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幼兒園國學方面怎麼教,怎麼學提出幾點問題
幼兒園怎麼上國學課 近年來,不少幼兒園都開展了國學課,辦起了國學班。但是作為園長,我們應該去交給孩子哪些東西?我們為什麼要教國學?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國學?而國學經典教育到底是什麼? 所謂國學經典就是讓孩子在大腦發展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還孩子去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達到開發孩子的高度智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為孩子們的成人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的一種教育方法。而經典,其指的是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為重要的人類文化精髓。在音樂中有音樂的經典、美術中有美術的經典......在我們國學經典中,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著作有《大學》《中庸》《論語》《老子》《易經》《孟子》等。 我們幼兒園的國學課程應該如何設置呢?我們如何開展分科分領域的去教學呢?至德國學全國首創多樣化國學課程系統,幫助幼兒園引進中國首部專業的幼兒園國學系統課程,最系統、最科學、最適合在幼兒園普及的國學課程。 國學課程體系為國學教師一站式打造平台,讓教師愛上國學。讓教師輕鬆快樂教國學。國學幼兒園建設八大體系如下: 1.幼兒園自動運營管理體系(園長運營智慧體系) 2.團隊脫手管理打造系統(教師團隊打造體系) 3.家長主動轉介紹系統(家長工作體系) 4.多樣化國學課程系統(國學課程體系) 5.環境創設系統(招生環境創設系統) 6.輕松免備課教學教研系統(教學教研體系) 7.大型活動標本策劃系統 (品牌活動策劃) 8.聯盟大家庭資源共享系統(全國聯盟平台資源共享體系) 國學幼兒園建設八大體系,幫您建設最具國學特色的幼兒園。中國首家幼兒園國學系統服務平台——至德國學,歡迎您的加入!
B. 國學幼兒園怎麼教學
國學所講的禮、義、孝集中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同時也感到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不僅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尋根,尋民族精神的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學校育人思想之根…熟讀國學經典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蘊。所以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讓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脈。1.怎樣合理安排幼兒的「集體游戲」、「團體操」的時間、場地、音樂等?晨間鍛煉,包括自選游戲、團體操(操節、律動)、集體游戲幾個方面內容。這要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來統籌安排。如果場地小,班級數多,需要按年齡分兩段進行的,那就要一部分先集中後分散活動,另一部分先分散後集中活動,相互交叉進行安排。如果全體同時活動,可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來定。一般冬季可先做跑步等熱身運動來替代集體游戲,然後是早操包括律動和自選游戲。關於時間安排,一般情況下,晨鍛時間45分鍾左右。其中操節包括律動的時間在10分鍾左右。夏季戶外體育鍛煉的時間要相對減少些。集體游戲主要目標是發展幼兒走、跑、跳、攀登、平衡、鑽爬、投擲等基本動作的,如果有提供人手一件的新的器具材料時,自選游戲和集體游戲的時間可以合並起來。2.早操時如何抓住幼兒的眼球,讓他們都動起來?首先,教師對活動的投入程度對孩子有感染作用。其次,選擇的內容和音樂。國學幼兒園的早操一般情況下是以武術或者韻律節奏感強的舞蹈操來實現的。節奏感和老師的帶動容易吸引兒童的眼球,激發幼兒的興趣。3. 兩位老師怎樣配合好教學活動?答:首先要明確:兩位老師的配合,目的不是為了減輕主班老師的工作量,是以提高教學效益為前提的。因此,一般情況下,主班負責實施教學,配班可根據主班老師的要求做好相關的輔助性工作。配班老師應當把更多時間用在觀察上。4. 次活動中間是否要有些間隔時間?答:「課間十分鍾」,好象應當是慣例了。總要給孩子留點自由分配的時間,同時也便於老師作好下一活動的准備。5. 小班15分鍾後與下次活動時間間隔好像多了一點。答:小班活動時間的安排本應當與中、大班有所不同。這應該由老師自己安排一些學習性活動,如一些規則游戲、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游戲或戶外游戲等。6. 在中國經典美術活動中,如何處理先完成作業的幼兒的等待時間?從哪些方面入手來評價孩子的作品?答: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兒童的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對於大班和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年齡稍微大一些,根據情況可以適當的安排傳統手工藝的課程,教師先提醒孩子從哪些方面欣賞、觀察、分析作品(好在哪裡?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為評價作品儲備經驗。對於小班的朋友,動手能力課程差一些,教師可針對作品提出修改、補充建議後再次讓幼兒作業等。當然,教師要注意提供足夠的,多層次的作業材料。7. 國學幼兒園的游戲是否要明確規定在何時做何內容的游戲?答:國學幼兒園的游戲安排和一般幼兒園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在教學活動和固定的生活環節有規定時段外,每天應保證幼兒有3小時以上的游戲時間。包括自主性游戲(自由活動)和規則性游戲。只是在安排游戲的內容而有所不同。根據當天或者當周的國學教學計劃安排相適應的幼兒小游俠,其中應注意內容的交替及戶內外活動的結合。8. 有區角活動,游戲到底該如何安排?答:先要搞清楚幾個概念:區角(區域)活動,只是活動場地和相應活動內容的一個劃分。如果把角色游戲作為社會性區域活動來看,區域活動與游戲彼此就是一個概念。現在老師把區域活動與游戲分裂開來看的情況,是一些老師對區域學習與區域游戲之間的本質區別理解有誤。如果我們把活動目標主要定位在分組學習上,這時幼兒所進行的區域活動,就應當以完成相應的具體的學習目標為教師觀察指導的要素。如果是區域游戲活動。教師要完全以幼兒主體的需求、愉悅的體驗為目標來觀察指導。這時的指導對許多老師來說會因為有很多不能預測的因素而感到力不從心。如果是社會性區域游戲(角色游戲)的,除了教師的指導要遵守自主游戲的間接指導原則外,還是要把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作為游戲的最終目標。包括角色意識(角色責任)的建立;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游戲規則的完善(培養社會規則的認同感);學習解決處理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發展游戲內容等。教師要注意結合課程內容把國學相關學習內容滲透到幼兒角色游戲中。讓幼兒的學習在游戲中得到延伸,或獲得新的經驗。
C. 國學培訓的「國學培訓」經典教學法
王樹人先生是當代中國象思維研究創始人,易和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主席。他用「象思維」概括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徵,已經為研究中國文化開拓出新思路和新視野。這一學說在2007年第15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上受到廣泛關注,並成為大會主題「21世紀中國哲學與全球文明的對話中的學術亮點。他以國際友人卓越貢獻研究者的身份受邀在韓國中央研究院之全球文明與和平講堂授課 ,為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他的指導下將國學的內容系統化和研究方法現代化的使命終於得以落實,易和書院推出了標準的國學知識系統「國學修心,五步到心」,並在多家機構和企業培訓,其課程內容以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深得學員稱贊。
「國學修心,五步到心」系統既重視學員階段性的進展和檢驗:易道洗心-->中醫養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禪宗明心,又以「象思維」作為研究傳統文化本原的視野與方法,有效地將傳統文化內在的思維脈絡貫穿成一線,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課程。
馬仙蕊認為,針對成人的經典「國學培訓」教學法是觀象,我們知道智慧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文字的境界,第二種就是觀象的境界,第三種才是和宇宙的大規律,大法則,大智慧合一的境界,所以學國學首先是右腦的體悟。 她主張不可以用左腦的概念性思維來說「道」,但可以入靜用右腦的象思維來觀道,語言是用來隨文入觀,傳授觀的方法和途徑的。
「象思維」作為「國學培訓」的方法論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關注與認同。特別是在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地的學術機構和商學院,已經逐步被認同於研究中國文化的現代研究方法之一。正如北京大學哲學系張祥龍教授所講--在西方哲學與心理乃至管理研究領域,最前沿使用的研究方法與思維工具恰恰不是我們認為的理性的概念性思維,而是來自古老東方的「象思維」!
象思維使東西方從相遇到相知:來自西方的目光正在擺脫對漢學的看法,而是更重視對當代中國廣泛的思想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正從象牙塔中走向廣泛的社會層面;東西方在滲透吸納過程中,全球焦點正在從西方中心論轉向中國和諧論;以象通觀的心態正在從局部靜態的「國學現象」研究轉向動態系統的「國學價值」研究。
馬仙蕊所開辦的傳統文化培訓機構,秉承傳統文化「天人和諧」的自然觀,「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的教育觀,弘揚書院精神,再現書院生機。在現代,各民族通過競爭以求生存和發展,因此文化原創性如何,具有決定意義。中西文化不同,源於不同思維方式。立足於自主文化創新,易、醫、儒、道、禪之文化經典,雖然其中不乏義理,但其思維軸心,從來沒有離開象思維。確是搭建培養民族原創動力與推進悟性培育的平台,以期在中西文化交匯大潮流中以一顆永遠的中國心對於僵化事物和觀念不斷超越,達到與動態整體之天道相通境界。
D. 幼兒園國學教育是什麼呢
幼兒園國學教育的范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 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 武漢至德國學的目標是用10年的時間,讓1000萬個孩子因為國學經典而受益! 網路「至德國學」,你就可以找到他們,希望能幫到你!
E. 幼兒國學教育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簡單輕松的原則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通則,對幼兒更不能例外。幼兒的好奇心強烈,記憶力奇佳,但是理解能力有限,接受能力較差,因而我們選擇的國學教材必須是最易學易記的,使用的教學方式必須是最簡單輕松的。只有這樣,國學教育才能為幼兒所接受,國學經典才能一點一點地滲入幼兒的大腦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國學一般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主要指先秦諸子和儒、道、釋三家。蒙童讀物是幼兒國學教育的入門知識,常見內容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誡子書》《增廣賢文》《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這些蒙童讀物內容淺顯、文字簡單,孩子經過誦讀易於識記和初步理解。
對於年齡在三歲左右的小班幼兒,應該以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包括《新〈千字文〉》)為主。這幾本蒙童讀物語句整齊短小,每句僅有三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熟讀成誦。
對於年齡在四歲左右的中班幼兒,可以以誦讀《朱子治家格言》《誡子書》《聲律啟蒙》為主。這幾種蒙童讀物散句居多駢句很少,聲韻性差,有點拗口,需要反復誦讀才能讀得流暢,由於中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因而教師只要指導幼兒准確斷句慢慢誦讀就可。
對於年齡在五歲左右的大班幼兒,可以以誦讀《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為主。《增廣賢文》對仗的句子居多,容易熟讀成誦,是訓練對聯的好教材(但是文中哲理性的內容幼兒不易理解,不宜深講);《幼學瓊林》是一部小史書,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講講其中的故事,讓幼兒藉助故事來讀讀背背,能簡單地了解一些歷史知識,這樣就達到教學目標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幼兒教育小學化是當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滿足了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和家長望子早日成才的願望,實則為拔苗助長,是完全違背教育規律的。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現象,幼兒教師應當遵循簡單輕松的原則,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慢慢接觸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絕對不能用「講深講透」的思維來指導幼兒國學教育。
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就是對幼兒「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要幼兒反復誦讀,讀得流暢甚至背得下來,教學目標就算完成。誦讀的難度應該只略高於吟唱。我們要相信,幼兒在反復誦讀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知識儲存在記憶里,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這些記憶就會發酵,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就能影響其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樣,幼兒國學教育的目的就實現了。
二、生動形象的原則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強,對鮮艷的色彩、美妙的聲樂、奇異的物品和精彩的游戲等興趣盎然。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要充分照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必須遵循生動形象的原則,讓幼兒在活潑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幼兒教師要用豐富多彩的圖案、生動形象的教具、悅耳動聽的聲樂和活潑有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國學經典教育似乎離「生動形象」很遠,離「嚴肅呆板」很近,但是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真鑽研和反復實踐,還是創造出了游戲教學法、兒歌教學法、表演教學法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國學教育,效果非常好。例如,有一幼兒教師設計了一個「好習慣,我做主」的國學教育游戲:把全班幼兒分成兩組,讓兩組小朋友站在起始線處。教師宣布游戲開始後,每組的第一個小朋友跑到箱子里挑選出自己覺得最好的習慣,然後跑過對面把它貼到黑板上固定,最後快速跑回起始線處跟第二個小朋友擊掌。第二個小朋友再重復前一個小朋友的行為。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小朋友跑回起始線處算游戲結束。然後,讓小朋友們比比誰找的習慣最棒。小朋友們找出的好習慣有勤動腦、愛學習、勤洗手、不吐痰、講禮貌、不插隊、紅燈停綠燈行、給老人讓座、幫父母做家務等,教師再引導幼兒說出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意義,對於說不到位的則適當點撥,這樣就使幼兒懂得了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還知道其中的好多好習慣古書中就有,多讀古代經典益處多多。
旋律優美的音樂能給幼兒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我們還可以將音樂教育與國學教育融為一體,將經典兒童歌曲的歌詞改換成國學名句,讓幼兒在美妙音樂的伴奏下自然愉快地唱誦國學。
另外,很多國學內容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呈現,教師可以選擇經典的內容,讓幼兒以短小的情景劇形式進行表演,引導幼兒在模仿表演過程中,加深對國學的理解。如表演《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教師扮演父母呼喚幼兒的名字,幼兒准確理解「應勿緩」的意思之後表演出迅速回應的動作情態;表演「親有疾,葯先嘗」一節,教師扮演生病的父母,幼兒端著一碗葯水遞給「父母」之前先做出試試冷熱的動作。這類表演,只要幼兒姿態落落大方,動作神態與內容相符,並能表現人物性格,就算是成功的。只要表演到位,就說明幼兒准確理解了國學的內容,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
通過巧設環境來達成幼兒國學教育的教學目標,也符合生動形象的原則。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都能巧妙滲透國學典籍內容,如在「寶寶餐廳」里寫上「對飲食,勿挑揀」,在「寶寶衛生間」里寫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在「寶寶鞋帽櫃」上寫上「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在鏡子前寫上「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等。這樣做既能幫助幼兒識記國學經典,又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知行合一的原則
聖賢常說「學貴力行」,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國學教育更要強調知行合一,否則國學只會滋長幼兒的虛榮心。正所謂「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教師只有引導幼兒將學與做結合起來(必要時可與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讓幼兒具有良好的行為舉止,進而養成行為習慣。
好的習慣包括舉止文明、尊重他人、禮貌謙讓、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知恩圖報、勤儉節約、惜時守時等,這些在國學經典中都可以找到。當幼兒不懂得謙讓時,正是教師給幼兒講「孔融讓梨」故事的好時機;當孩子磨磨蹭蹭時,正是父母講授「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好時機;當父母忙著做事而被孩子打斷時,就教孩子誦讀《弟子規》中的「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學了國學經典中的孝義,馬上教育孩子回家後給長輩們捶背、端水,自己疊被子、盛飯洗碗、穿衣戴帽、打掃房間……這樣,就能達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
F. 幼兒園開設幼兒國學,應該選擇哪些內容和教材呢
建議小班學《弟子規》、《三字經》,中班學《大學》、《千字文》,大班學《老子》。
就像世紀萬成的幼兒國學課程配合教材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兒童心理特點,運用靜定訓練、教育運動和配樂學習等教育方法,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從熟讀到熟記,一部一部地學習古典詩文。
G. 幼兒園如何開展國學教育
這個 真心說不好 應該就是弄的娛樂性強一點吧
H. 幼兒園國學特色課程有哪些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幼教將會迎來一面新的景象!公辦幼兒園要尋找教育的根本,民辦幼兒園要選擇一條有特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很多投資者將會重新定位自己幼兒園格局,需找新的特色課程!
隨著「國學熱」,許多幼兒園都系統或不系統的迎進了國學課程!但是幼兒園國學課程有哪一些呢?作為幼兒園的運營者,如何特色教育落實
到一日常規教學中去呢?這一些,我們都要系統的考慮。現如今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更高深的想法,因此在選擇幼兒園上面也更加慎重!
幼兒園怎樣選擇一條更長久的經營之道?現如今幼教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的特色課程:
1.英語、舞蹈、畫畫等技術性的特色課程,這些都是一些要以特長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要考慮的
2.以家長的意願、要求為主要需求而開設的特色課程,讓幼兒園失去自己的主動性
3.珠心算等一些小學化的課程,這一些現如今比較少了。
該如何將國學課程全面有效的到我們的幼兒園呢?至德國學據小編了解是中國首家幼兒園國學服務平台。科學的將現代學前教育與傳統國學融合
,總結出了幼兒園國學文化實操八大體系,其中「幼兒國學課程」系統的講述了我們的幼兒園該如何上好我們的國學課程,其中的課程有:
「輕鬆快樂學國學」經典誦讀
「孝親 尊師 感恩」美德紮根力行
經典音樂常規熏陶
幼兒傳統禮儀教育
傳統手工活動
傳統養生活動常規
琴棋書畫特色課程
至德國學,整合目前全國528家聯盟園的情況,對全國每個區域的幼兒園進行個案分析,用心的為每一所幼兒園打造屬於他們個性的園所發展規劃。督導專員,入園督導手把手教會幼兒園落實國學課
I.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 國學經典教育活動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意思是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心理學證明,三到六歲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了經典誦讀、文學藝術、科技發明,文明禮儀,民族友愛等。幼兒國學教育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是以游戲,故事、兒歌等方式來完成的,幼兒園是三到六歲幼兒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我們「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國學教育與日常教育結合起來,讓幼兒身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以不自覺的方式,使幼兒耳濡目染,親身體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內心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自豪感,並在無意識中養成以中華美德為主要道德標準的良好習慣。那麼,我們可以以下幾種方式來針對幼兒普及中國文化教育。
一、經典誦讀。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兒園內部開展國學班(也有社會上開辦的國學館),國學班或國學館從布置上營造了一個古色古香文化氛圍,以三字經、千字文等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詩為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主要模仿古代書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兒以安詳的態儀來進行學習。也有的幼兒園沒有單開國學班,但引進了一部分典籍讀物作為常規課程。經典誦讀的作用是讓幼兒通過熟讀和記憶,達到內容與內心的融合,然後在日常生活的某個情境中,得到不自覺的喚醒,從而達到道德情感與習慣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帶大班的孩子們到公園尋春,有一個女孩忽然發現了角落裡一株櫻花樹開出了一枝艷麗的花,她張口就說:「牆角數枝梅啊!」雖然說的不正確(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處。還有一次,有一個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和小朋友們對他進行了了批評並鼓勵其改正,有一個孩子就忽然在後面喊道:「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至於「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等以學習、交往、孝悌,勵志等社會層面的內容,則分別從幼兒的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但經典誦讀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氣沉沉。有時候難免拘於形式。對於3---6歲這些活蹦亂跳,自製力很差的孩子來說,我們一定要從教學時間上做好安排,並在教學手段上輔以圖片,多媒體等,以便幼兒容易接受。
二、教育活動。教育活動是區別於經典誦讀的,以游戲為主展開的,有目標的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其教育內容涉及面很廣泛,體現在幼兒基礎課程五大領域以及文化學習的各個方面,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一般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操作,交流討論,肢體表演,游戲等方式,達到對傳統文化美學及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范的理解。比較多的是做社會領域的集體教育活動,比如《有趣的生肖》通過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引導幼兒了解出生與生肖的有趣結合,體驗十二生肖輪回的現象;《美麗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國多民族的不同服飾風采,並引出主題:我們的衣服歲不一樣,但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藝術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動,比如大班藝術《畫臉譜》,通過觀察幫助幼兒了解臉譜的特點,鼓勵孩子們動手設計自己喜歡的臉譜,從而了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同時發展了幼兒大膽創新的能力。另還有外健康領域如《中華美食》,語言領域如成語故事等。集體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面廣泛,能夠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且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方式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園指導綱要》及《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目標與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環境創設。有很多幼兒園把中國特色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題,形式上有牆飾,吊飾,展覽架擺放,樓梯貼等,其內容包括文化藝術,飲食,經典誦讀,文明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我園樓道牆體懸掛或張貼了各式各樣的戲曲臉譜、文化扇、剪紙、國畫等;樓道吊飾則裝飾成了中華瓷器的造型,小主題命名為《中華瓷韻》;展覽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擺放一些以石頭、瓶子、粘土為載體的中國元素的裝飾。吊飾以中國戲曲,中國瓷藝,中國剪紙,中國扇藝,十二生肖,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成語故事繪圖等作為題材。這些裝飾首先從視覺上給人以濃重的中國味,使幼兒置身於中國元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體驗
J. 國學幼兒園教學理念
童風雅頌堅持秉承「童蒙養正」的教育理念;提倡「順性而教」的養正教育方式,以「仁民愛物」的情懷,培養優雅聰慧的國韻寶貝,打造中西合璧的國學智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