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筆記整理)
本篇文章是對超仔老師課件的筆記整理,對於入門級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掌握對產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學習完本課堂能夠對這方面的知識體系更加系統性地了解,課件內容是理論和實際例子的結合,實實在在的干貨知識通俗易通。對自己近期奔波於各公司的面試有莫大的幫助。
總共有三節課:
第一節主要內容是產品需求內涵的理解;認識需求的分類、層級、規律;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一個產品需求。
第二節主要內容是對需求獲取的渠道和方式的掌握;學會對記錄需求的方式。
第三節主要內容是對需求挖掘使用場景的了解;需求挖掘方法的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需求優先順序的排序方法的掌握。
一、產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產品需求
1、產品需求的內涵
①什麼是產品?
所有的人造物都可以是產品,為了滿足人們特定的需求而生產出來。汽車是為了讓你移動的更快;房子為你遮風擋雨;衣服是讓你保暖與遮羞。
②什麼是需求?
需求是由個體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它是個體進行各種活動的基本動力。這是需求在心理學上的定義。
③需求的產品的關系
產品是為了人們的需求而被生產出來的,因為需求的驅動,才會使得用戶需要產品。互聯網產品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互聯網產品的形態有:App、Web網頁、PC客戶端、各種硬體內的軟體、AR、VR等等。產品經理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設計互聯網產品去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④案例分析:中午你餓了,想盡快吃飯,又不想出門,快速填飽肚子是需求,因此誕生了外賣產品。比如:美團外賣、餓了么
⑤理解需求的誤區
很多產品在討論需求的時候,會流於表面,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把解決方案當成了需求,對需求的理解挖掘一定要到心裡狀態這個程度。
2、需求的分類及層次、規律、拆解用戶需求
①需求分類
用戶需求:滿足用戶所想,用戶是上帝
商業需求:一切向錢看,商業化是目的,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用戶需求和商業需求的關系
提供產品必須滿足用戶需求,你只有滿足了用戶需求才會對用戶產生價值,你才有可能實現你的商業化目的。談商業需求的前提一定是談用戶需求,只要把用戶需求滿足好了你的商業需求才有可能得到實現。
案例分析:微信在起步階段,用戶需求高於商業需求僅僅滿足用戶需求不收取任何費用沒有任何廣告,最近幾年,用戶需求滿足得很好了,作為一個成熟的產品,要攫取商業利潤,商業化信息越來越濃,支付提現要手續費,廣告介入,售賣廣告位。
②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Ⅰ)生理需要:滿足日常生活基礎所需,如吃穿住用行等;
(Ⅱ)安全需要:如對健康的擔心、對貧困的恐懼、對無知的憂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在安全感匱乏的同時,則內心驅動會促使去滿足獲取安全感的需要;
(Ⅲ)社交需要:社交包括友情、愛情、親情等多個層次;
(Ⅳ)尊重需要:希望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展現自己,獲得人們的認可。尊重與被尊重都存在與社交網路中交流互動中;
(Ⅴ)自我實現需要:最高階級的需求。如微博加V、知乎。
用戶需求:人性七宗罪,在聖經里,人類天生都是罪惡的,所以從生下來開始一生都在贖罪,具體有七宗罪:淫慾、貪食、貪婪、懶惰、暴怒、妒忌、傲慢。
③需求層次的規律
規律一: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層次劃分為5類,只有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成為新的動力。
規律二:這些需求都是與生俱來的,不會隨著社會的變革而變化,即需求是不會變的,變的是滿足需求的產品。
規律三:產品最核心的是其解決的需求是否是剛需。馬斯洛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如生活類的吃穿住行,即為剛需。其上一層次的安全需求,也都是普遍存在的,而越往上,則變得越來越不必要,如自我實現,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須。
規律四:越底層的東西,越是平淡無奇,使用起來越是不溫不火。需要的才打開使用,是一種工具。而其他基於新鮮感的需要,則在使用高峰時則萬人空巷;低谷時,則門可羅雀。故基於底層的工具類需求,粘性未必最高,但一定是生存最久的。
④拆解用戶需求
一條用戶需求可看做是『目標用戶』在『合理場景』下的『用戶目標』,其實就是在解決『誰』在『什麼環境』下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案例:拆解用戶需求
需求一:酷愛音樂,跑步的時候一定要聽音樂,而且要聽特別感動的音樂
需求二:想知道最近流行什麼音樂,不然K歌總覺得自己落後
需求三:不知道聽什麼,推薦的自己不喜歡
本章小結
需求是產品經理口頭上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彙,但需求二字背後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人知道。究竟產品需求包括什麼,需求如何分類,用戶需求和商業需求究竟什麼關系,以及需求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通過本節課能夠深刻領悟到
二、產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需求的來源
1、需求獲取的渠道:外部和內部
①外部:
外部獲取需求的方式有用戶、競品、市場、合作夥伴
(Ⅰ)用戶:產品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可通過用戶反饋、用戶調研獲取;
(Ⅱ)競品:競品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同樣的產品功能滿足同樣用戶需求的產品,另一種是用不同的產品功能滿足同樣用戶需求的產品。競品對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滿足方式可以為我們的產品設計帶來一定的啟示
(Ⅲ)市場:需求和產品常常會受到行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如『凈網行動』、『打車軟體專車服務屬非法營運』等
(Ⅳ)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在商業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②內部:
內部獲取需求的方式有產品數據、老闆、同事、自己
(Ⅰ)產品數據:用戶在使用時會產生行為數據,這些客觀的數據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用戶需求
(Ⅱ)老闆:企業運轉的根本目的在於盈利。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必須兼顧公司的戰略需求。
(Ⅲ)同事:產品、研發、設計、運營、市場、銷售、客服是距離用戶最近的人,往往最能理解用戶抱怨的點也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Ⅳ)自己:產品經理應該成為自己產品的重度用戶,而且是產品的目標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發現用戶需求,如此一來更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2、需求記錄
產品相關人員在獲取需求之後,還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個初步的記錄,以便於後面的產品經理對需求進行分析、管理與實現
①需求的記錄方式
②需求類型
按產品屬性劃分:分為idea、新增、優化、Bugfix四種類型;
按產品職能劃分:分為功能類需求、運營類需求、數據類需求、設計類需求;
本章小結
需求來源於各方面,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的把控是檢驗產品能力的重要一環。現實中往往出現需求很多但都不合理,問題就在需求的來源不對,導致需求的質量不高,因此要把控好需求的來源,提高需求的質量。
三、產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需求的挖掘
1、了解需求挖掘的使用場景
通常產品規劃前期,產品經理需要定位好用戶的痛點,為其提出解決方案,並作為產品的核心功能和賣點。比如景區導航的核心功能點是定位和導航,天氣預報App的核心功能是天氣報道和預報,明確其核心功能後,還需規劃其他延伸的功能或相關功能,以增加用戶的粘性,推動用戶的活躍和轉化。
2、掌握需求挖掘的方法
①心裡+場景方式就是通過用戶在某個環境狀態下,對用戶每個心裡狀態進行分析和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
案例分析:墨跡天氣是以天氣播報為核心功能的,當用戶知道天氣情況後,他們有哪些心理活動?又下雨了?今天穿多少衣服出門?空氣質量是否適合運動、逐一的梳理出用戶在這個場景下可能存在的心理狀態,針對心理狀態列出功能點
②標簽+場景是通過對用戶的基本認知進行場景化思考,對這個特點的用戶在這個場景下需要哪些功能。
案例:keep是針對80後的運動軟體,那麼我們先列出80後的社交和標簽行為,然後選擇一個場景逐一考慮是否有新的功能點。
3、需求分析
①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分成三個部分:需求篩選、需求透視、需求排序
三者的邏輯:首先篩掉不做的需求,其次對要做的需求進行進一步提煉,最後對提煉好的需求進行優先順序排序。下面對這三者做下分析
(i)需求篩選
需求篩選的特點包含真實性、一致性、價值性、可行性;
真實性:這個需求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一致性:有多少用戶需要這個需求,覆蓋率多大,是否滿足產品定位;
價值性:需求能帶來多大的價值?需要付出多大成本?;
可行性:需求在現有的資源上是否能實現;
(ii)需求透視
需求透視包括表面需求、本質需求、產品需求。本質需求是用戶想解決的根本問題。獲得用戶的本質需求更能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用戶需求;產品需求是依據用戶想解決的根本問題,得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iii)需求排序
需求排序的三個基本考慮因素:戰略定位、產品定位、用戶需求,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七個維度:相關性、邏輯性、價值性、強度、廣度、頻率、類型
(Ⅰ)相關性:考察需求與戰略地位、產品定位的相關性
(Ⅱ)邏輯性:完成A功能才能進行B功能
案例分析:微信錢包開發戰略:綁定銀行卡—充值—消費—紅包—理財通—京東精選—生活繳費
(Ⅲ)價值性:考察需求能創造的企業價值、用戶價值的性質與數量
(Ⅳ)強度:考察需求的強弱,三個因素考慮:必要性(不可缺少)、高頻次(需求次數多)、持續性(長時間保持足夠的需求頻次)
(Ⅴ)廣度:需求覆蓋的目標用戶有多少
(Ⅵ)頻率:考察需求單位時間內出現的次數
(Ⅶ)類型:依據KANO模型對需求作出分類,考察需求類型。KANO模型認為用戶需求可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本章小結
產品的需求的來源於用戶、客戶、領導,產品經理應該要有自己的一套產品功能規劃思路和方法論;對收集到的需求,可以通過「心裡+場景」、「標簽+場景」這些緯度去判斷需求是否符合用戶心裡和個人特徵;緊接著對符合的需求的進行分析、篩選、優先順序排序,這項工作是最考驗產品能力的,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只有利用好手中的資源合理安排需求,才能抓住市場機遇,優先滿足用戶需求,獲取市場流量。
『貳』 產品經理必會的10種數據分析方法
產品經理必會的10種數據分析方法
隨著人口和流量紅利的下降,互聯網行業必然會朝著精益化運營的方向發展。數據分析在很多互聯網人的工作中越發顯得重要,而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更是如此。
本文將為產品經理介紹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並基於此,衍生出 2 個常見方法和 7 個應用手段,希望在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中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數據分析應該以業務場景為起始思考點,以業務決策作為終點。
基本思路為 5 步,首先要挖掘業務含義、制定分析計劃、從分析計劃中拆分出需要的數據、再根據數據分析的手段提煉業務洞察,最終產出商業決策。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案例來具體說明這 5 步思路:某國內 P2P 借貸類網站,市場部在網路和 hao123 上都有持續的廣告投放,吸引網頁端流量;最近內部同事建議嘗試投放 Google 的 SEM;另外,也需要評估是否加入金山網路聯盟進行深度廣告投放。在這種多渠道的投放場景下,產品經理該如何進行深度決策?1. 挖掘業務含義
首先要了解市場部想優化什麼,並以此為核心的 KPI 去衡量。渠道效果的評估,最重要的是業務轉化:對 P2P 類網站來說,是否『發起借貸』遠遠比『用戶數量』重要。
所以無論是 Google 還是金山渠道,都要根據用戶群體的不同,優化相應用戶的落地頁,提升轉化。
2. 制定分析計劃
以『發起借貸』為核心轉化點,分配一定的預算進行流量測試,觀察對比注冊數量及 ROI 效果,可以持續觀察這部分用戶的後續價值。
3. 拆分查詢數據
根據各個渠道追蹤流量、落地頁停留時間、落地頁跳出率、網站訪問深度以及訂單類型數據,進行用戶分群。
4.提煉業務洞察
在不同渠道進行投放時,要根據 KPI 的變化,推測業務含義。比如谷歌渠道的效果不好,可能因為谷歌大部分的流量在海外,可能會造成轉化率低。而金山網路聯盟有很多展示位置,要持續監測不同位置的效果,做出最後判斷。
5.產出商業決策
最後根據數據洞察,指導渠道的投放決策制。比如停止谷歌渠道的投放,繼續跟進金山網路聯盟進行評估,而落地頁要根據數據指標持續地進行優化。
二、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一)內外因素分解法內外因素分解法是把問題拆成四部分,包括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控和不可控,然後再一步步解決每一個問題。
社交招聘類網站,一般分為求職者端和企業端,向企業端收費方式之一是購買職位的廣告位。業務端人員發現『發布職位』數量在過去的 6 個月里有緩慢下降的趨勢。
對於這類某一數據下降的問題,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說,可以如何拆解?
根據內外因素分解法分析如下:
1.內部可控因素
產品近期上線更新、市場投放渠道變化、產品粘性、新老用戶留存問題、核心目標的轉化;
2.外部可控因素
市場競爭對手近期行為、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招聘需求隨時間的變化;
3.內部不可控因素
產品策略(移動端/PC端)、公司整體戰略、公司客戶群定位(比如只做醫療行業招聘);
4.外部不可控因素
互聯網招聘行業趨勢、整體經濟形勢、季節性變化;
(二)DOSSDOSS 是從一個具體問題拆分到整體影響,從單一的解決方案找到一個規模化解決方案的方式。
某在線教育平台,提供免費課程視頻,同時售賣付費會員,為付費會員提供更多高階課程內容。如果我想將一套計算機技術的付費課程,推送給一群持續在看 C++ 免費課程的用戶,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輔助分析?按 DOSS 的思路分解如下:
1.具體問題
預測是否有可能幫助某一群組客戶購買課程。
2.整體
首先根據這類人群的免費課程的使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之後進行延伸,比如對整體的影響,除了計算機類,對其他類型的課程都進行關注。
3.單一回答
針對該群用戶進行建模,監控該模型對於最終轉化的影響。
4.規模化
之後推出規模化的解決方案,對符合某種行為軌跡和特徵的行為進行建模,將課程推薦模型加入到產品設計中。
三、數據分析的應用手段根據基本分析思路,常見的有 7 種數據分析的手段。(一)畫像分群畫像分群是聚合符合某中特定行為的用戶,進行特定的優化和分析。
比如在考慮注冊轉化率的時候,需要區分移動端和 Web 端,以及美國用戶和中國用戶等不同場景。這樣可以在渠道策略和運營策略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二)趨勢維度
建立趨勢圖表可以迅速了解市場, 用戶或產品特徵的基本表現,便於進行迅速迭代;還可以把指標根據不同維度進行切分,定位優化點,有助於決策的實時性;(三)漏斗洞察通過漏斗分析可以從先到後的順序還原某一用戶的路徑,分析每一個轉化節點的轉化數據;
所有互聯網產品、數據分析都離不開漏斗,無論是注冊轉化漏斗,還是電商下單的漏斗,需要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是關注哪一步流失最多,第二是關注流失的人都有哪些行為。
關注注冊流程的每一個步驟,可以有效定位高損耗節點。
(四)行為軌跡
行為軌跡是進行全量用戶行為的還原。只看 PV、UV 這類數據,無法全面理解用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了解用戶的行為軌跡,有助於運營團隊關注具體的用戶體驗,發現具體問題,根據用戶使用習慣設計產品,投放內容;(五)留存分析留存是了解行為或行為組與回訪之間的關聯,留存老用戶的成本要遠遠低於獲取新用戶,所以分析中的留存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
除了需要關注整體用戶的留存情況之外,市場團隊可以關注各個渠道獲取用戶的留存度,或各類內容吸引來的注冊用戶回訪率,產品團隊關注每一個新功能對於用戶的回訪的影響等。(六)A/B 測試A/B 測試是對比不同產品設計/演算法對結果的影響。
產品在上線過程中經常會使用 A/B 測試來測試產品效果,市場可以通過 A/B 測試來完成不同創意的測試。
要進行 A/B 測試有兩個必備因素:
1.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測試;
2.數據量和數據密度較高;
因為當產品流量不夠大的時候,做 A/B 測試得到統計結果是很難的。而像 LinkedIn 這樣體量的公司,每天可以同時進行上千個 A/B 測試。所以 A/B 測試往往公司數據規模較大時使用會更加精準,更快得到統計的結果。
(七)優化建模當一個商業目標與多種行為、畫像等信息有關聯性時,我們通常會使用數據挖掘的手段進行建模,預測該商業結果的產生;
例如:作為一家 SaaS 企業,當我們需要預測判斷客戶的付費意願時,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數據,公司信息,用戶畫像等數據建立付費溫度模型。用更科學的方式進行一些組合和權重,得知用戶滿足哪些行為之後,付費的可能性會更高。
以上這幾種數據分析的方法論,僅僅掌握單純的理論是不行的。產品經理們需要將這些方法論應用到日常的數據分析工作中,融會貫通。同時學會使用優秀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事半功倍,更好的利用數據,實現整體增長。
『叄』 產品質量分析的產品質量分析的內容和方法
對於不同的產品,衡量其質量的指標也不盡相同,如有形產品和服務產品在指標上有較大區別。但反映產品質量指標水平的高低和質量的穩定性,以及顧客對質量的滿意程度等三項內容是共同的。產品質量分析將對上述三項內容做出判斷,尋找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建議。
(一)產品質量水平分析
產品的質量水平分析通常從三個方面進行,即質量標准分析、本企業質量達標程度分析以及質量水平行業比較分析。
1.質量標准分析
(1)產品質量標準的收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企業內控標准、協議標准。
(2)產品質量標准評價
首先,對各類標準的指標內容作比較,應特別關注客戶新的要求。
其次,對各類標準的指標水平作比較,評價本企業選擇的標准能否滿足客戶要求,下一級標准能否保證上一級標準的要求,如不能滿足則應進行修訂與補充。
在上述基礎上,選定評價本企業產品質量的標准內容。
2.本企業產品質量達標程度分析
產品質量達標程度分析的參照對象是質量標准:(1)按產品質量等級分析;(2)按產品質量合格率水平分析;(3)按質量計劃完成率分析;(4)按產品質量實測水平分析。
3.產品質量水平行業比較分析
產品質量水平行業之間比較分析,其內容仍然是上述四項,但比較的基準可以選用行業的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和競爭對手水平。
(二)質量穩定性分析
1.產品質量穩定性高的典型特徵
穩定性:當一個實際的系統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時,如果受到外來作用的影響時,系統經過一個過渡過程仍然能夠回到原來的平衡狀態,我們判別這個系統是穩定的,否則判別系統不穩定。
在穩定的生產條件下,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應符合正態分布。
正態分布由兩個參數決定:均值μ、標准差σ。
理想的產品質量特性檢測數據分布應為:產品質量特性檢測數據呈正態分布,平均值與指標公差中心重合,產品質量特性檢測數據分布的兩邊距規格限有一定的餘量。
2.產品質量穩定性的判別方法
產品質量分布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呈現正態分布,是判別產品質量穩定性的依據。判別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的方法中,直方圖法是比較簡便的方法之一。
(1)採集數據,製作直方圖。
(2)正態分布的判別
①產品質量符合性好:近似正態分布,且數據分布中心(平均值)與指標公差中心基本重合、數據分布沒有超過指標上限和下限,產品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②產品質量符合性較好:近似正態分布,且數據分布中心(平均值)與指標公差中心稍有偏移、數據分布極少超過指標上限或下限,產品質量處於次受控狀態。
③產品質量符合性差:非近似正態分布,因數據分布中心(平均值)與指標公差中心偏移較大,有較多數據超過指標上限或不限,產品質量處於失控狀態。
(三)顧客滿意度分析
1.顧客滿意度對企業的影響
顧客滿意是顧客的一種心理活動。顧客滿意度用來測量一家企業(公司)在滿足或超過顧客購買產品的期望方面所達到的程度。顧客滿意的三個構成要素是:直接要素商品和服務、間接要素企業形象。顧客不滿意只能給企業(公司)帶來不良的後果,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2.顧客滿意度評價指標
用戶評價指標一般可包括用戶期望和產品性能,還包括產品的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維修性、安全性、環境影響、美學規范、產品交付、產品價格、廣告宣傳、企業形象、服務、用戶投訴、用戶忠誠度等。
我國顧客滿意度評價模型,選用了如下六個結構變數及其相應的指標構成,即顧客對產品:(1)預期質量;(2)感知質量;(3)感知價值;(4)滿意程度;(5)忠誠度(顧客保持率);(6)抱怨(投訴)程度。
『肆』 產品可行性分析方法
主要需要分析的有以下的要素:
1. 商業目標與環境(我們現在有哪些資源,我們需要做什麼東西,我們還差啥什麼東西)
2.用戶需求與體量(用戶與市場研究)
用戶在什麼場景下會產生這個需求?
市場有多大的容量?有多少人有這個需求?
用戶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市場容量下有多少人願意付費呢?
3. 分段與競爭策略
1. 每一個參與的對象是否受益了?誰會優先受益?
2.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先做哪個功能?後做哪個功能? 前面做的功能對於後面的功能有多大的影響?(產品的RoadMap)
總結:可行性分析的操作步驟:
1. 行業背景調研
2. 市場背景調研+用戶需求分析
3. 競品分析
4. 資源+SWOT分析
5. 產品商業模式(產品模式、用戶模式、運營模式、推廣模式、成本結構、盈利模式)
7.產品路徑圖(MVP方案、優化方案、融資、產品規劃)
市場調研+競品分析=BRD
前三點輸出BRD文檔、結合後兩點輸出商業邏輯分析報告。
功能迭代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有以下的5個維度:
1、用戶體驗
2、業務指標
3、財務指標
4、技術難度
5、接受程度
舉個例子:如果淘寶計劃在站內推出一個功能,結合5要素分析:
每個人對於這5個考慮要素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用戶體驗是最為重要的。其次是財務指標,過少的收益將會給公司帶來困難。第三是接受程度,接受程度決定了項目的可推廣性。最後是技術難度,除非是太難的功能,不然都可以找我們的工程師來進行解決。
『伍』 產品性能分析怎麼寫
產品性能是指產品具有適合用戶要求的物理、化學或技術性能,如強度、化學成份、純度、功率、轉速等。
而通常所說的產品性能,實際上是指產品的功能和質量兩個方面。功能是構成競爭力的首要要素。用戶購買某個產品,首先是購買它的功能,也就是實現其所需要的某種行為的能力。質最是指產品能實現其功能的程度和在使用期內功能的保持性,質量可以定義為「實現功能的程度和持久性的度量」,使它在設計中便於參數化和賦值。
因為用戶對產品的要求是從性能出發的,是設計的起點和完成的標志,性能特徵應當成為整個設計過程的基本特徵,或者稱為由性能需求驅動的設計。而製造則是通過工藝特徵實現功能特徵到質量特徵所依附的幾何特徵和材料特徵。產品開發研究如何從性能特徵到幾何特徵、材料特徵和工藝特徵的映射。
對於一個性能上的需求,可以由多個結構、多種材料、不同的工藝來實現,因此,在開發、製造前必須對產品性能進行分析。性能分析就是用必要的方法去檢驗或驗證結構、材料和工藝是否實現了求解的性能及其實現的程度。在產品開發各階段,通過一定的准則和標准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的性能分析,並及時將分析評價結果反饋給設計環節,使產品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協調優化,並根據產品綜合性能最優化原則選擇一個設計方案予以實施,使開發出來的產品達到用戶(設計者)所追求的最佳性能組合。
『陸』 競品分析時常用的5個方法
競品分析文檔應該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最經常接觸到的文檔之一,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呢?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對比,去糟存精。另一方面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其他產品上是否已經實現,效果如何。當然也不是隨便找到一個競品就直接分析了,還要根據商業模式,產品功能進行綜合考慮。本文主要討論競品分析的方法。
一、產品分析方法
1、用戶體驗五要素法
戰略層:企業願景、產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戶習慣、商業模式
范圍層: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級功能、功能架構、業務流程設計
結構層:信息架構、常規功能、特色功能、實現情況、用戶流程分析
框架層:操作情況、刷新、頁面跳轉、查詢、交互框架、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標簽設計、細節點
表現層:視覺表現、布局、配色、排版
2、SWOT分析
針對所要分析的競品,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維度進行比較和梳理。
3、表格法
適合總結產品的總體情況
4、客戶滿意度模型(kano模型)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5、Yes/No法:
主要適用於功能層面,簡單來說就是將各個產品的功能點全盤羅列出,有功能點的地方標 "√" ,通過比對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點上產品間的異同
二、分析時的5個注意點
1、確保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報告中的數據從哪裡來,什麼時間發布的,都要進行備注說明
2.對比時有截圖作參照
保證報告中的對比有理有據,清晰可讀
3、做的是競品「分析」,而不是競品「抄襲「
重點是分析產品,理解為什麼其他競爭對手要那樣做。分析自己的資源,能力是否能夠做一樣的或更好的選擇,而不是一股腦的把各個產品對比後,選擇出自己認為還不錯的功能,組裝成一個APP
4、選擇合適的競品,明白為什麼選擇競品
選擇的競品可能是因為業務上有重疊,服務上相似,功能上雷同,千萬不要看到競品就開始拆解功能直接分析,在競品分析的過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重要的是分析出結果,而不是羅列數據
單純的對比功能,羅列數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每個功能的背後涉及一系列的技術與服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然後總結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
三、競品分析文檔模板
1、體驗環境
2、行業分析(歷史變化、發展趨勢)
3、市場狀況(市場容量、競爭格局、市場佔有率分布)
4、需求分析(扮演用戶、選擇研究對象)
5、確定競品(產品咨詢收集、選擇服務/目標用戶相同或類似的產品)
6、競品對比(多種分析方法)
7、商業模式異同
8、業務/產品模式異同
9、運營及推廣策略
10、歸納和結論
以上框架僅供參考,競品分析做給不同的人看時,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