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化學物質在瓶子里噴出的教學方法

化學物質在瓶子里噴出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23 23:43:48

❶ 高中化學「噴泉實驗」具體內容是什麼

噴泉實驗
【製作方法】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膠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膠管
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從瓶內抽氣若干次,然後用彈簧夾夾緊膠管。將玻璃瓶倒置於水槽中。去掉彈簧夾,則見有水經膠管從玻璃管尖嘴噴出,形成噴泉

【參考資料】

若在瓶中裝滿燙水(70-100℃),倒出熱水後,迅速塞緊帶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並馬上倒放過來,插入水槽的水中,同樣可見噴泉現象。注意:過熱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噴泉實驗是一個富有探索意義的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使燒瓶內外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壓強差,利用大氣壓將燒瓶下面燒杯中的液體壓入燒瓶內,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如圖1)。這類實驗的要求是:①裝置氣密性良好;②所用氣體能大量溶於所用液體或氣體與液體快速反應。能進行噴泉實驗的物質通常有以下幾組:

氣體(a)
液體(b)
液體(c)
實驗原理

NH3


NH3溶解度為1:700

HCl


HCl溶解度為1:500

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NO2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滿)

噴泉實驗能形象地說明某些氣體極易溶於水(或特定溶液)。根據其原理進行拓展還可以探討噴泉實驗的多種應用。

一、根據實驗裝置和條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國理綜試題第29題給出如圖2所示的裝置,要求說明引發噴泉的方法。

通過分析產生噴泉現象的原理,不難發現。只要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的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後迅速溶解,使燒瓶內壓強減小。就能發生噴泉。

二、根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拓展

例如,某同學用HCl氣體做噴泉實驗時,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燒瓶潮濕 (B)裝置氣密性不好 (C)水裡沒有加石蕊試液 (D)燒瓶內未集滿HCl

噴泉實驗失敗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質進行大膽假設。很明顯(A)(B)(D)都能使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所以答案為(C)。

三、根據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拓展

如圖3所示,甲學生在燒瓶中充滿O2,並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一種白色固體物質,欲做O2的噴泉實驗。實驗開始,用凸透鏡將日光聚焦於反匙燃燒匙中的固體,燃燒匙內出現一陣火光和白煙。等一會兒,打開橡皮管上的止水夾。看到有美麗的噴泉發生。請問他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了什麼物質?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結合噴泉實驗的原理,我們會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燒匙中加入的物質是白磷。白磷與燒瓶內的O2反應生成P2O5固體,使燒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後燒杯中的水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

四、根據實驗中的生成物拓展

噴泉實驗是不是只能噴液體,能不能噴出別的什麼物質呢?

如圖4裝置,實驗前a、b、c活塞均關閉。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噴煙現象,該怎樣操作?若想在該裝置中產生雙噴泉現象,該怎樣操作?

分析:擠壓膠頭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活塞a、b,左瓶中的HCl進入右瓶生成NH4Cl固體而產生噴煙現象。若此時打開活塞c,則燒杯內的水會壓向左右兩個燒瓶,在左瓶中產生紅色噴泉,在右瓶中產生藍色噴泉。

五、根據實驗中的反應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無機物氣體才能產生噴泉現象呢?

把充滿乙烯的圓底燒瓶用帶有尖嘴導管的橡皮塞塞緊,按圖5安裝好儀器。

松開彈簧夾A,通過導管C向盛溴水的錐形瓶中鼓入空氣,使約10 mL溴水壓入燒瓶,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狀物生成,燒瓶內形成負壓。松開彈簧夾A,溴水自動噴入。噴入約10 mL溴水後,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復操作幾次。當噴入的溴水顏色不能完全褪盡時,說明燒瓶中的氣體已經完全反應。松開彈簧夾B,讓蒸餾水噴入燒瓶也可形成噴泉。只要反應完全,液體幾乎可充滿整個燒瓶。

六、關於生成物濃度的計算拓展

例如,同溫同壓下兩個等體積的乾燥燒瓶中分別 充滿①NH3 ②NO2,進行噴泉實驗,經充分反應後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無法確定

分析:①設燒瓶的體積為V L,則充滿NH3後氣體的物質的量為mol。發生噴泉現象後,燒瓶將充滿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體積為V L,所以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②設燒瓶的體積為V L,則充滿NO2後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mol。發生如下反應:3NO2+2H2O=2HNO3+NO,反應後生成HNO3的物質的量為 mol。由於剩餘L氣體,所以燒瓶中溶液的體積為L,因此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也為mol/L。所以答案選(C)。

七、根據實驗原理反向思維拓展

通常的噴泉實驗是設法減小燒瓶內壓強形成負壓,使液體噴入燒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壓強將液體壓入燒瓶呢?請看以下兩個例子。

①如圖6裝置,在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能產生噴泉現象的是( )

(A)碳酸鈉和稀鹽酸 (B)氫氧化鈉和稀鹽酸

(C)銅和稀硫酸 (D)硫酸銅和氫氧化鈉溶液

分析:碳酸鈉和鹽酸反應能產生大量的CO2氣體使錐形瓶內的壓強增大,從而將反應混合物壓入燒瓶。也能形成噴泉。所以答案選(A)。

②如圖7裝置,在錐形瓶外放一個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後,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產生了噴泉,問水槽中加入的物質可以是( )

(A)濃硫酸 (B)食鹽 (C)硝酸鉀 (D)硫酸銅

分析:濃硫酸溶於水放熱,可使錐形瓶內的酒精部分氣化而使錐形瓶內壓強增大,將酒精壓入燒瓶形成噴泉。答案為(A)。

因此,通過化學反應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燒瓶外面的壓強大於燒瓶裡面的壓強也能形成噴泉。

以上兩例的原理實際上就是人造噴泉和火山爆發的原理。

八、噴泉原理的遷移拓展

如圖8所示,錐形瓶內盛有氣體X,滴管內盛有液體Y。若擠壓滴管膠頭,使液體Y滴入錐形瓶中,振盪,過一會兒,可見小氣球a鼓脹起來。氣體X和液體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當滴入的液體Y將錐形瓶中的氣體X溶解或發生反應後,使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大氣壓通過導管將空氣壓入小氣球a使它鼓脹起來。因此,不符合條件的只有(C)。這個實驗雖然沒有產生噴泉現象,但它的原理跟噴泉實驗原理是相同的

❷ 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淺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實驗預習

論文摘要: 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為具體,把無形變為有形,使學摘要: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運生易於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在培養學生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新課程標准理念強調化學學習方式的特徵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本文重點探討在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與實施,針對不同的實驗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和具有啟發性。
一、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包括兩大部分,穿插在內容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獨立完成的學生實驗,針對我在教學過程之中遇到的問題,從這兩種基本實驗形式來談談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實驗實施的具體方法。
1、演示實驗。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化學演示實驗是由教師先講解、再演示,然後把觀察到的現象、結論總結出來。在這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被動地位,缺乏對實驗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設計原則,在演示實驗中,要通過增加演示實驗的創造成分,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間,把部分有探究價值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究實驗。比如:「鈉」這一節中的演示實驗:鈉與水的反應,我們可以這樣來做:首先讓學生自學鈉的物理性質,同時我們要指出物理性質中需要學生主要掌握的是哪幾點,然後根據這幾點作出猜想,最後通過實驗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同時還可以把該實驗進行拓展,對比鈉與水的反應、鈉與酸的反應以及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最後總結鈉的相關性質。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體驗規律得出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興趣,這樣做看似「鈉的性質」的教學時間加長了,實際從總課時上並沒有造成課時緊張的矛盾。另外,像「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銅與濃、稀硝酸的反應」、等性質實驗均可以轉化為學生探究性實驗。即使是教師的演示實驗,也要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如有機實驗中的銀鏡反應、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制乙醛等實驗,這樣做的目的不僅使學生鞏固加深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而且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
2、學生實驗。傳統的學生分組實驗教學,通常先由教師講授實驗目的`、詳細介紹實驗儀器(名稱、用途)、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其注意事項、數據採集以及處理辦法最後從理論上進行誤差分析,然後到實驗室進行學生實驗,教學時間一般為兩課時。實驗中學生只是「照方抓葯」,難以激發他們的實驗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且許多學生是報著應付完了事的心態去做實驗,有些學生甚至在做完實驗之後不知道做了些什麼。如果某些實驗所驗證的規律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思維水平,這類實驗可改為探究性實驗,實驗時間可放在知識教學之前。比如:「硫酸銅晶體里結晶水含量的測定」可以直接作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親身體驗、設計實驗方案、經歷探究的過程中,得出測量方法,從而也解決了儀器、步驟和可能產生的誤差的問題。「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酸鹼中和滴定」、「膠體的性質」等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對於練習使用儀器類實驗,如:「練習使用滴定管」、「練習使用容量瓶」這樣一些實驗,要通過學生自己閱讀使用說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並能夠應用這些儀器進行相關量的測量。但對於一些學生確實難以完成的實驗,可以通過教師適當點撥或學生看書完成。
3、題中實驗。實驗題已經成為每年高考試卷中的必考題,學生在這道題目上的得分率不是很理想,如何提高實驗題的分數,除了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中訓練實驗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可以在平時的實驗習題中積累知識,進行探究性、創造性學習。
通過這種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同時解決了新課程中如何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學會」為「會學」這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使教學達到了最優化。
為了使這部分實驗能獲得良好效果,必須抓好預習、實驗、實驗報告三個環節。接下來就預習和實驗報告談談我的看法。
二、落實實驗預習和實驗報告措施,確保學生實驗教學效果
1、實驗預習。比如,實驗是在試管中進行,我們可以畫一支試管裡面放有葯品,用箭頭表明實驗步驟。這樣做好處是:(1)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筆寫,其實驗原理、儀器、實驗步驟就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了,避免實驗操作盲目性;(2)參照預習筆記做實驗避免了時間的浪費,使得實驗更加緊湊。
2.實驗。實驗時要求學生做到如下幾點:(1)認真規范操作,細心觀察現象,並及時地、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2)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實驗過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實驗課當兒戲;(3)實驗中要節約葯品,愛惜儀器,實驗結束時必須把儀器放回原位,試管等洗滌干凈;(4)注意自身和周圍同學的安全。
3.實驗報告。實驗做完後學生要寫好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主要寫五項:(1)實驗目的;(2)實驗原理;(3)實驗用品,包括實驗儀器與實驗葯品;(4)現象及原因解釋和有關化學方程式;(5)實驗結論或數據處理結果;(6)實驗討論。通過寫實驗報告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加深基礎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強調學生在實驗時自主探究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因為弱化了學生具體知識點的落實,就會減緩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應該讓探究的過程和雙基的落實和諧進行,在探究的過程中落實雙基,以扎實的雙基指導探究的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蔡英.談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
[2]杜偉娟.改進化學課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
[3]宋永林.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初探[J]
[4]陳琳,李用輝.高中化學學習情境創設的探索[J]

;

❸ 《氯氣》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氯氣》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氯氣》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全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氯氣不僅僅是鹵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對氯氣的性質、用途、製法等進行比較全面、細致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下一節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的需要,也是以後學習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律以及介紹氯鹼工業等聯系實際知識的需要;同時,由於在高中階段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介紹較為全面、細致,且探討和應用也較多,對學生全面認識化學元素、形成正確觀點、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氣的化學性質也是第一章所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在教材中對氯氣性質的認識,是以實驗驗證的方法完成的,這為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提高了極好的機會。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能正確寫出氯氣與金屬、

與氫氣、與水、與鹼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了解氯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形成科學的觀察、思維、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鞏固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以及嚴謹求實、努力探索的優良品質;

通過氯元素的結構與氯氣化學性質的關系,進一步確立內因是決定物質

性質的根本原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教學重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是理解氯氣的存在、製法和用途的依據,也是後續學習鹵素及其他非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的基礎,所以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缺乏溶解平衡的知識,較難理解氯水既有單質氯的性質,又有鹽酸和次氯酸的性質。這一部分如果學得不好,將在學習氯水跟不同物質反應表現出來的不同性質時發生困難,所以氯氣與水的反應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系鹼金屬導入新課

在第二章學生已經學習了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都具有相似性的金屬元素——鹼金屬,知道了一些研究金屬元素的方法,在課的開始即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將學習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同樣具有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族元素,簡稱鹵素,並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鹵族元素的名稱、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說明與學習鹼金屬相似,我們也先學習其代表「人物」——氯氣,從而自然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氯氣的物理性質

首先展示一瓶氯氣,向瓶中加入1/5蒸餾水,振盪後,在瓶後襯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並穿插史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伊普雷戰役中,德軍5分鍾釋放了180噸氯氣,致使15000人中毒,1/3人死亡,而這樣世界上第一支專業的氯氣部隊就是在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哈伯指導下建立的,他把自己的天才貢獻給了法西斯。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氯氣毒性的認識,而且適時向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由此再演示和介紹正確聞氯氣的方法可謂水到渠成。

(三)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推理驗證法,引導學生由氯的原子結構分析,推測它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最後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概括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

1、設問激疑:根據氯的原子結構,請學生分析氯氣的化學性質應該如何?如何驗證?培養學生由原子結構推斷性質的化學思想。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引出對氯氣化學性質的探索。

2、實驗驗證:

(1)與金屬的反應:做好三個演示實驗①鈉在氯氣中燃燒②鐵在氯氣中燃燒③銅在氯氣中燃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注意反應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並註明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例如,做銅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教師一面演示,一面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積極動腦。一面灼熱銅絲,一面提出問題:為什麼要灼熱銅呢?(銅是不活潑的金屬,必須灼熱活化銅,使其達到燃點)灼熱的銅放進盛有氯氣的集氣瓶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反應後立即提出問題:觀察到什麼現象?(劇烈燃燒、集氣瓶里充滿棕黃色的煙)棕黃色的煙是什麼物質?(氯化銅晶體顆粒)寫出化學方程式,註明電子轉移。又設問:銅是不活潑的金屬,為什麼能夠跟氯氣劇烈反應?(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出發進行分析,得出氯是非常活潑的非金屬的結論)把少量水注入集氣瓶里,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觀察到什麼現象?(氯化銅溶於水,溶液變綠色——說明氯化銅易溶,氯化銅溶液顏色為綠色)教師進一步加水,稀釋溶液,溶液變藍。提醒學生濃度不同時溶液的顏色不同。這一點很重要,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點上,強調條件的重要性。

接著提出設疑,氯氣能不能與非金屬反應?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從而引出性質

(2)與非金屬的反應

除了做好書上的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外,補充紅磷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同樣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氯氣比氫氣和磷的非金屬性更強。適時地讓學生討論: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引導學生比較鐵、硫、碳等在氧氣中燃燒,以及銅、鈉、氫氣等在氯氣中的燃燒,找出共同的特點並由此推出「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做燃燒。」在此不僅發展了燃燒的概念,而且滲透了「真理是相對的,不斷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大多學生知道自來水不能直接用來養魚這一生活常識,那麼是為什麼呢?通過這一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生活問題引出氯氣與水的反應這一性質,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及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3)氯氣與水的反應。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可用實驗探究法來突破。

設問:氯氣能不能跟水反應,其產物是什麼?如何用實驗方法驗證,請設計實驗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先實驗氯水的酸鹼性。用滴管吸取上面試驗中得到的氯水,注入試管里。然後滴入1~2滴石蕊試劑觀察到氯水先變紅後褪色。實驗現象說明很可能生成了酸。根據反應物判斷很可能生成了鹽酸。如何驗證鹽酸的生成?學生聯想初中學過的鹽酸的檢驗方法很容易提出硝酸銀溶液,經實驗確有鹽酸生成。教師緊接著設問:如何解釋石蕊試劑先紅後褪色的現象?是氯水中的氯分子、鹽酸,使指示劑褪色了,還是生成了另外一種新的物質使指示劑褪色了?讓學生充分討論,並設計出實驗方案。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最後歸納出把乾燥的有色試紙分別放人裝有氯氣的集氣瓶里、鹽酸溶液里、上面實驗得到的氯水裡。前兩者顏色不褪,後者顏色馬上褪。即氯分子、鹽酸沒有漂白作用,惟獨氯水有漂白作用。

既然氯分子、鹽酸、水分子都沒有漂白作用,那麼氯水裡必然有一種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質。這種新物質是什麼?到此,揭開氯氣跟水反應產物的謎底的時機已經水到渠成。教師根據上面實驗事實和化學反應中原子守恆原理可以引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C12+H20=HCl+HClO

至此,學生對氯氣跟水的反應和氯水裡不僅有未反應的氯單質,還有鹽酸和次氯酸的事實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教師出示久置光照分解的氯水證明這些溶液只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而沒有漂白作用。結合教材中演示實驗,學生就能認識次氯酸不穩定,引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學反應。

2HClO = 2HCl+O2

教師向裝滿氯氣的瓶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一經振盪,黃綠色立即褪凈。由此過渡到氯氣與鹼的反應。

(4)與鹼的反應

重點分析氯氣與NaOH、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角度、離子角度分析反應,不僅鞏固第一章所學知識,也能加深學生對氯氣化學性質的理解。

3、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以上的一些實驗演示及分析討論,學生已對氯氣的性質有了一個生動而鮮明的印象。這時再引導他們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去認識氯氣化學性質所以活潑的原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歸納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典型的非金屬。

《氯氣》的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氯氣的性質》,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 來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與作用

本節課位於蘇教版必修1專題2、第1單元的內容。本專題以寶貴的自然資源——————海水為研究對象,引出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重要的化學物質,探究典型物質的性質和應用。《氯氣的性質》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知識,是初中化學知識的延續,同時又為後面鈉、鎂、鋁、鐵、銅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二、新課程標准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應該達到如下的學習目標。

1、了解氯氣的主要性質,認識氯氣的用途。知道人們研究和認識化學物質的主要途徑是實驗法。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氯氣的性質》在整個高中化學化學教學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本節課的重點是氯氣的化學性質。難點是如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課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由於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這節課我採用以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歸納總結氯氣的性質。

三、教學思路和過程

為了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主要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巧妙的利用一些資料和現實生活中氯氣的泄露,讓學生從中提取有用信息,歸納總結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有毒,一定要強調聞有毒氣體的方法,盡量避免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危害,有意增加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有效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較好的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2、理科課堂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見證奇跡的課堂,由於氯氣有毒,我們化學組經過討論不再用集氣瓶收集氯氣,而改用礦泉水瓶,口小密封性又好,盡可能減少氯氣對環境的污染。向裝有氯氣的礦泉水瓶中加水,,奇跡出現了,水變成了黃綠色,瓶子變癟了,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氯氣溶解性的認識,又為下一節課氯水性質的探究提供葯品。

學生畫出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並推測化學性質。

因為氯氣有毒,同時又避免學習方法單一, 因此有關氯氣化學性質的學習,我使用演示實驗和播放錄像資料兩種方法。教師先演示兩個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學生觀察現象,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播放三段視頻: 銅在氯氣中的燃燒、鐵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的爆炸

學生思考:

氯氣與變價金屬鐵反應時,生成高價鹽還是低價鹽?對比初中鐵與鹽酸反應,鐵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加深學生對氯氣這一化學性質的理解。

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3、關於習題設計,我根據學生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和教學重點,設計針對性的練習,以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4、小結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為什麼氯氣的性質很活潑?氯氣有哪些性質?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說課到此結束

❹ 吸管從瓶子里取水的原理

能從上面噴出,因為氣體流速增大,壓強減大差沖小,大氣壓就把液體從習慣中壓上來了,而壓上來以後,由於液體受到氣流影響,所以會水平噴出,這就是噴霧器原理。做這個實驗時,為了成功率高,你要做到如下幾點,一、吸管斷裂處離水面不要太高,如果過高可以把管子斜過來。二、吸管越細越好。

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慶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滾殲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物理學起始於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

❺ 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化學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的輔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化學實驗教學方法(一)

第一步:實驗

第一階段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階段。主要內容包括《緒言》和《空氣氧》的大部分演示實驗。這一階段主要是教師演示為主,學生在分組實驗中做個別實驗。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操作的規范性。如對酒精燈的使用,固體,液體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教學中講清要領,力爭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通過五彩繽紛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某一學科的愛好和鑽研往往從興趣開始的。

第二階段把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穿插,讓學生當堂做一部分安全系數較大演示實驗。比如《質量守恆定律》中的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質量稱量。另外,有的演示實驗還可以邀請學生協作完成。比如,用蠟燭點燃氫氣吹的肥皂泡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問興趣,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合作意識都有益處。

第三階段主要是《酸鹼鹽》實驗部分。這一階段打破教材的框框,把每節新課改為先預習,再實驗,後總結的做法。在教師指導下,各組分頭實驗,達到同一目的。再互相介紹過程和感受,通過交流,各自提高對知識的認識。如此,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第二步:觀察

化學實驗的現往往是復雜的,對於剛學化學的學生來說,怎樣才能抓住現象的背後的東西是個關鍵,而觀察能力的培養應當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

在實驗處於激發興趣的初級階段時,教師的正確引導是不可缺少的。比如,鎂帶燃燒:一般學生只注意耀眼的強光,被照的睜不開眼,但容易忽略生成物,更容易忽略放熱,有煙等現象。這一階段一定要指導學生預習,課上仔細觀察,慢慢適應化學上的要求,培養學生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對一、二章的演示實驗都要具體指導,使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一般觀察項目,然後結合以後的各個實驗,使他們逐漸掌握觀察的要點和方法,能夠分清什麼是主要現象,什麼是次要現象。

為了提高觀察的精密性和表達的准確性,可以進行一些具體的訓練。如,辨別顏色、觀察狀態、嗅氣味告戚等,並注意實驗現象描述的准確性。象水在常溫下是什麼顏色的?氯酸鉀晶體和粉末各是什麼顏色?磷燃燒後的產物是煙還是霧?觀察能力強的學生能排除干擾,分清主次,集中精神於主要現象的觀察。例如,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放入集氣瓶中燃著的蠟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瓶壁上產生大量水珠;加入澄清石灰水振盪後變渾濁;這是主要現象。而實驗中蠟的熔化以及隨著燃燒匙上下移動時火焰明暗程序的區別便是次要現象。這些只是一般觀察方法,重要的是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對那些不明顯,但又很重要的現象的觀察,能夠發現並思考一些特殊現象,逐步走向觀察的更高階段。

第三步:討論

實驗觀察後要通過討論上升為理性認識。

初中實驗基本上是定性的,易做的,是理解知識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驗觀察後的討論就更為重要了。

有些教師,因在上一節課結束前就布置學生預習,提前向學生布置討論思考題,通過思考題把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變成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圍繞思考題預習,獨立思考,發現疑難及時提問。這樣,學生在課前自學時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上課討論會感到目的明確,心中有數,積極思考,自己尋求規律圍繞實驗提出討論題目在初中教學過程的安排上一般有下列三種:

1、通過實驗由淺入深地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比如,質量守恆定律講解中的實驗。(1)由教師演示白磷燃燒前後質量不變;(2)由學生做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後質量不變。

預習課上與實驗結果一致,但為什麼質量不變?本質是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反應前後原子各數相等。但更具體的解釋由教師引導學生從原子本身的質量—原子反應前質的個數—元素種類等幾個方面去分析,通過尺簡討論,由淺入深地使他們對質量守恆定律掌握牢固,理解深刻。

2、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陵友褲過實驗探索研究,然後組織討論。例如,碳酸鈉是鹽,但它的水溶液卻顯鹼性。許多同學不理解,常把碳酸鈉分類為鹼,原因是日常生活中也叫鹼面。我們在碳酸鈉水溶液中加入酚酞,便知其水溶液顯鹼性。為了講清,也可稍微就事論事地涉及鹽類的水解,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3、提出問題,在學生初步掌握有關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先組織討論,在進行驗證。比如;做習題中遇到‘空氣,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鑒別的問題時,先由學生討論,分組拿出方案,可以不盡相同老師允許學生動手實驗得出結論。

前兩種方式體現了從實踐到理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後一種則凸顯了理論指導實踐的思想。提出問題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後進行討論,對於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在討論中易發生困惑,一時抓不住關鍵,教師應給予提示。

討論形式可以是分組討論,多用於邊講邊實驗的課型;也可是全班討論,多用於新授課的演示實驗中。分組討論時,組內學生水平的差異在討論中可以互相啟發補充;全班討論要鼓勵同學積極參加,討論中教師也要以參加者的身份出現,營造出一種民主的氣氛。總結時,既要對學生的見解給與分析,充分肯定正確意見;又要做出科學結論。在這樣循環漸進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知識逐漸形成科學觀點。

化學實驗教學方法(二)

一、目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反思

中學化學實驗中大部分為演示實驗,約占實驗總數的9%以上。演示實驗又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實驗教學的常用模式是:實驗前教師明確講清有關的知識點,將實驗方案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明確地教給學生,再進行演示實驗。然後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應比較,最後由教師或學生做概括總結。

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看,長期、單一地選用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顯然是極不妥當的。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是與人的實際思維過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創造得到發展,而只能使人的頭腦成為倉庫。而且這種情形與我國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馳,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化學新課標在教育目標中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分列出來,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不是只重結果,也不只是進行單一智力的培養。這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培養實驗教學中的化學科學素質

在基礎教育中,化學科學知識是學生認識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知識,這些知識涉及面廣,但難度適中或傾向簡單,化學實驗教學即有得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學習學生形成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獲得比較熟悉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課標語)。在實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在選擇演示實驗時,應以 突出教學重、難點為前提,以符合直觀、簡單、安全、可靠為基本條件,以規范操作為保障,以幫助學生實驗技能和科學態度及獲取化學知識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分析提示原子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有利於學生以直觀事實為依據分析問題,從而形成原子這一概念。

其次,學生實驗和簡單實驗設計及實驗習題是學生實驗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徑。如學完氧氣有關知識後。可以讓學生總結鑒別氧氣的方法,學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1、帶火星的木條;2、燃著的木條;3、點燃的硫等。此時,可引導學生分析:方法3不用,因為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污染空氣,對人體有害。1、2理論上都可以用,但1比2更簡單、方便,因此,方法1為最佳。可以提醒學生,如果同時鑒別幾種氣體,通常用方法2。

最後,學生實驗規范化也很重要。對學生操作不正確,應給予及時糾正,以防止學生形成錯誤操作習慣。因此,對學生的規范操作必須嚴格要求。特別學生學習實驗基本操作時,應鼓勵學生按規范操作多練習幾次。相互監督,相互糾錯。而且教師還要善於分析學生發生錯誤的根源,以便“對症下葯”。

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1.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燃燒?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並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裡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後,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製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後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裡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乾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鹼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四、加大實驗教學改革的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增強實驗的探究性

在化學教學中盡管有較多的驗證性實驗,也應把這個過程當作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意地去設計探究性實驗,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以同容積的兩瓶盛飽和NaCl溶液和蒸餾水的鑒別為例:學生在學完溶液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將兩種物質鑒別開來,並寫出鑒別的方法和結論。學生起初會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考慮,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蒸發溶劑法,用這種化學法將兩者區別開來。然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學科、多層次的思考,從本質上分析二者的差異:飽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餾水中只有水分子,這些差異導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上的不同。學生通過發散性思考,並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得出了許多鑒別方法:(1)物理法----稱重量法;電池導電法;物塊在溶液中的浮力測量法。(2)化學法----蒸發溶劑法;溶質溶解法。(3)生物法----品嘗法;新鮮蔬菜失水法。

2.設計聯系實際的實驗

為了使學生用化學知識理解和解釋身邊的現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增加一些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驗。例如初三化學教材中,沒有“CO2溶於水”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說明CO2溶於水的現象,許多學生舉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實,教師也可以將一瓶汽水打開,學生通過透明的瓶體可以發現有大量的氣體(CO2)逸出。但怎樣演示“CO2溶於水”的實驗呢?教師可以設計用一次性注射器來進行該實驗,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後再從集氣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過活塞的運動來直觀地進行CO2溶於水的實驗,當壓強增大時,CO2溶在水裡的溶解量增加;當壓強減小時,CO2溶在水裡的溶解量減少。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這樣的實驗。

❻ 簡單有趣的化學實驗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茄纖豎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後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像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像雪一樣的固體。

空杯生煙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1、小木炭跳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化學吧,那麼你就自行動手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實驗的題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豎此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顫大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2、白糖變「黑雪」

白糖,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一種物質,它是白色的小顆粒或粉未狀,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卻能將它立刻變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請看下面的實驗吧。在一個200毫升的燒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幾滴經過加熱的濃硫酸,頓時白糖就變成一堆蓬鬆的「黑雪」,在嗤嗤地發熱冒氣聲中,「黑雪」的體積逐漸增大,甚至滿出燒杯。白糖頓時變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誰知道這里的奧妙在什麼地方?
答案

原來白糖和濃硫酸發生了一種叫做「脫水」的化學反應。濃硫酸有個特別古怪的愛好,就是它與水結合的慾望特別強烈,它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質中的水分它也不放過,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奪過來不可。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C12H22O11),當它遇到濃硫酸時,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奪走,可憐的白糖就剩下炭了,變成了黑色。濃硫酸奪過水為己有之後,並不滿足,它又施展另外一個本領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來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跑出來。
C+2H2SO4=2H2O+2SO2+CO2
由於反應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的跑出,所以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蓬鬆的「黑雪」。在濃硫酸奪水的「戰斗」中,是個放熱過程,所以發出嗤嗤的響聲,並為濃硫酸繼續氧化碳的過程提供熱量。
3、不用電的電燈泡

某中學的趣味化學表演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其中一個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根木桿上掛著一隻200瓦左右的電燈泡,這個燈泡發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來說,一般的電燈比起它來是望塵莫及的。然而這個電燈泡並沒有任何電線引入,因為它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泡。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不用電的電燈泡的秘密在那裡?
答案

原來,這個電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2H2SO4(濃)=MgSO4+ SO2+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4、凈水能手——明礬

說起明礬,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然而明礬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還是一個凈水能手呢!有一次,我們下鄉搞調查研究,在做午飯的時候,發現缸里的水太渾,不能用,正在為此而著急的時候,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來了,他看見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取出幾塊明礬,把它研成細未,然後撒在水缸里。不一會兒,缸里的水變得清澈透底了。這件事雖然時隔幾年,但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然而,我始終不明白是什麼道理,請讀者給我解釋一下。
答案
原來,水中的泥塵被明礬「捉」住以後,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麼,明礬為什麼能「捉」住水中的泥塵呢?這得先從水的混濁的本身談起。水中那些特別小的泥土和灰塵,由於重量很輕,所以它們不容易沉澱下去,在水中「游盪」,使水變得混濁。另外,這些微小的粒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它很喜歡從水中把某種離子拉到自己身邊來,或者自己電離出一些離子,從而使自己變成一個帶有電荷的粒子,這些帶電荷的粒子往往都帶有負電荷。因為同性電荷排斥,異性電荷吸引,所以這些都帶負電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們沒有機會結成較大的粒子而沉澱下來。明礬卻有使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來的奇特本領。,明礬一遇到水,就發生水解反應,在這種反應中,硫酸鉀是個配角,硫酸鋁是個主角。硫酸鋁和水作用後生成白色絮狀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所生成帶有正電荷的氫氧化鋁,一碰到帶有負電荷的泥塵顆粒,就彼此「抱」在一起。這樣,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來越大,終於雙雙沉於水底,水就變得情澈透明了。
簡單的說是鋁離子水解
5、石灰煮雞蛋

南京小學的校舍需要重新維修,工人師傅往一堆的響聲,好象開鍋似的。慧清和艷麗兩位同學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一邊議論。慧清說:「看這個熱乎勁,准能將雞蛋燒熟。」艷麗說:「根本不可能。」她倆為了弄個明白,就從家裡拿來一個雞蛋,埋到正在冒氣的石灰堆里,不大一會兒,只聽「啪」的一聲,雞蛋爆炸了。她們看到這種情形,更迦納悶了,她們想來想去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誰能給她倆解釋一下?
答案

道理很簡單。生石灰化學名稱叫氧化鈣,加水後變成熟石灰,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白灰。把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過程叫做「消化」這是一個放熱反應:
6、不安定的衛生球

說起衛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經常用它來殺死衣箱中的蛀蟲。然而,當你把它放到一個含有醋酸和小蘇打的水溶液里一它會怎樣呢?開始時,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過一會兒,它就不安靜了,卻在水裡上下跳動,好象得了癲狂症一樣。誰知道這是為什麼?
答案

經過這種化學反應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變成了一個個很小很小的小氣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衛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滿這種小氣泡。二氧化碳比水輕,要往水面上升,一旦衛生球粘住的這種氣泡達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樣,直往上升。當衛生球升到水面時,由於所受壓力的減小,附在衛生球上面的小氣泡破裂了,衛生球又恢復原來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於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夠的小氣泡時,又浮了上來。這樣循環往復,衛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來歷

城郊一片小麥田發生了蟲災,為了抗災滅蟲,農民噴灑一種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學農葯。這時,愛動腦筋的甲同學一本正經地問乙同學:「你說,這種農葯為啥叫『六六六』粉呢?」「這還不知道,因為在發明這種農葯的時候,科學家們實驗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學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學反駁說:「你說的不對,我聽別人說,這種農葯是用六百六十六種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這兩位同學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請讀者評一評,他倆誰講的對?為什麼?
答案
這兩位同學說得都不對。這種農葯是用一種叫作苯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和氯氣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從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六個氯原子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銨的妙用——防火布

親愛的同學,我將一塊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片刻之後,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將這塊經過化學處理的布用火柴點,不但點不著,而且還冒出白色的煙霧。請你們說說,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原來,經過這種化學處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滿了氯化銨的晶體顆粒,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它有個怪脾氣,就是特別怕熱,一遇熱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分解出兩種不能燃燒的氣體,一種是氨氣,另一種是氯化氫氣體。
NH4Cl—>NH3(氣)+HC1(氣)
這兩種氣體把棉布與空氣隔絕起來,棉布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當然就不能燃燒了。當這兩種氣體保護棉布不被火燒的同時,它們又在空氣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銨小晶體,這些小晶體分布在空氣中,就象白煙一樣。實際上,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戲院里的舞檯布景、艦艇上的木料等,都經常用氯化銨處理,以求達到防火的目的。
9、一個雞蛋的沉浮

在一個大燒杯中裝入稀鹽酸溶液,然後往燒杯中放一個新鮮雞蛋,它會馬上底。不一會兒,雞蛋又上升到液面,接著又沉入杯底,過一會兒雞蛋又重新浮到液面,這樣可反復多次。請大家分析一下,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由於雞蛋外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稀鹽酸時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氯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氣)十H20
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氣泡緊緊地附在蛋殼上,產生的浮力使雞蛋上升,當雞蛋升到液面時氣泡所受的壓力小,一部分氣泡破裂,二氧化碳氣體向空氣中擴散,從而使浮力減小,雞蛋又開始下沉。當沉入杯底時,稀酸繼續不斷地和蛋殼發生化學反應,又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氣泡,從而再次使雞蛋上浮。這樣循環往復上下運動,最後當雞蛋外殼被鹽酸作用光了之後,反應停止,雞蛋的上下運動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時由於杯中的液體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鈣和剩餘的鹽酸,所以最後液體的比重大於雞蛋的比重,因而,雞蛋最終浮在液體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親愛的同學,你想在一塊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嗎?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來雕刻這幅圖案。方法很簡單,在這塊玻璃上塗一薄層熔化的石蠟,待冷凝後,用針尖在石蠟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圖案。另外,拿一個鉛制蒸發皿,在蒸發皿內放入氟化鈣和硫酸,在蒸發皿的邊緣上墊一圈橡皮,然後把塗蠟的畫朝下放在蒸發皿上,微微加熱,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蠟,此刻,玻璃上的美麗圖案就雕刻出來了。你一定會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請你想一想,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紋來?
答案

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氫氟酸。因為氟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氟化氫和硫酸鈣,氟化氫氣體從溶液中揮發到玻璃上,又溶解於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氫氟酸,氫氟酸是不和石蠟發生反應的,可是它有個非常奇特的化學脾氣,就是專門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應,反應後生成水和氟化畦氣體,這種能「吃」玻璃的酸,人們稱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這樣,凡是沒有被石蠟遮蓋保護的玻璃表面即圖案部分)都被這種酸「吃」掉了一層,清除石蠟後,玻璃上的圖案就顯示出來了。其反應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氣)
11、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你一定以為這是在說笑話吧。不過,我說的完全是真事。冰塊可以燃燒,這會使人驚奇,而更使人驚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答案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12、銀中鑒銅

某工廠生產過程中需要高純度的銀絲。有一天,供銷員從外地購回一批銀絲,有一位技術員一看銀絲便說:「這銀絲不純,裡面摻銅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說法,認為裡面沒有銅,這兩種說法誰說的對呢?請讀者幫助他們用化學方法鑒定一下,看看這批銀絲里倒底有沒有銅?
答案

首先,取少量銀絲溶解在濃硝酸中。然後取此少量溶液加入過量的鹽酸中,這時如有白色沉澱生成,並濾去白色沉澱物。再向濾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藍色銅氨絡離子生成,證明有銅存在。反之,如果沒有深藍色的銅氨絡離子生成,就證明沒有銅。
13、神秘的圖畫
在一次趣味化學表演會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圖畫。他把一張白紙掛在牆上,然後拿起噴霧器把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噴灑在這張白紙上,轉眼之間,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深藍色的波濤里行駛著一艘紅褐色的巨輪。他的這一表演,使觀眾大吃一驚!明明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轉眼之間卻噴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親愛的讀者,你知道這位表演者所噴出的圖畫的秘密在什麼地方嗎?
答案

這是一種普通的化學反應。牆上掛著的那張白紙,已經由表演者事先處理好了,他在這張白紙上用一種淡黃色的亞鐵氰化鉀溶液先畫出洶涌澎湃的大海,再用無色透明的硫氰化鉀溶液在大海里畫出一幅巨輪,晾乾後,白紙上沒有一點痕跡。原來噴霧器中裝的是三氯化鐵溶液,當把三氯化鐵溶液噴灑在白紙上面時,在白紙上面同時發生兩種化學反應。其一是三氯化鐵和亞鐵氰化鉀反應,生成亞鐵氰化鐵(藍色),其二是三氯化鐵和硫氰化鉀反應,生成硫氰化鐵(紅褐色)。這樣,藍色的大海和紅褐色的巨輪就「噴」出來了。
14、一吹即燃的蠟燭

一般的蠟燭,當它燃燒的時候,一口氣就可吹滅.然而,卻有一種特殊的蠟燭,當你需要點燃的時候,只要吹一口氣就可以了,請看魔術師的表演吧。只見魔術師千里拿一隻蠟燭)並且故意讓台下的觀眾看看,讓觀眾相信這是一隻普通蠟燭,然後把蠟燭插到蠟台上,他對准蠟心吹一口氣後,蠟燭便燃燒起來了。當你看完魔術師表演之後,能回答蠟燭一吹即燃的奧秘嗎?
答案

原來,魔術師在表演之前將蠟燭芯鬆散開,滴進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為二硫化碳液體是極易揮發的物質,魔術師吹口長氣使其揮發速度進一步加快,當二硫化碳揮發完了,燭芯上留下極為細小的白磷顆粒,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並產生熱量,當溫度升高到35℃時,白磷便自行燃燒,隨之就把原來熄滅的燭芯又引著了。這種由於白磷在空氣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燒現象,在大自然中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火」或「鬼火」。
15、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曉明同學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宮看了一場魔術表演,其中有一個節目是:茶水變墨水,墨水變茶水。台上的魔術師手裡端著不滿一杯棕黃色的茶水,只見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此時,茶水立刻變成了藍色的墨水。接著,這位魔術師又將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果然,剛剛變成的藍墨水又變成了原來的茶水了。多麼奇妙的表演呀!曉明同學贊不絕口。但是他怎麼也弄不清楚是怎樣變來變去的,請讀者幫助他把變的道理搞清楚。
答案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化學反應。原來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綠礬(化學名稱叫硫酸亞鐵)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體粉未。因為茶水裡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後立刻生成單寧酸亞鐵,它的性質不穩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單寧酸鐵的絡合物而呈藍黑色,從而使茶水變成了「墨水」。草酸具有還原性,將三價的鐵離子還原成兩價的亞鐵離子,因此,溶液的藍黑色又消失了,重新顯現出茶水的顏色。這種現象在人們生活中也是經常遇到的,當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時,常常看到水果刀口處出現藍色,有人以為是刀子不潔凈所造成的。其實,這種情況同上述茶水變墨水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鐵和水果上的單寧酸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16、水下公園

小好奇同學,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精彩的小節目——水下花園。表演開始了,在幾百雙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視下,只見小好奇在一個盛滿無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幾顆米粒大的不同顏色的小塊塊。不一會兒,在玻璃缸中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枝條來,縱橫交錯地伸長著,綠色的葉子越來越茂盛,鮮艷奪目的花兒也開放突起!一座根深葉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園,展現在觀眾的眼前。頓時掌聲四起,大家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賀。一會兒他又咧開小嘴,指著這座水下花園解釋著。親愛的小讀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這座水下公園的秘密嗎?
答案

玻璃缸中原來盛的那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不是水,而是一種叫做硅酸鈉的水溶液(人們稱為水玻璃)。投入的各種顏色的小顆粒,是幾種能溶解於水的有色鹽類的小晶體,它們是氯化亞鑽、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這些小晶體與硅酸鈉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亞鑽、藍色的硅酸銅、紅棕色的硅酸鐵、淡綠色的硅酸亞鐵、深綠色的硅酸鎳、白色的硅酸鋅。這些小晶體和硅酸鈉的反應,是非常獨特而有趣的化學反應。當把這些小晶體投入到玻璃缸里後,它們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層不溶解於水的硅酸鹽薄膜,這層帶色的薄膜覆蓋在晶體的表面上)然而,這層薄膜有個非常奇特的脾氣,它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把其他物質的分子拒之門外,當水分子進入這種薄膜之後,小晶體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於薄膜之中,由此而產生了很高的壓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內帶有顏色的鹽溶液流了出來,又和硅酸鈉反應,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內滲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環下去6每循環一次,花的枝葉就新長出一段。這樣,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葉繁茂花盛開的水下花園了。
17、清水——豆漿——清水

星期天,小化學迷莉莉給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個小戲法,內容是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只見莉莉拿著一個無色透明的瓶子,裡面裝著大半瓶清水,然後用橡皮塞蓋好。接著對小觀眾說:「我可以把這瓶清水變成豆漿」,再把豆漿變成清水。」說完,只見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說聲「變」,立刻瓶子中的清水變成了乳白色的「豆漿」。莉莉告訴她的小夥伴說:「請注意,這豆漿只能看,不能喝!」接著又大喊一聲「變」,只見她用力將瓶子又搖盪幾下,果然白色的「豆漿」又變成了清水。圍觀的小夥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請大夥猜猜,這位小化學迷的戲法是怎麼變的?
答案
原來,莉莉事先將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因為明礬溶解於水,所以瓶中仍然是無色透明的清水。當她第一次喊「變」的時候,由於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將粘在橡皮塞凹陷處的火鹼片(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鈉)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裡。這時,火鹼與明礬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清水變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漿。反應如下:
2KA1(S04)2 +6Na0H=3Na2S04十K2S04十2Al(OH)3(乳白色)
當莉莉第二次喊變的時候,她用力地搖盪瓶子幾下,這時瓶中的液體又將橡皮塞中凹陷處的全部火鹼片溶解掉,火鹼和氫氧化鋁繼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溶解於水的無色的偏鋁酸鈉,這就使白色「豆漿」又變為清的了。反應如下:
A1(OH)3十NaOH=NaAl02十2H20
莉莉變的這個小戲法,證明了鋁這種物質有著極為特殊的化學性質——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18、用水燒紙

在少年宮舉行的科技表演會上,一個小同學表演的化學魔術,引起了全場小觀眾的轟動。只見他手中拿著一張白紙,並特意對著觀眾晃了兩下,以表示這是一張普通白紙,然,他將這張白紙一層一層地折疊起來,對著觀眾說:「我能用水將這張白紙點燃……」他的話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說道:「不可能,水能滅火,怎能用水點燃紙呢?」「我說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燒,更不能燃紙。」「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歷來是對立!」小同學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時又有一位同學問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別的東西吧!」他邊說邊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裝上一杯水,然後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這杯水。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將手中的那張白紙往這杯水中輕輕一點,這張白紙果然熊熊地燃燒起來了。「出神了!水真的能點燃紙!」小觀眾們議論紛紛,親愛的小讀者,當你知道用水能點燃紙之後,也能感到出「神」吧,那麼這個「神」出在什麼地方呢?
答案

實際上並不神秘,這無非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原來,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張白紙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塊金屬鈉,因為金屬鈉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觀眾是不易看見的,他將白紙折疊幾次是為了將這塊金屬鈉包在中間以防止在空氣中被氧化。金屬鈉有一種非常活潑的化學性質,遇水後能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同時,這個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紙的溫度迅速升高,並馬上達到燃點。這個反應還同時放出氫氣,在氫氣燃燒之時,紙也跟著燃燒了。不但金屬鈉有這種性質,金屬鉀、金屬錘等也都有這種化學性質。

❼ 常用的化學教學方法

化學作為一門初中加入的理科學科,跟語數英三門基礎學科同要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些化學的常用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規律、定律、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並促進學生的智力與品德的發展。由於語言是傳遞經驗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講授是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運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講授。講授法要求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全面,使學生獲得可靠知識同時在思想上有提高;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啟發,講究語言藝術。

二、實驗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要把教材中選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做到課前進行周密的准備,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時要做到操作規范化,並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具體觀察上升到抽象思維。對分組實驗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善於自學和勇於創新的意識。

三、實驗探究法

所謂「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角色,通過自己設計方案,進行操作實驗,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為「問題 ----實驗事實----結論----應用」。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是:為了認識某物質,探究某種化學現象,常常提出一個問題,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作出與問題有關的推測,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化學實驗,查閱資料,通過分析、歸納、推理和論證,證實、修正自己的猜測,得出合理的結論和問題的答案。

四、廣泛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作為新生事物,進入課堂已經顯示它強大的生命力。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在以下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

1、化學課堂不能做實驗時宜用多媒體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應用性較強的基礎課,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在教學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實驗(如危險性大)不能現場操作,這樣就會使某些教學內容抽象、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如果這時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用多媒體畫面中的模擬事實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感官,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例如在講一氧化碳的毒性時,我們不能用具體的實驗來表達,但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一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的動畫來演示,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解決抽象問題時宜用多媒體

初三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現象能力,但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還很缺乏,在講原子的構成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形象的表示出原子的結構:原子核、核外電子,電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運動,把抽象概念具體化。

3、對結構相似、性質相似的物質進行比較時宜用多媒體

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很多,但有些物質具有相似的結構或性質,對比學習利於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進行一氧化碳的性質教學時,可以將一競聘演講稿 氧化碳和氫氣的性質作比較,可以用幻燈片將要比較的內容呈現出來。對於一氧化碳的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對於氫氣的性質我們已經學過,可以通過錄象的形式放映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強化了安全教育。通過對兩種物質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的比較,找出不同點,強化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各章復習課和總復習宜用多媒體

復習階段往往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很難把這些內容條理化,教師串講起來也感到費時費力。這時應將這些知識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譬如,將所要復習的內容分類總結後利用 PowerPoint軟體製作一個課件,同時添加一些播放效果,先顯示提綱,讓學生回答問題,再顯示提綱以下內容,使得條理非常清晰。教師利用這些課件進行串講,學生很容易弄清知識的脈絡,便於系統理解和掌握。

5、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宜用多媒體

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的貢獻,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能源、材料、健康、環境等方面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化學工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化學現象和化學本質的本辨證認識,樹立物質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知識的介紹光靠語言描述,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通過觀看錄象、影片等形象直觀的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觀察法

觀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質發生的變化,必須從觀察入手,在觀察中思考,對物質的變化條件、現象和結論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還可以藉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在化學實驗中要特別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觀察的內容包括:物質原來的顏色、狀態;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例如物質的狀態與顏色的變化、發光、放熱、形成煙或霧和放出氣體等);變化後生成物質的顏色、狀態變化。

六、對比歸納法

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為了使知識便於提取和應用,就要對知識及時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在聯系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不少學生由於沒有掌握好已學過的知識,在知識系統中失去了線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識上,表示出記憶效果不佳。要幫助學提高記憶效果,就力求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並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例如:關於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我們可以通過對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的對比、歸納和整理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即原理、裝置、步驟、收集、檢驗。

七、練習法

「練」,是知識實驗階段,也是對知識的鞏固深化、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練,首先要加強課堂練習,在課堂上做到「讀做議」中有練,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編選基本練習題和綜合練習題,有計劃地布置給學生練習,這樣既照顧到大多數,又有利於對尖子生的培養。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考慮。萬能的方法是沒有的,只依賴於一二種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應當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表現自己的教學藝術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❽ 什麼氣體可以增加壓力,怎樣在一個瓶子里增加壓力,讓水從裡面噴出了

這,你可以試一試壓縮氣體,如乾冰(二氧化碳的壓縮)。同等質量的同種物質氣體的體積比固體大。

❾ 初中化學實驗總結和實驗的操作步驟 要全初中的

(一)實驗知識點提要

1、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針對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據儀器的用途及功能進行分類,在分類中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印象.

能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燒杯(間接加熱).

用於計量的儀器:托盤天平、量簡.

用於夾持的儀器:鐵架台、試管夾.

用於加熱的儀器:酒精燈.

用於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膠頭滴像

用於收集和貯存少量氣體的儀器:集氣瓶,

用於分離少量物質的儀器:漏斗.

用於攪拌和引流的儀器:玻璃棒.

2.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

八項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裝置的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過濾、蒸發、玻璃儀器的洗滌、溶液的配製等.復習時,應重點掌握每項操作的方法、涉及到的儀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要注意對操作失敗原因的分析.

3.實驗室規則和安全常識

安全意識是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所用的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和操作規則,保證安全.為此,要注意以下三類.

嚴格遵守實驗室「三不準」原則;

注意葯品的用量;

對可燃氣體(H­2、CO、CH4)的性質實驗,一定要注意可燃氣體的純度,以防發生爆炸;有毒氣體(CO)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尾氣應用適當的方法處理,以防污染空氣.

4.氣體的制備

實驗室製取氣體及其性質實驗,是屬於基本操作的簡單綜合實驗.復習時,可從所需葯品、反應原理、選用的儀器裝上、收集方法、驗滿或驗純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比制氣裝置和收集裝置,突出氣體的個性及幾種氣體的共性,提高記憶效果.

有關氣體制備.

(1)氣體的發生裝置

根據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可分為兩類:

(2)氣體的收集裝置

根據氣體的溶解性及密度,選擇用排水法(氣體難溶於水)或向上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向下排空氣法(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進行收集.

(說明:排空氣集氣法中的「向上」或「向下」不是指瓶口的取向,而是指空氣從瓶中被排出的流向)

(3)集氣瓶的多種用途

①集氣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流向是。長進短出。

比空氣輕的氣體氣體流向為「短進長出」.若瓶中盛滿水,則由短管進氣排出水,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

②量氣瓶:定量收集量取氣體體積的實驗裝置,氣體「短進長出」.

③儲氣瓶:先排水集氣後,使用氣體時,用高位水(或接水龍頭)將瓶內氣體壓出,水從長管進,氣體從短管出.

④洗氣瓶:瓶內放適量液體試劑(約l/3)用於氣體的乾燥(除去水蒸氣)、凈化(吸收雜質)或性質實驗(檢驗某氣體存在或驗證某氣體性質),則應「長進短出」.

(4)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不論是何種氣體的制備,都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防倒吸

用排純大螞水集氣法將氣體集滿後,應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6)棉花團的作用

用 KMnO4分解製取O2時,應將棉花團置於大試管口處,以防止 KMnO4粉末從導管口噴出。

5、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涉及對物質的鑒定、鑒別和推斷等多個方面.其主要內容包括:幾種氣體(O2、H2、CO2、CO、CH4)的檢驗;碳酸鹽(或CO32-)的檢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鑒別等.復習時一定要熟悉有關物質的性質,尤其對一些有色特徵溶液、特徵沉澱及有關反應產生的特徵現象要有清楚的認識,這是解答這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6.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方法,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過濾、蒸發、結晶等做埋.化學方法主要有:直接加熱法(如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鹼化法(如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酸化法(如用稀鹽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置換法(如用鐵粉除去FeSO4中混有的少量CuSO4),沉澱法(如用BaCl2除去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等.

對於物質的提純和分離,不論用何種方法都應遵循以下原則:除去雜仿岩質的過程中不能引人新的雜質;

所選試劑一般只能跟雜質起反應;反應後的生成物必須容易分離(最好是轉化為沉澱或氣體).

(二)典型的題解析

〔例1〕(1)實驗室要製取並收集得到較純凈的氧氣和氫氣,有兩項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兩項操作是 和

(2)甲、乙兩同學在實驗室分別製取氨氣和硫化氫氣體.甲同學用加熱氯化控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製取氨氣,乙同學用固體硫化亞鐵和稀硫酸反應製取硫化氫氣體.又知:氨氣極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硫化氫氣體可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請回答:

①甲、乙兩同學選取的氣體發生裝置 (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②氨氣用 法收集,硫化氫用 法收集.

【解析】(1)製取任何氣體時,首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要收集得較純凈的氣體,根據O2和H2在溶解性上的相似性,都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2)氣體發生裝置的選取,需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考慮,製取氨氣的反應物都是固體,且需加熱;而製取硫化氫氣體所用的硫化亞鐵是固體,稀硫酸是液體,且反應在常溫下即可進行.所以,甲、乙兩同學選取的氣體發生裝置不同.由於氨氣易溶於水,硫化氫可溶於水,故兩種氣體都不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氣集氣法收集.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和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2);①不同.理由是,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不同;②向下排空氣。向上排空氣.

[例2]有一瓶氣體,它由H2、CO2、CO、CH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用它進行以下實驗:

將氣體通過足量澄清石灰水,未見出現沉澱.在導管口將氣體點燃,氣體安靜燃燒;用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燒杯壁上出現水珠;把燒杯迅速翻轉,注人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用化學式填空回答:

(1)氣體中一定沒有

(2)氣體的組成可能是

[例3]要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弧內物質為雜質),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填人橫線內.

(1)KOH(K2CO3)_;

(2)BaCl2(CuCl2)_;

(3)CuO(KNO3)_;

(4)MnO2(C粉)

【解析】混合物的分離必須遵循:除雜中不能引人新的雜質,所造試劑一般只和雜質起反應,且反應後最好轉化為易分離的沉澱或氣體.試劑的選擇:以雜質為出發點,結合雜質物質與主要成分物質在組成、性質上的差異即可篩選出所用試劑.要順利完成混合物的分離,往往是物理、化學方法等多種方法並用.

[例4] 現有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鋇、碳酸鈉四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編號為A、B、C、D.為了鑒別它們.分別取樣兩兩混合.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一」 表示無明顯現象;「↓」 表示有沉澱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推斷:

(1)B、D溶液中的溶質(寫化學式)B .D

(2)寫出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十B ,

C十D

[解析]這是一道物質性質型的實驗推斷題.熟悉並記某些有色特徵溶液,特徵沉澱及有關反應產生的特徵現象是解答此類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要以這些特徵現象或特徵物質為突破口,各個擊破,就能迅速、准確地解決此類問題.本題以圖表給出信息,為便於分析可結合圖表內容寫出以下6個簡要反應式:①A+B­——↑,②A+C——↓,③A+D——無現象(無現象不等於不反應),④B+C——↓,⑤B+D——↑。③C+D——無現象.分析6個反應並結合四種溶液的組成可知:①、⑤兩個反應必是鹽酸與NaCO3溶液、稀硫酸與NaCO3溶液反應產生CO2方氣體,共同的反應物是B所以B應是NaCO3溶液.從④可推出能與NaCO3溶液反應生成沉澱的只能是Ba(OH)2溶液,C是Ba(OH)2溶液.再從②推出A應是稀硫酸,餘下的③、③能證明D是稀鹽酸.

[例5]實驗室用鐵、氧化鋼、硫酸為原料製取銅,某同學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

A:Fe H2SO4—→ H2CuO—→Cu

B:CuO H2SO4—→ CuSO4 Fe—→ Cu

兩個實驗方案中,最好的是,理由是 .

[解析]這是一道實驗方案的評價性試題.方案的評價主要從三方面考慮:①方案的可行性:主要指理論上是否科學合理,操作是否簡便易行.經濟角度:主要看是否節約試劑.環保角度: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環保.此題中的A、B兩種方案從原理上看都是可行的.但A方案中用Fe和H2SO4反制H2消耗的Fe、H2SO4等原料較多,其次H2還原CuO 需加熱,裝置和操作較復雜,而B方案中的反應都是在常溫下即可進行的,操作要容易得多

【例7】設計一個簡單的家庭小實驗,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

[解析]這是一道解決實際問題的簡單實驗設計題,源於教材第五章的一個家庭小實驗.設計實驗首先要弄清化學原理,然後根據條件選擇葯品和實驗裝置,擬定操作步驟,最後動手進行實驗.證明雞蛋殼含碳酸鹽比較容易,只要用雞蛋殼與酸作用,有二氧化碳放出(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便能證明.但要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便有一個量的問題.因此,在實驗中蛋殼取量不能多,加人的酸則必須足量,直至反應不再有氣體產生,反應完全後,若殘留的固體量很少,才能充分證明.其次要考慮家裡不易找到規范實驗儀器,要選擇代用品,用玻璃杯代替試管作反應器,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作檢驗二氧化碳的裝五,並注意操作程序,確保安全.

答案:(1)取少量潔凈的碎雞蛋殼放人小玻璃杯中,然後加人一些鹽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蓋住,可以看到雞蛋殼上有大量氣泡生成,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見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證明雞蛋殼中合碳酸鹽.(2)取下玻璃片,繼續加人鹽酸,直至不再有氣體產生,此時看到玻璃杯中殘留固體很少,可以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

[例7]訪完成鑒別稀硫酸、稀鹽酸、氯化鈉三種溶液的實驗報告.

供選試劑有: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硝酸銀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

實驗內容與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1)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三種溶液,各

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盪,觀察現象

(2)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物質鑒別和實驗報告的書寫能力的綜合試題.實驗報告的填寫,敘述要簡練,所用試劑要明確,操作步驟盡可能簡捷,結論應與實驗現象相對應.本題待鑒別物質中:硫酸和鹽酸的鑒別要以硫酸的鑒別為出發點選擇試劑.(如先考慮用AgNO3鑒別鹽酸將會出現干擾現象,從而影響硫酸的鑒別).

實驗內容與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1.(略)

一支試管中溶液呈紫色另兩支試管中溶液呈紅色

溶液呈紫色的試管中原溶液是NaCl溶液

2.另取二交試管分別取餘下兩

種溶液適量,各滴入少量BaCl2

溶液,振盪

一支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澱,另一支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有白色沉澱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H2SO4+BaCl2==BaSO4↓+2HCl

無明顯現象的原溶液是稀鹽酸

[例10]某校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廢墨水瓶、單孔膠塞、T型玻璃管、醫用一次性輸液管(帶針頭及控液問)、小氣球等用品製作了一個「多功能」氣體發生器.如圖所示.該裝置不但能進行某些氣體的製取,而且還能進行氣體的某些性質實驗.根據以上所述,請思考並回答:如何用該裝置完成N重要性質的實驗阿燃性、還原性、密度),寫出操作步驟及現象.

[解析]這是一道以實驗原理為依託,代用品實驗裝置為載體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實驗題.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掌握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並結合現有實驗環境及條件去考慮,即可順利解答.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往T型玻璃管右端放人少量CuO粉末 (CuO粉末兩端可放少許耐熱的玻璃絲或石棉,以防CtlO被氫氣流吹走),墨水瓶中放人適量的鋅粒和稀硫酸並用膠塞塞緊.

(2)打開控氣閥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在針頭處點燃氫氣 並可看到產生淡藍色火焰(金屬針頭無干擾成分又能防止回 火,避免H2不純而引起爆炸).

(3)將針頭火焰移至玻璃管下方CuO粉處加熱,一段時後玻璃管內黑色的 CuO粉末逐漸變為光亮的紅色(實驗操作裝置圖如圖30).

(4)關閉控制閥,氣體進人小氣球並逐漸膨脹變大,取 下氣球用線系住放飛,即可順利完成H2可燃性、還原性、密度等性質的驗證.

(4學實驗)

1.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

(1)下列儀器中,可與燒瓶、試管、蒸發皿歸為一類的是()

A、漏斗 B、量筒 C、集氣瓶 D、燒杯 2、有四瓶無色氣體,分別是空氣、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一次就能鑒別出它們的物質是

A、帶有火星的木條 B、澄清的石灰水

C、燃燒著的木條 D、紫色石蕊試液

3、描述鋅和鹽酸反應的現象較貼切的是()

A、有大量氫氣生成 B、溶液劇烈沸騰

C、鋅表面放出大量氣泡,鋅逐漸溶解

D、有大量氣泡從溶液里逸出後變成氫氣

4、氫氣還原氧化鋼的實驗步驟有:①向氫氣發生裝置裝人葯品;②往盛有CuO的試管中通 入H2;③停止通H2;④停止加熱;⑤加熱試管;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⑦檢驗N的純度.下列表示操作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A)⑥①⑦②⑤④③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⑥①⑤⑦②③④ (D)①⑥⑦⑤②③④

5、用托盤天平稱量葯品,右盤上的硅碼為5克,游碼在0.4克的位置上,指針指向最右端,所稱葯品質量是()

A、5.4克 B、不足5.4克 C、超過5.4克 D、4.6克

6、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下列物質,不能用稀鹽酸浸泡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後留下的白膜 B、試管內壁上附著的鐵銹

C、用氫氣還原氧化鋼後留下的紅色固體

D、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留下的紅褐色固體

7、某學生的實驗報告冊中有以下實驗數據,其中正確的是()

A、用 10mL量筒量取 6.25mL稀硫酸

B、用廣泛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為3.5

C、用托盤天平稱取7.9g氧化銅粉

D、溫度計上顯示的室溫讀數為25.68℃

8、在實驗室做化學實驗,發生下列事故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衣服沾上大量濃氫氧化鈉溶液,需將此衣服浸沒在盛有水的面盆中

B、皮膚上濺上濃硫酸,用水沖洗

C、不慎將酸液濺到眼中,應立即閉住眼睛,流出眼淚將酸液帶出

D、實驗桌上酒精燈傾翻,酒精流在桌面上並著火,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9、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學准備在家中進行驗證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條通性的實驗,他選擇了下列物質,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大理石 C、鐵釘 D、鐵銹

二、填空題

(1)實驗室里所用的葯品很多是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葯品時為了保證安全,必須注意做到「三不準」,不準 , 不準 ,不準 .

(2)液體葯品通常存放在、瓶里,取用時先把瓶塞拿下、在桌面上;傾到葯液時,瓶子的標簽應,其原因是 .

(3)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取乾燥的固體葯品2.3g,稱量完後才發現,葯品和破碼的位置放顛倒了,此時,所稱葯品的實際質量是

(6)實驗室欲配製 50g質量分數為 5%的 NaCl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的操作步驟為

②甲同學在用托盤天平稱量食鹽時,食鹽和祛碼的位置放顛倒,這將導致所配製溶液的質量分數.(填「偏大」、「偏小」、「不變」,下同);乙同學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這將導致所配製溶液的質量分數

三.筒答題

(1)如果用滴管取1/3mL的液體於試管中,應如何操作?

(2)「氧氣的製取和性質」實驗課里,某學生取一根紗窗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結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等實驗現象.此實驗失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❿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葯品的取用

1、葯品的存放:

一般固體葯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葯品放在細口瓶中(少量的液體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屬鈉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葯品取用的總原則①取用量:按實驗所需取用葯品。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固體以蓋滿試管底部為宜,液體以1~2mL為宜。多取的試劑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亂丟,更不能帶出實驗室,應放在另一潔凈的指定的容器內。

②「三不」:任何葯品不能用手拿、舌嘗、或直接用鼻聞試劑(如需嗅聞氣體的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3、固體葯品的取用

①粉末狀及小粒狀葯品:用葯匙或V形紙槽 ②塊狀及條狀葯品:用鑷子夾取

4、液體葯品的取用

①液體試劑的傾注法: 取下瓶蓋,倒放在桌上,(以免葯品被污染)。標簽應向著手心,(以免殘留液流下而腐蝕標簽)。拿起試劑瓶,將瓶口緊靠試管口邊緣,緩緩地注入試劑,傾注完畢,蓋上瓶蓋,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②液體試劑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趕出滴管中的空氣,後吸取試劑

b、滴入試劑時,滴管要保持垂直懸於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橡膠乳頭在上,以免被試劑腐蝕

d、滴管用畢,立即用水洗滌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膠頭滴管使用時千萬不能伸入容器中或與器壁接觸,否則會造成試劑污染

(二)連接儀器裝置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裝置氣密性檢查: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貼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掌,導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並不回落,就說明裝置不漏氣。

(三)物質的加熱

(1)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應略下傾斜,試管受熱時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加熱。

(2)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0角,受熱時,先使試管均勻受熱,然後給試管里的液體的中下部加熱,並且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為了避免傷人,加熱時切不可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四)過濾 操作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

「二低」:(1)濾紙的邊緣低於漏鬥口 (2)漏斗內的液面低於濾紙的邊緣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2)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3)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

(10)化學物質在瓶子里噴出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葯品取用

取用原則

①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如果需要知道葯品的味道可以用手輕輕的扇一下來聞取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②注意節約葯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③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Na、K放回原瓶)

取用方法

(1)固體葯品的取用:葯匙、鑷子或紙槽;一橫二送三慢立

(2)液體葯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等器具或用傾倒法。傾倒法:瓶塞倒放在桌上,標簽對著手心(防止標簽被腐蝕),瓶口要緊挨著試管口,試管傾斜,使液體緩緩地倒入試管。倒完液體,立即蓋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

(3)特殊葯品的取用:①鈉和鉀等活潑金屬應用鑷子取出,用濾紙吸干煤油,餘下的放回原瓶;②白磷應用鑷子夾持住白磷,用小刀在水下切割。

閱讀全文

與化學物質在瓶子里噴出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力菇的食用方法 瀏覽:993
左手正確握筆方法圖片 瀏覽:249
百合干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60
鼻癤腫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391
有啥方法快速睡覺的 瀏覽:988
法士特中間軸安裝方法 瀏覽:94
中老年人腰椎盤突出鍛煉方法 瀏覽:728
串聯網關檢測方法 瀏覽:202
檢測食品中苯並芘的方法 瀏覽:41
電機插件計算方法 瀏覽:906
怎麼在家做米線的方法 瀏覽:725
游戲桌面顏色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62
主成分分析四種方法 瀏覽:349
如何寫作文公園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7
兒童最簡單的數學數字方法 瀏覽:81
治心絞痛的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110
瘤瘤症狀治療方法 瀏覽:202
學一拳超人鍛煉方法的人 瀏覽:505
天津哪裡治掉頭發的好方法 瀏覽:85
鑄件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哪些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