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溼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兩種。
一、溼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溼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溼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臨床上常用的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一、物理方法
1、溫度
利用溫度進行滅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溫可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類發生變性而失活,從而起滅菌作用,低溫通常起抑菌作用。
1)乾熱滅菌法:
a.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燒死。此法徹底可靠,滅菌迅速,但易焚毀物品,所以使用范圍有限,只適合於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的屍體等的滅菌。
b.乾熱空氣滅菌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待滅菌的物品均勻地放入烘箱中,升溫至160°C,恆溫1小時即可。此法適用於玻璃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
2)溼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溼熱滅菌的效果比乾熱滅菌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高,容易變性。另一方面高溫水蒸汽對蛋白質有高度的穿透力,從而加速蛋白質變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會因高溫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如牛奶、醬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較低的溫度來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樣既保持食物的營養和風味,又進行了消毒,保證了食品衛生。該法一般在62°C,30分鍾既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創,故名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鍾,即可殺死細菌的全部營養和部分芽孢。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鈉或2%的石炭酸,則效果更好。此法適用於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間歇滅菌法:上述兩種方法在常壓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難做恭完全無菌。若採用間歇滅菌的方法,就能殺滅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至100°C,15~30分鍾,殺死其中的營養體。然後冷卻,放入37°C恆溫箱中過夜,讓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第2天再重復上述步驟,三次左右,就可達到滅菌的目的。此法不需加壓滅菌鍋,適於推廣,但操作麻煩,所需時間長。
d. 加壓蒸汽滅菌法:這是發酵工業、醫療保健、食品檢測和微生物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它適用於各種耐熱、體積大的培養基的滅菌,也適用於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
加壓蒸汽滅菌是把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可密閉的加壓蒸汽滅菌鍋中進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壓力升高。由於蒸汽壓的上升,水的沸點也隨之提高。在蒸汽壓達到1.055公斤/厘米2時,加壓蒸汽滅菌鍋內的溫度可達到121°C。在這種情況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鍾便會被殺死,而達到滅菌目的。如滅菌的對象是砂土、石蠟油等面積大、含菌多、傳熱差的物品,則應適當延長滅菌時間。
在加壓蒸汽滅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恆壓之前,一定要排盡滅菌鍋中的冷空氣,否則表上的蒸汽壓與蒸汽溫度之間不具對應關系,這樣會大大降低滅菌效果。
3)影響滅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種微生物的不同菌齡對高溫的敏感性不同。多數微生物的營養體和病毒在50~65°C,10分鍾就會被殺死;但各種孢子、特別是芽孢最能抗熱,其中抗熱性最強的是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要在121°C,12分鍾才被殺死。對同種微生物來講,幼齡菌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顯然會影響滅菌的效果,數量越多,熱死時間越長。
c.培養基的成分與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地講,蛋白質、糖或脂肪存在,則提高抗熱性,pH在7附近,抗熱性最強,偏向兩極,則抗熱能力下降,而不同的鹽類可能對滅菌產生不同的影響;固體培養基要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4)滅菌對培養基成分的影響
a.pH值普遍下降。
b.產生混濁或沉澱,這主要是由於一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混濁或......
什麼叫滅菌?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滅菌的定義:
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達到無菌保障水平。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物品,稱無菌物品。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區域,稱為無菌區域。
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葯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胞(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
常用的滅菌方法:
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溼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燒(incineration或bustion)是一種最徹底的乾熱滅菌法,應用范圍僅限於接種環、接種針的滅菌或帶病原菌的材料、動物屍體的燒毀等 。
溼熱滅菌以沸水、蒸氣和蒸氣加壓滅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於果酒消毒,故名。這是一種專用於牛奶、啤酒、果酒或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的低溫消毒方法 。
巴氏滅菌法就是溼熱滅菌,此法有兩種方式[1] ,①經典的低溫維持法(lowtemperatureholdingmethod,LTH):在61.7~62.8℃下處理30分鍾;②較現代的高溫瞬時法(hightemperatureshorttime或flushpoint,HTST):在71.6℃或略高溫度下處理15分鍾。在上述諸法中,以蒸氣加壓滅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壓蒸氣滅菌,也可在高壓蒸氣鍋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滅菌,其蒸氣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分鍾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被高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壓力下(110℃)滅菌15~30分鍾。
煮沸消毒法:採用在100℃下煮沸數分鍾的方法,一般用於飲用水的消毒。
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 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 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
滲透壓滅菌
滲透壓滅菌利用高滲透壓溶液進行滅菌的方法。在高濃度的食鹽或糖溶液中細胞因脫水而發生質壁分離,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結果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化學滅菌常用的試劑有表面消毒劑、抗代謝葯物(磺胺類等)、抗生素、生物葯物素抗生素是一類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他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因而可用作優良的化學治療劑 。...
醫療器械常用的滅菌方式有哪些?
醫療器械滅菌工藝的驗證方法就是與菌過程的相適應性,一般的滅菌方式包括以下:
1、溼熱滅菌:
溼熱滅菌是將產品放在壓力鍋內,利用飽和蒸汽在最小溫度為1210C的壓力下,熱力和溼氣被迅速傳遞給滅菌產品,滅菌時間至少15min。蒸汽潛熱大,可迅速提高物體的溫度,水分子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凝固變性,所以溼熱滅菌是熱力滅菌中最常用、效果較可靠的一種滅菌方法。適用於溼熱滅菌的醫療器械有:衣服、被單、聚四氟乙烯、外科手術器械、硅橡膠、聚丙烯、環氧樹脂等。但對一些不耐高溫的聚合物如聚氨酯等,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溫,只能採用其他的滅菌方法。;
2、乾熱滅菌:
熱滅菌是將產品放於熱空氣箱中、利用乾熱空氣的氧化作用,殺滅一切活的微生物或消除熱原的方法。乾熱滅菌通常使用的溫度較高,范圍在160~2500℃,依據其使用的溫度,暴露的時間可達2h。乾熱滅菌條件一般為160x120min以上、180。Cx60min以上或250。C×45min以上,也可採用其它溫度和時間參數。實際應用中,乾熱滅菌的適用范圍十分有限,一般應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器具和金屬外科器械,另有些產品不僅要求達到必要的無菌水平,還要消除細菌內毒素(熱原物質),應用其他的滅菌方法很難消除細菌內毒素,而乾熱滅菌的溫度時間參數設置在250℃x45min,可以除去玻璃器具的熱原物質。
3、環氧乙烷滅菌:
包裝系統的材料中最起碼有一種具備一定的透氣性,環氧乙烷滅菌是醫療器械領域比較常用的滅菌方法,環氧乙烷滅菌原理是通過其與蛋白質分子上的巰基(一SH)、氨基(一NH:)、羥基(一OH)和羧基(一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亞氨基(一NH一)發生烷基化反應,造成蛋白質失去反應基團,阻礙了蛋白質的正常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導致微生物死亡,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時,滅菌櫃內的溫度、溼度、滅菌氣體濃度、滅菌時間都是影響滅菌效果的重要參數。一般採用的滅菌條件:溫度(55±10)oC、相對溼度(60±10)%、滅菌壓力8xl 05Pa滅菌時間120min。環氧乙烷是一種烷化劑,穿透力強,能夠使用各種包裝材料,在常溫下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H。適用於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膠、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
4、輻射滅菌:
要求構成包裝系統的所有包裝材料都能夠耐抗輻照射線的處理而不至於老化脆裂;
輻射滅菌是將滅菌產品放於適宜放射源輻射的1射線或適宜的電子加速器發生的電子束中進行電離輻射產生自由基通過控制輻射條件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滅菌用的1射線通常以鈷Co一60或銫Cs一137作為放射源,發生衰變時發射出1.33MeV和1.17MeV兩個能級的射線,使微生物DNA受到不可恢復的損失,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目標131。輻射滅菌通常用於外科器具、人工假體、注射器和縫合線等。
5、低溫等離子體滅菌:
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的低溫滅菌技術。等離子體是氣體或蒸汽受電場或磁場影響,使大部分分子發生離子化而形成的。等離子體滅菌器是由電源、激發原、氣原、傳輸系統和滅菌腔室組成,抽真空後通過水蒸汽,蒸汽在電場作用下轉變為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滅菌優點是殺菌效果可靠、作用溫度低、滅菌後的器械不需要放置空氣中去除殘留氣體,無腐蝕性同。目前,許多國家已開始應用這種技術,主要用於不耐熱的醫療器械。
總結語:
滅菌工藝的驗證是無菌保證的必要條件,滅菌產品的無菌保證取決於滅菌材料的選擇,生產過程中適宜的的滅菌工藝、規范的GMP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同時滅菌工藝的確定應綜合考慮生......
生物中滅菌方法有哪些
滅菌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實驗室里常用的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乾熱滅菌、高壓蒸氣滅菌.
(滅菌與消毒是不同的,用紫外線處理屬於消毒.)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滅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乾熱滅菌;溼熱滅菌;紫外滅菌
1.乾熱滅菌法
1.1灼燒與火焰滅菌:灼燒主要用於接種工具滅菌,在火焰上灼燒即可達滅菌目的,火焰滅菌通常用於無菌操作中試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實驗物品的滅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滅菌:利用熱輻射及乾熱空氣進行滅菌.將待檢滅菌的物品如金屬、玻璃、陶瓷製品包裝後,在烤箱內加熱至160℃,保溫2h可完全滅菌.但不宜超過170℃.此外降溫過速,驟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乾熱滅菌時裝入干烤箱內的物品切勿緊密,應有空隙,利於熱空氣流動,過密,致使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
2.溼熱滅菌法
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高,滅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項:1.完全排除高壓滅菌器內的冷空氣.有冷空氣存在時,在同一表壓下所達到的溫度值要低,而冷空氣排出越少,溫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保證達到規定的溫度,必須將冷空氣完全排除.否則,雖然壓力達到,而溫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滅菌就不徹底.
3.紫外線
殺菌譜廣,但穿透力弱,影響因素多,殺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線消毒效果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與溼度等因素有關.紫外燈殺菌的溫度以20~40℃,相對溼度40%~60%為宜.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
(1)天然消毒法:利用日光等天然條件殺滅致病微生物,達到消毒目的,稱為天然消毒法。
① 日光曝曬法:日光由於其熱、乾燥和紫外線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殺菌力。日光殺菌作用的大小受地區、季節、時間等因素影響,日光越強,照射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日光中的紫外線由於通過大氣層時,因散熱和吸收而減弱,而且不能全部透過玻璃,因此,必須直接在陽光下曝曬,才能取得殺菌效力。日光曝曬法常用於書籍、床墊、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曝曬時應經常將被曬物翻動,使物品各面都能與日光直接接觸,一般在日光曝曬下4~6小時可達到消毒目的。
② 通風:通風雖然不能殺滅微生物,但可在短時間內使室內外空氣交換,減少室內致病微生物。通風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門、窗或氣窗換氣,也可用換氣扇通風。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通風時間一般每次不少於30分鍾。
(2)物理滅菌法:利用熱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及酶變性凝固,以達到消毒、滅菌目的,稱為物理滅菌法。
①燃燒法:是一種簡單易行、迅速徹底有效的滅菌方法,但對物品的破壞性大,多用於耐高熱,或已帶致病菌而又無保留價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細菌或病毒污染的紙張、敷料,搪瓷類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燒消毒滅菌,應先將盆洗凈擦乾,再倒人少許90%酒精,點燃後慢慢轉動浴盆,使其內面完全被火焰燒到。應用此法時,要注意安全,須遠離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災。
②煮沸法:是一種經濟方便的滅菌法,一般等水開後計時,煮沸10—15分鍾可殺死無芽胞的細菌。可用於食具、毛巾、手絹等不怕溼而耐高溫的物品的消毒滅菌。
③ 高壓蒸汽滅菌法:利用高壓鍋內的高壓和高熱釋放的潛能進行滅菌,此法殺菌力強,是最有效的物理滅菌法。待高壓鍋上汽後,加閥再蒸15分鍾,適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學消毒滅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是利用化學葯物滲透細菌體內,破壞其生理功能,抑制細菌代謝生長,從而起到消毒的作用。家庭常用化學消毒滅菌方法有以下三種。
① 擦拭法:用化學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常用於地面、傢俱、陳列物品的消毒。如用0.5%-3%漂白粉澄清液、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現市場都出售,要看好有效期及使用方法),擦拭牆壁、床、桌椅地面及廁所。
②浸泡法:將被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於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浸泡時間的長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質而有不同。如用1%-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餐具、便器需1小時,用0.5%「84」消毒液浸泡需15分鍾,而用0.02%高效消毒片浸泡只需5分鍾,就可以達到目的。若浸泡嘔吐物及排泄物,不但消毒液濃度要加倍,而且浸泡時間也要加倍。
③ 熏蒸法:是利用消毒葯品所產生的氣體進行消毒。常用於傳染病人居住過的房間空氣及室內表面消毒。
福爾馬林(甲醛)+高錳酸鉀:每立方米加入福爾馬林25—40毫升,高錳酸鉀15—30克,兩種葯放置在一起即產生氣體,可達到消毒目的。消毒時,必須將門窗緊閉12-24/小時,消毒後再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此法對各種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均有效。
食醋:每立方米用3-10毫升食醋,加水2~3倍加熱熏蒸,用於室內空氣消毒,對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有效。
Ⅱ 培養基的滅菌流程
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Ⅲ 培養基滅菌方法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
1、高壓蒸汽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適合於耐高溫培養基、接種器械和蒸餾水的滅菌。培養基在愛制備過程中混入各種雜菌,分裝後應立即滅菌,至少應在24h內完成滅菌工作。滅菌時一般是在0.105MPa壓力下,溫度121℃時,滅菌15~30min即可。消毒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能超過規定的壓力范圍,否則有機物質特別是維生素類物質就會在高溫下分解,失去營養作用,也會使培養基變質、變色,甚至難以凝固。將蒸餾水或自來水裝在三角瓶中,裝水量一般不超過瓶的2/3,用牛皮紙或硫酸紙包紮封口,然後放入高壓鍋中滅菌後即為無菌水。 滅菌後的培養基可放到培養室中預培養3d,若無污染現象,則證明滅菌是徹底的,可以使用。暫時不用的培養基最好置於10℃下保存。含IAA或GA3的培養基應在1周內用完,其他培養基最多也不要超過1個月。
2、過濾滅菌:
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有機物,如IAA、GA3、ZT、CM等,遇熱容易分解,不能與培養基一起進行高溫滅菌,而要使用細菌過濾器濾去其中的雜菌。細菌過濾器與濾膜(孔徑0.45微米)使用之前要先進行高壓滅菌。過濾後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養基中,若為液體培養基,可在培養基冷卻至30℃時加入;若為固體培養基,必須在培養基凝固之前(50-60℃)加入,振盪使溶液與其他成分混合均勻。
Ⅳ 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在瞬息萬變的生活環境里,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數以億計的病菌的侵襲。人類為了保衛自身的健康,在體內和體外一直與病菌進行著無聲激戰。在保衛人體的外圍戰中,人們根據不同需要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擊退病菌的侵犯,滅菌、消毒和防腐,就是三種常用而程度不同的斗爭方法。
滅菌,是在一定范圍內消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醫院里對手術器械通常採用間歇滅菌法,即把器械煮沸30分鍾,在20—37℃的恆溫環境中放置一天,這樣,某些沒有殺死的微生物芽孢會誤以為危險期已過,「放心大膽」地進行繁殖,這時再蒸煮殺菌,連續反復幾次,手術器械便可以達到完全沒有微生物的要求。高壓蒸汽和乾熱空氣兩種方法都可以用於滅菌,不過由於多數微生物的耐乾熱性較強,所以高壓蒸汽滅菌一般僅需在121℃溫度、30分鍾的條件下即可達目的,而乾熱空氣滅菌的條件則為140℃、4小時。除此之外,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可以使微生物細胞中的水分大量蒸發,紫外線又能使微生物細胞中的核酸分子發生變化,所以常曬衣服和被褥是一種廉價的滅菌方法。
消毒,是不徹底的滅菌方法。因為在許多場合下不需要把微生物全部殺死,只要消毒就可以了。例如手上碰破了一塊皮,可以擦些紫葯水或紅葯水;打針的時候,大夫先用碘酒、後用酒精給皮膚消毒,這些都是為了達到局部滅菌的目的。在使用消毒葯水時,千萬不要把紅葯水和碘酒同時擦到皮膚上,以免引起中毒。巴斯德經過多次實驗確認:把鮮牛奶加熱到71℃,持續15分鍾,即可以消滅其中的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又不致於損壞牛奶的營養價值和風味。在這之後,人們普遍地使用這種方法保存牛奶。這就是有名的巴氏消毒法。
依靠各種手段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過程,叫做防腐。人們經常把多餘的魚肉、蔬菜和水果或曬干,或鹽腌,或製成蜜餞,這是因為微生物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而經過處理的食物不含或只含極少量的水分,從而鏟除了滋生微生物的「溫床」,起到了保存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生長還受溫度的影響,一般細菌在30—37℃、黴菌在25—28℃生長最旺盛,如果降低溫度便可以減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或者使它們處於休眠狀態,因此人們利用冰箱、冰庫來貯藏肉、蛋。但是冷藏僅僅是為了防腐,達不到滅菌和消毒的作用,所以冷藏食物需要有時間限制,一旦超過了冷藏期,微生物適應了低溫環境,會從休眠中「醒來」,導致食物變質。肉類一般在低溫下可以保存一年左右,蛋類的保存期更長一些。
時至今日,人們找到了並且還在繼續尋找戰勝有害微生物的有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