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學中醫從哪入手
學中醫入手方法如下:
1、最開始零基礎時很難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書迷惑的眼花繚亂,此時不要亂買亂看,從教材入手。先看《中醫基礎理論》,認真看書學習,不懂得可以請教周圍中醫師,或者網上搜索。此書為一切之基礎,要懂:陰陽、五行、氣血、臟腑、經絡。此為中醫學路之基石。
2、中醫基礎理論了解過後去看《中醫診斷學》。學習診斷學的秘訣就是可以不太理解結合實際情況如何,但是一定要看懂。了解「四診」「八綱」「六淫」之類的一切關鍵內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學習此段後能做到按照書中內容早侍悉講解至無誤就算小成了。
3、當進入到第三階段推薦針灸。可以先從《針灸學》《經絡腧穴學》開始入手。當你有一些基礎後看《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一類的古書就便於理解了。也可以看一些名師的教學視頻。
4、當你進入到這四環節的時候,你要想繼續精深,去找一陸乎位醫師(名師)要學會跟師學習,才能更加充分學習到診斷與施治。
5、這一步就是你面臨著是否選擇成為中醫師,目前想成為中醫師有兩條方向可以參考,具體還是要詢問當地有關部門。
(1)想要學中醫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後來的中醫學談畝和養生學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② 想要自學中醫,請問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嗎
想要自學中醫,我們學習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其實小編是不太建議大家去自學,一些醫學方面,因為我們都知道,醫學方面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如果稍微沒有注意,抓錯了一味葯可能就會導致葯效變得不一樣,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發生。如果大家想要自學中醫的話,也是建議大家最好是找到一切相關中醫的書籍進行背誦,我們一定要把書籍上面的內容都給記到自己的腦海當中,而且大家也是可以去找一個師傅,讓師傅來教自己。
如果是自學中醫的話,小編就建議大家最好是不要隨意的給別人做針灸,也不要隨意的去給別人正骨。因為針灸扎錯了一個穴位,可能就會導致他人失去生命,因此小編也是建議大家選擇最簡單,最基礎的抓葯就很好了。
③ 如何能學好中醫專業
第一單元:中基50;中葯50;西內40;法規10
第二單元:中診50;方劑50;西診40;倫理10
第三單元:中內90;針灸60
第四單元:中外40;中婦40;中兒40;傳染病30
我是五色土聊 歷史 ,我來回答:
要想學好中醫,要具備以下條件:
其一,你要有很高的悟性,敦敏持重,是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人。
其二,你是中醫世家的後人,或者是有這種學習的環境,耳濡目染。
其三,要有德行,有仁者之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既常言說的醫者父母心。
其四,你要有謙虛卑下之心,拜有緣的高人為師,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其五,你發自內心的喜愛中醫,你覺得為患者解除病痛,會為你的內心帶來極大的滿足。
其六,你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學功底扎實,博覽群書。
你如果具備了以上條件,就有了學習中醫的基礎。
清代名醫黃元御,不是醫學世家,他通過自學和拜名師,終成一代宗師,他是乾隆皇帝的御醫,曾著有《黃元御著作13種》、《四聖心源》、《道德懸解》、《周易懸象》等,乾隆爺曾親書」 妙悟岐黃 」來褒獎他的學識,用」 仁德葯濟 」概括了他一生的人品,它的外文名字叫」 黃葯師 」,跟金庸筆下的黃葯師,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也許金庸老先生也很欣賞黃元御吧!!!
你好,我是中醫二羊。作為一位中醫專業出生的臨床中醫生,我來分享一點我的經歷。
第一點:學好中醫專業未必意味著學好中醫一個中醫葯大學裡面的中醫專業,我們都知道課程有中醫基礎,西醫基礎,還有英語等等其他的課程。
中醫專業學的好的同學往往各個科都學得很好,所以他們的考試成績都非常的漂亮,甚至很多拿獎學金等等。
根據我的經歷,我發現在學校的時候,中醫專業學的好的大多都是女生,畢竟女生背書背知識的能力比男生要強,並且容易下苦功夫。
但是下了臨床就不一樣了,能很比較喜歡中醫的女生真的很少,這我想也是,估計為什麼 歷史 上還是少有中醫大家是女性的。
我並沒有任何歧視女性女生的意思,但是總體來看我身邊的人喜歡中醫,並且用好中醫的女性相對於男性要少。
學好中醫專業各門課程考的很好,但並不意味著中醫學的很好,中醫學得很好,也並不意味著中醫學的很好。
第二點,中醫知識學得很好,並不意味著中醫臨床很好。我們都知道,學習中醫需要記憶大量的知識,還有葯物,方劑等等,這些基礎知識也是必備的,但是這些知識學的好的同時也有一個弊端。
一旦下了臨床就會發現中醫臨床是非常的靈活和需要變通的,書本上教的一些知識,這個時候有的反而成了死的東西。反而成了條條框框。
第三點,中醫臨床在課外,我想想要學好這門專業的話,不僅僅局限於課本,或者是背好書,考好試。
上學時候我不是一個乖乖的學生,看的課外書比較雜,或者是中醫課外書比較多一點。下臨床了,我反而覺得我以前看的課外書對我幫助比較大。
最後,學好中醫真的是要花很多的功夫和時間,那我現在下臨床也發現上學的時候背過的方歌,歌訣,熟讀過的經典條文,對我非常的有用。
我們的後面的一些中醫學子,或者是師弟師妹們在基礎這方面多下功夫。當然中醫一輩子都學不完,書看不完,後面的路還很長。確定自己是真的喜歡中醫就下定決心學吧,
如果不喜歡沒興趣,可以趁早改學別的。
我是中醫二,中醫於我而言是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態度。
一、最重要的是需求和興趣。自身或家人體弱生病久治不愈需要中醫,見證過中醫治療效果產生興趣。只有有需求和興趣,才能自願投入大量精力去學習。
二、醫學院的中醫專業,學習內容多,要側重基礎知識的記憶,經絡穴位,方劑中葯,經典條文。為以後臨床打基礎也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做准備。
三、樹立長遠目標。學好中醫困難很多,知識書籍汗牛充棟,自身認識、悟性局限性,外界干擾質疑誘惑。只有確立終身學中醫,才能不被眼前的短期的問題干擾。
四、獨立思考。現在是學好中醫最容易的時代。舊時「江南諸師秘仲景方而不傳」,現在網上各種中醫大師的真知灼見都能查閱學習。只要你想,你堅持,沒有什麼能阻擋你。
五、盡快入門。中醫是為治病救人的,臨床效果差是沒入門。早入門才能有機會登堂入室。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啊!
先問兩個問題
1、要說學「好」,好的標準是啥,跟誰比?
與扁鵲、華佗比,還是跟 張仲景、 李時珍、皇普謐比,還是以施今墨、張錫純為標准,還是以當今的中醫博士畢業為標准?還是以研究出一個治療某種病症的特效通用方為標准?比如治療某種罕見病。我是能治療普通型白發了,能讓黑發人種的人終生不長普通型白發。
2、你是上中醫專業本科學習,還是業余學習?
下面發表我的觀點
1、先說最簡單的:業余自學。在當今的醫療法律制度下,沒有執業醫師資格,就不能行醫;在當今醫患矛盾白熱化的 社會 ,動不動就訛詐你幾萬,甚至上百萬,你即使通過自學,已經對古醫書的內容字斟句酌、倒背如流、融會貫通、學富五車,敢給誰看病,先扣一個非法行醫的帽子,啥都完了。你學了,只能給自己用,給家裡人用,而中醫學是經驗醫學,沒有大量的臨床實踐,想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只能是做夢!現在剛剛開始試行的中醫「確有專長」操作,也只能局限於某一方面,那樣的話,人群小,經驗就會少,要想經驗豐富是不可能的。
病症是從瞎治開始的,沒有大量的病人作為實踐的基礎,有再深厚的理論基礎也沒有用,再說了,醫學的理論多數是瞎編的,不通過臨床實踐,根本不容易理解。還有,名醫沒有壽命太短的,太短了就沒有那麼多的經驗,就不會成為一代名醫。多數人都不服我說的:醫學理論是瞎編的。縱觀所有的中醫書籍,沒有合著,都是獨著,因為合著必然要吵起來。當代的中醫教科書是學西醫的人士編的。所以寫到「消渴」章節時,裡面既有「消渴」,又有「消渴症」,又有「消渴病」,還有「上中下三消、腎消」又有「糖尿病」,一塌糊塗。
醫學復雜萬千,醫學博大精深,沒有名人指點,很難深悟其理。就連那些字都很難搞清楚,再加上本來寫的就不清楚。《黃帝內經》里的許多生僻字(所有的生僻字可以到我的qq空間的日誌里去找),連字典里都很難查到。查到了又有許多解釋錯了。當今最權威的《漢語大字典》中的許多關於醫學方面的「 字 」的解釋出現錯誤。我已經給其糾正了20多處,故此編委會贈送我一套《漢語大字典》。到現在已經發現了100多處。全部寄到編委會了,待其再版時進行修改。
( 紅色的版本是贈送給我的 )
2、再說比較難的:
通過學校學習,首先要高考成績優秀,記憶力好,在校期間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異,不斷進取,研究生,博士生,拿到畢業證,但是這時只能算學到了理論,而沒有實踐經驗,如同馬謖一樣,只善於:紙上談兵。治病的經驗要來源於實踐,而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才不是盲目的實踐。但是問題是,中醫理論大部分都錯著呢,怎麼能學完了就技藝超群呢?因為不論中醫與西醫的醫學理論,都是從瞎編開始的,而且多數都錯了,所以教科書在不斷地被修改。因為中醫沒有長足的進步,就沒有大刀闊斧的修改。我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努力,而且經過這樣的努力後,學完了就會診治病症。醫學的理論和臨床大部分是脫節的。看看我以「風」字為首,把與風有關的中醫和西醫方面的知識串通起來的效果圖。通過造出新名詞,准確表達事物,在中西醫間架起了一座立交橋,這樣中醫和西醫的結合就融合在一起了。
將來的醫生必須中西醫都會,因為中醫 與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在治療病症時得心應手。
3、最後說最難的。
以「神醫」為標准。因為人體是整體,奧秘無窮,是與自然界和整個宇宙密不可分的,而(語言)文字是非常笨拙的,不能用現有的文字表述明白,而且永遠也表述不明白,只能是個大概,而且必須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才能明白。比如經絡,沒有一定內功的人,或沒有內視能力的超能力的人,永遠不可能清楚其中的奧秘,只能知道一點皮毛而已!
西醫通過解剖,永遠也解剖不出經絡、穴位、精神、意識,等。離開整體和活體,非常多的功能是不存在的。所以西醫不可能擊垮中醫,中醫也不可能擠垮西醫,西醫的優勢人所共知。只有中醫與西醫,包括其它醫學完美結合才是正道。
怎麼又是一個相似問題。
我給你指條路。讓您找到路。
讀經典 跟名師 上臨床
跟明師,讀經典,勤臨床
醫者仁術,學醫先立德
?:如何能構學好中醫專業?:那就是能構二字,有信心!感恩於 社會 !高雅丹薄的思想品征,晨救人類的人才,才能學好。如孫思邈,扁鵲,華佗,素素,朱丹溪,軒轅傳奇的人物,太上,太乙,九銀真經,張三峰經典,從文字出坎到當今盛行,沒有信承,根本無力專業之談論。學好中醫:一,從自已適變人體,看古書有多辯能力,二,書中有取徑,三,學藝仿師,得忽精華,師言曰:假傳萬倦書,真傳一詢活的原則。四,勤奮之勞,就會有好的收益!
④ 如何學中醫
中醫經典著作
各類古籍
中、西醫教材
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畢竟醫者,性命所託,開不得半點玩笑,有機會、有條件還是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的學習,比如北京中醫葯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都是比較不錯的院校。而且現在師承並不能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如果把中醫當作興趣愛好可以自學,作為職業,未必到正規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系統的學習,讓自己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臨床操作,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品讀中醫經典。現在很多中醫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中醫經典等級考試,考研面試也會涉及中醫經典知識,可見中醫經典對學習中醫的重要意義。品讀中醫經典不單單是熟讀、背誦,更要去理解、運用,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每一次品讀經典都會有新的體會,像一場嶄新的旅行讓人歡欣雀躍。比如:《傷寒論》中:「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一讀覺得這條文是如此的簡單,見熱利有里急後重者,照方用白頭翁湯就可以了。再一次品讀的時候,一想何為熱利,此處的寒熱當如何辨?辨證要點有哪些?之後再讀又會想,白頭翁湯各個葯的配伍特點?以方測證又該如何?之後學《金匱要略》的時候再次學到白頭翁湯,又會想白頭翁除了治熱利還能治什麼?哪些情況下可用?應當如何加減?就這樣,一句簡單的條文,可以引申出無限多的內容,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了。
品讀各類古籍。不僅要品讀中醫古籍,也要品讀各類古籍,把自己放到整個古代中醫的大環境中去,去理解他們那時候的行文習慣,會更加懂為何有些矛盾的地方叫偏義復詞,為何每次會有中與不中,更理解中病即止的含義。最開始學中國古代哲學、醫古文的時候大家不懂為什麼要學這些,後面學中醫經典條文的時候,發現一些同學理解能力明顯更強,大家的差距就逐漸拉開了。也可以看看周易,了解一下64卦,去感受那時候的學術氛圍,盡量去理解他們的思維。先累積一些暫時看起來沒有大用處的知識,慢慢的量變的累積就會引起質的飛躍。
看中醫類書籍、醫案醫話。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後,就可以開始看一些中醫類的醫案,把理論的東西慢慢開始運用起來,多學習、借鑒前人的方法、經驗。推薦看看《干祖望醫話》,通俗易懂,是中醫低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籍之一。有時間也可以看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有一定基礎的同學看這本書會更好。還有清朝·陳修園老先生的很多書都值得細細品讀,他的《醫學三字經》稱為中醫四小經典之一,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中醫入門書籍之一。
學習西醫類課程。中醫專業都會學習西醫課程,很多同學不理解,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嚴重的抵觸情緒,直到上臨床後才追悔莫及。學習西醫知識,一來是現在醫院西醫崗位居多,到臨床上不一定能分到中醫崗位,就必須要求大家有西醫的基礎知識;二來是西醫和中醫的思維理念雖然不同,但並不代表兩者完全水火不容,學習西醫並不會對我們中醫的學習造成影響,一個病人來的時候要做的是盡量醫治,不必拘泥於形式。該做的檢查,絕不能含糊,時刻記住,治病救人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多實踐。中醫院校的學生每年暑假都會去醫院見習、實習,中醫本身就是經驗的累積,學得再好也不過是記住前輩們的經驗,若是不能為自己所用,那也是竹籃打水。只有多上臨床,多動手、多聽、多看,才能將臨床與實踐完美結合。
跟名師。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跟名師學習,很多時候能事半功倍,時常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甚至有時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然而大多數人沒有名師這樣的資源,最好的捷徑就是考研,選擇一些厲害、有名氣的導師,跟著他們學習。
靜下心來,潛心學習,保持對中醫的執念與虔誠。現在醫患關系日漸尖銳,越來越多的傷醫事件;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動不動招的就是博士,要科研論文,要這要拿,待遇卻沒有相應的提高;人們對醫生的不理解,他們覺得花了錢病就應該得治好,就像花了錢就該買到東西一樣,你的落魄他們一點也不同情,一旦你的生活水平好轉,他們就覺得醫生坑他們,所以醫生這么賺錢。這樣一些社會現狀讓無數醫生寒心,越來越多的醫生、醫學生轉行。但是無論如何,保持我們的初心,就像老師時常告誡我們,學醫與金錢無關,如果能接受這點就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能接受那麼就跳出這個坑,早作打算。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多多少少對中醫有些執念,中醫屬於我過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能在我們這代人中隕落,我們不僅要傳承它,還要將它發揚光大。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國家開始研究、接受針灸,也肯定了其療效,甚至有些國家針灸的發展比我們還快。由此可見,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醫、中葯、接受我們的陰陽五行理論。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站好我們的這班崗,為中醫的發展貢獻一份我們的力量!
碼字很不容易,對中醫的執念也很不容易,若不喜歡,也請至少不要詆毀它^_^
⑤ 如何自學中醫
首先,當然是需要讀書,而且是很多書。
中醫的經典書籍:《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但是,劃重點,這四大經典對於初學者其實不是特別友好,在這里給大家另外推薦幾本書:
《新編中醫入門》董漢良著,金盾出版社,該書主要構建中醫基本框架,並對每一部分如內、外、婦、兒等介紹了學習方法、主要內容及其參考書目,書很薄,內容豐富,都是干貨。
《名老中醫之路》,此書很多名醫的成長之路值得借鑒,比如說他們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學了哪些中醫著作。
此外,還有很多比較好的書籍,這里就不一一展開,學醫先學葯,中葯很重要,看病先辯證,診斷有療效。切不要貪圖經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餅丟棄了。作為入門級別,這些書看完看懂,已經很好的造詣。
⑥ 想自學中醫該怎麼入手
自學中醫要從讀中醫書籍入手。
實戰練習:
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葯學》、《內科學》這五門中醫學課程學完後,你就可以在中醫老師的幫助下看病開方了,當然,你的第一個病人天經地義的就是你自己,切忌避開有毒性的中葯,用葯以平和的為主,一步步來。想實戰的話,先就是針灸。之後學本草經。這時就有了葯物基礎和針灸基礎了。
⑦ 如何自學中醫零基礎學中醫
零基礎自學中醫可採取以下的學習方法:
中醫的課外書籍推薦
1、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和《萬病皆可心葯醫》,裡面許多都是大道至簡的方法。
2、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系列,第一本感覺作者應該是對中醫的理解不太成熟,所以有些東西說的太絕對了,但後面的書有指出不完整之處。
3、徐文兵的《字里藏醫》。不得不說的是徐老師和梁冬一起做的一個節目國學堂之《從新發現中醫太美》裡面講的《黃帝內經》真的很棒,還有就是國學堂里也有許多其他的中醫特色分享,也是很值得一聽的。
⑧ 自學中醫如何入門
學習中醫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入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1.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中醫的第一步是掌握中醫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知識。建議先從中醫基礎理論入手,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了解中醫學的基本理論框褲衫架、中醫學的認識方法和治療思路等。
2.學習中醫葯材:中葯是中醫治療的基礎,學習中醫需要掌握中葯的基本概念、分類、功效和使用方法等。可以通過學習中葯學的基本知識,如中葯的葯性、歸經、葯用部位、用量等來埋陵深入了解中葯。
在自學中醫過程中,建議先找到權威的中醫學習資料和教材,閱讀中醫學經典著作、參加中醫學習交流活動、尋求中醫名醫指導等方式來進行學習。同時也需要注重實踐,多積累臨床經驗。由於中醫學的知識和技能門檻較高,初學者可以先從中醫學基礎理論入手,逐步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