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田野調查方法考什麼

田野調查方法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0 00:42:34

A. 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

1、時間的「長」與「短」
一般認為,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周期以一年為標准。如果調查的時間短於一年,就不大可能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的了解。但是,「幾上幾下」式的短期調查,由於使田野與書齋密切結合,避免了單純的行為主義調研,同時又節約經費,因而日漸受到研究者的青睞和推崇。
2、地點的「生」與「熟」
人類學田野調查多半是研究異文化的,即大多以「生」地作為調查點。一般而言,如果從一開始就研究自己經常看到的文化,要發現其中深層次文化的運行規則,往往是不容易的,也容易犯熟視無睹的錯誤,「想當然」地忽略一些重要的東西。但以「生」地為調查點,也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如需較長時間才能進入田野,存在著語言、文化上的溝通障礙等等。而「熟」地也未必不是好的調查點,也有許多人類學者回家鄉做田野調查,這樣不但可以節約經費,還可以迅速進入「田野」這種有特殊關系的社區。
3、觀察的「入」與「出」
有學者認為,在人類學田野調查中,主要有四種程度不同的觀察:局外的觀察,這是比較客觀的,其分離度也高,但捲入田野的程度最低;觀察者的參與,觀察者參與到田野中,但參與其中的程度適中,僅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與,同時保持了客觀的立場,這種參與觀察最難做到;參與者的觀察,觀察者已經深深地參與進去了,但還能夠有一些觀察,有一點客觀;完全參與者,很多的是完全的主觀參與,只能形成主觀價值判斷。在調查過程中,能否參與、參與到什麼程度、觀察到什麼程度都是參與觀察中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傳統民族志,亦即現實主義民族志作者在對「異文化」的描述中非常強調寫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為了表現其「科學性」,在其著述中往往採用「當地人」的觀點,盡可能使用主位研究法。當他們看見某人做某事時,他們不說「我看見某人做某事」,而是說「某人做了某事」。這樣就產生了兩種互相矛盾的效果:一方面作者讓他們的作品表現出一定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使讀者不知道在田野工作中人類學者的知識與他們獲得知識的方法之間的聯系。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學理論發生重大轉變,尤其是在民族志的撰寫上對由馬氏所確立的傳統民族志提出反思,於是人類學界出現一股對民族志做出新實驗的潮流。這一潮流的基本特點有三:一是把人類學者和他們的田野作業經歷當作民族志實驗的焦點和闡述的中心;二是對文本有意識的組織和藝術性的研究;三是把研究者當成文化的翻譯者,對文化事象進行闡釋。
4、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有機結合
人類學田野調查除了參與觀察以外,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深度訪談。有一些問題是難以直接觀察出來的,只有通過深層次訪談才能把這些問題「聊」出來。這種深度訪問方法在效度上是很高的,即針對所問問題得到了真正需要的滿意程度很高的材料。但是,其信度卻不一定高,即每次所問的結果未必相同,不一定能重復。與人類學深度訪談相比照的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信度很高,具有可重復性,其最大困境就是有時效度很可疑,即得到的結果不一定令人滿意。

B. 怎樣進行民間文學的田野調查工作

(一)調查方案設計是做好田野調查的基礎;
(二)前期准備是確保田野調查順利進行的保證;
(三)腳踏實地的調查是民間取寶的最佳途徑:
1.虛心學習的態度。虛心學習就是拋棄原來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成見甚至身份,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求教的學生。因為即使是一個文化積累非常豐富的人,在生活感知方面也很難超越在那裡祖祖輩輩生活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當地居民,他們的文化已經融入在舉手投足之中,因此在田野調查中調查者不能先入為主,而只能默默地觀察、聆聽、思考,再觀察、再聆聽、再思考,有時還需要不分巨細地記錄和撲捉每一個信息。如在貴州與日本辰巳民間文化考察小組的8位學者有十幾天共同作業的經歷,這些日本學者不怕吃苦,嚴謹認真的態度,善於發現問題的作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日本學者中許多已是60多歲高齡,有時他們一天要聽10個多小時的故事,但始終一絲不苟,認真記錄,即使在聽不懂民族語和漢語的時候,也始終保持認真聽講的姿態。在實地調查期間,他們每一個人又有自己的特殊對象和內容,總是不厭其煩地咨詢發現的一些細節。考察團有一個已經63歲的叫繁原幸子女士,身邊始終帶著一把尺子,對見到的藝人的樂器、搗米的石臼甚至捶布的棒槌、紡線的錠子等都要一一測量,記錄下來,在晚上逐一對照民間故事作品中涉及到的有關敘述加以驗證,第二天還要把一些疑問向講述人詢問。這些做法也許正是我們今天許多調查者所欠缺的。
2.訪談注意方法與技巧。田野調查離不開對被采訪者的訪談,訪談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問卷訪談,問卷可以分為回答式和選答兩種形式,其中問答式要求調查者根據調查提綱,對確定的一定數量的受訪人問一些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問題,拓展所調查問題的廣度;而選擇式問卷,則是調查者把所要了解問題的若干種不同答案列在表格上,由受訪人自由選擇。究竟採取哪種形式應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最好做出兩種准備,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問卷方法。另一種是非問卷訪談,這種形式事先可以不設定表格,也不規定具體提問的問題,而是調查者在現場與受訪人就某些問題自由靈活地交談,在交談中捕捉信息。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訪談,都有它的優缺點,調查者要結合以往的田野經驗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以免浪費寶貴的調查時間,使問題流於形式。
調查過程還要講究調查技巧。這些技巧包括很多因素,諸如提出問題的技巧,溝通感情的技巧,啟發誘導的技巧,撲捉信息的技巧,發現問題的技巧,等等。筆者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山寨采訪當地的拉祜族神話時,一些受訪人本來對自己的神話知道很多,但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叫神話,也難以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地把要說的神話故事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就一步一步地啟發誘導受訪人,讓他們講那些很古老的祖先的事情,講一些當地經常敬奉的神靈是怎樣形成的,講一些關於神的故事等等,這樣當地藝人才開始講述起來。特別是涉及到藝人比較忌諱的事情時,更需要努力創造條件,尋找時機,啟發誘導講述人,而不能把自己為話語主體,造成調查工作的本末倒置。
3.努力做好現場記錄。現場記錄是田野調查中最基礎的資料,也是形成調查報告的最直接的依據。現場記錄包括筆記、錄音、錄像等形式,這些手段的綜合使用對以後還原田野場景很有幫助。一般來說,田野筆記必須手疾眼快,能夠盡可能多地記錄那些瞬間即逝的信息,形成音像注釋的充分素材。絕大多數調查者都有每天記錄田野日誌的習慣,但記錄田野筆記的同時還要做到邊記錄、邊思考、邊整理,積極發現調查中的疏漏和不足,以便能在當地找機會及時補充和解決。特別是涉及到資料的典型性與准確性時,更要反復核實,對那些有疑問或者不同的采訪人說法不一的問題,要慎重對待,最好得到大多數人的印證,否則,一旦離開調查地區,這些材料就會變成不能利用的懸案。如果一天之內形成多種形式的調查資料,一定要爭取時間,及時做好整理、編譯或注釋,如訪談錄音、考察錄像等,都要隨錄制隨編目,以免過一段時間之後,許多資料不能對號入座,變成調查的廢品。
(四)全面翔實的調查報告是田野調查的最終結晶。

C. 田野調查法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田野調查是指一種工作方法或研究的一個階段。

田野調查一般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廣義上,所有需要到田間野外實地進行的調查工作都可以稱之為「田野調查」,如自然科學的地質、礦產、動植物等資源調查,人文科學的語言、民族、民俗等狀況調查。

但由於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所以有些調查往往都會根據學科或行業的特點冠以專稱作限制。從而,一般情況下所謂「田野調查」大多是指狹義的概念。狹義上的田野調查,主要是指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圍繞研究對象而進行的田間野外實地調查活動,也即在文化人類學等學科方法論中所稱的「直接觀察法」。

相關信息:

如果從我們所從事文物田野調查的淵源而言,應當主要來源於田野考古調查,而考古調查則可以追溯到民族學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這是由於在學科形成過程中,研究對象和工作方法都有一些接近或交叉的緣故。

通常「田野」在調查研究的領域已成為實地、現場的代稱,可以包括所有需要到實地、現場參與的科學調查活動。田野調查是科學研究收集實際資料最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也是人文社會科學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D. 什麼是田野實驗法 概述

田野調查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屬於人類學范疇的概念。

主要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如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民族音樂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語言學,古生物學,社會學等,其英文名為Fieldwork。

田野實驗觀察現實中的因果關系

那麼,有沒有一種研究方法,既能解決外部有效性問題,又能使研究者介入社會生活,通過改變刺激物來觀察現實中的因果關系,近些年來,社會科學領域出現了一類新型研究方法——田野實驗,實現了類似的功能。

田野實驗既不同於在實驗室中進行的人工可控實驗,它通常涉及對真實世界的介入和干預;也不同於由獨立於研究目的的事件引發的自然實驗。它在方法上既包含了對現實的干預,又超出了實驗室之外,描述了真實世界的規律。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田野實驗:社會科學研究新方法

E. 田野調查法是什麼

田野調查法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

田野調查可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准備階段,開始階段,調查階段,撰寫調查研究報告階段,補充調查階段。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都可稱為田野研究或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涉獵的范疇和領域相當廣,都可透過田野資料的收集和記錄,架構出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



田野調查方法是民俗學了解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境界

通過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滿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會如何構成。田野調查可分為五個階段是准備階段、開始階段、調查階段、撰寫調查研究報告階段、補充調查階段。田野調查被公認為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

F. 田野調查法是什麼呢

田野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使用的一種調查方式。田野調查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屬於人類學范疇的概念。主要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

它要求調查者要與被調查對象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從中觀察、了解和認識他們的社會與文化。田野調查工作的理想狀態是調查者在被調查地居住兩年以上,並精通被調查者的語言。

這樣才有利於對被調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釋。傳統的田野調查方法花費時間和精力,花費的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運用有不得當的地方,那麼其信度和效度也會大打折扣。

田野調查法的實踐

選好調查點對成功地進行調查具有關鍵性的意義。中國地域遼闊,鄉村數以萬計。總的來說,應選擇具有特色或較典型的地區或鄉村進行調查。所謂有特色,就是該地的社會或文化較為特殊,與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區差異很大。

例如,類似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帳房戴頭婚、福建惠東人的長住娘家習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錯雜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對象,特別是兩三種差別較大的文化交接地區,像甘肅、青海地區,是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和漢文化交錯地區,相互影響很大。

我早在80年代就發現裕固族的帳房戴頭婚與納西族的阿注婚類似很有特色,並初步判斷這種婚俗不是本民族固有的,但自己一直沒有時間去調查。2000年,我讓一位碩士研究生去調查,調查結果證明了自己的假說,並寫出碩士論文。

G. 如何行之有效地開展田野調查,從而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材料

這要看你想進行多大規模,多長時間的田野調查,研究的角度是怎樣的,有效的程度根據條件而定。

先說研究的方法:

觀察法:分直接觀察法和參與觀察法。直接觀察法是指人類學家作為一個旁觀者親臨現場記錄所發生的事情,我們考慮的是觀察對象,什麼時候去,什麼場合合適,觀察什麼,如何記錄。

參與觀察法是指人類學家長時間參與觀察對象日常及非日常的生活活動,獲得第一手資料,這就要求人類學家起碼要學會當地的語言,在當地居住一年以上,和當地人真正建立起親密的關系,真正了解他們的文化。

訪談法:通過向研究對象訪問的方式來獲取資料。有多種形式,如非正式訪談,結構性訪談等等。

抽樣法:通過一定方法從研究對象中選擇一部分作為調查對象,分為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

譜系法:是指收集家譜並編輯成系譜表以確定親屬制的形式和結構性質的方法。以一個人為中心到家庭再到整個世系群。

除了方法之外,觀察角度也很重要,比如說主位研究,要求調查者必須學習被調查者所具有的地方知識和世界觀,不受自身文化的束縛,置於被調查者的立場去了解,理解和研究問題。

問題研究,帶著某一特定問題做田野工作,在調查中收集被認為與這些問題相關的民族志資料,目的是為了驗證某一問題進行專題探討。

過程研究,把思考和把握社會文化變遷作為大的框架,包括對原調查點的重訪,回訪,以及對一組田野調查點及其周邊的長時段研究。

H. 田野調查法是什麼

田野調查法是一種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真實情境中,以參與觀察和具體訪談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研究對象的研究方法。

田野調查法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屬於傳播學范疇的概念。主要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如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民族音樂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語言學、古生物學、社會學等,其英文名為Field work。

田野調查作為科學的考察方法,它將對年輕的設計學理論研究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在調查之前有必要就田野調查的准備工作 、田野調查的基本方法及其技巧,即對「如何開展田野調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基本的了解。整個田野工作可分為准備工作、實地調查、整理分析三個階段。

田野調查法特徵:

1、長期性。

從事人類學研究者,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通常要求初次做野外工作的人居留在調查點一年或半年的時間。

2、參與性。

「參與觀察」是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最大特色。

3、深入性。

人類學者長期參與被調查者的生活和活動,與他們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把自己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里,親身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和日常生活經驗,詳細觀察其行為,深入了解其社會系統的運作過程,細致體會其心理活動。

起源

田野調查法起源於西方,形成於英籍波蘭裔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實踐。馬林諾夫斯基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初布蘭群島做研究,他原本只是計劃做一些短期的研究,後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殖民該地的英國與波蘭卻分屬不同的陣營,因此他被迫留在當地超過了兩年。

由於長期地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當地語言與文化,以及參與許多次的觀察,馬林諾夫斯基於1922年出版了他在初步蘭群島研究的第一本書《南海舡人》,開啟了後世田野調查劃時代的一頁。

閱讀全文

與田野調查方法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活魚袋安裝方法 瀏覽:523
治療股骨頭康復的方法 瀏覽:409
如何diy寶寶棉鞋方法圖解 瀏覽:358
海竿連接魚鉤方法 瀏覽:411
薑汁沉澱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508
居住用地土壤檢測方法和標准 瀏覽:7
受賄罪的研究方法 瀏覽:609
美安鈣粉使用方法兒童 瀏覽:306
水平安裝接地體的方法 瀏覽:961
用繩子做電梯簡單方法 瀏覽:303
魅藍6手機usb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9
審計的技術方法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993
假性分手的最佳方法 瀏覽:274
膝蓋長骨刺治療方法 瀏覽:430
婦科念珠菌治療方法 瀏覽:479
手機360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74
諧波治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2
查找問題最常用的兩種方法 瀏覽:360
千層南瓜饅頭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72
髖關節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