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理工大學視覺傳達專業怎麼樣,研究生難考么
武漢理工大學視覺傳達專業屬於設計學(130500)專業下設的一個分支學科,網上報名時須選擇武漢理御孫工大學報考點,在教育部規定的時間內到武漢理工大學報考點進行現場照相及確認本人網報信息,並在武漢理工大學考點參加入學考試。
武漢理工大學視覺傳達專業考研初試考試科目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202俄語、203日語(選一)
③620設計散皮學專業史論
④501設計學專業設計(6小時)
視覺傳達大學雖然不是武漢理工大學的優勢專業,但是由於武漢理工大學鎮掘鏈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所以考研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
『貳』 考武漢理工大學的動畫系研究生需要看那些教材
外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美術概論,世界設計史,
同考理工的動畫系。。。加油吧。。。。
『叄』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創新性研究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創新性研究
摘要:根據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情況,很多院校的設計專業都正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借鑒世界藝術設計專業中優秀的教育觀念和系統的基礎體系,深入理解作為核心的包豪斯設計教育的內在理念。更要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探索更適合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關鍵詞:藝術設計、基礎體系、創新性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經濟的發展,與之匹配的藝術設計專業也迎來了一個空前發展的大好時機,現在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一般分為視覺傳達、環境純或藝術、工業設計、媒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主要的幾個專業方向。藝術設計是以平面、立體、色彩為主體元素的視覺創造行為,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的研究就是對平面、立體、色彩等元素的教學研究。
一、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而產生發展的,在我國本身的發展時間並不長。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大多還在延續著本專業剛建立之時的體系,二三十年過去了,相比變化並不大,這樣的狀況對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是無益的。由於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產生晚,當時沒有完整系統的體系,早期的藝術設計專業辦學多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基本上是照搬繪畫的素描、色彩,來建構藝術設計的課程教育,繪畫中要求的寫實性的訓練主導一直未變。在此期間,德國包豪斯設計體系傳入中國,因當時對該體系了解不全面,簡單的引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教材翻譯,套用到中國的設計教育中,難免會有一些貽誤。當時最有意義的還屬平面、色彩、立體這三大構成的引入,但一直以來此三大構成在多方面仍顯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構成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從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教育方面來看,在西方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引進中,傳統的工藝美術課程被大量縮減,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基礎體系變得七零八落,後來間接導致培養出的年輕設計師對於中國傳統工藝和文化的失落和不認同,這樣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弊端已經非常明顯。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在多方面躋身於世界前列,工業化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與成熟,這是對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巨大推動力,中國的藝術設計教學該如何發展?一套完整嚴謹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該如何建構?這都是值得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創新導向
根據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情況,很多院校的設計專業都正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借鑒世界藝術設計專業中優秀的教育觀念和系統的基礎體系,深入理解作為核心的包豪斯設計教育的內在理念。更要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探索更適合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體系。
1、從繪畫走向設計的基礎體系
從當前的基礎體系來看,眾多的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還以素描、色彩等繪畫基礎課程來進行學生的寫實性訓練,但是從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來看,這種寫實性卻沒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一般在入校前就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寫實性訓練基礎能力。學生在校從事專業學習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相對於寫實性的訓練,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礎課程。
在分析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特性之後,我們必須建立有明確導向的基礎訓練方式。可以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課程進行改良,減少繪畫寫實性的訓練,增強藝術設計特色的基礎造型與基礎色彩,或者增加一些與後續專業關系更密切的基礎訓練,比如強化三大構成的`課程教學,並且針對專業方向的特點,更加強調專業實踐的能力,使學生能嫌謹夠在基礎課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2、講求延展性和發展性的基礎體系
常規的藝術設計基礎體系諸多的課程多是各自為陣,不能組成系統化的課程教育體系。特別是基礎部分和專業部分的聯系不夠緊密,常導致學生在基礎部分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在專業部分又會因為基礎部分對應不強,導致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以建立與專業課程合理搭配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盡量避免傳統的單一課程芹褲基模式帶來的眾多弊端。
在本專業的課程教學安排中,體系的延展性和發展性要體現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形成一個互相關聯,互相銜接的完備體系。專業學習中的每一門課程都應該是有明確目的的,必不可少的,能夠承上啟下的。完備嚴謹的基礎體系能夠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學習。
3、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強調實踐性,專業學習的能力和知識都必須用實踐去檢驗。我們在對教學目的進行系統分析後,在專業基礎體系的建構導向中,必須注意到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這三方面的課程結合。
在基礎體系的建立中,要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性課程,以及材料工藝等應用性課程的前後銜接,這些課程是通往專業實踐的必由之路。這種關聯性的建立,有助於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不斷貫穿對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要體現在手繪、軟體、攝影等具體實踐項目中。讓基礎體系與社會需要與專業發展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培養出優秀的藝術設計應用性人才。 三、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
創新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的構建,要形成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個方面為關聯發展的承接關系。基礎體系的創新主要在於基礎二字,主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除了掌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之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能力,而且應對於專業的後續學習有系統的理解與展望,使學生在基礎體系的創新性轉變下更加熱愛自己的藝術設計專業。
根據這些創新思路,我們在基礎體系的構建上必須立足課程本身。對傳統的課程進行改造,許多發展自工藝美術教育的課程,是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一種延展和體現,需要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改變,構建民族化的現代設計語言。對不合理的課程進行刪減整合,舊有的一些課程因教學目的和要求和現代設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這樣的課程必須進行合理的刪減或整合。加強重要課程,完善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學時,注重課程後續發展,以及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和銜接。發展新的課程,完善基礎體系,適應新的設計領域,不斷進行創新,引領這種時代的變化。
『肆』 藝術設計學的專業概述
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本文對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性質和特點、內容以及藝術設計訓練的終極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論述。並指出藝術設計學必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和多學科的協作,更好地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對於藝術設計的需求,為人類提供適合現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藝術設計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發展態勢強勁。經教育部批准增設的藝術設計專業,在全國有數百所高校。但很多學校由於缺乏合適的教材,無法開出藝術設計歷史和理論課程。針對這一狀況,東南大學現代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凌繼堯教授和全國工藝設計學會技術美學分會會長徐恆醇教授撰寫了本書。全書共有10章,系統闡述了藝術設計的生成和歷史發展,詳細介紹了藝術設計的有關理論及其各種流派和人物活動,對藝術設計的形態構成、功能定位、審美創造、市場開發等問題有深刻的思考。本書論述清晰,資料翔實,體例恰當,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理想教材,也可作為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參考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藝術設計學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出版和文博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學教學、研究、編輯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城市規劃、建築及園林等城建部門、在相關設計公司、工程公司從事設計、管理工作及在相關工程項目從事建設與監理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等技術性專業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以在城市規劃、建築及園林等城建部門從事設計、管理工作;在相關設計公司、工程公司等行業從事施工、設計及項目管理工作;在相關企業從事經營管理,材料經營等工作;在相關工程項目從事建設與監理工作;在物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養護管理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藝術設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狀況;
2.掌握藝術設計的歷史與發展規律;
3.盯扮掌握藝術設計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評價原則;
4.具有進行藝術設計學研究與教學的基本能力;
5.了解國家相關經濟、文化、藝術事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藝術設計學及藝術設計研究的發展動態。 主要課程:藝術設計概論、藝術設計學、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考古學、藝術設計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調研、藝術設計實踐、文化史跡考察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繪畫 雕塑 美術學 藝術設計學 藝術設計舞蹈學舞蹈編導 戲劇學 表演 導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攝影 錄音藝術 動畫播音與主持藝術藝術學 影視學 會展藝術與技術 景觀建築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設計學,又包含設計史論和設計策劃與管理!設計史論偏向理論,設計策劃與管理偏向應用。
學科目標
藝術設計的終極目標在於通過造型及其組合,控制欣賞者的觀賞運動,以達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設計是控制人的視點運動;工業設計是控制人的視點和繞觀運動;凱鉛灶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城鎮設計則是控制人的視點和親歷運動,並通過此舉調動人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人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運動的形態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態。由此可知,創造運動變化的形態是多麼重要。
所謂運動變化的形態,並不一定是真實運動的形態。在造型活動中,最普通的是創造有運動感覺的空間形態。換句話說,就是創造「不動之動」。即:客觀形態是不動的,給欣賞者的感覺卻是運動變化的。這是因為,欣賞者的視點在動,欣賞者的人身在動(繞觀或親歷),並由此帶動了欣賞者的思維運動,從而產生了「超乎象外」的「驚人」效果。這激基就是所謂「形態的生命活力」。 中國傳統造型理論早就把生物生長運動的形態與人的品格和精神聯系起來,並且論述了運動變化的形態所給予人們的影響。這種不動之動(亦稱「空間張力」)共有七種:
⑴ 主要導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靜的)與垂直的(暗示高能量、興奮的)方向。
⑵ 框圍的磁力——畫面的框圍、銀幕的四邊,對靠近它們的物體施展強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個角(兩個主要導向——高度與寬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牽引著附近的物體。
⑶ 塊體的牽引——大的塊體比小的塊體更具獨立性、更穩定,塊體越大,其牽引力越大。
⑷ 畫面(銀幕)的不對稱——我們傾向於把焦點放在畫面(銀幕)右邊的物體上。這種左右不對稱同時也決定我們把傾斜知覺為上坡或下坡。
⑸ 圖形和背景——人們把圖形(經驗或群化)當作物體知覺;而背景只是「無遮蔽」的畫面范圍的一部分。圖形位於背景之前,是被包圍的領域;背景是包圍的領域,好像在圖形後面延續。分隔圖形與背景的線條屬於圖形,而不屬於背景。圖形比背景不穩定,與背景相比,圖形看起來像要移動似的。
⑹ 心理描繪——採用最少的線索去充實心理上不存在的資訊,而達成一種易於處理的圖樣。具體內容有「整平化與尖銳化」⑥、「力象」⑦等。低鮮明度的影像強迫我們變成積極的參與者,只有在促進而非阻礙心理描繪時,才見美學價值。
⑺ 誘導力——把我們的眼睛從一點領到另一點上去的力。如果仔細查驗視覺誘導力所運作的不同途徑,很容易發現誘導力的三種類型:
軌跡誘導力:由可領導我們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靜態因素創造出來(透視消失線、位移和梯度)。
動勢誘導力:由某些東西確切地指著一個特殊方向而創造出來(注意方向、動勢和箭頭)。
位移誘導力:由實際上移動的物體或看起來在畫面上移動的物體創造出來。
總之,運動感是激發感官並因此對機體產生效應的物質能量(刺激)。發出運動或「不動之動」的刺激的形體是刺激物。運動變化的表情因素有:節奏、速度的快慢,動作幅度的大小,形狀的曲直,張力的大小,方向的確定與含混,內在支配力的主動、被動等。所有這些,都是藝術設計師應該掌握的能力。 其一,造型計劃的性質有所不同。若將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無用性、無觀賞性的要求進行整理,則造型計劃的范圍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們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對材料和物體進行組織或加工、綜合。這是專門研究「物與物」關系的機能造型和以「物與人」關系為目標的造型。前者的計劃主要在工學方面(基於工學的知識和技術)進行,例如齒輪、發動機、人造衛星等。而後者,則還必須考慮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即便是後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條件作為設計重點的,即把人作為活動的物體來處理,例如駕駛座的設計。以上,一般被稱為「工程設計」①。也有重視使用和接觸製造物之人的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即尋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條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傢具、住宅的設計等。這種計劃常常不能用復雜的計算去解決,而更強調藝術感覺。此外,還有使用物體和物質來表現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並打動受眾的心,傳達某種意義。此種情況是把造型作為作者與觀眾精神聯系的媒介,通過物來建立「人與人」的交流關系,例如宣傳畫、廣告等。以上,都被稱為「藝術設計」,余者則屬於「純美術」②。
由此可見,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而並非理工科或者純藝術的分支門類。再加上其又以實用性為基礎,這就是為什麼要叫「藝術設計」而不叫「設計藝術」的原因。藝術設計不是「藝術和設計」(寫作「藝術·設計」),而是對design的意譯(在國外,「設計」和「design」也是分別使用的),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
在這個領域中,復雜的公式和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無濟於事,本質的東西在於以簡化的公式為基礎的方向性的估測,被稱為「以直觀為基礎的力學意識和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屬於直觀感覺的技術經驗領域),從而才有了藝術設計師自由馳騁並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空間。在實用的造型領域中,絕對不變的物理法則的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藝術設計師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師的工作,做二度創造(人性化設計)。而在純粹美的造型領域里,則是美術家純感性的專業范圍(盡管有所謂「美術的工藝化」,那隻是特種工藝,而不是藝術設計的主體),但藝術設計卻可以幫助純美術將 「只可意會」 變為「可以言傳」的科學③,破除玄學。
其二,機械以機能價值為目的,卻是為了人類而存在,所以必須適合人類並有秩序。遺憾的是,近代的科學技術排除了難於定量化的人類要素和社會道德等方面,只遵從容易對象化的自然法則,這樣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發展。不過,「無時求有,有時求好」。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普及的時代,機械的形態也應該是美的,應該是反映一定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社會藝術思潮的藝術品。因為美與真、善一起是人類最根本的願望,具有最重要的價值。而且近代的產業組織又要求一切方面的專業化,於是,藝術設計學作為新的職業而誕生,並有了日益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完全可以由工業設計④的誕生得到證實。
傳統的設計領域只有圖案設計、工藝美術和建築學。到20世紀初期,作為現代主義運動的一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工業產品造型、環境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才逐漸發展成為設計領域的獨立分支,並統一為「藝術設計」。這是一種嶄新的視覺文化,它將新的視覺現象(大眾社會、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與藝術、廣告以及新媒介結合為一體。 藝術設計的產品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現。從原始社會以來,造物活動始終在社會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歷來以「衣、食、住、行」來表達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學產生於人類的造物活動,又服務、指導著人類的造物活動,從而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應用造型技術和藝術來創造合適的環境以滿足各種社會需求,是研究藝術設計學的根本任務,也是藝術設計學最基本的社會性質。
藝術設計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不僅要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的變化,都密切地影響著設計的技術和藝術。此外,藝術設計學的美學意識自然受到社會思想潮流的影響。這一切說明藝術設計學發展的原因、過程和規律的研究絕不能離開社會條件,不能不涉及社會科學的許多問題。 藝術設計學是融技術⑤與藝術為一體的應用學科,它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加,也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乘,而是融合。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任何一件從美學觀點上公認的傑作在技術上都是一件優秀的作品。這足以證實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關系,其具體表現為:
1. 藝術設計追求機械和人的關系有機化。所謂有機化,就是把近代科學、技術綱目很難抄取的美、善、社會正義等對人類社會來說最珍視的要素,挽回到狹義的技術中,使物-人-社會的關系變得更和諧。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師是在工程技術所提供的可行性條件下進行藝術創作的,所以藝術設計不能超越當時技術上的可能性和技術經濟的合理性。而作為技術要求的約束總是保持為一個自由度的界限(只作為單一的下限或上限)。這個自由度將允許任何一個藝術設計師的創造性,即使在嚴格的技術約束下,也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藝術品。反之,在一定條件下,藝術又會促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2. 藝術設計師是憑經驗和感覺去解決問題的,但這種經驗和感覺與藝術家不同,是把計算與直觀綜合起來,把一個技術上正確的工程變成一項真正的藝術品。所以,千萬不要讓學生認為藝術設計學的學位就等於一個藝術家的畢業證書。藝術設計師是一個營造師,他以人類所知道的最難於表現的語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學的、施工技術的語言來解決具體問題,並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過,藝術設計師也不同於工程師:藝術設計師必須以簡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測來理解和掌握力學——施工的領域,為的是能夠創造新型結構的造型方案,並大致定下尺寸。而對工程師來說,則應該有足夠的數學理論知識,才能夠對已確定結構的各個部分予以分析,並定出精確的尺寸。簡言之,工程師能給人以規矩,不能與人巧;藝術設計師則於規矩之外,更與人巧。蓋非精熟規矩,不足語於巧。
3. 在純美術的創作中,美術家可以不受社會、經濟、文化、生產等條件的制約,可以異想天開、隨心所欲地去創造。而在藝術設計的范圍內,由於受生產、技術、使用和消費等條件的制約,創作必須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必須創造出一種適應人們普遍心理、視覺經驗和審美趣味的形式和內容。必須在充分考慮社會、文化、經濟以及生產技術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設計意念引導下進行創造。確切地講,藝術設計是在各種因素(機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個性的……)的限制中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創造。 保羅·克拉克,在英國布賴頓大學歷史批評研究學系任教。他對技術和產品設計的歷史興趣深厚,原是學工業設計的,後轉往平面設計,又走入了學術。
朱利安·弗里曼,是英國伊斯伯恩工藝美術學院歷史與語境研究的統籌人。他曾撰寫多種專論著作及目錄冊。並定期在《Apollo》和《The Burlington Magazine》等期刊上發表評論文章。 緒論 作為一門學科的藝術設計學
一、設計活動中的藝術設計二、藝術設計學的研究對象
上編
第一章 藝術設計觀念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藝術設計觀念的歷史發展
二、西方藝術設計觀念的歷史發展
第二章 藝術設計的誕生
一、威廉·莫里斯和手工藝運動
二、澤姆佩爾和他的實踐美學
三、藝術設計中的功能主義
四、德國藝術工業聯盟和德國早期功能主義
第三章 藝術設計教育
一、包豪斯
二、烏爾姆高等造型學校
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第四章 現代和後現代藝術設計
一、英國和法國20世紀前期的藝術設計
二、美國的藝術設計模式
三、美國現代藝術設計師及其活動
四、西方後現代藝術設計師及其活動
五、我國20世紀前期的藝術設計
下編
第五章 藝術設計的形態構成
一、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
二、技術形態與藝術形態
三、功能形態與幾何造型
第六章 藝術設計的功能分析和定位
一、人的需要的多層次性
二、產品功能的劃分
第七章 產品的造型語言和符號學規范
一、符號與傳播
二、產品的造型語言
三、產品造型的符號學規范
第八章 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創造
一、文化的形態構成
二、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和整合原理
三、藝術設計的審美創造
第九章 藝術設計與市場開發
一、文化取向與市場取向
二、商標與廣告的藝術設計
三、商品審美價值原理
第十章 對藝術設計的若干思考
一、藝術設計、藝術和科學
二、藝術設計和社會生活 這本書基本上是關於用品及其歷史的。我們人類在製造用品方面已經變得非常在行了——只要環顧四周吧——每一件用品在製造的過程中都包含著設計的因素。
我們用不著為「設計」這個詞的確切涵意太傷腦筋。它也許包含著發明,或者工藝。它也許還包含著一種最初的想法。設計往往在不同的時期和所有這些因素互搭,我們所劃的任何界線都會有一點不自然。德國人格斯納在1965年是設計還是發明了鉛筆?19歲的法國數學天才帕斯卡在1942年是發明還是設計了第一台高效的計算器?勞特累克是一名藝術家還是(有時是)海報設計師?
「設計」可以指或者暗示許多不同的東西。它當然與產品的外觀有關,但是也關心它怎麼操作。如果強調的是前者,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裝飾設計」,後者我們就叫它「實用設計」。從古希臘花瓶到可作為身份象徵的最新款小汽車,幾乎每一種設計都包含著外觀和功能之間的某些平衡。就材料和規模而言,對設計的需要涵蓋著人類活動的所有范圍:包括從集成電路到大型工程和建築布局的所有事項。所以這是個廣大的領域,一個「設計師」可能只在做許多不同工作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