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
3、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
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
4、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
5、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
㈡ 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你是屬於哪種教學方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通過師生和諧的雙邊活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下面是我給你帶來的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從教師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種傳授的方法;從學生學的角度看,它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講授法又可以表現為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不同的形式。
2、談話法
傳授知識的談話:即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的事物、新的問題聯系起來,經過積極思考得出結論,並作出正確回答,從而獲得新知識。
鞏固知識的談話:即根據學生學過的內容,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經過回憶把所學的知識再次表達出來,以達到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的目的。
3、討論法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情緒,培養學生鑽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和課外讀物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它也是貫穿於中小學教學全過程的一種基本方法,各年級、各學科均要運用,但要求不盡相同。
讀書法還分為泛讀與精讀。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事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6、練習法
練習法可分為訓練性練習與創造性練習。訓練性練習是對所學知識再現性的重復運用,目的在於加深記憶,形成熟練技能和技巧。創造性練習是在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7、學導式教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是以自學為主並給予恰當指導,通過「自學—解疑—精講—演練」的基本形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展學生智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8、發現法
發現教學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發現法的基本過程是:
(1)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要解決或研究的課題。
(2)學生利用有關材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各種可能的假設和答案。
(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驗證假設,學生如有不同觀點可以展開爭論。
(4)對結論作出補充、修改和總結。
不同教學方法的心得體會
1.從小處開始
這是構建任何偉大事物的方式。
教學也是這樣,從課程開始,學生各方面的成長,知識組合等,都需要從那些細微之處開始。慢慢來,從容不迫 —— 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短跑。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就是這個道理。
2. 沒有一條現成的路可走
不斷變化學習模式,就是在探索一種新的教學策略。
傳統上,教師也注重用「策略」來「教學」。比如,互動教學,尋找亮點,個別談心,等等。這些也都是有價值的。
但是現代方法應該與時俱進,應該與學生獲取的內容、時間、方式和原因同步,與「學生在課堂上該做什麼」聯系起來。
自主學習、基於場景的學習、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游戲化學習,等等,這些策略都是要首先考慮的內容。 只有不斷地探索新路,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3.在學習中,好奇心就是一切
如果你不能讓他們對課程內容感到好奇,那就先教點別的東西讓他們感到好奇。
我的理論是,好奇心是分階段產生的,有很多事情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然後你再自然地把話題引到課程上。學生沒有好奇心,就什麼都學不好。
企業主管尋求的是合規性。優秀的教師尋求的是有敬業精神的學生。而偉大的老師卻總能找出學生的好奇心、突破點,然後利用這個來教學。
4.試驗,試驗,試驗
教學是一種手藝。要盡量試驗新東西。可以多一點,也可以少一點。但不可以停滯不前,固步自封。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不停地嘗試,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保持新鮮感,而且能讓你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潮流,也可以使你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保持足夠敏銳度和教學動力。
5.不要總是在一開始使用標准進行規劃
在你作規劃的時候,要知道,優先考慮技術層面的東西是可以的。
或課程。或標准。或數據。或學生優先(理想情況下)。
因為計劃內容的方法有很多。不要總死板地只會使用標准進行規劃,要體現出多樣性。重要的是,要能保持學習的動力和可持續性,這些才是學生進步的源泉。
6.教學要不斷地變化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無論教學技術、課程內容,還是評估方法、學生的價值體系,這些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所以你的教學也應該如此,不斷地隨著變化而調整自己的步伐。
7.簡明扼要
在為學生解答問題時,要牢記少即是多。要懂得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道理。有時候你引經據典說了一大堆,卻發現學生根本沒理解。所以要做個會畫龍點睛的高手。
8.充分了解你的教學法
要清楚地了解混淆和復雜之間的區別。差異化和個性化學習之間的區別。項目式學習和通過項目學習之間的區別。困難和嚴格之間的區別。
在標准化和課程之間,在傳統教學和探究之間,要掌握一定的分寸,爭取不偏不倚,中正和諧。
㈢ 教資考試中學教育學研究有哪些基本方法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五種。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又分為了: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等。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調查法包括: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等。
歷史法就是通過考察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揭示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問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包括: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等。
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㈣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
1、調查研究法
研究者通過親自接觸和廣泛了解教育現狀,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某些規律或傾向性問題的研究方法。
2、觀察研究法
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一起對處於自然狀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特點是有助於研究課題的選擇和形成,檢驗原有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3、實驗研究法
通過人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特點在於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對引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檢驗、變通、改造與發展,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實踐尋求操作程序。
4、人種學研究法
又叫實地研究或定性研究。它是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提供完整、科學的描述。它強調被研究者的經歷,強調實地研究以及情境性,強調以整體的全局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論簡介:
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論
㈤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研究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觀察法簡便易行、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
②觀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條件和復雜設備,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
③觀察法不妨礙被觀察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正常發展,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缺點:
①觀察法獲得的資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一類的因果關系的問題;
②觀察時間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對象人數多且分散的情況下使用困難;
③教育現象一旦復雜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對觀察對象缺乏行為控制,觀察收集資料分類太多,會影響研究的信度;
④觀察法取樣少,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瑣碎不易系統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影響,有些觀察活動可能使觀察結果失真。
2、教育調查研究法
教育調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有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科學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採用問卷和訪談收集資料比較靈活簡便;
②收集資料速度快;
③適用面廣,時間地點不受限。
缺點:
①收集的資料往往難以確定因果關系;
②調查法需要研究對象有良好的合作態度,不然收集資料易失真;
③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實驗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因為是人為地創造實驗條件,可以觀測到自然環境中不易觀察到的信息;
②實驗法要求用比較嚴格的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③實驗法明確區分變數加以控制,並對測量的事物,明確規定操作定義,使研究者便於測量,測試結果更加可靠精確。
缺點:
①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活動相差較大;
②實驗人員和實驗過程會對研究對象產生一些負效應;
③實驗不可避免地存在樣本不足和被試選樣誤差。
4、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或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研究真實的學校教育過程與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動質量與教育行動效率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點:
①為教育行動而研究。這是與傳統研究「為理論建構而研究」的區別。
②由教育行動者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
③在教育行動中研究。行動的過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動效率,改善行動質量,提高自我行動能力的過程。
㈥ 小學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教育觀察法、調查研究法、文獻法。
1、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小學教育研究
小學教育研究是深化小學教育改革的基礎,為小學教育深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小學教育研究,轉變教育理念,在理論與實踐的探討中形成對素質教育的正確認識,形成對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的正確認識。
而觀念的改革不是一蹴即就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研究的深入,將為小學教育觀念的改變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推動小學教育改革的發展。
㈦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等。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6.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㈧ 常見的教學教研方法
每個老師都有著自己的授課經驗,科目不一樣,風格不一樣,方法也不一樣。而不同的授課方式帶來的效果也會不同。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授課方式:
一般最為常見的就是:
一、講授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
2.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有四種:
①講述。側重於生動形象地描繪某種事物、現象,敘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和概念,並從情緒上受到感染。
②講解。主要是對一些復雜的問題、概念、定理和原理等,進行較系統而嚴密的解釋或論證。
③講讀。通過師生雙方誦讀來講解教材。
④講演。教師就教材中的某一專題進行有理有據首尾連貫的論說,中間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動。
二、談話法
1.談話法又稱問答法。
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新知、鞏固舊知或檢查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便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談話法的具體形式有三種:
①為傳授新知的談話。一般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一系列前後連貫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和知識,或根據對眼前事物的直接觀察,經過積極思考作出正確的回答,藉以獲得新知。
②為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而進行的談話。教師根據學生已學過的教材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回憶舊知識進行回答,藉以鞏固和檢查舊知識。
③指導性談話。指在教學活動開始或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出要求的談話。
三、演示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師出示各種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有重要作用。
2.演示的種類,根據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為①圖片:圖畫、掛圖、地圖、圖表的演示;②實物、標本、模型的演示;③實驗演示:④幻燈、錄音、錄像、教學電影、電腦模擬的演示等。
四、欣賞法
1.欣賞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藉以陶冶高尚情操,培養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
2.欣賞法按其性質可分為三類:
①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欣賞,如對音樂、美術、文學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②道德行為的欣賞。如對政治、歷史、語文等教材中有關名人的格言、事跡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養成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③理想的欣賞,如對科學研究中的追求態度、嚴密論證和創新精神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學生濃厚的求知興趣、科學態度和縝密的思考習慣。
也可以細分為:
1、 大腦風暴教學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並對其意見的正確 性或准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它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職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大腦風暴法,討論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也稱為建議集合),通過集體討論得出結論。
2、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 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課堂上,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 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是指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採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計劃、共同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許多情況下,參加項目教學工作小組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工種,不同的職業專業領域,目的是訓練他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部門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對參與的整個項目完成的能力。
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獨立的獲取知識,培養自 我學習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指導學生預習,復習、使用工具書以及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需要他們自己的閱讀和領會,因此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十分必要的,讀書指導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可以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也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學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實習作業法:實習作業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進行 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方法。該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採用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和實現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6、發現法:發現法也稱解決問題法,該法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心理特點出發,以發 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溝為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觀、回答和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充分發揮認識能動性,發展對掌握知識的探究和創造精神。運用發現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出並探究問題的要求;
(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對課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設;
(3)引導學生展開爭論,驗證假設;
(4)對爭論做出總結;得到原理或概念並檢驗核實。該方法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靖神,使學生學到科學認識的方法。但也有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