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危險因素分析方法
問題一:【高分】請教某一疾病危險因素分析的統計學方法。急!!! spss11.5具體處理過程如下: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Repeated measures
Within-subject factor name框:改為x2
Number of levels框:鍵入3: add
Define
Within-subject variables(trial)框:x21~x23
Between subjects factor:x1
Model: custom
Within-subject Model框:x2
Between subjects Model框:x1
continue
問題二:因素分析法和風險因素分析法的區別 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又稱指數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是現代統計學中一種重要而實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分支。使用這種方法能夠使研究者把一組反映事物性質、狀態、特點等的變數簡化為少數幾個能夠反映出事物內在聯系的、固有的、決定事物本質特徵的因素。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運用數學方法對可觀測的事物在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徵和聯系進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從而得出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復雜的研究課題大為簡化,並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因素是決定事物成敗的原因或條件,不僅僅包括風險,風險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
問題三: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辨識方法 (1)直觀經驗法:適用於有可供參考先例、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的系統。a、對照、經驗法:是對照有關標准、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藉助於經驗判斷能力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b、類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C、案例法:收集整理國內外相同或相似工程發生事故的原因和後果;相類似的工藝條件、設備發生事故的原因和後果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2)系統安全分析法:常用於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有事件樹、事故樹等。(註:本文來源:「百分百考試網」)
問題四:因素分析法和風險因素分析法的區別 英文「economy」的詞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οικο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Economics)。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問題五:怎麼證明相關分析的因素是獨立的危險因素 可以考慮這個自變數是否和其他自變數產生交互效應,如果沒有交互效應,說明這個自變數的影響是獨立的。其次分析這個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是否顯著,是危險因素還是保護因素。(南心網 SPSS數據統計分析)
問題六:如何用spss軟體做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能舉個例子嗎?謝謝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都可以的。另外一般線性模型也是可以的。卡方檢驗中的危險度分析均可以的。
問題七:如何用spss進行危險因素分析 分析――一般線性模型――單因素(其實是結局變數為1的意思)可以分析多個因素的影響。
問題八:怎樣去進行危險因素的調查 5分 什麼危險因素,如果是疾病的話:首先描述疾病的三間分布,分析篩選可能的危險因素。接著用病例對照或隊列研究的方法調查分析危險因素。其中的危險因素調查要設計的盡量詳細、客觀、具體,比如吸煙,要調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吸煙,什麼煙,每天幾支,何時戒煙,有無過濾嘴,吸煙的時間,吸煙的方式,有沒有吸到肺等。
問題九:如何進行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概念: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裡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例如,從全國范圍來說,對於危險行業(如石油、化工等)具體的一個企業(如煉油廠)就是一個危險源。而從一個企業系統來說,可能是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一個車間系統可能是某台設備是危險源;因此,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於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
實際中,對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總是與一定的危險源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危險的隱患也就談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對危險源的控制,實際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隱患或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所以,在實際中有時不加區別也使用這兩個概念。
根據上述對危險源的定義,危險源應由三個要素構成: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危險源的潛在危險性是指一旦觸發事故,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或損失大小,或者說危險源可能釋放的能量強度或危險物質量的大小。危險源的存在條件是指危險源所處的物理、化學狀態和約束條件狀態。例如,物質的壓力、溫度、化學穩定性,盛裝壓力容器的堅固性,周圍環境障礙物等情況。觸發因素雖然不屬於危險源的固有屬性,但它是危險源轉化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類型的危險源都有相應的敏感觸發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質,熱能是其敏感的觸發因素,又如壓力容器,壓力升高是其敏感觸發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險源總是與相應的觸發因素相關聯。在觸發因素的作用下,危險源轉化為危險狀態,繼而轉化為事故。
危險源辨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㈡ 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驟是什麼
方法概述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
Hazard
Analysis,簡稱JHA),是一種比較細致的分析作業過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將一項工作活動分解為相關聯的若干個步驟,識別出每個步驟中的危害,並設法控制事故的發生。
這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先辨識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後根據風險度二風險發生的概率x後果的公式來計算出數值,確定其數值大小來確定風險的大小和分級,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
第一步把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干主要步驟,即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用三四個詞表示一個步驟。分解時應該認真研究這項工作,班組有關人員—起討論,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驟。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驟是先確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後將該工作劃分為若干個步驟,再辨識出每一步驟的潛在危害,最後確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分析前應當成立分析小組,確定分析的具體工作,把這項工作分解成若於步驟後,填寫到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中。記錄表包括工作步驟,該步驟的潛在危害、主要後果、風險度和建議改進措施等內容。
這種方法需要有一些長期積累的基礎數據,並認真總結和統計,在計算時才能更准確地反映出真實情況;否則由於分析人員認識的不同可能產生較大的偏差。
方法應用
該方法首先要把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十個主要步驟。分解時,班組有關人員要一起討論,認真研究該項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驟。
在辨識危害過程中的方法基本與上期介紹的標准危害(隱患)分析方法一致,結合相關標准和工作經驗進行辨識,並列出清單。然後,再判斷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嚴重性,比照已劃分好的標准分別填寫相應的數值。
在測算危害發生的可能性時,重點考慮同類事故以前是否發生過,以及人體暴露在危險中的頻繁程度、安全防範措施、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和員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針對每一因素制定具體的測算標准,根據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逐項比照標准填寫相應的數值。測算的標准可參照表1所列內容。
在測算危害的後果嚴重程度時,重點考慮法律影響、人身影響、經濟影響、損失工時影響、對環境的影響、對企業形象的影響等方面。針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劃定不同的具體標准,以此來確定影響的程度,便於在具體分析時操作。測算危害影響後果的嚴重性標准,可參照表2。
在選擇影響因素時,應當結合企業實際,無關的影響因素可以去除,有特別影響的因素也可增加。
另外,針對其中的某項因素在測算時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實際的標准,例如:形象受損程度一項,有的企業只有少數人員,危險性也不大,不可能造成什麼國內影響或國際影響,那麼這一因素的每一分值的具體標准就應降低;停工時間一項,企業結合國家標准和實際,制定一個符合本企業的工時損失測算標准。
這樣,每項因素的測算均能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班組在具體應用時才能測算得比較符合實際,不至於出現較大的偏差。
危害辨識還僅僅是企業建立HSE體系的基礎工作。在此基礎上,企業應系統地列出危害清單,制定防範措施,制定關鍵任務分配表和相應的應急預案,落實防範措施負責人,實現風險管理系統化,並不斷改進。
㈢ 工藝危害分析的方法
工藝危害分析(PHA)是工藝管理管理的核心要素,指通過一系列有組織的、系統性的和徹底的分析活動來發現、估計或評價一個工藝過程的潛在危害。
PHA可以為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用以提高工藝裝置的安全水平和減少可能出現的危害性後果造成的損失。
可供選用的PHA的方法常用的有:
1.定性方法:What-If, 檢查表, What-If/檢查表, 危險與可操作性(HAZOP)
2.半定量方法: 保護層分析(LOPA),故障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
3.定量方法:定量危害分析(QRA),故障樹必須根據自身的復雜程度、規模、危險程度、折舊程度等多種因素,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進行PHA活動。並且PHA活動應該每隔至多5年就重新進行一次。
㈣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三種
危險源辨識方法分別有現場主動法、工作分析法、現場調查法這三種。
1、現場主動法:讓現場人員主動起來,提出現場的危險源究竟有哪些。
2、工作分析法:分析一下現場的作業流程或使用的設備和工具能否造成危害。
3、現場調查法:但不確定現場情況時,可以去現場查看。
危險源辨識的意義:
危險源辨識主要是對危險源的識別,對其性質加以判斷,對可能造成的危害、影響進行提前進行預防,以確保生產的安全、穩定。危險源辨識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危險源辨識的意義在於可有效地預防事故發生,減少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和傷害。從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誠信度、全體員工的素質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㈤ 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驟是什麼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選定作業活動→分解工作步驟→控制措施→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和後果→風險分析→定期評審。
(5)進行危害分析最實用方法是擴展閱讀
特點:
①是一種半定量評價方法。
②簡單易行,操作性強。
③分解作業步驟,比較清晰。
④有別於掌握每一步驟的危險情況,不僅能分析作業人員不規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業現場存在的潛在危害(客觀條件)。
R = L × S
式中:R —風險度 L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S —事件發生後果嚴重性
㈥ 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辨識方法
(1)直觀經驗法:適用於有可供參考先例、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的系統。
a、對照、經驗法:是對照有關標准、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藉助於經驗判斷能力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b、類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
C、案例法:收集整理國內外相同或相似工程發生事故的原因和後果;相類似的工藝條件、設備發生事故的原因和後果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2)系統安全分析法:常用於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有事件樹、事故樹等。
(註:本文來源:「百分百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