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及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的大小進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制起作用。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進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一種公益慈善行為,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學者佔大多數。第三次分配是個人和企業出於自願,在習慣與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贈出去。辜勝阻認為,第三次分配是通過個人收入轉移和個人自願繳納和捐獻等自覺自願的方式再進行一次分配,主要內容是慈善捐贈,包括扶貧、助學、救災、濟困、解危、安老等形式。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李毀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由於三次分配此前很猜並少提及,因而也成為近期公眾關注的重點,並被給予厚望。但其實,解決收入分哪兆備配問題的關鍵或者說核心還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三次分配只能作為前面二者的有效補充,而非決定性因素。
中國現階段實施第三次分配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可行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工資性收入的較快增長、資本性收入的多元化和資產價格的攀升、個體經營行收入的增長等因素都為中國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的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的城鄉居民儲蓄余額近年來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實實在在地成為中國第三次分配實施的基礎。
第二,中國對第三次分配的相關制度陸續建立,立法先行,中國現階段與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贈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
⑵ 三次分配是什麼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有別於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由冊笑高收入人群在自願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滲陵有利於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州喊含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⑶ 三次分配方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即政府通過再分配的方式,把財富從一部分人手中,轉移給另一部人,來緩解和調節社會不公平的問題,稅收的目的即為三次分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滲稿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罩喊檔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物亂的決定。
⑷ 究竟什麼是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在自願性的基礎上,以募集,自願捐贈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則」。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對前兩種分配的補充,對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義:
1、彌補市場失靈啟蠢方面:通過對低收入群體技術要素的補給,提供慈善培訓增強其技能,通過資本要素補給,給予他們一定的創業資本,從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調節差距,而且其本身也符合市場效率要求,能總體上增加社會財富。
2、彌補政府失靈碧旁鋒方面:通過第三次分配可以彌補因稅收問題造成的收入差距,同時高收入者的無償捐贈勢必會直接減少他們在整個社會中所佔的收入比重。可以悔晌彌補因政府轉移支付造成的收入差距,慈善在教育方面發揮著較大作用(如希望工程),一方面直接減輕了低收入群體的教育負擔,另一方面為家庭成員獲得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從長遠角度看是一種智力救困。此外也是對政府社會保障的有力補充,客觀上縮小了收入差距。
⑸ 三次分配是哪三次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又稱為:第三次分配),有別於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願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有利於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搜純,規范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願者、野漏瞎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制定本法。
第二條 自然人、法人和頌空其他組織開展慈善活動以及與慈善有關的活動,適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條 本法所稱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願開展的下列公益活動:
(一)扶貧、濟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
(三)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
(四)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六)符合本法規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第四條 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依法開展慈善活動。
⑹ 考研政治三次分配分別指什麼
為區別現有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有學者把「慈善事業機制」稱為「三次分配」機制。
要縮小財富差距,就應當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講效率,就是要讓那些有知識、善於創新並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勞務報酬,首先富裕起來;
二次分配要講公平,政府應當利用稅收等嫌碧手段來幫助弱勢群體,建立全面、系統滾備、適度、公平和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三次分配要講社會責任,富人們應當在自願的芹備舉基礎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財富,幫助窮人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的條件。
⑺ 什麼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按效率進行分鬧睜配,篩選出有效率的消判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二次分配是效率兼顧公平的原則,先富帶動後富。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個人自願捐贈進行分配。但是第三次分配不是直接給窮人發錢,而是以慈善為目的,用商業的形式、專業的機構,持續去解決社會問題,利人利己。
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構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形成正確的激勵導向,有助於全社會弘揚勤勞致富、艱苦奮斗精神,主動通過自身勞動和努力去創造美好生活。為此,必須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將分配製度建立在法治的軌道之上。要遏制以權力、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獲取收入,將收入獲取建立在公平競爭和要素貢獻基礎之上。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拿彎改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決定》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項制度並列,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做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
⑻ 三次分配分別指什麼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機制是一種社會分配機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的大小進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把國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來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險系統進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調控機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動員社會力量,建立社會救助、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願者行動等多種形式的制度和機制,是社會互助對於政府調控的補充。初次分配,即初次收神知擾入分配。在社會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貢獻分配。該貢獻包括對創造利潤有益的各種因素,如資金、技術、管理、生產資料、勞動力、信息、市場、營銷等。由於猛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因此,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游旦在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及非公有制經濟的各企業中分別進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六十一條 本法所稱慈善服務,是指慈善組織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志願無償服務以及其他非營利服務。
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服務,可以自己提供或者招募志願者提供,也可以委託有服務專長的其他組織提供。
第六十二條 開展慈善服務,應當尊重受益人、志願者的人格尊嚴,不得侵害受益人、志願者的隱私。
⑼ 什麼是三次分配製度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製度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再分配是由政府按判汪迅照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個陵孫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掘此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⑽ 三次分配理論的介紹
三次分配理論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兼顧公平和效缺清率的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搜慶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個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方式最早是由我國著名世扮握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其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與市場經濟》一書中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