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話法和討論法是什麼
談話法是教師通過和學生相互交談來進行教學的方法,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意見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這兩種方法不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而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去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從學習的心理機制看,談話法和討論法都是屬於探究性的。它們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談話法適用於所有年級,但低年級用得比較多。它一般用於檢查學生的知識,復習和鞏固舊知識,也用於講授新課。教師做演示實驗時,為了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常用談話法與之配合。
運用談話法首先要求教師作充分准備,擬好談話提綱。所提問題要有啟發性。如果是通過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概括出某個科學的結論,則各問題之間應有嚴密的邏輯順序。其次,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問。給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提問對象要普遍,並要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即所提問題的難度應與答問學生的水平相當。
討論法常用於高年級,因運用這種方法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獨立思考能力。
運用討論法首先要求教師提前布置討論題,明確對討論的要求,指導學生復習有關知識,搜集資料,寫好發言提綱。其次,要求教師組織好討論,鼓勵學生勇於發表意見,相互切磋,並注意使討論能圍繞中心,緊扣主題。討論結束後,教師要做好總結,提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供學生學習和研究。
㈡ 12種教學法
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課堂教學
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這里所闡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㈢ 什麼是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准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討論式教學的環節大致包括: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思路、得出結論。本書結合討論式教學的模式和特點,就民法總則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充分提供學說、立法、判例等資料,為學生梳理出了解答問題的不同路徑,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和思考,幫助其得出自己的結論。
㈣ 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而制定的對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指導教學活動的一般原理。
2.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的區別
教學原則不同於教學規律,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規律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教學過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只能發現、掌握、利用規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製造規律。而教學原則是由人們制定的,是屬於主觀意識形態的東西。
教學規律是制定教學原則的客觀依據和基礎,科學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體現和反映。
(二)我國目前教學原則有:
1.直觀性原則
(1)定義: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2)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ƒ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3)觀點:
誇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應該盡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呈現給學生。
烏申斯基也指出,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2.啟發性原則
(1)定義: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④發揚教學民主。
(3)觀點:
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蘇格拉底:助產術。
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現真理。
3.鞏固性原則
(1)定義: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3)觀點: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烏申斯基:復習是學習之母。
4.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原則)
(1)定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觀點:
《學記》:」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
學不躐等意思是:學習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不能跳躍。
不陵節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實施教學。
5.因材施教原則
(1)定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2)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②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定義: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2)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7.量力性原則
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①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②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③學生特點;④教學時間、設備、條件;⑤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3.教學方法的特徵:(1)注重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能;(2)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和指導;(4)注重學生的心理及其學習動機的激發;(5)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網路資源平台的運用;(6)繼承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教學實踐經驗。
(二)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1)定義: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四種方式。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描繪學習的對象、介紹學習材料、敘述事物產生變化的過程。講述講解各有側重,但在教學中常結合使用。講演則是系統全面地描述事實,深入分析和論證事實並歸納、概括科學的結論。
(2)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②注意啟發。③講究語言藝術。
2.談話法
(1)定義: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2)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②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③要善於啟發誘導。④要做好歸納、小結。
3.演示法
(1)定義: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的特點在於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不僅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
(2)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備。②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主動、積極、自覺地投入觀察與思考。③通過演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清楚、准確地感知演示對象,並引導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
4.練習法
(1)定義: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並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練習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有明確的目的與具體的要求。②要有周到的計劃與適切的步驟。③要有恰當的分量與適當的難度。④要有科學的時段與有效的方法。⑤要有正確的態度與良好的習慣。⑥要有及時的檢查與認真的總結。
5.實驗法
(1)定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
(2)實驗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確目的,精選內容,制定詳細的實驗計劃,提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驗要求。②重視語言指導,重視教師示範的作用。③要求學生獨立操作,及時檢查結果。
6.討論法
(1)定義: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於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③做好討論小結。
7.參觀法
(1)定義:參觀法是教師緊密配合教學,組織學生到校外一定場所進行直接觀察、訪問而獲得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方法。
(2)參觀的類型:①感知性參觀。②並行性參觀。③驗證性參觀。④總結性參觀。
(3)參觀法的要求:①參觀前,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現實條件,確定參觀的目的、時間、對象、重點和地點,並在校內外做好充分准備。②參觀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參觀類型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組織學生全面看、細心聽、主動問、認真記。③參觀後,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參觀計劃,指導學生座談收獲、整理材料、客觀評價、寫好報告。
8.讀書指導法
(1)定義: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課外讀物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強調學生的」讀」,又強調教師的」指導」。
(2)基本要求:①指導學生精心閱讀教科書。②指導學生善於閱讀參考書。③指導學生寫好各種形式的讀書筆記。
9.實習法
(1)定義:實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一定的實習實踐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稱實習作業法。與實驗法、練習法相比具有更強的實踐性、獨立性、綜合性和創造性。
(2)實習法的基本要求:①實習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有關的理論知識、實習任務與操作規則,落實實習場所,備妥實慣用具,分好實習小組。教學實習要搞好試講。②實習中,教師要加強具體指導,做好操作示範,把握實習進程,檢查實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③實習後,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出實習報告,評定實習成績,開好總結大會,並為每個學生寫出公正、客觀的評語。
10.發現法
(1)定義:發現法是教師通過提供適宜於學生進行」再發現」的問題情境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獨立的探索、研究和嘗試活動,以發現相應的原理或結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
它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結構發展理論並總結了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活動的經驗教訓所提出
㈤ 討論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特點等有哪些要求
所謂討論教學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爭論甚至辨論、各抒己見,互相責疑,互相啟發,以求弄懂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自從事教學工作以來,就所承擔的《國際貿易學》、《保險學概論》、《社會保險》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討論式教學法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實施討論教學法的意義
(一) 討論教學法是教學規律的必然要求
大學教育是著眼於培養研究型和知識應用型的專門人才。因此,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僅僅滿足於傳授知識,而更應該善於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填鴨式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是不能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而討論法則為實現這一任務提供了可能。因為,填鴨式教學的內容和時間全由教師把握,教師想怎麼灌就怎麼灌,拿不準的地方還可以避而不談。而討論法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思考問題,在思考、分析、探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興趣,同時又能收到在啟發誘導下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 討論教學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當今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現實感強,思維活躍,勇於探索,善於質疑以及求新、求變、求實等心理特徵,因此,他們不會滿足於灌輸的教學形式和現成的教條答案。討論法正是適應當前大學生這些心理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滿足學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
(三) 討論教學法還有利於培養民主和諧,平等協作的作風,培養實事求是、比較鑒別的指導方法
討論法教學實質上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的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信息交流的雙方或多方之間是一個平等的、民主的和相互協作的關系,而不是我們的一批同志所堅持的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的絕對權威和信息壟斷(也許是潛意識的)。事實上,師生之間誰占據在討論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是階段性的、變化的和不確定的。古人說「教學相長」,「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就是形象地說明這種教學主體地位的辨證關系。應該說,討論教學法不僅是在教學形式上對傳統教學的更新,同時也是教學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對傳統家長式的教學觀念的批判,主張並強調教學過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課堂討論只有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才能達到暢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同時利用討論式教學,學生還會被引導學會搜集、篩選、整理信息,培養他們科學研究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精神。
二、 在實施討論教學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討論教學法仍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
貫徹討論模式,強調學生在討論中的主體地位,但並非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就減少了。恰恰相反,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導者,其主導責任甚至更繁重了。這是因為,討論式教學模式不是在學生既有的水平上展開的,是立足於發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展開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的系列問題,都超越了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水平,在閱讀教科書、參考書和個人准備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學生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已有知識,達到了一種新的水平。不但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方向上展開新的創造,在討論中集思廣益,開闊知識領域,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至少不比課堂講授的要求低。
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討論的布置、討論的即時引導、討論的總結評價等范疇。作為教學過程,在討論的准備階段,為避免討論的無計劃性,教師首先要向全體學生布置討論題目。選好討論主題是組織討論最關鍵的一環。一般說來,討論題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另外,還需講明討論的目的、討論的內容、閱讀的書目、准備與討論的方法、寫稿和發言的要求等等。也就是說,從總體的學習與教學活動上,全面控制、指導全體學生的活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既是討論的參加者,又是討論的組織者、評價者、引導者。教師要機智靈活地控制討論的節奏,既或明或暗地激發學生各抒己見,又要避免離題萬里,使討論的局面難以控制,這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組織技巧。在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系統的總結評價。教師要從觀點與方法的統一中、從學習與發展的統一中,評價學生的發言,指明其得失成敗,概括已經實現了的發展,指明進一步發展的任務。教師對所討論內容的總結,既要概括教科書、參考書及全體學生發言的內容,又要高於這些內容,進行新的理論探討,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㈥ 討論法是一種以什麼為主的教學方法
在實踐中,即使真正使用討論法的教師也難以意識到它的深遠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討論法的推廣。討論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
討論法教學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學為主」的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小組或全體學生,圍繞基本中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進行相互學習,激勵學生釋放出身心的潛能。
㈦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那麼我整理出來了教學方法的概述相關內容,一起來閱讀看看吧!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概述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
1、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活動時所採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
a、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向的。
b、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展開的。
c、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聯系的活動方式,是教師發出信息和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它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二)教學方法的特點:
1、相對性 2、針對性 3、綜合性 4、多樣性
(三)教學方法的分類:
1、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a、講述教學法
b、演示教學法
c、練習教學法
2、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a、自主學習教學法
b、合作學習教學法
c、探究學習教學法
3、教與學並重的教學方法
a、角色扮演教學法
b、討論教學法
c、問題教學法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考慮因素:
1、分析教學內容
2、確定教學目標
3、了解學生的特徵
4、了解教師自身的特徵
5、認識和利用教學資源
6、確定教學組織形式
7、選擇適宜的教學媒體
教學方法概述
一、 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關系:
教學方式應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進行的個別操作活動。
二、 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以達到教學目的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三、 教學方法的意義:
1、教學方法是聯系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
2、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3、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4、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師威信和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5、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身心發展、
四、
1、古代的教學方法(個別教學):
古代社會特別是在我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學校,只要是形成了教師滿堂灌輸、學生呆讀死記的注入式教學方法。
2、、近代的教學方法:
要求教師不僅要清晰而連貫的講授,還採用了演示、觀察、實驗等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學習的各種方法。
3、現代的教學方法:
現代試聽手段的普遍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4、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學內容、時代要求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影響教學方法發展的直接因素。
五、當代國內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為推進素質教育,教育部發文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是上海特級教師倪谷音首先倡導的。它要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情景教學法: 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首創的`。
3、嘗試教學法: 由江蘇常州特級教師邱學華首創。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
4、成功教學法: 是以上海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六、當代國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國的教學改造,並已廣泛的運用到了我國的教學實踐中:
1、發現法: 通常稱作發現學習或問題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通過獨立工作,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掌握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倡導。
2、範例教學法: 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造的。範例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基本型、基礎性、範例性等三個基本特徵。
3、目標教學法: 是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
4、程序教學法(機器教學法): 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斯金納倡導的。
5、「綱要信號」圖表教學法: 是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造的。
6、暗示教學法: 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或啟示法。是保加利亞教育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提出的。暗示教學法可以比傳統方法進度快5—50倍。
7、非指導性教學法: 又叫促進教學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首創。(判)人際關系是非指導性教學法的核心與關鍵。
㈧ 什麼叫做討論法,及其作用
討論法一般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稿孝顫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
作用:1 引發慎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人人都是老師,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為學生的後繼學習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使其個性得到不斷發展.
2 激發學生的智慧,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某些學生的獨特見解許多時候更勝於教師循規蹈矩地講解,有利於學生鞏固和加強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3 對學生提出的不明確的問題,教師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修改,補充,使問題准確完整地表達出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逐漸養成提出問題的良好鍵敗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 教師能夠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認識掌握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㈨ 討論法是提示型教學方法嗎
討論法是提示型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要善慧纖於啟發引導學生、討論結束時要進行小結,故討論法歸為提示型教學橋碧老法。討論法是學敏升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於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㈩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定義: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講述:教師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作系統敘述和形象描繪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人文學科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又分為科學性講述和藝術性講述。
講解:教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論證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自然學科教學中運用較多。
講讀:教師把講述、講解同閱讀教材有機結合,講、讀、練、思相結合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用於語文、外語教學中,也可用於數理化學科教學。
講演:以教師的學說或報告的形式在較長的時間里系統地講授教材內容,條分縷析,科學論證,從而得出科學結論的一種講授方式。因為講演時間長、知識面涉及廣、復雜度大,主要運用於大學教學中,中小學中較少運用。
優缺點:能在短時間系統傳授知識,但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2)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運用談話法,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談話法的前提。
優點:能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
缺點: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能廣泛使用。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優缺點: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但是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級運用較多。
(4)讀書指導法
定義: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定義: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的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運用演示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運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時間,復雜度不宜太大;演示內容要貼近生活。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它可以分為三類:准備性參觀、並行參觀、總結性參觀。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進行實際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方法。練習的種類很多。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按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運用得較多。實驗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3)實習作業法
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4)實踐活動法
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