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述文化人類學學科觀和研究方法,說明文化人類學者參與文化政策制定的意義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通過研究文化來理解人性的學科,或通過研究時空和結構中的異文化來理解人類共性、自性和他性的學科。
Ⅰ學科觀:
一田野調查
田野工作(field work):人類學首要的方法與途徑,強調對地方性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經驗性調查的特徵通常是學會當地的語言,不少於一個年度周期(如一個農業或牧業周期)的居住時間,採納參與觀察的方法。
民族志(ethnography)/記述的民族學(Descriptive Ethnology):是田野工作的結果之一,人類學的主要展示手段與形式,也就是在田野工作中對於文化實況的觀察與記錄。
二文化相對論(Cultuural Relativism):直接涉及文化價值判斷的方法和理論,是人類學家研究的核心。它認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徵、個性。即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文化在價值上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用普遍、共同、絕對的標准去衡量一種文化的價值。
三主位(emic approach)與客位(etic approach)
文化的客位研究:類似於語言學中音素的分析,研究者要站在被調查對象的局外立場,採用通行的文化概念和術語,對所觀察到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並從研究者的角度建構理論體系,即所謂「從外部看文化」的研究。
文化的主位研究:如同語言學里音位的分析,是站在被調查對象的角度,研究者要用這個文化里特有的概念和術語來認識這一文化,用被調查對象自己的觀點去解釋他們自己的文化,即所謂「從內部看文化」的研究。
四文化整體觀/全貌觀(holism)/整合論(integration):人類學的整體觀強調人類社會的不同部分是相互整合的,對一個人類學家來說,一個特定文化的研究不僅包括了對政治、藝術、宗教、親屬關系、經濟的逐項研究,而且要把特定文化的各個方面與更大的生物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整合形成系統來研究,如我們只有對於某種習俗生存的廣泛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認識這種習俗的意義。
五文化比較觀:
比較研究的三種形式:一是共時性的比較,即對同一時代廣大區域內的資料(包括許多民族和文化)進行跨文化的人類學進行比較;二是歷時性比較,對同一區域內不同時代的資料進行比較,以揭示變遷的模式(可以是生物的、社會的或文化的進化模式);三是跨文化比較研究,通過對所有收集到的、不同文化的樣本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得出跨文化比較的結論,驗證對人類行為的假設。
其他重要論題:
普同觀/文化普同論(universalism):現代人類學的基礎之一就是關於人類的普同性認知,即世界上現存所有的人類都是同一種屬,任一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為進化。
適應論(adaptation):適應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種群通過自身變化與周圍環境達成協調並繁衍下去的過程,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其適應包括生物性適應和文化適應。
Ⅱ研究方法:
⒈參與式觀察:人類學工作者最重要的田野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法,強調研究者的主動參與性,是對一個社區及其生活方式進行持續的研究。
⒉訪談:直接、深入地面對面的對話。
⒊問卷(questionnaire):為觀察研究而採取的一種由調查對象填寫表格或者回答所列問題的方法,主要是在調查對象數目較大、覆蓋區域較為廣泛時採用的抽樣調查。
⒋口述史(oral history):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一門以口述史料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形態上與文字史學並列,在實質上與文字為主的史學一致的史學。
⒌個人生活史(life histories):生活是是指研究者通過對報道人進行深度訪談,將報道人個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語或書寫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回顧式敘述。
⒍PRA(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是一套快速收集村莊資源狀況、發展現狀、農戶意願,並評估其發展途徑的田野調查工具。
Ⅲ文化人類學者參與文化政策制定的意義
人類學者與社會其他部門不同,往往從弱勢群體和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反思,其參與可為相關部門提供冷性思考,以利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可持續性發展。
希望對你有幫助哈~O(∩_∩)O~
B. 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跨文化比較分析,一為實地調查。早期的人類學家大都依據航海者、探險家、傳教士記述的民族志材料,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至19世紀末,人類學家開始注重深入細致的實地調查。在這方面,美國的F.博厄斯、英國的B.K.馬林諾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貢獻。實地調查已成了文化人類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也比過去更加嚴密完善,開始普遍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處理民族志資料。
文化人類學在破除迷信,幫 助人們擺 脫 神 學思想束縛,客觀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消除民族偏見,增進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團結,促進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部落自然法」就是各民族之間共同普遍的原則。維柯按照「本性即生育」的原則,考察了地中海沿岸民族的原始文化,從中發現了三個表現在不同民族歷史中的共同普遍原則:宗教、婚姻制度、喪葬制度(相當於我國「周禮」中的祭禮、婚禮、葬禮)。維柯認為,宗教、婚姻、喪葬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共同來源,是人類進入文明狀態的標志,是人和動物相區別、人之為人的主要特點。這三大來源體現了人類共同遵守的「部落自然法」,由一切人所分享的自然理性所規定的、自發的和必然如此的習俗或傾向。這種「部落自然法」就是宗教、婚姻、喪葬等「起源於互不相識的各民族之間的一致觀念」的「共同的真理基礎」,就是由人類起源方式所決定的共同人性。
C. 文化人類學
概念
現代文化人類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來說,始於大發現年代(the Age of Discovery),當時技術先進的歐洲文化和各種「傳統」文化接觸頻繁而廣泛,歐洲人對那些「傳統文化」的絕大部分都毫無區別地貼上「未開化」或「原始」的標簽.到19世紀中期,世界不同文化的起源及世界不同民族及其語言的分布、淵源等問題,成為西歐學者深感興趣的研究對象.達爾文在此之前提出的進化概念以及他的《物種源始》一書在1859年的出版,都對這一項有關許多社會和文化長期發展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化人類學
狹義
狹義的文化人類學即指民族學,早在19世紀中葉就已確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美國的文化相對學派和法國的文化社會學派影響最大.法、英、美等國均建立了民族學會,出版發行了一些民族學專業刊物.
廣義
廣義的文化人類學包含考古學、語言學和民族學三個分支學科.
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文化人類學這專業名稱的開始,是在1901年,文化人類學在美國大學作為廣義人類學屬下與體質人類學相對應的分支被劃分出來.當時,它僅是狹義的文化人類學.以美國特有的」歷史-相對文化學「為代表,《菊與刀》就是美國學派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紀20年代以後,隨著研究范圍的深入和擴大,文化人類學才形成包括民族學、考古學和語言學等分支的學科.在文化人類學屬下,考古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發掘、研究古代人類的物質遺存來復原人類無文字記載時期的社會文化面貌,探討人類文化的起源和演變;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與社會環境、人們的思維方式、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的關系,同時把語言當做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考察它的起源、發展和演變規律;民族學則主要研究各民族和各地區、社區的文化,比較其異同,分析這種異同的產生原因,認識這種異同存在的意義,揭示人類文化的本質,探討文化的起源和演變規律.
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較法.實地參與觀察法
這是文化人類學最有特色的研究法.文化人類學家特別注重通過直接的觀察,收集每一手證據.那些研究現代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人類學家,則深入到這些民族中間,通過參與他們的活動、與他們交談和觀察他們的活動來了解其社會和文化.實地參與觀察法是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它是一種觀察法,其資料來自現實的廣闊天地.這種研究法使得文化人類學家可以既作為參與者又作為觀察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種文化的內部去觀察這種文化和使用這種文化.實地觀察可以使人類學家把目光集中在對其文化有意義的行為模式上,他會去尋找那些有規律的行為特徵的先後次序,注意其在不同情況下的變化.全面考察法採用這種方法,人們在選擇研究一種人類行為時,必須全面考察與之相關聯的問題.這樣,一位研究某地區經濟發展的人類學家會發現,要想對這一地區經濟變化的過程進行全面的描述,就必須探討禮儀的始末以及家庭關系的問題.比較法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例如,當一位文化人類學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會結構時,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樣自己組織起來的,然後通過對比村落里各個不同的群體,來確認他們之間的異同.雍容華貴比較法可以運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文化人類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D. ( 問答題 ) 文化學解讀的主要方法.(本題5.0分)
在最一般的層次上,文化是與自然相對應的,即除去純自然之外的人的非生物性的全部活動及其創造物;在中間層次上,文化是指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創造出來的精神產物;在最低層上,文化專指文學、藝術活動及其產品。
(1)通過文學語言解讀其文化內涵。
(2)通過習俗制度,透視其思想原則。
(3)通過經濟結構透視其價值觀念。
(4)通過科學技術透視哲學基礎。
(5)通過文學藝術透視其審美情趣。
閱讀技巧:
閱讀必須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首先,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
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E. 人類學的分析方法
人類學是以人作為直接研究對象,並以其為基礎和綜合理解為目的的學科。如果把人作為動物的人和文化人來區分的話,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類學是以綜合研究人體和文化(生活狀態),闡明人體和文化的關聯為目的的。綜上所述人類學大致可區分為:主要研究形態、遺傳、生理等人體的人體人類學,亦稱自然人類學;以風俗、文化史、語言等文化為研究對象的文化人類學,以及專門研究史前時期的人體和文化的史前人類學。
人類學的各分支學科中,體質人類學是從生物的角度對人類進行研究的學科,它包括人類的起源、發展、種族差異、人體與生態的關系及現存靈長類的身體和行為等內容。其中髭已發展成較專門的領域,如人類進化的研究、人種學的研究、靈長目學的研究等,同時形成一些技術性手段,如人體測量技術、野外靈長動物的觀測技術等。隨著遺傳學的發展,體質人類學也從中汲取了許多理論和分析方法。
文化人類學是從文化的角度研究人類種種行為的學科,它研究人類文化的起源、發展變遷的過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的差異,試圖探索人類文化的性質及演變規律。廣義的文化人類學包括考古學、語言學和民族學,狹義的文化人類學即指民族學。民族學是在民族志基礎上進行文化比較研究的學科。文化人類學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對人類的婚姻家庭、親屬關系、宗教巫術、原始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國學術界傾向於將這部分內容稱為社會人類學,有時又統稱為社會文化人類學。
從語源學上講,人類學是研究人的科學。這門學科試圖依據人類的生物特徵和文化特徵,綜合地研究人,並且特別強調人類的差異性以及種族和文化的概念。
F.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例如,當一位文化人類學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會結構時,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樣自己組織起來的,然後通過對比村落里各個不同的群體,來確認他們之間的異同。雍容華貴比較法可以運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G. 經濟人類學中應用的最主要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的經濟生活、經濟制度及其演化規律的文化人類學分支學科。其開創者為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在研究了庫拉交易圈後認為,西方傳統經濟學所謂的經濟行為的目的——賺錢或獲取使用價值的原則,在原始經濟中並不存在;原始經濟只是其他社會行為,如親屬制度、儀式行為的一種反映;原始社會的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維持和完成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和責任。
經濟人類學探討不同社會中的生產、分配和消費過程。生產是開采資源並將其轉變為有用物品和行為的過程,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住所、工藝品和從圖騰柱到金字塔的象徵物。生計方式常被分為採集、狩獵、園藝、農業和工業幾種類型。採集階段人類使用簡單的技術和工具。園藝是指對數百種馴服動物的飼養和馴化植物的種植,當時已開始使用鐵制工具。農業總體上指農民的農業,主要種植一種或幾種農作物,如大米、小麥和玉米。所有這些經濟形態都使用技術和勞動力分工。
一般認為,經濟人類學經歷了下述四個較為重要的流派:功能主義,純粹形式主義以及實在主義經濟人類學,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壁壘分明或存在先後替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