已成為科學進步的首要、甚至先決條件。我們說方法論的形而上,涵義之一就在於此。」(葛家澍、劉峰,1998)但我們始終不要忘記,推動會計變革的根本力量並非科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而是會計環境。會計環境的變化對一定科研方法和方法論指導下的會計理論提出挑戰,使其只能消極地為自己辯解,而不再能積極地去預言和指導新的經驗事實的發現(即拉卡托斯所謂的「退化的研究綱領」)。會計理論界為應對這種挑戰,改進了原有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論,或引進新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論對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的會計理論進行變革或重構,這使得新的會計理論這一「進化的研究綱領」能夠重新適應新的環境的需求,預言和指導新的經驗事實的發現。會計理論研究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這種「進化的研究綱領」不斷取代「退化的研究綱領」,亦即新理論不斷取代舊理論的過程,這也就是拉卡托斯的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
總之,一部會計理論研究史表明,新會計理論不斷替代舊會計理論的過程實質上是在會計環境變遷影響下,科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不斷完善和更替的過程;在會計理論的研究中從來就不存在唯一的、包羅萬象、無所不能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論;會計理論研究的不斷演進既不是純粹的邏輯演繹和邏輯實證過程,也不是純粹的經驗歸納和經驗實證過程,而是量變和質變、連續和間斷、積累與創新、進化與革命相互交替的發展過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會計理論研究終將遵循精緻證偽主義方法論、完成以公允價值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為核心的全方位的變革。
注釋:
①我們認為這種增加披露的改革或對財務報告的局部改良(如財務業績報告的改進)是運用歸納法構造會計理論的必然結果。這是因為財務報告直接面向使用者,會計對於環境的不適應性將直接表現為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的降低,依據歸納法「科學知識來自對經驗事實的歸納」的思路,環境對於會計所形成的挑戰必然迫使歸納主義者從財務報告開始對會計進行改革,但由於其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不可能提出根本性的對財務報告的徹底改革。

3. 什麼叫規范會計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方法對其中兩種方法進行介紹

所謂規范研究方法指利用演繹方法由普遍性原則推導出別結論種推理方法會計研究規范性方法指從目和假設出發從導出實際應用提供依據合理原則和程序規范性研究方法受現實事物影響強調應該因而會計理論研究者常常從特定價值判斷基礎出發力求從邏輯高度概括出優會計事務進而指導會計事務實現會計事務規范化其現實目制定會計准則服務
採用了歸納、分析、比較、綜合與數學等基本會計研究方法
會計學研究對象復雜、多層次、多樣化和動態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僅要對別會計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微觀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體、系統、動態宏觀綜合研究歸納總結出各種會計現象之間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因此採用正確、合理方法至關重要
()遵循基本要求思路要清晰無論採用哪種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必須清晰而且研究問題時要注意體現下些要求:(1)系統相關性即我們研究某會計問題時要始終把會計當作完整系統來對待;(2)成應用性會計研究定位應介於純粹哲學思想和純粹操作手段層次種即帶有哲學性質又帶有操作特徵方法哲理探討;(3)層次分明性會計研究應始終注意體系構建及研究過程層次性既力求做邏輯嚴謹又力求做層次分明
(二)根據研究目選擇合理方法會計研究方法論無論採用規范法還採用實證法還採用其類型研究方法要根據研究目來決定採用哪種類型研究方法甚至應當各種方法並存因各種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能解決會計研究所有問題我們即需要實證研究大師也需要規范研究大師更需要能各種各樣研究方法綜合全面運用會計學研究大師僅採用種方法進行研究肯定沒有前途
(三)正確認識各種研究方法適用范圍各種方法都有優缺點都帶來某些方面局限性研究方法只有解決問題之分無優劣之分哪怕簡單方法也有其特定適用范圍選擇適當方法時應先選擇研究對象了驗證股價否因會計信息公布而波動宜採用數理統計模型收集資本市場數據進行驗證而無法單純用歸納和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四)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無論採用研究方法都應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實際研究問題特殊性比研究會計目標問題能泛泛地說會計目標應該而應該研究國會計目標其國家會計目標國國有企業會計目標、國私營企業會計目標樣才有價值

4. 從學術理論角度來說,現行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現行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兩大類:

第一類,規范研究方法

(一)歸納法(Inctive approach)

•歸納法的特點是,通過對大量現象進行觀察,然後加以分類,從中概括出有關概念的內在聯系,再把它們組織或表述為理論。

•步驟:觀察(觀察與記錄全部的觀察結果)→分類(分析與分類記錄結果)→概括(從觀察到的關系中推導出會計的一般概念或原則)→驗證(驗證推導出的結論)

•歸納法的優點:不受預定模式束縛,把理論或結論建立在大量現象的基礎上。

•缺陷:個人的觀察對象和范圍有限,每個企業或經濟組織的情況不同,有關的內在聯系或數據關系也可能不同,使歸納的結論難免以偏概全。

(二)演繹法(Dective Approach)

•演繹法是從一定的基本概念出發,推導出研究對象的邏輯性結構。在會計上,演繹法應以有關財務報告目標、假設或其他概念為前提,推導出能指導會計實務的原則、准則以及相應的會計方法程序。

•推導程序:前提命題 →推導結論→驗證→具體問題

•優點:可以保持相關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使理論構建具有邏輯嚴密性。
缺陷:演繹法推導的結論取決於前提命題,如果前提命題錯誤,則整個結論結構都將是錯誤的

(三)規范研究方法的評價
•優點:

⑴研究方法較為成熟 發展歷史悠久,較為完善

⑵可以較好地發展會計理論和實務規范會計理論的著眼點是導致良好的會計實務,也就是力求規范和超越現行的會計理論和實務,而促其發展。現有會計理論研究中的絕大部分成果是規范方法所形成的。例如美國等國家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出台,大大推動了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在邏輯性,財務會計准則的嚴密性大大加強。

•缺點:

⑴方法論上有缺陷不重視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不少理論未經過驗證,仍屬於學術上的假設和推論。受個人視野、知識結構等影響,有些理論實際意義較小。

⑵研究方法不夠精確側重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涉及變數較多時難以揭示事物間微妙的區別聯系。現今會計目標不再單一,根據單一目標建立起的理論有效性受到懷疑。

第二大類,實證研究方法實證法作為構建會計理論的一種方法,就是要根據實際效用或實在的因果關系來選擇會計概念、原則、准則和各種程序。並且,如果這些概念、程序有助於實現管理當局的經營目的,或有助於投資人、債權人或其他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並幫助他們進行合理的決策,則它們是有用的,否則就是不可取的。

(一)背景和理論基礎

•高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時代背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滯漲」階段,基於歷史成本的傳統會計理論體系由於通貨膨脹失去了有效性,規范會計理論的研究成果也因為持續經濟衰退失去了現實意義。

•方法論基礎美國經濟學家 M.弗里曼「實證經濟理論」卡托斯 「精緻證偽主義」瓦茨和齊默爾曼 1978《論建立會計准則的實證研究》《實證會計理論》。

•經濟學與財務基礎20世紀60年代起對有效市場假設進行的大規模試驗驗證,結果證明有些假定條件實際並不存在。

(二)實證研究方法的程序

•⑴提出命題實證理論的發展通常是從人們意欲解釋的某種現象開始的。命題既可以是探索性的,也可能是確認性的。前者的目的在於創建新的理論,後者的目的在於檢驗和修正現有理論。命題經過驗證後可能證明是正確的,也可能證明是不正確的。

•⑵建立假設每一命題都有其賴以存在的客觀環境,如對某一命題所處的環境不加以限定,就很難對命題的正誤進行驗證。

•⑶收集資料實證研究方法對意欲驗證的命題要求完全根據實際資料進行驗證。為了實證材料更恰當,往往需要將假設具體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具體而言就是對假設中的概念予以嚴格定義,使之轉化為可以計量的變數,確定變數的計量方法,檢查命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⑷設計研究方案兩種基本的設計方法:

①實驗設計。一般需將研究對象分成兩群,一群接受實驗,另一群則不接受實驗,將兩組的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來體現實驗效果。

②調查設計。社會調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及利用現有資料。

•⑸驗證真偽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採用設計的研究方案,分析數據,從而驗證假設的真偽。假設的測試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單變數分析法、雙變數分析法和多變數分析法等。具體選擇方法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假設涉及的變數數目與變數類型。

•⑹分析預測除證實或否定假設外,研究者還應對其研究結果加以引申,明確假設的現實意義和作用,以對日後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預測。

預測方面:
①說明假設的證實或否定對現有理論的意義,指出現有理論的正確性或者重建和修正的必要性,並提出實際的思路做法
②討論研究結果的實際政策意義,包括對會計准則制定者、公司管理人員等意味著什麼
③討論進一步研究的餘地和前景

(三)實證研究方法的評價
•優點:

•研究方法較為科學和准確用假設的實證檢驗代替研究者的價值判斷,對先提出命題使用客觀、可觀察、可實驗的實際證據來進行檢驗。其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從理論到假設再到假設的操作化,依靠數理統計等方法,分析數據,有較高的准確性。

•實踐意義較大建立在考察和驗證會計實務所得到的實際數據的基礎上的,旨在解釋會計為何如此並進行預測,側重於現實目標而不是理想目標,緊密聯系會計實務。

•拓展和深化了會計研究領域為會計理論研究提供了良好地支撐,研究者可以廣泛地利用這種研究方法,從而使會計理論覆蓋領域日益寬廣,實證會計理論成為當代西方會計理論的重要分支。

•缺點:

•關於方法論的批評關於會計政策涵義及其影響的討論也明顯帶著研究者的價值取向;仍要藉助於規范性概念結構有關的理論命題假說。

•關於研究方法的批評仍不完善的表現:
①過分強調盈利對證券價格及收益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他相關變數的影響。
②對被觀察企業或實證證據帶有選擇偏向,即選取有利於實現假設或命題的樣本和數據。
③在驗證特定會計信息或事項的影響是,通常忽略非會計信息或事項因素的影響。
④實證研究依賴的「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帶有較多假設前提,未必與經濟現實吻合。

•研究結論缺乏現實指導意義實證會計理論不承認會計應當如何,認為會計理論的任務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因此其提出的概念理論和具體程序與方法拘泥於現行會計實務的水平。
迄今為止探索性實證會計研究的進展甚微,實證研究的大量增加並沒有帶來會計理論增加。 會計准則制定還主要依靠規范性

(四)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的互補性

•規范會計理論研究由於是從邏輯高度來把握整個會計理論研究過程,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和會計實務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實證會計理論研究則立足於會計實務,其研究成果與實務中結果比較吻合

•實證會計研究適合於對具體的會計理論問題進行證實或證偽,但如果涉及到對整個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則無能為力,此時便必須依賴規范會計研究。

•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兩方面涵義階段上的結合。開始時排除主觀價值判斷,通過實證性研究客觀地揭示該會計理論問題所蘊含的規律;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性邏輯思維再對所揭示出的規律驚醒利用,從而構建規范會計理論。層次的結合。會計問題目標的層次越低,該會計問題與會計實務的具體方面的聯系越密切,其研究越具有實證性。例如,對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研究實證性更強,所形成的會計理論主要是實證會計理論。反之,層次性越高,其研究越具有規范性。例如會計准則制定問題的研究規范更重。

5. 會計研究方法的內容有哪些

一、會計學科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和會計電算化等重要分支學科組成。
二、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對一定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和分析,向有關方面報導財務信息,並直接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促使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和經濟管理工作。
三、會計定義包含如下要點:
1、會計總是被用於「一定單位」,這個「一定單位」就是會計的主體。
2、會計是用來核算「經濟業務」的,這個「經濟業務」就是會計的客體,亦即會計對象。
3、會計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匯總、分析和報導」,這就是會計的方法和程序。
4、會計主要採用貨幣計量尺度。
5、會計既向有關方面報導單位的財務信息,又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這就是會計的主要職能。
6、會計既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經濟管理工作,這就是會計的本質屬性。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並利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旨在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

6. 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

1.管理會計方法產生的興起緣由

管理會計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早期企業管理層對內部計量的運用。當時的紡織廠,兵工廠等企業為了衡量內部生產過程的效率 , 在市場交易信息之 外 ,開始對企業內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 。1855 年,新英格蘭的利曼( Lyman) 紡織廠以復式簿記為基礎,首創了一套成本會計制度,所提供的成本會計信息 , 能反映產品成本 、工廠布置變化影響和對原棉收發的控制情況 。19世紀中期, 鐵路業的出現和迅速成長為成本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由於鐵路公司在 當時規模最大 、組織最為復雜且營業跨越廣闊的地 理 區域 , 對成本會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新的會計管理技術方法開始得以發展 , 這對於以後幫助企業進入更有效的成本規劃和控制 , 具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

2.管理會計方法研究的現狀

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末便已開始了,從早期對西方管理會計的引進和介紹以及對西方管理會計在我國的借鑒和應用意義的討論,到對我國管理會計實務的`問卷調查和實地研究,其研究的內容不斷深人。正如有關學者指出的那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對管理會計的引進和消化階段,似乎在1985年末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之後便開始對如何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展開了多方位的研究。世紀之交出現了一批管理會計回顧與展望的文章,但是其中採用文獻研究方法的並不多,特別是對於結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研究狀況並沒有進行完整的總結。因此本文擬採用文獻研究法對我國近十年來的管理會計研究進行較為系統的回顧和評價,並對管理會計研究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3.管理會計方法研究的意義

在我國企業中進行管理會計方法的相關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其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 有利於確定各項經濟目標,具有決策規劃的職能。

所謂決策,就是針對某一個特定問題,確定一個最合理 最有效的解決方法;規劃主要是利用財務會計的歷史資料及其他人相關信息,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並幫助各級管理人員對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經濟問題作出專門的決策分析,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編制企業的整體計劃與責任預算,確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標,用來指導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活動,管理會計方法有利於確定各項經濟目標,包括對目標利潤,目標銷售量或銷售額,目標成本目標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和確定。

3.2 有利於預測分析企業環境

企業對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反應能力以及環境變化的適應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包括企業內部信息,而且還包括與外部環境相關的信息 現代管理會計需要關注環境變化對企業發展和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的影響,並據以搜集相關的信息預測可行。

4.管理會計方法的列舉

現代管理會計所用的方法從動態上來掌握它的對象企業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現金流動,它不僅涉及到常數,而且涉及到變數。這種方法盡管在不同的條件下具有多種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但差量分析貫穿始終;它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有多種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如成本性態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邊際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折現的現金流量法等。

4.1成本性態分析法

成本性態也可譯作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總額對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的依存關系。按照成本性態可將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量的總額成正比例增減變動關系的成本,但就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而言,則是不變的,如直接材料、燃料動力等。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但若就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則與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差旅費、辦公費等。研究成本性態可用於指導企業實行最優化管理,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爭取實現企業最佳經濟效益。

4.2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CVP分析) 是成本,業務量,利潤關系分析的簡稱, 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 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式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數之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系, 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4.3邊際分析法

邊際分析是指在一組經濟變數集合中, 通過對諸變數的增量及其相互關系的分析, 而進行決策研究的方法。這里主要是研究增量, 因此也稱之為增量分析法。企業經營決策的優化, 單從經濟的角度來看, 是使其經濟效益達到最大( 或虧損最小) 。這將涉及到兩組基本經濟變數的分析比較: 一組是收入變數, 另一組是支出變數。在邊際分析中, 收入變數與支出變數通常分別用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兩個指標來表示。邊際分析就是研究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

以上的分析讓我們看出了管理會計方法它有利於確定各項經濟目標,有利於預測分析企業環境,預測可行方案可能實現的效果,但是我國企業運用管理會計方法的水平比較低,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踐相脫節,所以我們必須建立科學的由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體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方法應用環境,努力提高決策者和會計人員的素質,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我們相信管理會計方法在我國企業的運用會越來越廣泛,最終會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7. 會計研究方法的淺析論文

會計研究方法的淺析論文

會計研究方法是溝通會計研究主體和會計研究客體的橋梁,它直接關繫到會計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會計研究方法的淺析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 當代學者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是多種多樣的,歸納他們的觀點,大致包括歸納法、演繹法、實證法、行為法、法規法、經濟學法、社會學法、倫理道德法、事項法和系統法等。本文將著重介紹實證研究方法,規范研究方法和行為研究方法,並對他們進行比較分析,最後對我國當前的會計研究方法進行反思並提出意見。

關鍵詞: 會計理論;實證研究;規范研究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人們探求會計理論所採用的手段、途徑或活動的總和。它是進行會計理論研究的前提,是會計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我國會計界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構建適應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這一任務無論從現代科學發展的趨勢上,還是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上看,都是極為重要的。

一.重要的會計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規范研究方法、行為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法是實證會計學派偏重採用的方法,它關注「是什麼」的問題。實證命題關注的是世界如何運行,即如果出現A就可能發生B的形式,並且可予以否定,它不涉及價值判斷,主要用於為那些必須就會計政策做出決策的人士,提供有關決策後果的解釋與預測,比如被用於解釋和預測新會計准則變化前後的市場反應等。

2、規范研究方法是一種傳統的會計研究方法,它關心的是「應該是什麼」。它關注的是怎樣限制或規范世界怎樣運行,解決的是經濟現象「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它的命題涉及的是各種限定,即給定條件組C,必須選擇方案D。該命題是無法加以否定的,它與價值判斷有關,被用於描述,比如描述應該如何計量資產等問題。主要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進行研究,研究結論用文字描述。它表達的是人們的一種思想,一種理念或是一種願望。

3、行為研究法是行為科學在會計學中的應用,它認為會計是一門面向行為的科學,其目的通過傳遞會計信息內容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的行動。行為法研究會計信息的行為效應,它的應用效應具有,經濟後果,社會後果和政治後果三種。因為行為法借鑒了心理學、語言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成果,研究思路開闊,方法更加科學,主要通過問卷、采訪、實驗與模擬,更具有客觀性、有效性,應用前景廣闊。

二.規范會計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的本質、作用比較

1、從本質角度看,實證會計理論比規范會計理論更具體科學性。

規范會計理論的優點是可以保持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使理論構建更具有邏輯嚴密性;它能規范會計行為,找出較佳的會計准則和較優的會計程序與方法,推動會計理論向前發展。缺點是它的推導結論正確與否取決於前提命題的正確性,如果前提命題錯誤,則整個理論結構都將是錯誤的。另外,作為演繹法前提的少數概念往往較為抽象,與現實世界有一定的距離,所得出的結論和具體化的方法,由於缺少經驗容易造成「閉門造車」式的個人觀點和論斷。而更重要的是它在於研究結果難以驗證,不能為自身提供科學性的依據,需要利用實證的方法來檢驗。

實證會計理論恪守價值中立原則,研究特定行為和各種變數之間的關系,不涉及價值判斷問題。實證會計理論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把實證檢驗作為研究重點,檢驗過程為:「假設—檢驗—解釋和預測—再檢驗—…」,具有嚴密的科學性。正因為它不是以個人的知識和價值觀來判斷,而是建立在實際觀察和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以盡可能排除研究對象作為客體對主體的反作用,這就使研究具備了可驗證的特點,從而及清晰的突出了它的科學性。

2、在會計理論發展的作用上,規范研究比實證研究更有邏輯性。

因為,規范會計研究從假設或初始理論命題推導出下一層次的理論命題,並可對某一個理論命題做出演繹證明。這樣,在對理論進行實踐檢驗前,可預先對理論進行檢驗,以使理論更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再次,規范會計研究可從理論命題推導出事實命題,也可用來解釋已知的會計理論或會計行為,這對會計理論的發展更具有推動作用。

三、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的缺陷比較

實證會計研究的局限性表現在:一是從哲學基礎方面考慮:它擺脫無法從個別到一般的邏輯困境。一個可被接受的命題,在原則上應能得到經驗驗證,這是進行實證會計研究的前提假設。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證實原則的有效性,使得實證主義常常受到質疑。二是從實證方法的自然科學屬性與會計學的社會科學屬性間具有不兼容性。會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很多因素很難量化,而這些因素往往會影響研究成果的質量,產生系統性偏差。三是在會計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完全排除價值判斷也有不盡合理之處。

規范會計研究的缺陷表現在:一是忽略了對作為演繹邏輯推理起點的假設或前提的判別和檢驗。二是忽視了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經濟後果,不重視會計主體的行為因素,僅將會計環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團簡化為一個總體來看待。三是運用規范會計研究得到的結果往往由於缺乏經驗支持而僅代表了閉門造車」式的個人觀點和論斷。

四、對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選擇的意見

1、建立以規范研究為主的,實證及其他方法相輔的研究體系。

規范法有更大程度改變世界的意義,雖然很多學者出現閉門造車的想像,但是這是可以規避的。可以提高學者的素質培養和訓練,培養良好的學術空間氛圍。並且規范研究方法對實證研究,歸納研究,行為研究等方法都有其指導功能,在會計研究方法的體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

2、加強對實證研究的理論建設和實踐分析,有區別的,有重點的運用在經濟社會中。

實證研究的興起和最廣泛應用在西方是在其資本市場中,西方實證會計的發展與其經過百餘年發展後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密切相關。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只有10餘年的時間,上市公司至今還只有1000多家,特別是有關資本市場的法規建設正在逐步完善,許多法規本身還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實證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費大量時間用於資料收集這一研究最基礎的工作;另一方面由於資本市場中存在著信息失真的問題,也難以保證研究資料特別是數據本身的准確性,進而影響這些研究結論的驗證質量。再次,缺乏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

3、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相輔相成。

事實上,會計研究方法之間並不相互排斥而是互為補充的,如實證會計研究方規范研究將對會計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之後才能把握會計實踐的本質,對會計形成整體認識,從而才能有效地發揮其指導作用。規范研究並不排斥實證研究,因為規范研究的結論需要實證研究加以驗證;實證研究也不排斥規范研究,實證研究需要規范研究的結論為基礎和前提。由於,任何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那種只採用單一方法進行會計理論研究的主張是有失偏頗的。

歸根結底,會計研究的目的除了能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外,是為了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取得對社會有價值的成果,藉此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其研究結論要能解決會計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會計實踐所遇到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當本著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研究目標,採用相應的某種研究方法或方法組合。

參考文獻:

【1】張曉峰.實證會計研究的含義及評述【J】.科學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2).

【2】覃志剛.對實證會計研究的辯解和思考【J】.財會通訊,2004(4).

【3】郝桂岩.論實證會計研究的優缺點及啟示【J】.經濟師,2002(10).

;

8. 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區別

對規范研究方法的分析 所謂規范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演繹方 法,由普遍性原則推導出個別結論的一種 推理方法。會計研究中的規范性方法,是指「從目的和假設出發,從中導出為實際 應用提供依據的合理原則和程序」。規范 性研究方法不受現實事物的影響,強調 「應該是什麼」,因而會計理論研究者常常 從特定的價值判斷基礎出發,力求從邏輯 高度概括出最優的會計事務是什麼,進而指導會計事務,實現會計事務的規范化, 其現實目的就是為制定會計准則服務的。 採用會計規范性方法形成的會計理 論,稱為規范會計理論。規范會計理論產 生的背景是:不同的會計理論和程序存在 著巨大的差別,使得會計報表缺乏可比 性。因此,!"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會計學家 極力推崇規范會計理論,以提高會計信息 的可比性。但是,規范會計理論存在著一 個致命的缺陷:雖然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 會計理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但是,如果 研究者依據的假設或前提是錯誤的,那麼其結論也必將是錯誤的。因此,規范性理 論有時難以令人信服,也就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發展。 二、對實證研究方法的分析 實證研究方法最一般的研究過程是:(%)確立研究課題;(!)尋求相關理論;(*) 提出假設或命題;(+)將假設或命題操作 化;(,)設計研究方案;(#)搜集數據資料; (』)分析數據檢測假相或命題;(-)分析研 究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採用了歸納、分析、比較、綜合與數學等基本會計研究方 法。所謂會計理論實證研究方法,也是會 計研究各種基本方法的一種綜合使用,但 它尤其突出的是數學方法,因為在建立模 型和分析數據時離不開數學。由於數學方 法的強調,使得實證研究方法就同以往的 研究方法相區別,就有了會計理論方法和 實證方法之說。 馬克思曾說過:「一門科學只有在成 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 步」。採用數學方法可以研究和描述數學 要素之間及會計要素內部的數量關系,是 對會計信息進行量的分析必不可少的手 段。認識會計這一事物的質與量,必須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才是全面的認 識,否則將無法認識會計的本質與規律。 實證研究法強調數學方法,為解釋和預測 會計事務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拓寬了會 計研究領域,把會計研究領域拓寬到資本 市場研究。如會計信息和資本市場的關 系、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行為的研究等 等,從而使我們對會計理論的研究又更進 了一步。實證研究方法的出現同社會經濟 發展相關。西方實證會計研究就產生於會 計環境大變化的六七十年代,當時實證主 義哲學思想的發展已較為成熟,資本市場 發展較快,投資者對會計信息也越來越關 注。資本市場的建立與發展為實證研究方 法的運用提供了外在的經濟環境,計算機 等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的運用和普及為實 證會計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美國著 名的經濟刊物常以是否運用數學來描述、 解釋和預測經濟現象作為標准。受功利主 義的驅使,會計研究中就多用數學模型。 因此,實證會計得以在西方迅速發展。 同樣的,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會 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出台、證券市場的發 展、大量的會計事務等,改變了我國的會 計環境。由於外部條件的日趨成熟,一些 評價我國會計准則的選擇和實施效果及 資本市場效果的實證會計研究論文也日 益增多。因此,一種會計研究方法的產生 與發展與社會環境發展和會計實踐發展 有著必然的聯系。三、規范法與實證法並不排斥會計研究方法之間並不是相互排斥 而是相互補充的。具體說來,規范法並不 排斥實證法,因為規范法研究的結論需要 實證法加以驗證;實證法研究也不排斥規 范研究,實證研究需要規范研究的結論為 前提和基礎。馬克思認識論認為,理論來自於實 踐,最終還是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人的 認識才能不斷地提高,規范法和實證法的 研究過程完全符合這一規律。因為,如果 一味堅持實證法排除價值判斷,那麼得出 的結論沒有任何實踐意義,更不能運用到 實際中去。要達到會計理論研究的目的, 必須將實證檢驗的假設結論進行規范研 究,將會計規范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中 去,指導會計實務。雖然實證檢驗的結果說明「是什麼」, 並沒有指明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但卻規 定了會計政策的趨向,含有規范主義的色彩。同時,實證研究的數據檢驗並不意味著就是實踐的最終檢驗,這一點常常被誤 解。數據檢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只能 是實踐檢驗的一個方面。而且會計實踐 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旦理論不適用於實 踐,首先必然要歸納和演繹推理,即規范 法提出一個理論假設,再用數據檢驗。總之,規范法與實證法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聯系,偏向任何一方面,都 容易走錯路和彎路。但兩者強調的側重 點不同,前者強調歸納和演繹為主,邏輯 思維嚴密,後者注重用經濟模型來檢驗假 設,用數據分析的結果來說明問題。但它 們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四、正確運用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的、多層 次、多樣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要對個別會計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微觀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 整體的、系統的、動態的宏觀綜合研究,歸 納總結出各種會計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 www.homelunwen.com 碩士論文網 和相互作用。因此,採用正確、合理的方法 至關重要。 (一)遵循基本要求,思路要清晰。無 論採用哪種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必須 清晰,而且在研究問題時要注意體現以下 一些要求:(&)系統相關性。即我們在研究 某一會計問題時,要始終把會計當作一個 完整的系統來對待;(#)成果應用性。會計 研究的定位應介於純粹的哲學思想和純粹的操作手段的層次,它是一種即帶有哲 學性質又帶有操作特徵的方法哲理探討; (()層次分明性。會計研究應始終注意體 系構建及研究過程的層次性,既力求做到 邏輯嚴謹,又力求做到層次分明。

9. 會計理論研究的主要學術流派及其基本觀點是什麼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發展的歷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一門科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方法的運用,因而,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和研究,必將對會計理論及會計實務產生直接的影響。但目前會計學界對於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主要偏重於某一方法或某些方法的介紹、比較或是將各種方法進行簡單的羅列,而缺乏全局性的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和各方法間相互關系的研究。
筆者認為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應是一個由多個要素組成的分層次的大系統,在每一層次中,各方法應能自成體系,不會相互有所重復或包含,而上一層次的方法可以普遍適用於下一層次。以此作為思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可分為4個層次:第1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現代信息管理論等;第2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中思維加工的形式和方法,包括演繹法和歸納法;第3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運用方法,包括規范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第4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包括數學、統計、經驗等獲取感性知識的方法以及研究會計對象的具體步驟和程序。他們的具體內容和相互關系如下:
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是從事會計理論研究所應持有的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考察和研究事物所應持有的一些基本觀點。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存在的事實,以事實為根據,用聯系的、發展的和對立統一的觀點來觀察、研究一切事物和社會發展史,強調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二)現代信息管理論,包括「老三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和「新三論」(協同論、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它主張要注意以下六大觀點:(1)整體性觀點,即會計及會計理論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整體,從本質上講,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大於各部分之和,整個系統有不同於它的組成要素的性質、功能和運動性規律。因而在研究會計理論時,必須從會計整體出發,全面思考,注意會計整體的集合性,考慮如何從提高集體功能的角度去提高和協調各要素的功能。(2)相關性觀點,即會計系統、各組成要素和會計環境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在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時,必須從這些關系出發,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3)結構性觀點,即會計系統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是有一定方式和秩序的,它形成了有序的結構。(4)層次性觀點,即會計系統和會計理論是由處於不同層次的各個子系統組成的。(5)動態性觀點,即會計系統和會計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受到一定會計環境的影響,並隨會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不斷發展和完善。(6)目的性觀點,即系統及各個子系統都有其各自的運行目標,這一目標決定了該系統應有哪些要素組成,各要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邏輯實證主義,它認為一切關於事實的知識都是以經驗的確實材料為依據,即凡是與事實有關的知識領域,都要以確實的實際材料為依據,具有可證實性,它是實證研究法產生的思想基礎。
(四)證偽主義,它認為在有限的、確實的事實上得出的命題可能是不正確的,只要能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證偽某一全稱命題。

閱讀全文

與會計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的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餐巾杯花折疊方法圖片 瀏覽:820
檢索專利正確方法 瀏覽:160
傳動軸安裝方法 瀏覽:993
耳鼻喉內窺鏡使用方法 瀏覽:512
康復認知訓練方法和技巧 瀏覽:150
42減8破十法計算方法 瀏覽:136
圓五等分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1
霍爾感測器不帶磁性檢測方法 瀏覽:465
消毒壓力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830
碘伏泡腳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6
300模擬量計算方法 瀏覽:265
肩頸痛肩周炎的鍛煉方法 瀏覽:606
干野生靈芝的食用方法 瀏覽:552
全身肌肉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422
哪裡有系統的織毛衣方法 瀏覽:905
如何快速學會法語的方法 瀏覽:362
電視機話筒安裝方法 瀏覽:535
黑涼粉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454
去角質正確方法 瀏覽:408
直播攝像頭卡頓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