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優化課堂演示實驗方法研究

優化課堂演示實驗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3-03-16 17:22:07

A. 怎樣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樹立新課堂教學觀念和思想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在努力貫徹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滑塵銀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中華民族發展振興的要求、現實人民的要求。 實現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教育,必須要以「批判繼承、廣采博收」的精神努力開創適於當今和未來國家發展培養人才的需要的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主戰場。現行新課堂教學的行動取決於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所以樹立課堂教學的新思想、新觀念就成了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大前提。 從課題研究現實來看,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的影響還遠遠沒有清除,新的教學理念更沒有廣泛深入地被人們接受,這是由於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所致。在國家經濟改革騰飛、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新舊教育教學觀念交織出現勢在必然。所以,有志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拭目以待、加強學習,努力凈化、主動更新我們頭腦中那些陳舊不適於當今需要的教育思想觀念。在課堂教學方面有哪些思想理念急需更新,有哪些做法可以借鑒呢? 1.明確課堂教學的性質和地位 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是人們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活動的時空集合體。它既是一個有目的性的自主行為群體,又是一個人際交往高密度的社會體。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過去是、當今依然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改革、課程改革要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就是要「聚焦課堂」、「決戰課堂」。 2.把握新課堂教學的本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新的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兄擾習負擔,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體現,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更重視學生的成功與發展。為此,要深化教學改革,積極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注意創設課堂教學民主與創新的氛圍,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信宴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當前,課堂教學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已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以人為本。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更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使學生用輕松活潑、易於理解、樂於接受的主動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開發性思維的培養,注意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等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體論」、「學生主體,教師客體」、「雙主體論」均需廢除。其影響在現實課堂教學中,還因地因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說明舊的教學思想理念還在作祟。很多人認為「教師必須有能力實現對學科教材的『居高臨下』,對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對教學方法的 『靈活應用』,對學生學情的『胸有成竹』的教學職責,即由原來傳統意義的『教學』改為更具有新意的『指導』,這是新課堂教學的要求,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隨意貶低教師的作用或過分強調學生自主,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還有人認為:「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教學可拆分為「教」與「學」兩個方面,前者為後者服務,如果沒有了「學」,「教」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再漂亮的表演,再賣力的講解,再迫切的感情,如果不能喚起學生有效的回應,如果不能落實到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就沒有任何價值。」因此,有必要讓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再認識。教學本質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設計、整合、創新、傳授的過程;是學生對教師傳授、教科書呈現、教學媒體發送的教學信息的認識、理解、內化、建構的過程。 3.明確新課堂教學過程、目的及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精神 (1)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地位。在新課堂教學改革形勢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是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學生與教師在人格和學術上是平等的,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發展」,才符合學習的規律。在此,教師必須樹立「教學服務」的意識,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服務,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那些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教師主宰」、「教師領導」的觀念也必須廢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教師的指導和教師為學習創設的條件,從而發揮自主精神按認知的規律去感知、去實驗、去思考、去總結、去獲取、去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因而,「傳統觀念中的教師單方面的「一言堂」、「滿堂灌」「單向傳授式」的教學活動必須廢除,取而代之的該是師生「交流與互動」,這也正是「新課程」要求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形式。 (2)提高學生素質是教學目的、教學有效性之根本。研究的結論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交給學生如何『學』,教學設計的核心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要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落實到學生認知、方法的掌握與綜合能力的提高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是成長中的生命。教學要把學生當作鮮活的『生命體』對待。」 (3)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還要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形成。有遠見且頭腦清醒的教育者應該明白:學校不是為解決教師就業而舉辦的,而是為學生受教育而建設的。教學的實效性的核心是「學生素質提高了多少」這是問題的關鍵。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指在課堂教學中,藉助教材,在教師的組織下,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的培養及成長與發展,使其素質得到提升。 4.實現新課堂教學觀的認識和做法 (1)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因此我們應該在一個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層次上對課堂教學模式和它具有的實效性的研究基礎上關注以下幾方面: ①倡導「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同時關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等多個方面,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實現人的素質的提升。 ②倡導開放、生成新知識觀,即強調知識的內在性、動態性、開放性、生成性,視課堂為開放、動態、生成的知識系統。使課堂教學領域中發生的一系列生動事件,使師生基於教材文本相互交流,民主對話所產生的意義、價值,成為知識、情感、個性、素質持續不斷的創新生成。 ③倡導創生、建構的課堂教學觀。課堂教學的創生取向與新知識觀的內在精髓是相通的。在創生取向的課堂教學中,使知識的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圍繞知識資源進行雙向建構的活動。 ④倡導關注過程、尊重差異的課堂教學評價觀。關注過程的評價旨在倡導、鼓勵學生從事知識的探究活動,體驗知識的原創過程,感受知識生成的激動與歡欣,釋放知識過程性的教育功能,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造。課堂教學評價除了具有共同的內容、標准、要求,還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課堂學習差異的尊重,實質上是尊重知識的多樣性與人之存在的個體性。 (2) 「從教育學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其做法是: ①著眼於人的發展的教學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原有基礎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②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停留在現有發展區的教學,只能阻礙學生的發展。真正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 ③新課程倡導內在發展,如在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定位上,強調通過課程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批判意識和探究意識。 ④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而且要注意讓教師在課堂里擁有創造的主動權,能充分根據自己的個性、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宋發展自己,這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二、加強德育工作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石 我國歷來重視德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寓教於教學過程中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當前課堂教育改革日語深入的形勢下,除了通常說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為節操、人生價值觀等德育工作之外,在提高新課堂教學實效性上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從一些學校研究的成果和體會中可知: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德育工作可以圍繞「學習動力教育」、「學習態度、精神教育」、「學習群體、環境教育」、「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來做;通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可融合在課堂教學之中,有機的得以實現。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德育途徑:本著「以德治校,以人為本」的方針,就「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從本校實際出發,確立了「建設特色班集體以保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開展學生自我教育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意義的探究」、「構建德育網路與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關系的研究」和「提高中華傳統美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四個研究專題。具體的認識和做法是: 1.研究構建新型班集體管理模式,探究特色班集體管理目標、方法、評價的理論體系,為新型班集體管理模式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提供理論依據。核心問題是如何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主導價值追求發生變化的形勢下,變革傳統班集體強調管理的控制功能,忽視爭創激發學生自主發展動力的育人的功能模式,把構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列為新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主旋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依託,圍繞上述理念進行試驗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本著「身心靠自我磨礪,智力靠自我開發,人格靠自我塑造」的精神,提高學生對自我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明確自覺樹立自己人生目標和發展方向:同時引導學生注意個性中的共性發展,自覺調整好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和諧相處,保證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此,針對學生思想、心理特點,學校應為學生創設自我教育施展才華的舞台,開展學生心理自主教育,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自我評價,在全校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我教育活動。 3.在「學習社會化,社會學習化」的形勢下,課堂、學校、家庭、社會將構成學生成長的一體化環境,必將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及其相互關系,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人的發展離不開所處的環境,課堂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對學生施加好的影響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做法是:建立家校互動平台,實現德育處、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網上交流;建立學校家長委員會,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積極性,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正確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觀,為學生的成長開辟和諧寬松的人際環境。 4.通過探索有利於增強學生德育中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有效性,總結探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構建德育教學最優化、多元智能的策略,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發展。 總之,如何實現德育為首,寓德育於教學之中,使德育為課堂教學實效性得以真正的實施,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 三、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會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1.關於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顧名思義可拆分為「學」和「習」,其本質是認知和練習,關鍵是「做」,是學習過程中的「行動」。沒有學生的親身的體驗和學習全過程的經歷學習是無意義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行動」構成過程的要素,學生的學習要在』行動中進行,沒有具體行動的學習常常是低效能的學習,學習行動的設計是在傳統教學中最被忽視的重要環節。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的思路:即人都有自我發展的先天的素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社會屬性,人都有自主活動向上的內心動力,所以,我們的教育就該是以學生為根據、為資源,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教育。為了實現這種教育,首先要研究學生,把握學生的個性與心理,做到以學生為根據;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真人真事、真實情境中去接受教育,即實行體驗和感悟性教育;要把教學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即要重視學生的態度、過程、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認真、細密、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感悟學習過程,從而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各種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教育內容到教育形式的確定,以致教育活動過程的組織等都要盡量依靠學生,學校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服務,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引導學生去讀,去想,去寫,去做,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僅是組織、指導、技法、幫助者。這些做到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真正有所保證,也才真正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學法的指導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是學生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教師傳遞;學生必須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絕不是被動地信息的吸收者。每個學生都應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系統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構建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識又因為新知識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的積累,它同時包括有新舊知識的沖突而引發的思想觀念轉變和知識結構的重組。可以說學習的基本原理就是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有所發現,觸動學生思維敏感和活躍,激發學生的需求和新鮮感,從而產生「再學習」的動力。這即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的應有的學習觀。在這種認識的前提下的種種方法也才有意義,但也要警惕課堂教學表面熱鬧,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學習陷入誤區的傾向。「教無定式,學無定法」,在學習方式上,人們普遍將「發現學習」認定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有意義的學習的發生並不是以某種學習方式為條件的,接受學習也不完全等於機械學習,發現學習也並不等同於絕對有意義的學習。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各自適合運用的情況。而真正的自主學習還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總結。什麼是造成我們課堂學習方式轉變的主要阻力,怎樣在發揮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中融合新型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基礎學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這里涉及到忽略實際情況,形式主義地實施各種課堂教學改革措施,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相背離的問題,很值得我們很好地去思考去研究去解決。 2.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1).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基於學生是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取和提高是要依據一定的認知規律的理念,所以學生的學習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探索精神。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這種學習方式體現在: ①學習上勇於發問:面對課上課外的知識、事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把喜歡和善於提問作為會學習的能力和平鴿來加以倡導、表彰。發問意味著思考,會提問說明會思考。 ②學習上主動探求:遇事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刨根問底、探求真知精神,養成自主鑽研的習慣。 ③學習上大膽創新:學生學習主要任務是接受新知、培養自身多方生存、工作、發展的能力。但是,不排除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敢於發表己見,敢於鶴立雞群的應得到重視、提倡。對於「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本著「重學習結果,更重學習過程」的原則給予熱情的肯定和鼓勵,因為這關繫到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長期發展。 (2).群體合作式的學習。作為社會的人,獨立思考學習不可少,與他人、群體一起共同學習更不可少;因為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更多的學習是在集體的場合里進行的,班級、小組方式的學習是一種不可少的方式。這種合作學習方式表現為: ①認真參與團隊學習:無論學習的群體大小,作為學習的個人是其中的一員,均應遵守團隊學習的原則,做到圍繞主題,以自主精神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做到主動切磋、自覺參與、踴躍發表自己見解體會和心得。 ②虛心向他人學習:本著「三人行必有吾師」的精神,在群體學習中,積極自覺向他人學習。從別人的學習感受、認識、體會中獲取知識,解除疑難;或者基此自覺引發思考,提出自己相反的感受、問題或見解與他人討論。 (3).網路自主學習。 在當今信息網路極為發達的形勢下,學生應該在教師指導下充分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手段進行學習。查詢資料,在更廣泛的信息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吸取。 ①查詢資料它求思路:圍繞課堂學習中的問題,查詢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資料。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 ②擴大視野提高水準:圍繞課堂學習的問題,利用網路進行延伸學習,即擴大視野、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4).實踐與實驗自主學習。 實際上就是把課本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去,或者把課上學到的東西放到實踐中去檢驗和印證。這種學習就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這是課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對於提高課堂實效性,培養高素質人才意義重大。 ①驗證所學知識:學生要以主人翁態度,在學習書本知識的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通過實驗印證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②實踐所學知識:學生要主動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依據所學知識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辨別真偽的能力。上海師大附中從「發展教育」理念出發,主張在學習方式上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知識建構的過程,體驗精神生活的意義,體驗發現與創造的快樂。幾年來,實踐了課堂教學「五活」,即「引入含活勢,形式要活潑,氣氛要活躍,探索有活力,結尾留活意」。在學習中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懷疑意識、探究一是外部資源利用意識和合作意識。他們認為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更進一步說就是人的改變,人的素質的改變。 學生的學習方法必須緊緊圍繞「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來設計。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主要採取「聚合」與「發散」兩種方式。收斂性的思維是指人在解決問題時,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依據,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則去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是指人在解決問題時,會同時想到若干個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案、假設和結果,使問題的解決有較多的機會和較大的幾率。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該以「聚合式」思維方式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解決問題時必須先以基本概念、知識和經驗作初步判斷,在此基礎上再興發散思維,並開始質疑,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一味地追求「發散思維」或者「聚合思維」都是片面的。另外,課堂學習必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後者是前者的延伸與鞏固,學生正是在多種綜合實踐、小組活動中得到了感受和提升,學會了合作互助。 四、教師會教、教法得當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成功要素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教,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 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學校普遍關注研究的問題,方法好比過河的橋和船,模式是從實踐中總結提升出來的模型框架,它對具體的表現形式產生指導性影響。作為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日常教學中都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方法、一定的模式進行教學,但他們所沿用的方法、模式具有優劣之分。一些教師可能憑著慣性一直沿用一種不好的方法、模式,而自己也不曾發現,不以為然;一些教師可能一直沿用一種很好的方法、好的模式,但也「身在盧山中」不知其所言。我們認為在教學第一線進行教學方法、模式的研究,能引發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思考,學會從教學實踐中提煉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保證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國家一再倡導創新精神,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以適應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潮流,創新發展、合作互動、自主學習、啟發探究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各種各樣的教育改革中,不管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還是教學模式的改變,都在關注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個體的差異需求,都在致力於改變學生對於學習的認識,包括對於學習本質、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群體、情感體驗等的認識。改變學生的過程,教師的思想和行為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建構,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一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二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一提高教師教學效益,二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主要研討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才能實現課堂教與學的高效。同時從系統論觀點出發,全面研究影響課堂教學系統的各種因子,排除干擾因子,優化教學環境,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從而消除目前存在的「粗放型」的課堂教學。 有些學校提出「『探究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注重教學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尊重學生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進行的學習。 五、運用好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助推器 當前,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成趨勢,而且往往成為人們衡量課堂教學的成敗優劣的一個標准,可以說有效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是使課堂教學騰飛的助力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變教學模式,擴大教學規模;改變學習環境,豐富信息資源;沖擊傳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有利於因材施教;豐富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促進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操作技能;改變了學生的地位,變被動為主動,實現了教與學的民主;變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教育價值觀為「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觀;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具備了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物質條件不等於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上簡單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等於課堂教學實效性已經提高。「實物現代化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人的現代化,即人的思想觀念、能力的現代化,也就是人的素質的現代化,這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核心。否則教學手段仍是之後的,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可能得到整體的提高和長足的提升。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需要有現代教與學觀念的教師和學生去掌握,去運用,否則只能是「好箭束之高閣,不能射應射之的」。教學手段要綜合運用,片面強調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行的。現實教學中擯棄一切傳統教學手段,處處都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以致流於形式的觀念不可取的。正如有的學校所說「在課堂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表現出課件使用失當,好像課堂教學不用多媒體就意味著落後沒有創新。教學媒體與技術的運用,本身並沒有過錯,問題出在人的思想上。只有當教學媒體自覺恰當地為教學藝術服務時,才能取得錦上添花的教學效果,也才能真正實現教學創新,體現出教學媒體的價值。如果忽略對教學本身內容的扎實鑽研,對教學藝術的追求,而片面強調課件的運用或者對教學技術手段過分依賴,只能導致教學技術化的危險傾向,即陷入到了教學上的形式主義道路。」其結果往往會影響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固守傳統,認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可以走遍課堂的思想也是要不得的。 六、提升教師的素質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根本 實施素質教育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素質的提高是關鍵。現在形勢下,強調教師隊伍的建設更有著突出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時代意義。教師必須熱愛教育,為人師表,知識精博,態度嚴謹,教技高超,善於探索。」首先,我們認為是師德,即有從教的職業道德和做人育人的行為規范。其中責任感、愛心、為人典範不可或缺。第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造就一批研究型(或稱專家型)的教師。他們應該具有創新精神、研究能力,應有的特點和氣質是:能立足校本,立足課堂,從課改形勢出發,規范自己的課堂行為、課前行為和課後反思。 研究型的教師應該具有「五氣」:終身從教的志氣(他們的從教經歷和思想境界):銳意改革的勇氣(他們銳意改革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博學多能的底氣(他們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事跡);充滿智慧的靈氣(他們成功教學的典型案例);面向未來的大氣(他們遠離功利,著眼國家的利益和學生的未來發展的教學行為)。這種特質最終均應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 當然,我們不能奢望每個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專家,但是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學習、感受和體驗研究型教師的特點和氣質並為之努力奮斗,從而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為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供最關鍵的師資保障是必要的。 課程改革實施的決定性環節是教師的專業發展,而最具有創新力的是青年教師。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什麼樣未來人才和怎樣培養未來人才的問題;未來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形成離不開學習方式的變革;要想改進學生學的方式,必

B. 教師應怎樣做好課堂演示實驗

教師應怎樣做好課堂演示實驗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
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和准備。有的教師 輕視課前演示實驗的准備工作, 結果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以致在課堂上手 忙腳亂,「強行」讓學生接受結論,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二、操作要規范
操作規范是指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 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後火柴簽不能 隨手扔在地上,猛嘩老 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 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後接電源, 拆卸時先斷電源, 後拆線路; 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 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 致等。 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的規范操作, 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
三、實驗用語要准確
教師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語言必須准確不含糊。有的教 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不注意語言的准確表達,對學生正確認識儀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 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四、要讓學生參與配合
演示實驗不能先由教師做給學生看,再講給學生聽,使演示與講解脫節。這種作法忽視 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倉庫」,完全沒有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是 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 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做實驗,如讓 學生上前來讀數或動一動手。
五、可見度要高
演示實驗不僅要現象清楚,而且還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蘆滑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 度。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製可見度枝升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C. 高效課堂課題研究方案3篇

高效課堂 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全面推動 教育 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效課堂課題研究方案3篇,希望對您有用。
高效課堂課題研究方案篇一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現實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情境的偏差、教學方式 的偏差,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過分誇大學生主體作用而導致課堂教學失控,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作為現實問題就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2、改革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試驗以來,小學數學有了一定的變 革,但我校的實際狀況是不少教師還沒有進入角色,思想還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水平上,這是我校的普遍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

3、發展需要:這是教育的方向,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與學、 師與生之間的關系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這要求教師主動去適應的學,從教學工作實際出發,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研究需要:研究性學習已粗陪掘取得了亂羨不少成果,但理論研究較多, 實際研究不夠深入,因此選了本課題進行研究,目標深遠,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界定

教學有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握教學目標,採用恰當的 教學 方法 ,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三、研究的目標

1、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傳統的單向傳授方式轉變為互動式學習。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有效的運用。

四、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現狀。

2、觀察法:對老師進行課堂觀察。

3、案例分析法:通過教學案例對教師進行跟蹤調查,並不斷 總結 反思 。對教學活動中合作學習的得失進行反思,提出新的改進方法。

4、 經驗 總結法。按計劃定期上研究課,不斷與各位老師交流、改進、總結,形成材料。

五、研究步驟與實施計劃

時間:2014年9月——2016年12月

第一階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確定課題,撰寫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調查分析,了解我校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行為現狀。探索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等,接受中期研究評估。

第三階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總結成果。

1、 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

2、 對兩年的研究進行理論概括,寫出課題研究 報告 。

研究課題: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
高效課堂課題研究方案篇二
一、指導思想

樹立以育人為根本,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基地,一研究和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全員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設計都要圍繞這個主題展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展,教好每一名學生,應成為每名教師的施教理念。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現狀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農村學校也應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勇於實踐,逐步形成了 “分層教學,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了放手讓學生先學是可岩核行的,學生能自主試學甚至可以學得很好自新課程改革實驗開展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校的教師們在各科教學中仍然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傳授、輕探究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多數教師為了追求成績,課堂中無法跳出固有的教學方法,仍以傳授知識為終極目標,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機械傳授學生被動接受仍然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一席之地,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機會都有限;教師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很大程度上影

響了我校教學科學、和諧、全面發展。二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質疑解惑的學習能力不高。

近幾年來,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校的不少教師力圖擺脫固有的教學模式,想通過一些教學雙邊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也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自學、思考、討論、質疑、動手操作等活動。但是由於指導不到位、缺乏對學生系統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質疑解惑學習方式的訓練和培養;所設計的問題缺乏思維坡度、活動缺乏目的性、課堂教學程序紊亂等原因,使得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質疑解惑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種形式,加上學生基礎差,素質參差不齊,效果不佳。這都影響和制約了我校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質疑解惑等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也制約了我校教學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所以探索一種符合我校高效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逐步改變課堂教學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 學習態度 ,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堂教學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加強授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強調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注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有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做到課堂教學以育人為本,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新生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課題研究內容

1、學校根據文件精神,制定此次活動的 實施方案 ,明確教研的方向,使大家明確目的和認識。

2、教研組要集體研究本教研組的教研課題,制定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要結合實施方案、教研組的教研課題和個自的教學活動,制定個人學習研修計劃,參與課題研究,在實踐中撰寫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總結提升教學實踐經驗。同時學校每學期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教師將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反思、困惑等反饋出來,共同研討。

3、全員參加,學校實行循環聽課制度,樹立好的典型,並不斷的推廣。

4、定期組織教師參與青島市教學開放日活動、膠州市開展的各

種教研活動,有針對性的聽課、集體備課等,不斷的學習和提升自己。

5、發揮骨幹教師的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通過結 對子 和傳、幫、帶等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6、走出去,向其他學校學習,做到取長補短。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思路。

7、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平台,開展教研活動,促使教師上網、看報、讀書,收集整理資料,實現優質 資源共享和遠程互動。

8、健全課改機制,出台硬性規定,嚴格執行。校長推動課改的為第一負責人,要以身作則。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資料,學習課改的理論和別人的經驗應用於指導自己的課題實驗。

2、行動研究法:教師要將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起來。

3、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實驗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4、實驗觀察法,實驗組織形式為對照實驗,運用等組設計原

理,隨機選定兩個平等班,對實驗班施加實驗 措施 ,採取探究互動教學模式,使實驗班學生在探究互動的教學環境下學習。而對對照班,則採用常態教育教學活動形式和方法。

5、經驗總結法:通過總結,全面深入、系統地提高經驗實質, 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到可以運用和借鑒的規律性的東西。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及范圍:

課題設計的范圍: 語數英三門學科

課題設計的對象:1—6年級學生

七、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及過程設計

《一》准備階段:實施時間為:(2014年9月-----2014年10月)

召開課題研究討論會,通過調查、分析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確定課題研究的范圍。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4年10月-----2015年7月)

1、強理論學習,尋求理論指導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領導教師的責任感。使每一位教師要認識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到有模式與無模式的利弊;使他們認識到探索符合學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是教

師自身成長的需要,更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2.教師搜集先進教學理論材料,認真學習,汲取有效理論營養。

3.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模式,使教師把握“以學定教-分從教學”模式的操作要領。在三份開展的校長、主任、班主任、骨幹教師的基礎上,具體要求是 一要求教師完整理解:“分層教學,以學定教”模式的基本結構。二要求教師充分認識模式的四個基本特徵。即(1)面向全體學生,目標明確(2)精講善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3)緊扣目標要求,重視學情反饋,教師通過優化導學,促進良好學習習慣與品質培養(4)高度重視課前的備課、預習和課後的作業、輔導等各個環節,將課內外的教學活動統一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三、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作用,要求他們針對模式寫一份質量較高的教學設計。

2、運用學習理論,進行課堂實踐探索研究:

實施時間為:(2014年11月---- 2017年7月)

基本要求:要求全體教師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師對照課程標准,通讀所任學科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在此基礎上,能夠細讀當前所教年級教材,吃透教材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能

夠就一冊書寫出高質量的教材分析,寫出整冊教材和單元教學計劃。

主要措施: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學科教材和研讀課程標准,通過骨幹示範、同事合作、個人研讀等形式,採取培養典型、過程考核、教材教法培訓等措施,落實本階段工作要求。

工作目標:大部分教師能夠正確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師能夠創造性使用教材。

2、優化教學設計

基本要求:一是要吃透教材,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和生長點,注意以舊引新,系統把握教材內容,精心處理重點,難點;熟悉每一道習題。有效組織練習,注重變式訓練,當堂反饋校正,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吃透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學習方式。三、根據模式的基本要求規范備課環節。每一節課要做到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線索清晰、方法得當、內容精當,形成有個性、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主要措施:通過加強常規管理,落實備課檢查、指導、考核制度,建立集體備課機制(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修改、課後反思),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展覽和評比,全面提高教師備課質量。 工作目標:所有教師能夠規范備課,部分教師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有效備課。

二)全面實施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5月)

創新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專題培訓班,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堂教學評估標准,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總結推廣階段(2015年6月-------- 2015年7月)

1.總結經驗,加強交流。①學校及時總結學習推廣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學習簡報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②通過組織“分層教學,以學定教”示範課,推廣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③結合學校實際,創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及管理模式。

2.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分層教學,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細節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人人達標。①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實驗中表現突出的優秀班級、備課組和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展再做新貢獻。②依據課堂教學評估指標,組織教師達標課活動,人人上達標課,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D. 如何順利開展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研究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2,啟發思考」 「交流表達;⑤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展知識面,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動手。甚至還可以通過小故事,培養學生主動研究的探索精神、CO2、Cl2。 在以前,使演示實驗更形象更直觀,應當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利用實驗情景、適當地藉助多媒體技術、多種儀器?從此?」 ,觀察實驗」(在密閉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探索的興趣、葯品。 ③對於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可不作答,確立學習目標:「寓教於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不斷創新,總質量保持不變),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創設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應當引導學生從反應原理。現行的新課程化學教學變「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分析,對家庭燃料的選擇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燒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日常生活現象的嚴密觀察和勤於思考,確立新的教學觀,如「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學生急切想知道:「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 。比如在初中化學「定量認識化學變化」的知識教學中、勇於實踐,就一定會在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結合新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來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1,然後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才能發揮實驗教學的實效性作用、融洽的學習氛圍,觀察變化前後質量是否相等) 「學生討論、投影儀等電化教學設施的再顯性、工農業生產。因此,活躍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識和內容一、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反應物狀態、分析後、價格,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期盼著早日喜歡上化學這一門新的學科,讓學生充分地動腦。此時,把化學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現出來。在學生面前不斷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積極探索: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後,只要我們繼續踐行「以頃遲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如果這兩個步驟顛倒了,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永不滿足,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掌握實驗室制氧氣的相關知識。有了學習的慾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興趣很濃:①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記憶猶新,設計實驗」(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後。同時還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科學素養 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求知的視野。如《用實驗方法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出來》的實驗教學,從而得出質量守恆的規律 :學好化學、NH3等的實驗室制備、動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體驗探究樂趣。老師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它能不能向上飛呢,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高?森林火災如何預防。 ②可將部分演示實驗製作成一些課件。 2、實物等情景創設,觀察反應前後質量是否相等。 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就可以採用探索性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 O2,才能達到新課程預期的培養目標?」 「 假如改用口吹的氣球、合成纖維織成的布料」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有了問題才會產生學習的慾望。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會有問題,才能真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③注重讓學生理解。學生印象深刻、變演示實驗為雀耐李探索性實驗,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沒有直接參與、求知,他沒有特別的天賦,氫氣球下系一標語:這是怎麼回事,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製取氧氣》的教學中學習有關氧氣的實驗室製法。當老師提出;允許教師根據不同的實驗情況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愛因斯坦說過,學生精神抖擻、創設有效的實驗情景、探究。正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還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激發好奇心,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煤氣為什麼會使人死亡,增強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動畫演畝頃示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 初中化學教材(滬教版)「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中,也是教育工作者永遠的追求,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對於中學化學教學中有關幾種物質如H2,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實驗原理,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不斷進取,幫助學生發現學會知識對個人的意義,可以採用模型展示。 3,創造性地發現。如?為什麼會有此現象,因此在「用簡單的實驗方法區分棉纖維,重現實驗的基本情況、科學史實。 ①實驗游戲化。如,利用計算機,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出假設。為此。在今後的教學研究中。教無定法;④教師應當營造和諧,受到科學方法訓練、製取裝置等方面加以思考。比如、羊毛纖維。只有切實加強新課程下化學實驗教學,如化學教材中研究性學習課題「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合作學習,其總質量不變) 「進行實驗,那麼探究意識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充分反應放出的氣體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比如?學生議論紛紛,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濃厚的求知慾。 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 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探究學習,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氧化碳後加熱玻璃管,但必有法、動手實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等等,總質量是否改變。 二:「氫氣球為什麼能向上飛,掌握知識。於是我用動畫演示的方式播放了先通入一氧化碳後加熱時發生的爆炸現象、思考,自主積極獲取知識,課堂上布滿歡快的氣氛,提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精心創設化學情景;在密閉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鹽酸,並將事先填充的氫氣球放飛到教室上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鋼鐵是如何煉成的,上好化學第一課對初中學生而言影響重大,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是增大,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實驗教學了解到用高錳酸鉀與過氧化氫在製取氧氣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探究性實驗教學得以成功,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我們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往往是創造性思維迸發的時候,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結緣,這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鐵為什麼會生銹,提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後,拓展遷移」(結論。因為學生往往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學殿堂的;②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探究、資源蘊藏情況及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教師在進行第一節化學課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向學生介紹,學生經過這一系列探究性問題的實驗?自己能否操作,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效果更優化、思考和解決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這些疑問,結果如何呢,討論熱烈,上面寫著。 三,只有加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實驗探究的過程。這種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的實驗教學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採用多種實驗方法,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游戲中開始的,教師的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化學實驗探究過程為。因此化學教師要善於利用實驗、「調查本地區固體廢棄物的主要品種和回收價值」等,他們期盼著早日能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教學觀念的轉變是發揮新課程實驗有效性的前提 我認為。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採用「視頻導入」抓住學生的眼球?人胃裡的胃酸過多可以用具有什麼性質的葯物治療,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性、收集方法、減小還是不變

E. 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教育論文

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教育論文

摘要: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演示實驗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效率,而且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演示實驗;課堂教學;實效性亮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縱觀化學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許許多多的化學理論的誕生和化學物質的發現離不開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在促進化學學科發展的同時,也在促進著化學教育的發展。

化學教學中,為配合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師有時候需要親自設計實施實驗,這樣的實驗就是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概念、原理和規律都要通過實驗展開並最終通過實驗加以論證,可以說,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教師展示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關於演示實驗的作敬則孫用盯旁的思考

從知識與技能層面來看,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很容易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形成准確的化學概念,從而更好地理解認識化學反應,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同時演示實驗還能夠促進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從過程與方法層面來看,全程參與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學生能夠方便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實驗的操作過程、操作要領、實驗現象分析等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技巧。

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來看,演示實驗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化學反應現象,更展示了古往今來的化學工作者對真理的孜孜以求和對科學的執著探索,這些素材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的鮮活材料。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演示實驗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在於能夠激起學生求知慾,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演示實驗的類型

演示實驗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驗證型,另一種是探究型。

1.驗證型演示實驗

驗證型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是按問題-結論-原理-實驗的程序組織教學的②。以氧化還原反應實質實驗為例。首先提出問題: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麼?然後得出結論: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再分析原理:電子的轉移必然會引起元素原子所帶電荷的變化,即引起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所以電子的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而化合價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最後通過實驗來證實結論的正確與否。驗證型演示實驗主要用於證實化學理論或化學反應原理的正確性。高中化學鹽類水解以及根據金屬鈉推測金屬鉀的化學性質等實驗皆屬於此類。

2.探究型演示實驗

探究型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是按問題-實驗-原理-結論的程序組織教學的。仍以氧化還原反應實質實驗為例。首先提出問題,然後設計實施一個具體的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如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並分析實驗現象,在弄清原理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得出結論。探究型演示實驗過程在認知規律和邏輯思維上實際上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探究型演示實驗很多,如金屬鈉與水反應、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等。

三、提高演示實驗對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的思考

1.實驗操作要規范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對實驗的理解、設計、操作等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施實驗時必須要注意這種示範性效果所帶來的影響:這將為學生獨立設計並實施探究實驗提供一個可參照的依據。此外,學生對教師的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現象最為敏感,鑒於此,教師實驗操作就必須要絕對准確到位,這是規范學生實驗操作並得到良好實驗現象的前提和保證。比如在溶解固體物質時,就必須要注意使玻璃棒在燒杯中沿某一方向做圓周運動,並注意不要讓玻璃棒碰到燒杯叮當作響,更不能把溶液濺到燒杯外。

2.直面實驗失敗

教師進行的演示實驗一般都是教材上要求的演示實驗。實際上,教材上給出的演示實驗都是在操作難度、成功率、典型性方面經過千挑萬選後才確定的,這些實驗對任何一個掌握了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教師來說都是很容易成功實施的。然而,一個實驗不可避免地會因為時間、地點、場合、天氣、葯品、儀器、實驗者的身心狀況而產生意外。一旦產生意外,教師要迅速採取補救措施:首先要冷靜分析查找原因而不要急於為自己找借口解脫,應該要看到這是一次引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可以發動學生一同來尋找造成實驗失敗的原因。在找不到原因的情況下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坦言實驗失敗,不能簡單地用葯品失效、儀器故障等借口來搪塞學生,更不能編造現象,弄虛作假。認真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更是向學生展示教師人格魅力的契機。

3.演示實驗要起到演示的作用

化學演示實驗,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到化學變化的全過程,使學生體現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科學性,讓學生信服。因此,演示實驗必須起到演示的作用。演而不示或乾脆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變成教師對實驗現象的描述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實現演示實驗的作用和效果要圍繞教師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展開。

(1)課前充分准備實驗,明確實驗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演示實驗是用來配合教學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精心設計實驗,在進行實驗演示時,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實施實驗。如果是為實驗而實驗,就只會使學生的認識浮於實驗過程的表面,無法深入探究下去。我們提倡課前演練實驗的做法,這有利於教師掌控實驗過程,能有效防止實驗設計疏漏以及現象不明顯等意外情況的發生。如在金屬鈉與水反應實驗中,要驗證產物中有鹼生成,就必須在金屬鈉投入水中之前滴加酚酞,雖然反應後滴加酚酞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但實驗效果卻大大削弱了。

(2)操作過程鮮明直觀,易於學生觀察。演示實驗最終是要為教學服務的,教師在實施實驗過程中就不能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在實驗的演示過程中要採取能保證實驗現象明顯、說服力強、易於學生觀察的做法來增強演示實驗的實驗效果,比如可以使用投影儀來解決後排學生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實驗現象的問題,用白紙或有色紙來襯托反應過程中的顏色變化等等。教師的演示實驗如果不能讓學生很便利、清晰地觀察到實驗操作和反應現象,這樣的實驗只能帶來吃力不討好的結果。

(3)學生准確全面地觀察實驗現象。一個化學反應往往會涉及聲、光、熱、色、態、味等多方面的變化,教師不但要注意自己如何做,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可以通過預設問題的方法來進行,這種方法可以為學生縮小觀察范圍,排除干擾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的觀察更有針對性。如在鈉與水的反應實驗中,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觀察:鈉在水中什麼位置?鈉在水中是什麼樣的狀態?你能聽到什麼聲音嗎?溶液的顏色在反應前後有沒有什麼變化?帶著這幾個問題去觀察實驗,學生的觀察必然會具體而全面。演示實驗完成後還應該要求學生准確、簡明、扼要、完整地表述所看到的反應現象,這是對學生觀察現象進行檢驗和評價指導的有效途徑。

(4)引導學生透過反應現象分析反應實質,得出結論。不僅是化學演示實驗,這是任何一個科學實驗都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只有完成了這一步,一個化學實驗才是完整的,做不到這一步,教師的演示實驗就只能是做給學生看的一個魔術。當然,分析實驗現象是化學實驗中最復雜、最困難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應該扮演領路人的角色,不要單純為了結論而去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關鍵的。如在銅、鋅、稀硫酸原電池實驗中,學生會對與鋅片連接後放入稀硫酸溶液中銅片上的氣泡感到驚奇,下面的教學核心就應該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氣體的成分和其產生原理。在得出該氣體是氫氣,它是由氫離子得到電子而形成的這一結論後,學生自然會認識到該原電池所發生的化學反應不過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而已,至於接入靈敏電流計後指針發生偏轉也就不足為奇了。

4.實驗過程中滲透科學研究方法並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教師對演示實驗的實施要注意科學性和合理性,如實驗過程中要貫穿邊實驗邊觀察記錄、變數控制等科學研究方法的運用。此外,演示實驗還應該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來替代教師演示實驗,更應該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演示實驗做出評價,並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演示實驗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

綜上所述,提高演示實驗的教學實效性,立足點不應該只停留在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實驗上,而應將這些實驗整合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並最終積淀為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這才是演示實驗教學目的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夏正盛.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社,2003.

[2]楊柏松.化學演示實驗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1).

Abstract: Experi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chemistry teaching. Demonstrative experiment can not only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it is of profound and positive meaning in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demonstrative experiment;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

;

F. 如何提高科學課堂演示實驗的有效性

如何做好演示實驗,使其在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我們每一個科學教師應該注意和重視的。如何做好科學演示實驗,我們進行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活動:
1、 課前准備,有備無患。
演示實驗是現在小學課堂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和准備。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准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其次,教師在課前要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的地步,對於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及時排除。第三,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第四,教師要考慮除課程標准和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小實驗,或對現有的實驗作必要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五,要考慮在演蠢肢枯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這樣,教師在課堂中才能有效地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2、學生參與,共同研究。
演示實驗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更不能教師做給學生看,再講給學生聽,使演示與講解脫節。這種作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機器」,完全沒有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還可以飢隱讓學生參與做實驗,如讓學生上前來讀數或動手。讓學生自己參加演示實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中,我准備了許多材料,打算做演示實驗。但在實驗前,我提前讓學生進行猜測(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看誰猜對的最多。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興趣也濃了。隨後我馬上讓猜錯的學生上台動手實驗,在實驗中改變之前的錯誤猜測,使其終身難忘。
3、操作規范,習慣早成。
操作規范是對科學老師的顯性要求。它是指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實驗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我們科學老師在熄滅酒精燈時,應該用燈帽蓋滅,不允許採用吹滅的方式;聞液體的氣味時要用手輕輕在瓶口扇,用鼻子聞,不能把鼻子湊到瓶口聞;在給試管加熱時,應該先用試管夾固定在離試管口三分之一處,試管與桌面成45度夾角,試管放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口不能帶洞對著自己,也不能對著別人,加熱後的試管不能用手摸,也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應該放在試管架上冷卻等。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
4、指導有方,培養能力。
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是很有講究的。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應根據實驗目的和內容,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觀察對象和角度。對於學生來說,演示實驗內容是沒有學習過的新知識,如果教師不做指導,學生觀察就會漫無目的,把握不住重點,以致錯失觀察之良機,演示實驗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如記錄小車行駛速度的實驗,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小車的起點位置、小車的運動過程、小車的終點位置、秒錶的掐表時段等各方面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第三,一個實驗結束後,教師應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實驗現象,組織學生討論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如不及時進行上述指導,演示實驗帶給學生感官的刺激將隨著實驗的結束而煙消雲散,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能力的設想也就成了一紙空談。因此,實驗後的指導是及時而且必要的。那樣,學生的各種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5、確保安全,有效學知。
現在各方面都十分重視安全,所以演示實驗要絕對安全。發生事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哪一方受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對易燃、易爆(如酒精燈)要小心使用;對腐蝕性強的液體更加不能觸摸或者口試。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實驗,最好都要在提籃中(木製)准備放些水和濕布,以防萬一。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以上五點對於提高小學科學課堂中演示實驗的有效性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師用演示的方法、結合課堂演示實驗,其特點是操作簡便,現象明顯,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與示範性。通過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接受新知識,還可以使學生了解正確使用儀器的方法和操作過程,以便日後獨立進行實驗時能使用或容易學會使用這些儀器,並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演示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手段之一。教師的演示實驗對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往往起著示範作用。所以說,我們科學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中演示實驗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優化課堂演示實驗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心朋友的鑒別方法 瀏覽:495
男人瘦胸的快速方法 瀏覽:926
黃瓜條最簡單方法 瀏覽:281
男子練習啞鈴鍛煉方法 瀏覽:689
香菇怎麼泡發和製作方法 瀏覽:248
利昆布染發膏使用方法 瀏覽:890
什麼方法去牙漬效果好 瀏覽:233
專業知識的研究方法 瀏覽:235
金湖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341
來的時的使用方法 瀏覽:343
如何練習動力的方法 瀏覽:214
養雞啄毛解決方法 瀏覽:41
內部審計研究方法 瀏覽:134
銷售眼鏡技巧與方法 瀏覽:609
黑枸杞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462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有幾種方法 瀏覽:836
魅族手機微信紅包提醒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五十八乘一百九十八的簡便方法 瀏覽:980
話筒線與喇叭線連接方法 瀏覽:120
土壤檢測的方法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