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分析性審計程序
分析性復核法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分析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而獲取初步審計線索的方法。在實施分析性復核時,審計人員可以使用簡易比較法、比率分析法等。
② Colaizzi的分析程序
Colaizzi分析法是定性訪談資料常用的分析方法,性訪談資料的分析、整理和收集是同時進行的,而且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定性訪談資料的分析運用的是歸納法,即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得出假說或理論。目前已有專門的定性研究分析軟體(如ATLAS.ti、QSR Nvivo和QSR NUD*IST等)。訪談資料的轉錄通常包括對口頭所講述的言語的再現,比如將錄音轉成文字,還包括非言語信息的記載,如沉默和肢體語言(搖頭、揮手)等以及情感方面的記錄比如哭泣、咳嗽、嘆氣等。此外,轉錄者對訪談內容的所聽和所感受的方式對轉錄的形式和准確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定性訪談資料的整理和分析過程中,需要研究者進行不斷的反復思考和再認識,稱之為反思。
概念:閱讀資料以便有個整體概念,提取重要的句子或短語,從短語和句子中汲取內涵,提煉主題,運用主題形成盡可能完整的圖畫,從描述中形成同一陳述,通過參與者/研究對象來核實描述。
分析步驟:①仔細閱讀所有資料。②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③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④將編碼後的觀點匯集。⑤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⑥辨別出相似的觀點。⑦返回參與者處求證。
③ 審計程序中分析程序是什麼
分析性審計程序是一種審計方法,也被稱為分析性程序,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分析和比較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之間的關系或計算相關的比率,以確定審計重點、獲取審計證據和支持審計結論的一種審計方法。
分析性程序主要探討的是信息的合理性,內容包括:當期的信息與前期的相似信息比較;當期的財務和經營信息與預測比較;本部門信息與其他部門的相似信息比較;財務信息與相應的非財務信息的比較(如工資費用與員工數量的比較);信息各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比較(如利息支出變化和負債結構變化的比較),本機構信息與機構所在行業的類似信息比較。
分析性審計程序是獲得審計證據更為客觀的方法
分析性審計程序的運用是基礎會計信息以及非會計信息之間的內在關系,其內在關系是客觀存在的,在一般情況下,這種關系也是穩定的,只要注冊會計師分析得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從分析性程序中發揮其自身的創造力,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分析性審計程序就可以提供更為客觀的審計證據,也能夠對審計對象業務中的關鍵因素和主要關系做更好的理解,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報表數據的潛在關系,為以後的審計工作提供指導。
分析性審計程序可以節省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分析性程序可以耗費更少的審計資源提供相同的或者相對更好的審計證據,分析性程序有時會被描述成發現和形成證據的技術,同傳統的會計報表細節抽樣審計方法是不同的。分析性審計程序是利用信息間的內在關系來判斷數據的合理性,並不局限於審計對象的財務報表,而細節抽樣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存在的證據進行收集以及檢查來證實注冊會計師的判斷,兩者相比,成本是不同的。分析性審計程序通過模型的構建以及會計師的經驗以及知識就可以判斷,可以大大的節省審計資源,而且在電算化的時代,通過利用電腦,分析性審計程序的優勢能夠發揮出來,在節省審計資源的基礎上也可以大大提高審計效率。
④ 分析程序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的區別
實質性程序包括實質性分析程序和細節測試。
實質性分析程序的本質還是分析程序,即根據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分析,並得到分析結論,主要目的是提供方向性指導作用。
細節測試是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具體細節進行測試,目的在於直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是否存在錯報。
實質性分析程序不僅僅是細節測試的一種補充,在某些審計領域,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低且數據之間具有穩定的預期關系,可以單獨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實質性分析程序不是必須執行的程序,但是細節測試是必須執行的程序。
⑤ 分析程序
分析性復核程序:
1.概念:是CPA對被審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進行的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
2.目的:通過分析性復核程序(審計程序),可獲取2類審計證據(環境證據和書面證據),主要與總體合理性的審計目標相關。
3.通過分析性復核程序,發現異常變動項目:
(1) 重新考慮其所採用的審計方法是否合適;
(2) 必要時,應追加適當的審計程序,以獲取相應的審計證據
4.分析性復核程序常用的3種方法:
(1) 比較分析法
(2) 比率分析法
(3) 趨勢分析法
5.分析性復核程序在計劃審計工作的八個步驟中處於第二步。
6.在會計報表審計中,分析性復核程序的3種用途:
(1) 計劃階段:幫助注冊會計師確定其他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及范圍(必做)
(2) 實施階段:直接作為實質性測試程序,以收集與帳戶余額和各類交易相關的特殊認定的證據(任意)
(3) 報告階段:用於對被審會計報表的整體合理性做最後的復核
7.在實施階段,CPA將分析性復核程序直接作為實測時,應當考慮的7因素:
(1) 分析的目標
(2) 分析結果的可信賴程度
(3) 被審單位業務性質及相關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4) 信息的相關性
(5) 相關信息的可獲得性、來源、可靠性、可比性
(6) 相關內控的有效性
(7) 前期審計中發現的會計調整事項
8.在計劃階段,有效使用分析性復核程序必須系統地執行的6步驟:
(1) 確定將要執行的計算及比較
(2) 估計期望值
(3) 執行計算/比較
(4) 分析數據及確認重大差異
(5) 調查重大非預期差異
(6) 確定對審計計劃的影響
9.CPA對分析性復核結果的依賴程度取決於4因素:
(1) 分析項目的重要性
(2) 分析性復核結果與針對相同的審計目標執行的其他審計程序的結論的一致性
(3) 分析性復核預期結果的准確性
(4) 固有及控制風險的估計水平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⑥ 審計中做「分析性程序」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從中能學習
在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選擇運用以下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1)將本期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由結構和價格的變動是否正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2)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並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3)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各類產品毛利率的變化情況,注意收入與成本是否配比,並查清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的原因;(4)計算重要客戶的銷售額及其產品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有無異常變化。主營業務收入審計相關內容擴展:一、主營業務收入審計目標一般包括:1.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內容、數額是否合理、正確、完整;2.確定對銷貨退回、銷售折扣與折讓的處理是否適當;3.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4.確定主營業務收入的披露是否恰當。二、主營業務收入實質性測試審計程序1.取得或編制主營業務收入項目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報表數、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相符。2.查明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原則、方法,注意其是否符合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規定的收入實現條件,前後期是否一致。特別要注意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是否恰當。對產品銷售收入確認的審查,主要是採用抽查法、核對法和驗演算法。3.選擇運用以下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作比較分析:(1)將本期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由結構和價格的變動是否正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2)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並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3)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各類產品毛利率的變化情況,注意收入與成本是否配比,並查清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的原因;(4)計算重要客戶的銷售額及其產品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有無異常變化。4.獲取產品價格目錄,抽查售價是否符合價格政策,並注意銷售給關聯方或關系密切的重要客戶的產品價格是否合理,有無低價或高價結算以轉移收入的現象。5.抽取企業被審計期間內一定數量的銷售發票,審查開票、記賬、發貨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數量、單價、金額等是否與發運憑證、銷售合同等一致,編制測試表。6.實施銷售的截止期測試。截止期測試是實質性審計測試中常用的一種具體審計技術,其目的主要在於確定被審計單位主營業務收入業務的會計記錄歸屬期是否正確;應計入本期或下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否被推遲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防止利潤操縱行為。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應該注意把握三個與主營業務收入確認有著密切關系的日期:一是發票開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記賬日期;三是發貨日期(對服務業則是提供勞務的日期)。檢查三者是否歸屬於同一適當會計期間是營業收入截止期測試的關鍵所在。圍繞上述三個重要日期,在審計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選擇三條審計路線實施營業收入的截止期測試:一是以賬簿記錄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賬簿記錄直至記賬憑證,檢查發票存根與發運憑證,目的是證實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具發票並發貨,有無多記收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直觀,容易追查至相關憑證記錄,以確定其是否應在本期確認收入,特別是在連續審計兩個以上會計期間時,檢查跨期收入十分便捷,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其缺點是缺乏全面性和連貫性,只能查多記,無法查漏記,尤其是當本期漏記收入延至下期,而審計時尚未及時登賬時,不易發現應記入報告期收入而未記的情況。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防止高估營業收入。二是以銷售發票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發票存根查至發運憑證與賬簿記錄,確定已開具發票的貨物是否已發貨並於同一會計期間確認收入。具體做法是抽取在報表日前後使用的若干張發票存根,追查至發運憑證和賬簿記錄,查明有無漏記收入現象。這種方法也有其優缺點,優點是較全面、連貫,容易發現漏記的收入;缺點是較費時費力,有時難以查找相應的發貨及賬簿記錄,而且不易發現多記的收入。使用該方法時應注意兩點:(1)相應的發運憑證是否齊全,特別應注意有無報告期內已作收入而下期初用紅字沖回,並且無發貨、收貨記錄,以此來調節前後期會計利潤的情況;(2)被審計單位的發票存根是否已全部提供,有無隱瞞。為此,應查看被審計單位的發票領購簿,尤其應關注普通發票的領購和使用情況。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防止低估營業收入。三是以發運憑證為起點。從報表日前後若干天的發運憑證至發票開具情況與賬簿記錄,確定營業收入是否已記入恰當的合計期間。該方法的優缺點與方法二類似,具體操作中還應考慮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政策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處理。使用這種方法主要也是為了防止低估營業收入。
⑦ 什麼是分析性復核方法
實際上就是運用財務指標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凈資產收益率等分析企業財務報告數據的合理性的一種審計方法罷了。
⑧ 分析程序軟體您覺得通過哪些方式有幾種辦法可以實現
方法通過靜態分析方式和動態分析方式相結合,實現應用程序行為分析檢測。靜態分析通過Android的靜態反匯編和反編譯獲取應用程序的源代碼和資源配置文件,然後通過檢測源代碼中是否包含敏感行為特徵,實現靜態行為分析檢測。動態分析結合沙箱系統,實現程序的動態運行並輸出行為日誌,然後對輸出的行為日誌分析,實現對應用程序動態行為分析檢測。靜態分析由於某些程序精心構造,無法對一些未將特徵編碼在代碼文件中行為進行分析,在檢測時無法獲取潛在的應用程序行為;動態分析由於自動運行行為的隨機性,不能完全觸發應用程序操作。兩種方式都存在這不足,所以本課題在實現分析系統時採取了動靜態分析相結合方式,以更全面的實現Android應用程序的行為分析檢測,為安全分析提供依據。
⑨ 程序分析的技巧
掌握了記錄符號和記錄技術後,下一步是應用分析技術對記錄的全部事實進行分析。程序分析的技巧具體包括的內容是「一個不忘,四大原則,五個方面和六大提問技術」。分別為:
一個不忘——不忘動作經濟原則; 四大原則——取消、合並、重排、簡化; 五個方面——操作、運輸、儲存、檢驗、等待; 六大提問技術——對目的、方法、人物、時間、地點和原因進行提問。 1、分析時的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在程序分析時有極大的作用,應根據動作經濟原則建立新方法並不斷加以 改進。應用動作經濟原則,可在同樣或更少的花費下獲得更多的產值。
2、分析時的「ECRS」四大原則
對現行的方案進行嚴格考核與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方法。在建立新方法時,要靈活運用下列四大原則。
1) E(Eliminate)——取消。在進行「完成了什麼」、「是否必要」及「為什麼」等問題的提問中不能有滿意答復者都屬於不必要的,要給予取消,取消是改進的最佳方式。取消不必要的工序、操作或動作是不需要投資的一種改進,是改進的最高原則。
2) C(Combine)——合並。對於無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合並,以達到省時簡化的目的。如可合並一些工序或動作,或將由多人於不同地點從事的不同操作,改為由一人或一台設備完成。
3) R(Rearrange)——重排。經過取消、合並後,可再根據「何人、何處、何時」三種提問進行重排,使其能有最佳的順序,除去重復,辦事有序。
4) S(Simple)——簡化。經過取消、合並、重排後的必要工作,就可考慮能否採用最簡單的方法及設備,以節省人力、時間和費用。
程序分析時通過「ECRS」四大原則,首先考慮取消不必要的工序、動作、操作;其次將某些工序或動作合並,以減少處理的手續;再次,是將工作台、機器以及儲運處的布置重新調整,以減少搬運的距離。有時也許要變更操作或檢驗的順序,以避免重復。最後是用最簡單的設備、工具替代復雜的設備、工具,或用較簡便、省力、省時的動作代替繁重的動作。
3、分析時的五個方面
由於記錄是從操作、搬運、檢驗、儲存和等待等五個方面進行的,所以分析也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著手。
1)操作分析。這是最重要的分析。它涉及到產品的設計。如產品設計有微小變動時,就很有可能改變整個製造過程;或通過操作分析省去某些工序,減少某些搬運;或合並某一工序;或將兩處工序合二而一等。
2)搬運分析。搬運問題需要考慮搬運的重量、距離及消耗時間。而運輸問題應考慮運輸方法和工具,這樣可以減輕搬運工人的勞動強度和消耗的時間;合理安排廠區、車間或設備的位置,可以大大縮短運輸的距離和時間。
3)檢驗分析。檢驗的目的是剔除不合格的產品,應根據產品的功能和精度要求,選擇合理適宜的檢驗方法及決定是否需要設計更好的工夾量具等。
4)儲存分析。應著重對倉庫管理、物資供應計劃和作業速度等進行檢查分析。以保證材料及零件的及時供應,避免不必要的物料的積壓。
5)等待分析。等待應減至最低限度,要分析引起等待的原因,如等待是由設備造成的,則應從改進設備入手。
實際分析時,應對以上五個方面按照提問技術逐一進行分析。然後採用「ECRS」四大原則進行處理,以尋求最佳、最經濟合理的方法。
4、分析時的六大提問
為了使分析能得到最多的意見,而不致有任何遺漏,需要採用提問技術(即六大提問技術)依次進行提問。 考察點 第一次提問 第二次提問 第三次提問 目的 做了什麼What 是否必要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對象 原因 為何做Why 為什麼要這樣做 是否不需要做 時間 何時做When 為何需要此時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時間 地點 何處做Where 為何需要此處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地點 人員 何人做Who 為何需要此人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人 方法 如何做How 為何需要這樣做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方法與工具 這種提問技術在國外又稱6W技術,或5W1H技術。當進行程序分析時,以上問題必須有系統的一一詢問,這種有系統的提問技巧仍是程序分析成功的基礎,切不可有任何疏漏。上述的第一、第二次提問的目的在於弄清問題的現狀,第三次提問在於研究和探討改進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技巧,特別是「5W1H」技術、「ECRS」四大原則和動作經濟原則,可在任何發現問題的場所使用。
⑩ 老師,分析程序跟實質性分析程序有什麼區別
分析程序是利用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分析,並得出分析結論,分析程序在三個階段運用:風險評估程序、對財務報表進行整體復核、實質性程序中運用,其中在前兩個階段的運用是強制性運用,如果在實質性程序中運用的話,就是實質性分析程序。
實質性程序包括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細節測試是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具體細節進行測試,目的在於直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是否存在錯報。
實質性分析程序從技術上講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過研究數據間關系評價信息,只是將該技術方法用作實質性程序,即用以識別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及相關認定是否存在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