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圖示法
圖示法是指教學藉助掛圖或直接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等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把圖畫出來後清除明了,學生一看即懂。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2.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懂的特徵。演示法同樣能達到直觀的效果,可以和圖示法結合使用,相輔相成。
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是,通過看掛圖可以知道其發音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麼發出的,就需要演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不會發語音。
演示法的運用,不僅限於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如「吹紙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
3.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師要設計出科學合理而有效的練習方法給學生,使他們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這一點上緊密聯系學生的語言背景至關重要,對不同的學生需要區別對待。接著,在學生的聯系過程中,老師同樣很重要,他需要細致觀察學生的發音並即時指出錯誤幫助糾正。
4.對比法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往往會受第一語言的影響對有的漢語發音混淆不清,發生偏誤,而對於他們的母語是怎樣影響漢語的學習的至今仍然是一個爭論的熱點。但是如果能很好地運用好對比法,即能讓學生清晰深刻地領悟漢語發音與他們母語發音的區別。
要運用好對比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p,d--t,g--k,m--n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對比法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
5.誇張法
適當運用誇張的手法,擴大音與音、調與調之間的差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模仿漢語的發音。首先可以誇張板書,在教復合韻母時,結合發音口形a,o,e寫成大一點的a,o,e,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復合韻母中各母音開口度的不同。其次還可以誇大口形、延長音程、增大音量、加強音高對比等來幫助學生理解。
除了以上所述五種方法外,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還有引導法、誇張法、擴展法、自我觀察法、語音分析法、模式法等方法,各種方法之間也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運用,同時也鼓勵創新。
⑵ 對外漢語教學有哪些技巧
直觀法
就是用卡片、實物、圖片教具,直接解釋詞語意義的方法。比如:解釋「杯子」,只要舉起茶杯;解釋「龍」,只要舉一張畫有龍的圖片,也就一目瞭然了。
直觀法直接將實物與目的語的符號系統連接起來,繞過了由母語到目的語的解釋翻譯過程,因而可以使學生直接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但是,如果學生所學的是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詞語,盡管學生當時明白得快,記得也快,但未必能長期記住。因此,對於這類詞語,仍需要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重現,從而加深學生印象。
直觀法適用於生活中常用,離學生生活比較近的詞語。其不足處在於很多詞語,我們既無法把實物搬進教室,也很難用圖片表現它的外表特徵。例如「霜」。
⑶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
一、圖示法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簡便的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圖一畫出來,學生一看就懂,易於模仿,易於掌握,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二、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動的特徵。它們都有直觀這一特點,但又各有長處,可以相輔相成,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互相配合,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時,從圖上可以知道其發音的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樣發出的,這就非演示不可。語音教學是口耳之學,這是與語法、詞彙的學習不同的一點。因此,演示法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學不會語音。演示法的運用,不限於僅僅是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以加強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很難掌握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差別,老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點採用演示的方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也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掌心對著口腔,體會氣流的強與弱。實踐證明,這樣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三、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由不快捷到快捷這樣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練習法在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語音學習尤其需要練習。沒有練習的語音教學就等於紙上談兵。作為教師,在練習過程中的角色既是指導者又是設計者。所謂指導,是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隨時指出其發音上存在的問題,並結合運用其他的方法,如演示法等,引導其正確發音。這樣指導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就象有些歌唱演員,雖然聽了許多歌,也知道發聲的原理,可就是唱不好,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兒,需要聲樂老師的專門指導。從練習的設計來看,則需要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出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切實有效的練習方式,並最終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系統的訓練程序。
四、比較法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人們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要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比較」這一思維方式。比較會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楚、准確、深刻、全面。在漢語語音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比較這一方法。要運用好比較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之所以要選取母語及熟悉的外語作為參照物,一是因為他們比較熟悉這兩種語言的語音系統和特點,二是因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受到這兩種語言尤其是母語語音的干擾和影響。用它們作為參照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漢語語音系統和特點的認識,又可以較好地消除它們對學習漢語語音的干擾。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和p,d和t,g和k,m和n等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除了這種有同有異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以外,還可將b和l,f和d等等互為參照物,它們不論在發音方法上,還是在發音部位上都毫無共同之處,這樣的比較不是毫無意義,它可以加深對它們在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區別和認識,從而加深對每個音的發音特徵的認識。比較法在語音教學中運用十分廣泛,不但可以應用於語音之間的相互比較,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如漢語拼音、日語中的羅馬字與英文字母都採用了拉丁字母,但這三種語言,有時相同的音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有時同一個字母又表示不同的音。如,字母z,漢語拼音讀[ts],日語羅馬字讀[dz]、[dз],而英語讀[z]。在教學中,通過相互比較,可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以避免混淆。
五、實踐法
留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語言的時間與他們的業務時間相比,只佔少部分。因此如何幫助他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快漢語學習的進度,加深對漢語掌握的程度,就成為一個必須充分重視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充分開展業余漢語實踐活動。實踐法在課堂上運用,是指語音的教學盡量與「用」的目的結合。比如:可把單純的音素、聲調等的訓練與語言中具體的詞、句的讀音練習結合起來。此外,還可以採用特定的情景教學。比如,通過情景進行語調教學,效果可以明顯提高。實踐法在課堂外的運用,是指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地用漢語進行交際,如購物、問路,與朋友交談,看中國電視、電影、錄象,甚至用漢語表演話劇、小品、相聲等等。實踐法的運用和練習法相似,都是反復運用學習過的東西。但實踐法又有其特殊性,即它並不都是重復已學過的內容,它常常會遇到許多沒有學過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實踐法給學生造成的困難比一般重復性練習要大。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可以給他們一個感性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有時還可以造成「懸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實踐法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語言進入實際運用後,和具體的思想、感情、情景、表情結合起來,能成為活的語言,有生命力的語言,它是任何模擬的語言都代替不了的,也只有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具有交際功能的語言。比如:四聲的變調在日本留學生的語音學習中是一大難點,在課堂上學習了「很勇敢」、「美好」、「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這些例子的變調是遠遠不夠用於交際的,只有在實踐中經常反復使用才能熟練掌握,運用自如。
六、趣味法
實踐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動力。人們對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因而在學習它的時候,學的快、學得好、學得牢。使語音教學生動有趣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採用編繞口令、講笑語、唱漢語歌等多種形式。在運用這些形式時,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使枯燥乏味的東西變得饒有趣味,使難於掌握的東西變得易學好記。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穿插採用,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既緊張嚴肅,又輕松活潑。上述這六種方法,有時可先後交替使用,有時可同時結合採用,這其中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死板的模式。究竟怎麼具體運用,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從學生和教學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
⑷ 對外漢語教學法語音教學最強篇
2017對外漢語教學法大全(語音教學最強篇)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方法呢?這些方法又有哪些特點和局限性?相信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都讀過劉珣先生那本《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其中對二語教學的主流方法做了詳細的論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對外漢語常用教學法解讀,希望對大家學習對外漢語教學有幫助!
一、認知派與經驗派教學法
1語法翻譯法1定 義
又稱“傳統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統的語法知識教學為綱,依靠母語,通過翻譯手段,主要培養第二語言讀寫能力的教學法。
2語言學基礎
歷史比較語言學。認為一切語言都起源於一種共同的原始語言,語言規律是共同的,詞彙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詞彙的語音和書寫形式。
3主要特點
① 以理解目的語的書面語言、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發展智力為主要目標,不重視口語和聽力的教學;
② 以系統的語法知識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語法教學採用演繹法,對語法規則進行詳細地分析,要求學生熟記並通過翻譯練習加以鞏固;
③ 詞彙的選擇完全由課文內容所決定,用對譯的生詞表進行教學,句子是講授和練習的基本單位;
④ 用母語進行教學,翻譯是主要的教學手段、練習手段和評測手段;
⑤ 強調學習規范的書面語,注重原文,閱讀文學名著。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語法翻譯法是第二語言教學法史上第一個完整的教學法體系,它強調對語法規則的掌握,注重學生智力的發展,
能較好的培養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體現了理性派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② 該法歷史最久,有很強的生命力。對我國的外語教學及對外漢語教學有較大影響。
缺點:
① 忽視口語教學和語音教學,缺乏聽說能力的訓練;
② 過分依賴母語和翻譯手段;
③ 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死記硬背語法規則,不注重語義;
④ 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或者過深過難(指經典文學作品);
⑤ 最根本的問題是不利於交際能力的培養。
2直 接 法1定 義
又稱“改革法”或“自然法”,19C末20C初產生於西歐,主要是法國和德國。與語法翻譯法相對立,是主張以口語教學為基礎,按幼兒習得母語的自然過程,用目的語直接與客觀事物相聯系而不依賴母語、不用翻譯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
2語言學基礎
認為語言是習慣,語言的運用是靠感覺和記憶而不是思維。
3主要特點
① 目的語與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聯系,教學中排除母語,排除翻譯,採用各種直觀手段用目的語學習目的語(第一批詞通過實物、圖畫或動作演示來講授),課堂教學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戲的方式;
② 不是先學習語法規則,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練、記憶為主形成自動的習慣;
③ 以口語教學為基礎,先聽說後讀寫。重視語音教學,強調語音、語調、語速的規范;
④ 以句子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整句學、整句運用,而不是從單音或孤立的單詞開始;
⑤ 以當代通用語言為基本教材,學習生動的、活的語言,而不是文學名著中典雅、已過時的語言。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打破了語法翻譯法獨霸天下的局面,並提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教學路子,活躍了學術思想,從而開辟了第二語言教學法研究這一新的領域;
② 直接法的許多主張,如與客觀事物直接聯系、句本位、以口語為基礎等原則,豐富了人們對第二語言教學規律的認識,對以後的聽說法、視聽法、自覺實踐法乃至功能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開經驗派教學法的先河。
缺點:
① 過分強調了幼兒學習母語的規律,而對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認識不足,對課堂教學的現實也考慮不夠;
② 強調口語教學,對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③ 過分強調模仿,偏重經驗,對人的積極、主動學習強調不夠,忽視對語法規則的掌握;
④ 早期的直接法過分排斥母語,對母語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注意不夠;
⑤ 直接法對教師的言語技能要求太高,在實際操作中並非所有的教學單位都能做到。
3情 景 法1定 義
情景法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產生於英國的一種以口語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強調通過有意義的情景進行目的語基本結構操練的教學法。情景法早期稱為“口語法”,代表人物為英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
2語言學基礎
英國的結構主義,口語被認為是語言的基礎,准確的結構是說話能力的核心。
3主要特點
① 教學目的是對聽說讀寫四種言語技能的實際掌握,而言語技能又是通過掌握語言結構而獲得的;
② 語言教學從口語開始,教材先用於口頭訓練然後再教書面形式;
③ 課堂用語是目的語;
④ 新的語言點要在情景中介紹並操練;
⑤ 運用詞彙選擇程序,以確保基本詞彙的教學;
⑥ 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對語法項目進行分級排列;
⑦ 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彙語法基礎後,再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
4閱 讀 法 1定 義
產生於20C初,為英國著名語言教育家韋斯特所創立,又稱韋斯特“新法”。這是一種強調通過直接閱讀來培養閱讀能力的教學法。
2優 點
首次提出了以培養閱讀技能為主的單項語言技能訓練方法,並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主張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3缺 點
過於側重閱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其他技能。
5自覺對比法 1定 義
主張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翻譯和結構對比,自覺掌握目的語的一種教學法。在20C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成為前蘇聯正統的外語教學法。自覺對比法是以直接法為對立面,客觀上成了語法翻譯法的繼承和發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蘇聯教育學思想;蘇聯的語言學、心理學理論。
3特 點
① 最重要的特點是依靠母語自覺進行翻譯對比,教學全過程都要用母語來講目的語,以充分利用學習者的母語知識和技能;
② 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在語言規則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強調先講解理論知識以避免盲目的實踐;
③ 在理解語言形式和意義的基礎上再進行模仿、練習。
④ 由分析到綜合,先學習構成句子的要素然後再學整句、課文,以免囫圇吞棗;
⑤ 以書面語為基礎,以文學語言為基本教材,不重視口語的教學,反對聽說領先。
4缺 點
過分強調翻譯對比和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操練和交際性練習,因而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
6聽 說 法 1定 義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產生於美國,強調通過反復的句型結構操練培養口語聽說能力,又稱“句型法”或“結構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主張對活的語言(口語)進行仔細的描寫分析不同語言間進行結構對比;因而該法強調第二語言教學要從口語開始、從教說話開始,通過掌握語言結構學會目的語。
3心理學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把人和動物的行為都納入到刺激-反應的軌道中。
4特 點
① 聽說領先,口語是第一位的,書面語是第二位的,讀寫為輔;
② 反復操練,用模仿、重復、記憶的方法形成習慣;
③ 教學內容以組成語言的基本結構---句型為中心,通過句型練習掌握目的語;
④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語,盡量用直觀手段或藉助於情景、語境,直接用目的語理解或表達;
⑤ 對比母語與目的語以及目的語內部的語言結構,找出學習者的難點,以確定教學重點;
⑥ 嚴格、及時地糾正學習者的錯誤,避免養成錯誤的習慣;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如幻燈、錄音、電影、電視,從多種途徑強化刺激。
5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聽說法第一次自覺地把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作為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使第二語言教學法建立在更為堅固的科學基礎之上;
② 聽說法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法體系,提出了許多合乎第二語言教學規律的重要原則,至今仍被證明是正確的,並為人們所遵循。
缺點:
① 該法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把人和動物等量齊觀,否認了人的認知能力的能動作用。過分強調機械訓練不僅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習者的興趣,也忽視了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② 結構主義語言學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而忽視語言的內容和意義,其結果,學習者也只能流利地說出一些正確的句子,但難以具備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
③ 聽說法可能使學習者產生閱讀、寫作能力差,缺乏語文素養、知識面窄的弱點,難以培養合格的外語人才。
7視 聽 法 1定 義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產生於法國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強調在一定的情景中聽覺(錄音)感知與視覺(圖片影視)感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叫“聖盧克法”。代表人物:古布里納和古根漢。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語》。視聽法來源於直接法和聽說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掌握了一種語言的結構就是掌握了該語言,主張對目的語結構進行科學分析和描寫。
3特 點
① 視覺感知和聽覺感知相結合;
② 語言和情景緊密結合;
③ 整體結構感知;
④ 先口語教學,後書面語教學;聽說領先,教材以對話為主,進行集中強化教學。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主要貢獻在於廣泛使用聲、光、電技術手段和現代化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合;
② 強調整體感知並特別重視在情景中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習者運用目的語的能力,對後來的功能法有一定影響。
缺點:
① 主要是重視口語會話而忽視書面語的閱讀;
② 過分強調整體感知和綜合訓練而忽視對語言結構的分解和單項訓練;
③ 根本問題還在於所有結構法的共同弱點: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著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8自覺實踐法 1定 義
主張學習者在自覺掌握一定的語言,流行於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的前蘇聯。代表人物:前蘇聯心理學家別利亞耶夫。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蘇聯著名語言學家и.в.謝爾巴院士關於區分語言、言語、言語活動的學說,並根據這一學說將第二語言教學分為語言教學、言語教學、言語活動教學三個互相聯系的方面。
3特 點
① 自覺性原則;
② 實踐性原則;
③ 功能、情景、題材相結合的原則;
④ 口語領先原則;
⑤ 以句法為基礎的原則;
⑥ 綜合性原則;
⑦ 考慮母語的原則。
9認 知 法 1定 義
又稱認知符號法,產生於6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主張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發揮學習者智力的作用,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語音、詞彙、語法知識,理解、發現、掌握語言規則,並能從聽、說、讀、寫方面全面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與聽說法對立,重新肯定了強調語法學習和發展智力的語法翻譯法,因而也被稱為“現代語法翻譯法”。
2語言學理論基礎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認為語言是一種受規則支配的體系而不是習慣體系,人類學習語言絕不能單憑模仿記憶,而是一種有意識、創造性的運用過程。
3心理學理論基礎
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是一個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的過程,是大腦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而絕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和模仿、重復。
4特 點
① 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習者智力的作用,強調通過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活動,內化語言的知識體系,獲得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② 強調在理解、掌握語法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有意義的'練習,提倡演繹法的教學原則。反對機械模仿,同時也反對過多的知識講解;
③ 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強調以學生的活動和操練為主;
④ 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從一開始就進行全面訓練,口語和書面語並重;
⑤ 適當使用學習者的母語,特別是進行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可用母語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現象,以利於目的語的學習,但反對濫用母語;
⑥ 正確對待學習者的錯誤,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不可避免,對錯誤要進行分析,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反對有錯必糾,防止因糾錯過多使學習者怕出錯而影響到語言的運用甚至失去學習信心。
5優點和缺點
① 認知法把當代心理學的重要學派----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用於第二語言教學。其最大的貢獻是更多地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第二語言教學。如強調對學習者和學習過程的研究,強調理解和有意義的操練,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
② 大大拓寬了語言教學理論研究的思路,使第二語言教學法走上了更為科學的道路。
二、 人本派與功能派教學法
1團體語言學習法 1定 義
這是一種採用小組集體討論的形式,教師和學生處於醫生和病人的關系並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咨詢過程的第二語言學習方法,也稱為咨詢法。創立於60年代美國,代表人物為美國心理學家柯倫。
2語言學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整體學習觀,認為人類學習是完整的人的學習,語言學習是一個整體的學習過程,不僅是讓學生接受知識、培養能力,而且是既有認知思維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兩者需要協調一致。
3特 點
1、其最大特色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老傳統,充分發揮學生和主體作用。
2、重視人的主觀因素和學習心理特點,
3、注意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4缺 點
① 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不夠,尤其是起步階段完全要求學生自己摸索,有時會事倍功半;而教學內容和方式一切由學生自己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了學生牽著老師鼻子走,又偏於另一個極端;
② 對教師要求太高,一般教師難以做到;
③ 團體語言學習法在教學中對用語言規則來指導言語交際活動、促進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2默 教 法 1定 義
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說話,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言語活動,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運用第二語言的能力。是美國教育家加特諾在20世紀60年代首創。
2語言學理論基礎
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教育思想,認為學習應是解決問題式的、創造和發現式的活動,學生是主要的活動者而不是被動的聽話者;通過發現或創造而不是通過記憶與重復,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特 點
①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比教師的教更為重要,教服從於學。
② 教師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點;
③ 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掛圖、指示棒以及實物、動作、手勢等手段,以代替教師的口頭講解;
④ 教師一般不改正學生的錯誤,作為一個中立的觀察者對學生的成功失敗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學生自己改正錯誤;
⑤ 強調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
⑥ 口語領先,以句子為本位;先培養聽說能力,隨後培養讀寫能力;
⑦ 把詞彙看做語言學習的核心,將詞按功能進行分類,依照一定的順序學習。強調詞彙的選擇,用少量的詞創造大量的句子。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①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② 在課堂活動的組織方面,在間接發揮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方面,在要求學生自己發現和檢驗語言規則方面,都有很多創造。
缺點:
① 過於強調教師少說話,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不夠,不僅影響到語法知識的傳授,也影響到教師的示範;
② 過多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語言規則,把很多時間花在探索、歸納上,對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也未必很有幫助;
③ 對學生的錯誤不加以糾正,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④ 默教法在語言技能的培養方面基本上受聽說法的影響,語言脫離社會語境,對語言的交際價值重視不夠。
3全身反應法 1定 義
強調語言學習行為的協調,通過身體動作教授第二語言,主要用於美國移民兒童的英語教育。
60年代初產生於美國,盛行於70年代,創始人是美國實驗心理學家阿舍爾。
2語言學理論基礎
以兒童習得第一語言的理論為依據。
3特 點
① 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但在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之前應先培養其對目的語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先進行充分的聽力理解訓練後才能轉入說的訓練;
② 通過全身動作的反應來訓練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習者掌握目的語;
③ 在學習者已准備好並有了說目的語的要求時,再讓他們開始學習說話,說的訓練也是從讓學習者向同學發指令開始;
④ 要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在不少焦慮的狀態下學習語言並有成就感。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全身反應法主張先理解後表達,通過動作指令學習語言,這是該法的一大特色,是對第二語言教學法的貢獻;
缺點:
對成人學習的特點注意不夠,對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而且用一般動作表達語義畢竟還受到一定的限制。
4暗 示 法 1定 義
強調通過暗示,開發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潛力,激發高度的學習動機並創造最佳學習條件,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活動相結合,讓學習者在放鬆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有效學習的教學方法。
由保加利亞精神病醫學家和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扎諾夫於60年代中期創立。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現代心理學和生理學。
3教學原則
① 學習活動應有整個大腦組織參與;
② 教學中分析與綜合應同時進行;
③ 學習者的意識過程和超意識過程應同時地、不可分割地進行。
4特 點
① 布置舒適優雅的環境,創造輕松和諧的氣氛;
② 不僅要調動學習者有意識的活動,而且要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輕松的心情,充分發揮無意識活動的作用,做到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協調發展,以挖掘學習者的學習潛力;
③ 通過教師和教學材料的威信以及學習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運用目的語;
④ 在消除學習者的心理障礙、充分發揮其潛力的情況下,擴大語言材料的輸入量。
5自 然 法 1定 義
自然法所說的“自然”是指成功的第二語言習得的自然原則,是根據對自然環境中的母語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觀察與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條件(即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擴大對學習者的語言輸入、首先集中培養理解能力並強調通過習得掌握第二語言的教學方法。
該法的倡導者是美國加州大學西班牙語副教授特雷爾和美國語言教育家克拉申。
2語言學理論基礎
語言交際理論和克拉申的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即“輸入”的五個假說。自然法認為應當把培養用語言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而不是把語法上的完美無缺作為初級語言教學的目標。
3特 點
① 以培養學習者的口頭和書面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課堂活動全部用來進行交際;
② 強調理解的重要性,語言學習應從理解開始,加強聽和讀的活動,推遲口語表達;
③ 強調自然習得,課堂全部用於進行注重內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際活動,給學習者提供語言習得的機會;
④ 一般不糾正學習者的錯誤,以免影響其表達的積極性,只有在筆頭作業中才糾正錯誤,並強調自我糾正;
⑤ 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優化學習情緒,降低情感過濾,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確定教學內容。
4優點和缺點
優點:
1、自然法作為一種完全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各種教學法流派中獨樹一幟,使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得以運用於教學實踐,有其特殊意義。
2、該法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重視情感因素,主張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體現了人本派教學法的特色;
3、它強調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強調教學過程交際化,這與交際法有共同之處。
缺點:
1、主要是過分強調了習得的作用,而對課堂教學條件下有意識學習的作用估計不足;
2、過分依賴尚未完全證實的“自然順序”假說,對教授語言結構、讓成人掌握語法規則的意義缺少認識;
3、在非目的語環境中,特別是非本族語教師很難不斷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
4、讓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決定學習的進展速度,也並非每個學習者都能做到。
6交 際 法
1定 義
又稱“交際語言教學”,較早稱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中心在英國,創始人為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還有英國的語言教育家亞歷山大、威多森,荷蘭的范埃克等,交際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學》。
2語言學理論基礎
社會語言學,尤其是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的交際能力理論和功能主義語言學家韓禮德的功能語言理論和話語分析理論,以及威多森的語言交際觀。
3心理學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交際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分析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的需要,通過“需要分析”選擇應該學習打的語言功能和語言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決定都必須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
3特 點
① 明確提出第二語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不僅要求語言 運用的正確性,還要求得體性;
② 以功能和意念為綱,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要,選取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而不是人為的教科書語言;
③ 教學過程交際化,交際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習的手段,在課堂中創造真實的交際情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並把課堂交際活動與課外生活中的交際結合起來;
④ 以言語交際的主要形式----話語為教學的基本單位,語音、詞彙、語法主要通過話語情景綜合教學,必要的句型操練也是為掌握話語能力服務的,並結合話語進行;
⑤ 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性技能訓練相結合,不排斥單項技能訓練,但要以綜合性訓練為主,最後達到在交際中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
⑥ 通常按話題螺旋式地安排語言材料,將功能與結構結合在話題之中,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每一話題有幾次循環,每次逐漸增加難度;
⑦ 強調言語交際的內容和信息的傳遞,不苛求語言形式,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響交際的錯誤能不糾就不糾,盡量鼓勵學習者言語交際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⑧ 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專業的學習者進行“專用語言”的教學,突出不同交際目的和方式、不同交際范圍里所使用的目的語的特點。
;⑸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導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是在中國國內原有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圖表
在上課之前把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示意圖、拼音表等布置好。也可動態展示,即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進度,一步一步地進行展示。如講聲母時,掛上聲母表,講韻母時,掛上韻母表。
板書展示
把本課要教的語音項目寫在黑板上。比如第一課教單韻母,就按教學步驟,逐個將aoeiuü橫寫在黑板的一定位置上。
板書時要注意韻母的直觀形象。可結合發音口型把aoe寫成a、o、e,適當誇大一點,使學生知道它們開口度的不同,便於掌握並模仿。
發音示範
把要學**的語音項目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要正確、清晰,讓每個學生都聽得清,聽得准。開始階段可適當利用誇張的方法,延長發音過程。
口型示範
做口形示範可先用自己的手指指一下眼睛,示意學生看,然後指一下自己的嘴,讓學生看開口度、圓唇與否、嘴唇收攏或前突等演示動作。
發音部位
展示時應結合自己的口、舌、齒,讓學生明白發音部位,掌握口形和舌頭在發音時的准確位置。
發音示範
教師通過發音,將聲調的聲音形象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是最基本的展示聲調的方法。在開始時,應當適當延長發音過程,強調音高的變化,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五度聲調示意
利用五度聲調示意,給學生以聲調的視覺印象,幫助學生體會和掌握聲調音高的變化過程。
誇張聲調
教聲調時,因為五度聲調符號本身具有形象性,對漢語四聲的升降曲折做了形象化描繪,如果再花點心思,按四聲調值,標出四聲的高低升降,效果會更好一些,更能一目瞭然。
練**語音的'方法
練**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學生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漢語發音。語音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包括模仿練**和認讀練**等;一類是聽音練**,包括指辨、判別、填空等。在語音教學階段一定要聽辨和模仿並重。
認讀練**
學生自己讀出書面的材料。認讀練**也是一種發音練**。學生通過認讀鞏固語音訓練的成果,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漢語詞語和句子的聲、韻、調結合起來,為進一步學**漢語打好基礎。
辨聲認讀
把容易認錯或讀錯的聲母或由這些聲母拼合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聲母的認讀。
辯韻認讀
把學生容易認錯或讀錯的韻母或帶有這些韻母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韻母的認讀。
辯調認讀
把聲韻母相同的音節按不同的聲調組合起來認讀。在辨聲、辨韻、辨調認讀的基礎上,再進行三聲變調、兒化、有輕聲音節的雙音節調整、短句、用漢字寫成的句子等的認讀。
;⑹ 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2017年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貴在得法,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方法呢?為幫助大家對外漢語教學,我為大家分享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如下:
1、 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 、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 、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
教師:××昨天來了沒有?
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
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 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課堂案例: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
“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 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
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有點兒 比較
貴:這兒的東西有點兒貴。 這兒的.東西比較貴。
便宜:這兒的東西比較便宜。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 開門看看
找人一問 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
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 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
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
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
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 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 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
⑵ 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 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把”字句對於漢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費心思,以上的教學方法效果真的超棒,既練習了句型,又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
7、 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
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
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 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 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⑺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探討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探討
導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是一門為在國際上進行漢語教育而服務的專業,是為國際漢語教學培養培訓師資和管理人才的專業。下面我解析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學習任何語言,語音的准確性,是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重要標志。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大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年人,已經有了一套業已形成的母語發音的習慣。因此,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講究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使外國學生的漢語學習有個良好的開端,為他們將來的漢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提高他們的漢語口語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常用的語音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模擬法: 是教師正確的發音示範後,學生重復教師的發音,是語音教學最基本的方法。用於模仿聲母、韻母、聲調、重音、句調等語音練習項目。既可以集體模仿(齊讀),全班學生一齊重復教師的發音。也可以個別模仿(單讀),一個學生單獨模仿教師的發音。
齊讀的優點是全班一起讀,無緊張感,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學生耳口並用,聽說齊練,提高學生開口率,增加練習發音的次數。缺點是對個別發音困難的'學生照顧不到。因此,齊讀幾遍後,應該轉入單讀。讓每個同學都有單獨練習的機會。單讀的優點是容易發現學生發音的困難和缺點,利於糾正,缺點是學生容易產生緊張、怯口心理。對於難度大的音,教師可以用雙手模擬發音器官,使學生體會發音器官的正確位置。例如:左手手心朝下,右手手心朝上,合攏在一起,左手第一關節彎曲向下,代表上齒,右手手指平伸,代表舌頭,指尖代表舌尖,指尖輕觸上齒背,模擬發平舌音z c s ;右手稍後縮,舌尖不觸上齒背,模擬發舌面音j q x ;舌尖翹起,接近硬鄂的前部,模擬發翹舌音zh ch sh r 。這種方法形象直觀、簡便易行,幾乎可以展示全部舌齒音的發音部位。
帶音法: 帶音法就是用一個已經學過的音素或學習者母語中存在的音素,帶出另一個發音部位和方法相關的新音素,或者以一個容易發的音帶出另一個發音部位與之相近的較難發的音。例如: e是個較難發的音,可以先教學生發o,然後拖長o的音程,以手指嘴,嘴角再慢慢向兩邊咧開,使唇形由圓而扁,e便發出來了。再如,撮口韻u是個較難發的音,可以先教i ,待i發准後,教師以手指嘴,延長i 的音長,在帶音的過程中,嘴唇逐漸收攏,由扁變圓,u音便被帶出來了。
對初學漢語的印尼學生來說,r是個比較難發的音,但印尼學生都能較好地發出sh來,待sh發准後,可利用sh的發音部位,拖長sh的音程,振動聲帶,使聲音由輕變濁,便自然發出r來。由於r與i相拼,只有一個第四聲漢字“日”,教師帶領學生,把拖帶出的聲音突然由高向低滑,自然讀出“日”的音節,再組成“日子”、“日夜”、“星期日”……,進行反復練習,學生會興趣大增,很快掌握r的發音要領。
體態法: 是教師藉助身體、手勢幫助校正和調整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語音教學方法。例如:用咬指法教翹舌音zh ch sh ,方法是翹起舌尖,將食指伸進口中,用食指尖頂住舌尖背面,然後用牙輕輕咬住食指的第一關節處,再發zh ch sh 的音節,讓學生親身體會發這組音舌尖翹起的部位和程度。抽出手指,保持舌位不變,再發zh ch sh ,如此反復幾次,學生就逐漸學會翹舌音。
用咬舌法教帶前鼻音的韻母an en in ,許多學生發前鼻音的韻母舌位偏後,教師可以先做發音示範,讓學生聽清前鼻音與後鼻音an與ang ,en與eng ,in與ing的區別,再讓學生把舌頭前伸,放在上下齒之間,先練習輕咬舌尖,再發前鼻音an en in ,注意發音結束時上下齒輕輕咬住舌尖,多次反復練習後,舌頭便能前伸頂住上齒背,發出正確的前鼻韻。
用手區別不送氣音和送氣音,指導學生感受不送氣與送氣音時,可以讓學生伸出手掌,放在嘴前,做對比發音練習b——p d——t g——k z——c zh——ch 練習 ,可以明顯感覺到發送氣音p t k c ch 時,有一股氣流沖向手掌,讓學生直觀感受不送氣音和送氣音的差別。
誇張法: 是教師在展示和指導學生發音時,為了加深印象,用適當發音技巧突出漢語某些音的發音特點的方法。誇張的范圍很廣,可以誇大口形、延長音程、增大響度、誇張聲調。在語音教學階段,適當運用誇張的手法,擴大音與音、調與調之間的差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模仿漢語的發音。例如;發母音a時,可以把嘴張大一點,用誇張的口形告訴學生,a的開口度最大。在讀復韻母時,可以誇大主要母音的響度。
漢語四個聲調中陽平和上聲是教學的難點,雖然漢語拼音的四個調形已經對聲調本身的升降做了形象化的描繪,在教學中用五度標記法標出四個聲調的調值:55 35 214 51,在領讀過程中教師配合誇張的手勢和聲調,使學生明白音高是聲調的本質,利於加深印象,便於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誇張法是為了加強教學的示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讓學生盡快學會漢語的難度大的聲母、韻母、聲調,待學生們掌握之後,教師應該恢復到正常的聲、韻、調教學。
糾音法: 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效糾正學生發音錯誤的語音教學方法。在語音學習階段,學生會出現大量的語音錯誤,為了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糾正語音錯誤是語音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糾正錯音要特別注意方法,正確的糾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正確、不恰當的方法,不但沒有好的糾音效果,還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難音、難調,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重點糾正,可以利用圖表、手勢、體態、板書啟發學生,教師重點示範,學生反復模仿,直到發出正確的語音、語調。其次,對個別學生的難點發音,可以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既可以讓發音好的學生一幫一,在課後自己糾正,也可以教師在課內外個別輔導。再次,學生發音錯誤明顯,自己又不能糾正錯誤時,教師一定要耐心,用各種方法使其明白錯在何處,可以用描述法、帶音法、對比法等教學技巧反復示範,啟發他們反復練習,鼓勵他們一步步接近正確的語音。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千萬不要重復學生的錯音,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盡量減少對學生的消極刺激,使課堂上始終回盪著正確的語音。
聽辯法: 是語音教學中訓練學生聽音、辯音的技巧和能力的方法。練習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學生才能掌握准確的漢語發音,才能說出標准流利的漢語。語音練習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習,一類是聽音練習。聽辯法是典型的聽音練習,是語音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聽辯法的練習多種多樣,包括指辯、選擇、聽寫、填空等,主要針對聲母的送氣音p t k與不送氣音b d g,平舌音z c s與翹舌音zh ch sh,韻母的前鼻韻in en an 與後鼻韻ing eng ang ,齊齒呼i ia ie iao ian iang 、合口呼u ua uo uai uan uang 與撮口呼u ue uan un iong 進行聽辯練習。也可以利用簡單的漢字進行聽辯綜合訓練,例如:叉子—車子 氣象—去向 石頭—舌頭 扎人—抓人 產區—廠區 長針—長征 人民—人名 日歷—熱力 人群——人窮……。聽辯法可以說是對漢語的聲母、韻母、聲調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的訓練。由此可見,聽辯練習是一種分辨能力的訓練,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聲、韻、調的分辨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提高發音能力。
總之,語音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語音教學過程中,許多方法是綜合運用的,只要我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就一定可以突破語音教學的難點,在有限的課時內,使語音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⑻ 對外漢語論述題教學方法
實用對外漢語論述題教學方法
導語:對外漢語的教學比較注重教學方法,下面我講解實用的對外漢語論述題教學方法,歡迎參考!
視聽法是將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結合起來進行外語教學的方法,視聽法十分強調創造和利用情景進行語言教學,故而也被稱為情景法。
● 視聽法的基本原則
1. 培養聽、說、讀、寫言語習慣
外語教學,語言知識的傳授是為了培養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因而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四項技能的掌握才是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模仿和操練是最基本的訓練方式,而口語又是教學的第一目標,口語也是讀寫的基礎,因此要聽說讀寫全方面培養提高言語水平。
2.語言和情景相結合
語言表達思想、進行交際都是在一定情景中進行的。語言教學結合情景是真實地再現實際的交際活動。情景的出現一方面使學習者形象直接完整地體會語言材料的意義、使用對象和場合等,不必通過分析語法在拼湊組合中理解。另一方面,結合情景學習的語言材料,易於記憶,因為圖像可使語言和意義緊密聯系,錄音有助於學習者整體感知語音、語調、語氣、節奏等因素,增強感染力易於學習者掌握記憶。
3. 排除母語和文字為中介
視聽法充分利用視聽手段,在用外語進行釋義和練習時,輔以圖像等實物直觀和動作手勢等語言直觀。把外語教學變成了語言和意義圖像直接聯系的交際過程,培養了學習者通過外語的聲音來直接理解表達思想。從而避免學習者因為依賴母語、文字為中介,追求目的語和母語的關系,過分以來文字元號而減弱對語音、語調的的表達練習。
4. 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詞彙和結構
要使學習者學習的詞語和語言結構,能達到充分的、經常性的使用,就要對教學的常用詞彙和結構進行一番選擇,盡量挑選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詞語結構。因為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和個人的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 視聽法的評價
1、視聽法的主要優點 :
(1)視聽法的最大貢獻是廣泛運用聲、光、電的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在教學中把語言和形象充分結合起來了,對以後的語言電化教學影響很大。教學方法活潑,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2)重視在情景中教學,強調整體感知語言的結構,在語流中掌握語音、詞彙和語法知識;教學材料貼近真實生活和實際的交際需要,也利於培養學生的目的語能力,對後來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響。
(3) 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安排詞彙和語法項目,並充分予以操練。
2、視聽法的主要缺點 :
(1) 有人為地割斷口語和書面語的傾向,過分強調口語領先,忽視讀、寫能力的培養。
(2) 過分強調整體感知,忽視了對語言結構的分解和單項訓練。
(3) 過分強調直觀的作用。
(4) 重視語言形式的模仿,忽視意義解釋,也導致學生的理解可能有誤。
認知教學法是按照認知規律,調動學習者的智力潛能,努力去發現和掌握語言規則,創造性地活用語言的一種外語教學法體系。因為人腦的認知活動是依靠符號來編碼或解碼的,所以又叫認知——符號學習理論。
● 認知法的教學原則如下:
1.把培養語言能力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所謂語言能力就是內化了的語言知識體系。它主張通過有意識、有組織的練習獲得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2.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毅力,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提倡演繹法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理解和掌握規則,啟發學生發現語言規則。講解約占教學活動的1/5。反對機械模仿,提倡有意義的練習。
4.主張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發展。在教學中,語音與文字結合,口筆語相互促進。各種感覺器官同時綜合運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語音教學應適可而止,因為成年人學習純正地道的語音不容易。重視閱讀和詞彙量的擴大。
5.適當地使用學生的本族語。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確定難點和重點,用學生的本族語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現象,以便於理解。在初級階段,學生的本族語使用得多一些,允許必要的適當的翻譯。
6.學生出現錯誤不可避免,教師要正確對待,分析出現的各種錯誤,影響交際的錯誤要加以糾正,但其他一般性錯誤不宜進行過多的糾正,更不要指責學生。過多的糾正或指責容易使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產生怕出錯的心理,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
● 認知法有以下8方面的主要特徵。
(1)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指導學生從言語實踐中發現規則,並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地活用規則的機會和情景,從而使學生掌握規則。
(2)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有限的語言規則創造性地理解和生成無限的句子。
(3)注重理解,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操練,反對機械性的死記硬背。
(4)反對聽說領先,認為語言的聲音和文字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相輔相成,主張一開始就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發展。
(5)容忍學生的語言錯誤。主張對錯誤進行分析疏導,只改主要錯誤,反對有錯必糾。
(6)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分析,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7)必要時可利用母語,允許適當利用母語進行講解和翻譯。
(8)廣泛運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有助於創造語言環境,使外語教學情景化、交際化。 ● 認知法評價
1.主要優點: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意義的訓練,注重理解。
(1.語法翻譯法形式的再現 2.對學生的關注)
2.缺點: 認知法作為一個獨立的外語教學法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充實。
從理論說,認知法理論基礎的一些理論還處在形成和發展階段,如轉換生成語法體系怎樣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從實踐上講,缺乏與該理論原則相適應的配套教材。該法在美國多用於教本國人學外語,而在國內
外教他族人學英語基本上不用此法。
語法翻譯法是以語法為基礎,用母語來教授外語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又稱傳統法,古典法,舊式法(Old Method)、閱讀法、普魯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
● 基本原則:
1、 以語法教學為中心,強調系統語法的學習
2、 語言材料的內容以能否突出某種語言形式為准
3、 運用學習者母語進行課堂教學
4、 以閱讀和書面翻譯為主
優點:
1. 通過母語的翻譯和比較,能使學生比較深刻的理解外語的抽象詞意和復雜的句子結構.系統講授語法知識,注意利用學生的理解力,有利於啟發思維,訓練智慧,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語法概念清晰,詞義理解較確切,翻譯能力得到培訓.
2. 學生學習掌握語法規則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外語和運用外語的能力. 3. 重視通過大量閱讀、背誦原著培養閱讀能力.語法翻譯法能配合其它閱讀與寫作教學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4. 便利易行.不需要什麼教具和設備,教師只要掌握了外語基礎知識,就可以拿著教科書教學.
5. 容易測試學生,班級易於管理.
缺點:
1. 沒有抓住語言的本質,只注重書面語,而忽視口語教學,忽視語音和語調教學,學生口語能力得不到培養,長期使用語法翻譯法會使學生患上外語聾啞病.
2. 過分強調翻譯的作用,使學生容易養成使用外語時依賴翻譯的習慣,不利於全面培養學生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過多利用翻譯還佔用大量教學時間,直接影響運用外語進行外語教學的實踐機會.
3. 語法講解從定義出發,根據定義給例句,脫離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語言水平.語法和課文脫節,脫離現實生活實際的例句和課文.這種方法呆板,氣氛沉悶.
4. 過分偏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習的語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學作品片段,詞彙很深,脫離學生生活實際.
5. 強調死記硬背,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不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難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6. 學生學習被動,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學好外語的信心.
直接法是以目的語為教學語言進行第二語言教學的方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語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針對翻譯法不能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缺點,直接法於19世紀末在歐洲產生。它包含三個方面的意思:直接學習、直接理解和直接應用。其主要特點是:不允許使用母語,用動作和圖畫等直觀手段解釋詞義和句子。
● 基本原則:
1、 直接聯系原則
(1)主張外語詞語直接與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義直接聯系。 (2)使用目的語進行思維。
2、 以口語為基礎的原則
直接法認為口語優先,語言學習的重點應放在口語上。這與語法翻譯法重讀寫是針鋒相對的。
3、 以模仿為主原則
模仿是提高口語的重要途徑,目的是形成語感,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4、 句本位原則
主張詞語和語音都放在句子里教,反對孤立地教單詞和語音。
5、 歸納途徑教語法原則
先讓學生接觸語言材料,然後從語言材料歸納出語法規則。
6、 以當代通用語言為教材原則
直接法主張應以當代通用語言即“活語言”為基本材料,但對語法翻譯法以古典文學作品為基本教材。
主要特點:
1、目的語與它所代筆的事物直接聯系,教學中排除母語、排除翻譯,採用各種直觀手段用目的語學習目的語。
2、不是先學習語法規則,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練、記憶為主形成自動的習慣。在一定階段對自己已獲得的語言材料中的語法規則進行必要的總結和歸納。
3、以口語為教學基礎,先聽說後讀寫。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先學話後學書面語是學習語言的自然途徑。重視語音教學,強調語音、語調、語速的規范。
4、以句子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整句學、整句運用,而不是從單音或孤立的單詞開始。句子是言語交際的基本單位,詞語的意義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確掌握。
5、以當代通用的語言為基本教材,學習生動的、活的語言,而不是文學名著中典雅但已過時的語言。從有限的常用語言材料開始,對常用詞、常用句式按其使用的頻率進行科學的篩選。
優點:
1. 採用各種直觀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培養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2. 強調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注重語言實踐練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
3. 重視口語和語音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缺點:
1. 排斥母語,使學生對一些抽象和復雜的概念難以理解;
2. 沒有明晰的語法解釋,導致學生說出的話語法錯誤較多。
;⑼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大全
導語: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我分享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歡迎參考!
1、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教師:××昨天來了沒有?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開門看看、找人一問、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
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xx」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再要求學生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⑵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7、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