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質量分析的要素和方法
編者按:教學質量分析有助於老師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下面我們來看看《教學質量分析的要素和方法》吧!
一、質量測試的意義。
講質量分析的意義,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質量測試的意義是什麼?我想不外乎以下幾種:1.為學校評估教師提供依據;2.了解學生學習情況;3.為教師下一步教學改進提供依據;4.為學校改進管理提供決策依據;5.為改進命題工作提供信息,提高試題的編制質量。但是在學校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質量測試實際上已經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學校評估教師的工具。從而使測試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今天我們要做質量分析,就是要為教育業務管理部門、學校、教師提供一個教學研究的平台,讓質量測試發揮它真正應該發揮的作用。
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綜上,我們搞質量分析其實就是在搞教研活動。我們以前做的較多的教研活動是觀課議課、是集體備課、是研究課例等等,基本上是在圍繞著課堂展開。而從課堂之外進行的教研活動卻很少開展。本學年,教研室常規教研設立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文本解讀,一個是作業設計。測試是一個特殊的作業,因此,本學期的教學質量分析也是教研室的一項中心教研工作。
因此我們做質量分析,它的直接目的,於教師而言是改進教學,於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而言是改進管理,這二者的改進,最終必須落腳在改進質量上。即改進區域或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單個學生的質量。
三、質量分析的因素。
質量分析我們要分析哪些因素呢?首先我們應該思考教學質量從哪裡最直接的體現出來。很明顯是考試。那和考試最直接相關的因素都有那些呢?一個是考試的主體——學生,一個是考試的載體——試卷。所以,試卷和學生是教學質量分析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因素也間接或者是更深遠地影響著教學質量,我們也不能忽視。如教師因素、課程因素、制度因素等等。
1.其他外部因素。
我們先從會被很多人忽視的、有對教學質量影響非常深遠的因素開始說起。第一是教師因素。教師因素可以說是所有外部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因為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水平、教學態度、管理水平等將直接影響一個班、一個學科的質量。前段時間教研室統計了全縣各個學段、各個學科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優質課獲獎情況、課題研究情況等等)。就是為了分析學科任課教師情況對於教學質量的影響。外部因素除教師因素外,還有領導因素、硬體設施、制度因素、課程實施因素等。
2.學生因素。
學生因素是一個復雜的因素,因為學生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所以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最終影響教學質量。教師的勞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我們的勞動對象不同於普通的工人、農民。所以我們分析學生因素時一定要分析很多隱性的因素。特別是我們要搞單個學生的學習質量分析時,更要如此。比如師生關系,我們做教師不僅要智商高、還要情商高。有足夠知識是老師是必要的,而既有知識又能講出來的老師才是合格的,在往上說,能把知識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講出來才是優秀的。但還有一點,如果一個足夠優秀的教師卻和學生關系緊張,那學生也學不好!所以,有人說體力勞動是簡單勞動,腦力勞動是復雜勞動,老師的勞動就是腦力勞動中的復雜勞動。
所以,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班級因素甚至家庭情況都是影響學生質量的隱性因素,分析這些因素,對單個學生質量的診斷分析特別有意義。
3.試卷因素。 分析試卷因素,我們要試卷的以下指標下手。
(1)試卷質量分析。
①試卷的知識與能力,知識點覆蓋是否合理,重難點問題把握程度是否恰當,是否符合課標、考綱要求,是否緊扣教材與結合實際,有無超綱、超標、超前;②試卷的結構與題型,分值分布是否合理,題型結構是否符合中高考方向(初中小學);③試卷的立意與創新,命題立意是否精當,情景材料有無新意,是否公平(地域、城鄉差別),問題設置有無創新,是否科學,試題有無硬傷;④具體分析典型試題。好題好在哪裡,差題差在何處。可以與中高考題進行比較,說明該題材料、設問的合理性與創新性,能力考查的層次性與有效性,試題條件設置是否充足,有無科學性問題等等。
(2)學生學業質量分析
①學生得分情況分析,主要有:參考人數及各科均分、頻數分布(即分數段)等;②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及學習質量的特徵,主要有:學生對各知識點掌握情況分析、學生答題規范化程度分析、學生綜合解題能力分析、學生試卷中典型錯誤分析。與數據統計的分析相結合,需要描述的學生學習質量的特徵。主要有:學生在掌握知識范圍方面的特徵,主要以教材的知識范圍為依據,看學生是全部還是大部分掌握,是基本上掌握還是不熟悉或大部分不熟悉;學生對所學知識概念的理解是否深透,以及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典型實例;學生對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練程度,舉出典型的例證;學生獨立分析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表現,舉出例證。
四、試卷分析的類型。 根據質量分析的關注點不同,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1.區域教育教學質量分析,它主要指教研室、鄉鎮中心校、學校的質量分析。這種分析側重對區域教學質量的把握、對影響區域教學質量因素的分析等。一個區域質量分析,應該包含以下因素分析。(1)影響區域質量的因素分析;(2)區域學生學業水平分析;(3)區域管理經驗總結及今後工作反思。
2.區域學科質量分析,適用於教研員,學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這種質量分析更側重試卷質量及學生答題情況,目的是分析試卷質量,掌握一個區域內一個學科的教學質量,著眼於整個區域學科水平的提高。它主要應該分析以下內容。(1)影響學科質量因素分析;(2)試卷質量分析;(3)區域試卷答題情況分析;(4)典型題目分析;(5)教學建議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試卷分析是對命題規律的分析。這種試卷分析是分析相同考試的不同年份的試卷,以期找到命題規律,指導以後教學,如近五年高考語文試卷分析等。
3.學科質量分析,適用於學校學科教師。這種分析更側重本班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從學生答題情況中找到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改進以後的教學。此種試卷分析應包括以下內容。(1)影響學科質量因素分析;(2)學科試卷分析;(3)學生答卷情況分析;(4)教學反思。
4.個體學生的教學診斷分析。適用於尖子生、臨界生、待優生等的單個學生質量分析。此分析對於提高個體學生的成績具有很大意義。它主要半括:(1)分析影響學生成績的自身因素(性格因素、習慣因素、能力、學科基礎及素養等;(2)分析影響學生成績的外部因素(人際關系、班級因素、家庭影響、社會影響等)。
五、質量分析的一般流程。
1.相關數據數據收集整理(調查問卷);
2.試卷抽樣。常見的有(1)簡單隨機抽樣,即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分析;(2)分層抽樣,把樣本分成好中差三部分,對每一部分進行抽樣分析。
3.試卷數據分析解讀;
4.形成分析報告。
作者|教研室 祁崇長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貳』 考試後怎麼做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的組成
一份完整的試卷分析報告應該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即試卷評價(命題評價),成績統計及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後的教學改進措施等,簡稱一查,二統,三找,四改。
一、查
試卷評價
試卷評價也稱命題評價。
是教材問題,還是試卷問題?是教的問題,還是學的問題?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典型問題教師要做好記錄。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每一種題型從得失分看出學生問題所在。不同的題型,診斷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學生思考的誤區。
當然,教師分析問題不能局限於一次考試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在家在校表現情況,從中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客觀情況。
四、改
尋求措施
根據找出的錯誤及引起錯誤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這一步如同醫生診斷情病因後對症下葯,「治病」得了什麼「病」,該用什麼「葯」,該如何「治療」;
教師心中有數,是思想方面的問題就訂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進措施,是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就訂出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措施,若後進生多就提出如何轉化後進生的措施。
(2)試卷分析抽樣方法有哪幾種擴展閱讀
試卷分析的意義
試卷分析不僅可以對試卷和考試做出恰當的評價,提高教師制卷水平,也有助於充分獲得考試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促進我們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考試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對教和學的質量的檢驗。
對於考試的結果,有必要進行認真地研究和分析。考試結果可以反饋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個教學過程的得失,反映出各個教學環節的一些情況,反映出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的狀況、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分析這些信息,能引起我們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認識,提出一些觀點和建議。可見,試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叄』 試卷分析抽10份試卷作為樣本屬什麼抽樣方法
從全態租轎區的數學試卷中隨帆肆機抽取了10本沒拆封的試卷作為樣本,每本含試卷30份,型大這次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是10×30=300,
故答案為:300.
『肆』 教研員如何進行試卷分析
一、試卷分析的意義
考試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對教和學的質量的檢驗。考試對教學有巨大的指揮作用。社會對考試有強烈的反響。對於考試的結果,有必要進行認真地研究和分析。在試卷分析工作中,要運用考試理論和教學理論,對考試結果進行研究,促進我們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進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進的措施。考試結果可以反饋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個教學過程的得失。例如反映出各個教學環節的一些情況,反映出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的狀況、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我們在命題的時候,有多方面的設計。考試結果可以反映命題和考試本身的一些情況,也就是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和測量過程的情況。分析這些信息,能引起我們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認識,提出一些觀點和建議。可以供領導決策時參考,供自己作為制定工作策略的依據,對學校老師和學生提供指導。試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有一種試卷分析是做試題分析。為了說明檢測的結果有效,要對檢測工具試題和檢測過程做科學的說明,這就是試題分析。實際上每年高考以後,我們都做試題分析。每年高考試題評價會,那就是評價試題,分析試題的設計、試題的特色、試題對教學的導向,評判命題的質量。
二、試卷分析的原則
第一是不搞走過場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斷地提高我們工作的科學性,有效地指導工作。
第二是要有科學的統計,定性與定量結合。光定性說一些看法、觀點,沒有數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學統計的數據,定性與定量結合。
第三要深入思考有關的問題,形成觀點和見解。觀點和見解是來自於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對考試和試卷演變的軌跡,對學生的情況,教學的規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斷。另外,結合對工作過程的回顧,對工作經驗的回顧,對於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試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認識。
第四是要有理論的指導。所謂理論不外乎考試理論和教學理論。做試卷分析的時候,有理論指導,就可以站得高一點,也能更深入一點。如同檢驗產品質量,工人檢驗,技術員檢驗,工程師檢驗,想法的深度、廣度是不一樣的。
三、對任課老師的試卷分析
對任課老師的試卷分析,寫出來萬字左右,講出來大約兩小時。
第一部分是試題分析。這個試題分析就比較詳細了。有的學科上午考完一模以後,下午就把老師集合起來,講講這個試題和評分一些要點,就是試題分析。試題分析包括命題時總的一些考慮,試題的整體設計;還包括命題計劃,雙向細目表。有的學科教研員做試題分析,把雙項細目表有意地發給老師,按命題的計劃,把試卷分解開來對號入座,列在表裡,老師一看就清楚題型、題量、試卷結構、各項比例關系。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對難題、中等題、容易題要做交待。在題目設計當中,命題人認為哪些題是容易題,哪些題是中等題,哪些題是難題。還有一條要給老師們交待的是能力考查點。命題對學生能力考查的設計都在哪裡。中考、高考,是人家出題,我們就要找到在題目當中,尤其是在中低檔題當中,能力考查的設計在什麼地方。有要點、有模特,是很具體的考查哪方面的能力。要是咱們自己出的題,那就要給老師做個交待。要講清在若干題目當中,咱們設計的那個機關。不在於難與不難,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力的設計意圖,在題目上是怎麼體現的。題目中體現命題的設計思想,得給老師交待一下。
給老師的試題分析,要深入具體。但也不是上習題課,列流水帳,也不是一道題、一道題地講怎麼解,而是有觀點、有見解地講題目當中的門道。
第二部分也是考試結果。給老師講的試卷分析,不點名公布本區學校的排隊情況。總的說叫大家盡力而為。靠老師們大家努力,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某一些學生成績低,尤其是高三的,原因諸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高二基礎沒打好。不完全是高三老師的責任。這個事情的原因挺復雜的,在老師會上點名公布排隊情況副作用太大,不適宜這么做。
中考、高考有抽樣,對各題的得分、丟分情況,都做詳細的統計分析。我們做試卷抽樣統計,一個是統計各個小題的得分率(難度系數)。還可以統計一下各個小題的標准差。統計標准差的意思是看一下分化或離散情況。咱們參加閱卷,在閱卷點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中教科下發一個分數段的統計表,還有一個得分情況統計表。其中的總難度,可以跟咱們預期的對照。我們自己的統考統測,可以印一些統計表,事先約請幾個學校統計各題的得分、丟分的情況。
對考試結果的分析,以肯定成績為主。對成績好的,對學校排隊名次提前的老師表現出來的工作精神和業績,要充分肯定。向老師匯報著重在於分數的得失:取得的成績加以肯定。著重肯定從哪些題目上反映出咱們教學的成績。比如,一些題挺難的,但是,咱們得分率挺高,這就是成績。哪些題目、哪些地方比去年有所進展,應該肯定。
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是不難的試題大量丟分。尤其是要對中檔題和低檔題丟分的情況和丟分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多年對考試結果的分析,得出一個總的認識:難題得的分少,不難的試題丟的分多。可以比較一下,難題得多少分,不難的試題丟多少分。說起來挺有意思。幾乎每次試卷分析都不例外,這很能發人深省,著重分析不難的題,丟了多少分、怎麼丟的。這是一個分析的重點。
下邊列舉一些從多年的試卷分析中得出的重要認識。
1.試卷的主體是中檔題和低檔題。無論3:5:2 ; 4:4:2 ; 或者是6:2:2 ,反正試卷中,多數題是中低檔題。考試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中低檔題當中。試卷中多數題目是考生見過的、做過、能做、會做的。考生肯定有的可寫。但是得分不得分,就拉開了距離。
2.考生的得分,主要是來自中低檔題。難題的定義是得分率很低,0.3以下。難題佔比例又很少。3:5:2 ,它只佔20%分。卷子本身難題不多,難題又得不著分。所以在學生實得分數當中,得自難題的分數極少。可以說90%的分數是得自於不太難的題。
3.選拔考試出活題、考能力的特色,主要也體現在中低檔題上。考生丟分是有原因的。考生做中低檔題也丟分,不難的題也丟分,正是某些方面能力薄弱的表現。一定要弄清中低檔題里頭到底是怎麼考能力的。要准確而迅速地解中低檔題需要考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訓練,必然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學工作。高中三年的工作是一個整體。高一、高二的基礎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4.考能力和出難題不是一回事。對學生進行能力考查和排序,主要靠中低檔題。從考試目的說,選拔和區分的功能,主要是由中低檔題來承擔的。考試理論和考試的結果,都表明中低檔題,常見題的區分功能最好。常見題和不太難的題,就是學生見過、做過、能做、會做的題,區分度很好。成績好的學生做得好,成績差的學生做得差,能夠拉開檔次。這就強化了一個認識:依據課本,立足於抓基礎,不光是求新、求異。這是一個重要的的看法。然而,中低檔題具體怎樣考能力,其中設計的門道和訓練的途徑,就靠我們用試題中具體的模特做出令人信服的說明。這就是試題分析的功夫。
5.學生總分低,主要是因為中低檔題的正確率低,而不是因為有那幾道難題。反過來說,高水平的成績首先來自中低檔題的高正確率。無論3:5:2 ,4:4:2,6:2:2 ,都是中低檔題佔主體。中低檔題得分率又比難題得分率高。中低檔題得分高了,總成績就上去了。學習優秀的學生也不例外。高水平的成績是以中低檔題的高正確率為基礎的。難題僅僅屬於錦上添花。難題本身就是很難,得分很少。添花也就是添一點兒。光難題做得好,中低檔題凈是漏洞、丟分,總成績也上不去。提高總成績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檔題的正確率。這是總復習的指導思想。
6.不同難度題目的區分功能和區分對象是不一樣的。為了實現總難度0.55的要求,試卷規定了容易題、中低題、難題3:5:2的比例。容易題、中低題、難題考查知識和能力的檔次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選拔功能和區分的對象。低檔題主要對那些差生有達標過關、選拔區分的功能。對高分學生是不在話下,等於墊底的分,沒有區分度。中檔題幾乎對全體考生都有區分度。高難的題目是在高分段有區分度。它的作用是對特高分的考生,准備考清華、北大的500-600分的那些考生,有一定的區分功能。普通考生對高難題目力所不及,都沒有什麼分,等於沒有區分度。
7.難題不一定是大題。小題也可以設計成要求很高的難題。
8.難點和熱點不一定是重點。高考偶爾出現的那些難點,刺激性挺大。一下子能形成一個熱點。大家一哄而上,街面上的資料類似題目一下子就都來了。其實那並不是重點,考不考還不一定。也許三年、五年不考;偶爾考,也沒有多少分。
9.通過統計重復考過的題的得分情況,能夠幫助我們端正認識,放棄猜題、押題的做法。我們過去就有過這種重復經歷。一道特別新鮮的難題,這次考過不會,下次重考還不會。這就是說猜題、押題沒用。要是他見過一次,下次就會,那樣猜題、押題就有用。事實上,教學有它本身的規律。假如他見過一次就會,咱們的教學就好辦了。那就不用咱們下那麼大功夫研究,費那麼大的勁抓工作了。他雖然見過一次,該不會還是不會。他沒有那個能力。那是教學本身的規律決定的。培養什麼能力也是得有一個過程。
給學科老師分析的第三方面是工作的對策:
首先強調,復習工作和應試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檔題的正確率。會做的題要保證作對。學生真正沒見過,完全不會做的題是少數。多數題見過、做過、能做、會做,但是丟分。所以總復習的工作,應試的工作是一個過程,是學生消滅錯誤的過程,是提高中低檔題的正確率的過程,也就是基礎和能力全面提高的過程。學生其實知道那些題我會,那些題我都做完啦。但是,若問他做得對不對,對到什麼程度,他就說不清楚。就得強化提高他做題的把握,正確率。
適當降低難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在教學工作當中,起點過高、進度過快、難度過大。師生負擔過重,是個帶普遍性的問題。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讓他學得好點。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不是降低標准,而是為了學得好點,收到實際的效果。只有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才有可能學得好一點。適度降低難度,還是一個針對「分不等值」的對策。牽涉到教學工作、復習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為試卷上多數是不難的和不太難的題。既然這些題丟的分挺多,要提高成績,你只能走這個不太難的題少丟分的路。難題想要多得分,沒多大油水,希望不大。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檔題的正確率,走不太難的題少丟分的路。因此訓練和掌握上,就要適當降低難度,是為了學得更好一點。是用比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得到比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謂效率,就是學生的積極學習活動的有效人數和有效時間。這個比例數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點學生能積極參與,你搞得太難學生跟不上,結果課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為解難題的能力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的。你搞得過難,使很多學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擊。
三基落實。三基的落實,老師們都有一套。應該強調兩點:一個是循序漸進,一個是分類指導。這是教學本身的規律。要想三基落實,就要按著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循序漸進。所謂循序是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之序。分類指導,是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進度、不同的安排。必須掌握這兩條,沒有省事的辦法。省事的辦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這個三基的落實就不是能省的事。
關於能力培養,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是指導工作的一個大項目。這里提醒注意,培養思維能力,要先集中後發散,不要發散得太早。集中思維,是統一的要求,是掌握一類問題的共同本質,和規范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大家必須那麼做的,是規矩。這是集中思維。發散思維是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考慮問題。為什麼不要發散得太早?這是因為發散得太早會增加學生的困惑,對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是個干擾。告訴小孩不能撒謊就是不能撒謊,必須強化這個。不能同時給他講,在什麼情況下可
『伍』 老師對考試試卷分析時常用抽樣分析學生每題的得分率,這種方法屬於___。 A.觀察法 B.計演算法
答案是b、c
1、觀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感官或藉助觀察輔助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察唯祥看、記錄、分析的行為
2、根據是否有中介,分為直接觀察法和戚知間接觀察法。
題中體溫計就是中介,因此,是間接觀察法
3、以資料收集及其記錄的方式,分為定量觀察法和定性觀察法
題中體溫計有刻度,有明確的量高山消,屬於定量觀察法。
『陸』 試卷分析250字
一、試卷評價
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靈活性、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理解和體會,去理解、去感受、去運用。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試卷評價導向功能的作用很明顯。這次語文學科的試捲成績基本反映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積累運用的量不足,閱讀習慣的養成和獨立閱讀能力欠功夫,年級習作水平總體不錯。下面就各年級情況做具體分析:
二、試題分析
從整個卷面來看,基礎知識學生掌握較好。學生在拓展閱讀的能力這方面知識欠缺太多,教師平時拓展還不夠。學生成語積累與運用能力失分率原因為:一是積累的量少,雖有一定的積累量,但錯別字太多。可見學生平時的積累習慣沒養成;在積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寫;語文課外閱讀量不夠。學生對句子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訓練力度不夠。縮句、擬人句、比喻句、反問句的,只局限於教材上的,沒有充分利用身邊、課外資源,缺少實踐運用的過程。修改病句,學生對病句類型掌握不全(詞語搭配不當、前後矛盾、語序顛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內容,教師在指導上要講究方法,使學生掌握要領,訓練的廣度上和靈活性上要加強,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練習,淺嘗輒止。
課內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反映出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現是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對詞語體會不準確,意義完全不對;二是體會句子的意思還停留在表層意義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語文閱讀重在過程,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是在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而老師忽略了過程中讀、悟、用、說、寫、等方法的指導;學生閱讀態度不認真,文章瀏覽一遍即開始作答,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不去認真揣摩,體會,感悟。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積累方面的吸收與內化,逐步形成能力。課外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給文章加題目、畫中心句、加標點符號、解釋詞語這幾道題答的還算可以。而對句子的理解雖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貼切;有的學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師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欠功夫。閱讀部分學生在分析、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顯地反映出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從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中選材,自擬題目,寫起來有話可說,也能寫出真情實感。但是有的學生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分段、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問題上而被分也不少。與《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強和提高。
三、整改意見
1、建議語文教師要嚴格執行本學段的語文課程標准,三維設計教學過程,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上要指導學生,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2、按照語文教材的使用說明,不僅要抓好主體課文教學,更要完成「語文天地」中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好導讀和預習提示。平時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閱讀課和習作課,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3、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深入鑽研、開發、使用教材;要有靈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語文教學在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的同時,要積極向課外閱讀拓展,並充分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學生積累的廣度;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好書,幫助學生拓寬積累的途徑。
4、素質成於習慣中。沒有培養過程,就沒有教育結果。教師一定要重視給學生創設各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在某些環節上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發現語言的規律,培養審美的情趣,從而提高語文獨立閱讀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反思與前瞻
縱觀語文試卷,我們感到: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教師沒有站在系統性的教學高度來審視。在閱讀教學中就文解文,教師重「教」不重「導」(教材選學內容中帶「*」或「△」的訓練,大部分教師採取的是走過場態度,視而不見,見而不問),學生所學知識不整合,缺乏促進繼續學習的能力。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一定要變學生「接受式學習」為「吸收式學習」,做到:引學生「悟」、教學生「法」、導學生「理解」、重學生「運用」、求學生「發展」。
試卷分析的寫法
試卷的分析是一件十分講究科學性的事情。中學由於有一個中考的問題,所以中學的分析一直以來都遵循教育統計學的方法進行的。小學卻不知是什麼原由,一直以來都是採用經驗型的分析法,計算平均分、得分率,舉出典型例子,然後根據教師的經驗判斷問題所在。而且問題所在往往只是學生方面的。
其實,影響一張試卷卷面成績,一般有三個方面: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試卷的編制,只要這三個方面之一出問題,就會影響答題的成敗。 因此我們必須用一個比較科學的方法進行試卷的分析。紙筆考查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科學習質量的其中一個手段。通過對紙筆測試結果的分析,獲取客觀、全面的信息,改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是我們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資料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測驗結果分析的內容
測驗結果分析包括分析測驗質量和分析教學情況。通常我們可以採取下列工作步驟: ①抽樣
②測驗效度分析 ③測驗信度分析 ④難度分析 ⑤區分度分析 (一)抽樣
在測驗數量較大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對每一份測驗卷都進行分析,因為那樣做,人力、財力消耗太大,時間也不允許。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對部分試卷特徵的研究,推斷出試卷總體的特徵。
因此我們抽取的試卷(稱作「樣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它們是隨機抽取出來的,二是它們的數量足夠大,這樣,它們對於試卷總體才能有較好的代表性。
所謂隨機抽取,就是試卷總體中各份試卷都有同樣被抽取的機會。隨機抽樣,是科學推斷的前提。隨機抽樣的方法很多,對學科測驗而言,較實用的是按分數段分層抽樣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是:將全體考生的分數,按分數的大小劃分若干分數段;統計出各分數段的試卷數量;計算出各段試卷數量占試卷總數的百分比;根據確定的樣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計算出各段應抽的樣本數。如果只是一、兩個班,就可以是全樣選取,即全部都做樣本。 (二)測驗效度分析
所謂測試效度是指測試能代表所欲測量的內容和引起預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測量的內容」是指教材,「預期反映」是指學生的行為活動,即對教材的記憶、理解、運用等。測試效度的判斷依據:1)分析測試編制的教材和測試對象學習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兩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則低。2)比較測試題目與教材內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測試題目所檢測的語文能力、知識是否與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別是所謂的語文知識。為什麼在這里要強調「語文知識」呢?因為語文知識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一個字或一個詞也是一個知識點,不像理科那樣學了一個定律就可以推理應用,一把刀的「把」這個量詞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樣與一致性相關了。 (三)測試信度分析
測試信度是指測試的可靠性,是指對相同的應試者多次測試結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體相同的條件,幾次測試的結果大體相同,那麼,這個測試的信度就較高;反之,則低。(因這個分析主要是針對測試題目的編制,在這里就不詳細介紹)
抓重點
大概就是這樣子了 給分呀 親我們老師從來不留
試卷分析
呵呵
『柒』 怎麼寫試卷分析
寫試卷分析的方法:
有一種說法:最有效的學習,就是從自己的失誤中學。針對學生如此,針對我們教師也如此,應用於我們的教學上,那就是需要重視做好試卷的分析,它真是提高你學科成績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以下是寫試卷分析的方法。
1、先分析,各部分佔了多少分,選擇題多少分,填空題、判斷題等,語文多話一般是積累部分佔多少分、閱讀部分和作文部分。分析完之後,要看看試卷的總體難易程度,以及題型的覆蓋面。
3、然後分析班級有多少學生,優秀率是多少、及格率是多少、過差率是多少。寫完後是學生做題時各部分題目的得分情況。學生哪些題目錯誤較多,為什麼會錯。
4、最後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今後通過什麼方法改進和糾正,寫一下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了。這一部分主要寫下階段教學任務是什麼,下階段目標是什麼,應該補救什麼,有什麼措施,尤其是分層教學的措施是什麼。上一學段成功的經驗是什麼,如何進一步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