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與學生學情分析

教學方法與學生學情分析

發布時間:2023-03-10 03:54:13

如何做學情分析

一、什麼是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伴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產生的,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是為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二、為什麼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與學目標設定的基礎。

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學生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與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區域),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與學的目標。

學情分析是教與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內容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三、分析什麼

學情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學生各方面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

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的認知狀態和發展規律,學生生理心理狀況、學生個性及其發展狀態和發展前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感受、學生成功感等都是進行學情分析的切入點。

1、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

學生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

通過分析了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具體地說,對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看他們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抵觸老師;對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2、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經驗分析

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或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

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3、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

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現代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處於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區、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外來務工人員等,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

還由於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較大的個體差異。

對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我們還要對班級學習風格進行分析。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

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4、分析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更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教師教得最優化和學生學得最優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陶行知說過,好的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第斯多惠也說過,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事先了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才能創造出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5、分析學習知識時可能要遇到的困難

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困難與發展的障礙,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困難與障礙,並且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學生就能獲得真實的發展。

因此,在備課中要努力去關注和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具體分析這些困難和障礙產生的原因,思考相應的具體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四、怎麼樣分析

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要分析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情分析既要分析學生的整體具有的特點,同時更要分析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採用不同的分析學情的方法。

要具體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點的學生,對教材的興趣點、關注點不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學生身上,我們做教師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實施教學。

1、自然觀察法

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它的種類很多:從觀察形式來分,可分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從觀察時間來分,可分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從觀察內容來分,可分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觀察法較方便易行,所得結果較真實。

2、書面材料法

書面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現有資料,一類是診斷性資料。現有資料包括:學生填寫的各種檔案資料,如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品等,能客觀反映學生個體和集體的資料,如成績單、操行評語等。

診斷性資料指教育者根據某一教育目的,適時地提出某些專題性作業,如命題作文、讀書筆記等。通過書面材料間接了解學生,要特別注意材料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3、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的活動來進行了解學生情況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點,方便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操作時應注意拓展范圍以便能夠全面和客觀。

4、調查研究法

調查法是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

調查前要根據調查的內容和問題列出調查提綱,考慮好調查的具體步驟和方法,確定調查的重點對象。

調查時要熱情、周到,邊聽邊記下某些重要的內容,調查後要對了解到的內容做適當地整理,這可以為學生做比較分析提供寶貴材料。

5、測驗法

測驗法適合於收集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情況等學習信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相應的練習題或試卷,規定在特定的時間內作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收集相關信息,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提供依據。

學情分析,可繁可簡,成熟教師,之所以能簡中見繁,皆因曾於繁中歷練,正如無數次山重水復後的柳暗花明;

年輕教師,必思於繁、行於簡,才能逐步在繁雜紛亂中循出屬於自己的規律,逐步螺旋上升、積淀經驗。教學經驗的累積上沒有捷徑可循——開始時粗枝大葉,越老越粗枝大葉。

在上課的時候,多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與學生進行交互,找學生談心及其它等渠道獲取信息,對學生的情況,主要是基本情況和學習態度等方面有一定了解。

當然,在針對具體教學內容時,進行一定的針對性調查和了解,是比較可行的。

Ⅱ 分析學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分析學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種:統計學分析法、教學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學情分析指的是對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設計理念包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以及教學設想的分析。
學情分析是進行良好教學的前提是所有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通過教學前的學情分析為教學內容的取捨、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起點的確定等指明基本方向從而促使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教學過程中及時的學情分析可以為教師調整和改進。

Ⅲ 學情分析常用方法

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要分析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情分析既要分析學生的整體具有的特點,同時還要分析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採用不同的分析學情的方法,要具體分析,切忌空泛化。

1.觀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教育現象或教育過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2.資料分析法:教師基於已有的文字記載資料間接了解、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材料包括檔案袋、筆記本、作業和試卷等。

3.談話法: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的活動來進行了解學生情況的方法。通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口頭談話的方式從被研究者那裡收集第一手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4.問卷調查研究法:是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調查前要根據調查的內容和問題列出調查提綱,考慮好調查的具體步驟和方法,確定調查的重點對象。

5.經驗分析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於已有的教學經驗對學情進行一定的分析與研究。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越豐富,對自身教學經驗的反思就越深人,基於已有教學經驗的學情分析就越易於進行,其分析成果也更有教學價值經驗分析法是進行學情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Ⅳ 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學情分析,在教學設計中通常被稱為學習者分析、學生分析和教學對象分析。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 方法 與策略,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通過檢查學生預習和作業完成情況,分析學生「已知」

通過課堂提問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程度,及理解的難點所在,以便教師掌握教學重點,這種了解學情的方法是我們日常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方法。

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最直接反饋,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 學習態度 ,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哪些知識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識學生還比較生疏或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了解學生所學難點問題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以講解,加深學生理解。

(二)確定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未知」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生活 經驗 ,對比新知識與原有學習之間的聯系,進行學情分析,重點解決學生最欠缺的知識和能力。不同於數理化學科,語文教學內容不明確,不易操作,因課文僅是語文教學的載體,學生需要掌握的是課文所表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內容的確定需考慮課程目標、教材及學生的需求,教師要依據課程特性、學情特徵和課文特點來確定教學內容,因此,學情分析與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密不可分的。

(三)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分析學生「需知」

教材是編輯們精選出來的,具有典型意義的 文章 集合,每一篇文章都有其 教育 意義和主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文章編寫的目的和主旨,據此進行學情分析,這是分析學情的關鍵一環。

在了解了課文的編寫意圖後,所要做的學情分析是學生之前學過幾篇類似的文章?他們在文章中能感受到什麼?學生在理解文章概念方面,會存在哪些難點?學生能否習慣文章的寫作方法等。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能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四)探究學生的學習需要,分析學生「想知」

在教學設計中,學習需要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期望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是要確定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能夠使學生有所收獲,是否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目標等。

教師進行學習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起點,圍繞學生開展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教學中取得收獲。要對學習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確保獲取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滿足和心理感受。

2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1.分析 語文教材 內容,掌握學生的語文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情分析的開展,應從學生在學習的不同層面著手,對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考驗是關鍵。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應明確了解學生的語文功底和 文化 修養程度,進而才能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以及 語文知識 點的設置,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

小學是 語文學習 的基礎階段,知識點相對瑣碎,但是每種知識點都是重點內容,教師應予以高度重視。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然後將其納入到日後的教學計劃之中,有利於語文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宿新市徐公店》時,這是一首古詩,與小學生距離較遠,在理解上存在著困難與障礙,教師可以將古詩教學作為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列入到日後的教學計劃之中。

2.運用創新性教學法,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小學語文來說,教學模式的選擇至關重要。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提出,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以生為本的理念,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情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能力和特點的充分考驗。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教學、趣味性教學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解學生的 興趣 愛好 。通過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教師能充分地了解到學生更熱衷於哪種教學模式,從中解讀出學生的興趣愛好。

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對學生的興趣情況進行了調查。例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首先用動畫閃現出「圓」、「明」、「園」三個字,讓學生解釋這三個字的字意,然後老師引出課文導語: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它的名字就叫圓明園。用這種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空中俯瞰圖和平面展示圖以及它的建築美景: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風景名勝「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詩人筆下的「蓬萊瑤台」以及異域風情的西洋建築的畫圖,使學生在視覺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圓明園被稱之為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

接著畫面設置問題:「想想,為什麼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後繼續播放配樂課文關於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段落,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圓明園歷代珍藏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等,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運用這些多媒體資料進行教學,相信每個孩子通過這些形象直觀的圖片,在心裡都要再一次贊嘆圓明園的雄偉。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華。

在理解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時,讓學生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斷,再讓學生談感受,然後把感受帶到課文里讀第五自然段,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後用《火燒圓明園》電影解說詞里的一段話結束本課教學,更好地滲透了「愛我中華,勿忘國恥」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亡羊補牢》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動畫的播放,激起了學生的很大興趣,深度認識了該 成語 的內涵。但是,在進行《驚弓之鳥》學習時,並未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平平,並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可見,多媒體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通過此案例教學,教師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可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4]。

3.提供自主學習空間,掌控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的了解,應將其放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才能對學生的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予以掌握。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規范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受到制約,只有讓小學生在輕松、無壓力的氛圍中,才會運用屬於小學生自己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憶江南》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巡視,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做問題類題目時,是先看問題再讀文章,還是先讀文章再看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每個細節都要予以掌握,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

4.為學生合作學習留出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良好的發展。

例如學習《田忌 賽馬 》時,先激發學生預習的願望。教師說:「戰國時期齊國舉行賽馬比賽,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可是在孫臏的幫助下後來卻輸了。這是為什麼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明白的字詞在小組內解決。

另外,你們小組還能想出什麼辦法幫助田忌取勝?」學生感覺很有趣味,很自覺地做著預習工作,小組長更是積極自讀、督促組員。在檢查預習效果中,每組對字詞掌握都過關,並出現了思維火花。

如有一組積極地探究合作,說到幫助田忌取勝時這樣提出:科技發達了,可以讓田忌的馬腿進行轉基因,變成豹子腿,那齊威王的馬只能望塵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絕,學生不由自主為他們小組鼓掌。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小組合作完成了預習任務。

3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因材施教

在備課之前,教師要根據三維目標,根據學生情況,從各方面對教材內容、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進行分析: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起點怎樣?學生對於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學生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怎樣。

教師還要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學生可能會產生哪些錯誤?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台階來解決難點?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周密考慮,充分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瞭然於胸,這樣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人勝,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 空間。

有一位語文老師上一堂《迪斯尼樂園》,他從網上下載了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加強語言模仿、語言遷移的訓練項目,利用教材中的示範語段,結合多媒體錄像的畫面,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學著課文的樣子說一說「迪斯尼樂園」,但教師的任務布置以後,學生反應不大,出現了冷場。

整節課下來,學生的反響平平……課後,經了解,學生都沒去過迪斯尼樂園。教師在上課前沒有做過調查,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學生對迪斯尼樂園毫不知情,讓他們想像著介紹迪斯尼樂園顯然難度很高,所以就出現了上課的冷場情景。

再看那節獲獎的課,那個班上的學生幾乎都去過迪斯尼樂園,有感性認識,學習課文中的寫法迪斯尼樂園當然可以說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氣,教學氣氛也相當精彩。由此可見,一節精彩的課堂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才會是一節有生命力的課。

除此之外,還要預知學生的預習程度如何,找准學生學習的起點,以學定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最合理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並根據其特點確定適當的學習方案。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控課堂節奏

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由於有了情感基礎,課堂教學的進展才能順利,學生的學習任務才能完成得非常出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才能很高,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語文教師進行的學情分析不僅要有意識地與具體課文內容緊密結合,而且要在語文課堂上不斷進行學情分析,把控好課堂節奏。

教學是動態的不可重復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在現有課堂資源的基礎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關注課堂教學的具體形態,有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個別學情的特殊性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教學節奏的控制。

因此語文教師要持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斷開展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評估與分析,以便為下一步的有效教學決策提供准確的信息,並進行及時、適度的調整,促進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看著學生,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以及交流問答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疑問和困惑,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引領學生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對問題有更深或新的認識,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課堂交流問答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有依據,語言是否規范等。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問題、教學流程。

此時,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准確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改進教學 措施

准確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它主要是重點分析課堂生成與預設的差異以及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活動中的精彩片斷,在批改作業過程中 總結 、提煉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從 反思 入手,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

這種反思評估,不僅可以指導教師今後的教學行為,還可以使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是非常有利的。

4小學語文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策略

一、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的原因

1.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花園里的園丁,園丁的職責在於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使花朵茁壯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掌握學情,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只為滿足學生的需要,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2.改進教師教學的需要

教師的教是針對學生的學,如果脫離了學生這一主體,教師的教也就失去了意義。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基於這一情況的教學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透徹,那麼一切的教學活動就猶如空中樓閣,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3.促進教育發展的需要

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教育,如果教育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以學生為藍本,學生的學習質量是判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標准,也是衡量一種教育模式的有效指標。

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就不能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不能找出對策幫助其解決問題,也就不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宏觀的角度看,也就阻礙了整個教育的發展。

二、如何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進行分析

1.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分析

對小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測評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從而為其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以蘇教版小學 三年級語文 教學為例,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日月潭的 傳說 》,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朗誦課文;其次,在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文章所描繪的內容;最後,教師要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讓學生試著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到學生的長處和不足,並為其制定具體的學習方案。

2.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學習《日月潭的傳說》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會進行 課前預習 ,自主查閱課文中的生字,標注文章的段落,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在對這些學情進行了解和分析後,教師可以適當地提高教學要求、增加教學難度,在學生掌握基本課文知識後,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統一分析

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了解、認知的事物也不一樣。北方的孩子難以想像南方的江南水鄉,南方的孩子也無法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學習的限制。

例如,在學習《雪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雪花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雪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4.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才能學好語文課程。所以,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具體的方法如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在對學生的興趣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感興趣內容的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掌握學情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是每個教師必須做到的,要對學生進行教導,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整體把握,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2.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為其制訂切實可行的 學習計劃 和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就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這樣一來,學生要實現全面發展也就不再只是 口號 ,而是一定會實現的偉大目標。

搞好學情分析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時,教師要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健康、穩定的發展。


Ⅳ 學情分析包括哪幾個方面

1、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方面構成的。

2、學情分析的目標:

(1)、進一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2)、鞏固良好班風,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凝聚挖掘班級各方力量,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3)、加強學風建設,培養學習興趣,明確學習重要性,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4)、與學生融洽相處,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

3、根據學情分析出學生的情況後,老師要與家長保持正常、經常化的溝通,力爭家長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學生。重視家長會的作用,重視做好家訪工作,繼續進行家校聯系單的方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情況。

(5)教學方法與學生學情分析擴展閱讀:

原因分析:

(1)成績較好,我個人認為是暫時現象。本班師資力量比較雄厚,這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家長非常重視,非常配合。這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基礎。

(3)學生方面,班級里的優等生學習非常自覺認真,在班級里起了引領與帶頭作用,比學習,比進步蔚然成風。

(4)由於班級里差生面比較大,這批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到教室後不能,並且不懂學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這樣相對來說也拖了班級的後腿。

改進措施:

1、 多關注優等生,讓他們一定要保持穩定。多鼓勵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他們與優等生逐一雌雄。多幫助下游生!努力使兩極分化最小化!

2、一如既往抓學風。要做到勤說(每天每時常提醒)、勤問(每天能夠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勤查(每天檢查各科作業的完成情況),加大管理力度,讓學生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

3、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闡明各校之間競爭的嚴峻形勢,讓學生有憂患意識,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4、 多與各科教師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動態,接受科任老師的建議。多與家長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學生學習,使其進步。

5、 繼續進行「一幫一」互助學習幫教活動,讓優生帶動差生學習,共同取得進步。

6、 學生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對自己的學習提出具體的要求。

7、 舉行一次學法交流會,促成每個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良好學習方法。

Ⅵ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

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Ⅶ 中學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1、初中 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初中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全面分析學生學習的基礎、需求、方法和習慣等,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實踐、改革、創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有效。 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1.基於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它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屬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基礎的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科學的教學應通過分析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來確定教學目標。例如,筆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這一章節時,先進行這樣的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對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生活中數的應用理解不深。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生產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一教學目標不但重視問題解決的結果,而且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及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體驗等。
2.基於學情分析,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他才能具有達成目標的主動性,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在學習《橢圓》一節時,首先我讓一位學生按照課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備好的材料自主畫橢圓,其餘學生觀察橢圓的形成過程,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實踐,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曲線與方程》部分內容,這就為得出橢圓的定義和標准方程做了鋪墊。就學情而言,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幾何圖形、標准方程及簡單性質,了解橢圓在刻畫現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直觀性強,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眼球,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為本課數學的高效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基於學情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需要」和「學習准備」都是學情分析的重點內容,在上每一節新課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特殊群體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譬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一節中所涉及的定理、性質較多,且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學時筆者鼓勵較為積極的學生上台講解,教師退居傾聽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就促使上台講解的同學必須先理清思路,組織語言;台下聽講的同學對這一新穎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參與的熱情高漲。這一變化不僅激發了講課學生的積極性,也給聽課的學生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對於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和鍛煉語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2、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設計問題
「好奇」是興趣的基礎,如果把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設計成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聯系的問題,然後呈現給學生,這樣他們會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不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記憶。
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學習整式加減這部分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這樣一道題:x-y=2,求3y-3x+2(x-y)的值。對於這樣的題,學生會覺得很難,沒有思路。通過老師的講解後,再次遇到還是不會。我們通常是說明y-x與x-y是互為相反數的,學生不感興趣就記不住。如果我們把x-y看成是一家人,他們家的門牌號是2,那麼y-x這家人的門牌號正好相反,說明這兩家人是有聯系的,他們是親屬關系,互為相反數。這樣講學生會認為很有意思,並記憶深刻。
設計實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師設計的內容再精彩,學生不聽、不學,也沒有興趣,也會事倍功半。上課前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小故事或是小實驗,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關注數學的習慣,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和期待,在每節課上課前就已經期待老師會有什麼樣的驚喜,這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喜歡上數學。
所以,我嘗試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我曾在學習等式性質這節課時,首先拿出了天枰,然後拿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棒棒糖放在天枰上,使天枰平衡,學生馬上就能說出兩邊相等。我又拿出了兩塊完全一樣的巧克力,同時放在天枰上,天枰依然平衡。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探究出等式的性質,並且哪一組最先探究出結果,哪一組就能獲得這些獎勵。這樣做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數學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至關重要的。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可用「猜」的辦法。課前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任意三角形,並量出每一個內角的度數。上課時,隨意叫學生說出三角形中的兩個內角的度數以後,教師猜第三個內角的度數。教師每次都能猜對,學生驚奇之餘,急切地想探尋其中的奧秘,於是就會積極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去。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乘法豎式計算」時,教師對學生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乘法豎式與以前學的加法豎式寫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來的加號變為乘號。」教師繼續問:「現在誰能幫助老師把這個豎式寫出來?」這樣一個新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就解決了,教師沒有過多地講解,學生卻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
從生活中的例子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復雜的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講「概率」這一節時,這個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在教學中筆者做了如下改進:模仿一個商場的活動設置了個轉盤,讓學生體驗中獎的可能性,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最後,筆者還准備了一份「豐厚」的獎品,讓學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設計一個游戲方案,使自己盡可能地獲得這份獎品,這時,學生興趣正濃,一定會想:怎麼設置方案自己機會才大呢?游戲與數學概念無形中連在了一起,此時此刻,思維的火花不點自燃。
用精彩的問題設置吸引學生,誘發求知慾

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和規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因此,筆者決定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

4、數學思維培養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

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教師上課,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並用聯系的觀點系統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標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了解全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只有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學的關鍵
教材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實驗教材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使用的廣闊空間。如,有的教學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有一定的彈性,便於大家靈活使用。但實驗教材處於實驗階段,可能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所以,我們在教學教程中,要依據《標准》的精神,結合本地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

下面提供幾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議:1、可以根據情況重新調整知識的順序。2、可以結合本地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提出能達到同樣教學目的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3、可以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體現知識的整體效應,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數學思想方法。4、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或刪減有關教學內容,但是也應注意,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要隨意降低或撥高教學要求。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與學生學情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股骨頭康復的方法 瀏覽:409
如何diy寶寶棉鞋方法圖解 瀏覽:358
海竿連接魚鉤方法 瀏覽:411
薑汁沉澱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508
居住用地土壤檢測方法和標准 瀏覽:7
受賄罪的研究方法 瀏覽:609
美安鈣粉使用方法兒童 瀏覽:306
水平安裝接地體的方法 瀏覽:961
用繩子做電梯簡單方法 瀏覽:303
魅藍6手機usb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9
審計的技術方法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993
假性分手的最佳方法 瀏覽:274
膝蓋長骨刺治療方法 瀏覽:430
婦科念珠菌治療方法 瀏覽:479
手機360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74
諧波治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2
查找問題最常用的兩種方法 瀏覽:360
千層南瓜饅頭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72
髖關節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821
趙州橋哪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