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化視角研究方法

文化視角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27 08:09:48

❶ 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跨文化比較分析,一為實地調查。早期的人類學家大都依據航海者、探險家、傳教士記述的民族志材料,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至19世紀末,人類學家開始注重深入細致的實地調查。在這方面,美國的F.博厄斯、英國的B.K.馬林諾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貢獻。實地調查已成了文化人類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也比過去更加嚴密完善,開始普遍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處理民族志資料。
文化人類學在破除迷信,幫 助人們擺 脫 神 學思想束縛,客觀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消除民族偏見,增進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團結,促進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部落自然法」就是各民族之間共同普遍的原則。維柯按照「本性即生育」的原則,考察了地中海沿岸民族的原始文化,從中發現了三個表現在不同民族歷史中的共同普遍原則:宗教、婚姻制度、喪葬制度(相當於我國「周禮」中的祭禮、婚禮、葬禮)。維柯認為,宗教、婚姻、喪葬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共同來源,是人類進入文明狀態的標志,是人和動物相區別、人之為人的主要特點。這三大來源體現了人類共同遵守的「部落自然法」,由一切人所分享的自然理性所規定的、自發的和必然如此的習俗或傾向。這種「部落自然法」就是宗教、婚姻、喪葬等「起源於互不相識的各民族之間的一致觀念」的「共同的真理基礎」,就是由人類起源方式所決定的共同人性。

什麼是文學研究的文化學方法,其內容如何

文學研究方法論是文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參照準則、切入視角、研究手段的總稱。根據查詢網上相關信息顯示,文藝的文化學研究法把社會看作一個文化的整體,從社會教化、社會角色、社會傳播等文化學角度來研究文藝興衰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❸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例如,當一位文化人類學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會結構時,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樣自己組織起來的,然後通過對比村落里各個不同的群體,來確認他們之間的異同。雍容華貴比較法可以運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❹ 關於文化研究有哪些方法能一條條的作答就最好了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設計師,一個是電影錄音製作人,我從他們那裡學了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1.旅行,他們都說旅行能夠放鬆心情,並且尋找靈感,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感受。
2.要學哲學,不管是在設計和電影方面,都需要很高的哲學基礎才能讓你的作品有深度與價值。
3.民風,對於民風的認識和體會,有助於你對於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對美的自身理解,往往真正對美的理解不是得到大家的認可,而是對於美的捕捉,要成為發現美,製造美的先驅是對於文化的最深運用與終結。
5.手記,靈感往往只是一瞬間,需要進行記錄,修改,完善,這個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發現或者感悟後的記錄,最好有個自己的本子可以記錄,既方便捕捉,也方便回憶,從而進行分析研究。
6.資料整理,對於本身收集到的資料一定要以自身體會進行整理歸類,方便查找的同時,也加深了自己對於作品的理解。

❺ 企業文化有幾種基本研究方法

企業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一、概念、結構、原理等。二、理念(使命、願景、價值觀、經營哲學等)。三、制度(產權制度、領導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等)。四、行為規范(員工禮儀規范、職業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准則等)。五、人員、機器、環境之間的關系。六、不同文化之間的影響。

❻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法也稱為田野工作,是一種對一個社會及其生活方式親身從事的長期性的調查和體會工作。

2.實地參與觀察法
這是文化人類學最有特色的研究法。文化人類學家特別注重通過直接的觀察,收集每一手證據。

3.全面考察法
採用這種方法,人們在選擇研究一種人類行為時,必須全面考察與之相關聯的問題。

4.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

5.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即構建一個或若干個概念以分析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它首先從個別文化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一般原則,然後把它作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現象。

❼ 論述文化人類學學科觀和研究方法,說明文化人類學者參與文化政策制定的意義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通過研究文化來理解人性的學科,或通過研究時空和結構中的異文化來理解人類共性、自性和他性的學科。
Ⅰ學科觀:
一田野調查
田野工作(field work):人類學首要的方法與途徑,強調對地方性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經驗性調查的特徵通常是學會當地的語言,不少於一個年度周期(如一個農業或牧業周期)的居住時間,採納參與觀察的方法。
民族志(ethnography)/記述的民族學(Descriptive Ethnology):是田野工作的結果之一,人類學的主要展示手段與形式,也就是在田野工作中對於文化實況的觀察與記錄。
二文化相對論(Cultuural Relativism):直接涉及文化價值判斷的方法和理論,是人類學家研究的核心。它認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徵、個性。即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文化在價值上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用普遍、共同、絕對的標准去衡量一種文化的價值。
三主位(emic approach)與客位(etic approach)
文化的客位研究:類似於語言學中音素的分析,研究者要站在被調查對象的局外立場,採用通行的文化概念和術語,對所觀察到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並從研究者的角度建構理論體系,即所謂「從外部看文化」的研究。
文化的主位研究:如同語言學里音位的分析,是站在被調查對象的角度,研究者要用這個文化里特有的概念和術語來認識這一文化,用被調查對象自己的觀點去解釋他們自己的文化,即所謂「從內部看文化」的研究。
四文化整體觀/全貌觀(holism)/整合論(integration):人類學的整體觀強調人類社會的不同部分是相互整合的,對一個人類學家來說,一個特定文化的研究不僅包括了對政治、藝術、宗教、親屬關系、經濟的逐項研究,而且要把特定文化的各個方面與更大的生物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整合形成系統來研究,如我們只有對於某種習俗生存的廣泛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認識這種習俗的意義。
五文化比較觀:
比較研究的三種形式:一是共時性的比較,即對同一時代廣大區域內的資料(包括許多民族和文化)進行跨文化的人類學進行比較;二是歷時性比較,對同一區域內不同時代的資料進行比較,以揭示變遷的模式(可以是生物的、社會的或文化的進化模式);三是跨文化比較研究,通過對所有收集到的、不同文化的樣本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得出跨文化比較的結論,驗證對人類行為的假設。
其他重要論題:
普同觀/文化普同論(universalism):現代人類學的基礎之一就是關於人類的普同性認知,即世界上現存所有的人類都是同一種屬,任一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為進化。
適應論(adaptation):適應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種群通過自身變化與周圍環境達成協調並繁衍下去的過程,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其適應包括生物性適應和文化適應。
Ⅱ研究方法:
⒈參與式觀察:人類學工作者最重要的田野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法,強調研究者的主動參與性,是對一個社區及其生活方式進行持續的研究。
⒉訪談:直接、深入地面對面的對話。
⒊問卷(questionnaire):為觀察研究而採取的一種由調查對象填寫表格或者回答所列問題的方法,主要是在調查對象數目較大、覆蓋區域較為廣泛時採用的抽樣調查。
⒋口述史(oral history):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一門以口述史料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形態上與文字史學並列,在實質上與文字為主的史學一致的史學。
⒌個人生活史(life histories):生活是是指研究者通過對報道人進行深度訪談,將報道人個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語或書寫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回顧式敘述。
⒍PRA(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是一套快速收集村莊資源狀況、發展現狀、農戶意願,並評估其發展途徑的田野調查工具。
Ⅲ文化人類學者參與文化政策制定的意義
人類學者與社會其他部門不同,往往從弱勢群體和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反思,其參與可為相關部門提供冷性思考,以利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可持續性發展。

希望對你有幫助哈~O(∩_∩)O~

❽ 試論教師教學日誌的文獻綜述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師 教學日誌 文獻綜述

【論文摘要】教學日誌是教師對其專業生活的伏輪敘事和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其價值在於教師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的價值,從而改進教育實踐,提高專業素養。本文就教學日誌的概念內涵、產生的歷史背景、寫作現狀及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總結和評論,希望能進一步引起教師對教學日誌的重視,使教學日誌更有利於教師教學。

引言

教學日誌則是幫助教師進行批判性審視自身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教師對其專業生活的敘事和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其價值在於教師可以探究其在教育缺冊信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的價值,讓教師記錄他們身上發生的事件及其意義,以及影響其專業成長的方式,從而改進教育實踐,提高專業素養。本文文獻主要來自於中國知網期刊網,搜索主題詞為教學日誌,搜索時間范圍為1998—2008年,搜索結果顯示查詢到17篇相關文章,其中包括來自中國期刊網的文章和優秀碩博論文,去掉部分與教學主體不符的文章共剩餘8篇,本文將這8篇作為本文文獻來源。

一、教學日誌的概念與內涵

「日誌」一詞源於法語,指的是個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對經驗和觀察的記錄。如飛行員的飛行日誌,船長的航海日誌等。後來該詞被運用到教育領域,被理解為日誌為學習者或教育者記錄一天學習、生活及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場所。日誌在英文中有不同的名稱,如:diary,logs,field,notes,journals等。教學日誌可被譯為teachingjournalso但到底什麼是教學日誌迄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

hook認為日誌是一種與個人的對話,它可以記錄作者認為有意義的事件。但日誌不是文學作品,一般情況下只為作者本人使用和保存。

美國學者布魯克菲爾德認為:「研究日誌(又稱「教學日誌」、「工作日誌」或「教師日誌」)是一種教師對生活事件定期地記錄,它有意識地、生動地表達了教師自己。它不是僅僅羅列生活事件清單,而是通過聚集這些事件,讓我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我們認為該概念對教學日誌的界定不夠准確,教學日誌不僅僅是對「生活事件」的記錄,還包括教學中的對自己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件,還包括閱讀專業書籍地感受;並且教學日誌也不僅僅是「記錄」,還包括對事件的反思,如果一篇教學日誌不是對事件或觀點的反思,那麼這篇教學日誌也不是一篇有效的教學日誌。

有外國學者認為教學日誌是一個報告,是在課堂仔細觀察、課後立即記錄而來的,這包括課堂上有關教—學的質性材料的收集的過程。「撰寫是解釋性範例研究與生俱來的一種研究,特別是當研究者是一名教師研究者(saa,1996;silva,1997,1999)。根據erickson(1986),解釋性教育研究把班級看作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環境,把教學和教學行為看作是促進教學過程的幾個因素之一。」通過以上論述,該學者把教學日誌看作是一種範例研究,這一研究把教師作為研究者,強調教學和教學行為對教育作用的過程。

我國學者王雁荃指出,「教師的教學反思日誌是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提升教師自我發展能力,完善教學藝術、實現教師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王雁荃,2005)。這一概念表達方式直接說出了教學日誌的內容及作用,但這一表達方式不夠全面。首先教學日誌不僅僅姿梁是一種「方法」與「途徑」,而且這一表達方式也沒有指出教學日誌撰寫教學日誌的主動性以及連續性。

國內比較通用的教學日誌概念表達是:教學日誌是教師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反思和研究價值的經驗所進行的持續而真實的記錄和描寫,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批判地理解和認識,從而不斷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一種手段和方法。這一概念我們認為它基本表達了教學日誌的全部特徵,表達也比較合理,但是我們認為教學日誌不應該僅僅被認為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更應該被看作是一項研究。因為只有把它看作一項研究,才能引起實踐者與理論研究者的重視,讓它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和認識,我們認為教學日誌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可替代的。而教學日誌研究也是教學日誌發展的一種趨勢,對教學日誌進行研究不但能幫助教師成為研究者,而且能讓理論工作者對一線教師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結構有更深刻地了解。通過以上認識筆者對教學日誌作如下定義:教學日誌是教師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反思和研究價值的事件所進行的持續而真實的記錄,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批判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不斷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它是一種對教師個人認識與思維的研究。

二、教學日誌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日誌作為一種促進教師反思自身教學、促進專業成長的方式的歷史雖然不長,但作為一種正式的'研究,有其深刻的根源。自然主義教育的發展、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應用,後現代主義與現象學在教育領域的滲透,敘事研究和行動研究的深入以及教育對話研究等共同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研究與發展。

1。自然主義與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應用

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近代的教育實踐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自然主義教育經歷了「客觀化自然」—「主觀化自然」—「心理化自然」(終結)—現代教育理論銜接的歷程。盡管每個階段的教育家研究的視角不同,但在教育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上卻是殊途同歸。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形式,論證了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對時代的意義,也塑造了自然主義教育的主要特徵和取向。心理學化是西方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終結。它以辯證揚棄的方式豐富了教育研究,特別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對人的關注與研究,使教育者開始關注學生、關注教師自身的主觀感受。教學日誌是教師體現關注自我、關注學生,並達到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

定性研究藉以發展知識的方法是通過對個案的深入細致研究來收集以語言信息為主的資料,然後用分析歸納法來研究這些資料。它所研究的是個人創造的意識,研究自然環境中人的行為。這種研究不是採取中立或客觀的態度,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經驗。而教學日誌的撰寫就是教師對白己內心世界的表白,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教師通過反思課堂中自己及學生的表現,可以同時發現自己和學生的閃光之處與不足,通過對這些累積性的材料的歸納、分析,可以獲得對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教學實踐的新認識。

2。後現代主義及現象學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吸收了分析哲學、解釋學以及後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強調以語言範式取代以往的意識範式。這種範式的轉變標志著研究焦點不再集中於認識主體和意識內容,而轉向語言學的討論,討論主體群之間的活動及其關系。這種傾向凸顯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異性受壓抑的問題,從深層次上直接介入語言—權力—知識之間關系的討論。後現代主義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發展,注重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想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後現代主義對人的解放的訴求。

現象學關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現象。其出發點在於情境,通過對嵌入情境中的典型的意識節點的分析、闡釋來說明生活體驗。同時,它將生活經驗以軼聞趣事等現象學的寫作方式表述出來,既提供體驗的情境,又在描述中埋藏著經驗的本質,從而具有一種人類體驗的共通性,使讀者閱讀時,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引發與現象學文本的對話,獲得對這種體驗的反思性理解。現象學要求研究者投入到豐富的生活中,積極地探究生活經驗的各種形態。現象學的這些特徵促進了教學日誌的研究。對於教師來說,對生活經驗的探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撰寫日誌描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冷靜、明智地觀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更具洞察力。

3。敘事研究及行動研究的深入

教育敘事研究學者克蘭迪尼和康納利提出了要重視敘事本質的意識及教師發展和實踐中的情境故事的觀點。他們指出:經驗是我們要研究的,我們用敘事方法來研究是因為敘事思維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書寫及思維的主要形式。敘事研究是一種多元文化視角的研究方法,對教師來說,通過文化視角探討教育問題可以使教師把對教育實踐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出來,教學日誌就是教師表達自身感受的主要形式。

行動研究是在一個設定的困難區域內的反思過程,在這個區域內,人們試圖提高實踐或個人理解,實踐工作者執行探究。行動研究是實踐工作者開展的系統的自我反思的科學探究,其目的在於改進實踐。」教學日誌就是教師開展的行動研究,是對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之一。通過教學日誌的撰寫,教師可以定期地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在不斷的回顧和反思過程中,增強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認識,覺察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4。教育對話研究的啟示

日本學者佐藤學(2004)提出,「學習的活動是建構客觀世界意義的活動,是探索與塑造自我的活動,是編織自己同他人關系的活動。」通過學習活動,在客體、自身與他人的關系之中形成三種對話實踐。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和他人(學生、教師等)對話、和客觀世界對話以及和自己對話。和客觀世界對話同時體現在撰寫教學日誌與同「他人」溝通的過程中,通過撰寫教學日誌,教師認識客觀世界,綜合地把握了自己的看法,在同他人交流過程中,又可以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使自己的認識趨於客觀化;和自己對話就體現在撰寫教學日誌的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我的內部對話,改造自己所擁有的意義關系,重建自己的內部經驗。這樣教師通過撰寫日誌來關注自身、關注學生、關注教學,從而達到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

5。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

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造就了教師博客(網路日誌)的快速發展。教師博客的出現一方面使教師的話語權得到了釋放,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師有更大的空間來分享在實踐中創造的經驗。

三、教學日誌的寫作現狀

1。重視不夠

事實_匕在日常教學中,能堅持寫教學日誌的老師是少之又少的,每年為評職稱趕文章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辯解。其實還是他們對教學日誌的價值認識不夠,錯誤地以為教學與科研是兩碼事,「述而不作」,仟憑教學中寶貴的教學體驗隨記憶的消磨而流失。

2。質量不高

寫作教學日誌是一個提高教學藝術的途徑,但有些教師採取應付態度,教學日誌成為純粹事務性的作業。博客的興起給教學日誌開辟了一個全新空間,很多老師紛紛開辟自己的博客。寫作者隨時能看到讀者的反應,他也可以回復,可以隨時介入爭論,將一種「互看」發展到極致,這固然打破了傳統日誌單純的私人寫作局限,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一種為了表演的「偽化寫作」。

3。急功近利

從人的轉型和全面發展出發,從興趣或責任出發,梳理自己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教育感悟,提升自己,是寫作教學日誌的目標。如果為了發表論文,得到職稱、職務等功利目的而寫作、研究,那就偏離了寫作教學日誌的正確目標,寫作者的理想和激情也不會長久。

4。缺少堅持

有些青年教師開始熱情很高,但不能堅持。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沒有愛的熱誠、理想的追求,就不可能進入學問和教育研究的至高境界。不能堅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失敗和挫折,一有困難,即自甘平庸。

5。形式單一

教學日誌形式多樣,但我們看到的教學日誌往往比較單一,這是由於許多老師不喜歡嘗試新的樣式。

四、發展前景

教學日誌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幾年來,隨著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興起,教學日誌也受到教師及專家的重視。在國外有關教學日誌的理論研究己經很多,而我國在這方面卻還不全面,因此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教學日誌作為英語教師自評手段具有突顯英語教師評價內容、突顯教師評價目的、突顯英語學科特點的三個重要特點。而教學日誌作為教師自我評價手段使用時應注意:結合英語學科特點使用教學日;態、增加反思評價在教學日誌中的比例、鼓勵教學日誌與其他評價方式適當結合、重視教學日誌對青年教師成長所起的作用、教學管理制度應為教學日誌提供相對寬松的空間。

五、結語

教學口志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隨著定性研究的發展,在我國對教學日誌的理論研究也將如火如茶的開展起來。教學日誌是教師進一步認識自我的窗口,是其提高教學實踐、提升自我認識、促進專業發展的途徑,也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關鍵因素;對教學日誌作深入研究是專家了解教師思維方法的窗口,有利於其進一步了解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認識。

❾ 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蘇俄文學

文學的根基是文化,所以一定要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這種方法非常具有可行性。任光宣撰寫的《俄國文學與宗教的關系》一書主要論述了俄國的宗教。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其具有特殊性。何雲波撰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一書,雖然以作家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它與任光宣著作在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在於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作家的創作和俄羅斯文化精神的關系。在這里我們推薦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和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這兩本書。朱憲生撰寫的《論屠格涅夫》一書全面展示了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想,但最主要的、最具有價值的還是對作家的意識風格和作品的藝術形式的探討。汪介之撰寫的《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一書突破了以往的批評模式,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爾基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他還提出了自己建立在「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統一,外部條件與主觀因素兼顧」上的分期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汪介之又提出了一系列的見解。除這兩本書外,周起超撰寫的《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一書極具理論氣息和理論深度。鄭體武撰寫的論文集《危機與復興——白銀時代俄國文學論稿》著重研究了俄羅斯的現代主義詩歌,作者敏銳的觀察和靈活的思想通過作品充分地表現出來。而張捷撰寫的《蘇聯文學的最後七年》這部專著主要論述了1985—1991的蘇聯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該書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和中期,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還陸續出版了葉水夫撰寫的《蘇俄文學史》中的當代部分、許賢緒撰寫的《當代蘇聯小說》、倪蕊琴等編著的《當代蘇俄文學史綱》、曹靖華主編的《俄蘇文學》第三卷、黎皓智撰寫的《蘇俄當代文學史》等幾部蘇俄當代文學著作。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學意識、不同的文化理念比較全面地闡述了蘇俄當代文學的發展進程,尤其對僑民文學和「回歸文學」問題作出了重點描述。

❿ 什麼叫文化學視角

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文化。

它一方面是同與其共時態的官方主流文化、學界精英文化相互區別和對應的,另一方面也是同老祥傳統自然農業經濟社會里的各種民間文化、通俗文化有著一些原則差異的,商業性、流行性、娛樂性和普及性可以說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徵。 視角就是從這種文化角度去看問題,分析問題。


大眾文化是一個特定范疇,它主要是指興起於當代都市的,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全球化的現代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

大眾文化從實質上說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粗敬、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與其共時態的官方主流文化、學界精英文化相互區別和對侍凳搏應的。

另一方面也是同傳統自然農業經濟社會里的各種民間文化、通俗文化有著一些原則差異的,商業性、流行性、娛樂性和普及性可以說是其主要的基本特徵。

閱讀全文

與文化視角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速公路區域測速計算方法 瀏覽:12
一拳超人鍛煉方法第幾集 瀏覽:977
餐飲的翻台率計算方法 瀏覽:992
洗發水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325
如何減壓自己的方法 瀏覽:917
小米設置通知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0
如何理解名著詞語的好方法 瀏覽:303
回奶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694
短文閱讀理解訓練方法和技巧 瀏覽:433
如何瘦肚子方法最快最見效 瀏覽:974
站樁的正確方法圖片相關推薦 瀏覽:401
工程學的分析方法 瀏覽:875
聽課記錄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01
樹葉發黃用什麼方法 瀏覽:251
酒店檢查枕頭正確方法 瀏覽:622
教學方法多樣重要性 瀏覽:787
訓練斗狗幼崽的方法 瀏覽:522
寶寶雲吞的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75
馬蹄扣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61
循環鍛煉方法大全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