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讓植物缺鎂再補充才可驗證鎂是植物必須的礦質元素
植物缺鎂時會表現出相應的病態。當植物出現缺鎂的病態後再補鎂,可使病態消除,從而說明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鎂,即說明:鎂是植物的必需礦質元素。
原來的對照實驗,一組在營養齊全的環境中培養植物,另模鬧一組在僅缺鎂的環境中培養植握碼此物。缺鎂的一組植物出現了病態,本來是段迅能夠說明問題的了。後來,在缺鎂的一組植物出現病態時補鎂,是為了增強說服力。
①缺鎂時,植物出現病態,②植物出現病態後,補鎂,病態消除。①②結合比單獨以①來說明問題,力量顯然更大。
㈡ 缺鎂有什麼症狀
症狀:最初上部葉片邊緣黃化和變褐枯焦,進而葉脈間褪綠並出現暗褐色的斑點,部分斑點發展為壞死斑。枯焦加重時,莖部葉片呈現淡綠色並腫起,枯焦現象隨著葉齡增長和缺鎂的加重而發展。一般在沙質地栽培草莓或氮肥、鉀肥施用過多時易出現缺鎂症。
防治方法:葉面噴施1%~2%硫酸鎂溶液2~3次,隔10天左右噴一次,每次每畝噴肥液50千克。
㈢ 水稻、大小麥、玉米、馬鈴薯、棉花、甘蔗等作物缺鎂有何症狀怎樣防治
作物缺鎂症通常是下位老葉脈間褪色黃化。褪綠形式因作物而異。闊葉類作物多為全葉均勻褪綠,部分由邊緣開始,逐漸向中心擴展,有的作物葉片上還有斑點狀黃化,但葉脈均為綠色;禾穀類作物則脈間褪綠,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葉。現將幾種常見作物的缺鎂症狀分述如下:
水稻:下位葉脈間褪綠黃化而葉脈仍為綠色,界限分明,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花葉,雜交稻病葉葉緣呈紫紅色或灰紫色。
大小麥:下位葉前端部葉身及脈間褪綠黃化,褪綠後殘剩的葉綠體聚集成直徑數毫米的小綠斑,成串排列呈念珠狀,對光觀察尤為明顯,這是麥類缺鎂的特徵性症狀。
玉米:一般在拔節後發生。症狀為下位葉前端脈間失綠,並逐漸向葉基部發展,失綠組織黃色加深,葉脈仍為綠色,呈現黃綠相間的條紋,有時局部會出現念珠狀綠斑,葉尖及前端葉緣呈現紫紅色,嚴重時葉尖乾枯,脈間失綠部位出現褐色斑點或條斑。
馬鈴薯:老葉的葉尖、葉緣及脈間褪綠,並向中心擴展,後期下部葉片變脆、增厚。嚴重時侍敬旅植株矮小,失綠葉片變棕色壞死、脫落。
棉花:老葉脈間失綠,網狀脈紋清晰,以後出現紫色斑塊,甚至會全葉變紅,葉脈保持綠色,下部葉片提早脫落。
甘蔗:老葉上首先出現脈間失綠斑點,再變為棕褐色,隨後這些斑點再結合成大銹斑老凳,莖稈細長。
大豆:生長前期葉片脈間失綠變為黃色,並帶有一些棕色小斑點,但葉基及葉脈附近仍保持綠色。生長後期缺鎂,葉緣向下捲曲,邊緣向內逐漸變黃,以至整張葉片呈橘黃或紫紅色。
花生:老葉邊緣失綠,向中脈逐漸擴展,而後葉緣部分變成橙紅色。
油菜:苗期子葉背面及邊緣首先呈現紫紅色斑塊。中後期下部葉片近葉緣的脈間出現失綠,逐漸向內擴展,失綠部分由淡綠 →黃綠 →紫紅色,植株生長受阻。
煙草:下部葉片尖端、邊緣和脈間失綠,葉脈和周圍仍保持綠色。極度缺乏時,下部葉片幾乎變為稿攔白色,極少數乾枯或產生壞死斑點。
缺鎂症的防治除改良酸性土壤,控制氮、鉀肥外,應增施鎂肥。鎂肥作基肥,每667米2施硫酸鎂10~15千克,噴施用1%~2%硫酸鎂溶液,連續噴2~3次,每次間隔7天。
㈣ 如何通過直接觀察的方法判斷出玉米是缺鎂元素還是鐵元素再舉一種生物學方法判斷缺鎂元素和鐵元素。
缺 Mg:老葉發黃失綠 、葉尖端乾枯、葉片上均有褐斑臘謹 、根系不發達 、且較細 、生長點完輪洞基好;
缺 Fe.:新葉呈黃綠色 、邊緣乾枯顫弊 、 無斑 、根系不發達 、生長點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